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为什么德国向英国宣战

为什么德国向英国宣战

发布时间:2023-08-23 20:40:19

A. 英德恩仇录——为什么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选择跟英国开战

不列颠空战被击落的德军战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40年7月10日,德国空军空袭英国,不列颠空战爆发。 这不是英德两国第一次爆发战争,在一战,德国就曾与英国在欧洲大陆和海上大打出手。 从两次世界大战英德实力对比来看,德国胜算都不大:一战爆发前,英国拥有7.5倍于德国的人口,12倍于德国的殖民地,2倍于德国的海军;二战爆发前,英国乱正局拥有5.25倍于德国的人口,70倍于德国的殖民地,30倍于德国的海军。论综合国力和政治影响力,英国更占据绝对优势。 而且英国拥有包括第一工业强国美国、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法国等强力盟友,对德国形成海陆合围的态势;而德国的盟友却只有偏科的奥匈帝国、意大利、日本以及一众贫弱的仆从国,日本远水解不了近渴,意大利更是在一战开始后倒戈协约国,二战则不停拖后腿。 既然两次世界大战德国胜算都不大,为什么还是选择跟英国开战呢? 七年战争中的腓特烈二世 七年战争结怨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英国与普鲁士结盟,结果到了七年战争期间,英国发现几乎整个欧洲都在与普鲁士为敌,试图抛弃普鲁士这个盟友,但是随着法国对英国的威胁越来越大,英国又决定支援普鲁士。 1757年1月,英国与普鲁士签订第二次盟约,但是老皮特不久就在4月5日因为惹恼国王被解职,对普鲁士的援助断绝。 好在单挑欧洲的普鲁士扛住了攻击,并且在罗斯巴赫战役中以169死430伤的代价,重创法奥联军,联军死伤4500人,超过5000人被俘,因此再度得到了英国的援助。 1761年,乔治三世终止战争,老皮特被迫辞职,英国要求腓特烈承认失败并割让西里西亚遭到拒绝,英国再次停止援助。 如果不是俄国继位的沙皇彼得三世和继任者叶卡捷琳娜二世逆转联盟并且退出战争,普鲁士已经不复存在。 大英帝国 战争结束后,普鲁士损失惨重,14岁以上的孩子统统征调参军,有1.3万住家被摧毁,上百个城镇成为废墟,数千家庭灭门,据腓特烈二世自己估计,18万普鲁士军人战死在战场上,50万平民死于医药和食物哗让匮乏,占当时国家总人口的1/9。 倒是英国自己在战争中获利颇丰,1763年,英国骄傲地自称“ ”日不落帝国”。 正如后来俾斯麦所指出的:“ ”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而在七年战争中,普鲁士成了被利用的傻瓜。 英国损人利己的举动令普鲁士大为不满,两国自此结怨。 普奥战争 普鲁士吞并汉诺威,两国结为世仇 汉诺威位于北德平原和中德山地的相交处,很好地卡住了普鲁士本土与莱茵兰;又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国,在众多邦国中拥有话语权和强大号召力。 随着汉诺威选帝侯路德维希被英国议会迎为英国国王,汉诺威升级为王国,历届英国国王又是汉诺威王国国王,英国得以成功插手德意志地区,执行“ ”大陆均势政策”,与奥地利结盟阻止普鲁士壮大、又与普鲁士结盟试图阻止德意志邦联统一继续分裂德意志。 而且如果此时与英国开战,只要汉诺威登高一呼,很容易就能在德意志地区召集一群老清燃旧贵族与普鲁士作对,那么普鲁士将面临两线作战的窘境。 汉诺威国徽 而普鲁士正在寻求崛起与统一,因此他们不希望英国干预德意志地区事务,阻碍普鲁士统一德意志邦联,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更令普鲁士深恶痛绝。 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普鲁士以闪电般的速度吞并汉诺威王国,自此汉诺威成为普鲁士的一个行省。 普鲁士吞并了英国的祖产,英国自然不可能善罢甘休,英德两国自此结为世仇,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对立埋下伏笔。 