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教师如何读书

德国教师如何读书

发布时间:2023-08-26 09:23:07

1. 德国中小学教育引发的思考

德国中小学教育引发的思考

德国中小学教育和中国存在惊人的一致性,这引发了我们对国内教师培训的一系列深度思考。

一、德国各级教育的培养目标

1.德国教育界将学生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划分为个人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方法能力四个方面。

在德国的参观考察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在中小学、职业学校,还是教师培训机构,德国教育面对不同教育对象有着一致的培养目标,即围绕“关键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

从小学生行为表现看其培养目标巴登- 符腾堡州的安娜弗兰克小学分设四个年级,共12 个教学班,其中有3 个班是混龄组班,即将1~3 年级的学生混合组班。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从其他孩子,特别是比自己年龄大的孩子那里获取知识;而大孩子在照顾小孩子的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教师并不是唯一的知识传递渠道。

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十分多元化。在四年级的课堂上,学生分小组利用海报向全班汇报关于冬季动物的一个小型探究项目,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倾听、提问并与汇报者交流。汇报结束后,学生按照任务清单上的要求自主选择练习作业,在学校走廊里的任意区域独立完成,教师在旁边提供指导。小学生还不能适应长时间的集中学习,必须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孩子们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

进入三楼的教学区域,我们惊讶地发现除了教室以外,包括楼道等区域都被布置成了十分舒适、温馨的学习区。这样学习便可以随时随地发生。课堂上,孩子们三三两两,或站或坐,在这些区域进行讨论和学习。气氛热烈但又互不打扰,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安娜弗兰克小学的校园并不大,除了一座教学楼外,还有一个游戏场,里面有秋千架、攀爬架以及游戏屋等,都是由木料和沙土铺建的。游戏场旁边还有一个小农场,里面养着绵羊。到了秋天,学生还要帮助绵羊修剪羊毛,体验牧民的生活。学校有意通过这些场所来模拟自然环境,为孩子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和体验。

从这所小学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表现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性,即在认真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发展个人独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2.从中学生行为表现看其培养目标

德国的中学主要包括文理中学、实科中学和职业学校三种类型。各类中学的培养目标虽各有侧重,但总体上都包含各项“关键能力”的培养。

开普勒中学是弗罗伊登市最大的全日制文理中学,以理科见长,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及全面的社会能力。

我们分别观摩了十年级的英语课、数学课,十一年级的德语课、音乐课、体育课和十二年级的英语课。文理中学的课堂教学时间为90 分钟,教学内容与国内相比偏难,如十年级( 高一) 数学已经涉及“函数在某点的左右极限值”的知识。

以十年级英语会话课为例,课堂分为主题会话练习与语音强化训练两部分。学生先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积极进行个人准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接下来,学生分组强化练习字母组合的发音,遇到问题查字典解决;最后,全班集中,各组分别展示练习效果,教师辅导纠正。整堂课活泼而有序,学生与教师积极互动,共同解决问题。

除了上课之外,学校还安排了项目日、项目周等活动。项目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意识、小组合作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项目周活动一般安排在户外,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完成各项任务,培养勇气,发展能力,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鹰隼实科中学是一所实科中学,学生从七年级开始,可以依据个性特点分别选修“人文或环境科”与“技术科”两类“实科”。

“人文或环境科”主要学习缝纫和烹饪,缝纫课上主要学习不同服装面料对环境的影响,手工制作玩具和衣物等;烹饪课上主要学习营养学、健康学、材料学和卫生学等方面知识。

“技术科”分为木材加工、金属加工和电气工程三类。我们在参观时看到一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电路,通过不同开关控制灯光,其中有物理知识的学习,有操作技能的训练,也渗透着学生间的沟通与合作。这里的学生都非常好学,也很懂礼貌。我们走在校园里,经常会遇到学生主动与我们打招呼。

我们还参观了施瓦本机械公司(SW)实训中心和那格尔德职业培训中心,学生在这里学习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市场营销、家政服务、医药实验等专业,大部分时间在做实操练习。

他们或在机床上操作,或在检查汽车的发动机,或在讨论什么,或在为“新生儿”洗澡,神情都很专注,一丝不苟。我们的到来完全没有影响到他们,没有人停下手中的活儿,没有人注目观望,大家都专心致志地忙着手里的工作。我们特意向培训学校的校长询问,职业学校的教学是否只关注职业技能的培养?校长解释说,职业学校的学习分两部分,一是在学校的基础知识学习,二是在企业或培训中心的技能实操学习,其中的知识技能学习与个人独立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融合在一起的。

二、德国教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1.德国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行动能力

卡尔斯鲁厄教师培训学院的德波教授向我们解读了德国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具备职业行动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个人能力、社会能力。

德国各州普遍重视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在德国,成为一名教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作为一名学生,必须在大学本科阶段学习2~3 个专业的系统知识及专业的教学法、教育法。学校还安排了3 个月的见习期以及各种讲座,这些讲座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教师需面对的人事和社交问题。学生在结束了4~6 年的大学学习后,还须接受为期18 个月的见习培训,并尽可能地完成实习任务以及通过见习期的各种考试。

见习期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期6 个月,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听课并撰写课堂观察笔记。第二,在指导教师的陪同和指导下,执教2~3 节课。每节课都要准备完整的教案和学情分析等。第三,课后与指导教师共同讨论授课情况。指导教师将提供书面意见,建议见习教师继续听课、试教,或者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

6 个月的见习期结束后,指导教师或所在学校校长决定见习教师是否通过。据统计,一般会有5% ~10%的见习教师不能通过考核,必须再进行6 个月的见习;还有50% 的人无法通过第二次考核,被认为不具备教师资格,无法从事教师职业。

在第7 个月到第18 个月之间,见习教师每周要独立授课12 节。同时要学完105课时的专业教学法和105 课时的教育学课程,并参加各种不同的模块培训,自然科学学科还要单独增加培训模块。在此期间,州政府教育委员会的专家每3 个月会到见习教师的学校听一次课。

见习期的考试包括毕业论文和四次口试(两次专业教学法口试,一次教育学口试,一次学校法口试),最后由见习学校书面鉴定该见习教师是否通过考核。通过考核的见习教师可以在国家层面申请教师岗位,也可以根据具体学校的要求和自己的考试成绩获得教师职位。

2. 德国教师培训师应具备的资质

关于培训师的资质,指导大学生的企业培训师需要获取工程硕士学位,指导协会参训人员的培训师需要获取行业协会颁发的师傅或工匠职业证书。

SW公司的培训师一致认为,影响参训人员考试成绩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人从事该行业的意愿。如此看来,双元制教育中的企业培训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兴趣爱好,这样的教育观已经成为德国社会的共同认识。

像德波教授一样,在职业学校当教师的培训指导教师一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历。任何层级的教育体系之间,都有可以相互转化和发展的空间。

要成为培训师,需要具有相应学历并在职业学校执教3 年(含)及以上。教育学院对应聘教师的简历进行筛选,简历中除了个人情况以外,最重要的是任职所在学校的校长的评价和推荐。

简历筛选通过的应聘教师要进行试讲,由评委们进行评价;之后评委与应聘教师共同听一节课,应聘教师评课并提出教学建议,评委对应聘教师的`评课表现进行评价;最后应聘教师进行一小时左右的自由发言与演讲,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自己的教育观点以及教学经验等。

从职业学校的教师转变为培训师,职称和工资不会有所变化,更多的是一种荣誉的体现。成为培训师的教师,每周仍然要在实习学校上4 节课,加上在教师教育学院的授课,合计每周25 节课。这样的课时分配比例与前面介绍的培训师师资选拔制度,都充分体现了德国人对教育教学实践的高度重视。

三、对我国教师培养培训的启示

1.加强教师入职前的培养

严把教师入口关,对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职前培养,理论与实践结合,特别要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改革现行的师范生培养制度,加大实践环节的要求与培养。

