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德国制造为什么质量特别好
作为全球的工业品制造基地,我们的产品一直以价格低廉着称。但要说到产品品质,那还得数人家日本和德国。不信你看看当下销量和口碑最好的汽车品牌,无一例外来自这两个国家。尤其是德国,宾利、奥迪、保时捷、奔驰、宝马、劳斯莱斯、迈巴赫这些世界名车,全是他们的杰作。
按说英国在搞工业革命时,德国还只是个农业国家,可为何德国仅用了短短几十年,工业指数就全面超越英国,始终保持着工业强国地位,产品质量也一直雄冠全球呢?
(德国的匠人精神)
三、目光长远持续发展。
德国人不打产品价格战,不和同行竞争,也不搞同质化仿造,每家企业都靠自己的产品品质和个性特色吸引客户。他们知道,价格战只会让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循环。虽然他们也追求利润,但也只是在成本核算后加上基本利润,而不是像某些国家的私企那么贪得无厌,甚至不惜牺牲质量降低成本。
在德国,所供3岁以下儿童的食品,不得含有任何人工添加剂,必须是纯天然的。奶粉也被列入药品监管,只能在药店出售,根本不可能出现含三聚氰胺这样的毒奶粉。行业监管的到位,也是德国企业自觉提升品质的一个原因。
正是由于每一位德国企业家,都有着办百年企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所以几乎所有德国出产的产品,质量都非常过硬。
对于为什么德国产品,动不动就以“能用100年”作为广告词,德国某媒体解释道,德国资源匮乏,所有的工业原材料都依赖进口,只有把品质做好,延长使用寿命,才能实现对原材料的最大节约。
‘贰’ 德国制造到底强在哪儿
质量好 不论什么产品只要是made in Germany 就让人感觉是质量的保证。
导读:一说起德国制造,大家都觉得好,大到汽车,小到螺丝刀,但他们为什么好,到底好在哪,并不是所有人都清楚。德国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关键的观点上:不相信人。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
整个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就坚决不让人做。
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不同到底在哪?
流程化:上图是大众汽车1969年的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程度比现今国内很多车厂的自动化程度都高。生产流程化的核心目的就是把生产过程切分成非常细小的片段,每个片段都遵循严格的顺序加工,片段之间用自动化的传动装置连接起来,每个片段简单到不需要人工操作的时候,就被机器取代了。另一个行业的例子,说起软件公司,大家都记得微软之类的美国公司,但是做流程软件最成功的却是德国的SAP,他们把企业(甚至非生产型组织)内部所有流程都固化到软件里面,把企业里面每个人都通过软件固化到一个功能,最后完成了企业的可靠高效运作,这就是流程化的威力。(我想企业里面用过SAP的ERP系统的人,特别是财务采购之类的肯定特别熟悉)
可测量:上图是CarlZeiss在1973年推出的三维测量仪器,精度0.5微米,给精细工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能优异的各种测量仪器仪表也是德国人造的比较好。他们希望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可以精确测量到产品和生产线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纠正。通过这些测量手段,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反馈回路来保证生产的产品品质波动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这是保证产品品质的重要前提。另一个大家熟悉的行业的例子,德国人的厨房比咱们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室设备还要多,所有食材都是要用精确测量的,当然,所有加工时间和关键环节的加工温度也是需要精确。
自动化:自动化就是把人类不擅长做的重复易错的交给机器人。上图就是德国着名的FraunhoferInstitute工业服务部心目中的未来工厂的照片。有什么特点:工厂完全是机器自己在生产,而人的作用被形象化为两种:一是做生产规划,下达生产指令;二是给机器打下手帮助保持生产线高效可靠运转。
职业化:举个例子,有一个德国的老工程师,没有什么学历,从德国的职业教育学校FH毕业后就在机械工程师岗位上干了三十多年,德国所有核电站的蒸汽轮机都是他负责安装调试的。在部门里面非常受尊重。(下图核电厂蒸汽轮机的大小可以从旁边梯子得到直观的对比)这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对于可靠的生产和工程质量事关重职业化。
