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对工作如何敬业

德国对工作如何敬业

发布时间:2023-07-29 09:02:53

⑴ 德国企业靠什么留住员工的心

一、重视人力资源的优良传统

在德国,很多人进入了一家他们认为很棒的好公司之后,服役 20 年以上是很常见的事,甚至有些终身不换东家。
在宝马工厂,就有很多不足 60 岁的工人,却在宝马干了 40 年左右。随处可见的员工高忠诚度是德企的特色。当然,员工们认为这是因为老板先对他们好,因为任何 " 忠诚 " 都是双方的。
德企有重视人力的传统,国际化后也会把 " 德国式 HR" 搬到海外公司或是工厂,四处俘获员工人心,效果卓着。德国化工制造企业巴斯夫 ( BASF ) 集团人力资源总裁 Wolfgang Hapke 博士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确认:全球来看,巴斯夫全球员工在入职后的前三年,自愿离开公司的比例平均为 1.3%。欧洲的员工流动率为 0.6%,北美为 1.5%,亚太为 3.6%。
另一家德国大型企业高管透露,在德国,他们公司在部门总管级别的员工流动率只有不到 1%,当然,因为在中国和印度,人们比较乐意跳槽,所以这个比率要高一些。即使如此,德国公司员工流动率依然比当地市场的同行们低得多。
对于 " 德国式 HR",罗兰贝格战略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及监事会主席罗兰 - 贝格 ( Roland Berger ) 点评说:德国企业,或者说欧洲企业对员工的尊重,已经成为欧洲特色,主要体现为关怀普通员工的身心健康。但在美国企业看来,股东价值可能更重要。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中国企业家接下来该怎么走,可能需要找一条最合理的路。未必是欧洲模式,也未必照搬美国模式。
二、让法国人眼红的劳工政策
德国联邦政府虽然很专注保持就业增长率和提升生产力,但首要前提是公民实际收入必须增加。
这个原则一直十分明确。哈佛商业评论之前发评论说,德国人的薪水和各项福利比美国高出 66%。更重要的是,美国收入差距的不断加大,这在美国社会很具争议。
2015 年,德国政府开始发福利,其中一条就是最低工资定在大约 1.1 万人民币。
若与西欧国家做一个比较,德国的工资并没有高得很离谱。从 2015 年 1 月 1 日起,德国逐步推行税前每小时 8.5 欧元 ( 约合人民币 62 元 ) 的最低工资标准。这低于卢森堡最低时薪 11.1 欧元 ( 人民币 81 元 ) ;法国 9.53 欧元 ( 人民币 69.6 元 ) ;略高于英国 ( 6.5 英镑,约合人民币 61.38 元 ) 。
但事实上,在现实操作中,德国这辆工业战车对公民待遇保障又着实令人望尘莫及。德国经济被定义成世界上最健全的经济。是不是 " 最健全 " 很难说,但德国式福利的确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
例如,如果德国工人不想两地分居,劳动局可以支付行李搬运费。又例如,父母双方双职工又要带孩子,二人可以有一人申请带薪假在家带孩子,薪水为原工资 65%。若一方无业,则可申请每月 300 欧元的补贴。这份福利叫 " 父母金 ",是很多国家闻所未闻的。
在过去的十年间,德国政府针对劳工市场,进行了多项改革,其中除了对有孩子的家庭,或单亲父母有很多特殊政策,政府还催生了很多 " 迷你工作 " ——即以短工形式存在的工作,工资低但雇主缴纳社会保险。
这种工作时间灵活的小零工大大丰富了德国的就业市场,保证了就业率,减轻了很多企业的负担。法国曾有官员公开指责德国大量 " 迷你工作 " 的存在对法国的就业市场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三、出手阔绰的德国企业
先不说德国联邦政府的态度,从企业层面来说,与寒酸的最低工资相比,大多数德国企业给工人发工资时出手其实都很大方。
EM Motive 主席 Alex Humpert 坦言,他们在德国 Hildesheim 工厂一线工人的薪资按小时计,时薪大约在 36 欧元到 40 欧元之间。一周工作时间大约为 40 个小时。这样计算下来,一名熟练技工的月薪约为 6400 欧元。
采访中还有德企的管理层对新浪财经私下说:宝马车的一条生产线可能就价值几百万欧元甚至更高,这些生产线上的工人也待遇丰厚。德国产品售价高,背后的人力成本真是不容小觑。
德国化工制造企业巴斯夫 ( BASF ) 集团人力资源总裁 Wolfgang Hapke 博士解释说:" 除了按照市场水平设定工资,巴斯夫承诺应有的福利、个人发展的机会以及舒适的办公环境。在很多国家,员工除了享受养老保障,还有补充医疗保险,以及股份项目,也就是投资公司股份享受收益——这都是为了鼓励员工做巴斯夫的‘老兵’。"
" 那些让员工感觉没有归属感的企业,我觉得是公司把钱看得太重了,对员工不够好。一家企业要办得长久,关注的重点就应该是公司的长期目标,而不是盯着短期利润。当一家企业发展到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的规模,所谓企业的‘中央集权’式惯例已经很难奏效了,每名员工必须都要能得到驱动力、薪水、福利和公司氛围同等重要的待遇。" 一位不愿具名的德企高层对新浪财经坦言。
四、独有的员工关怀文化