威廉一世登基 德国崛起,同英国争夺海外利益,关系持续恶化 19世纪中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世界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德意志各邦国的资本主义得到不断发展,邦国之间来往日渐密切,但分裂的局面严重阻碍了邦国之间的贸易来往,促使德国不断走向统一。 最终在普鲁士在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等人的领导下,统一德国,建立德意志帝国,促成德国工业化的第二个 *** 。 德国起步晚,但是通过引进英美等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吸引外资,再加上普法战争中从法国得到的50亿法郎战争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这两个重要矿产地,德国走上了一条以重工业为主的资本主义道路。 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0-1913年,德国煤炭开采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亿吨,钢产量从17万吨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整个1850年至1913年,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快于轻工业,到一战前夕,德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工业体系,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铁路建设方面,从1835年德国修筑第一条铁路开始,德在铁路方面的投资就呈上升趋势。铁路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从1850年的2.8%提高到1870年的10.4%。 德国高速发展的经济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进入,德投资率保持在20%左右,是英国的2倍多。 19世纪末的汉堡港 1870-1913年,德国GDP年均增长率、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和人均单位小时GDP年均增长率均高于同一时期的英、法两国。 这个时期德国工业从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贸易额和对外投资随之大增。1913年德国占世界贸易比重的13%,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也是英国第二大贸易国。1914年,德国资本输出高达440亿,德国开始踏足列强争霸,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说: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1884年开始,德国陆续占领德属新几内亚群岛、德属所罗门群岛、布干维尔岛、马里亚纳群岛等;在中国也占领了胶州湾保护领地、天津德租界、汉口德租界等。 威廉一世 同时,德国深知在海上对不是英国的对手,开始筹建一条从柏林—拜占庭—巴格达的铁路,加大贸易来往,同时德国势力可以伸入亚洲直达波斯湾畔,威胁英国以印度为基地的势力圈,也就是“ ”3B计划”。 作为应对,1884年,列强瓜分殖民地的柏林会议后,在罗得斯“ ”2C计划”上升级的建设连通开罗—开普敦—加尔各答的“ ”3C计划”成为英国争夺霸权的官方侵略计划,抓紧对非洲尤其是南非金矿和钻石的控制和开发。 德国也眼馋非洲的利益,想沿赤道向两边扩张,在西南非和东非建立一个殖民帝国,切断英国南北殖民地之间的联络。 1884年,德国占领德属喀麦隆,1885年占领卢旺达和布隆迪。1890年德国抢占坦噶尼喀,挡住英国去路。当英国企图经过比属刚果修筑铁路时,德国又压迫比利时拒绝让英国铁路过境,破坏了英国修建纵贯非洲铁路线计划。 