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怎么讲述德国历史
发生在50年前的一局魔兽录像(1937~~1945)
此次国际pcgame大赛请来了当时世界上最强的2个战队参加比赛,它们分别是:
同盟国战队对协约国战队
(美,苏,英,中,法对垒德,日,意)
5v3
美国,英国―――人族
中国,苏联―――不死族
德国――――――暗夜精灵族
日本――――――兽族
法国,意大利-―中立英雄带几个雇佣兵
日本和德国都是采用前期暴兵的打法,因为这两家的初期兵种很强,特别是德国的女猎手最大的特点是机动性非常好,而且生命值高;日本则是一级兵血长,所以即使操作差点赢面也大。但是这种打法的风险很大,需要在战争初期就迅速的彻底击败2~3家敌人(就是让对方gg退出游戏),然后坚守住老家,防止另外几家对自己的进攻,同时进行升级,发展自己的科技。继续扩大自己的领先优势。
美国和英国都是人族,讲究兵种之间的配合,减少初期兵力的损耗。英国比较擅长防守,一看初期德国日本暴兵,就在自己的主基地盖满了防御塔死守。而美国在地图的一个岛上,初期敌人没有空军,所以采取了魔兽战术中的攀科技打法,先是不参战,利用前期的宝贵时间迅速发展经济(mf以及降低维护费用),将国民生产轨道转至战争轨道(攀科技)。
中国和苏联名为不死族,打起仗来前仆后继,不怕死人,种族的韧性好。而且英雄能力很强,特别是在等级高的时候能够一击致命,但是这两国平时比赛打的少,参加这种大赛事会紧张,在开局阶段发挥不好也是很正常的。
德国首先进攻法国的主基地,法国的战术思想保守,总想着凭借着马其诺防御塔消极防御和英国的协防,不幸的是,魔兽是鼓励进攻的,最后中立英雄带着几个杂牌雇佣军当然不是女猎手海的对手,因为对方实在是机动性太强了,恶魔猎手希特勒带领女猎手运用hit&run的打法,即使有几个英国派来人族步兵帮忙也守不住了,最后法国不得不承认失败。但是这时候德国犯了一个错误,没有将英国派来的几个步兵消灭,而是让他们从一条叫敦科尔克的小路逃跑了,这几个步兵逃回基地以后与英国的英雄会合出去mf去了。不久德国又对英国的主基地发动了空军的大规模进攻,但是无奈英国已经盖好了不少防御塔,其英雄在mf后等级提高了,也回家协防。所以英国虽然对德战况十分被动,但是却死死守住了老家。
日本则是在中国主基地升级的时候从东北方向对其发起了进攻,几个兽族步兵冲进中国的主基地将其5个农民砍死了4个,另外日本凭借其良好的微操作,将中国的食尸鬼几乎全歼(食尸鬼实在是太脆弱了,虽然前仆后继,但是没有高等级英雄罩着的确不是兽族步兵的对手,而这时候死亡骑士毛**和吸血魔王蒋介石的等级都不够),这时候中国的盟友――美国派英雄送来一些宝物,如加血卷轴,加甲卷轴等,同时出动几个空军骚扰了日本的采矿农民,日本吃不消了,就在中国的主基地边上盖了几个箭塔,一边留下几个红血的步兵继续施压,妄图以此来打击中国的信心,一边把主力都撤回去准备对付美国的骚扰。
现在战局看上去好像对日本德国有利,但是实际上同盟国战队只有法国被彻底击败,而中国,英国虽然老家被打得四处冒烟,建筑也被拆了不少,但是在盟友的帮助防守下却没有gg,而是到处开分基地(比如中国的工业西迁,英国的家底分散至各个殖民地),至于意大利,水平太菜,都到了这时候,意大利集中其所有兵力连个英国冒烟的北非分基地都推不下来,还要德国帮忙。但是日本和德国却误以为中英两国已经放弃了,于是在游戏中期德国把感叹号放在了苏联的主基地,日本也表示同意。
苏联这个玩家,特长就是扩张型打法,分基地众多资源丰富,但是经常扩张起来就忘记了战备,在资源和战备中间总是权衡不好。这局又是采矿采的不亦乐乎,差点忘记了造兵,所以其部队数量不足以抵挡德日两家的合力进攻。
德国先期抵达了苏联的主基地,经过激烈战斗,德国凭借对战机的良好把握和优秀的微操作几乎已经全歼了苏联的兵力,还差一点点,苏联巫妖王斯大林的带领下,就凭着老家的斯大林格勒防御塔和分基地新造的兵力与德国周旋,同时又开了分基地准备大量屯兵,双方都筋疲力尽,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候日本却变卦了,说苏联分基地的兵比较克它的兵种,不但没有赶来收拾残局,反而借口家里没有矿了(石油,殊不知脚下的中国的主基地就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美国威胁到它的分基地,于是开始骚扰美国。
