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历史地位如何

德国历史地位如何

发布时间:2023-08-07 23:50:36

Ⅰ 德国历史上的帝国及简介

德国历史上的帝国及简介:
①.德意志第一帝国,即神圣罗马帝国(全称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或日耳曼民族神圣罗马帝国),962年至1806年,在西欧和中欧的封建帝国。早期为统一的国家,中世纪后演变为一些承认皇帝最高权威的公国、侯国、伯国、宗教贵族领地和自由市的政治联合体。955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马扎尔人,收复各边区。961年,为摆脱意大利城市贵族的控制,罗马教皇约翰十二世向奥托求援。奥托率军越过阿尔卑斯山,很快敉平了罗马的叛乱,吞并伦巴底国家,扶正了教皇的位子。962年2月2日,教皇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奥托加冕,奥托从此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11天后,皇帝和教皇签订“奥托特权协定”,规定皇帝为教皇的保护者,教皇要忠于皇帝,教皇的产生要由皇帝决定。奥托初步使皇权居于教权之上。后来,为维持他对教皇的控制,他又两度进军罗马。奥托还进军意大利南部,挑战拜占庭虽然没有成功,但获得了拜占庭他的地位的承认。
962年,奥托加冕为皇帝,建立神圣罗马帝国。今奥地利地区自此归属神圣罗马帝国,直到其于1806年崩溃。
②.德意志第二帝国,即德意志帝国(通常是指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统一德国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需要注意的是,其正式国号为德意志帝国(德文:Deutsches Reich),也是后来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正式国名。 德意志第二帝国是指1871年—1918年的德意志帝国,它是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起来的。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
③.德意志第三帝国,即纳粹德国,1933.1-1945.5正式国名为德意志帝国或大德意志帝国,又称第三帝国 。通常指1933年至1945年间的德国,当时它处于阿道夫·希特勒的独裁和国家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变体)的意识形态的坚固统治之下。
希特勒认为,他的第三帝国是继“神圣罗马帝国”的“第一帝国”与威廉一世和俾斯麦创立的“第二帝国”之后的第三帝国。
“第三帝国”一词源于意大利末世神学家、佛罗伦萨教派创始人尤阿兴姆‧菲奥雷斯与其他中古世纪神学家对圣经经文的解释,原初意义是指“圣父之国”、“圣子之国”之后的“圣灵之国”,即上帝拯救世界后,完美、无尽止、由圣父、圣子、圣灵统治、以基督为王的第三阶段神国。
到了近代,"第三帝国"的概念已脱离神学领域,而被运用在浪漫主义文学甚至保守政治革命中。1923年阿图·莫勒·凡登布鲁克(Arthur Moeller van den Bruck)在“第三帝国”一书中主张创建一个取代魏玛共和国、同时在传统上与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以及由普鲁士主导建立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一脉相承的新国家。这个概念在魏玛共和国时代被反民主份子与激进右派团体(包括纳粹)广为引用。

Ⅱ 德国在历史上是如何逐渐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的

在第2次工业革命的时候,德国的发明创造居世界前列,注重科教与工业,加上德国自身实力不断壮大,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工业实力。都是世界前列的。

Ⅲ 你如何评价德国这个国家

德国地理上在欧洲中心 德国的风格让人看起来很实 很少有虚的一面 我认为实事求是最能反映德国性格 我认为德国在欧洲中心 气候条件非常好 让德国人格变得相对完善 相对优秀

Ⅳ 如何评价德国的历史地位

其实以我个人觉得吧德国的历史地位应该是挺重要的,首先他处在地理位置就挺重要的,它处在一个交通枢纽的位置,对其他国家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所以德国的历史地位可以说得上是举足轻重的。

Ⅳ 德国前后经历过六次浩劫,是如何走向强大的呢

谈到德国,我们首先想到是一战和二战,想到的是纳粹和集中营,以及死去的600万犹太人。但即便今天,很多国人都不知道,在二战中我国死亡了2000多万人,伤亡数字远远大于同时期的犹太人,而南京大屠杀更是人间地狱。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我们都没有犹太人更受关注。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极端主义者定义为是人类有计划地掠夺和屠杀,是动物本性里弱肉强食的原始体现。很多人并不知道,在德国崛起之前,这个苦难的国家曾经遭遇过几百年的浩劫。当然,这不能作为他后来伤害别人的借口。即便这样,德国在国家主权长时间消失的情况下是如何实现崛起的呢?



