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式军装 很漂亮。为什么德国各种高层的军装都不一样的,白色的 黄色的 黑色的 绿色的
二战德军的军服几乎是世界上最繁复的,
不完全统计,有150多种
你的图片是希特勒会间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的画面,画面里浅灰色制服的意大利人
希特勒穿的是冲锋队的褐色军服,左边是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左一是海党卫队(非武装文职人员)制服。其他的是国防军陆军制服
⑵ 德国现役头盔联邦德国目前装备的是什么头盔
德军钢盔共有4个型号,分别为M35,M40,M42和伞兵盔 二战的德军钢盔是在一战的M16,M17,M18三种钢盔上发展而来 在1935年,德国的M35定型 M35采用了新的LINER(内盔)来减少佩戴时头部的疲 劳 大批的M35的出口订单,在1936年以前生产的M35进行都出口到了中国个西班牙 M35可以通过观察钢盔的外沿来判断是否为M35。另外,M35的形状和M40,M42比较,更接近卵形。这个差别很细微 ,如果不是把M35和M40,M42放在一起比较的话,很难会发现 M35里外都有喷漆,盔的两侧有陆军,空军或党卫军的标志(有些M35只有一侧有标志)。很多M35是绿色的(粗燥的外表面),而且多数的M35上的漆,看起来会比M40和M42上的显的暗 M40取消了M35另外安装通风孔的做法,而是直接在盔的两侧打了两个通风孔 M40的油漆有两种,一种是外表和内盔都是无光的平滑漆(细微颗粒)。另外一种是内盔是平滑漆,而外盔表面是粗 糙的大颗粒漆。除了党卫军的M40以外,所有的M40只有在外盔的一侧有标记。另外一侧没有 M42是整个二战中最常见的钢盔,这是因为M42较长的生产时间(1942-1945),而且在1945年5月德国投降后,M42还被继续使用 M42和M40几乎一模一样,唯一的不同就是外盔的边缘--M42的外盔没有滚边 多数的M42的外盔都没有标记,少量在1943年以前生产的,在头盔的一面有陆军,空军,或SS的标记。另外 一侧没有标记
⑶ 二战德国迷彩头盔罩什么时候出现的何时大规模使用的
二战时期,德军头盔的“迷彩盔布”最早应该是从M35头盔(配套)开始的。
M35头盔是从1935年开始生产的,而与之配套的钢盔盔布,起初是专用于武装党卫队。直到二战的中、后期,国防军才少量发放给了前线部队。
德国武装党卫队的伪装盔布种类繁多,其是将盔布整体罩在钢盔上,再用三个侧面的铁夹固定。在他们使用的迷彩图案中,最常用的有棕榈柃迷彩、橡树叶迷彩、梧桐叶迷彩和模糊形薄荷迷彩等。相比较来说,国防军的迷彩盔布样式则比较单一,多是用五块迷彩布料缝制而成的,称为“碎片”迷彩和“沼泽”迷彩,它是将边缘带松紧带的盔布整体套在钢盔上使用的。
至于其它类型的头盔,配之以盔罩的时间则前后不一。有的甚至是德军部队就地取材,制作而成,因此也就谈不上“标准”了。例如下图,就是在斯大林格勒前线作战的德军士兵就地取材,制作的头盔布罩:
⑷ 二战时候的德军,在雪地的阵地上的德军,头盔怎么有白色的,还有头盔是迷彩的,拿自动步枪,是什么部队
武装党卫队(德语:Die Waffen Schutzstaffel,简称德语:Waffen-SS)是纳粹德国党卫队领导下的一支准军事部队,由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德语:SS-Verfügungtruppe)发展而来,于1939年及1940年冬天开始使用“武装党卫队”这一名称。战争中武装党卫队在各级武装力量中被定位为“党卫队全国领袖”海因里希·希姆莱的精锐部队,因此它在二战初期是德军装备最先进的部队。