这时候美国主基地已经升完了3级,英雄也mf够了,正在准备参战,日本的骚扰正好让它下定了参战的决心,于是起了6个兵营狂暴高级兵种,满天的狮鹫,遍地的骑兵,领头的是10级的山丘之王巴顿和8级圣骑士麦克阿瑟,兵分两路,把德国和日本对盟友的攻势彻底击退,同时苏联也缓过劲来,分基地也运行了一段时间了,暴出了不少初级兵,趁着德国的中级兵都被美国的狮鹫和骑兵耗光了,同时也趁着自己的基地离着德国比较近,开始大举反攻德国。形势开始对同盟国战队有利。
同盟国战队的策略很对头,先从对方最弱的意大利下手,美英联军刚出现在意大利的主基地还没开始交手,意大利就慌忙打出了gg,先行退出了(从一开始日本就说意大利这小子心理素质太差,不让它加入战队,但是德国为了显得人多势众还是把意大利拉下水了)。而这时候苏联的大量初级兵已经连端了几个德国的分基地,兵锋直指德国主基地。美国一看就有点着急,心想这场比赛赢是肯定赢了,那我还不多歼灭点敌人,比赛后算分也多算点。于是六级大法师艾森豪维尔用终极魔法瞬间移动把美英双方的部队都转移到了德国主基地旁边一个叫诺曼第的建筑,就这样和德国的主力展开激战。德国受到美英和苏联的夹击,两线作战,败局已定,但是其战斗精神让人钦佩。战况空前激烈,
德国的兵力损耗殆尽,最后的残余兵力退至主基地的最后一个建筑(永恒之树-柏林)旁边死守,被苏联的部队全歼,其英雄希特勒(称号为恶魔猎手)自杀殉国。
德国方面的战斗结束,只剩一个日本了。此时同盟国拥有绝对压倒的优势结束游戏,日本的牛头人酋长裕仁也已经准备gg了,但是这时候美国去不顾国际pcgame大赛的规则,使用了作弊软件,从另一款暴雪游戏-星际争霸中拷贝来了两颗原子弹文件,丢在了日本的主基地,日本不得不退出了比赛。最终同盟国战队为胜利方,选手排名分别为美苏中英法。
又因为本次比赛美国使用了作弊软件,属于严重犯规行为,因此国际pcgame大赛永远取缔了同盟国战队的比赛资格,而且宣布今后不允许任何选手使用甚至学习使用作弊软件拷贝原子弹文件,违者杀无赦斩立决。50年后,一名叫伊拉克的选手学习这个软件,立刻被开除出游戏界,永不录用,以儆效尤!
B. 中国一旦进入一级战备,爆发出来的战力有多强德国只说了4个字
通过此次疫情,我们看到了中国人的执行力跟团结,特别是更加坚信国家能带领我们永远打胜仗,面对疫战如此对真实战争也是如此。那么我国一旦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会能爆发出多强悍的战斗力呢?对于这一个问题,德国专家给出了4个字。
纵观历史,中国一直以来都很少主动发起过战争,而一些所谓的超级大国,不仅逼得苏联解体,在在往后的年月里,还经常驻军世界各地兴风作浪,尤其是采用了霸道手段把中东地区弄成水深火热的战争之地。
记得在新中国诞生以来,我们曾被迫开启6次一级战备状态,据说当时全国工作者都会取消假期,并做好准备随时加入战斗。此时,我们的省份城市就会被军方接管,从而有效地组织中国人一致对外,抵抗一切敌人的入侵。
C. 希特勒上台之后,德国从哪里来的这么大一笔军费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的国力遭受了严重的损耗,国家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和土地,国内的工业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经济非常惨淡。那么在人们的心中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能在战后不到20年的时间里迅速崛起,并再次发动了二战,进而席卷了整个世界呢?