在对宝马的采访中,我学会了一个新英文单词,叫 " 人体工程学 "。对于如何关怀工人,宝马的厂房一直有口碑。
在宝马德国 Dingolfing 工厂,对于一些年龄大的工人更是贴心,从厂房设置到医疗护理,甚至理疗师都有一条龙服务。
" 人体工程学 " 这个词在宝马的生产部门出现频率很高,主要因为他们认为工厂生产线的设置和安装必须考虑到适合人体结构。
这些符合人体工程学基本原理的零部件和生产线,都体现都在细节中。
例如特殊的木地板,可以显示更大字体的旋转架显示屏;为防止工人站立过久而随处提供的舒适板凳;为防止员工闪到腰所做可调整高度的货架;为视力不好员工加强照明度。在交班的间隙,工人们甚至可以在厂房内休息间里提供的便利床上小憩。
宝马集团生产部发言人 Saskia Ebbauer 解释说:" 自动化可以很大程度解放人力,一些需要不断重复,又消耗体力的简单任务以后都可交给机器人,由他们承担所有繁重劳动,这也是未来工厂的特征。即使如此,人力依然是工厂运营的重要组成。"
所以宝马一直朝着把员工照顾好的方向努力。
宝马集团有 70% 的员工都在德国工作。宝马集团的用人原则和人力资源计划,基本可以与德国的情况相匹配。据宝马的分析数据显示:到 2020 年,德国工人的平均年龄 50 岁以上的比例将从 15% 增长到超过 35%。
2004 年,宝马集团发起了一个全面的 " 今天为明天 " ( Today for Tomorrow ) 的项目,主要就是探究如何在工人年纪变大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工人们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 简而言之,我们要创造适合各年龄段的工作环境。其实并没有所谓的‘老年生产线’,更没有‘轻量级工作站’,只有可适合各年龄层的生产线。即使是年轻的工人,也要保证他们在岁数增长的同时身体健康,可以长期保持生产力。"Saskia Ebbauer 说。
五、舍得对员工的未来进行投资
再来说说弗朗茨 - 菲润巴赫 ( Franz Fehrenbach ) 的故事。他在 1975 年大学一毕业就进入博世公司做培训生,理由是博世的工人待遇好,投入研发和设备都很阔绰。28 年后,菲润巴赫从培训生升至博世公司主席,并在 2014 年 7 月受任为公司监事会主席,成为博世工业信托公司 ( RBIK ) 合伙人。
" 为什么我会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因为这家公司的国际化程度相当高:350 个国家的生意运作,不同的业务板块,意味着不用换公司,就可以学到很多,给每个人的机会巨大。我曾经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又在不同的生意板块都有工作经历。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这间公司,事实是,我都找不到要离开的理由。对于其他忠实的员工,我觉得他们是对于我们公司的运作模式很满意。"
我问菲润巴赫:" 假设一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应聘博世公司的职位,可他三年内换了三家公司,你是否会聘用他?"
菲润巴赫笑答:" 他根本不可能从我这里获得面试的机会。"
" ‘持续性’对于我们公司是十分重要的。所有作出的承诺,都要去履行,而且不能中断。" 他说。
菲润巴赫不跳槽的理由和戴姆勒的 Robert Frederick Veit 何其相似。Robert Frederick Veit 是德国戴姆勒卡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 CEO,当被问到为什么德国企业员工对老板很忠诚的问题时,这位身材高大、语速飞快、语锋犀利的戴姆勒 " 老兵 " 拍拍自己胸脯说:" 看看我就知道了。我在戴姆勒工作了 22 年,从学徒做起,之后很幸运的参加了管理培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岗位,难道还不是个好例子?"
Robert Frederick Veit 进一步解释说:" 公司的发展很稳健;国际化程度很高;给员工很多机会——我自然不会跳槽。"
戴姆勒卡车中国合资项目总裁兼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史蒂芬 ( Stefan Albrecht ) 坦言:" 德企的员工忠诚度很高,是因为企业文化的问题:公司肯对员工投资,让员工开心。员工自然也会付出更多,对老板忠诚。这是双向的。"
当然,所谓 " 投资 ",不止是薪酬那么简单。给员工不断学习提升的机会,是很多德企的留人秘诀。
进一步培训看起来是鼓励员工 " 终身学习 ",可在巴斯夫 ( BASF ) 集团人力资源总裁 Wolfgang Hapke 看来,保障员工有终身学习的机会也是对巴斯夫未来的投资。对员工持续培训是为了未来的人力需求有所保障。
与很多优质德企一样,巴斯夫集团在金融危机时也没有裁员,这是因为他们为了渡过难关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减少超时工作,控制成本,更灵活调动人员。在 Ludwigshafen,有 600 名雇员转做临时职位或者是调动到其他岗位。
" 事实证明,在金融危机期间,要避免企业裁员是完全可能的。"Wolfgang Hapke 说。

