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国人学习汉语该如何
我觉的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汉语环境,对在上海的德国人学汉语可以在早安 汉语时多和自己的汉语老师、同学进行紧密汉语互动,这样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学好汉语了
Ⅱ 德国人为什么很聪明。美国许多技术都从德国学的
德国在二战以前拿了三分之一还多的诺贝尔奖,当那是因为犹太人,到希特勒赶走犹太人之后德国就走下坡路了,5~60年代德国还保留了一定科技实力几乎年年拿一次诺贝尔奖,到7~80年代就3年才拿一次,到90年代之后30年几乎10年才拿一个了。而美国在二战前没拿过几次诺贝尔奖,但是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犹太科学家到了美国后结合美国强大的国力,美国拿了二战后一半多的诺贝尔奖,近30年别说美国了日本和英国拿的诺贝尔奖都比德国多得多。还德国人聪明?这些年你们谁能数出几项德国开发的世界级的新技术?基本没有,德国一直在吃老本。中国老百姓大多不懂科技,真以为德国有多少新科技?诺贝尔奖委员会不比你们了解世界先进科技?
Ⅲ 德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Ⅳ 德国人是怎样培养“工匠精神”的
德国人称“工匠精神”为“职业性”
“工匠精神”这个词最近很热,很多新闻媒体对工匠精神作了解读。比如说新华网上有篇文章写道:怎么理解工匠精神?在个人层面上是认真的精神、敬业的精神,在企业家层面上就是企业家精神。也有报纸说,工匠精神就是要像过去那些老匠人一样,专注自己的领域,精益求精。
德国人做什么事情都精益求精,德国肯定也有“工匠精神”这个词。那么,“工匠精神”在德文中是怎么翻译的呢?
我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真是一个纠结的问题——德国没有合适的词语对应“工匠精神”,可能“职业性”这个词比较接近。因为除了技能培训外,它还包括了道德标准、规范、知识、经验等内容。
做饭人人都会,厨师可是需要经过培训的。厨师也许能把一顿饭做得很好吃,但他们未必职业化。德国人经常说“职业性”,就是做事情能不能职业一点、专业一点。
最大的特点,是有标准可循
谈到德国教育的“职业性”,就要来了解一下德国双元制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德国一般是指中等职业教育。所谓“双元制”,简单来说,就是学校与企业共同构成的完整职业教育体系。具体实施上,通常是企业根据需要先向社会招聘学徒工,再与该学徒工签订培训协议,帮学徒工在职业学校报名注册。学生有双重身份,在企业里是学徒,在学校里是学员,一半时间在企业里实习、工作,一半时间在学校里学习。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有标准可循。我们现在很多的职业教育学校,像是在踢一场混乱的足球比赛,球门不止有两个,每个学校抱着一个球,你只要踢进球门,就可以说我进了球,并没有标准可循。而德国的职业教育透明度很高,是2年的培训还是3年半的培训,传授的知识、能力可以到什么样的程度等等,都是透明的。学生们知道自己参加这几年的培训后会得到什么,企业也知道这个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能干些什么,这一点非常厉害。
为了做到这一点,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先制订统一的标准。他们有一个全国性的企业培训框架指导计划,质量监控则由行业协会来执行,最后由行业协会来发放证书。
把学生当工具,还是当作一个“人”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最核心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喜欢做这个事情,要想办法让学生来积极主动地配合。把学生当工具,还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这是两个概念。德国教育非常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现在的职业学校比较糟糕的一点是,因为考了这点分数而被分配进了这所职业学校,不管你喜不喜欢。在德国,读职业学校的孩子也大多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很多人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并不确定。所以,在就读之前,德国教育机构会提供以下几个步骤:一、职业指导;二、对那些能力不具备的孩子,可以有一个“预备年”;三、提供小范围的预备课程;四、进行校外培训。通过这几种方式,为职业教育作准备。
其中比较特别的是“预备年”。这一年的学费都是国家承租的。现在企业对职工的要求更高了,一些孩子比较差一点,就到“预备年”去,上一些公共课、实践课、专业理论课等选修补习课,把孩子至少补到一定水平。
20%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承担大多数费用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大部分由企业完成,小部分由学校完成的。
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中,学生会获得两张证书:由行业协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那是有关学生一辈子饭碗的,有了这张证书很少会失业;还有学校颁发的证书。德国人说那是贴在墙上的,用处不大,只是表明你完成了一个学业而已。