最后就是发行国债,希特勒上台之后没多久就发行了大量的国债,用这一方式来筹集资金,而购买德国国债最多的国家就是美国,为了吸引其他国家的购买,他赋予了国债很大的权力。同时希特勒还向其他国家出售军火,以此来筹集资金。
D. 德国是怎么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来奠定基础发动二战
1、一战使德国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2、德国曾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强国,即使战败也有着相当雄厚的人才实力和技术经验。
3、一战后的德国在西方不算富裕,由于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才有了大规模的武器。
1923年,法国以德国中止赔款为由,联合比利时占领了鲁尔,德国人审时度势,从印度人那里引进了一个新开发的绝招——非BL不合作运动,以此来抵抗法比大军。结果德国马克贬值速度惊人,据说只有20多年后的本国可以相提并论,很快就使马克成为废纸。德国平民深受其苦,不过高层却很得意,不是要赔几千亿马克吗?没有关系,现在几万亿马克也是小菜一碟。已经出现骚乱怎么办?不要去管,东方已经有个大家伙,西方比德国还急呢。于是令人无言以对的结果出现了,在毫无传奇性,又不光彩,但却能成功解决当时德国实际问题的非BL不合作运动的威力下,德国不费一枪一弹,一兵一卒,就赢得了这场法德国家较量的阶段性胜利。法比军队寄希望于转移德国骚乱的方向,确保不会发生当时一度盛行的革命危机导致美英强力干预,从而可以凭借战争形势来维持自己的占领。于是法比军队在德国境内想尽了办法,软硬兼施,希望德国人能够对自己使用武力,可惜纪律很好的德国军队仍然拒绝对德国境内的法比军队动用武力。于是在这场类似印度拼忍耐的较量中,美英最终对法国的耐心达到了极限。由于害怕随着时间增加,骚乱会转变为革命危机,美英抛售法国国家债券逼迫法国撤军,于是法比军队只好撤出德国。由于比利时之所以敢得罪德国出兵鲁尔,完全是法国影响下的结果,因此比利时对法国半途而废的行径深为不满,乃至反目。美英资本趁虚而入,1924年——1930年,流入以美英为主体的外国资本约计300亿马克,占同期德国工业投资的一半,工业固定资本的2/3。为给这些资本保驾护航,美英通过道威斯计划、杨计划及一些秘密计划,提供了一个关于德国赔偿和经济发展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对德国的生产资料自我消费起了输血打气的作用,刺激了德国重工业发展,有助于提高德国的赔款能力,只是赔款计划存在的本身封杀了个人消费的发展,导致原本就不怎么样的德国国内市场进一步狭小。同时讽刺的是,德国的重工业赔偿物损害了英法自身重工业的利润率,阻碍了英法重工业的发展,导致它们的生产资料自我消费出现混乱,终使德国工业产值于1927年恢复到战前水平,并于次年再次超过英国,形成德国一战战败后战略大逆转的物质基础。德国的战略大逆转是建立在大量外国资本流入和对工农压榨加强的基础上的,导致了对外国资本和对外贸易的双重依赖性。1924年——1929年期间,德国工业产值增长32%,出口贸易额却增长了100%。如此一来,个人消费萎缩,加上守业人的政F定位导致的国家消费发展缓慢,孤单的生产资料自我消费又因为没有强制的计划而无法自我运行,教科书式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而且情况空前严重。
由于1929年经济危机对国际资本流动和国际贸易负面影响很大,因此依赖它们的德国经济迅速恶化。据统计,在希特勒上台时,德国仍有1/3的企业停产,400万工人失业,而这还没把半停产和半失业计算在内。
德国国内阶级矛盾更加尖锐。1930年——1932年,德国爆发了1818次罢工。1933年刚开头,就连续发生了三场规模空前的大罢工。于是德国上层决定再次引进一个新开发的绝招——震灾疗法,这次是从日本人那里引进的,本质是以国家/社会消费替代个人消费。
1933年1月30日,在西部财阀和东部军官团的支持下,奥地利人、德国纳粹党领袖希特勒黄袍加身,在一群据说是爱国的德国人的个人宣誓效忠声中,粉墨登场成为了德国,而不是奥地利的总理。此人上台不久,便创下选举政治的一个旧亮点——部署大批流氓控制国会议事场内外,议员不选择他的议案就不能吃饭;以及一个新亮点——选举后逮捕任意数量的非N粹党议员,以此保证剩下的议员中支持者占绝大多数。于是选举从此就不再需要“浪费时间、金钱与精力”来统计票数,也能得到结果,因此变得简单起来。希特勒靠着因此得来的“极高的支持率”,开始了他的独裁生涯。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德国体面人对一个奥地利人的支持和效忠当然也不是无条件的。他们需要德国立刻实行自己的震灾疗法,解决德国当前面临的问题。其中,西部财阀需要订单来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东部军官团不想再当士兵,需要足够多的军官职位来为自己提供足够多的差事和报酬;跟随者需要更体面的生活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各项需求的结合,汇成希特勒竞选时的名言:“如果我现在掌握政权的话,就把陆军部长叫来,问他:‘全面武装需要多少钱?’如果他需要200亿、400亿、600亿甚至1000亿,他一定能得到。那时我们就武装、武装、武装,直到武装就绪。”
