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中德军是如何征服北欧各国的
威瑟堡行动是德国征服北欧之战,大概一千名纳粹军队乘坐战舰,从丹麦哥本哈根港口登陆,丹麦国王皇家卫队与他们对战。纳粹空军轰炸机划过天空,意图轰炸哥本哈根民众时,丹麦国王见状立刻投降。
(JU-52运输机)
之后令人大跌眼镜,挪威贵族和执政党带着所有财富,相比纳粹部队早一步向北转移,而且拒绝投降。
4月14日,盟国援军部队开始扺达挪威,原因重要港口都被纳粹部队控制,因此盟军丧失补给线。
盟军收复了纳尔维克后,没有向其他战线发展。5月10日,北欧战场不是主要战场。纳粹开始法国战役。6月9日,挪威沦陷。
② 德国有没有加入北约,他和英国、法国、美国、中国的关系如何
北约正式成立。目前北约共有19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荷兰、葡萄牙、卢森堡、冰岛、挪威、希腊、土耳其、德国、西班牙、波兰、匈牙利、捷克。后3个国家是今年3月12日刚刚加入的~~~~~~1949年4月4日,北约宣布成立
1955年5月5日,联邦德国加入北约
1955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华约成立,民主德国为创始国之一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
由于统一后的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亲美国一派,因此德国被认为是1955年5月5日加入北约,而民主德国一直是亲苏联一派,因此从未加入北约。
可以确定德国实在1955年5月5日加入北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当时国际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的是西德。不过90年以后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西德又合并,于是成为现在的德国。
虽然合并,但是东西德经济差距还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补助给前东德5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目的和利益不同,对各项协议都作了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就德国的统一和柏林问题等,四国及其占领区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激烈复杂的斗争。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并于1949年5月23日单独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纳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苏联占领区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自此,统一的德意志国家一分为二,在世界舞台上同时出现两个德国。两个德国均是主权国家,都获得了许多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1973年又同时被接纳为联合国的成员国;双方又都参加了不同性质的军事、政治、经济集团。近年来,两国之间的关系已有所改善,1972年签订了《关系基础条约》,各自承认对方为主权国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邻关系,互设常驻代表机构;两国领导人进行互访,就两国关系和国际问题交换意见。两个德国要不要统一,在什么基础上实现统一,应由两国人民自己决定。
“西柏林问题”是怎么回事?
柏林原称“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的首都。战后,根据有关国际协定,柏林同整个德国一样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初期还设有统一的反法西斯市政府。1948年,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三联占区”;同年,苏联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立了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国又在西部搞市议会选举,组成西柏林市政府。至此,一个完整的柏林分裂成东、西柏林两部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国境内,成了“孤岛城市”;东柏林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
西柏林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占整个柏林的54%,1981年有人口190万,是全柏林人口的62%。西柏林是一个不独立立的特殊政治单位。它远距离联邦德国,最近距离也有180公里。它与西德的交通联系,有航空线三条(称为空中走廊)、铁路三条、公路三条和二条水路。它虽然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西德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可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但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尽管它也成立了市政府,但仍处于西方三国军事占领之下,美、英、法三国还是西柏林的最高当局。四国的军事车辆仍可以在整个柏林市巡逻。
由于苏、美、英、法四国及两个德国的立场、利益不同,东西方就有关西柏林的主权及其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斗争,两个柏林也同两个德国一样在六十年代初以前关系非常紧张,特别是1961年8月民主德国在西柏林周围修筑“柏林墙”后,柏林的紧张局势达到了顶峰。后来随着两个德国关系的不断改善,特别是1971年9月四国签订了“四方协定”后,柏林局势有所缓和。但由于各方对关协定条文均作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因此,双方围绕柏林的地位等问题仍不时发生争执。