对四年制的师范本科生,毕业前至少要参加6 个月有指导的教学实习;对于拥有综合大学毕业证书并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员,在学习并通过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考试后,也要参加6 个月有指导的教育教学实习,考试合格后方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

2.加强干部教师培训师制度建设

我们很难想象,没有在中小学任教的经历就能做好教师培训;没有在中小学任校长或中层领导的经历就能做好高端干部培训。现有的培训师应定期采取适当的方式到中小学任教,真正站到课堂上,零距离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调查研究一线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对新入职的培训师要严格把关,须有1 年以上的中小学任教经历才能从事教师培训工作;从事干部培训的培训师要有相应岗位的任职经历或挂职锻炼。新入职培训师要经过严格考核才能上岗。

3.为在职教师提供可选择的培训课程

在职教师的工作相对繁忙,工学矛盾较为突出,但他们也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也需要学习相关的解决办法,进行相关的专业提升。作为培训机构,要全面系统梳理各学段各阶段教师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便于教师理解和接受的课程;采用网络学习和面对面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根据问题的大小决定研修的时长;开发并公布供在职教师选择的培训课程,灵活安排培训形式。

;

2. 德国留学中小学申请条件全解析

德国留学中小学申请条件全解析

德国留学中小学应该怎样申请?申请条件是什么?申请流程及时间又是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我特意为大家整理出这篇德国留学中小学申请条件全解析,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德国中小学教育概况

1.教育行政管理制度

德国的教育行政管理是以“合作式文化联邦制”为特征的教育行政管理体系,一方面学校教育仍由各州自治为主,另一方面联邦可以通过一定的权限和建立一些协调机构参与教育事宜的决策。

德国各州的初等教育直属市教育局或教育局领导,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每所学校都设有校务会议,由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组成。校务会议参与学校管理,与校长合作在关于学校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其他一些重大问题上发挥作用,对学校有关决议作出裁决。校长必须从教师中任命,在任职期间也必须任课,但课时可减少一半。

德国认为,孩子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是有教育意义的。因此,他们制订了“儿童家务劳动法”。法律规定:6 岁以前的孩子可以尽情地玩耍。满6周岁到10 岁,要帮助家里洗涤盘碗碟和负担到商店购买小物品的跑腿任务。10岁到14岁,要负责整理院内的草坪和洗刷全家的鞋子、地板打蜡的工作。14岁到16岁,要参加宅院旁园地的劳动。对不愿意劳动和不完成父母交给的法定家务劳动的孩子,要按违犯法规论处。而家长溺爱孩子,不让孩子做家务劳动,也是违法的。

2.基础学校

经过改革,合并后的德国形成了各州基本相同的学制。法定的普通义务教育9年。小学教育是在基础学校里进行的。因此,小学又叫基础学校。基础学校的修业年限一般为4年(6~10岁),少数州为6年。凡年满6岁的儿童都必须进入基础学校,接受初等义务教育。

入学成熟检查

儿童在当年6月30日满6周岁时,8月1日就可开始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入学时必须由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学校医生进行健康检查,不需要考试。检查内容包括两方面:

(1)检查儿童在身体成长方面是否适合上学。包括观察儿童在体格中发育到能够忍受每天 3~5节课而无损身体健康,确定他们是否符合合格的标准。

(2)检查儿童的智力与心理发展程度,是否达到入学成熟标准。包括检查儿童是否具有较长时间对教材或对 谈话题目集中思想的能力;是否具有合格的语言能力 ;是否愿意 同他的同学与教师进行交往。

学校幼儿园

那些已达入学年龄,经医生检查达不到入学要求的儿童有必要进入学校幼儿园 。它是为入基础学校做准备的 。儿童入园要由家长陪同,同时与教师合作,共同观察儿童的智力发展情况。学校幼儿园根据入园儿童的特殊情况提供一定的学习和活动。儿童可以在游戏室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活动,通过游戏启发儿童智力的发展,使儿童接触集体,成为集体中的一员。教师要根据各个儿童的不同特点,使他们较快地适应环境,并与家长经常交换意见,了解儿童的表现和进步。使儿童早日达到基础学校入学要求。

入学是儿童新生活的开始,家长和教师都非常重视。开学第一天家长带着孩子一同参加开学典礼。根据德国的传统习惯,儿童参加开学典礼不但要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而且要把家长准备的糖果点心放在一个纸袋里,抱在怀里参加。在开学典礼上,校长和教会的牧师或神甫都要讲话,祝贺儿童开始新的生活,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也要讲话,并且和儿童一起唱起大家熟悉而喜爱的歌曲。这种热烈而活泼的形式给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容易激发儿童学习兴趣。

基础学校的任务

从幼儿园到基础学校,教育环境和教育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使儿童适应这个变化,从游戏的方式过渡到学习的方式,就是基础学校所要完成的任务。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每个儿童,不论其家庭出身和社会地位如何 ,都应该进行广泛的基础教育,促进其身体和知识的发展;

(2)根据儿童个人不同的条件和能力,向其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

(3)帮助儿童逐步适应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为其继续学习打好基础;

(4)始终保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基础教育阶段,一、二年级为第一教育单元,三、四年级为第二教育单元。两个单元的教育目的是使儿童获得感性知识和初步了解事物的能力,逐步学会读写算等最基本的知识,养成能够坐下来读书的习惯,初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创造的能力。逐步把孩子们引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海洋。

课程设置

正式列入基础学校的课程有:德语和常识、数学、宗教、自然常识、音乐、体育、艺术和劳作等。在1~2年级,一些学科进行合科教学,而且教师越来越喜欢在一堂课上分别教2门学科,如教25 分钟数学,教20分钟音乐。此外,还有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进度而设置的辅导课。各门课程每周的课时因年级而异,一般在19~25节之间。

各学科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1)德语课。1~2年级主要学习读说和朗诵。书写贯穿于 1~4年级。要求1 年级结束时,学生就可以学会写所有的字母。2 年级结束时,学生要能通读一篇新课文 ,并理解大意 。德语课教学要求主要是:对儿童进行说话的教育,其中包括听、理解和相互交谈;正确书写和运用词汇;通过词汇、句子和语法练习,训练儿童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造句和阅读能力;通过叙述、讲解和作文,训练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2)常识课。德国小学劳动教育的课程名称不一 ,一般叫“常识课”。在1~2年级与德语课合并,3~4年级才单独上课。巴伐利亚州小学常识课每周4节 ,其中2节为史地 ,自然常识,2节为手工劳作。手工劳作1~4年级的教学内容包括:纸工、编织、木工、陶器等。德国十分强调和重视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技术教育,把它视为学生职业生活和社会的重要准备和基础,是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心设计,并贯穿在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德国把劳动技术教育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的全面素质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的目的,除了教育学生了解劳动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某项生产劳动技能外,还十分注意教育学生了解现代生产活动的过程 ,从原材料加工 、生产过程的工序到市场销售,并使他们了解劳动与环境生态保护、劳动与社会的关系。这种劳技课并不追求学生学到多少技术操作,不要求学习木加工的一定会做个木房;而是要求学生侧重了解整个生产过程和工序。

常识课的目的是使儿童认识周围世界 ,了解人类共同 生活的形式,初步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内容相当广泛,包括自然、社会、交通安全和家庭伦理等各方面的常识教育。一般通过游戏或实际观察和指导儿童用一些科学方法来视察事物,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如对一年级学生讲冰雪的融化。教师把雪和冰块放在玻璃瓶内。过一会儿雪和冰都融化了。教师让学生用手去试一下已融化和未融化的感觉。学生不但通过自己的感觉了解自然界的现象,而且用测量和比较的方法得出结论。