对于德国崛起,除了德国的教育、德国的工匠精神,以及战后德国的自我反思,读者您认为还有那些因素促使德国快速崛起了呢?

Ⅵ 从历史到现在大家怎么样看待德国这个国家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 ,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德国在基础科学与应用研究方面十分发达,以理学、工程技术而闻名的科研机构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支撑了德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Ⅶ 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 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下面是我分享的德国政体分析及其形成背景,一起来看看吧。

德国 政治 体制分析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为政权组织形式,以联邦制为国家结构形式,实行多党制。

沿革 1945年5月8日法西斯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对德国实行分区 军事 占领和管制。根据波茨坦协定,德国“暂不设立”中央政府,但“应尽速恢复地方自治”。1947年1月~1948年6月,美、英、法 三国 占领区先后合并,统称西部占领区。1948年9月在美、英、法三国支持下,西占区各州议会代表组成协商会议,着手起草宪法。1949年5月8日,协商会议通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5月23日,《基本法》公布生效,正式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8月,根据《基本法》举行联邦议院大选。同年9月20日,组成了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占区也正式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联邦德国成立初期,美、英、法三国仍根据1949年4月颁布的“占领法规”以及所成立的“盟国高级专员公署”继续实行控制。事实上,公署是居于联邦政府之上的最高权力机构。当时,联邦政府不能设置国防部和外交部,也不能与外国建立外交关系。1955年美、英、法与联邦德国签订的《巴黎协定》生效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终于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1990年10月3日,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所属全部5个州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实现统一。 政权组织形式 联邦德国采取“三权分立”的议会内阁制。设立联邦议会、联邦政府和联邦司法机关,分别行使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制衡。

国家元首 根据魏玛共和国二元行政体制的教训,《基本法》设联邦总统为虚位元首。总统由各政党提名,经联邦议院全体议员与同等人数的各州议会代表组成的联邦大会不经讨论选举产生;任期5年,连选可连任1次。总统不是联邦政府的成员,不拥有实际行政权力。其职责主要是:签署并公布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通过的由联邦和有关部长副署的 法律 、法令;根据联邦议院的 决定 任免联邦,根据联邦的提名任免联邦各;主持国家 礼仪 性活动等。

联邦议会 联邦德国的最高立法机关。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通过普选产生,每届任期4年。主要职权是:制定和通过法律,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和撤换联邦;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参与选举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高等法院的法官;批准联邦政府同外国签订 国际 条约; 对联 邦总统蓄意损害《基本法》或其他联邦法律的行为进行弹劾;等等。联邦参议院由各州政府按人口比例指派3~5名政府成员组成。各州代表任期不统一,由派出的州政府决定撤换。联邦参议院的主要职权是:提案权(其提案须经联邦政府提交联邦议院),并对联邦议院通过的法案有审议权;对涉及修改基本法以及涉及各州行政和财政的法案或联邦政府颁布包含上述内容的 条例 拥有否决权;仲裁联邦政府与某一州的纠纷或冲突;批准联邦政府对某一州采取强制性 措施 ;参与宣布立法紧急状态;参与选举联邦宪法法院和联邦高等法院法官;参与批准联邦政府同外国签订国际条约;对联邦总统蓄意损害联邦法律的行为提出弹劾;参与对预算、国库和债务的监督;等等。联邦参议院实际上是各州政府派驻联邦的联合机构。各州政府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行政事务,对联邦立法和行政起辅助和牵制作用。联邦参议院在联邦与州以及各州之间起平衡和协调作用。

