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的地理位置
地理: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为357042平方公里。和德国接壤的国家有:东边有波兰和捷克;南边有奥地利和瑞士;西南边为法国;西边为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北边为北海、丹麦和波罗的海。在北海,德国拥有东弗里西亚群岛、赫耳果兰岛和北弗里西亚群岛的绝大部分。在波罗的海,德国拥有费马恩岛、吕根岛和乌泽多姆岛的大部分。海岸线长1300多公里。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冰川平原。河流以莱茵河,多瑙河和西尼河为主。
气候:德国属温带气候,但西北部为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秋季温和。向东及东南,逐渐由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为9度,最冷的月份(1月)年平均温度1.5度(低地)和-6度(山区)。盛夏最热的月份(7月)北德低地为17-18度,莱茵河谷和屏障的山谷上升至20度。东部和南部地势逐渐升高,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属大陆性气候,最冷时气温达-10度,最热时气温接近30度,南部山多地高,大陆性气候特点更加明显。德国一年四季雨量充足,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每年的6月是雨量最多的月份。12月至来年的3月,高原地区普遍降雪,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冬季几乎没有严寒。
2. 德国的地理位置 地形和气候
德国地处温带,较靠海,受海洋影响,有海洋性气候
3. 德国关于地理方面的知识
最新德国概况 Erwin 德国概况(一) 地理位置(Lage): 位于中欧,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及波兰接壤 面积(Flche): 357000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距离最远876平方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平方公里。 地形(Landschaft): 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秀丽动人。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高地(das Norddeutsche Tiefland),中等山脉隆起地带(die Mittelgebirgsschwelle),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das Südwestdeutsche Mittelgebirgsstufenland),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das Süddeutsche Alpenvorland)以及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die Bayerischen Alpen)。 气候(Klima): 德国处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冬季平均温度在1.5℃(低地)和-6℃(山区)之间。7月份低地平均温度大约在18℃,南方有屏障的山谷为20℃左右。 人口(Bevlkerung): 8226.4万,其中外国人73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23%,而20岁以下的青年和儿童只占21%。2000年人口出生率0.92%,死亡率1.05%,自然增长率-0.12%,移民差额0.24%,人口总增长率0.12%,人口密度 230人/平方公里 经济 :德国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增长3.6%,创自1992年两德统一以来最快年度经济增速。 扣除物价因素后,德国2010年出口环比增长14.2%,进口增长13.0%,机械设备投资增长9.4%,私人消费增长0.5%。 资源 :德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对进口依赖程度相当高 德国是缺乏原料的国家,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本国原料和能源的供给。农产品产量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略强。德国是世界上第五大能源消费国,所需天然能源的 2/3强必须从国外进口,2002年德国石油消费量为1.27亿吨,几乎全部靠进口,天然气消费量826亿立方米,而天然气产量仅151亿立方米。 2002年德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为:石油38.6%,天然气22.6%,煤炭25.7%,核能11.3%,水电1.8%。在矿产品方面(如钢、铝、钨、锡、锰、钛等),对国外的依赖也很大,据统计,在西方采掘工业产品中,德国的消费量约占10%,而它自己的采掘共有1%。德国除煤炭和钾盐资源丰富以外,其他矿产资源或相当缺乏,或完全没有。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许多原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近几年,轻纺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大量增加,尤其是纺织及服装。 政治体制 :德国 君主立宪政体 皇帝掌握国家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但帝国议会通过的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历史 :1952: 巴登-符腾堡州成立,根据上年12月9日公民投票将符腾堡-巴登(Württemberg-Baden)、符腾堡-霍亨索伦(Südwürttemberg-Hohenzollern)、南巴登(Südbaden)合并为巴登-符腾堡州。 1952.7.23: 东德调整为14个行政区和东柏林。 1957: 萨尔正式成为德国一州。1935年归德国,二战后并入法国,1955公民投票拒绝自治并回德国。 