工具化:大家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德国人喜欢工具,几乎可以做每件事情都有专门的工具,而他们的家中几乎都有自己的工具箱或工具室,他们喜欢自己制造东西,小到孩子的玩具、家中的家居,大到自己的房子。
德国制造那么多,说实在的,我觉得德国制造也有其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制造业并不适合制造快速消费和变化的产品,因为但凡一个产品使用寿命就是20年以上,这让回头客很尴尬。
德国制造的现状
德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也就是说一座工厂里面没有一个自然人,所有的工序从进料,生产,质量检查,成品包装,货物堆栈全部由机器完成。整个车间几乎只需要有一个人监控,就可以完成所有的生产。作为“操作工”其实本身就是工程师,他只需要按下按钮和定期排错。
德国制造的思维
有个故事:一个朋友找一位德国同事问路,德国同事很nice的跟我说,你等1个小时来找我,我要上网查一查。想想无非就是google一张地图,然后打印出来。结果一个小时回来,发现她不仅打印好了地图,标记好了路线,甚至还标记上了哪里会比较容易走错,最后用一个塑料封皮非常精致的套好交给我,最后用一张便签纸写好她的电话,交给了这位朋友,并且说,找不到路,随时可以打电话过来问。
德国同事只要是为别人提供service的时候,他一定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他像我索取这个service,他真正需要的都是些什么”。反过来看一些中国同事,很多时候只是把为别人提供service当做一个任务,最主要的要求达到了,在deadline之前对付对付就可以了。
这种想法大到做产品的角度会变成什么。同样是做汽车,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四个轮子,能跑。普通的思路是,只要是四个轮子,能跑的,其他材料能省就省吧,赚钱第一。德国人的思路会是,如果我是驾驶员,那么在驾驶的时候,除了四个轮子,能跑,我还会需要什么。
德国产品的奥秘
设计:欧洲人崇尚低调的奢华,尤其是在上流社会中,夸张的LOGO和设计最不讨喜。而德国制造就完美切合了这种消费心理。以德国的钢笔(LAMY、宝丽金)为例,最简单的设计往往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喜爱。而代表工业设计最高水平的红点奖中,德国实用又低调的产品总是最受欢迎。
品质:是产品的灵魂,德国人对品质的追求几乎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不过,这种追求并不止于产品外观,德国人往往在越是看不见的地方就越发仔细。在慕尼黑的宝马博物馆中陈列着这一奢华汽车品牌的早期发动机产品。我看见上世纪20年代生产的一台星型发动机上,每个螺栓都用铁丝线连接,工程师出身的家父告诉我说,这样可以保持每个螺栓的力矩相等,由此就不难解释德国制造称霸全球的原因了。
技术:毋庸讳言,正是看中了德国的技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才以市场换技术的方式亲近德国。在这个工程师和科学家立国的国家里,男女老少对科技的热情可以从每年各种各样的博览会中窥见一斑。就连即将到来的慕尼黑啤酒节,也有展示最新技术的展台。
服务:也是德国制造的一大法宝。一般而言,购买了德国公司生产的产品,售后服务都能得到保障。“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随时找我们,”而德国产品虽然在一定时间内有着随时可以退货的服务,但出现的退货率却寥寥无几。而服务态度是让人最能直观的感受到的。
德国产品到底好在哪?
真正的德国产品质量源头在于对细节的把握和精益求精,很多德国企业追求的并非是财富的积累,而是科技和产品的实用性,所以几乎看到不德国本土有哪些产品的广告绚丽多彩,或外包装精美诱人(除了知名的全球化产品)。
德国产品很少去以价格竞争同行业产品,一是有行业保护,二是所有人都知道,价格并非决定一切,甚至有可能让整个行业都陷入恶性循环,他们更愿意在保证利润的同时,让利润转化成更好的产品和服务完善上。
德国的产品更新换代并不快,但关注每一个产品的质量和价值,几乎没有一个德国公司可以一夜暴富或是成为全球焦点,他们往往是专注某一个领域或某一种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很少有“差公司”、“假货公司”,他们拥有百年历史的小公司很多。
我们不说汽车这样的大家熟悉的德国代表产品,说一些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德国小物件和服务,来看看德国产品到底好在哪。