联邦政府 由联邦和联邦各组成,对所有有关联邦内政、外交、国防、财政、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事务作出决策,进行管理。根据1968年通过的作为《基本法》的补充的《紧急状态法》,政府在“非常时期”拥有独揽一切的大权。联邦是政府首脑和国家行政机关的最高领导人,由总统提名并经联邦议院全体大会选举产生。各由提名经总统批准。和各均不设副职,但可有1位部长兼任副。联邦对联邦议院负责,各对负责。但联邦议院只能以积极性不信任投票,即以大多数议员选出继任者并请求联邦总统将免职,来表示对联邦的不信任。联邦的权力广泛,主要有:①可不经议会批准或同意改组政府,设置部级机构,规定内阁工作程序,划定各部职权范围。②在组阁和政府活动过程中,对各行使提名任免权。③在政府工作过程中,行使制定总的政策指导方针的权力。④如果联邦要求对他表示信任的提案没得到联邦议院的支持,他可请求联邦总统在21天内解散联邦议院。但联邦议院如选出新的,则解散权立即终止。

联邦法院 司法机关享有广泛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法院组织系统分设联邦高等法院、专门法院和宪法法院。各州设有地方法院、地区法院、州高等法院和州宪法法院。联邦法院在各州不设单独的基层法院。州的法院就是联邦高等法院的下属法院。联邦和州是同一个法院系统。宪法法院的地位高于其他法院。联邦宪法法院有权就与联邦机构的权利义务有关的宪法问题作解释;裁决联邦与各州或各州之间关于宪法的争议。其成员半数由联邦议院选出,半数由联邦参议院选出。

联邦制度 联邦德国沿用魏玛时期的联邦制。《基本法》规定了联邦与各州的权力分配及其关系的基本原则:“联邦的权力得置于州的权力之上”。立法权主要由联邦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主要由州行使。联邦有《基本法》列举的专有立法权和共有立法权,各州有保留立法权和共有立法权。凡经联邦立法,州与其相违背的立法即 自然 失效。各州无不可剥夺之权,各州宪法也必须符合《基本法》规定的基本原则。行政权和司法权不仅大部分由州行使,而且联邦还委托州行使部分属于联邦的权力。在财政预算方面,联邦和各州是自主的和独立的。

选举制度 联邦总统和联邦由间接选举产生。联邦议院由直接选举产生。联邦议员有一半是按单名选区的多数代表制选出,另一半按比例代表制选出。凡年满18岁的公民均有选举权,凡已达法定成年者均有被选举权。每个选民选举2次,其中1次投个别候选人的票,1次投政党的票。全国分248个选区,每个选区选1名议员,选区的候选人均以个人而不以政党身份出现。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则按各政党得票多少按比例分配议席。分配时要扣除本党以个人名义获得的席位,余下的名额由各党自行安排。这是比例代表制和多数代表制相结合的一种选举制度。

政党制度 实行多党制。但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选中能获得议席的政党主要是____民主联盟-基督____联盟、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 根据选举法规定,在全国没有获得5%的选票或直接取得3个席位的政党不能进入联邦议院。这加强了大党的地位,排斥了众多的小党。联邦德国的执政党必须在议会中占有半数以上的多数席位,通常都是两个政党联合组织政府。60年代以来,主要是由基督____联盟-基督____联盟与社会民主党轮流组织政府,自由民主党只是作为两大党的联盟角色。
德国政治形成背景
二战后,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使民主政治制度在德国真正运行和巩固,在盟国的主导之下,德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政治 文化 重建。重建运动首先从反省纳粹的罪行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公民进行民主政治意识的再 教育 。首先是政府在新的联邦共和国框架内运行, 以其民主和法治的施政原则和方式影响和引导民众政治意识的转变。其次是学校教育在再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政治教育开始被视为系统地学习民主的重要途径,而民主不仅被理解为政府的组成和运作形式,更被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公民都必须去认知、掌握和实践的。再次是大众传媒在肃清纳粹余毒方面发挥了史无前例的作用,通过报纸、杂志和广播将纳粹的罪行公诸于世,使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人们都认识和了解了纳粹极权统治的真相, 更引发德国人自身的 反思 。为了使大众传媒不再像纳粹时期那样成为独裁统治的宣传机器,战后德国对媒体也进行了改造,开始建立公法广播电视,使其摆脱受制于政府的地位和命运。通过向民众征收广播电视税来保障其资金来源,维持其运营,在管理方面也保证其独立性,但由政府和社会各利益团体共同组成的理事会对其进行监理,这样媒体就得以保持其中立立场,从而保障了充分的资讯自由,使媒体真正成为一个公开和透明的平台,人们可以在其中进行观念的交流,形成公众 意见 ,监督并影响政治生活。在这一发展时期,特别是经历了1967 /1968年被称为西方!文化大革命的学生运动,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受到了洗礼。经过两个阶段的艰苦努力,德国 成功 的完成了政治文化的转型,民主政治制度的稳定和巩固也促进了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德国走出了战争的废墟,成为经济强大的西方民主阵营中的重要一员。