这样一来,德国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的方法,逐渐往扩充军队上靠拢。从经济需求角度上看,士兵多了,总需要军官来管理,于是军官的需求就增加了,这样可以给东部军官团提供越来越多的差事和报酬;军官和士兵不是街头流氓,他们需要各种各样的装备,从坦克到袖标,无所不包,于是大量的需求也就产生了,西部财阀需要的订单也会越来越多;跟随者们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成为新兴贵族,并以此来攫取金钱与权力。
在这个经济体制下,西部财阀、东部军官团和希特勒跟随者的需求都将能够有效地满足,可谓皆大欢喜。至于这样做下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事,那是以后的事,反正当时的主流经济理论也不能预知。因此当1933年3月授权法通过后,新的经济体制迅速建立起来。
从1933年3月——1939年8月,德国经济发展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是德国经济的成型阶段,尤为特殊。
经济恢复阶段(第一阶段):1933年3月——1934年12月。
由于192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德国工业大量停产,工人则大量失业。同时,德国金融资本有大量的金融产品需要流动。根据实际情况,N粹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1934年,德国颁布了“德意志经济有机条例”,把整个国家的产业部门组建成四级经济组织,由国家政权直接规定各企业的生产任务和定额,并集中规划原料、人员与制成品。
与此同时,“全国劳动组织法”也展现在德国人眼前,工人社会保险权利被取缔,原来积累的失业、残废、退职、退休的保险基金被国家政权接收。
这一时期德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就是把这些闲置的资金、设备和劳力动员起来。
基于此,此轮扩军不仅没有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还使德国一举摆脱了生产相对过剩型经济危机,连带扩充了生产资料自我消费。
在这一时期,德国军事战略波澜不惊,没有什么特别举动。但很快,德国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勒紧裤带阶段(第二阶段):1935年1月——1936年12月。
闲置的设备和劳力是有限的,当时间踏入1935年时,德国已无闲置的资金、设备和劳力可供动员。而扩军速度不仅没有放缓,反而进一步加速,那么资金、设备和劳力从何而来?N粹主要通过压缩个人消费来解决。这虽然导致了个人消费资料生产停滞之苦,导致轻工业部门大量倒闭和裁员而重新出现超过90万工人失业的现象,却依然使生产资料自我消费和国家/社会消费得到了满足,因此工业在恢复期之后继续发展。
1935年,德国开始实施强迫无偿劳动,范围包括25岁以下的男女青年。
同年,德国爆发了“面包危机”和“黄油危机”。很快,在宣传部长戈培尔的“提倡”下,德国平民一夜之间突然喜欢起黑面包和人造黄油来。于是白面包迅速换成黑面包,黄油则换成人造黄油,
1936年,“四年计划”由N粹二号人物、空军司令戈林牵头启动,它的目的是使经济全面转入扩军备战的轨道。
在这一时期,德国军事战略开始聒噪起来。
在1935年的开头,由于空军司令戈林的努力,建立了一支数量超过英国,并不断拉大差距的空军,壮了XTL的胆。于是XTL迫不及待地于1935年3月9日宣布德国空军正式成立,并告诉前来谈判的西门外JD臣和艾登,德国空军的实力已经和英国相等。而在失去了空中均势之后,英国就比较容易被XTL讹诈了。
很快,N粹颁布《帝国防御法》,宣称“使全部力量为军事服务”,公然无视和约的军备限制条款。并于1936年3月出兵莱茵河西岸地区,接着干预西班牙内战,形成“三个法XS包围法兰西”之势。
面对德国的行为,英法上层无动于衷,只有以丘吉尔为代表的一小撮目光敏锐者发现了问题的实质。
在1936年底的一次演说中,丘吉尔对局势的发展做出了预言:“德国正在以德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规模来扩充军备。它由一小撮洋洋得意的亡命之徒领导着。在这种专制统治下,经济日益困难,不满情绪日益增长,他们很快就不得不在经济财政崩溃和内乱,或者发动战争这二者之间作出抉择。”
同时,在丘吉尔的努力下,德国的军备扩充速度和程度浮出水面。
德国战备的开支
1933年 五十亿马克;
1934年 八十亿马克;
1935年 一百一十亿马克
注:按1936年币值,12马克折合1英镑。
(数据来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经济侵蚀阶段(第三阶段):1937年1月——1939年8月。
当个人消费被压缩到不合适继续压缩,还要继续蛮干为国家/社会消费腾出消费空间的时候,涉及国M经济基础的生产资料自我消费就被送上了祭坛。从一个现代大国角度来说,这是禁忌的行为,但N粹作为腐朽的产物,自然是可以百无禁忌的。
