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柏林柱叫什么名字

德国柏林柱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3-08-11 20:26:51

① 柏林墙是什么意思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了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1)德国柏林柱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历史意义:

1、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

2、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一后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3、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② 德国的柏林墙有什么来历~

Berlin Wall

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西德(含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通电的)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最令人心痛的是,1961年,一位东德青年在翻越柏林墙时,被东德军队残忍打死,年仅十七岁!!!!他成为柏林墙下第一位罹难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牺牲者!!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名人评述

“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民主国家)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约翰·肯尼迪(1963年6月26日,在柏林的演讲,题为《我是一个柏林人》)
“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罗纳德·里根在柏林墙演讲。

③ 德国最有特色的建筑物是什么

德国最有特色的建筑物是:

一、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市中心,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莱登堡而得名。现在保存的勃莱登堡门是一座古典复兴建筑,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

没有勃莱登堡门,人们无法想象柏林是什么样。这座雄伟的凯旋门坐落在市中心阿特丹林顿大道东侧与六月十七日街西侧的交汇处。大约在30年间(1961—1989),西柏林的居民只能隔着柏林墙在数米以外观看勃莱登堡门。

这道墙是自1945年以来苏联占领区和美国占领区的边界。勃莱登堡门是卡尔哥·萨特·朗汉于1788年至1791年仿照雅典普罗里培门修建的,但其六根巨大的石柱体现了新古典主义风格。

二、无忧宫

无忧宫(Sanssouci Palace)是18世纪德意志王宫和园林,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郊,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模仿法国凡尔赛宫所建。宫名取自法文的“无忧”或“莫愁”。

整个王宫及园林面积为90公顷 ,因建于一个沙丘上,故又称“沙丘上的宫殿”。无忧宫是18世纪德国建筑艺术的精华,全部建筑工程延续时间达50年之久。虽经战争,但从未遭受炮火的轰击,至今仍保存十分完好。

三、科隆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Kölner Dom,全名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位于德国科隆的一座天主教主教座堂,是科隆市的标志性建筑物。

在所有教堂中,它的高度居德国第二(仅次于乌尔姆市的乌尔姆大教堂),世界第三。论规模,它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集宏伟与细腻于一身,它被誉为哥特式教堂建筑中最完美的典范。它始建于1248年,工程时断时续,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耗时超过600年,至今仍修缮工程不断。

四、柏林墙遗址

柏林墙最早只是一道铁丝网,后来才改造成混凝土墙,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由混凝土墙、铁丝网组成,延墙修建了大量的了望塔、碉堡和壕沟。

现今只有少数几处还能看到柏林墙的残迹,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了不同主题的绘画。

其中最着名的作品有Dimitri Vrubel的《兄弟之吻》。Gunther Schaefer的《祖国》,Gehard Lahr的《柏林-纽约》等,形成了今日的东边画廊,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画廊。

五、新天鹅堡

新天鹅堡(英语:New Swan Stone Castle、德语: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鹅石城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

位于德国巴伐利亚西南方,邻近年代较早的高天鹅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称旧天鹅堡),距离菲森(Fussen)镇约4公里,离德国与奥地利边界不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国

④ 柏林墙是什么

柏林墙是苏联和美欧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时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的围墙,意在防止东西柏林人民的交流、互通。

后来也引申为阻隔双方交往的障碍。

补充:

柏林墙,东德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约155公里长,约3至4米高。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

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⑤ “东德”“西德”“柏林墙”是怎么回事

柏林墙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说,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拆掉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德国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国际事件,是雅尔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1949年5月10日,德国西部统治机构经西方占领国当局的同意,宣布将该地区成立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为首都,并于23日正式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8月中旬,举行了联邦议院的选举,9月又召开了联邦议院及联邦参议院联席会议,自由民主党人西奥多-休斯当选为联邦德国首任总统。9月15日组成了以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康拉德-阿登纳为联邦总理的联邦政府。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届联邦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次日,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宣布合并。

在这一过程前后,德国的苏占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早在1945年10月,苏联占领当局就己将其权力移交给德国东部各级地方政权机构。1946年,德国共产党与德国东部的社会民主党合并,正式组成德国统一社会党。统一社会党在德国东部政权机构中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1949年10月7月,德国人民委员会举行第9次会议,通过由统一社会党制定的《民主德国全国阵线宣言》,提出德国人民争取祖国统一的纲领,要求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日,人民委员会还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成立“临时人民议院”,并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决议委托奥托-格罗提渥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几天之后,威廉-皮克出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统,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德国东部全部行政权力正式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自从德国分裂以后,虽然重新统一德国一直是东、西德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受到整个国际形势尤其是欧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制约,关于重新统一德国问题一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80年代末,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和欧洲政治形势的变化,德国统一问题再度成为各国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预言,德国将在10年内实现统一。法国总统密特朗说,德国统一将是本世纪末主要的事情之一,然而德国统一进程的发展之快则大大地超出人们的预料。