武装党卫队参与了纳粹党的许多战争罪行,尤其在大屠杀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它违反了多项当时的战争法,其中包括处决战俘、平民或儿童,谋杀不同种族的人,以及支援别动队进行种族灭绝。
⑸ 二战期间德军头盔是什么颜色的
这个德军M35军盔早期是纯黑色的,后来陆军和党卫军普遍使用田野灰的涂装,空军则使用蓝灰色的涂装,脊此海军则使用比田野灰更暗色的军含搏舰灰涂装,后来德军作战部队会根据作战地域和季节喷涂各种伪装谈野祥色,像非洲军团的棕褐色,占法部队的绿色加棕褐色,东线部队在冬季的雪白色。
⑹ 二战各国钢盔型号,最好能带图
1、M35头盔(德国)
颜色为黑色,盔檐很明显,盔型弧线比较浅。形状与星球大战中的黑武士的头盔类似。德国的陆军部队在二战期间普遍性的装备此头盔。中国的抗战初期,国民党军主力曾经大量装备此头盔。
(6)德国纳粹头盔一般都是什么颜色扩展阅读
由于军事的发展和和平时期现代工作、生活的的日益多样化,人们对生命安全的日益重视,头盔的使用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大致可分为军事、工作、运动三类。
一、步兵头盔:
亦称钢盔,主要用于防御弹头和弹片对头部的伤害。盔壳多采用特种钢制作,为提高防弹性能,有的还增加一层防弹尼龙或玻璃钢衬里。悬挂系统通常用皮革、塑料或纤维织品制成,固定在盔壳内。头盔重量一般为1~1.5千克。
二、飞行员头盔:
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等佩戴的飞行员头盔,盔壳多用玻璃钢或塑料等轻质材料制成,主要用于防止头部震伤或磕伤,并能防噪音。这种头盔能包住耳朵和两腮,装有耳机和送话器等,有的还装有可上下移动的面罩,以保护眼睛和面部。
三、空降兵头盔:
用于防止开伞瞬间被操纵带或伞绳击伤和着陆时碰伤头部,着陆后的用途则和步兵头盔相同。这种头盔一般也是钢质的,常采用双盔带,佩戴牢固可靠,以免在跳伞过程中被气流冲脱。
四、坦克员头盔:
俗称坦克帽,坦克乘员头盔内则装有泡沫塑料或泡沫橡胶等防震衬垫,盔壳有的类似飞行员头盔,也有用皮革、纤维织品等缝制而成的,这种软体头盔,中国俗称坦克帽。
五、马术头盔:
又称为马术安全帽,英文Equestrian Helmet。和其他用途的头盔一样,是给骑手提供头部防护的。马术头盔很重要的一个安全标准是骑手不幸落地时要破裂开来,从而减轻外力对骑手头部的冲击以达到保护骑手的目的。
⑺ 德军一战就有这种头盔了
是有,但是上面的迷彩不太正确……
德军于影视作品中,在一战时期给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尖顶盔(Pickelhaube)’,正式名称为普鲁士军盔,但这种装饰远胜于实战用途的头盔仅仅是皮革加少量金属(如铜皮、铸模铅锡)制作完成的,只是由于其外形华美,甚至影响到了英俄在内的多个国家。
然而由于一战开始(1914年8月—1918年11月),皮革制作的尖顶盔根本无法防御伤害的真相被血淋淋的摆在各国军队高层之中。当时的法国,配发的就是那个如今法警都还带着的凯皮帽(Kepi cap)……因此,英国人改用了布洛迪式钢盔(Brodie helmet),后也曾一度成为加、澳等殖民地国家军/警的标准。而法国人则装备了着名的阿德里安头盔(M15 Adrian helmet),由于其防撞击能力相对杰出,所以此后逐渐演变为消防员帽……
德国自然不肯落于人后,自1916年开始,陆续推出了M16/17/18头盔,并且极为狂热的建立了准军事主义组织‘钢盔党(Stahlhelm)’,这有点类似于美国的长枪协会……辨认德军一战头盔的最好方法,就是看头盔侧面的圆孔,如图:
不过看截图,这应该是电影《空战英豪》(Flyboys),鉴于它是一部战争剧情影片,且对喜剧效果需求不似《虎口脱险》(La Grande vadrouille)那样强烈,所以我觉得这种迷彩还是较为贴切的。