所谓军事膨胀型经济危机,简单来说就是当军需产业这种国家/社会消费畸形扩大,不但吞掉了个人消费,还要发展到连生产资料自我消费也给吞掉,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后果的一种与生产相对过剩完全不同的经济危机。由于生产资料自我消费涉及生产资料的维护、修理、更新和扩充,当折旧大于投资的时候,生产资料别说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扩充,就是连简单再生产的维护、修理、更新都保不住。这样一来,德国工业体系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迅速衰退的现象。
在N粹的领导下,德国军事经济发展至此,终于带来了军事膨胀型经济危机这个恶魔。随着经济危机迅速加深,德国内部之前暂时压下的各种经济问题纷纷暴露,人民困苦不堪,军事战略也迅速活跃起来。
E. 战备高速公路都有哪里
战备公路不同于寻常高速公路,由于需要满足战机的起降条件,充当临时机场,所以硬性条件都必须齐全。首先,该段高速公路的长度必须要达到一千五百米到三千米左右的距离,且必须平直。不能建设路灯、指示牌、隔离带等影响战机升空的设施。
同时,由于战机本身远比汽车要宽,所以战备公路必须要有六车道以上的宽度。光是想要满足这些条件,就足以将大部分高速公路排除。
这种概念其实最先出现在德国,在二战时期,因为战乱,德国大部分的军用机场都被炸毁,为了方便自己的飞机起飞,德国破天荒的开创了“公路机场”的先河。
随后二战结束,不少国家都模仿起德国这一精妙想法,战备公路的概念也就此诞生。美国、俄罗斯、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都拥有属于自己的战备公路,既然这些国家都可以拥有,高速公路总长度名列世界第一的中国当然也有。
F. 德国法西斯如何扩军备战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便丧失了全部殖民地,面积为300万平方公里,同时交出约占领土四分之一,人口约十分之一的领土,赔款1300亿德国马克,并不得进行战争动员,不得拥有空军(注:1926年正式取消空军),陆军不准拥有重炮和坦克(实际上还有一样东西,知道是什么吧,对,冲锋枪),不准成立军校,军队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准拥有潜艇,舰只总数不得超过36(轻型战舰6,轻巡洋舰6,驱逐舰12,鱼雷艇12,莱茵河非军事区不得驻军。看起来而言,凡尔赛和约的制定者对德国重新武装是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但是和约中规定在国内制造重武器,则在荷兰制造潜艇,瑞典制造飞机,国内秘密研制和坦克,甚到继续生产化学武器,并利用发展民间体育组织等方法(注:主要是航空俱乐队,几乎保存下整个德国空军),保存并继续培养军事骨干。(个人意见:我认为一战后没有将原德军解散,而是继续任用那一批发动一战的军官是当时国联各国的一大失误)。
希特勒上台以后,实行法西斯专政,开始了德军不休止的扩军行动。首先于1933年10月以要求“军备平等”的名义退出裁军会议(也就是希特勒上台当年),紧接着1934年8月,秘密把陆军限额从10万扩充到30万,1935年3月,正式宣布建立德国空军(注:德国1934年生产飞机2000架,1938年达到了5200架,并因此成为西欧最强大的空军)。同月,发布了重振军备的宣言。与此同时,实行国防军法,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并将军队和军队中的警察扩编为12个军,36个师,约50万人。二年时间,将军队从10万扩编为50万之多,并且彻底违反了《凡尔赛和约》,但当时的英法为了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不惜姑息德国,而英国更是和德国海军秘密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虽然德国承诺将德国海军限制于英国海军35%的实力内,但实际上已宣告英国承认了德国可以进行扩军备战,大大助长了德军备战的气焰。
德国因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对英法的试探。首先于1936年3月宣布废除《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条约》,派兵进入莱茵非军事区,但英法未做任何干涉。同年7月,伙同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而英法各国还大量供给德国各种战略物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了德国法西斯扩军备战中极为重要的一步,1938年德奥合并,德国领土增加了17%,人口增加了670万人,同时5万奥军并入德国陆军,英法并未做出任何强烈反应。于是接下去便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之一,1938年9月,德国通过对英法的压力,强迫捷克签订了《慕尼黑条约》,吞并苏台德区。并于次年3月,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到此时德国的战争准备已几乎全部完成。在这期间,德国制造了大量的战斗机、俯冲轰炸机、中型坦克、强击炮、自行火炮、高炮(在整个战争中德军的八八毫米高炮是德军的主要反坦克兵器)、战列舰、潜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一时期德军在军事思想上较世界各国先行了一步,陆军有了闪电战的观念,海军比较重视潜艇作战,空军也较为强大。同时,希特勒通过建立党卫军等形式,完全控制了军队,军队不再是德国人民的军队,而是纳粹的军队。