⑵ 德国工人是怎样不盲目追求高速度,来发展制造业的

第一,效率大于速度的工作理念;第二,机械操控使错误率降到最低;第三,专一负责的工匠精神。

德国以德国人严谨认真的态度和发达的制造业闻名于国际,德国制造产品往往代表着高质量的水准。但据调乍得国工人每年的工作时间不超过1371小时,德国工作制为每周工作五日休息两日,还有至少24天的带薪休假以及各种法定节假日,折合下来德国工人一天的工作时间在六个小时左右,简直令人过于羡慕。在这么短的工作时间下,德国制造业如此发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品牌,我认为与三方面有关系。

专一负责的工匠精神。德国的严谨来源于德国人的专一专业的工匠精神,无论哪种行业,德国都不会因为它简单而轻视。这种对待任何事情都以专业精神的态度,是德国制造业发展迅速的基础。严谨的态度使错误率最小化,从而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使行业稳定而快速的发展。

⑶ 德国职业道德

以前我也对德国企业很关注,希望下面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其核心价值观,竟然就是责任两个字。但是这个责任是广义的。该公司的考威博士是给我们介绍:责任是公司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它包括对自己的能力、健康和家庭要承担责任;对自己身处的环境、社会以及世界都要承担责任。为实现责任目标,大众公司提倡的企业哲学是,在世界上,我们生产出售廉价的产品,使大众走向成功,大众人希望通过稳定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来固定自己的生活环境,并保护好这个世界,让子孙后代更好地生存下去。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广义的责任,他还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1994年大众德国公司不太景气,由此将要解雇3万员工。为避免这么多员工失业,大众德国公司的员工自愿减少自己收入的20%,把每周5天工作改为4天。而同样的事情,当大众巴西公司也试图这样做时,却被巴西员工拒绝了。
“责任”二字,在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同样受到高度重视,他们说,销售把个人责任、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销售工作不能有效进行,那么整个社会的活动将是不完美的。因此,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的每一名工人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为成功卖掉每一辆汽车而尽自己的责任。当我向德国朋友问起“拧螺丝”的责任时,他笑着说,“德国企业的员工做任何事情都是这么尽责,而且计划性特别强,明天要做一件事,今天肯定计划妥当”。
当我们问及管理人员的责任如何行使和体现时,回答是,发现和解决属下在价值观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他们认为出现矛盾和问题不是丢脸的事,否则就不需要领导了。领导的责任就是依照公司的价值观,拿出解决矛盾的一种模式。因此,在德国企业当管理者很辛苦,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而且是自愿的,不给额外报酬。
在路特公司,我们问起员工的责任意识是如何树立起来的。他们说,首先是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明确的权利和义务;其次是树立榜样;第三是师傅要做思想工作。而在大众公司则主要是通过培训来培养员工承担责任的品格。
德国企业员工的这种责任意识,使我想起了“身在岗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这句话。过去,我们把它当成口号喊了许多年。后来,认为它不符合初级阶段国情又把它删除了。而德国企业却把它作为企业的价值观,真正植根于企业文化之中,体现在每个员工的行为之中。

