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苏联为什么要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
两方面的原因
1、苏联建立之初,一战还在继续,德国和苏联还处于战争状态(直到布列斯特条约签订后才停战),德国人当时占据了波罗的海沿岸的塔林,离圣彼得堡的距离太近。而且白军还在蠢蠢欲动,在这里不安全。
2、出于控制各个方向的考虑,莫斯科更适合控制各个方向。所以,弗拉基米尔同志将首都迁到了莫斯科。
❷ 德国以前的旧名是不是叫苏联
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八竿子打不着边
德国要是是苏联,苏德战争岂不是内战了?
❸ 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曾经是一伙的,这是真的么 请知识达人详细作答,才会有好评和加分。 谢谢
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曾经是一伙?这是真的。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的媾和是自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开始直至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德国撕毁条约进攻苏联为止,历时669天。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初衷,在德国方面看,是因为希特勒计划在1939年9月攻击波兰,因此指示外长里宾特洛甫在8月23日前往苏联,希特勒更指示里宾特洛甫接受苏联的所有条件,以避免攻击波兰时两面受袭。在苏联方面来看,则是下述原因: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了建议: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至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然而,谈判毫无结果。8月19日斯大林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战争还是和平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我们同法、英签订互助条约,德国将放弃波兰而开始寻求接近西方大国的办法。那么战争可以避免,但后来的事态发展对苏联十分危险。如果我们接受德国建议,德国当然会进攻波兰,英、法势必干涉......那我们参战就对我们有利了……我们应该接受德国的建议并礼貌地把英法代表团打发回去。波兰的亡国将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大好处。(原载《新世界》杂志1994年第2期第230~237页,《二十世纪俄国史》第2卷第9页)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拒绝苏联提出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苏希望改善彼此关系。因为希特勒已决定侵略波兰,他得知莫斯科正在举行英、法、苏三国谈判,深感忧虑。5月,日本在远东地区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而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又在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苏联有腹背受敌的现实危险。所以延至1939年8月2日,当希特勒直接电告斯大林,要求苏德会谈签约。早已对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相当不满的苏联,遂答应了这一请求。
那么,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军正式对波兰发动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9月17日苏军穿过苏波边界进入东波兰,两天后,苏联与德国人会师在波兰,苏联仅用10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波兰东部并将其并入苏联。9月27日,苏德两国共同占领了波兰。命运多桀的波兰再一次亡国。其中,德国占领波兰的土地27000平方哩,2200万人口;苏联占领区的人口约1300万,占领区面积77000平方哩土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欧洲最大国家之一的波兰就被德国和苏联东西夹击,被法西斯德国和列宁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苏联瓜分了。
自苏联从波兰获得大片土地,与希特勒一起轻松灭亡了一个国家,一下子吊起了胃口,又向芬兰提出了割让卡累利阿地区的领土要求,芬兰虽然是小国,但是仍然拒绝了苏联的无耻要求。于是1939年11月30日,苏联在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声明断绝苏芬外交关系之后进攻芬兰,史称冬季战争(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2日)。鉴于苏联的侵略行径,国际联盟将苏联开除出局。但是,弱小的芬兰终于不敌强大的苏联,冬季战争最后的结果是芬兰割让佩萨莫地区,维堡港口等地区给苏联,当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后,芬兰为收复领土加入了德国一方对苏联作战,史称(冬季战争)续战(1941-1944),当然,此为后话。