威廉二世 德国还极力破坏英国在非洲南部的扩张。1896年,德兰士瓦粉碎詹森远征,德皇威廉二世特地发出贺电,并援助布尔人以军事物资,英国对德国的做法感到极为愤怒,下定决心用军事手段处理德兰士瓦问题。 但为了避免德国卷入英布战争,英国提出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诱饵,与德国在1898年9月26日签订条约。 但即便如此,双方在这场殖民地争夺中的矛盾已经爆发。英国一改对德国的妥协姿态,转而在全球各地采取对抗措施,而德国也针锋相对。 德国公海舰队 英德海军争霸 英德争霸的重点,除了经济与殖民地,最重要的便是海军。 1890年-1905年期间,马汉着名的海权论三部曲出版,论述了制海权对一国力量的重要性,这三本书也为竞争中的德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1890年5月起,德国先后开工四艘“ ”勃兰登堡”级战列舰,该舰突出公海作战的需求,将舰队海上思想放在了首位,与英国划时代的无畏级战列舰“ ”皇权”号相似,是海军发展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铁甲战舰。 而通过1897年与1900年的新海军方案,德国实行提尔皮茨计划,加快海军扩张,希望建立一支排名世界第二的海军。 左起:威廉二世,提尔皮茨海军元帅,冯赫岑多夫海军元帅 在计划中,英国是德国头号敌人,德国舰队主要目的是战略防御,利用英国广阔海外殖民地需要分散军队进行维持的劣势,形成优势兵力,逐一击败英国舰队,威胁或胁迫英国出让海外利益。 1898年,德国提出了《舰队法》,以每年建设3艘主力舰的方式,使德国舰队在达到60艘之后实现以战列舰为核心、新老自动更替。威廉二世曾经说:“ ”我不把我的海军建立到和我的陆军同等水平,我绝不停歇。” 随着军备竞赛进入狂热阶段,1905年英国开始建造无畏舰,1907年德国也开始建造无畏舰。为了保持优势,英国执行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 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英国更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 不过在1913年,英国曾建议双方在一年内停止建造军舰,但德国拒绝该建议。 德国在海洋方面跃跃欲试,英国必然倾尽全力剪除德国这个威胁。 俾斯麦 德国失败的外交,将英国推向对立面 在俾斯麦担任首相期间,德国实施了“ ”大陆政策”和“ ”均势外交”。 “ ”大陆政策”确定欧洲才是德国的舞台,而“ ”均势外交”则是制衡:削弱并孤立法国;同俄、奥结盟,阻止法俄接近;拉拢中、南欧诸国,阻止俄向中、南欧发展;挑拨英俄关系,促使英俄对立;鼓励法国对外扩张,与英国对立,最终形成英、法、俄、奥、意相互制约,德国得利的局面。 19世纪70年代,俾斯麦试图进一步削弱乃至摧毁法国,为了防止俄法联盟,东西作战,1873年,德国促成缔结俄国、奥匈、德国三皇协定。而在1874年,俾斯麦又写道:“ ”谁也不应抱有幻想,法国再次强大之日,就是和平结束之时。” 1887年,德俄签订《再保险条约》,德俄关系保持稳定。 从左至右,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英皇乔治五世、德皇威廉二世,三人互为表兄弟。 但在1888年,性情冲动鲁莽的威廉二世上台之后,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1890年,威廉二世辞退俾斯麦,积极推行具有强烈军国主义色彩的“ ”世界政策”,参与列强争霸,企图重新瓜分世界。 1890年,德国 *** 不再续订《再保险条约》,德俄关系开始恶化,法俄两国达成协约,俾斯麦制定的“ ”大陆政策”和“ ”均势外交”宣告破产,“ ”世界政策”成为德国主要外交政策,与法俄不断交恶。 德国又在同年积极同英国修好,签订《黑尔戈兰—桑给巴尔条约》,解决东非边界争端,德英两个关系缓和。 但是德国又十分矛盾,一方面希望迫使英国加入德意奥三国同盟,一方面又希望组织一个“ ”大陆同盟”来孤立英国。 这种矛盾心理使得英德双方都不想诚心结盟,最终在“ ”克鲁格电报”事件之后,英国与德国的矛盾开始激化。 