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战后德国为什么崛起那么快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着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着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2. 一战中德国是如何崛起的
这个其实还是英美等战胜国促使的,德国的崛起以希特勒上台为标志,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战败后的德国虽然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但却根本无法恢复经济,面临巨大的战争赔款,道威斯计划得以出台,英美等国通过帮助德国恢复经济来保证战争赔款;第二阶段,经济大萧条爆发,希特勒上台,德国在其手中最终完成崛起。所谓的道威斯计划,其实就是英美等国以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保证德国有能力偿还战争赔款
3. 德国是怎么在一战后崛起的
1,一战没有伤害德国工业基础,相反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在战争中受到损失。
2,由于超级恐怖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的财产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全部变成了无产者,一张白纸好作画。财产的急剧损失客观上也刺激了德国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寡头为遏制德国国内共产主义的发展,并攫取巨额利益,在早期也给了希特勒政权大量财政支持。
4. 一战后德国的崛起
其实自从‘凡尔赛条约’签订后,德国就开始了零零散散的复苏计划,大多数是个人或者单位自发组成的,空军没了!民间以滑翔机俱乐部为名培养航空飞行员力量! 潜艇没了,在北欧陈立假的子公司继续研制生产! 飞机没了!去帮苏联造,顺便搞回成果! 各个部门全力保护国防力量,把各种机器运到中立国掩藏,并由日本人那儿得到国联各次突击检查的预警(给了小日本不少好处) 在有限限制情况下,以质量代替数量,使得德国在暗地里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 旧式军队被摧毁(只有10万国防军),使得新式技术能够被接受。 旧式工厂拆毁,建立更新的新式工厂。 希特勒只是在一个恰当的时机把德国各个部门的努力成果揽入自己名下,弄得好象是由希特勒复兴德国似的,其实德国的复兴是大多数为了不使德国变成二流国家的爱国者的功劳!如果他们知道希特勒用他们的汗水去发动战争....真是世事难料啊!!
5. 一战后德国崛起的3个因素
还有跟经济危机有关 经济危机下,谁的不好过,其他国家都忙自己的事情,没工夫管他,而德国只是偏重军事发展,他也经济危机不好过,所以要发动战争,和其他国家争夺资源来缓解经济危机
6. 一战后德国靠什么崛起
通过赤字财政政策,由政府支持的经济复兴计划开始实施,主要着重于公共工程领域。1934年的公共工程项目中,170万德国民众投入工作,由此获得收入和社会福利。最为着名的工程项目为全国高速公路(Reichsautobahn)。其他重要建设项目包括水力发电项目鲁尔大坝、供水项目如茨列巴赫大坝及交通枢纽如茨维考火车站。此后五年内,失业率大幅度下跌,时均和周均薪酬上升。
7. 德国一战战败后如何迅速再崛起又如何迅速走向二战失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在政治、军事上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依然是欧洲不可忽视的一个大国,拥有6000多万人口,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而且作为欧洲战略平衡的一个砝码,对美英今后利益,以及世界的整体战略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加上美英等战胜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以利用德国的快速恢复,来遏制苏俄的膨胀,及法国独自称霸欧洲的野心,所以美英在一战后,开始紧锣密鼓的帮助德国的经济发展,并且以美国为主,英国为辅,一并向战败的德国,提供8亿马克的贷款,这些贷款帮助了德国向战胜国支付巨额的赔款,而这些战争赔款转了一圈,反而又回到了美英等国。
另外,美、英政府还鼓励美、英等民间资本积极涌向德国,这些资本在德国合理利用下,使德国工业生产趋于现代化,并很快的利用自身的先进科学技术,快速恢复了具有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军工体系,重工业尤其发展迅速。
美国向德国提供技术、装备、和石油,英国向德国提供金属、合金、生铁,有了原物料,有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国防工业,德国在战后,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飞猛进,一路高歌。有了强大的经济、工业、军事上的保证,自身的底气也越来越大,德国也逐渐试图对凡尔赛合约给自身的不利和束缚加以调整和修改。
与此同时,德国在内政、军事上,更表现出卧薪尝胆的一面,它们重新调整军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装备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陆、海军,并着着手建立空军。并且德国秘密储存了一大批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官,随时作为扩充部队的中坚和骨干!
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膨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长,软硬件设施逐渐完备,战败的德国正在摆脱一战所留下的耻辱,极力扭转一战后所形成的丧权辱国的既定事实。
并且开始逐渐走上了一条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的霸权主义之路!