⑷ 为何德国工人每天工作六小时,制造业却很成功

在贸易战下,整个欧洲经济并不十分繁荣,并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低迷。然而,有一个国家在经济衰退的情况下仍然强大,那就是德国,它被称为欧洲经济的领导者。为什么德国人的工作时间如此之短,却能如此成功?工作时间短?这怎么可能?但这是事实。这是经合组织调查的36个成员国的工作时间表。德国的工作时间是所有国家中最短的,一年1371小时。平均而言,德国人一天工作6小时。这是什么概念?

与我在中国每天无休止的被迫加班相比,我再高兴不过了。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经过六轮谈判,德国最大的工业工会德国金属工会与西南金属和电气雇主协会达成协议。双方同意从4月起给工人加薪4.3%,允许工人每周工作时间从标准的35小时减少到28小时,即每天工作5.6小时,同时保留重返全职工作的权利。


原因有三:1 .德国人的工作时间可以灵活安排,员工有很大的自主权。2.德国人工作时专注于工作,效率极高。当你和公司里的同事聊天、喝咖啡时,他们也在专心工作。3.与前一篇文章相比,德国人非常重视个人生活,一旦离开公司,他们不会让工作侵蚀休息时间。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德国人工作非常认真,但生活也非常严肃,这与我们的文化大不相同。在德国人眼里,加班并不意味着你有多努力、多认真。相反,你的工作效率很低,所以德国人讨厌加班。事实上,这种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值得学习。我们不禁会想,有时候我们真的有必要加班吗?是为了加班吗?

⑸ 德国工人为什么终生都不会跳槽

在德国人身上,有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那就是他们对于工作的专一态度。对于德国人而言,他们一旦选定了一个行业、一家公司;就如同将自己“卖”给了这家公司一般,能够在这个公司工作一辈子,而且很多时候还一辈子在一个岗位上默默无闻的耕耘。正是德国人这种做人、做事的专一态度,才让德国的工业和经济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的这种精神,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而且很多国家,即便想要效仿也无从学起。

当然了除了德国工人的敬业态度以外,身为德国公民,他们自身的福利待遇也是很好的。作为普通百姓,没有太大的压力,也不用为下一代考虑太多,因为有国家在替他们培养孩子。而德国人需要做的事情便是,将自己手头的工作做好。在这样情况下,很多人将兴趣爱好当作了工作来做,身处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中,自然也就能够终身在这里工作了。

⑹ 怎样学习西方先进国家优秀的礼仪文化及德国人的敬业精神

一味的仿照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科学的。 从我们推行苏维埃物产主义就能看出来,美国搬挪英国体制也需要改制才能适合自己。 沙皇彼得一世强硬的改革,效仿西欧各国,最终也失败。
日本明治维新,大久保利通遇刺也证实,只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完全的效仿是不可能实现强国之梦的。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尽快寻根,找回文革前前年传承的儒家文化。日本改革脱亚入欧的成功值得我们借鉴,台湾再保持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吸收西方文化,实现中西合璧也是我们得以借鉴的。 至于德国的敬业精神,你该看看德国的教育,这个国家历史因为常年战乱,国家长期分裂。所以他们民族有强大的向心力,每个公民都知道自己不是为个人而活,而是为国家而活。两次世界大战为何德国恢复的如此之快,两德统一,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国家可能都不会用这种和平的方式实现。为什么德意志人民做到了呢? 因为日耳曼民族知道,只有祖国统一才能得以实现富强。 西德愿意接受东德这位穷亲戚,不愿看到祖国另一部分滞后贫困。虽然牺牲自己利益,但是都无怨无悔。每一位公民都宁为大家舍弃小我,而中国人是宁做鸡首,不做牛后。 小聪明用到了极致
你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每一个公民在工作的时候都带着日耳曼民族为国精神在做事情,他们能做的不好吗? 他们做的工作中,印制着一张张德意志的名片,远销世界各地。 强大的民族优越感,让这个国家的做事情精益求精,以求完美。倘若一个螺丝有问题,就是在损害德国工业百年的信誉。