德国劳动技术教育的专用教室,不仅设备齐全,而且设计讲究。如设有烹饪专用教室,整套的烹饪设备、器具应有尽有,而且专用教室设计了U型、Y型、块型、条型四种不同型状的厨房格局。这四种格局的厨房是德国厨房(包括家庭厨房)基本的四种形式。这种设计使学生今天的学习与将来的真实环境 联系起来。据介绍,全德有五种劳动技术专用教室,即金加工、木加工、烹饪、办公室管理、缝纫和编织。这说明德国比较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德国中小学除了在学校专用教室开展劳动技术教育外,还有一个很有特色的实践环节——个人到企业实习。学生分头到工厂,和工人一样上下班,干一些简单的工作,目的在于了解工厂、职业。老师一周去看两次学生,巡回了解情况。实习结束,学生作汇报,老师作总结。学生实习的工 厂,由学生自己联系,这也是一种锻炼。据介绍,学生实习对工厂是个负担,但是工厂为了物色未来的学徒,又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让其了解本厂 ,希望这个学生将来成为本厂的一名学徒。

(3)数学课。一年级学生要学会从1 数到100,1~20的加减法。4年级要认识l百万的数字;学会心算和笔算的四则运算方法 。并会解相应的数学问题。数学课的目的是促进学生会最基本的运算能力;学会计算数量大小的基本知识;学会解数学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数学能力的发展打好基础。

(4)音乐、艺术课。两科经常合上 。音乐课主要是唱歌,边唱边舞;学习乐器以演奏乐器为主。音乐课的目的是训练儿童的音乐和节奏感,培养爱好,交流感情,丰富课外生话。德国的音乐教育有悠久的传统,学校的文娱活动十分活跃,多数学生都会一种乐器并参加合唱。

(5)宗教课。德国的学校起源于宗教,学校至今仍保留着宗教课。宗教课有天主教的和基督教的,一个学校只有一种,儿童选择哪一种宗教课,由家长的信仰决定。宗教课的内容由教会决定,教师由牧师和神甫担任。宗教课一般都伴随着音乐和歌唱。歌曲主要是唱诗。

(6)艺术和编织课。这是德国的传统课程 。课程内容有图画、剪纸、拼凑玩具和手工劳作等。这些活动带给儿童快乐,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使他们学会美化环境,爱护环境,学会自己制作小礼物和美丽的包装,使儿童懂得目的性和完美性是一致的。

(7)体育课。主要内容有田径、体操、舞蹈、游戏,球类活动有手球、羽毛球和足球,另外还有旱冰、滑雪等活动。学校的体育设施齐全,有室外运动场、球场。有条件的学校还有室内体育馆、游泳池。地方上每个区都有游泳池,学生可以去上游泳课。体育课对体弱儿童另有课程安排,使他们尽量多参加体育活动。体育课在基础学校的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学校一贯重视对儿童身体的锻炼。通过体育课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多种体育爱好,促进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业余体育运动。

(8)辅导课(促进课)。这是德国学校设置的特殊课程,目的在于使学习快慢、方法各不相同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成绩特优的学生布置一些高难度的练习,并允许他们跳级;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 ,并不把他们从正常班级中分出去 ,而是为他们开设每周 2——3课时的促进课,使程度好的学生不感到无聊 ,使学习慢的学生不失去信心。促进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趣味性更强,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方面。

(9)环境课 。德国的环境保护在全世界是首屈一指的,这也得益于他们的环境教育的深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特别是 80 年代以来,德国公众的环境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在这之前只有少数人关心环境,且“环境”被认为等同于“自然”。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小学课程中虽有了环保内容,但主要集中在自然保护上。在地理课程中也只涉及环境的两个方面:其一,自然环境决定人类的活动,如气侯、地面起伏和自然灾害。其二,人有能力征服自然,建设自己的环境。从中可见这种二元对立的环境观将“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看得泾渭分明。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认识人类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破坏环境也就是危害人类自身。在德国学校中,首先意识到这一思想变化所蕴含的重要意义的是地理学科,并在德国学校地理协会的积极支持下,地理成了学校环境教育的中心学科。1980年,当时联邦德国的“各州教育与文化部长联席会议”的一项声明对环境教育有下列阐述:“对于个人和全人类来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已成为现在的重大事情,它也是学校的一项任务,提高学生环境意识,使他们具有对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养成在校内外对环境负责的行为。”这次会议做出了“环境教育应该成为学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必修内容”的决定。

德国有16个州,每个州的课程内容各不相同。各州在教育上是独立的,制定各自的教学大纲,规定使用各自不同的教科书,但环境教育的内容在各州有关的中、小学教学大纲中都有涉及,内容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地理、生物、自然、社会、化学以及经济、法律等课程,覆盖5至13 年级。此外,在德语、常识、郊游活动、乡土教育等各种课程及活动中也开展环境教育。

在巴伐利亚州文化部的方针中 ,关于环境教育的方法有如下规定:

①环境教育是价值教育。“环保教育的主要任务除传授生态学基础知识外,还要树立如下价值观”:

——关于环保的意识;

——致力于负责任地处理同自然的关系;

——促进伦理态度的形成,即认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合法利益和需要,而且关系到地球上所有生灵本身具有相互尊重和生存的权力。在价值观教育方面,榜样是很重要的,教师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应根据情况,结合不同的课程,开展环境教育。

②联系实际情况和接近现实生活,是环境教育的重要原则。环境教育应当联系学生的具体经历,以他们故乡的住宅、学校和劳动环境为出发点。在学生上课、流动教学等类似活动时,让他们直接观察所熟悉的和使自己感到有意义的环境,领会、体验并加以判断。这里应当提到一系列对环境教育特别适 合的教学场所 :典型的风景区、自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种植地区、动物园、环保中心、农业、手工业、工业企业等。

③行动方向和行动范围。学生应当将“个人的经验和能力变成与环境有关的行动,并尽可能变为富有意义的经历,使之容易理解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推动学生为改善存在的关系做好准备。

从事这类活动的范围首先应当提及的是,建立对环境有利的教学基地,在保护大自然工作中,实行监督(如对林区、草地等),竖立纪念标志,采取物种保护措施,确定地区性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及共同参与解决这些问题。

④扩大教学范围。教师可以将不同学科的内容贯彻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或者以同其他专业的代表开展合作的途径,通过安排不限其形式的谈话、课堂教学、共同举办讲座等形式,达到上述目的。这里也需要采取定向的课题工作形式,例如内部调节课堂教学,研究课题讨论会,考察旅行,青年宿营和师生在乡村休养所停留 ,在劳动共同体和自由工作小组以及在选修课中可以找到这种方式。

教学组织

基础学校的教学单位是各年级的班,每班学生数为2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5人。这种班额比较适合教学,便于教师了解学生。课时一般安排在上午7点半上课,下午不上课,1点放学,学生可以参加各种课外活动。上午上课6节,每节课45分钟,课间休息5分钟,中间有一次15~20分钟的大休息,学生在这时可以加餐。学校不设食堂,学生都回家吃饭。

各州允许教师灵活掌握上课时间,不要求非45分钟不可。有一堂课上2门学科的、有讲课和学生活动时间各占比例的,如1~2 年级教师讲课占一节课的2/3,其余1/3为物理学活动时间。3~4年级教师讲解时间占1/2,其余为学生活动时间。

教室的黑板是活动的,可以升降,以便高矮不同的教师和学生使用。桌椅可以随时搬动,不一定一排一排放置。根据教师教学和学生讨论的需要,桌椅的摆放形式可随时调整。

为减轻儿童学习负担 ,各州都在学校法中规定学生家庭作业量。1~2年级作业不得超过半小时,3~4年级不得超过1小时。有些州还规定儿童的'书包重量不得超过体重的1/12~1/10 。一般学科平 时没有作业,只有课堂练习,练习答案当堂核对,不评分,只打记号,或画上一个五角星、一朵小花。学生多以获得五角星和小花而自豪,乐意让别人观看。德语、数学、常识三门主科每学期有2~3次作业,作业卷要评分并存档,以便家长查阅。

基础学校的假期很多,各州假期的时间不同。除了秋、暑假外,宗教节日也放假。全年主要假期有:

秋假 7天 在10月中旬

圣诞节 14天 在12月~1月

复活节 22天 在3月~4月

基督升天节 4天 在5月~6月

暑假 45天 在6月~8月

全年各种假期有3个多月,放假时间多数与家长休假时间相一致,可以全家一起出游。为避免交通和食宿的拥挤,各州政府把学校假日先后错开。

教学特色

(1)创造欢乐的学习环境 。按照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教师从创造欢乐的环境和气氛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好动和爱玩是他们的特性,有了适合他们心理的环境和气氛,他们就会乐于上学,不会对上学有负担或压力感。为此,学校教室内外都作了精心布置。教室宽敞、明亮,玻璃窗很大,光线充足;窗上和墙上贴有字母表、学生自己画的彩色画、习字和照片,有反映学生学习、生活的,也有动物、人物、绿树、花草;空间挂着彩带、纸条、纸叶;窗台、走廊到处是盆栽绿树和花卉,上挂着各种木偶布娃娃和其他装饰物,生动形象,五彩缤纷,加上学生课前课后做游戏的欢乐愉快气氛,很象儿童游乐场所。

(2)建立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教师把学生当作朋友 ,象对待成人和朋友一样尊重、关心、信任他们。有事与学生商量,取得他们的同意后再行动,并让学生自己动手。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师生亲密无间,友好亲热,学生有些事不对父母讲,一到校就告诉教师。上课时,不用起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时可以起立,也可以坐着。学生上课时没有拘束,可以自由离位走动,也可吃东西。1~2年级学生更为自由,每堂课只有30分钟的讲课内容,剩下时间自由读书、写字,或到玩具角、劳作角和休息角去活动。教师对学习上后进的学生更加爱护、关心,学生做课堂练习时 ,教师在教室巡回 ,常坐在差生一边,循循善诱,启发鼓励,从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培养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教师上课多用启发式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许多问题,教师从不直接回答,而是由全班学生共同讨论,教师从旁点拨引导但不给统一 的标准答案 ,允许各种回答和意见并存。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思想活跃,不压抑不同的想法和看法,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发言受到尊重,从小就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随便附和他人的意见。如图画课,教师不规定主题,由学生任意作画。作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提问,教师则随时提示 、检查和讲评 。画到一半时,教师坐下来读一篇童话,已画完的学生可以专门听老师读童话,未画完的学生就边画边听 ,各得其所 。而童话里的人物、鸟儿、花草、各种景物不仅可以丰富儿童作画时的想象力,还能启发他们和老师一起设想童话中的各种情景。在德语课上,为了让学生掌握主语、谓语、宾语在句子中位置的变化,学生与教师围坐成圆形,教师拿出写好句子的纸条,按词剪成三块丢在地上,让学生用这三个句子成分拼成不同类型的句子 。继而教师又把三个句子 剪成九个单词丢在地上,让找出主语、谓语。全班学生人人动脑筋,个个争着拼句子,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节常识课上,课题是种薯仔。师生围坐成中间放着工具、黄沙和泥土,一旁放着2种薯仔,一种已发芽,一种未发芽。教师采用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区别哪一种薯仔能作种籽,了解种薯仔要用哪几种工具,再讨论如何种薯仔。在明白方法和程序之后,分成3 个种植小组分别操作。薯仔种好以后,每个种植小组进行讨论,由一人执笔,写出“种薯仔”报告 ,在全班交流,比较哪个小组写得最好。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种植薯仔的知识,还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在手工劳动课上,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可以制造出简单的日常生活用品。学校里设有劳动车间,有各种劳动工具,有台式车床。如要求学生用一块长方形木块做碗、盆之类的生活用品。一年级社会课上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由警察局负责交通安全教育的人来校上课时,教室里作了布置,用布条摆成斑马线。学生练习过马路时,也是红灯停,绿灯进,模仿一停二看三走四瞧的动作,然后放幻灯进行安全教育,最后到校外马路上进行实际演习。这种训练每学期进行两次,第二次家长也一起参加。

(4)发展学生的个性、爱好和特长 :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多种条件和情景,来发展学生的不同个性。爱好和特长。在编织课上,有刺绣、贴花、缝花,可以用毛线编织,也可以在麻袋片上用粗毛线编织花边和图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种或几种编织内容。美术课的内容有写生画、剪贴画,贴人像、画背景或添画。教师不固定范围,也不提供范围,只作些分解指导或讲个故事,设想些情景,让学生凭想象去画 。如布施小学二年级教师 对学生提出的情境条件是:苏栅娜要画一座房子,房子是用砖头砌的,有红色的窗子,屋子后面有个塔楼和蓝色的天空;房子位于一条小河畔,路边有几朵小花,太阳照耀着这座漂亮的房子,你能画出这样的房子吗?他先让学生复述这些条件,然后再动手去画。结果学生画得很像老师为他们创设的情景,也充分发挥了各人的想象力。有的在房子上添加了烟囱和缕缕青烟;有的添加了正从房子前面驶过的汽车;有的学生喜欢写生画,可以带着画夹,走出教室,到室外某个地方去画。

成绩评定和升学问题

基础学校采用六级评分制,即1分为最优 、4分为及格、5分为不及格、6分为最差。

学生平时没有考试,也没有期中期末考试,更没有统考。每学期做几次课堂作业,这种作业是闭卷的,相当于课堂测验。如一个4 年级学生一年同要完成约10次听写,6~8次作文,8~10 次数学作业。学生在每学期期末取得一次学业成绩证书。1~2年级学生用各科的评语代替记分,3~4年级有成绩 ,但评语仍占很重要的部分 。学生毕业时,根据自身能力、教师判断和家长愿望来决定升入哪种中学学习。

二、德国中小学申请条件

1. 德国小学入学申请条件

德国小学一般来说,只接受父母具备一年以上长签家庭中同时获得了长签的未成年孩子。以此方式到达德国的孩子,才可以入德国的公立学校学习。这是小学入学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2.德国中学需申请条件:

a、年龄:14-17岁中学生,签证时候需要满足14岁。个别学校可以招收更小年龄学生。

b、年级:国内初二必须读完。最早申请德国9年级。初二、初三学生对接申请9、10年级。

c、成绩要求:需要提供至少前两年的中学成绩。由于申请人数越来越多,学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热门学校,需要学生成绩不低于85,甚至能达到90分。例如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的学校要求是比较高的。底线是:不能有挂科。

d、德语:入读中学需要语言达到B2。语言不够的学生需要先读语言学校。语言学校同样需要满足寄宿、监护、资金担保等条件。学生出国前需同时收到语言学校和中学录取。单一的语言录取是不可以的。

e、性格要求:开朗、活泼、喜欢和人交往的学生,比性格内敛的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寄宿学校的生活。

f、其它:自理能力强、能独立思考等。

三、德国留学申请材料

(1)疫苗本,中文德文翻译件。可以自己翻译,重要的是,你要详细的把孩子具体打过什么疫苗,什么时间打的,详细的写清楚,依次列表出来。

(2)孩子的出生证明,双认证的那种。

(3)学龄前儿童不需要准备成绩单。但如果是已经上学的孩子,三年级以上的需要准备连续两年的。

三年级以上的需要准备连续两年的成绩单,并翻译成德语。翻译可以由自己完成,但原件需要有学校公章和校长签名。各个州对于这份文件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保险期间,你最好在国内做一个普通公证。

(4)如果是小学生,为孩子买好一个质量靠得住的双肩背书包。因为德国的小童书包最便宜的也许有100欧元。

;

3. 德国的教育体系是怎样的

很多家庭都把孩子送去德纯碧国读书,那么大家对野哪德国的教育体系有多少了解呢?下面就让我给各位简单的介绍一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国教育体系严谨且多样化,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障、严格的税收制度保证了无论是一名工厂员工,还是大型企业高管,子女都可以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

