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基辅会战后德国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基辅会战后德国为什么不乘胜追击

发布时间:2023-07-22 00:35:35

A. 德军攻占法国之后,为什么没有乘胜追击灭掉英国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首先要从地理位置这个因素来考虑,德国和法国领土接壤,就像我们了解的,德国最厉害的是属于德国的陆军,德国的陆军可谓是战无不胜的装甲之师,他们的德国战甲可以横扫整个欧洲大陆,当然要除过天气气候原因,其次,德国和英国之间要隔一个英吉利海峡,英吉利海峡作为英国的天然屏障,本身就是易守难攻的,再加上英吉利海峡的风浪很大,断然出兵必然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况且,我们都知道英国自古就是靠海军发的家,那么在那样一个时期内,没有哪个英国的执政者头脑会不清晰到缩减海军实力,相反的,英国在那个时期,他们的海军实力仍然是世界第一,那么如果德国想要去攻打英国本土,就首先要跨过英国海军这一关卡,这个事情的难度系数非同小可,再者而言,德国的海军实力远远不及英国,如果硬要攻打英国的话,无疑是以卵击石,鸡蛋碰石头捞不着一点好处。

B.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军为什么会败得这么惨

根本讲,德国进行的是非正义的战争。这个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很多人不能接受,因为他们觉得那些进行正义战争的国家未必能获胜,而且代价往往巨大,所以我需要解释一下:
德国进行这次战争的根本原因在于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但是纳粹巧妙的让德国人民相信可以在这次战争中获得利益,贪婪让德国人行动起来。可是这样一场战争就非常需要计算代价。
希特勒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楼上说希特勒无知完全是错误的,德国的失败关键也不在实力上,这点我后面说明。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备受欺凌的民族。长期以来,欧洲各大国在德国肆意横行,因此就和现在的中国一样,很容易培养起穷兵黩武的民族思潮,因为大家总是想复仇,想夺回一切。普鲁士的成功足以让德国人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巧的是,这次战争是因为内部革命突然结束的,所以那些在资产阶级教育下长大的德国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进行的是不正义的战争,而是认为他们被出卖了,德国军队的威信没有受到打击。但是毕竟一战的记忆太恐怖了,因此希特勒明白,要让德国人士气高涨的投入到又一次战争中,需要很少的代价,很大的成功,这时候,坦克闪击的战术出现了,希特勒才能去进行这次赌博。德国在波兰和法国的巨大成功就让德国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涨了。
对普通德国人来说,他们付出的代价是很少的,但是他们却赢得了空前的胜利,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这让他们乐于继续这场赌博,可是他们却不明白,大多数的利益是流向了德国垄断资本家,而不是普通德国群众,负责战时后勤供应和生产的希特拉的部长施佩尔曾经暗地里批评道:如果后方新贵们不是这样奢糜的生活,德国本可以聚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前线。可见,纳粹并不像今
天某些极端倾向的国人认为的是“人民的政权”。
德国的整个国家战略在苏联遇到失败不是偶然的,苏联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强,但是俄罗斯人有更强的精神力量。
苏联和德国的实力对比表面上苏联是极其不利的,在42年,苏联人力上比德国匮乏,因为40%的人口都留在了沦陷区,苏联只有700万(其中很多是童工,女工,和退休工人)工人和德国的970万熟练工人进行工业对抗,苏联军队数量虽然勉强维持了和德国的平衡,但是这些临时征召的部队战斗力是低下的。苏联失去了乌克兰的粮仓,库尔斯克的铁矿,顿巴斯的煤,北高加索的石油,还失去了最重要的几个铝厂,苏联在42年唯一能大量生产的武器是冲锋枪和迫击炮,坦克80%都是性能低下的轻型坦克,而德国人却在这一年生产了虎型坦克。
关键在于苏联整合了经济(计划经济的好处),能够以更大的效率投入到这场竞赛中,同时,苏联实用战略无疑比德国人更优秀,在这里还可以继续说一下:苏联的战略依靠更大的数量获得胜利,本来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是德国人偏不走这条路,而是依赖质量优势(如同 T-34对抗"虎“),其实德国人的胜利都是建立的数量优势上的,比如41年6月,德国的前线部队就要比苏联应对的部队多得多(440万:270万),可是为什么这时候要改变?因为非正义战争的弊端显示出来了,苏联军队保卫自己的家园,自己热爱的一切,付出多少代价都可以承受,德国却不能,所以为了减少伤亡,维持德国军队的士气 ,必须使用虎型这种战略上低效,但战术上高效的武器.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使德国军队不能不战斗到底,那就是他们在苏联犯下的滔天罪行(虽然苏联政府没有公布很多资料,但是事实是存在的,党卫军清除了犹太人,但是国防军几乎将整个白俄罗斯1/3的人口都杀死了!纳粹是鼓励士兵去犯罪的,因为很显然,在这以后,德国军队就没有选择的只好战斗到死了.而苏军宁可付出更大的代价去彻底消灭他们也绝对不饶恕他们.
回过头来,对于别的国家,反抗的,仇恨的力量让他们渐渐的起来打击德国侵略者.即使最懦弱的人,面对德国人奴隶般的压迫也没有选择的会憎恨德国人.而对于德国人,战争的好处远去了,仇恨的力量让他们恐惧.
其实在上面我也已经谈到了,首先让德国失败的是他们进行了非正义的战争,其次,各国人民的反抗最终将让德国覆灭,第三,苏联军队的英勇战斗和胜利直接将德国送上了坟墓.