⑺ 德国工人是怎样做到工作时间最少,任务却很成功的呢

什么德国工人能能够用最短的工作时间去成功的完成任务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点,办事效率高。顾名思义就是说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处理他的速度,效率越高,就证明你的处理速度越快,你完成的就越快。众所周知,人和人之间是有差距的,不管是在什么方面,但是有的时候在工作和学习当中也是存在差距的。就拿我目前的工作来说,我的工作有点繁琐,就是每天的在不断准备话术去发送,而且每天跟每天的话术不一样,如果你想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这些话术,你就需要提前去准备他,并且弄清楚清每一部需要去做什么,需要去收集什么资料,然后最终把这些话术汇总到一块,最后在使用的时候去进行发送,那么这件事情已经完结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去完成它,就证明你的效率越高,我觉得德国工人的效率就很高。

其实我觉得,做到以上的三点,每个人都可能会变得很成功,每个人都可能是”德国工人”。

⑻ 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德国人称“工匠精神”为“职业性”

“工匠精神”这个词最近很热,很多新闻媒体对工匠精神作了解读。比如说新华网上有篇文章写道:怎么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层面上是认真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在企业家层面上就是企业家精神。也有报纸说,工匠精神就是要像过去那些老匠人一样,专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

德国人做什么事情都精益求精,德国肯定也有“工匠精神”这个词。那么,“工匠精神”在德文中是怎么翻译的呢?

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真是一个纠结的问题——德国没有合适的词语对应“工匠精神”,可能“职业性”这个词比较接近。因为除了技能培训外,它还包括了道德标准、规范、知识、经验等内容。

做饭人人都会,厨师可是需要经过培训的。厨师也许能把一顿饭做得很好吃,但他们未必职业化。德国人经常说“职业性”,就是做事情能不能职业一点、专业一点。

最大的特点,是有标准可循

谈到德国教育的“职业性”,就要来了解一下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德国一般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简单来说,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构成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具体实施上,通常是企业根据需要先向社会招聘学徒工,再与该学徒工签订培训协议,帮学徒工在职业学校报名注册。学生有双重身份,在企业里是学徒,在学校里是学员,一半时间在企业里实习、工作,一半时间在学校里学习。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有标准可循。我们现在很多的职业教育学校,像是在踢一场混乱的足球比赛,球门不止有两个,每个学校抱着一个球,你只要踢进球门,就可以说我进了球,并没有标准可循。而德国的职业教育透明度很高,是2年的培训还是3年半的培训,传授的知识、能力可以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都是透明的。学生们知道自己参加这几年的培训后会得到什么,企业也知道这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能干些什么,这一点非常厉害。

为了做到这一点,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先制订统一的标准。他们有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培训框架指导计划,质量监控则由行业协会来执行,最后由行业协会来发放证书。

把学生当工具,还是当作一个“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做这个事情,要想办法让学生来积极主动地配合。把学生当工具,还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这是两个概念。德国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的职业学校比较糟糕的一点是,因为考了这点分数而被分配进了这所职业学校,不管你喜不喜欢。在德国,读职业学校的孩子也大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并不确定。所以,在就读之前,德国教育机构会提供以下几个步骤:一、职业指导;二、对那些能力不具备的孩子,可以有一个“预备年”;三、提供小范围的预备课程;四、进行校外培训。通过这几种方式,为职业教育作准备。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预备年”。这一年的学费都是国家承租的。现在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更高了,一些孩子比较差一点,就到“预备年”去,上一些公共课、实践课、专业理论课等选修补习课,把孩子至少补到一定水平。

20%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承担大多数费用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大部分由企业完成,小部分由学校完成的。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会获得两张证书: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那是有关学生一辈子饭碗的,有了这张证书很少会失业;还有学校颁发的证书。德国人说那是贴在墙上的,用处不大,只是表明你完成了一个学业而已。

