Ⅰ 德国人学中文难还是中国人学德语难
学中文难啊,中国人学德语比较有经验,因为都被英文折磨了那么多年,英语德语还属于一个语系,而且德语教学机构在中国挺普及的。虽然语序语法很多是比英语难,但中国人肯吃苦,呵呵。
中文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象形文字,发音和写法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且白话文和文言文就好像两种语言,还有四声,还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连个语法都没有,很多外国人就是发不出四声,他们的舌头也不能很好地发平翘舌,而且写字像画画一样。况且中国文化最伟大的是写毛笔字、作诗填词,这些外国人更加搞不清了……而且汉语教学机构在德国可没有歌德学院在中国这么普及。
所以,庆幸我们能完美地掌握中文吧!
Ⅱ 德国留学 在德国会说中文的人很多
在德国会说中文的人很多。中文是非常难学的一种语言,文字含义很多,让外国人摸不着头脑。“小呀么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这么熟悉的中国经典儿歌,演唱者却是一群年龄各异的德国人。他们是德国柏林文化中心学习汉语的学生,年龄最大者76岁,最小者仅3岁。 17日在德国柏林艺术大学音乐厅举行的“中德语言年”主题活动上,学习汉语的德国学员与在德中国留学生合作,以说唱、朗诵、京剧、小品、快板和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现德国民众的汉语学习成果。
小品《老外学中文》道出了外国人学习中羡备键文的不易。“听老师说,中国人很谦虚,可我却发现,中国到处都是‘中国很行’、‘北京很行’,”一名德国中文学习者说。原来,他是把“银行”看成了“很行”。
为什么饭店门口会摆出“小心地滑”的标志,难道在这里要滑着走路吗?为什么离开家时只能说“出门”而不能说“出家”?为什么“方便”有那么多意思……对于这些初学中文的德国人来说,中文真的很奇怪。
尼克拉斯·多纳特带来的快板书《糊涂县官》赢得台下掌声笑声一片。刚学中文2年的他不仅咬字清晰,竹板打的也是十分地道。汉堡大学特殊教育专业学生泰耶·于尔赫特用他动人的歌声和琴声献上了歌曲《完美生活》。于尔赫特2010年至2011年在中国云南支教,在那里学到了一口流利中文。
不仅台上演员对中文的掌握令人称道,台下的德国观众也基本都能讲上几句。他们当中既有大中小学的学生,也有从事不同职业的中文爱好者。
观众特奥·席尔鲍姆自学中文已5年,说起普通话来几乎没有口音。“我常把语言比喻成一把钥匙,能帮我开阔视野,”他说,“中国有着伟大的历史文化,我想通过语言学习与更多中国人交流,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席尔鲍姆说,他非常感谢中德友人们带来的精彩演出,类似活动有助于拉近两国文化的距离,帮助德国人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他坦言,会说中文的德国人比他预想得要多,现在不仅在德国,全世界学中文的人都在不断增多。
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说,随着中国国力增强、中德关系发展,德国人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德国300余所中小学推出汉语课程,60多所高校教授汉语。“中德语言年”更是令德国已有的汉语学习热潮进一步加温。
在德国推广中文也得到了德国政府支持。“德国人对中国的兴趣不断增长,不仅是语言,还包括政治、经济、科学等多个方面,”德国外交部文化与交流司司长汉斯-乌尔里希·赛特说,“中国将是德国优秀且可靠的伙伴,希兄巧望德国能有更多人学汉语,让滚激我们将来能更好地相互理解、共创未来。”
“中德语言年”2013年5月26日在德国正式启动。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处统计数据显示,自语言年启动至今,全德14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各高校、中小学等开展各类汉语体验班650余次,学员1.1万余人,中国文化活动800余场,观众总数超15万。
专家点评:随着德国人学说汉语的不断增加,中德交流将更加便捷,中德的合作加深,将进一步推动留学事业的发展。
Ⅲ 德国人学习汉语该如何
我觉的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汉语环境,对在上海的德国人学汉语可以在早安 汉语时多和自己的汉语老师、同学进行紧密汉语互动,这样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学好汉语了
Ⅳ 德国小镇村里都是德国人,为什么说了一百年的汉语
这是因为早在几百年前,这个德国小镇上面的居民就已经和中国人有了商业上的往来,因此该小镇上的德国人就学会了说汉语。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小镇上的德国人对中国文化十分的感兴趣,时间一久了,中国的各种传统文化也就融入进了这个小镇里。这就是为什么这个德国小镇里面基本上全是德国人,但是他们却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在这座小镇上,每年都会举办有趣而丰富多彩的中国狂欢节,在该节日上你可以看到,街上有穿中式长袍的人,扮演中国皇帝的人以及手拿折扇的人等等。不仅在这个狂欢节上充满着大量的中国元素,而且这座城市的建筑也带有着中国特色。正是因为这座小镇让人如此的亲近,所以很多中国人到德国都会选择在这里定居。
Ⅳ 我在德国教中文十三年
柏林华德中文学校建校已有13年,现有490余名学生,年龄从5岁到20岁,分成28个班上课,其中含一个由外国家长组成的对外汉语班。每班每个周六上3个小时课。如何能让学生在如此少的时间内不仅能认字读课文,还能快乐地学习用中文写作?这对每位海外华文教师来说都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我校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比较国内外学生的不同特点,总结摸索出以下几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灵活机动找素材