1 940年6月,苏联提出对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进行政府改组和让苏军自由通行等要求,得到同意。7月,三国成立苏维埃政权并加入苏联。随后,苏军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后记:近年来,波兰和爱沙尼亚把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到苏军墓地。俄罗斯提出抗议,认为无视苏军解放当地的功勋;当地人民则认为,苏军侵略了本国。苏联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已经很清楚了。)1941年,苏联又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同时又发表了共同宣言。共同宣言规定,“苏联誓当尊重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而众所周知的是,外蒙与满洲国本为当时之中国主权领土。
德国方面,1939年占领波兰后。又于1940年相继对丹麦、挪威作战,同年5月10日,入侵法国、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等欧洲国家,同年6月在法国战役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天,苏联也强行并吞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国家,同时也吞并了罗马尼亚具有争议性的巴撒拉比亚地区。与此同时,纳粹德国也和苏联在政治与经济合作上逐渐陷入僵局,这使得德国和苏联开始为彼此交战进行准备。
综上,以上史实说明:德国和苏联是二战中两大邪恶政权,排名不分先后,其暂时媾和仅为瓜分世界,并为独自称霸做准备。只是由于苏德在瓜分欧洲的过程中嫌隙渐大才最后翻脸,德国所以被定性为反角并被史书批臭踏上一万只脚仅仅因其是战争发动者且战败无力为自己辩驳,而苏联是在充当侵略帮凶过程中一不留神被同伙背后一刀,于是反水与盟国站在一起迎来了最后胜利,这才有了现在的溢美之辞。话说回来,论腹黑卑劣,苏联不比德国好那么一点,现在已有证据说明在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爆发时,苏联红军其实已经展开部署,在为稍后进攻德国做着准备,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❹ 莫斯科是那个国家的领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听说是苏联保卫莫斯科不被德国攻占,可现在听到的是,
你好,苏联是由二十几个独联体国家搏姿慎组成的,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俄罗斯是基敬最早组成苏联的四个国家之一,当然,在以后陆续加入的国家中,有些不是自愿加入苏联的。如果说美国是一个名族熔炉,苏联则像是马赛克玻璃,各个国家,各个名册并族根本就没有融合。在二战中,与德国交战的是苏联,俄罗斯是苏联的一部分。后来在1991年,超级大国苏联解体,各个加盟共和国独立,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几乎全部家产,包括莫斯科。
❺ 二战德军为什么要极力想拿下莫斯科,莫斯科有什么价值呢
其实楼主的问题是老生常谈的“基辅还是莫斯科?”之争吧
大致看了一下,很多回答不够全面,参考我看来二战德国最优秀参谋长,曼施坦因元帅的回忆录,帮阁下解答一下疑惑
大致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正如很多人所说的那样,苏联的领土太广袤了,所以占领领土的价值远低于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的价值。莫斯科作为苏联的政治中心,必然可以令苏军集结最强大的重兵集群固守而不会轻易放弃,因此就能够吸引苏军完成一场大规模的会战,德军当时仍然有相当强大的突击力量(参考维亚济马大包围),以达到摧毁苏军军事力量的目的。
2 大规模会战,军队总数决定你可以调动的全部兵力,而机动性决定有多少兵力可以调动到前线,相比苏联境内地狱一样的公路系统,铁路的作用至关重要。苏联占内线作战之利,就是因为有完善的铁路网,能够让其兵力在任何一个方向都能迅速集结。
莫斯科作为苏联的铁路枢纽,一旦切断,俄国所有的供给都要绕个大圈,把整个苏联的防区一切为二,大大降低苏军西南方面军以及列宁格勒方向部队的战斗力(缺乏弹药和后备兵员补给,啥也干不了),由于苏联的铁轨和西欧铁轨不匹配,导致德国的铁路运输连为前线运送弹药的标准都达不到 ,攻克莫斯科就能将双方后勤差距大大缩小,这个作用在我看来不亚于多歼灭60万苏军。
3 所谓乌克兰的煤矿和粮食,由于苏军的破坏,1941根本无法使用,希特勒所谓的乌克兰经济价值并没能够体现
4 进攻是最好的防御,与其照顾自己的侧翼,不如给予敌军强有力的进攻让他们陷入混乱无力反击,让他们担心自己的侧翼和后背。(巴顿以及隆美尔都有类似的理论)
西南方面军在乌克兰方向的威胁确实存在,但是德军仍然有强力的南方集团军群,也可以从北方集团军群中抽调力量。乌克兰战役以前,苏军仍然处于极大的混乱中并且完全没有制空权,在斯图卡的攻击下,火力和兵力都没有优势的乌克兰方面军在侧翼的反突击能起到作用其实非常有限,更不用说首都正处于重兵集群的攻击之下。根据德军的记载,苏军反突击效率很低,大部分情况下,乌拉式进攻的唯一结果就是白白付出重大牺牲(可以参考1941年苏军失策的冬季攻势),而反突击本身暴露的侧翼也能够成为新的软肋得以利用,德国人的优势恰好就体现在机动作战上。
再者,乌克兰本身就是个突出部,一旦失去莫斯科,这个突出部就失去防御的意义。
5 时间上无法让德军同时完成两个战略目标。进入10月后的暴雨完全浇熄了德军的攻势,部队陷入齐腰深的泥泞中寸步难移,汽车全部抛锚,坦克是唯一能够开动的装备,拉火炮弹药的马匹又病又累大量死亡,士兵疲惫失落连块干净的睡觉地方都没有,大部分部队被困在路上,兵力的优势被全部抵消了(这也是兵力和机动性理论的最坏反例)之后则是更可怕的严寒。
即使没有完全估计到苏联的气候会如此恶劣,但也应该有一定的预见。在这样的形势下,首先进攻更有价值的目标才是真理。恶劣的天气在拖垮德国人的同时一样能拖垮苏联人,乌克兰防线的反突击的尾声很可能会被这场大雨浇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