儿童食品:所有凡是和食品有关的产品,特别是儿童食品,在安全性上,从配料到生产加工,再到出售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检验。以奶粉为例,德国奶粉不允许3岁以下儿童所食用的产品中含有人工添加香料甜味剂等,并且所有奶粉是不允许做大量广告宣传,而所有奶粉都视为药品监管行列,除了奶粉外很多母婴产品也都被只允许药店出售。
成人食品:成人食品和儿童食品一样都有严格的检验和规定,比如德国巧克力,所有的德国巧克力都被规定要使用天然可可脂作为原料加工生产。众所周知巧克力中的天然可可脂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但很多厂家为了节省成本使用人工代可可脂,而这种代可可脂导致肾功能衰竭、动脉硬化等。
护肤品:德国很多护肤品牌可能没有法国的知名度高,但我所了解的几个有名的德国有机护肤品品牌,比如德国世家和维蕾德,都为自己的产品建立了有机植物园,专门为产品提供有机原料,保证产品的使用安全性。
清洁剂:清洁剂本身都含有化学成分,对人体的危害或多或少,但德国本地生产的非工业用途化学产品,如清洁剂、洗手液、洗洁精等,除了有清洁杀菌的功效外,绝大多数都采用生物降解技术,也就是说,靠微生物分解其中的化学成分,将化学对人体的危害降到最低。
厨房用具: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德国一个锅就要几千元,到底贵在哪,其实德国的锅具不仅仅是因为材料质量和生产加工优秀,还有很多其中都蕴含了科技。比如喜力特的锅具具有天然抗菌和耐高温属性,而菲仕乐的锅具则要经过9000道工序生产加工,节能环保,极佳的传热效果。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人说用德国的锅具一根蜡烛就可以做一顿佳肴。
生活用品:其实最能体现德国制造的产品就是它的生活用品,讲究的就是一个品质生活的概念,比如保温壶,简直就是集功能、科技、设计为一身的艺术品,再比如滤水壶,德国有一个品牌的滤水壶既能过滤无机有害物,还能过滤有机有害物,且滤后的水质富含镁元素。
德国的小家电:博世Bosch,博朗Braun,美诺Miele,西门子Siemens这些品牌足以代表了德国家电高品质精髓。甚至他们的科技含量不少于他们的汽车技术。比如博朗的负离子技术,美诺的外设蒸汽发生器技术等等。
产品相关服务:产品服务本身依托于完善的保障制度和保险制度,因此所有的产品都会有完善的售后和其他服务,比如在网购的过程中,承担第三方的物流服务人员是绝对不会乱扔包裹导致包裹破损,或是送货态度恶劣。
这就是德国制造,不追求价格,但追求价值,不追求外在,但追求细节,不追求广告,但追求口碑,不追求速度,但追求质量。
‘叁’ 德国本土的三大包包品牌分别是哪些
德国本土的三大包包品牌分别是AIGNER、Montblanc、MCM。
1、AIGNER
MCM是一个轻奢时装品牌,1976年 创始于德国的慕尼黑。MCM最早以制作皮具起家,在上世纪80年代该品牌的全盛时期,着名欧洲新奢侈时装品牌MCM (Mode CreationMunich)为一流皮件市场带来了主流的回归。
MCM于1976年创建于慕尼黑,最初以制作高级旅行皮具起家。在八十年代品牌的全盛时期,MCM生产包括手表、珠宝、香水、服装、箱包以及小型皮具等在内的超过五百款的产品。它时髦、奢侈而实用的产品非常畅销。今天,MCM承袭其一贯的款式时尚、品质精良的风格与传统,演变成为全球的奢侈品牌之一。
‘肆’ 德国产品为什么品质好
1.科学技术发达,产品生产技术过硬。
2.德国处于第一发展梯队国家,生产厂商在国际社会中很容易得到专家、技术、资金支持。
3.德国人作风严谨,认真。
4.懂得产品营销策略,品质好要看厂家说不说。
‘伍’ 我们经常会提到“德国品质”这个词,大家也都知道德国很注重品质,比如德国产品的质量都非常好,精益求精
德国企业管理模式是:核心技术+严谨质量
先从德国人的性格说起,笔者的同事出差去德国,回来是这样和我说的:德国人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搭钮、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他们宁可失之笨重,极不愿敷衍潦草。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严谨的质量:
其实可以看出德国人把民族的文化转嫁到企业管理上面来,德国企业管理,员工的工作态度是非常严谨的,在国际市场上,德国制造和德国标准通常代表着高品质,是消费者可以完全信赖的。在这方面,就连一向以高品质取胜的日本人都不得不甘拜下风。
德国企业非常重视产品质量,强烈的质量意识已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深深植根于广大员工心目之中。大众公司在职工中树立了严格的质量意识,强调对职工进行职业道德熏陶,在企业中树立精益求精的质量理念。西门子公司以“以新取胜,以质取胜”为理念,使西门子立于不败之地。就注重产品质量而言,他们认为高质量意识与员工的高素质是分不开的,十分注意培养具有专门技能和知识的职工队伍,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就拿西门子来说,他们有自己培训学校,据笔者所知苏州西门子是每年会选择5个人去德国培训,培训期是2年,培训回来发相当于中国大专文凭证书,费用是全是公司出,回来以后工资升50%,在公司服务8年才可以离开。培训回来也就是德国技师。
