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犹太人在德国做了什么
首先,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后,整个国家陷入低潮,德国民众感觉没有希望,经济的疲软使很多德国民众食不裹腹、饥寒交迫。而有些犹太人却生活的比较富足,因为犹太人天生有聪明的经商头脑,很善于笼络财富。
这些在德国生活的犹太人大多数有自己的店面、工厂、作坊,他们积累了惊人的财富,也可以说控制了德国经济命脉。这样德国民众很容易就产生了仇富心理。
再次,犹太人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的宗教“犹太教”,而欧洲的多数国家信仰的则是基督教或天主教。恰恰《圣经》中记载这耶稣基督是被犹太人出卖后,被钉到了十字架上。所以不只是德国民众,很多信仰基督教的欧洲其他国家民众也很排斥犹太人。
再就是当时犹太人并没有自己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国家就意味着希特勒不管对犹太种族实行什么样的政策,得到的也仅仅是国际上的些许同情,这些同情没有任何的作用,他们没有国家作为后盾来与希特勒的纳粹党抗衡。而且屠杀了这些犹太人后,他们惊人的财富刚好可以用来维持战争中巨大的花销。而希特勒又是一个典型的种族主义者,坚信日耳曼民族是高贵的民族,犹太民族是低劣的民族,低劣的民族就应该为高贵的民族让出生存空间。
㈡ 德国屠杀犹太人时德国的犹太人是被哪些人帮助怎样逃到中国的哪几个地区各个地方都分别是怎样的情况
何凤山
1938—1940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其间,最少向4000名犹太人发放了到上海的签证。
1937-1941年,大批从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逃出的犹太难民从西伯利亚辗转逃到日本神户。因日本政府拒绝,想去美国、加拿大的犹太难民先后来到了上海。
上海是二战中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不用签证或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2万多名犹太难民在大屠杀期间逃到上海。
1941年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当局将沪上的英美人士视为"敌国侨民",并将他们关押在上海郊区的集中营内。纳粹盖世太保驻日本首席代表梅辛格来到上海,向日本当局提出屠杀犹太人的"上海最后解决"方案。该方案因德日之间的分歧未能实施。
1945年8月,日本投降,9月3日,虹口犹太人隔离区正式撤消。对于上海犹太难民而言,战争终于结束了。
1949年之前犹太难民就陆陆续续离开中国。
王替夫
时伪满洲国驻德国的“外交官”王替夫,先后为犹太人办理了1.1万余个签证。目的是完成日本人的所谓“河豚计划”,即在东北建立由日本人控制的犹太人国家。得到犹太人对其侵略战争的经济支持,并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不过河豚计划最终失败。那些到达日本以及日本占领下的中国的犹太人,并没有达到很大的数量,远远低于申请签证的人数。犹太人也没有得到日本政府的大规模或正式的帮助。让计划者失望的是,那些住在神户和上海的犹太人几乎没有人对日本经济起到了复兴和支持的作用。这些来到日本的身无分文的难民并不是安江仙弘听说过的富有又博爱的美国银行家,也没有能力让日本人得到那些人的好感和资助。不过,由于日本临时的亲犹政策,以及杉原千亩的努力,数千名犹太人被援救出来,逃离了几乎必死无疑的欧洲。1985年,以色列政府授予杉原千亩Righteous Among the Nations(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犹太人的非犹太籍人士)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