1.德国幼儿教育

德国幼儿园分为Kita(0-3岁组)、Kindergarten(3-6岁组)等不同概念。入学没有特定时间,每个儿童都可以单独约定哪天开始去幼儿园,家长也可陪同。

幼儿教育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不存在统一的教学目标与方案,教学活动主要包括讲故事、唱歌、劳作、会话和接触自然等。

2.德国基础教育第一阶段

德国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为小学,凡是满七岁的儿童必须进入小学就读,此为义务教育不可拒绝。德国多数地区是一年级到四年级,柏林等地是一年级到六年级。

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即是不给予儿童功利性的分数成就导向,因此在小学低年级并没有学科成绩单,而是以教师评价作为考量。

3.德国基础教育第二阶段(初级)

小学毕业后的教育阶段,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职业预校(Hauptschule)

以职业教育为主,强调实务性与方法操作。

实科中学(Realschule)

以较高等的职业需求为主,可选择继续升学。

文理中学(Gymnasium)

颂裤码以上大学为主要目的,也可以转换方向。

4.德国基础教育第二阶段(进阶)

类似于国内高中,主要包含文理中学高年级以及职业学校的再深化教育。

文理中学高年级(Die gymnasiale Oberstufe)

学生依据喜好与发展方向选择学习课程,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院校的准备。

职业学校(Berufsschule)

即职业专科学校,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贴合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

5.德国高等教育

即是我们熟知的大学,主要分为三个类别:

综合性大学(Universität)

以教学和科研为主,强调系统理论知识的高等院校。此类院校可授予本科、硕士及博士学位。

高等专业学院(Fachhochschule)

偏重于实践应用教育,学生通过4-5年的专业学习,可取得高等专业学院毕业文凭。

艺术院校(Kunsthochschule)

专门针对艺术类学生的院校,其中包括音乐学院、戏剧学院和电影学院等。

综合来看,德国的教育体系相对国内更为严谨复杂,这也是注重因材施教的必然结果。毕竟德国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考试,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生活。

4. 德国教育详解

不少人会选择德国移民,那么作为家长,孩子的教育很重要,德国教育如何呢?想必是出国人士比较关心的问题,别担心,和移民栏目一起来看看德国的教育,欢迎阅读。

德国的教育

到了德国,你根本看不到铺天盖地的教育公司和补习班招生的广告,然而德国的教育水平却是世界顶尖的,特别是它的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更是闻名世界。

这里有条法规让我感到很奇怪:德国的《基本法》第七条第六款明确规定,禁止设立先修学校。就是说孩子们在上小学前,任何人都不可以对儿童进行所谓的学前教育,比如跳舞、体操、读书、绘画、钢琴、外语、奥数之类等等都被禁止。

那么小学前的孩子在幼儿园学什么呢?根据德国经济政策研究专家杨佩昌的总结,大致是如下3点:一、基本的社会常识,比如不允许暴力、不大声说话等;二、孩子的动手能力,让他们从小就主动做具体的事情;三、培养孩子的情商,特别是领导力。

德国的小学生没有什么功课负担,孩子们只上半天课,上午上课,下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爱好,非强制性的,可以学习钢琴、绘画、手工和体育等有关素质修养的课。德国教腊樱育界的普遍观点:如果太早强行教授所谓知识,小孩子各方面并不成熟,没有思辨能力,最后变成背书和读书机器。

德国有8800万人口(其中600万为常住外国人),却有公立大学300多所。任何人在德国都可以上大学,因为德国没有高考,只有申请和推荐制度(老师推荐),通过了申请就可以上大学了,并且德国上大学是不用交学费的,这样的福利也惠及外国留学生。在德国,老师和家长并不会紧紧盯着名牌大学。

初三和高中阶段,学校、家长和学生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制定进一步的教育,这样,会有一部分学生进入技工培训学校和职业技术学院学习。这里有非常关键的一点:技校出来的毕业生的待遇不会比名校出来的待遇低,至少不会有歧视性的用工制度。因此,孩子们不需要上很好的大学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获得很好的收入,这正是德国有最好的职业教育的根源。

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读名校进一步深造。但是,能进入大学读书,并不意味着谁都可以顺利地拿到大学文凭,在德国混文凭是绝对不可以的,你只有老老实实并且勤奋努力才能毕业。曾经有从事出版的人想引进德国的凯者大学课本,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德国的大学根本就没有什么统一的大学教材。

教你的大学老师,会在开学的第一堂课里,公布很多该学科的参考书,考试内容也在其中,至于教授教什么,那是教授的自由和权力,教授只需按照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操守来做就可以了。如果你不认真读完那些参考书籍,还真没法完成考试,千万别指望有什么考试前的盯局薯复习提纲。

老师除了告诉你参考书,还教你的就是学习的思考方式,自己独立思考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德意志民族向来以理性、务实和逻辑性强着称,我想,大概就是通过这样的教育理念和体系培养出来的。

5. 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师范 教育 的国家之一,教师教育制度十分完善。2000年,德国教师教育委员会发布的《德国教师教育展望》 报告 认为:在培训期限、场地和行政管理的精干性等方面与外国相比,德国具有最高档次的教师教育制度。目前,我国师范教育正处于向教师教育全面转轨的关键时期。因此,探讨和解读德国教师教育的特点,具有启示作用和现实意义。

一、德国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

德国教师培养的全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修业阶段、实习阶段和职后培训阶段。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

1.修业阶段

修业阶段,即大学的理论学习阶段,重在学习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

(1)课程设置。德国师范生在修业阶段主要进行理论学习,必须学习两门执教学科和相关的学科教学论,同时必须学习包括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课程,其中教育科学要占总课时的25%。

卡塞尔大学规定,拟从事中等教育工作的学生要学习两门学科,且两者须为相近学科。该校师范生所学的教育类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基本理论、欧洲教育史、课程开发论、教学论、执教学科的 教学 方法 、心理学等,还包括一些相关的社会科学学科,如社会学、哲学等。

(2)教育见习。教育见习一般安排在第三个学期,为期5-8周。教育见习主要是听老师讲课,看老师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批改作业,如何管理学生等,了解学校教育运行的全过程,不上讲台讲课(德国有关法律规定,获得实习教师资格后才能上课)。

师范生达到相应条件后,可申请参加第一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考试内容主要由 毕业 论文、120分钟的书面考试、80分钟的口试(试讲)、短期见习等四方面构成。第一次考试合格者,才能转入第二阶段学习,同时取得国家见习公务员资格。

2.实习阶段

教育实习阶段,重在培养作为教师应具备的执教能力。第一次考试合格取得实习教师资格者,方能进入专门的教师培训机构学习,这类机构统称为研修班。

1990 年以前,教育实习时间各州不尽相同。最短16个月,最长2.5年,一般为1.5年。从1990年开始,联邦政府根据州 文化 教育部长会议决定规定各州教师实习阶段期限统一为2年。第一年为引导和试教阶段。从实习开始4周以后,才在老师的指导下试教。通常上午见习或试教,下午在研修班学习讨论。到第二学期甚至第二年,才开始独立承担一个班的教学。第二年的后半年,则专心准备第二次国家考试。

每年的2-5月是德国各州进行第二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时期。考试内容包括:①面对评委和考试委员会,上两节公开课;②在4小时内,当场撰写一篇有关教育理论的 文章 ;③参加包括主修专业、辅修专业以及政治法则的3次口头考试。据德国近年来的统计,只有80%的实习教师能够通过第二次考试。第二次考试合格者,就成为正式教师,同时成为国家正式公务员,享受良好的待遇。德国教师的报酬比雇员的平均工资高1.5-2倍。

3.职后培训阶段

职后培训的目的是使教师拥有适应社会急剧变化的能力,负担起教育改革和革新的任务。当前,德国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自主学习。在职教师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教师了解教育科学与专业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扩充教师有关教育工作的心理、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使教师重新认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角色。在德国,政府和各种教育团体经常举办这种在职教育。教师在周末、下午或晚上均可自主参加培训。