德国的技术:
德国特有的技师制度。其实德国的技术对我国严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国家,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与其花这么大的钱去培训出来什么也不会的大学生,不如大力推广技师知道。德国的技术具体体现在研究开发上,就是集中优势力量,深入研究有限领域,从而产生非凡的独创性和独特性。技师制度和研究开发中的独创性是德国企业通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这也是德国经济持久强大的根本原因之一。
日本与德国经历相当。但是,日本真正的赶超与崛起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1971年,日本工业生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为5%,首次超过英国与法国。
‘陆’ 德国产品质量为什么可靠
跟不少德国企业的接触中,笔者也感觉到,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几乎已经成了德国企业的一种“潜意识”,是不必过多外来约束而自动履行的行为。从奔驰、宝马这样的巨头到许多小型的企业,虽然个个注重产品质量,但是很少有象国内很多企业一样,极力宣称自己“质量一流”或“保证质量”之类。 质量意识在德国企业中形成风气的情况下,有少数质量要求不严的企业就无处藏身了。笔者熟悉的一个中国民营企业人士几年前到德国投资办厂,开始时不免带着一些国内不少企业在质量问题上的心态,虽然知道德国人重视质量但是也带着一定的侥幸心理。结果一度因为他的产品质量有小缺陷,大批供货被德国客户拒绝,公司也几近倒闭。这位企业人士于是领教了德国人对质量真是不容丝毫马虎。 “德国制造”的背后,是严格的制度建设。在德国,有一个严格的法律法规网络规范着企业生产。相应地,所有行业都有严格的监督检测机构。在法律的实施上,德国人照章办事,显得十分“无情”。笔者初到德国考驾照,就曾因为当时认为可以“通融”的疏忽而遭到失败,从而也知道表面平和的考官眼里“揉不得沙子”。 从“德国制造”的可靠中,可以溯源到更深的文化背景的原因。首先是来自宗教的影响。比如德语“职业”一词,就有“天职”的意思,这也意味着人们把对上帝的忠诚移植到了对职业和工作的尽心尽力中。反映在企业经营上,企业运作不仅是为经济利益,遵守企业道德、精致制造产品更是企业与生俱来的义务。 “德国制造”的高质量,也应很大程度归结到长期有意识的民族精神教育。一百多年前开始,普鲁士王朝就注重对整个民族的敬业、讲究精确等素质的培养。这种民族文化精神的教育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这当然也体现在企业道德精神的培育上。在这种培育下,“德国制造”的高品质,也早在19世纪末期开始就逐渐确立声望。 在今天的德国,具体到德国企业员工的敬业意识的养成,除了企业自身的重视之外,德国独特的“双轨制”职教制度起到关键作用。大概百分之七十的德国青年人在接受常规学校教育的同时,都要在企业中接受职业培训。不管你将来是卖花、卖肉或者烤面包、酿酒,一定要经过几年的严格职业培训并通过考试。在培训过程中,敬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是贯穿始终的关键内容。 作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其实同样可以看到对企业道德不渝的追求。“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信条,过去真正是企业道德的写照。比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范蠡、白圭、吕不韦以及孔子的弟子子贡等着名商人,无不重视诚信,重视义和利的平衡结合。比如我们近代许多的“中华老字号”,谆谆以客户为念以质量为本,表现出对企业道德的至诚奉守,也因此赢得民众由衷的认同。 源远流长的商业道德的传统,见证着中国文化中蕴涵着的深厚的企业道德精神。“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巧诈不如拙诚”…… 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对商业道德孜孜追求的精神被许多的中国企业遗弃了,人们太过偏向了利益的追求。笔者以为,面对国内很多企业缺失道德的现象,我们在健全相关法制体系的同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重拾并光大自身文化体系中的道德精神。我们其实不必向西方文化背景做太多寻觅,近取诸身,就可以发现建立企业道德精神的不竭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