德国在二战中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在战争后期之所以迅速覆灭,和包括战略等的内在因素和盟军方面的外在因素有很大关系。
战略战术的错误。战争后期的德军应采取守势,尽力保全有生力量,而不是固守一些不是十分必要的区域。但是德军在作战行动中,由于希特勒的指挥等其他因素,总是寄希望于守住一些所谓的重点区域,而因此丧失了宝贵的有生力量。而最终,其可用军队越来越少,最终走向失败。
石油等战略资源的损失。战争后期,包括像着名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等已经不再属于德国,德国被迫开始使用煤化油的技术来提炼石油,而当时的德国坦克装甲车辆生产所需要的稀有金属也供应不足,使得其坦克等的装甲质量大幅下降,而这对于其军事工业的生产而言是极为致命的。
德国空军的覆灭。在二战后期,德国空军基本已经沦为一支存在性的空军,无论是在东线还是西线,盟军和苏军的空中力量几乎成了主宰性的力量,德国陆军的和党卫军等部队的作战,严重遭受敌方的空中威胁,并且损失极为巨大。而且德国的军事工业生产以及国民经济遭受了盟军战略轰炸的打击,而德国空军由于盟军打击而损失巨大,在占有数量质量优势的盟军航空兵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战争初期的德国军队,训练十分有素,而且各级指挥员的素质也相对较高,再配合较新的战略战术以及武器装备,占据一定优势,在战争初期取得了较为巨大的战果。但是在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这些宝贵的有生力量损失巨大,战争后期甚至未成年人乃至老年人也被纳入德军的作战序列之中。而很多甚至只是学会了使用步枪等这种最基础的训练,便被送上了战场,而这样的军队也是丝毫没有战斗力的。而德国空军更是出现了有飞机没有飞行员的局面,最终彻底被歼灭。
8. 一战二战之后德国是怎样迅速崛起的
一战是普鲁士王国,二战是希特勒和美国搞起的
9. 德国一战到二战是如何崛起的
德国在欧洲属于地大物博的国家,国土面积能排在前面,人口也较多,而且矿产丰富,境内土壤肥沃,德国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文化艺术就很发达,造就了德国人文化素质较高,在一战之前,借助这些优势条件,普鲁士德国通过侵略和铁血政策扩大了领土,实现了统一。社会的稳定带来工业高速发展,特别是重工业。虽然在一战中落败,自身的军事武器也被战胜国强制解除,但国家领土除了还了以前一些割地和海外殖民地外完整性还在,总重要是经济赖以发展的工业结构还在,国家政局也动荡不大,所以在一战落败后,德国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在二战前夕,加上英法国家对德国的军事膨胀和侵略执行“绥靖”政策,造成了德国军事力量飞速发展,英法帝国主义自吞恶果!
在二战落败后,德国的建筑和工业确实遭受了很大打击,但是技术实力还在,而且二战后德国一分为二:西德(联邦德国)被英法美接管,东德(民主德国)被苏联接管。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抗的世界形势决定了处于阵线中间的德国不会平静,英法美为了对抗苏联,同时美国也为了在欧洲也能有一个牵制英法的国家,都对西德加以重视,一方面替德国掩盖侵略和拖延战争赔款,另一方面对联邦德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大量贷款和经济援助。在德国本来就算良好的发展基础上,联邦德国的经济迅猛发展,超过了英法,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而处于柏林墙东侧的民主德国由于执行苏联发展模式,同时受帝国主义影响,经济发展较慢,谈不上迅速崛起!直到今天,虽然两德统一很长时间了,但德国东部经济还是比西部差一些!
10. 一战后德国怎样在经济上成为战胜国而崛起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见巴黎和会)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 ,一个调乍得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为主席 。12 月由法、比 、意、英 、美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 ,研究德国赔款问题。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经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伦敦会议 (英、法、意、日、比、希、葡、罗、南、美参加)讨论并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主要内容是: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 8亿金马克(折合1.9 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 10 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 ( 1928 ~1929 )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110 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4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接受。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1928 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
“道威斯计划”是道威斯高超的经济、政治才华的结晶之一,也是一战后美国迈向“独立的世界主义”政策的重要一步。1921年3月4日,共和党人沃伦·G·哈定就任美国29任总统,并宣誓美国决不卷入外国的纷争。4月12日,哈定又在国会联席会议上说,美国“将不参加国际联盟”。但同时,这位总统又保证,他的政府将与那些想组成一个他认为非政治的国家联合体,以及想使惨遭蹂躏的欧洲国家复兴的外国政府合作。这就是说,哈定政府的所谓“不卷入”和“不参加”,不过是要以美国的方式对欧洲施加影响罢了。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美国还不具备控制“国际联盟”的“能力”,但也清楚美国已具有的影响力,不参与欧洲事务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道威斯计划”产生的美国大背景。
作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道威斯计划”的产生及其得以实施还有更具体的背景。众所周知,“计划”不仅结束了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而且也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了大大缓解。再一个问题就是20年代德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偿问题和战后协约各国对美国的战债偿还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达103亿4千万美元。其中英国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虽然《凡尔赛和约》规定英、法等可以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但同时要偿还美国的债务。所以主张将赔款和战债问题联系起来讨论。1920年5月,英、法两国政府首脑发表声明,主张同时一笔勾销对美国的战债和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当德国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已无力偿还协约国的赔款,英、法等在德赔款问题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之时,1922年8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法、意等六个协约国发出照会——即着名的“贝尔福照会”,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只要这一放弃成为一项使此重大问题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总计划的一部分。”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国一同作废弃战债要求的努力。12月26日,法国操纵的巴黎会议决定对德国实施制裁之时,29日美国方面发出了“参与”的信号。这一天,美国务卿查尔斯·艾文斯·休斯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对美国历史学会发表重要演说,指出应由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来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包括对德国的偿付能力作出新的估计。并且表示,美国公民将会参加这个委员会的工作。1923年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后,英、法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更加尖锐,德国也停止了对英、法等国的赔偿。乘此机会,10月11日美国总统柯立芝对报界声明,休斯的纽黑文演说所表述的立场仍然有效,同时也反对将战债与赔款联系起来讨论。英国赞同组成专家委员会重新讨论德国的赔偿问题。为了迫使法国就范,英国联合美国对法国施加各方面的压力,致使赔委会于1923年10月15日在巴黎宣布C·G·道威斯和欧文·D·杨格为调乍得国财政情况的美国专家,后组成了道威斯领导的专家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