海外中文学校的学生每周只有周末上3个小时的中文课,其他时间没有汉语环境,这无疑对学习中文很不利。
但是在海外教学生写作也有两个很有利的因素。一是德国小学主张快乐学习,学生的课余时间多,课外生活丰富。德国的假期比中国长得多,学校组织的春游、秋游和家长带领的旅游及回国探亲很频繁,学生普遍阅历广,眼界宽,而且思想上没有任何条条框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都是他们的长处。二是海外中文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进度上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虽然生活给海外的学生提供了很多写作的素材,可是他们自己往往并不知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作用就至关重要。自主灵活的教学氛围使教师可以及时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指导他们用笔写出对生活的爱,因势利导,顺势而发,让学生真正表达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为了完成写作任务而干巴巴地写作。这样的写作才有可能成为快乐写作。
比如这周刚下了一场大雪,学生们来校时都很高兴地讲他们在雪地里的见闻,教师立刻指着窗外的大雪引导学生以“雪”为主题写作,结果学生写出了一批生动的文章,其中一篇《有雪的冬天》还在第xx届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中得了三等奖。假期刚过,学生们少不了要相互交流自己的旅游经历,上课铃响了还安静不下来。这时与其去指责学生不守纪律,还不如马上指导学生写游记,同学们的《游大连》、《游巴黎》、《到珊瑚礁潜水》等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在德国,小孩子过生日都要邀请朋友庆祝,有时还要在班级里发糖果,那么,教师组织全班用中、德、英文为过生日的同学唱生日歌,必定会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印象,这时让孩子们写下这个过程和感受,再配上他们自己的小画或照片,就是一篇优美的短文了。当我校7岁女孩蔡蓝天的《过生日》一文刊登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中文》版上后,学生们像发现写作新大陆一样开始纷纷写自己的生日。学完了《齐白石画虾》的课文,启发学生们睁大眼睛去观察生活,看看每天月亮的变化,观察种子的发芽,注意一下蚂蚁之间的信息交流,或者留心一下香蕉是怎么慢慢变黄的……这之后再让他们写观察日记可就热闹了,交来的作文有的写蚂蚁搬粮、蜘蛛结网,有的写邻居家的猫、自己家里的金鱼缸。讲评这些文章时听的和写的都特别认真,有时听着听着就争论起蜘蛛是8只脚还是6只脚,蜘蛛的丝是不是吐出来的等等问题,争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就鼓励大家再去观察,重新写作。这样练写作文,孩子们都很有参与感,主动性很高。
海外中文学校每周只上一次课,所以指导写作时教师的敏锐观察力和机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就起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很少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写命题作文,而是大量写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随机安排的非命题作文,必要时甚至改变教学进度,根据学生的作文及时跟进指导,比如学生交来的作文中常常会既有写人的(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也是他们的观察对象),也有写事的。那么就把这两种作文的写法要素都在讲评时告诉学生。关键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始终感到是他们自己想要写,有内容可写,渐渐地,他们就能自己从生活中找到写作素材了。
二、扬长避短给词语
学生有了敏锐的眼睛,有了足够的写作素材以后,往往苦于没有足够的中文词,而越来越喜欢用德文写作,而中文写作反而显得干巴巴的。这是海外学生的普遍短处。作为教师,这时就要给学生补充中文词汇,也就是说,开始时是以一种连词成句的方法让学生写作的。教师给出相关场景的5个词语,先让学生逐一造句,再要求学生用这5个词语连成一篇短文。慢慢地可以增加到给20个词语,让学生逐一造句后选用其中的10个连词成文,直到他们最后能自己灵活地选用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把词的教学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既有了框架———生活素材,又有了建筑材料———词语,盖房子时的难度就小多了,这样就减少了学生用中文写作时的畏难情绪,使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和德文写作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除了连词成文,仿照课文写作也是引导学生写作入门的方法。学完了一封信,让学生仿照课文给爷爷奶奶写信,但他们词汇不够,难以表达,于是教师就指导学生画插图: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色彩缤纷的花朵、亮晶晶的小贴片都被孩子们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这时教师将每篇小文的内容用计算机打印出来,再根据他们画的插图指导他们用汉语语汇来表达,学生们感到很新奇,学得很有兴趣。
三、坚持不懈勤讲评