1990. 7.1: 卡尔·马克思城(Karl-Marx-Stadt)恢复1953年前的名称开姆尼茨(Chemnitz) 1990.10.3: 两德统一,东德14个行政区恢复为战后初期的5个州。全德共29个行政区和9个没有分区的州。 1991. 9.1: 柏林成为联邦政府驻地。 ~1993: 萨克森州分成3个区,它以前不分区。 2001.1.1: 莱法州取消3个行政区(科布伦次 Koblenz、特里尔 Trier、莱茵黑森-普法尔茨 Rheinhessen-Pfalz ) 2004.1.1: 萨安州取消3个行政区(德绍 Dessau、哈雷 Halle、马格德堡 Magdeburg) 2005.1.1: 下萨克森州取消4个行政区(不伦瑞克 Braunschweig、汉诺威 Hannover、吕讷堡 Lüneburg、威悉-爱姆斯 Weser-Ems) 行政区划 :全国包括16个州(Lnder),有8个较大的州细分为行政区(Regierungsbezirke);所有的行政区和余下的8个州下面分为县(Kreise),县又分为乡村县(Landkreise)和城市县 (kreisfreie Stdte)两种,或者干脆就译为县和市;县以下是乡镇(Gemeinden)。 州名-行政区名 E2000 面积 首府 巴登-符腾堡 Baden-Württemberg 10,426,040 35,742 斯图加特 Stuttgart 斯图加特 Stuttgart 3,898,171 10,558 斯图加特 Stuttgart 卡尔斯鲁厄 Karlsruhe 2,666,127 6,919 卡尔斯鲁厄 Karlsruhe 弗赖堡 Freiburg 2,114,486 9,347 弗赖堡 Freiburg 图宾根 Tübingen 1,747,256 8,918 图宾根 Tübingen 拜恩(巴伐利亚) Bayern 12,086,548 70,547 慕尼黑 München 上拜恩 Oberbayern 3,996,043 17,529 慕尼黑 München 下拜恩 Niederbayern 1,162,972 10,330 兰茨胡特 Landshut 上普法尔茨 Oberpfalz 1,069,121 9,692 雷根斯堡 Regensburg 上弗兰肯 Oberfranken 1,113,790 7,230 拜伊罗特 Bayreuth 中弗兰肯 Mittelfranken 1,678,535 7,245 安斯巴格 Ansbach 外弗兰肯 Unterfranken 1,329,399 8,529 维尔茨堡 Würzburg 施瓦本 Schwaben 1,736,688 9,992 奥格斯堡 Augsburg 柏林Berlin 3,398,822 890 柏林 Berlin 勃兰登堡 Brandenburg 2,590,375 29,476 波茨坦 Potsdam 不来梅 Bremen 667,965 405 不来梅 Bremen 汉堡Hamburg 1,700,089 755 汉堡 Hamburg 黑森Hessen 6,035,137 21,115 威斯巴登 Wiesbaden 达姆施塔特 Darmstadt 3,703,089 7,445 达姆施塔特 Darmstadt 吉森Gieen 1,060,951 5,381 吉森 Gieen 卡塞尔 Kassel 1,271,097 8,289 卡塞尔 Kassel 梅克伦堡-前波莫瑞 Mecklenburg-Vorpommern 1,798,689 23,171 什未林 Schwerin 下萨克森 Niedersachsen 7,865,840 47,614 汉诺威 Hannover 不伦瑞克 Braunschweig 1,669,708 8,098 不伦瑞克 Braunschweig 汉诺威 Hannover 2,148,713 9,046 汉诺威 Hannover 吕讷堡 Lüneburg 1,645,896 15,505 吕讷堡 Lüneburg 威悉-爱姆斯 Weser-Ems 2,401,523 14,965 奥尔登堡 Oldenburg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Nordrhein-Westfalen 17,975,516 34,080 杜塞尔多夫 Düsseldorf 杜塞尔多夫 Düsseldorf 5,269,171 5,290 杜塞尔多夫 Düsseldorf 科隆Kln 4,249,413 7,365 科隆 Kln 明斯特 Münster 2,600,471 6,905 明斯特 Münster 代特莫尔特 Detmold 2,041,343 6,518 代特莫尔特 Detmold 阿恩斯贝格 Arnsberg 3,815,118 8,002 阿恩斯贝格 Arnsberg 莱茵兰-普法尔茨 Rheinland-Pfalz 4,018,228 19,847 美因兹 Mainz 科布伦次 Koblenz 1,508,795 8,072 科布伦次 Koblenz 特里尔 Trier 509,322 4,923 特里尔 Trier 莱茵黑森-普法尔茨 2,000,111 6,852 诺伊施塔特 萨尔Saarland 1,074,223 2,570 萨尔布吕肯 Saarbrücken 萨克森 Sachsen 4,489,415 18,413 德累斯顿 Dresden 开姆尼斯 Chemnitz 1,654,765 6,097 开姆尼斯 Chemnitz 德累斯顿 Dresden 1,735,992 7,930 德累斯顿 Dresden 莱比锡 Leipzig 1,098,658 4,386 莱比锡 Leipzig 萨克森-安哈特 Sachsen-Anhalt 2,674,490 20,447 马格德堡 德绍Dessau 558,911 4,280 德绍 Dessau 哈雷Halle 885,661 4,430 哈雷 Halle 马格德堡 Magdeburg 1,229,918 11,737 马格德堡 Magdeburg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Schleswig-Holstein 2,766,057 15,769 基尔 Kiel 图林根 Thüringen 2,462,836 16,172 埃尔富特 Erfurt 德国Germany 82,030,270 357,022 柏林 Berlin
采纳哦
4. 详细的德国地理
有人说,德国是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的转车站;也有人说,德国是通向中欧和东欧各国的桥梁。本图册以政区为主,重点表示政区、交通、旅游等内容,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德国的诸多方面。读罢此图,对德国或许读者会有自己的认识。