③ 二战德国是如何侵略的
二战德国侵略的顺序如下:
先从斯洛伐克开始、捷克、奥地利、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空战)、希腊、南斯拉夫、苏联。
二战初期,A.希特勒主张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象漆黑的夜里突然闪电一样地打击敌人,攻势凌厉,似乎无往而不利。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闪击战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兰西等国。具体是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带逗的法国。
1941年他再次用闪击战进攻苏联,但在苏联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最终遭到了失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随着导弹核武器的发展,闪击战仍被超级大国视为一种有效的战争样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拦乎,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简行悉,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资料参考于网络。
④ 二战中德国入侵欧洲的进军路线
1939年9月1日凌晨,波德战争爆发,德国军队利用夜幕的掩护,在2300多架飞机的支援下,对波兰发动闪电战突袭,意味着一场世界性的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虽然英国和法国之前已经保证会确保波兰的独立,但是波兰的抗战并没有得到英法两国任何有效的军事支持,而是实行所谓的“假战”。波兰军队奋力抵抗,但最终波兰的军队还是被装备精良的德军击溃。9月6日,波兰政府逃离华沙。9月17日,华沙保卫战开始,几乎在同一天,苏联红军进入波兰东部。9月27日,德军占领华沙,波兰在复国20年后,又再一次遭到瓜分。
德国在突袭波兰的同时,却命西线德军坚守对英、法不挑动战争的命令,法军本来一度进攻德国本土,但一遇抵抗即退守马其诺防线,德国也不进行进攻,每天只利用无线电广播向法军宣传“不要替资本家卖命”等口号来瓦解法军士气,(英、法没有实行“如果德国胆敢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将直捣鲁尔谷地”的诺言),从1939年9月1日战争爆发开始,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国才和英法爆发正式冲突,这段和平的时期被德国人叫作“静坐战”(Sitzkrieg),美国报纸则称之为“假战”(Phoney War)。
[编辑] 防范德国,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欧洲大战开始后,斯大林认为德国迟早要进攻苏联,就开始着手建立防范德国的“东方战线”,这条战线从波罗的海一直延伸到黑海,并企图通过扩大苏联西部疆域加强防御德国侵略。
1939年9月17日,根据《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秘密条款,苏联和德国一起合谋瓜分了波兰;9月28日,苏军开进了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1940年8月初将这三国强行并入苏联;1939年11月30日苏联进攻芬兰,爆发了苏芬战争;1940年6月28日,苏联出兵进驻罗马尼亚管辖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地区(后成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至此,苏联已将其国界向西推移300至400公里,获取了邻国大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300万人口。这些领土在苏联战后以合法的名义占领,直到冷战结束后,波罗的海三国和摩尔多瓦才获得独立。
东方战线并未得到苏联预期防御德国进攻的作用,却因为其大国沙文主义的充分暴露而遭受到各国的谴责,苏联也被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除名,并将利益受到损害的芬兰、罗马尼亚等国家更快地推向了轴心国阵营。苏联的这种作为,加上苏联当时的国内肃反运动,都严重损害了苏联的声誉和共产党在国际社会中的声望。
[编辑] 德俄对北欧的侵略
1939年11月30日,芬兰遭到苏联的袭击,苏芬战争(也叫冬季战争)爆发。芬兰的抗苏战争赢得了当时国际社会的广泛的同情,瑞典、美国等国家的志愿者纷纷组织志愿军奔赴芬兰对苏作战,英法也计划组织远征军,准备借道挪威、瑞典开赴芬兰。但当时芬兰也是相当孤立的,瑞典政府保持中立,德国甚至由于策略原因而只得站在苏联一边,英法的动作迟缓,远征军则更是遥遥无期。1940年3月,芬军在损失了20%的部队后终于放弃了曼尼海姆防线。最后,它的独立才是第一位的。经过3个月的苦战与惨重损失,苏联在芬兰同意割让10%的领土后放弃了侵略目标。芬兰人丧失了比在战场上所失去的更多领土,且其独立仍然受到苏联的严重威胁,这最终导致了持续战争的爆发。苏军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出的极低的战术素质,这坚定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想法。
1940年4月9日德国展开“威塞尔演习”(Weserübung)计划,进攻丹麦和挪威。德国人声称这是为了防止英法首先占领挪威这个原本中立的国家,从而切断德国从瑞典进口矿产的道路。英国海军成功地封锁了挪威港口,并且在挪威登陆。但是德军撤退到挪威腹部山地并据此坚守。英国军队无法肃清德军,于是在破坏了挪威港口设施后撤退,挪威政府随后向德国投降,令瑞典和芬兰与西方国家的联系被切断。由此,德国向中立的瑞典施压,要求允许德国的军用物资与士兵过道瑞典。
[编辑] 闪电战:德国征服西欧
参见:法国战役