(2)派出培训。经校方许可,教师到师资培训机构学习培训,获取另一种或更高级的资格。它主要包括另一种学科任教资格;另一种学校类型的任教资格;在实习教师研修班的任教资格;校长、督学任用资格等。

二、德国教师教育的主要特点

1.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

德国教师教育十分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环节。

第一,教师职业是一项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项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师范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人际交往 能力和知识传输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为此,德国大部分州要求申请入学者必须参加职业性向测试,或者在入学前到中小学见习一段时间,测试申请者具不具备当老师的潜质,有没有可塑性,这是“全程育师” 的首要环节。

第二,德国教师教育的“修业阶段”和“实习阶段”是“全程育师”的中间环节,目的是把热爱教育事业的学生培育成合格的教师,包括从理论到实践;从智力到品性;从知识到能力的全方位培育塑造。在此期间,师范生必须经过两次严格的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反复煅造、磨练,才能成为正式教师。

第三,职后培训是“全程育师”的最后一个环节,事关教师专业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在职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停地从时代中吸取营养,学习最新知识。

2.注重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

注重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是德国教师教育的显着特点。

第一,教育见习,培养师范生的感性认识。教育见习的主要任务是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听课、评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接触课堂现场的能力。带教老师从中小学选拔,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中小学的教师,又是大学的讲师。

第二,教育实习时间长、内容具体,着力培养师范生的执教能力。德国各州统一规定师范生教育实习时间为2年。花2年时间培养教师的执教能力,为全世界教师教育树立了一面旗帜,可见德国政府培养教师执教能力的坚定决心。

3.坚持四年一次的教师评价制度

德国政府规定,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四年一次的综合评价。完全中学、实科中学教师的评价者主要是学校校长,四年一次为每个教师作出翔实的考核报告。国民小学、主体中学教师的评价以督学为主、校长参与配合。对教师的评价客观、公正,必须与教师本人见面并签字存档备查。督学的任务是到校听课,为每个教师建立一份“教师 工作报告 表”。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分管的班级及学生情况,所承担的工作量等;二是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工作态度等。教师的评定结果分为7个等级,1级最好。工作时间不长的教师一般为4-5级,能评上1级的教师较少,必须是教学效果好、科研成果突出者。

三、对我国教师教育的启示

鉴于德国教师培养的特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①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时机(观念、财力、物力)成熟的时候,把各级各类教师的管理纳入国家公务员序列,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真正使教师成为人人羡慕的理想职业。②引入“全程育师”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国家应尽快制定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法规,明确教师职后培训的权利和义务。一方面,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要积极为教师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并把职后培训与其聘任、提薪和晋级等方面挂钩;另一方面,教师应主动申请培训,正确处理好教学与培训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教师的在职培训纳入法制化轨道。③凡报考师范类的学生,考前应该进行 面试 和职业性向测试,把那些真正热爱教师职业、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的优秀学生选入师范院校或综合大学的教育学院学习。

我国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与德国相比相差甚远。首先,对教育见习整体重视不够。有的仅仅将教育见习纳入了教学计划,但没有作出具体的检查落实;有的学校内部没有统一要求,有的专业见习,有的专业不见习,存在着可有可无的思想。其次,教育实习的水份很大。虽然对教育实习都作了相应安排,但时间一般只有6-8周(仅仅相当于德国教育见习的时间)。有的学校派了带队老师专门蹲点实习中学;有的学校实行教育实习巡视制,选派相关人员选择有代表性的实习中学巡视一圈。可见,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对教育实习的检查指导不力,教育实习的水份很大。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实习中学迫于考试或升学排名的压力,不愿意让实习生多上课。另一方面,实习学生迫于就业压力,实习期间往往是找工作的黄金时间,部分学生不安心教育实习。

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制定《教师教育管理条例》等 规章制度 ,对师范生的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作出明确的时间、内容规定及其目的要求,做到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师范院校与实习中学进行全方位合作,在实习中学中遴选带教老师。带教老师既是中学教师,又是高校讲师,高等院校支付相应的报酬给实习中学和带教老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实习中学的积极性,才能激发带教老师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师范院校应划拨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项经费,以保证教育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

我国对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方法较多,没有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操作起来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如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等,评价的主要尺度是所教(管)班级年度考试排名或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升学率。为此,我国应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构,由评估机构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科学、规范的中小学教师评价体系。并委托教育评估机构每个学年度,对教师进行一次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评比。将每位教师的评价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并与其晋职、晋级挂钩。引入激励机制,树立典型,树立正确的导向,奖励表彰先进,促进教师队伍的健康发展。另外,我国的督学体系健全,但其主要职责是宏观指导和例行视察,没有像德国督学那样真正地深入课堂,走访家长,对教师作出客观翔实的综合评价。两相对比,差距显而易见。我国注重教育过程的宏观遥控,德国注重教育过程的细微环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国教师教育的三个阶段对教师的培养各有侧重。修业阶段着力培养教师的基本能力;实习阶段着力培养教师的执教能力;职后培训阶段着力培养教师适应社会变化的综合能力。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凸显出三个主要特点:注重教师的全程培养;注重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坚持四年一次的教师评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应积极学习德国教师教育的先进 经验 ,引入“全程育师”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教师的职后培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努力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建立健全教育评估机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唯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教师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祝怀新等。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探析。比较教育研究,2004(10).

[2]张可创。德国教师教育的改革思潮。外国教育研究,2004(5).

[3]张贵新。对德国教师教育的思考。中小学教师培训,2004(10).

[4]牛道生。德国师范教育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

6. 走进德国读书文化

德国究竟是一个书香气息浓郁的国家还是一个无聊的国家?为什么德国人这么喜欢读书?德国的读书文化是什么?源自哪里?德国人的读书量有多大?下面就一起跟着的我走进德国读书文化,一起领略一下吧!

德国是个极度无聊的国家,你看不到10点还有人在饭店里吃的热火朝天的,你也很难每天见到人们兴高采烈的满大街狂欢,年轻人也并不经常聚拢在一起玩耍撒欢,整个德国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种安静的氛围,在这里人们无聊的只能看书了。所以这个无聊的国家出了很多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诗人。也因为读书才变得民富国强,这一切都与德式阅读息息有关。

到底什么是德式阅读,可以总结概括为:读书习惯、读书氛围、读书设施。或是您也可以理解成一种德国特有的读书文化。当读书成为一种全民文化的时候,民富国强就不再遥不可及。

先来看一些数据调查,告诉你德国人读书状况:有91%的德国人在过去一年中至少读过一本书。其中,23%的人年阅读量在9到18本之间;25%的人年阅读量超过18本,大致相当于每三周读完一本书。书也成为了朋友之间最受欢迎的礼品。

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年龄段的人群中,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对于德国年轻人来讲,读书就和他们的啤酒一样让人喜爱。

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69%每周至少看书一次;36%以上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看书;22%的人看“很多”书;16%的人则有每日阅读的习惯,属阅读频繁者。8000多万的德国人拥有全球第二大图书市场,年市场销售总额达96亿欧元。德国年出版新书9万余种,平均每万人11.5种。德国还是差配耐全世界人均书店密度最高的国家,平卖竖均每1.7万人就有一家书店。

德国的读书文化

读书习惯

在德国随处可以看到正在阅读的人,车站、咖啡馆和草坪,这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任何场所,似乎每个人的背包里都有一两本书,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拿出来读读。

如果你在德国生活,你一定知道这里的图书是多么昂贵,就拿2012年的一本畅销小说《Er ist wieder da》为例,约在19.9欧(约170元人民币)。也正因为德国人喜欢阅读,德国亚马逊图书和阅读器kindle,一直销量不错。

但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有两点原因:一是喜欢纸质图书拿在手上的感觉,更为传统和真实;二是电子图书价格并不比纸质图书价格便宜很多。