德国工业基础较发达,为其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1940年德国有机床117.8万,而当时的美国只有94。2万台。同时德国本土资源较丰富,铁、煤蓄藏量丰富,鲁尔工业区又是重工业极其发达的工业区,同时在扩张又得到捷克的大量军工厂。但德国本土石油较少,主要由罗马尼亚进口,同时德国除了罗马尼亚的石油外,还需要南斯拉夫的锌,波兰的铜、铅,捷克、丹麦、挪威的木材,匈牙利的铝矿沙,法国的煤铁矿沙,意大利的汞,以及瑞典、西班牙和土耳其的各种原料,石油、橡胶、粮食尤其缺乏。
1939年8月23日,德国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英法“祸水东引”的政策全面失败。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共出动兵力62个师,60万人,共2800辆坦克,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2000架飞机,分南北两个集团攻入波兰。波军由于战前战备程度低,临战动员迟,军事思想落后,兵力部署不当,武器落后等原因,在一月内全军尽没,波兰灭亡。而德军首次使用了闪电战,使用了大量飞机坦克作战,战术运用灵活,指挥员敢进行远程机动,仅战死1.06万人,3.03人,失踪3400人。而波军亡6.63万人,伤13.37万人,被俘近42万人。
德国灭亡波兰之后,全军转而秘密进攻西欧各国。德国进行了良好的战前准备工作,并行欺骗和伪装,竭力隐蔽战争意图。作战计划多次改变,结果是四个小时内灭亡丹表,二月内全面占领挪威,保证其资源供应线。
而在五月初,德国以空前的兵力共使用了162个师,坦克3000多辆,飞机4500架,以左翼佯攻,右翼主攻的方式,全面向法国推进。 而法军战争准备不足,在德国向波兰进攻的同时,竟没有一兵一卒向德军进攻,形成了极其奇怪的静坐战争局面,同时其军事思想落后,不能适应闪电战的进攻速度,因此拥有兵力优势和装备优势的英、法、卢、法、比五国联军惨遭失败,先后受到毁灭性打击。(当时五国联军拥有135个师,3000辆坦克,1300架飞机,同时英军在本土还拥有飞机1000架可以做为支援,而当时联军所有的装备并不亚于德军)。
六月法国投降,西线战事基本结束,德军控制了整个西欧,此后德军先后侵略了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希腊等国,至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国当时的统计如下:控制领土面积达904万平方公里,(为二战德国领土的三倍),人口1.17亿,总兵力为723.4万,坦克5639辆,飞机万余架,火炮与迫击炮6万余门,舰艇217艘,其中陆军总兵力约500万人,共214个师又2个旅,(其中有19个坦克师和14个摩托化步兵师),空军168万人,由五个航空队、国土防空军和空降兵组成。海军兵力为40.4万人,编成三个联合编队。此外还有党卫队15万人。
1941年,德国及其占领国共生产钢3180万吨,生铁14000吨,石油480万吨(主要在罗马尼亚生产,因此苏军占领罗马尼亚,对德军是一个致命的打击),煤4.39亿吨,其中本土生产钢1900万吨,生铁1400万吨,煤2.57亿吨,但石油产量很少。
至此时德军的战争准备达到最高点,德国已完成侵略苏联的所有准备,至1941年6月,苏德边境德军共集结了152个师2个旅,连同芬兰、罗马尼亚的29个师又18个族,总兵力计181个师又20个族,约有4300辆坦克,4.7万辆坦克,4980架飞机,192艘战斗舰艇,总兵力为550万人。而当时苏军在西部边境只有268万人,1540架新式飞机和一些老式飞机,1800辆重型坦克和中型坦克(其中1475是老式坦克),34695门火炮和迫击炮。
从德国的战争准备情况来看,首先是军队的极度扩张,德军总兵力从10万扩张到了700多万,连同其仆从国军队达到了1100万的兵力,在世界上是少见的,其次是军队的战略思想的改变,德军能迅速从一战中的啃防御思想转变为使用了大量飞机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协同作战,快速摧毁敌主要兵力,采用突破防御后两路进攻并在敌后方合围敌军的作战思想,是当时来说是比较先进的,在现在来看,其还较高的价值,但是德军在作战中步兵和坦克有不能很好协同作战的情况。同时重视集中使用航空兵和空降兵,并充分发挥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速闪击作用。德国在作战中比较重视主突方向的选择,以确保首突的成功。