1940年的欧洲战事正酣,德国占领了捷克、波兰西部、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苏联占领了波兰东部、波罗的海三国、芬兰的卡累利阿等地及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英国占领了冰岛和法罗群岛等地;意大利则占领了阿尔巴尼亚和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匈牙利占领斯洛伐克高地地区和外喀尔巴阡地区以及罗马尼亚的北特兰西瓦尼亚;保加利亚获得罗马尼亚的南多布罗加地区,欧洲局势波诡云谲,瞬息万变。
德军势如破竹,在六月下旬打败了法国,令英国孤军作战当德军入侵波兰的同时,英法两个基于保障波兰伯利的条约,对德宣战,但当时德军正专注于东线战场的波兰争夺,加上德法边境坚固的马奇诺防线和齐格菲防线,英法联军因战术上的错误(原设置马奇诺防线是要用少量的法军牵制德军,然后利用五个师的法军时从法国的左翼-比利时南境和卢森堡地区进入德国的右侧,包围德军的右翼,进而结束战争,迫使德军投降)和德军没有两头开战的战力下,双方在陆地上几乎无战事(仅有少量的空战和海战发生),被称之为"假战",但到了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镰刀收割计划(德:Sichelschnittplan,又称为曼施坦因计划(德:Manstein-Plan),是由施利芬计划(Schlieffen-Plan)经相当程度修改而来,分为A、B、C三个集团军绕过马奇诺防线侵略了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和法国,静坐战 (Sitzkrieg) 结束。
第一阶段作战:当法国统帅部迷恋在马其诺防线不可攻陷的神话里时,5月13日德国A集团军通过法国防守力量薄弱的阿登森林(Ardennes)进入法国,盟军在阿登山地因为德军的奇袭完全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德国人的两个坦克师在高射炮的掩护下强渡缪斯河,5月13日攻陷了法国北部战略要地色当,而同一时期德国B集团军也使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荷兰、比利时,来吸引跟牵制位于比利时平原一带的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使A集团军得以更加顺利的从法国北部附近通过英法盟军主力部队之侧翼,来构成曼斯坦计划中的大包围网。到5月19日7个德军装甲师已经抵达离英吉利海峡只有50英里处。5月24日,德国装甲部队已经望见法国的北部港口敦克尔克,但却在这时接到停止前进的命令。这个命令被证明是德军的致命失误,被包围的盟军立即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即敦克尔克大撤退。850艘各种类型、动力引擎、大小的船只舰队大量跨海集中到敦克尔刻,5月27日开始撤走了第一批士兵,到6月4日时已经有超过33万人成功逃脱,其中23万是英国远征军。这次的撤退虽为英国保留了元气,避免了全军覆没的悲剧,但也丧失了大量的物资和武器装备,士气亦一度跌落至低荡。
第二阶段作战:1940年6月10日,德军开始正式全面入侵法国本土,由于先前在荷兰地区丧失了大部分的军事力量, 所以德国的装甲部队纷纷进行一场竞速比赛,很快的就深入了法国中央,6月14日,首都巴黎被攻占,6月25日,为了羞辱法国人,希特勒选择在贡比涅地区一个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投降签订降约时的同一节火车车厢内签署与法国的停战条约。根据此项条款 ,法国中部和北部三分之二的领土疆域由德国武装部队来进行实质占领, 而南部地区则成立由贝当执政的附庸政权 : 维希政府。
从德国展开西线进攻到法国败降只经历了6个星期,闪电战的威力让法国体会到了亡国的耻辱。法国的战败令英国必须独自面对德国。
占领法国后德国空军就在法国北部集中,准备可能的登陆战(海狮计划,Unternehmen Seelöwe)。德国决定首先进行空战消灭英国皇家空军,即英伦空战。但事实上很多人认为登陆战根本就不切实际,因为即使德国空军能够将皇家空军赶出南英格兰,剩余的英国空中力量仍有可能在英格兰中北部对德国登陆造成威胁,德国的登陆部队很有可能被英国海空力量切断,然后逐个消灭。
但是德国人似乎没有意识到这点,他们在8月5日发动了“鹰计划”,即对英国的大规模空中打击,从而为陆军登陆扫除障碍。在战役的高峰,8月24日到9月6日德军每天平均出动1000多架飞机,凭借着数量上的优势与已经十分疲劳的皇家空军飞行员作战,虽然英国拥有先进的雷达技术,他们还是损失了四分之一的空军飞行员。
德国却在关键时刻决定改变战略。他们开始对英国的主要城市狂轰烂炸,希望能够摧毁敌人的信心,令敌人迅速投降。这为英国的飞行员提供了喘息的机会。但轰炸也对英国造成了严重影响,几乎所有的英国工业重镇遭到袭击,伦敦更是从9月7日到11月3日连续57个夜晚遭受轰炸,其他受袭击的城市还包括工业城市考文垂和伯明翰,以及一些港口和海军基地等。
当时在欧洲大陆没有大的地面冲突,因此空战成了主要的战事。英国空军也不时在夜间轰炸欧洲大陆。8月25日晚上皇家空军第一次对柏林进行了轰炸。不列颠战役的最终结果是,希特勒在9月17日下令“无限期推延”海狮计划,德国登陆英国的企图宣告失败。另一个令希特勒取消海狮计划的主要原因,他已将战略目标由西欧转向了曾经是盟友的苏
⑤ 北约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北约建立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是欧洲及北美洲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创建的国际组织,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设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西方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是美国、英国和法国为首的欧洲的防务体系。
但随着华沙条约组织的瓦解,北约也就失去了对手,因此在最初的时候,北约的目的、功能和定位都成了问题,需要重新进行厘定。虽然北约16个成员国在名义上都是平等的,但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冷战之后,美国依旧是北约的实际领导者。而为了保证美国在欧洲政治、军事事务上起到主导作用,布什政府还强调北约应当成为 “一个自由与和平的欧洲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