根据经典的政治 经济学 原理,经济制度是上层政治制度的基础,政治体制的转变也必将带来经济体制的转变。作为世界上一种独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自1948年问世。“社会市场经济”是西德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提出的概念。他认为,“社会市场经济”是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进行的、以社会补充和社会保障为特征的经济制度,市场自由同社会平等相结合是其原则。一方面,整个经济的运转以自由竞争为基本准则,使生产诸要素达到最佳配置,从而保证经济以最节约、最高效的形式发展;另一方面,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国家以社会救济、养老金、补贴等再分配手段来调节收入分配,防止和缩小贫富差距,从而避免社会冲突,保证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尽管在其60多年的发展中遭遇过种种困境与挫折,但却表现出惊人的连续性,是德国政治“变与不变” 历史 进程中最大的恒定因素。

德国独特的传统政治文化,逐步衍生了德国的政治发展史。相对于其它国家的发展而言,德国在发展过程中,政治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所以,易言之,分析、总结德国的传统政治文化不仅对于了解德国的政治发展史,而且对于认识今天德国的政治现实及其发展走向,均具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第一,国家主义

德国的国家主义首先表现在德国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国家统一问题上。德国的历史——确切地说,是民族国家建立、国家统一问题——一直是德国人忧心的话题。在第二帝国建立之前,德国一直都处在四分五裂和落后的状态,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自到第二帝国的建立,德意志才结束了长达952年的分裂状态。从此,德国作为一个统一的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崛起。在德国的古典哲学家的中,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课题之

一。在他们看来,德意志民族的统一和复兴的根源和力量在于发扬“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之所以作为一个民族而存在,根本在于它的文化、宗教、道德和风尚等精神力量。他们甚至夸大德意志文化的成就,提出日尔曼是优秀民族,因此应当承担起领导世界责任的谬论。德国的国家主义,还表现在二战前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占领奥地利等一系列行动中。这种国家主义还可以从侧面得到明证。德国在20世纪霸行欧洲的历史,是很多欧洲国家不可忘却的“集体记忆”,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使得德国的邻国一直将德国视为真正的威胁。在1990年东德和西德统一之后,东德之所以能够实现向民主和市场经济的转型,这一点在后 社会主义 国家被视为一个例外。其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它通过和平的非暴力的方式,而不是流血政治或者说是充满血泪的战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民主和市场经济转型的实现伴随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感情冲动——东德人高呼“我们是一个民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所以东德的民主和市场的转型又被视为内生的民主化过程。

总之,德国的国家主义,贯穿于德国发展过程的始终。既要解决将所有讲德语的人都统一于唯一的德国之下,也要解决由于与领国相比自身建国的迟滞、国家主义者抱负的失败而导致的人民内心的普遍创伤和挫折感,还要解决由创伤和受挫所导致的更极端的国家主义,或许后两者比单纯的“统一”问题更难解决。