C. 苏德战争,德国为什么会失败

多个方面原因
1.气候原因:1941年冬天,就在德国军队兵临莫斯科城下的11月份。苏联突降寒流,不管是大降温说还是小降温说都能反应,苏联莫斯科地区气温突然下降由零下六摄氏度突降到零下三十摄氏度甚至四十摄氏度。这不仅大大迟滞了德军的进攻使苏军完全有时间来完善莫斯科地区的防守。
2:后勤原因,德罗东线部队有421万2000人,44060门火炮迫击炮,坦克和强击火炮4578辆每天各类物资消耗达3万吨以上。但是德罗在1941年完全有工业能力最少满足前线部队百分之七十的要求。但是,由于德国后勤管理的混乱以及轨距问题__苏联铁轨轨距是1.524米,而德国轨距是1.435米。因此大大阻碍了德国后勤部队的运输效率,此外关于德罗冬装的问题,也不在于希特勒的原因,而是陆军后勤部队长官盖尔克的问题,早在1941年秋季希特勒便已经强调冬装问题,而盖尔克将军多次向希特勒报告冬装已经发到前线将士手中,但实际情况却是冬装在火车站的仓库里并未发到前线手中。其次,前线的弹药 燃料等物资极度缺乏,因此也拖延了冬装的发放。
3:将帅不和,早在基辅战役时,关于对苏西南方面军的合围还是直接剑指莫斯科德国统帅部和前线将领以及希特勒之间意见有很大不一致,这也为后来德军失败埋下很大伏笔。而且德军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在莫斯科战役失败后对希特勒的命令阳奉阴违。而前线中深受希特勒重视的古德里安元帅也与中央集团军总司令博克元帅不和也造成了前线的失利。
4:多线战场 德军不仅在东线战场而且开辟了北非战场而到后来不得不防守欧洲大陆的西线战场,使得后来德军在东线战场的兵员补给问题以及装甲部队上得到的微乎其微。虽然苏联军队受限于远东地区的日本限制,但苏联对于战争的整体投入远远大于德军,在德军东线战场上部队迅速减员情况下得到的补充微乎其微,但相比于苏联军队虽然伤亡远大于德军但兵员源源不断。这是其主要原因,而且德军在初期中经验丰富的老兵不断减员,而苏联红军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而且,由于兵力的有限前期掌握制空权的德军也在后期失去了制空权。这对于德军来说是致命的。

D.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英法联军已经走投无路,德军却为何不乘胜追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5月,在纳粹德国对法国发动闪电战后仅仅几个礼拜,英法联军的防线,就在德国机械化部队的闪电攻击下崩溃了。德军只用了5天时间,就轻而易举的绕过了马奇诺防线,横贯了整个法国。5月20日,由德军着名将领古德里安率领的十九装甲军横扫亚眠,在阿贝维尔附近抵达英吉利海峡,完成了一个举世震惊的大包围圈,把比利时军队、英国远征军9个师和法国第一军团的10个师的所有盟军,都装进了口袋。