同时德军在战争前重视欺骗和伪装,并竭力隐蔽战争意图,并战争中搞突然袭击,以达到快速解决战斗的效果。同时德国提拔了一批在一战中成长起来的中级军官,这批军官后来成为德军的主力。同时德国利用英法的“祸水东引”政策,在一定程度实际使德国在初期进行了大规模的非军事扩张。
由于法西斯的本性,德军极为重视战略进攻,在战争准备中主要的兵器为进攻性兵器,如坦克、飞机、潜艇等,因为法西斯只有进攻才能存活。同时法西斯军队在战略指导思想上也是以进攻为指导思想,和其它法西斯国家,德国不存在是不是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而是仅仅存在向什么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问题。但是从德军的战争准备来看,也有许多不足之外,首先是重视战略进攻,而并不重视战略防御,停止进攻之日,也是法西斯开始走向彻底灭亡之日,库尔斯克大会战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任何一次有威胁的进攻行动,而苏军的坦克洪流迅速将法西斯带向毁灭的深渊。
同时,德国在武器上同样是个问题,过于注重伤杀性武器,而电子战力严重不足,而过于重视作战能力以致于一些重型装备不易于制造和修理,象德军的坦克在作战能力上极其强大,装备了大口径火炮,但机动性差,制造难度大,同时不易在战场上进行修理。
而德国法西斯犯得最多的还是战略性失误,德军对苏军的抵抗严重估计不足,认为能快速灭亡苏联,而当时的苏军是处于新旧交替阶段,但已经装备了一些新型装备,战略思想在德国侵略后迅速转变,苏联人民全民动员起来,苏军中涌现出一大批能征善战的部队和一批百战百胜的指挥员。同时德军在进行战争准备时没有考虑到一些特殊地区的作战情况,如南斯拉夫、阿尔巴尔亚的山地战(顺便说一句,阿尔巴尔亚是当时整个欧洲唯一沦陷后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解放自己的国家,当时仅一百万人口的阿尔巴尼亚,面对的是十万德军和意大利军队),苏联冬天的严寒气候等。当时在莫斯科战役中,冻死、冻伤、受冻而失去战斗力的部队比被苏军歼灭的还要多一些。同时未能摸清苏军当时在战略纵深各部队实施的“一个部队番号,两个指挥系统”的情况(这是指当时苏军采取一个隐蔽兵力的办法,一个部队番号,同时有两套指挥系统,军官配备完全,一旦进入战争状态,别一套指挥系统可以很快实现建立起一个新的部队),少估算了苏军兵力达二百多师的编制,进入苏联后才发现苏军是越打越多。
更大的失误来源于当时德军未能解决英国后便开始进攻苏联,由于是两线作战,德军被迫在多个不同地区的战场上面对不同的敌人。
自古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而德国不解决西线便急于进攻苏联,并不能廷长法西斯的寿命,反而进一步缩短法西斯的寿命。同时德国法西斯认为自己的工业水平较苏联高,但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很快就将工业生产超过德国,到1942年苏联生产飞机25436架,其中作战飞机21681架,坦克24446辆,而德国只生产了飞机14700架,其中有轰炸机4228架,歼击机4908架,坦克4278辆,而且还要用于多个战线(德国同时在北非、巴尔干、西欧、苏德、大西洋等多个战场上进行战斗。综上所述,从总体上看,德国的战争准备是十分充分,但是由于其战争的非正义性,其战争准备存在在急功近利的一方面的等多方面原因,所以战争的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G. 希特勒上台后,德国为何就有钱了钱从哪里来
希特勒上台后,便任命沙赫为财政部长,随后便向美国贷款,而美国除了对德国进行经济支持外,同时在物资装备和技术上也给予了支持。从而令德国可以开始偿还欧洲国家的赔款,德国国内的经济也能复苏恢复发展。
而对于德国人民的失业问题,希特勒则是让人民进工厂或者是当兵,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的失业率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降到最低。同时也为了保证军队的人员问题,所以德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提高了不少,也是为二战备下了隐患。德国为了替二战做准备,期间修建了很多的高桥建筑和水利设施,还有公路和铁路。同时为了保障资金来源,德国人将犹太人的资产全部没收,并且还禁止犹太人从事一些体面的工作,不准犹太人进入娱乐场所,也将民怨顺利的转移到犹太人身上。
H. 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大笔的军费到底从哪里来的
一战之后,德国经济迅速衰退,但是希特勒上台以后德国经济开始大幅增长,在二战开始之前,德国经济已经重新开始变得富强起来,完全可以支持二战军费,原因有几点。
第三个来源,在二战开始之前希特勒就开始发动一些小规模的侵略战争,方便他以战养战,不断用一些军事行动侵占一些地方,德国本身就是欧洲的一个大国,他们又不断通过战争向外发展,利用军事侵略,占据其他的国家,然后再利用这些国家的资源来支持本国的发展,后来在战争进行的时候,德军的势力已经发展到整个欧洲,他们不断从各个占领地索取更多的资源,这也为他们赚取无数的钱财。