他们还认为真正的阅读源自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

德国人更喜欢阅读的是一些有深度、值得思考、震撼精神世界的文学作品,以2013年最受好评的6本书为例:《波比和流浪汉:一只改变我生命的猫》、《战争小孩打破沉默》、《漫漫自由路》、《病愈密码:六分钟病愈方法》、《百岁老人跷家去》、《狐狸谷》。

读书氛围

读书应该是除了足球之外的,几乎全民都喜欢的一件事,无论男女老少,达到了平民阅读,他们认为读书可以锻炼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他们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想法,促使他们不断的阅读。

此外,德国人认为,阅读关乎国家未来,经常性大量的阅读,能够使青少年更好地掌握读书技巧,迅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所以除了家长和学校的督促,政府也把阅读视为一项儿童启蒙的社会工程。5年级的学生可以获得一张赠券,免费在图书馆领取一本书。

德国的父母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他们对书籍的兴趣。很多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玩具就是图书。父母还会在每天睡前为他们读书或和他们一起阅读。

德国的小学生每天上课时间并不多,通常中午或下午2点左右就放学了,而图书馆会在课余时间为他们举办各种朗读活动。中学时代老师会布置主题性作业,需要学生大量阅读材料书籍以便完成作业。

几乎每一个德国家庭,都有书架,或设在书房,或摆放于客厅,似乎成为了家里的一件装饰,但很多德国人的书架上的书,他们几乎全部都阅读过。德国每个家庭平均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一百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虚春户”。

读书设施

德国有将近7700家的书店,书店工作人员则约为31000名,到处都可以见到书店,无论是市中心的大型图书商店,还是车站的小型图书店或报刊亭,如果你留意观察,会在很多社区附近找到一个像电话亭一样的小亭子,里面放满了二手图书,这就是公益免费借书亭,你可以免责在这里借到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或是可以把家里看过的图书放进来供他人阅读,全凭自觉。

通常书店内部的环境都十分安静、幽雅,很多大型书店内,或小型书店门口都有可以喝咖啡阅读的地方,或是提供免费阅读区,即便你没钱购买,但只要你愿意阅读,你完全可以坐在这里看上一整天,是不会有人因为你只看不买驱赶你的。

大型书店也经常会举办一些读书会或朗诵会,来提倡人们阅读,并喜欢上阅读。这里不会因为利润原因只出售大量的畅销书,也是会照顾到各个阅读人群的需要。

如果你的读书感兴趣,同时喜欢淘一些已经不再发行的图书,可以到当地的跳蚤市场或是一些并没有任何名气的二手书店淘到一些不再发行或特别意义的图书。

除了民众的读书设施外,每年德国法兰克福和莱比锡都会举办书展,作为一种图书文化和商业的交流平台,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各大图书出版商到这里参展。

德国的图书馆

德国有1.4万多个图书馆,藏书约1.29亿册。每个城市都有市立图书馆,区里也有各自的图书馆,而且一定是建设在当地最繁华的地段。许多图书馆通过组织作家演讲会、举办文化活动等,使自己更具吸引力。

小镇里往往也有图书馆。没有固定图书馆的乡村则会定期有流动图书馆,方便居民借阅图书。人们只要花约10欧元办一张年卡,就可到图书馆自由借阅图书。在公立图书馆,看书则是完全免费的。

不得不介绍的几个德国图书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图书馆,属于非借阅图书馆,成立于1946年,设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承担着从1913年以来所有德语出版书籍的保藏工作。

柏林国家图书馆,其历史可追溯到1659年的前身德国皇家图书馆,以大约一千万的藏书量成为德国最大的综合性图书馆。

德国的乌尔姆威布林根修道院图书馆,建于18世纪,是德国南部最着名的洛可可式建筑。以高雅的氛围为文化活动提供使用场所,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图书馆。

德国沃芬布托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成立于1572年,是德国典藏、修缮古籍的国家级图书馆,古籍典藏的数量以及修缮维护的技术皆是欧洲之冠。

曼海姆伊斯兰图书馆,是欧洲最大的伊斯兰图书馆,拥有25000册图书,准备将藏有量扩增到10万册。

海德堡大学图书馆,是德国最古老大学的图书馆,藏书260万册,其中拥有6000多册珍贵的手稿和古代印刷本,和极为珍贵的14世纪手本。世界顶级名校的图书馆排第5位。

除此之外德国各个高校的图书馆也是可圈可点,比如柏林洪堡大学图书馆被视为无法打盹的图书馆,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图书馆,彰显了艺术气息,德国科特巴斯大学图书馆更像是一个现代博物馆,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图书馆,则采用环保材料和自然采光系统,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如果有机会不妨把图书馆作为你旅游途中的一道风景看一看。

读书背后的故事

德国可以算是民富国强,背后一定是一种文化力量在推动着,那就是阅读的力量;中国人发明了造书的纸,但喜欢阅读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在不断感叹德国制造的同时,感叹德国强势维持欧元区的同时,却没有注意到,德国的大学和图书馆一定是当地最经典的建筑并建立在交通最方便的地段,也没有注意到德国是世界人均比例最大的普通阅读者群,更没有注意到德国人对知识的尊重和阅读的态度。

今天整个社会都表现的浮躁不安,在地铁上,大家忙着刷微博、刷消息、看八卦、浏览论坛,因为无法理性的筛选,接受了太多的垃圾新闻和消息,阅读了太多的不良和过激的图片,自然的在一个浮躁不安的环境中,心灵和精神世界又多了一份敏感和惶恐。

就是因为信息爆炸,我们养成了一种叫做“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和习惯,大家的阅读量可能是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不一定能得到保证,我们又有多少人会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愿意花时间和精力放在一本能够净化心灵,提升精神生活的书上呢?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在坐车的时候放下手机,拿上一本书读一读;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被浮躁缠身,清心寡欲的读一本书;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再以所谓的“浅阅读”为荣,而花时间去读一本真正的好书?