在双元制中,学校和企业这两个元素是融合在一起的,是有很多内在联系的。德国人认为,职业教育离不开企业真实的环境,而学校提供了系统的知识体系,也必不可少。
据统计,德国大约有20%的企业参与了职业教育,德国职业教育的大多数费用都是企业承担的。企业为什么愿意这样做?这来源于德国企业出于人力资源方面的考虑,也来源于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教育不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首先,德国职业教育的导向预备教育,很值得我们借鉴。德国人认为,职业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而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德国的小学生很早就开始动手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孩子们很小就有去企业实习的经历,他们的导向教育介入得很早,促使孩子较早对某个领域产生兴趣。到了中学阶段的导向教育,更有针对性。比如说,德国文理中学的孩子很早就开始到企业实习,11年级的孩子就基本明确自己以后要读什么专业。中学里还有一个学期是叫“社会认识”,鼓励孩子去一些社会服务部门,比如养老院、敬老院,让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
在德国,除了像西门子、大众这样的大企业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其他很多中小企业买不起用于培训的大型设备。于是,就由行业协会建立公共实训平台,一些企业提供不了的东西,由公共实训平台来满足。
要成就楷模,也要守住底线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避不开的话题,尤其在今天更是如此。
我们谈到“工匠精神”,往往会想到大国工匠。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中,都是一些国宝级的人物,对我们一般老百姓来讲是可望不可即的。现在有一种导向,就是培养工匠就要培养大国工匠,于是,职业学校纷纷搞竞赛、争奖牌。
搞竞赛当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对普通职业教育来讲,拿了几块奖牌就代表职业教育水平高吗?并不是。再回到“工匠精神”的本意,就是要踏踏实实、精益求精。成就一个楷模很重要,但是千万不能以这来取代大范围的技能要求。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要守住底线。德国的职业教育始终守住这样一条线——最低标准不能动摇。西门子可以有高标准高要求,但是你只要搞机电就一定要拿到证书,至少证明你这个人是符合最低标准的,这也是我们讲的职业资格和职业规范。谈“工匠精神”,就是要让所有工匠都守住他们的行业标准,有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追求“大国工匠”的顶尖工匠。
把职业教育往“高大上”引导当然不错,职业教育可以办本科班,甚至办研究生班。但事实上,很多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承载着家庭的重负,将来要靠这门手艺养家糊口。我们的教育要让这些孩子有一个饭碗,能养活自己,甚至养活一个家,不给社会带来负能量,这是职业教育功德无量的事情。从这个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是一种让生活更美好的教育。
Ⅳ 北洋新军是如何训练的,是效仿德国人的训练方法吗
北洋新军就是按照德国人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首先是招收非常的严格,而且训练的科目非常的多,不再是以前那种只知道耍刀弄枪,而是学会用新式武器,为新的战争做好准备。
这个军队的创立者就是袁世凯,为了能够让这个军队变得更加强大,袁世凯是总是用了很大的力气。他要求这个军队里全都是汉人,一点富家子弟和满人都不能有,而且要求身高都是达到1米5以上,身体素质要非常的强大,否则都不可能进来的。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袁世凯是下了很大的决心,一定要把这只军队变成一个钢铁雄狮。
世界上任何国家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军队,则在国际的舞台上,说话都没有什么底气。军队虽然不是国家的根本,但是没有军队是万万不可能的。
Ⅵ 德国的教育和德国人一样严谨,那没能毕业的同学怎么办呢
怎么说呢,是很严谨,同时也很欢乐,国内一些传言稍有夸张。分享一个坑爹的亲身经历:~~~去年德国启用电子居留证,信用卡大小,包含指纹信息,各种高科技。算是比较早拿新证的。提交材料,采指纹,一切顺利。好像因为有专门机构统一制作,所以要等不少时间才能拿到。拿到居留证,出门坐车时检查了一下居留证上的文字,发现护照号码多印了一位!犹豫了一会,赶紧下车,折回外国人管理局询问。他们还挺忙,等了一阵才和一个大妈说上话,确认的确是弄错了。那怎么办呢?她说原来的指纹销毁了,要重新采指纹。不过当天不行,帮忙约了一个星期后处理这事。一个星期后再去,另一个大妈了解情况后,认为重新采指纹不可能。然后她非常仔细地检查了居留证上的电子信息,然后非常仔细地打印出一张说明页,上面写着:对应 XXX 号居留证的护照号码应为 GXXX,以证上的电子信息为准。然后签字盖章确认。滴汗,因为从此过海关什么的,要随时带着这张说明页,以防万一了。出门,再检查一遍,发现坑爹了,他的居留证号码又写错了!直接冲回去找同一个大妈,她看后也很无语,默默的拿了把尺子,用直线把写错的号码划掉,再非常仔细的用手写上:居留证号码应该是 XXX,签字盖章确认。我现在每次出入境都会担惊受怕!