第二, 传统文化 的禁锢

虽然德国战后在政治文化转型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巩固了联邦共和国的民主体制,促进了政治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但是轰轰烈烈的重建运动并非没有局限性。直至今天,德国的传统文化仍然在相当的程度上模铸着其政治生活, 这既体现在其政府运作方式方面, 也体现在公民政治参与方面。表现主要如:第一,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影响。从公民的政治参与角度来看,由于德国在历史上形成了国家至上主义和避免冲突的政治文化传统,不同个人、阶层和集团之间公开的利益竞争被认为并不一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第二,电视传媒受到政治势力的影响。公法广播电视所播出节目的44% 是信息和教育节目,它们为战后的

政治文化转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直到1984年以后在联邦德国才出现私人广播电视,以播出 娱乐 节目为主,其市场占有率和广告收入直线上升,很快就形成了与公法广播电视相竞争的局面。而公法电视台近年一直受到批评,因其日常经费来自 税收 ,使其难免不受政治因素的影响。

战后德国的经历表明, 外在的因素“社会市场经济”也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德国的市场经济是创新的第三条道路。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是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路线,它是自由与秩序的结合,强调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有德 国学 者指出:效率与公正不是彼此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效率的对立面不是“公正”,而是“没有效率”;没有效率就意味着浪费,就是在毁灭资源。效率亦是公正的一个组成部分,效率与公正两者兼而有之就是一种第三条道路。艾哈德领导实施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第三条道路。

实行经济领域的 民主制度 。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实行经济领域的民主制度, 即在企业内部实行共决权制度,即企业雇员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共决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雇员通过企业监事会参与企业决策,特别是关于劳动权利和劳动条件等方面的决策。通过实行这一制度,在企业这一微观单位里,雇员与雇主之间形成了合作的关系,而这样的制度安排首先是针对保护劳工权益的,它的作用已经超越经济范畴,成为维系社会团结和整体利益的有效工具。不仅在企业这一微观层面,与之相适应地二战后德国在宏观层面上也形成了一种协商体制,即在劳动领域牵涉劳工的工资、津贴、劳动条件和解雇等切身利益问题时,不是由雇主单方面来决定,而是由劳工与雇主两大利益集团平等协商共同制定相关的标准。

联邦德国战后的经济奇迹不仅使经济迅速恢复活力并取得巨大发展,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从客观上验证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巨大成功,使人们对它产生了深刻的认同。它的影响和贡献不仅仅局限在经济领域,因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紧密相联、相辅相成的,社会市场经济所体现的自由竞争和经济民主、公正的原则与战后德国建立的政治民主原则和体制是一致的。因此,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既奠定了民众认同战后德国民主体制的物质基础, 同时也通过经济生活对人们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深刻影响,奠定了民主体制的观念基础。
德国的政体与我国的比较
无论是在国情还是思想文化方面,德国与我国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德国走过的道路也许也就是我们将来要走的路。我国要在发展的各方面借鉴德国的 经验 和教训。在传统文化方面我认为它的积极作用要大于它消极的一方面。我们不应该一味的去排斥传统文化,而是学会去利用,就像德国在充分的利用的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没有错,错的是我们没有正确利用传统文化。当然,这不是一句话的事情,需要我们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我们现在需要的沉下心来,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挖掘我们传统文化与现代相结合的地方。这样的结果是双赢。

伴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必然的。我国现在要建立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应该说这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但是在一些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方面

应该多借鉴德国的经验,德国的第三条道路就是我国对经济体制改革和完善的目标,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把效率和公平并重的结合起来,这是最基本的理念,然后法律和制度安排等都遵守着这个理念,这样发展才不会出现误差。而我国在这方面还存在这诸多问题,效率和公平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对等,相关的配套设施也不太完善。另外,德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从保持着良好的延续性,在遇到问题是不断的完善体制而不是否定根本,这也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德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成功的,现阶段我国也在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经济文化方面我们要借鉴德国的经验,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我相信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一定能够成功。 参考文献:

1、陈志斌.《德国政体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马敏.德国选举制度对政党政治的影响分析[J].《德国研究》.2002