5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装甲军,已到达格拉夫林,离敦刻尔克还有十英里。而在其右翼的莱茵哈特的第四十一装甲军,也已到达艾尔·圣奥梅尔·格拉夫林运河一带。两支装甲劲旅,已经在格拉夫林和圣奥麦尔之间的运河上建立了5座桥头堡,准备给盟军以毁灭性的打击。

此时英法联军已经被压缩在宽50公里的敦刻尔克周边的滨海地区,随时都有被歼灭的危险。一路的疯狂撤退,使得英法联军的士兵士气大落,也损失了大量的装备。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军队归来时除了步枪、刺刀和几百挺机枪外,什么都没有了。要让这样的部队在敦刻尔克的滩头上背水一战,去击败德国装甲部队的进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由于英国是实行志愿兵役制的国家,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被德军全部歼灭。对于英国而言,将失去最重要的一批经过战争考验的官兵。英国只能靠没任何打仗经验的年轻人,和由老人儿童组成的杂牌军去保卫了,渗乱这当然是不可想象的。可以说只要德军一踏上敦刻尔克的滩头,那么不光是法国,就连英国也无法避免战败投降的命运,局势已经千钧一发。

5月26日,英国远征军接到总部实施"发电机"的行动信号,敦刻尔克撤退正式开始。在德军到来之前,英军已经在外围部署了三个步兵师,组织起坚固防线,抵抗德军的进攻。5月29日,原先大雾弥漫的天气晴朗起来,德国空军大举出击,对运输船只和军舰实施猛烈的轰炸,击沉了三艘驱逐舰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内的21艘船只,重创了7艘驱逐舰。

地面上德军炮火已经打到了海滩东堤和航道,尽管英军损失惨重,但因为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达到了创纪录的每小时2000人,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为几天来的最高纪录。5月30日救援船只又撤走了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军。

5月31日,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奉命回国,将指挥权移交给担悄喊迅任断后任务的第一军军长亚历山大。亚历山大素以沉着冷静着称,他指挥后卫部队同德军展开激战。在这天的战斗中,颁发了敦刻尔克战役中唯一的一枚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是哈罗德·安德鲁斯上尉。安德鲁斯和他的连队,在德军10小时的重炮轰击下,顶住了德军的大规模进攻,守住了生死攸关的防线。

当他的侧翼被冲开一道缺口时,他率领36名士兵冲杀向前,击退了一股500人的敌军。而后当他所防守的大楼被击毁时,他又率领8名活下来的士兵,在深在下颌的水里,游回1.6千米外的英军阵地。接着他和他的士兵一起再次提枪上阵,抗击进犯的敌军。英军的这种英勇行为,遏制了德军的攻势,结果这一天又营救了68014名英法士兵。

当时的德国已经把英法联军围攻在最后的二十英里内,只等着发动最后的总攻。奇怪的是围困敌人的德军突然接到了停止前进的命令,失去了伸手一把扯下英法最后一块遮羞布的机会,为何德军会停止追击呢?

其实这条停止追击的命令是希特勒坚持发出的,虽然前线的官兵百思不得其解,还是服从了命令,也成了世界史、战争史、军事史上一个争论不休的谜团。许多人众说纷纭,有很多猜测、分析的版本。就连当时参与这个命令决定的德国军队将领,在事后的说辞也是前后不一、互相矛盾,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很难判断,大概只有希特启此勒本人知道了。

E. 基辅战役苏军有能力突围,为何还是败得很惨

1941年8月底,苏德战场上最大的焦点无疑是发生在基辅的会战,德国元首力排众议坚持从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参加合围基辅的战斗。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与南方集团军群的第1装甲集群,已做好了对苏军西南方面军南北夹击的准备。

然而,苏军早已获悉德军的意图也进行了针对性准备,却以66.5万人被俘的惨剧收场,其中的原因众说纷纭,但苏联统帅的固执和不切合实际的“瞎指挥”,是人们认可的主要原因。换句话说,苏军最大的重兵集团被围歼是其一手造成的。

随着战局的恶化,苏联统帅终于松口同意放弃基辅,但仍未允许西南方面军突围。铁木辛哥接到此命令后,十分清楚尽管没有批准突围,但留守的意义不大,他果断下达了突围命令。可悲的是,此时的各部已被打散,无数的苏军已经投降。

就这样,苏军最大的重兵集团因其领导人的偏执而付出了惨重代价。

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

阅读全文

与基辅会战后德国为什么不乘胜追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6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3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3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6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72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3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01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21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32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9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5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