以上就是希特勒大笔军费的来源,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谢谢。
I. 一次大战德国战败,如何在几十年内成长到横推欧洲的
德国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国家了。要知道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他们都是主要的发起作战国。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失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弱德国的实力。但是当时主导这个条约的几个签订国各有各的考量。
最后,德国之所以能够发动一战,在于他自己本身的实力就十分过硬。虽然一战失败,但它仍是欧洲不容忽视的一个强国,拥有6000多万的人口,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是相当大的。
J. 德国军事力量现状
军事战略
冷战结束、德国统一后,德国的安全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已从原来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前线国家"变成了安全系数大为增加的"欧洲的中心"。但德国认为,欧洲形势动荡不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整个欧洲民族矛盾、领土纠纷接连发生,局部冲突呈上升势头;原苏联地区的动乱以及俄罗斯的军事实力仍对德国构成"不可忽视的潜在威胁";南欧地区将成为影响德国和欧洲安全的主要方向;大规模杀伤武器及技术的扩散将危及德国和西欧的稳定和安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爆发局部战争和冲突的可能性有增无减,使德国面临着难以预测的"危险"。面对这些情况,德国的国防政策谋求的目标已开始跨越"国界",着眼于承担未来欧洲和世界和平与安全的责任。其国防政策的要点是:改造欧洲现有的各种安全机制,力图建立以德国为主导的新的欧洲;利用在地缘政治和历史渊源上的优势扩大在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的影响,谋求与之建立"共同安全利益网";脐身于大国行列,力图在维护欧洲和世界的安全与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军队员额
约33万人(义务兵13750人),其中陆军:23.06万人(义务兵11070人);海军:2.67万人(包括舰队航空队4500人,义务兵4700人,女性450人);空军:7.62万人(义务兵21000人,包括女性930人)。预备役陆军25.8万人,海军 1.02万人,空军4.68万人。
编制体制
陆军编有3个军、1支独立空中机动部队和1支特种作战部队。3个军分别是第1军(由德国和荷兰军队混编而成)、第2军和第4军。共辖有8个作战师,其中装甲师4个、装甲步兵师3个、山地步兵帅1个。只有1个满编师,其余7个师均由现役和预备役部队混编而成。作战支援部队由8个侦察营、8个炮兵团和7个防空团组成。
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等兵种组成。潜艇部队编为1个潜艇分舰队。水面舰艇部队编有1个舰队,下辖1个护卫舰分舰队、1个巡逻艇分舰队、1个扫雷舰艇分舰队、1个支援舰艇分舰队。海军航空兵编有飞行中队8个。
空军由战术航空兵、运输航空兵和雷达兵等兵种组成。战术航空兵编有2个司令部,下辖4个师、9个团。运输航空兵编有3个团、9个飞行队。雷达兵编有2个战术航空管制团,12个防空导弹群,14个独立防空导弹连。
国防体制
德国《基本法》规定,联邦总理为战时军队的最高统帅。最高国防决策机构为联邦安全委员会,成员有联邦总理、联邦国防部长、外交部长、内政部长、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和总理府特别任务部部长等,由联邦总理任主席。国防部为政府中的一个部,是最高军事行政机关。国防部长在和平时期是军队的最高首长,根据联邦总理提出的政策方针,负责领导和管理陆、海、空三军 并通过军种监察长对部队实施指挥。武装力量由正规军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3个军种。武装力量指挥参谋部为总监察长的办事机构,总监察长通过武装力量指挥参谋部对全军实施业务领导。陆、海、空军军种监察长是本军种的最高指挥官,负责本军种部队的战备训练和行政管理,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防总体方案。平时,国防部长在军队勤务方面通过军种监察长实施对部队的指挥,在行政和专业事务方面则通过国防部各职能部门和总监察长对部队实施领导。战时,全军指挥权由国防部长移交联邦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