3、吴志成.《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瑞士和德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

猜你感 兴趣 :

1. 19世纪末德国崛起的原因

2. 高二下册历史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3. 德国二战历史简介

4. 广东惠州市高三历史调研试卷

5. 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历史介绍

6. 高考历史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复习题

Ⅷ 德国的历史是怎样的

公元前境内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10世纪形成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18世纪初奥地利和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于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该帝国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8年11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和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德国作为一个地理单元在历史上曾经几经分裂,最近的一次分裂是上个世纪的四十年代末,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lman Demokratik Republik, GDR)、西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The Fedelal Republik of Gelmany, FRG)两个国家。并于1990年10月3日再次统一。
3.2.古代历史
据推测,日耳曼部落的进化发生在青铜时代或者最晚是铁器时代。公元前1世纪,部落开始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德国北部逐渐向南、向东和向西扩散,与伊朗人、波罗的人、凯尔特人的高卢部落以及东欧的斯拉夫人发生接触。除了史料记载的日耳曼人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以及考古发现外,科学家对早期日耳曼人历史知之甚少。在奥古斯都的统治时代,罗马帝国军队开始入侵德意志地区,日耳曼部落在抵抗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与罗马军队相类似的战斗战术。公元9年,舍罗斯克人首领阿米纽斯(Arminius)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战胜瓦卢斯所领导的罗马军团,位于莱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德意志地区才得以独立于罗马帝国之外。至公元100年,日耳曼部落已在莱茵河-美因河-多瑙河沿岸定居,占据了如今德国的大部分地区。3世纪,出现了许多较大的西日耳曼部落,包括阿勒曼尼人、法兰克人、萨克森人和弗里斯兰人等。 严格意义上的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奥托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德意志第一帝国”。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德意志是第一个战胜罗马帝国的民族。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
3.3.近代历史
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德国)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德意志第二帝国”,这是德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阿道夫·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德意志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突然袭击波兰,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次世界大战共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与,20多亿人口被卷入其中,9000多万士兵和平民伤亡,使世界陷入一片黑暗。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概况: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大约在公元前半个世纪,大部分日耳曼人开始

定居在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地区称为“日耳曼尼亚”。

公元800年,法兰克王国在查理大帝统治时期达到鼎盛,成为法兰克大帝国。大帝国中有许多讲德语的日尔曼部落,这些日尔曼部落人所讲的方言被称为“德意志”。公元814年查理大帝去世,法兰克帝国随即分崩离析,在瓜分各种遗产的过程中,形成了东、西两个王国。这两个王国的政治分界线大致就与德语和法语之间的语言界限相当。讲法语的西法兰克王国后来演变成今天的法国,而讲德语的东法兰克王国的居民在此后的长期生活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同属一国”的感觉,他们不但用“德意志”来称呼自己的语言和人民,还用它来命名自己的国家。

人们习惯上以公元911年作为东法兰克帝国向得意志帝国转变的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和一个共和国。1、第一帝国是指公元962-1806年的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法兰克公爵康拉德一世被选为第一位德意志国王。1806年,帝国被拿破仑一世推翻。2、第二帝国是指1871-1918的德意志帝国。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击败法国,于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铁血宰相贝斯迈功不可没,第一次统一德国。3、第一共和国1914年开始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第二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由于共和国宪法是在魏玛城召开的国民议会上通过的,因此这个共和国又称为魏玛共和国。4、第三帝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带领纳粹党上台执政,魏玛共和国结束。第三帝国是指1933-1945年的法西斯德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第三帝国宣告完结。德国为美、英、法、苏分区占领。

1949年5月,在美、英、法合并的西占区通过《基本法》,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O月,苏联占领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 1990年7月实行了货币统一,1990年10月3日实现了政治统一,即国庆日。

Ⅸ 德国的历史的怎样的顺序如何

德意志国家位于北海、波罗的海和阿尔卑斯山(东段)之间,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早在青铜时代晚期(公元前500年),日耳曼民族就已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威悉河和奥德和之间的北德低地平原定居。公元前2世纪末,日耳曼各部族已推进到德国中部和南部,赶走了生活在那里的凯尔特人,并开始与高卢的罗马人有了接触。