语言:德语为官方用语和通用语。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是世界上1亿多人的母语。除德国以外,将德语作为母语的还有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的绝大部分地区;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小部分地区;法国和卢森堡沿德国边境的地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合并,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面积35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180万,民族以德意志为主,官方语言为德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新首都为柏林。大城市有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埃森、多特蒙德、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不来梅等。
地理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南北直线距离为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河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 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度左右,南部山地为20度左右; 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度左右。
历史: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
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第二帝国”。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进军波兰,发动了欧洲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对战败的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西方占领军建立了一个西德政权,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不久以后,苏联在它的占领区内建立了一个德国政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89年东部德国发生巨变,在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了统一,仍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旅游景点:
德国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旅游之国。它为旅游者提供了罕有的丰富多彩的值得游览的城市与风光;吸引着人们来了解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以及现代生活的各种形式。引人入胜的旅游目的地比比皆是。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岸边和岛屿上,海洋性气候温和宜人。荷尔斯泰因和梅克伦堡的多湖平原使人流连忘返。中等山脉地区和阿尔卑斯山是徒步旅游者涉足为快的目的地。莱茵河、美因河、摩泽尔河、内卡河、多瑙河、易北河以及萨勒河的河谷充满了浪漫色彩。远离交通干线的大约100多条旅游之路,例如“德国童话之路”、“浪漫之路”或“德国葡萄园之路”,揭示了古代的文化风光,使人更加接近自然景色、田园诗般的古老城市和村庄。
教育制度:
德国约有300余所高等学校(一般都接受外国学生),其中约有90所国立大学。整个高等学校的结构为:
(1)大学: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而且还是独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大学通常有权授予文学士、理学士和博士学位。各大学开设的专业通常包括:医学、自然科学、工程学、人文学、法律、神学、经济学、社会科学、农业和林业学。大学崇尚“纯科学”,期望造就具有科学观念和素养的大学生。
(2)工业大学:教学和科研主要面向工业。然而,许多年以来,工业大学也发展成具有综合性倾向的大学。如在柏林工业大学,学生可以学习古典哲学、音乐、教育;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生可以学习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当然,工业大学的重点主要在于工程学和自然科学。
(3)教育学院:主要为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培养师资,个别教育学院也培养中学高年级师资。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州还独立设有教育学院,大部分州的教育学院于70年代并入了大学。
(4)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是在综合大学、教育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有时还包括艺术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性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其它高等院校,包括设在汉诺威的医学和兽医学高等学校;设在吕贝克的医科大学;设在科隆的德国体育大学;以及设在施佩耶尔的管理学院。