在双元制中,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元素是融合在一起的,是有很多内在联系的。德国人认为,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真实的环境,而学校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必不可少。

据统计,德国大约有20%的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大多数费用都是企业承担的。企业为什么愿意这样做?这来源于德国企业出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考虑,也来源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的导向预备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德国人认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德国的小学生很早就开始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很小就有去企业实习的经历,他们的导向教育介入得很早,促使孩子较早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到了中学阶段的导向教育,更有针对性。比如说,德国文理中学的孩子很早就开始到企业实习,11年级的孩子就基本明确自己以后要读什么专业。中学里还有一个学期是叫“社会认识”,鼓励孩子去一些社会服务部门,比如养老院、敬老院,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

在德国,除了像西门子、大众这样的大企业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其他很多中小企业买不起用于培训的大型设备。于是,就由行业协会建立公共实训平台,一些企业提供不了的东西,由公共实训平台来满足。

要成就楷模,也要守住底线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避不开的话题,尤其在今天更是如此。

我们谈到“工匠精神”,往往会想到大国工匠。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中,都是一些国宝级的人物,对我们一般老百姓来讲是可望不可即的。现在有一种导向,就是培养工匠就要培养大国工匠,于是,职业学校纷纷搞竞赛、争奖牌。

搞竞赛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普通职业教育来讲,拿了几块奖牌就代表职业教育水平高吗?并不是。再回到“工匠精神”的本意,就是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成就一个楷模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能以这来取代大范围的技能要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德国的职业教育始终守住这样一条线——最低标准不能动摇。西门子可以有高标准高要求,但是你只要搞机电就一定要拿到证书,至少证明你这个人是符合最低标准的,这也是我们讲的职业资格和职业规范。谈“工匠精神”,就是要让所有工匠都守住他们的行业标准,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追求“大国工匠”的顶尖工匠。

把职业教育往“高大上”引导当然不错,职业教育可以办本科班,甚至办研究生班。但事实上,很多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承载着家庭的重负,将来要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我们的教育要让这些孩子有一个饭碗,能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一个家,不给社会带来负能量,这是职业教育功德无量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是一种让生活更美好的教育。

⑼ 德国工人终身都不换东家,他们的公司是如何管理员工的

众所周知,德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所以在德国,各种企业也非常多,而其中甚至有非常多的员工在一家企业工作20年以上,所以除去工业工艺的精湛和严谨之外。德国企业最强大的名片就是员工的忠诚度非常高。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德国企业文化中老板对员工是非常尊重的。其次就是国家的劳工政策非常强大,甚至可以说德国劳工的制度是世界上最高的。最后就是工资非常高,基本上所有的德国企业对工人的工资出手都非常大方。

最后就是德国企业对工人的工资非常重视,往往出手非常阔绰。这样一来就导致了德国企业往往以给员工高工资为荣。比如宝马工厂的工人薪资按照小时进行计算,一个小时工资为40欧元,一周工作40个小时,这样一来,一个熟练的工人的月薪基本上为6400欧元左右。

⑽ 德国人每天只工作4小时,GDP却稳居“欧洲第一”,是怎么做到的

说到工作时间,最有名的当属马云的996,什么是996呢?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每周工作时间高达:12*6=72小时,一周7天,相当于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长度在10个小时以上;而这不是最夸张的,本月初西贝的创始人及董事长贾国龙在其微博上说到:西贝是一家715+白加黑+夜总会的公司,即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5个小时,白天+晚上,夜里还总开会,同时也是靠着这种715的精神,才让西贝有了这么一点成就。

总结

任何事物都是有对比的,全球也就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的东亚和东南亚国家对上班时间、加班时间不敏感;其他地区如果也执行996工作制度,可能连工人都招不到。另外,别看德国人平均一天工作还不到4小时,但如果与欧洲其他国家、与非洲、与拉美相比,德国人的工作时间并不算短,属于正常水平,特别是德国的自动化效率远远高于大部分其他国家,这也是德国人一天仅工作不到4个小时,但GDP总量却可以稳居欧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原因。

阅读全文

与德国对工作如何敬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2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1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1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78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2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9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56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1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4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5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67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96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6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90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1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4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