日俄战争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由于英国支持日本,又发生俄国波罗的海舰队误伤英国渔船事件,德国试图与俄国结盟,但遭到俄国拒绝。 此时法国为了夺回阿尔萨斯和洛林,选择与英国缔结协约,又侵犯了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第一次摩洛哥危机爆发。 1905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俄国国内爆发革命战争,原本德国已同俄国成功结盟,但是沙皇在俄国国内劝说下又拒绝缔约。 1906年,为了解决第一次摩洛哥危机,阿尔赫西拉斯会议召开,由于英俄共同支持法国反对德国,1907年英俄又缔结协议,至此三国协约集团成型。 可以这么说,威廉二世的一系列外交政策不仅没有同英国结盟,拆散协约国集团,反而将英国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最终导致一战爆发,德国战败。 一战结束凡尔赛条约签订现场 英国想利用德国,结果大陆均势和绥靖政策破产,与德国撕破脸 一战结束后,多国签订《凡尔赛条约》,但德国在条约签署过程中饱受歧视,不仅在条约确定之后才通知德国签署,而且在签署前一天还以武力相威胁,更重要的是,法国主导、英美不断妥协的苛刻条约几乎榨干了德国最后一滴血,对英法复仇的种子在德国民众心中生根发芽。 英国清楚条约带来的后果,为了防止法国乘势崛起,继续在欧洲大陆采取“ ”大陆均势政策”,并扶持德国。 德国对英国的伎俩十分清楚,在纳粹党利用国内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上台后,利用对民众对英法复仇的心里,以军事工业为主导,在英美等国帮助下复苏经济,扩军备战。 1936年,德国工业生产恢复到了1929年的水平;1937一1938年仍持续上升。德国工业的发展速度令美、英、法等国望尘莫及。 纳粹阅兵 德国在1938年占世界制造业产量的14.3%,超过法国和英国生产的总和。到1938年,德国的钢产量达2330万吨,居欧洲第一位。到1939年,德国的铝产量为19.9万吨,占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一位。在30年代,德国控制了全世界钾输出额的70%,当时德国是世界上人均拥有收音机数量最多的国家。 1933年一1939年,德国全部备战支出在400亿马克以上,约占同一时期国家预算总支出的五分之二或国民收入的10.6%,军工生产增加了7倍,大批的机场、国防公路和防御工事等工程都己投入运行。 眼看着德国壮大,英国又出台“ ”绥靖政策”让德国成功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祸水东引,利用德国来攻打苏联。 即便德国与苏联瓜分波兰,英国连同法国依然是宣而不战。 不列颠空战伦敦遭到轰炸 但随着法国投降,英法联军灰溜溜得跑回英国,英国的大陆均势和绥靖政策均告破产,对德国的政策也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干脆与德国撕破脸。 在法国投降后,希特勒为了避免与英国对立,两线作战,便通过瑞典国王及其他特使带消息给英国希望求和,并且提出了包括瓜分法国殖民地在内的对英国十分有利和宽厚的条件,但被英国直接拒绝。 英国主动占到了德国的对立面,英德两国不得不战,也必须要战。 德国向盟军投降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尽管英国比德国和他的盟友更强大,但德国依然选择向英国开战。 只不过德国不仅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没有打败英国,实现自己崛起于世界、称霸于世界的野心,反而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将世界拖入灾难的深渊,德国自己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幸运的是,德国在二战后真诚地忏悔自己的侵略罪行,承认二战中的民族责任,进行了深刻彻底的反省,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原谅,使得德国从战争瓦砾中重新站了起来。