学生写完作文后,教师一定要及时在全班进行讲评。尽管7到8岁的学生刚开始学习写作时,一个班上往往只有三五个学生能按时完成作文作业,教师也要将这几位学生的作文读给全班听,并讲评其优点和不足,让全班同学帮助修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全班学生有参与感。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就是从听别人的作文中学习写作的。
在讲评的过程中,要防止轻易否定学生的作文,不可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即使学生的作文很稚嫩,教师也要当堂修改给全班同学听,看看怎么才能写得更好。比如说:当低年级学生以“春天”为题写作时,绝大多数同学都按照老师范文的思路写了春天的美景并以“春天很美丽,我喜欢春天”的句子结束。可是有一个男孩却这样写道:“春天来了,一棵小草长出来了。突然来了一阵大雨,小草倒在泥水里,小草不喜欢春天。”这篇小文在班上一读,学生们都说不好,并评论说“一点都不美”。写这篇文章的孩子也非常紧张。这时教师首先肯定这个男孩观察仔细,写的是事实,因为柏林的春天确实常有“倒春寒”现象,然后发动大家动脑筋,怎么把这篇文章改美?最后改为“小草不喜欢这样的春天,它盼望真正的春天快一点到来!”大家都说好,写文章的孩子更是如释重负地笑了。
在海外,由于学生接触中文的时间少,从学生开始第一次学习用中文写作到他们能完全自如地用中文写作,常常需要五到七年时间。在这漫长的教学过程中,每一任的教师都要坚持不懈地进行作文指导讲评,从低年级起慢慢地“熏”才有效果。操之过急的做法是行不通的,拔苗助长更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学以致用促提高
海外学生使用中文的机会很少,又几乎没有中文的课外阅读材料,极易产生“学中文无用”的想法,这是海外华文教育的一大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学以致用,才能持之以恒”,因此采取了以下4项措施:
1、组织学生参加世界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
2、组织学生给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中文》专版投稿。
3、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汉语办公室的汉语水平考试(HSK)。
4、组织学生参加国务院侨办的“寻根之旅”夏令营。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得到国内外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中国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给我校全体中文教师订阅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每期的《学中文》专版都成了我们的好教材。我们还经常在课堂上给学生读《快乐作文》和《学中文》专版上的文章,读完后还要分析这些作文好在哪里。学生们先是很好奇,既而越来越感兴趣,每次上课都主动要求老师读范文。不久就跃跃欲试,自己也想写些稿件了。
特别是当我校学生在第xx届华人小学生作文比赛中取得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三个三等奖之后,学校特地张贴红榜予以鼓励,家长高兴得要带摄像机摄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提高,每个周末都有学生主动交来自己写的作文,红着脸问:“老师,你真能给我们寄到中国去吗?”为了鼓励学生,我们每学期都把学生交来的作文集中投稿,仅2005年就已经有十多篇习作在报纸上发表,一旦有学生的习作发表,师生家长奔走相告,激动万分,从而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第xx届华人小学生作文大赛有七名学生获奖,其中还有一名是特等奖;参加“汉语水平考试”的学生不仅连年全部通过考试,有五名学生还因为成绩优异获国家汉办的奖学金回国短期学习;2004年回国参加国侨办“寻根之旅”夏令营的学生大开了眼界,返回德国后写出了一批优秀作文,促使2005年的夏令营报名踊跃,有的学生刚得到消息就迫不及待打手机报名,一天之内名额全满!
总之,学以致用的四条措施使我校教学质量显着提高,学习气氛浓厚,家长满意,学生也学会了“快乐写作,快乐学习”!
Ⅵ 德国人学汉语,都面临哪些语音问题
德国人学汉语,都面临哪些语音问题?随着中德关系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加入了汉语学习的队伍,上自政府要员下至黎民百姓。这股在德国的“汉语热”可以说是蔓延至德国的大大小小的地方。不过他们在学习汉语的时候,面临最大的汉语困难就是语音问题。接下来,早安汉语来给大家说下德国人学汉语都面临了哪些问题?
在这里早安汉语认为德国人学汉语,在语音问题上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是在声母、韵母以及在音调上。
首先德国人学汉语在语音上所面临的声母问题主要集中在z、c、zh、ch、sh、r、j、q、x、h、d、t上,不过随着他们不断的学习,在z和c x r问题减少,其他声母的问题还是比较普遍,尤其是d t。
而德国人学汉语在语音上所面临的又一问题就是韵母问题,不过相对于德国人学汉语在声母上的问题,还是比较少的,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在初级阶段可以基本掌握韵母的发音,但是从单韵母和复韵母只是不够熟练。
最后就是我要说的德国人学汉语,在音调上的问题则是在调型和调域上。比如的国人学汉语在和中国人对话时候,总带着一些德国式的汉语,以上就是早安汉语对大家说德国人学汉语在语音上所面的问题,再次我要多说的是对德国人学汉语来说,对初学时最难掌握的要素,其进步也是最明显的。加油吧!
Ⅶ 德国华人会讲中文吗
有的会。
中文是中国的语言文字。特指汉族的语言文字,即汉语和汉字。在汉字文化圈和海外华人社区中,中文也被称为华文、汉文。
当然,任何语言的形成都要靠勤奋与环境造就。所以,在德国的华人子女们若想说得流利的普通话,也得下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