公元4世纪,匈奴人入侵哥特王国。东日耳曼人中的汪达尔人、勃垠第人和哥特人于是背井离乡向西、向南迁移;而西日耳曼人则在北海和阿尔卑斯山之间给自己开辟了生存领域。其间生活着6个大的部落群,即佛里斯人、萨克森人、法兰克人、图林根人阿雷曼人和巴伐利亚人。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军事首领克洛维及其继任者于公元500左右统一了法兰克人居住的地区,打败了罗马驻高卢的最后一任总督,政府勒阿雷曼人并把西日耳曼其余各族的大部分统一在一个王国中。由于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基督教变得以在整个法兰克王国传布。法兰克国王中最重要的一位君主是查理大帝。公元800年,他由罗马教皇加冕称帝,号为“罗马人的皇帝”。从此他就成了古罗马世界的皇帝和基督教会的保护人。

查理帝国几乎包括了现今的整个法国、意大利和以艾德尔河、易北河、萨勒河、多瑙河及德拉瓦河为界的欧洲中部地区。这个强大的帝国在它的继任者统治时期多次分裂,分裂后的每个国家有各自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样,在一个世纪内,加洛林王朝达帝国便分为西法兰克王国、东法兰克王国和勃垠第——普罗旺斯——意大利中部王国,从而在政治上完成了欧洲的重新划分。这一新秩序为中世纪和近代诸国分立的格局奠定了基础。

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于公元911年去世。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们推选康德拉为国王。康德拉一世的当选意味着完整的法兰克王国的分裂和德意志历史的开始。东法兰克居民使用的语言是“德语”(这个词源于古高地德语的diot,意即人民),从10世纪中叶起,人们便把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所在的国家称为“德意志帝国”。

康德拉一世并没有建立起实际上的王权来对付其他部落的公爵。年轻的德意志帝国的统一与巩固是在由他推荐并经公爵们推选的继任者、萨克森公爵亨利和他的儿子奥托手中完成的。因此也有人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横利益是取得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德意志王国的919年。公元926年,奥托一世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作为所有基督教徒的世俗首脑和西方教会的保护人,奥托一世统治者原查理帝国的东部和意大利的绝大部分地区。这个地区后来取名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持续存在了8个世纪之久。

中世纪的德意志皇权崩溃之后,在意大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价值被重新发现。通过对古代世界古典作品的研究,人与上帝、自然界和艺术之间建立了新的关系。文艺复信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的基础,使新思想文化大为发展并广泛传播。在这思想、政治、社会和宗教的动荡时期,具有批判和理性主义思想的人文主义者率先起来反对日益暴露出来的腐败现象。也正是在这时,马丁·路德怀着对宗教的一片虔诚向教会发起了进攻。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指出: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得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马丁·路德正是这样一位巨人,是一位为德国的独立自由而战的英勇斗士。1534年,路德把全部《圣经》译成了德文,“是它成了人民大众的书,成为真正的、有生活意义的书,普及整个社会的书。”(戚美尔曼语)从而给广大民众提供了一件反对剥削压迫的有用武器。

德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当是古典人文主义时期,即从莱辛诞生(1729)到歌德逝世(1832)的一百年间。缘起于法国的启蒙运动,用理性反对信仰,用科学反对宗教,成了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最终把欧洲各民族的所有学者都卷了进来。18世纪下半叶,启蒙运动也在德国兴起,只是由于当时没有一个全体德意志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政治和经济目标,这一运动的思想也便没能变为政治现实。暴君当道,林立的小邦把德国弄得支离破碎,德国的思想和政治生活中的深刻矛盾依然起着决定性作用。也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德国古典人文主义才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传统。