B. 一战中德国被重创,到二战为什么能够同时对英法两国宣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英国,法国,德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数的着的强国,英国号称海军第一,各国号称陆军第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却遭到了英、法、美三国的集中打击,可以说德国的实力被打击了不少,那么,在一战时遭到重创的德国为什么敢对英国和法国同时宣战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虽然德国受到重创,经济倒退不少,但在后期,美国和英国都对德国的经济进行了帮助,这对于德国来说,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刺激了德国工业的发展,使德国的经济水平超过了一战的经济水平。而且德国与苏联展开了贸易关系,使得德国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在当时二战爆发时,德国的军事装备也是不错的,在二战爆发以前,德国的军事就已经远超欧洲的任何一个国家了,并且在战术上,德国也有了新的创意,尤其是“闪电战”,在很长时间都是德国研究的经典战役。由于一战的时候,英国和法国都对德国索要了巨额赔款,并且法国还占领了德国的工业重地,使得很多德国人对他们怀有恨意。所以才会同时对这两个国家进行开战。

朋友们,你们对于这件事情是怎么看的呢?

(图为网传,联系立删)

C. 1914年,德国对英国宣战。指出其决策机构(决策者)说明理由

从网络复制了一段!希望楼主有空开电脑到 http://ke..com/view/26747.htm看下1战的内容! 战争的过程【西面战线】
施里芬计划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6�1冯�6�1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德军进攻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且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迫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战事僵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D. 1914年,德国对英法宣战。。。理由是:

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7月30日俄国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保持中立的比利时,比利时对德国宣战;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性,和早前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而在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E. 德国为什么挑起和发动二次世界大战

我来帮您回答吧,本人对二战史十分了解---非常不喜欢抄袭教科书的见解,而强调综合分析各种学派的看法----尤其是修正主义学派和后现代学派

首先----德国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说法就有问题
希特勒挑起的是欧洲大战----他仅仅下达了进攻波兰的命令而已----英法两国的不切实际的干涉才引发了欧洲的全面战争---而罗斯福为了转嫁经济危机来发行战争债券----而破坏中立地位---不断的支援英国,甚至在宣战前就开始为英国反潜提供帮助---导致德国在1941年不得不对美宣战

注意---罗斯福的新政根本不像教科书上说的那般灵丹妙药----美国1938年的经济危机闹得很厉害---只有战争是解决方法

而德国在1939年前的一系列外交举措一直到39年对波兰宣战----实际上都是为了统一和恢复德意志人的传统领地,以及摆脱凡尔赛体系,使得德国重新成为欧洲大国

(您必须了解1939年以前的大多数时间,希特勒的扩张是局限在德意志人口集中的区域,类似于新加坡和中国的关系) ,历史上这些地区也在长时间属于德意志人统治的各种国家
希特勒是1933年成为总理的,1934年在兴登堡总统去世后成为元首,在这之后,他的权力大增,开始大德意志的计划

首先,第一步,就是进军莱茵兰(1936年)
这一地区一战后曾被法国占领,但是公民表决回归德国(但是不能驻军,是非军事区),希特勒正式派遣军队进入这一地区,以应对1935年的法苏条约,转移外交实线(趁着意大利入侵东非的机会)
第二步,希特勒在1936年积极干涉西班牙的内战,支持佛朗哥,主要为空军。这样德国与意大利的关系开始走近---之前意大利甚至勾结英国试图打击德国(这也是为什么英国不干涉意大利在东非的入侵的原因,这是对意大利对付德国的交换条件)
第三步,德奥合并
希特勒认为所有日耳曼民族应于共同一个国家的统治之下,然而一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要求德国必须要使奥地利保持独立。(原因很简单,不能出现强大的德国)
奥地利总理库尔特·许士尼格迫于德国的压力,在1937年2月12日与希特勒会面,许士尼格被迫让奥地利纳粹党领袖阿图尔·赛斯-英夸特等人加入内阁。此时许士尼格只剩以公民投票挽救危局,该公投投票年龄门槛设定为24岁以排除较赞同纳粹的年轻人。希特勒称这是一场骗局且德国不会承认。3月12日,德国军队跨越德奥边界,同月14日成功进入维也纳。隔日,希特勒进入维也纳受到奥地利人的欢迎,宣布“这个日耳曼人的古老土地成为德国最新的一部份”。

第四步
希特勒吞并奥地利之后,下一个目标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德台地区----这里有大约300万德意志人,由于一战德国战败的原因,协约国建立了捷克斯洛伐克这么一个奇怪的国家----有着德意志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和波兰人甚至乌克兰人的结合体----建立这个国家的主要目的就是牵制德国。希特勒在1938年开始支持苏德台的家乡前线党,希望苏德台自治,并且开始制定入侵计划。当战争似乎一触即发之时,英国首相张伯伦采取绥靖政策,希望墨索里尼能够调停---直接产物就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获得苏德台地区
随后,德军入侵整个捷克斯洛伐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希特勒让斯洛伐克人独立建国,而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

第五步
梅梅尔城曾经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最东北部的城市,但是德国一战战败后,该地被法国占领,成为自治区,1923年后被立陶宛吞并。1939年3月,在德国的要求下,立陶宛归还了梅梅尔