⑻ 二战时,有的德军士兵的钢盔上有三色旗子,这是什么兵种
二战德军的M35头盔具体差别如下:陆军的钢盔是有光泽的田野灰色涂装,在左右两侧分别是银色的国防军鹰徽和帝国国旗(黑白红)三色盔徽,海军的钢盔主要是用军舰灰色涂装,左右两侧是军鹰徽和帝国国旗三色盔徽,空军的钢盔是有光泽的蓝灰色涂装,左右使用的是展翅装空军鹰徽和黑白红三色盔徽。
党卫队是田野灰左右两侧分别是党徽和古北欧的双闪电样式的盔徽。
德军除了海军通过标志区分部队种类,其他军种一般使用颜色加以识别,主要通过在军帽边线,领章和肩章的底版或边线的颜色。
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⑼ 二战德国陆军和党卫军的头盔贴纸有什么不同,简单介绍下吧。
党卫军标准左右盔徽(SS右盔徽为早期型)
⑽ 二战德军头盔
二战中德军钢盔最好
德国的工业制造水平是世界公认的,M35头盔除了在防护性能方面突出外,它还能为战士头部后侧枕骨和头部两侧提供了很好的防护,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有新意的创举。现在很多国家的军队基本上沿用了二战德国头盔的设计,如经常在电视中露脸的美国士兵,可以很明显的看见头盔的护耳部分、现在中国的新式凯夫拉头盔在设计上也有明显的M35式的特征、其实这就是德国二战时头盔的经典设计。 德军钢盔共有4个型号,分别为M35,M40,M42和伞兵盔。
其中最好的无论是对炮弹破片、流弹的防护是最好,后期生产的三个型号为了节约成本使用的材料都很便宜。例如用帆布做内衬。M35钢盔使用牛皮做做内衬,金属衬圈根据不同时期的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1935~1939年间用铝制成的,上面配有四方形直角连接环,在其外层的左侧还压印有生产厂商的名字和制造年份等信息;另一种则是在1940~1945年间用镀锌的金属板制成的,可以起到防锈防腐蚀的效果,其与下颚皮带的连接处还增加了附加金属板,连接环也变成了四方形圆角环。钢盔内部的皮革衬垫是用皮质柔软坚固羊皮或牛皮制成的,形状为八个连在一起的“手指”,中央为圆形。八个“手指尖”分别用棉线穿连在一起,以方便佩带者自行调节松紧度。衬垫上的每个“手指”上都有5个气孔,个别衬垫上还会印有阿拉伯数字来显示头围号码。另外,用来连接皮革衬垫和金属衬圈的是三枚带铝制平头的开脚铆钉,除了在30年代中期是用黄铜镀锌外,到战争结束之前都使用的是钢铁镀锌材料,也是出于防锈蚀的意图。最后介绍下钢盔的皮带。M35型钢盔的皮带是用结实耐磨的皮革制成,其上多被浸染成黑色或棕色,共13个扣眼。原品皮带上通常都印有生产厂商的名字、生产日期和其它标记。
M35型钢盔的制造工艺是在阿尔贝特"施佩尔掌管军备生产后才得到的改进和细化。在1943年以前,M35型和后期的M40型钢盔还是一直在使用一战时老式的制造工序。在后来的M42型的制造过程中,便开始对其边缘和透气孔进行了技术改良,基本与当今的“热压” 制造技术相仿。整个M35型钢盔的制造工序中,首先是将一张金属薄板经过多次机械模具冲压后,然后将成形后的钢盔边缘进行卷轧,使其光滑柔和。随后,工人将半成品的钢盔放入一个大型的工业烘烤箱中进行一系列的热处理将其恢复金属的硬度。紧接着,工人们就将进行上漆工作,多数钢盔在涂完油漆后还要回到炉中烘烤以增强漆层的附着力。最后就是对钢盔的装配和存放工作了。他们会将钢盔倒置在衬布上安装内衬,并贴上不同兵种的盔徽。M35采用了新的LINER(内盔)来减少佩戴时头部的疲 劳。事实证明,M35新的内盔比一战时的头盔佩戴更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