Ⅶ 中国人应向德国人学习那种对未知事物的强硬探索精神
非常赞同。
老实说,德国人是我最欣赏的。
还有,说句实话,某种程度上,个人还特喜崇拜希特,并不是喜欢他对战争的狂热,而是他的专制。某种意义上,由于这种专制,使得整个国家机器的工作效率被极度拉高。
老实说,我实在不喜欢我们自己这个民族。我们这个民族有太多太多的毛病。
好空言的人多,而做实事的人少。注定对人类永无建树。
智商虽高却是十足的投机分子,从来不认真地从最基础做起,总想偷用别人的果实,然后自己一步登天。注定要失败。
好安乐而不刻苦。活在这个世上注定,空虚而碌碌无为。
看看人家德国人,活着就是为了创造,为了征服。你看他们吃的,都是灌头。
再看看咱们,活着就是为了吃喝拉撒,整天挖空心思就是研究如何吃得巧,吃得好。自古至今都是在干这个事。中国人没有一个东西拿得出门的,唯有吃是世界第一。
此外就是玩,整天沉迷于歌舞升平。看看现在那些电视台,整天都在放那些该死庸俗无聊的娱乐综合节目。我们这一代都给这些节目给毁了。
现在的年轻人,个个都是无所事事,不务正业,整天醉生梦死。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Ⅷ 读《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有感
在寒假期间阅读了李宽宽着写的《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一书,感受颇为深刻。书中各个章节的故事,无不透露出德国人严谨、认真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个性特征。现与大家共勉几点感受。一.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失败者”,现在却是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引领者。这其中的奥秘难道我们不应该探究一下吗? 一个国家的发展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就需要造就一大批科技精英,那么德国是如何造就这么多科技精英的呢?这就是教育!说起教育,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读书多,成绩好等等表面现象。其实,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塑造人的品格和能力。单单的依靠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非常不全面、不科学的。德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整个德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深刻的理解。 在德国有各种各样的学校,其中最有特色,也最成功的就是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像我们国家这么单一,可以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德国,15岁—18岁的青少年国民中,有60%以上接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政府为此还制订了多部法律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发展和顺利运转。 德国职业教育的形式包括了职业学校、职业专门学校、高级职业学校、职业文理中学、技术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来进行学习。在达到了一定学业水平后,还可以申请到高一级的技术学校继续深造。德国的职业教育范围也十分丰富,包括了经济、管理、冶金、电机技术、建筑、木工、纺织、服装、化学、物理、生物、印刷、纸张、室内布置、家政等诸多行业。 除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外,支撑德国职业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的德国企业也担负起了职业教育的职责。为了鼓励企业兴办教育,政府专门制定的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对办教育好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等待遇,而对于办的不好的企业就要对其招收员工实施限制等惩罚措施。二.教育理念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但是,现在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比较起来真的是差之很远。这除了和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有关之外,我觉得还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联系。 我们现在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少不经事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完全不顾孩子兴趣的客观发展情况,而德国人在一点上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该书中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丹尼尔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他11岁即将小学毕业选择学校的时候和父母的意见发生了矛盾(德国小学生在四年级以后就可以选择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丹尼尔希望能够到职业类学校中学习,但是他的父母却想让他到普通中学里继续深造。这时,丹尼尔的父母没有像我们中国的父母那样剥夺孩子自己决定的权力,而是找到丹尼尔的老师来进行深入的商谈,当然不是希望老师能够劝说丹尼尔能够如他们所愿。德国的父母和老师进行的交流是非常可观和真诚的,完全不像我们的有些家长。在进行了认真的谈话以后,丹尼尔的父母终于同意了丹尼尔到职业教育学校中学习的选择,因为德国人认为孩子能够自己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正是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表现,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这其实也是父母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所希望看到的。 德国历史上出过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等等,无不是德国人值得骄傲和称颂的。就连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小提琴高手,这反映了在德国人的教育思想当中,蕴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艺术的熏陶。 德国人喜欢听音乐会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人能比的,音乐在德国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优美的音乐让我们的精神完全放松,沉浸在天籁般的音乐当中,我们的思想是那么的开阔,像一匹脱缰的骏马驰骋在精神的圣地上! 德国的父母除了用音乐来对孩子进行艺术的熏陶以外,还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比如参观各种博物馆;参观画展,各种艺术展览等来让孩子了解人类优秀艺术的发展,德国的父母就是用音乐等形式来教会孩子一种对深刻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一种对高尚的精神力量的崇敬。 读完这本书,反观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内心充满了莫大的悲哀和无奈,只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作为师者这样一种角色来为我们更多的孩子带去快乐的成长经历,而不是让社会不良的风气在他们身上继续延续下去!
Ⅸ 德国人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教育问题是他们最头疼的。而令我国家长最头疼的就是让孩子适应我国的应试教育,能够看到各种试卷时都能精准作答,并且在这种选拔方式中脱颖而出。
而在这种教育观念当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只是考试的工具,他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我们才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步入社会,却什么都不会,甚至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其实,我国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历史的文化所导致的。而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一方面强迫着父母这样做,虽然这种教育观念有很多弊端,但是他还是适用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只是我们要充分了解到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在其它方面的发展。
所以,家长们不要再一味地只看孩子成绩了,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Ⅹ 谁有德国人编写的西门子PLC的程序,想借鉴学习一下!
老外写的好像都是用SCL写的,然后转成STL后把源文件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