非国立大学,这些大学的经济资助主要来自非政府渠道,如一些教会学校。另有少数的私立大学,专业偏重于经济学和医学。但她们通常需要收取学费。 学位体系如下: 理学士(Diplom) 专业为自然科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大学毕业生将获得理学士。理学士一般要求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学习8个学期,并要达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理学士的获得需要撰写有深度的,独立的学位论文(Diplomarbeit),及通过相应的笔试和口试。 文学士(Magister Artium) 人文科学,通常也包括一些社会科学的大学毕业生通常将获得文学士。与理学士的学位考试相比,文学士的学位考试包括两门主要学科,或一门主科和两门副科。考试的要求因学科和大学而相异,但通常都需要撰写学位论文和通过口试。 博士(Doctorate) 原则上说,德国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招收博士生。博士生的资格取决于优异的大学学习成绩。在德国之外获得学位的学生是否有资格攻读博士学位,通常决定于大学的学院或系。此外,你必须要找到一位愿意指导你学业的教授(德国人称博士之父,Doktorvater)。博士导师可能会给你一个做博士论文的课题,也有可能接受你提出的课题。在德国攻读博士一般意味着同时也参与研究。除了博士论文的撰写之外,博士生通常要参加博士生讨论会(Doktorandenkolloquien),与其它博士生讨论和交流 课题的研究进展。博士学位的获得需要提交博士论文,并且要通过主科和相关副科的口试。
生活文化:
德国住宅设备先进,面积宽敞,环境幽雅,故国际上有“吃在中国,穿在法国,住在德国”的说法。德国的工业发达,其生产的汽车等均以质量上乘闻名。德国的狂欢节以时间长、内容丰富而具特色。每年人们都要从2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开始,庆祝为期一周的狂欢节。节日里,人们随心所欲,演习妇女执政典礼,把城市钥匙交给愚人会议,举行化妆游行及盛大的假面舞会等。每年9月最后一星期到10月第一星期的慕尼黑啤酒节,柏林电影节都是国际盛会。德国人送礼时更注重礼品的装潢,而对装潢内的东西是否满意却不太看重。由于玫瑰花象征着浪漫的爱情,是专为情人准备的,因此,人们从来不随意把鲜花当作礼品送人。德国人在称谓上重视职务、学衔及学位。在与德国人交谈中,不要议论打垒球、篮球或美国式的橄榄球等,而最好谈谈德国的原野、个人的业余爱好和足球之类的体育项目。按德国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5. 德国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6. 德国的海陆位置和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分别简称西德和东德),是位于欧洲中部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北邻丹麦,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的是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德国北部濒临亚德里亚海和北海与北欧隔海相望。德国的海岸线并不连贯被日德兰半岛从中间分为东西两侧,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度据教育文库资料显示仅仅只有2389公里,位列世界各国海岸线排名第53位。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亚德里亚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德国地图(网络图片仅供学习)
7. 关于德国的地理位置
德国 [Germany]
正式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国旗欧洲中北部国家。面积:357,021平方千米。人口:约82,386,000(2001)。首都:柏林。人口中大多数是德国人。语言:德语(官方语言)。宗教:信义宗、天主教。货币:欧元。地形上,北部多为平原,东北部及中部多丘陵,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属莱茵河流域,其他重要的河流还有易北河、多瑙河和奥得河。德国属发达的自由市场经济,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出口包括汽车和钢铁制品。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联邦的权力集中于两院制的国会。日耳曼部族在公元前2世纪末进入德国,赶走了凯尔特人。罗马人征服该地区,遭失败。9世纪加洛林王朝解体,该地区仅为一政治实体。君主政权的统治软弱,权力遂落入贵族之手,于是组成了封建邦国。10世纪在撒克逊人的统治下恢复了君主政权的权威,重振神圣罗马帝国。其领土集中在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天主教教皇之间的持续矛盾削弱了皇室的权力。1517年路德对教会的批评加速了帝国的分裂,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爆发达顶点,使德意志分裂,欧洲最后分为基督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德意志的人口和疆域逐渐减少。德意志的众多封建诸侯取得了实际上的完全主权。1862年俾斯麦逐渐控制普鲁士,在以后的十年内统一了德意志帝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帝国被瓦解;被迫割让诸多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希特勒在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并建立独裁的第三帝国,受纳粹党控制。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后,德国被同盟国分成4个占领区。由于这些占领区的重新统一问题未能与苏联取得一致,促使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成立。德国前首都柏林仍分为两个区域。西德成为一个繁荣的议会制民主国家。东德成为在苏联控制下的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1989年东德共产党政府以和平的方式被推翻。1990年东、西德复归统一。在庆祝统一之际,西德在政治和经济上寻求合并前东德,导致较富裕的西德人民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然而,由于德国为欧洲联盟会员之一,该国与西欧就更深一层的政治和经济持续进行结合。