7. 德国近代教育制度

17、18世纪的德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远远落后于英、法两国。由于封建割据,教派争斗,资本主义发展相当缓慢。德国的资产阶级势单力薄,不敢像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那样起来革命,而是屈从于封建势力。18世纪70年代,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德国教育界出现了泛爱主义,拥护卢梭的思想,注重儿童的自由发展,并开展了广泛的教育活动。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人文主义运动在德国兴起,古希腊文化和一切有用的东西受到推崇,促进了德国文化、艺术、教育的发展。19世纪初的普鲁士与法国战争对德国的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教育开始经历改革。1871年,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德意志终于完成了统一,德国的经济、教育等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到20世纪初,德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资本主义强国。 从17世纪到19世纪中期,德国在政治和经济上都要落后于英国和法国。德国境内小邦林立,长期的封建割据使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当缓慢,资产阶级具有很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随着工人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德国资产阶级更是不敢进行反对封建贵族的革命斗争。这是德国国内形势的显着特点。当然,整个欧洲政局的发展和变化,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德国教育的发展过程。
一、强迫义务教育
德国最初的学校教育和宗教改革运动密切相关。首先从德国开始的宗教改革使新教教派在德国(特别是在其北部)占绝对优势。从路德派到虔信派,基于对新教势力扩展的需要,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受路德(1483-1546)思想的影响,得意志境内各邦从16世纪中期开始先后颁布普及义务教育的法令,使德国成为近代西方国家中最早进行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1559年,威丁堡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规定国家在每个村庄设立初等学校,强制家长送子女上学;1580年,萨克森也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1619年,魏玛颁布的教育法令规定,8到12岁的儿童都要到学校读书。在众多颁布强迫教育法令的公国中,普鲁士的教育法令最为突出。普鲁士于1794年颁布的《民法》中列有学校教育条款,明确规定:各级学校(包括大学)均系国家机构,管理和教育青年是国家的职责,学校要给学生以有用的知识;学校的设立必须经国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受政府的监督,政府随时可以派人对学校进行视察、督导。《民法》还规定:即使仍由教会办理管辖的学校,或由政府和教会共同管辖的学校,也必须按照国家即定的立法行事,如遇争执,决定权在政府。《民法》虽然不是专门的教育法规,但在德国,一般把它视为普鲁士世俗教育的"大宪章"。此外,普鲁士的几任国王先后多次颁布教育法令,详细规定了国家办学、强迫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办学经费、教师、家长责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措施。虽然其中的许多法令并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但它们表明了德国近代教育的世俗化特点。
二、文科中学和实科学校
在17-18世纪,德国中学的主要形式是文科中学,它相当于英国的文法学校或公学,17-18世纪是文科中学古典色彩最浓的时期。文科中学是完全反映贵族要求的一种学校,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这种学校,其主要任务是为升学做准备,使贵族子弟以后成为社会上层职业者,如医生、律师、牧师和官吏等。文科中学与初等学校无直接关系,早在17世纪以前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不成文的法规,到初等学校受教育,是劳动者子弟的义务,而上文科中学学习则是王公贵族们的专权。只有文科中学的学生才有权升入大学,所以文科中学和大学有着直接的联系,文科中学的任务就是为大学输送新生和为政府培养训练一般的官员。
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和近代科学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18世纪初德国就已经出现了与文科中学相对的实科中学,并逐渐得到发展。实科中学的发展是因为德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虽然比较缓慢,资产阶级也较软弱,但工商业仍有所发展,贵族独享中等教育的现象对资产阶级的成长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都极为不利,而且专门训练贵族子弟的文科中学,也根本不能适应和满足工商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而实科中学正是适应这种社会需要而产生的,它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的性质,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因而发展较快。1659年,虔信派教徒弗兰克(1663-1727)在哈勒开办了一所国民学校,以实科内容和直观方法进行教学,以后又创办了科学学校。1708年,虔敬派的席姆勒(Christopher,1669-1740)创办了"数学、机械学、经济学实科学校",教育内容除宗教外,还有数学、物理学、机械、天文、地理、法律和制图等。在这些科目的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绘画、图表、标本和模型等直观教具,以求增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1747年,赫克(1707-1790)在柏林开办了"经济学、数学实科学校",是德国第一所正式的实科中学。在这所学校里,学生先在预备班里学习,然后各按志愿选择一项专科,如几何、建筑、物理、商品制造、贸易或经济等。该校着有成绩,还附设了工艺学习班和师训班。此后,德国实科学校一直延续下来,到19世纪逐渐成为德国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科学校的出现,揭开了文科中学与实科中学斗争的序幕,也体现了新的自然学科与旧的古典学科的较量,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封建的生产方式的斗争,加强了科学与教育的联系,对文科中学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在整个18世纪,实科中学的力量较之文科中学要弱小得多,它的社会地位比文科中学也要低得多。
三、泛爱主义教育
18世纪70年代,德国出现了以泛爱主义为宗旨、创办"泛爱学校"的教育运动。"泛爱派"的创始人巴西多(1724-1790)根据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思想,提出教育应培养学生博爱、节制、勤劳等美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儿童兴趣,反对压抑儿童发展的经院主义和古典主义教育,强调教育的最主要任务在于增进人类现世的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的健康、乐观的人。和卢梭一样,泛爱主义者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他们要求教育者热爱儿童,让儿童自由地发展,他们还重视体育,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智发展 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泛爱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户外活动占有重要地位。巴西多还提出寓教育于游戏中的进步教育主张,并呼吁社会捐资助学。在教学上,泛爱主义者重视发展理性,重视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1774年,巴西多在德骚创办了一所"泛爱学校",实践他的教育主张,泛爱学校招收6到18岁的学生,对其中准备培养成师资的那部分学生免收学费。这所学校虽然只存在19年,但在改变德国封建教育方面产生了良好的作用。在它的影下,当时德国还开办了另外一些泛爱学校,这些学校主要教授实科知识、本国语、外语、体育、音乐、舞蹈等科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应自然"的方法,以直观性原则为依据,通过对话、游戏和参观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智力,让儿童主动地学习。
为了宣传自己的思想,泛爱主义教育家们还写作、出版了一些教育着作。1770-1774年间,巴西多出版了小册子《初等读物》。这是与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相类似的带有插图的儿童读物,在当时很受赞扬和欢迎。在此期间,他还编写了《教育方法手册》。另外,后来开办泛爱学校的萨尔斯曼在1774-1881年也着有三部通俗教育书籍,分别批评当时教育的弊病,阐述了新教育的要求及师资培养等问题。这对推动泛爱学校的发展以及资产阶级进步教育思想的传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洪堡德教育改革
19世纪是德国社会和教育进行重大变革的发展时期。1806年,普鲁士战败,促使德国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在新人文主义的推动下,德国调整、改组了教育领导机构,接着对各级学校进行了整顿和改革。在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洪堡德(1767-1835),他是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任德国教育部的部长。他依据新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制定了包括学制、课程、考试、教法、学校管理和师资培训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方案。
四、洪堡德教育改革
19世纪是德国社会和教育进行重大变革的发展时期。1806年,普鲁士战败,促使德国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在新人文主义的推动下,德国调整、改组了教育领导机构,接着对各级学校进行了整顿和改革。在教育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洪堡德(1767-1835),他是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当时任德国教育部的部长。他依据新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制定了包括学制、课程、考试、教法、学校管理和师资培训在内的一系列改革方案。
在初等教育上,他认为初等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理性,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的宗教情感,为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在学科内容上,他减少了宗教神学课,增设了实用知识的学科,如博物、史地、自然常识,使学生能学到广泛的、有用的文化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废除体罚和死记硬背,采用实物直观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洪堡德还特别注意小学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改进和提高了师资培训工作。他一方面从瑞士邀请了裴斯泰洛齐的学生席勒(1774-1847)到普鲁士办师范学校,另一方面还派谴18名教师到瑞士向裴斯泰洛齐本人学习,以便在德国发展师范教育,培养小学师资。在此期间,先后到瑞士向裴斯泰洛齐学习的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等人,他们都从不同角度寻找改进教育的途径。18世纪初,德国就已经建立了师范学校,去瑞士学习的人回国后,按照裴斯泰洛齐的办法又开办了许多师范学校,到19世纪20 年代至30年代期间,德国的师范教育因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有了较大的发展。第斯多惠就是直接接受裴斯泰洛齐的思想在德国办师范教育的一个着名的教育家。此间,德国师范学校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培养,师范生的学习科目范围较广,包括德语及文学、数学、地理、历史、自然、物理、教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也包括神学课,在教学上也采用了一些积极的方法。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较多具有一定基础的小学师资,促进了小学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在中等教育上,洪堡德的改革使文科中学的办学方向、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至教师的质量,都有了较大的起色。1810年制定的中学教育计划削减了古典学科的内容,把语文、数学作为基础课程,还增加了地理、历史和自然科学的科目。这样,教学内容由单纯的古典主义变为具有多方面的性质,古典中学比较接近于实际生活。此外,洪堡德在改革中规定,凡是要担任中学教师的人必须通过国家考试,合格的给以中学教师称号。这项考试由国家委托大学办理,考试科目和要求都以大学为训练中学教师所开设的课程作为依据和标准。这改变了文科中学教师只能由神学家、牧师担任的现象,打破了文科中学对僧侣依赖的局面,因为在此以前,文科中学的教师一般都是由大学神学科毕业和准备从事牧师职务的神学者担任的。
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提出了学术自由的原则、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810年,洪堡德在一些同事的帮助下创建了柏林大学,采用新的办学思路和计划,把着眼点放在高深的专业研究和科学学术水平的提高上。在教学方法上,设讲座,不用死记硬背,重视教授的演讲,提倡师生的独立研究和对学术方面的建树及贡献。在此基础上,很多新大学都仿照柏林大学的模式先后建立起来,如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等。原来留存下来的大学也尽力仿照新大学进行一定的改变。洪堡德提倡的大学办学方向,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改进和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德国教师如何读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31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4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2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9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5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42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9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27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3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9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9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2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4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72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4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8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9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3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