第六步---但泽问题----战争---(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二战是否由于希特勒而爆发在历史学术界存在着巨大的争论(这在大家平时能看到的非学术资料里往往不提及),最有名的AJP Taylor所作的〈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中,他指出,二战的爆发主要大国的领导人均有责任,而且我们通常了解的所谓希特勒策划统一全世界的那个“备忘录”是否存在值得怀疑---至今没有原件公开,却在所谓的纽伦堡审判中作为关键证据来判别人死刑。。。

二战主要爆发的原因在于英国与法国对波兰不切实际的安全保证----以及希特勒的政治压力---他必须获得但泽----这一德意志最后的失地。但泽本是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但是在一战后被波兰获得,将东普鲁士隔离在德国本土之外。希特勒试图对波兰施加压力,进而发动入侵----因为他不认为英法会真的执行他们的不符合实际的保证(因为俄国没有直接和波兰签军事通行协议)
结果,希特勒的冒进计划和英法外交家的摇摆政策(先绥靖,然后又不符合实际的强硬),导致了欧洲大战的爆发

而罗斯福为了挽救美国经济,在1940年开始大力施行非中立政策---使得德国的潜艇战无法进行
您可以查查邓尼茨的回忆录----希特勒三令五申,不许同美国有冲突,但是美国的各种行为已经几乎与英国的盟国无异

所以从外交角度上来讲,二战爆发的原因,各国的领导人均具有责任
谈不上德国挑起世界大战----如果说,德国为什么发动欧洲大战----原因很简单,夺回但泽

本人对德国历史尤其是外交史十分了解
实际上,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同其本身的内部属性,地缘政治原因联系很深,可以说是其宿命
我写过一篇长文,就在我的空间,1万5千余字
崛起后的彷徨----德意志帝国的外交政策1871-1914

该文详细的分析了德国在第二帝国时代的外交走向和困局----并且解释了一战乃至二战爆发的背后因素,一定会对您有帮助的

以上均为本人的观点,打字好累啊
希望您能满意,有历史,物理,数学天文学均可问我

参考资料: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AJP Taylor,1961

F.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什么德国要对英国作出挑衅行为

众所周知,一战导火索是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夫妇,于是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对塞尔维亚发动战争,但是,塞尔维亚与俄国、法国、英国、等国是盟友(协约国),当时俄国最先投入战争,西方那时候还有浓重的骑士精神,在这种精神的诱导下,法国不情愿地参战了。英国也是同样,再加上当时德国的军力十分强大,协约国必须团结起来再能共同生存,恰好当时德国想借道比利时进攻法国,于是英国以保持比利时中立国地位的名义向德国施压,在德国断然拒绝后,英国正式向德国宣战,同时登陆欧洲大陆,在西线与法国形成英法联军。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英国女王与德国国王威廉二世是亲戚,威廉二世桀骜不驯,处处向英国挑衅,甚至大力发展海军挑战英国引以为豪的海上霸主地位,因此,英国参战对英国来说不失为一个遏制德国发展的好机会。
不是德国向应高挑衅 是最高位的两个人

G. 二战中,德国为什么对英国开战

1940年4~6月,德军横扫北欧和西欧,迫使英军撤出欧洲大陆。从此,德国控制了挪威、丹麦、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六国,与英国隔海相望。英国面临德军直接入侵的严重威胁。

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屈服。法国投降后,英国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本国的防御能力。1940年6月24日,丘吉尔致电加拿大首相麦肯齐•金,表示不与希特勒进行任何和平谈判。6月底,丘吉尔拒绝了罗马教皇和瑞典国王关于德英和解的建议。对于希特勒7月19日的“和平呼吁”,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于7月22日,通过广播断然予以拒绝。

德国的“和平呼吁”遭到英国拒绝后,希特勒转而准备诉诸武力。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德国向英国宣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65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4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2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6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9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0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0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7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33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3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5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6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7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81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13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04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30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62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