1987年,昂纳克作为东德领导人首次访问波恩,揭开了两国关系中新的一页。

1987年9月,匈牙利开放了它与奥地利边界,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先后有50多万东德人从奥地利进入西德,西德承认这些东德人是它的公民,接着民主德国接二连三地发生全国规模的游行示威,党和国家领导人发生重大改组;11月9日,东德开放柏林墙以及同西德的边界,西方人士认为,民德发生的这些事件,是德国“事实上重新统一的预兆。”

11月28日,西德总理科尔提出了两个德国统一的10点计划,在东、西方引起了不同的反响,美国国务院当天立即表示支持科尔的建议,发言人塔特怀勒说:“科尔总理反映了他的人民对德国统一的最深切的愿望……,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争取的目标”。

东德总理莫德罗斯断然拒绝科尔的计划,但建议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东德政府认为:科尔的计划几乎没有注意到两个德国的主权和独立,如果采用“联邦”一词,人们就懂得是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存在,2月1日,即莫德罗访苏两天后提出了一项历史性的两德统一方案,根据其方案,在统一的德国保持“军事中立”的前提下,东西德首先签订条约,建立把经济、货币和运输系统统一起来的联邦。此后两国建立议会委员会等联合机构。第三步则是将两国主权交给已建立的权力机构,最后通过选举,召开统一的议会会议,制定统一的宪法和决定统一的政府,以德意志联邦形式统一德国,首都设在柏林。

莫德罗的统一方案大大促进了德国统一的进程,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科尔发表声明“坚决拒绝德国中文化的概念”。认为新的德国采取中立政策是危险的,统一的德国应留在西方联盟内,不能中立化,也不能非军事化。

美国则强调,必须在德国继续同北约结盟并不断加强同欧洲共同体的联系的条件下实现统一,统一的德国仍应是北约的正式成员,法国也反对德国保持中立。

英国对统一的德国深有戒心,撒切尔夫人强调:“德国的统一不能影响欧洲的边界和安全。

苏联则强调:一个统一的德国留在北约组织内是不能接受的,戈尔巴乔夫还发出警告说,统一后的德国必须尊重欧洲的边界,任何破坏军事——战略均势的行动都是苏联所不能接受的。

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强调,西德应“最终和无条件地承认奥德——尼斯河是波兰西部边界,并强烈要求参加关于德国统一的谈判过程。

鉴于德国曾是两次大战的策源地这一事实,统一后的德国是否会对欧洲各国再次构成威胁,自然是东、西欧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也成了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一个主要症结,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苏联对德国统一所持的态度则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德国统一问题受各种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所制约,但统一的列车已经起动,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将在欧洲重新出现,似乎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1990年7月1日,两德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第一个国家条约生效后,7月6日,两德又开始就实现政治统一的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并于8月23日鉴署具有历史意义的两德“统一条约”,又称政治条约,或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民德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西德。

由于德国统一已大势所趋,而苏联国内的政治形式却相当严峻,为了减少统一后的德国对它自身安全利益的损害,同时为得到德国的经济援助,并尽可能为自己在欧洲新格局中争取一个较为主动的地位,苏联由过去反对统一的德国归属北约转而改为采取顺水推舟的作法,1990年7月14日至16日科尔访苏时,双方就德国统一问题最终达成协议,双方宣布统一后的德国将享有“充分的主权”,“它有权独立地决定属于哪个联盟”,协议内容还包括统一后的德国的疆域,3至4年内苏军撤出民主德国地区;美、英、法军队在此期间留在西柏林,未来德军最高限额为37万人;未来德国不得制造、拥有和支配原子、化学和生物武器等。由于统一后德国联盟归属问题得到解决,消除了德国统一外部因素的最大障碍,9月20日,在莫斯科召开的“2+4”外长最后一轮会议上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其后两个德国在10月3日实现了统一,这一天,在整个德国,特别在被重新定为首都的柏林,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至此困绕欧洲40多年的德国问题获得最终解决,这标志着以德国分裂为特征的欧洲战后的政治地理格局的结束,而以德国统一为起点的欧洲新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开始。

阅读全文

与德国柏林柱叫什么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4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