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主要思想家是莱辛。他为建立德意志民族的现实主义文学和戏剧,为清除宫廷贵族的影响和盲目崇拜法国古典主义倾向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他的美学论着《拉奥孔》和《汉堡剧评》奠定了德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它的理论和创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精神,对德意志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8世纪60年代,作为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德国文学界兴起狂飙突进运动。诗人歌德是这场运动的旗手,哲学家赫尔德则是这场运动的精神领袖。狂飙突进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个性的解放;二、崇尚“天才”,认为“天才”体现了个性得到了充分发展的、完美的人的形象;三、提倡“回归自然”,与大自然一起生活。所有这些,无疑都是具有反封建的进步倾向。这一时期,青年格的创作了使他蜚声世界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青年席勒创作了将狂飙突进运动的戏剧推到一个新阶段的剧本《强盗》、《阴谋与爱情》。这两位天才当时及后来创作的伟大作品,成了德国各点文学的主体和灵魂。

紧跟在狂飙突进之后,德国古典哲学也诞生了。其最着名的代表人物是康德、费希特和黑格尔。康德把自己的哲学定义为“批判哲学”。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哲学概括了人类历史的积极成果,从根本上推翻了统治欧洲达三百年之久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为德国古典哲学发展认识的辩证法开辟了道路。费希特从康德哲学出发,清洗了康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成分,即“自在之物”,抓住了康德哲学中的“自我意识”或“自我”(即“我思”),把它发展成“知识学”的主观唯心主义体系。因此黑格尔说“费希特的哲学是康德哲学的完成。”合格二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辩证法的集大成者。其哲学是直接从康德、费希特、谢林等人的哲学出发,并在对他们哲学的批判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他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辩证发展的思想,是他的“绝对唯心主义”体系的合理内核。恩格斯因此评价说“黑格尔第一次——这是它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过程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源之一。马克斯、恩格斯批判的改造了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哲学,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核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学说,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哲学思想发生了革命性变革。他们把自己历史哲学的、社会分析性的和政治方面的思想,先后写进了《共产党宣言》和《雇佣劳动与资本》,进而在《资本论》中大大充实并发展了这些思想。

德国古典人文主义还创造了德意志音乐这一及其宝贵的世界财富。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巴赫、韩德尔,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格鲁克、贝多芬等都是世界级的音乐大师。

从1970年起,浪漫主义开始渗入德国的精神生活。在文学和艺术方面,浪漫主义使对古典主义人文主义的反叛。当然,德国浪漫主义上级上远远超越了文学和美学领域的范畴,波及科学、语言、经济乃至政治等几乎所有领域,对后来的德意志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德国浪漫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施莱格尔兄弟、蒂克、诺瓦立斯、霍夫曼、克莱斯特、艾兴多夫以及格林兄弟等等,当然还有诗人海涅。1833年,海涅出版了他的美学巨着《论浪漫派》,为其实已经走向衰微德浪漫主义做了总结。

普法战争结束之后,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并于1871年建立了德意志帝国。这是“铁血宰相”俾斯麦的杰作,也是19世纪下半叶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史实。帝国创建之时,德意志的绝大部分居民还在农村及中、小城市中生活和工作。随着工农业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的职业结构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工业生产方面已经赶上了英国的领先地位,工农业生产总量已超过英国,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俾斯麦的专横终于导致了他1890年被年轻的皇帝解职。他执政的最后几年,德国国内的政治生活陷于僵化;科学和工业的日益发达也要求社会走民主主义和议会主义道路。1896年,年逾八旬的俾斯麦参观了汉堡港,那里桅墙林立,数不清的其中机的巨笔在尽情挥舞,面对眼前的一派繁忙景象,老人惊叹:“这是一个新的、改变了的世界,是一个新的时代!”

从19世纪后半叶起的这一百多年间,德意志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了越来越引人注目的角色。继承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和传统,在德意志那块丰饶的土地上,又产生了许多令人仰慕的哲学家、政治家、工业家、科学家和艺术家。他们用自己的不懈奋斗和不凡成就,为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阅读全文

与德国历史地位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52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25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08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50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76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6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9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54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19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22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43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50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5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65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9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66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8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16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48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