8. 关于德国的地理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德意志朕邦共和国的面积为35700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最远为640公里。德国的地形按照南部的山岳地带、中部的丘陵地带、北部的平原地带分成三大块。 它周围有九个邻国:北邻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这个中心地理位置令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作为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中转站的作用更加明显。 - 历史文化 日耳曼人(German)是欧洲的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围的北欧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德国1000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历过三个帝国,这期间也有一个共和国。1949年5月,宣布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同年1O月,苏联占领区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到了2O世纪8O年代中后期,在东西方关系逐渐缓和的氛围中,东西德国日益走向统一。 由于德国历史上曾有过在众多的小城邦国家, 以至当今德国的许多大都市都仍各自具有鲜明的历史和地域特色。不同的传统和人文特色塑造了各富魅力的文化与都市生活, 乃至其餐饮文化和商业传统。德国的城市文化生活是全包容和丰富多彩的, 无论您喜欢音乐, 戏剧, 歌剧, 音乐剧, 还是舞蹈和绘画艺术, 这里都能让您满足。 - 行政区划 分为联邦、州、地区三级,共有 16个州,14808个地区。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巴伐利亚、柏林、勃兰登堡、不来梅、汉堡、黑森、梅克伦堡-前波莫瑞、下萨克森、北莱茵-威斯特法伦、莱茵兰-法耳茨、萨尔、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和图林根。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是市州。 经济发展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德国经济决定整个欧洲经济。作为西方七个经济强国之一,德国经济在欧洲稳坐第一把交椅(等于英、法总和),被称为“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其GDP占欧盟的三分之一。在全球贸易中欧洲占36.9%,而德国本身就占了欧盟的一半。德国是一个贸易出口型国家。出口值约占其国民生产总值的1/3,因而扩大出口市场是其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然而统一给德国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困惑。东部改造给国家带来的负担达1000亿马克,以至到1997年不得不从税收中拿出24%的金额用于偿还旧债。巨额的财政负担使经济增长乏力,失业人数不断增加,1997年底失业率为11.4%失业人口约438万。 人口民族 德国人口有8250万左右,民族主要由德意志人、丹麦人、吉仆赛人、索布族人组成。走近德国风俗,了解并知道德国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去德国学习、工作或者访问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总括来说德国人守纪律、守时,讲整洁、清静,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旅游资源 德国主要的河流有莱茵河 (Rhein)、多瑙河 (Donau)等,主要河道中分着着无数景致迷人的支流,旅客可乘观光船游览,一边沉醉于沿河的美丽风景,一边走访历史和文化名城,而当中更有不少是世界文化遣产。德国拥有 27 个保护景点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9. 简介一下德国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9)德国地理属于哪个带扩展阅读:
德国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特征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国
10. 德国什么位置,地形,气候,人种
地理环境
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地形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德国境内有六个山脉。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水文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自然资源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国能源来源
(2010)
石油 煤及褐煤 天然气 核能 水力及风能 其他可再生能源
能源比例 33.7% 22.9% 21.8% 10.8% 2.9% 7.9%
德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条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支持全球性的永续发展。
行政区划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德国总人口8110万 ,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6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国人(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语。 另外有721.4万名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万(2011年底数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居民中29.2%(2389.6万人)信奉新教,30.2%(2465.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12年底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