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哪个双面呢大衣做的好阿
该面料为短顺格型双面呢,一面为格型,另一面为素色。特点是双面均可使用。并可根据要求生产不同的成份、花型、风格。双面呢比较适合制作休闲夹克、大衣。
手感比较柔软,比较亲肤,做出来的衣服还是比较漂亮的。
但是双面呢在做衣服时,要注意面料的光面,不然会不自然。但是这样的话就比较费料子。
希望对你有帮助哈~~~~~~~~~~
② 这台慈星的电脑横机怎么那么容易断针,拉的是芝麻点!!!急呀,求解决方法!!!
长针还是织针,如果是长针,检查三角,针板上是否有异物,机器是否清理的干净,针用手推动是不是很紧。如果是织针针头断的话,检查沙嘴是不是太低,吃线位左右是否合适,芝麻点组织一般密度较紧,织针不好的话会容易坏的,建议使用格罗茨织针,操作正确的话,轻易不会坏针的
③ 烟台的资料
古言:“有其一地,必有其名。有其地名,必有其因。”那么,烟台始于何时呢?(现在有两中解释)
(一)
据明史记载: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这是烟台境内最早的发祥地,时比北京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建成的“紫禁城”还要早22年,可以说奇山所城有着古老的悠久历史。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于其北山(今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对此,有二点疑论:一是至今还没发现依此定为烟台始源的石刻和文字资料;二是当时“狼烟墩台”在全国沿海边疆遍地设建,总不能千篇一律的全称为“烟台”,那样恐怕“烟台”岂不各地皆是,看来只是推论而说。
“奇山守御千户所”建成后,其地域隶属1131年(金天会九年)设置的福山县管辖。清朝建立后于1664年(清康熙三年)旨令将“奇山守御千户所”废除,自此军变民地,原千户、副千户贬为庶人,官兵解甲,多从事渔农工商。同时,原“奇山守御千户所”被改称为“奇山所”、“所城”、“所城里”,同其周围的十三村被福山县划为东北保“奇山社”。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在知县罗博编修的《福山县志》卷一之《地舆图》中,可见福山沿海共有14座“狼烟墩台”,自西向东的13座全标为“墩”,唯有最东部(今烟台山址)的一座被标为“烟台”两字,但它仅指是“狼烟墩台”的位置,看来这是“烟台”文字出现的最早记载,至今已有320余年的历史。
事过近80年后在1762年(清干隆二十七年)福山知县何乐善所修的《福山县志》中,载有“有石似船型(指烟台山北部‘造化奇观’),在烟台上(指烟台山)”再次出现“烟台”两个文字记载,但是这次所说的“烟台”,不在仅指“狼烟墩台”,已扩大到整个“烟台山”了。
二次“烟台”文字的出现,拉开了烟台被正式确定的序幕。
早在明初,芝罘海湾数家渔民为保出海打鱼安顺,共同集资在西南河北口东部(今北大街群众艺术馆址)筹建三间草屋,供奉海神,后来于清朝雍正年间进行了小规模重修扩建。这期间芝罘海湾已成为南北海上运输和境区近郊捕捞渔船的重要避风停泊港口。1810年(清嘉庆十五年)经当地及外地商家和船帮投资,将海神娘娘庙扩建为“天后宫”,民众称“大庙”。届时庙前大街、集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大街”(后被改称北大街),而近郊四乡称名为“海上”,继而转称“烟台街”。以大庙为中心的“海上”、“烟台街”称谓,一直传述到20世纪40年代。据说,当时曾有人将“烟台街”3个大字写在木牌上,钉挂在现北大街新华书店对面的一家商铺墙上。由此可知,“烟台山”、“烟台街”已为当时公认的地名。
1859年11月9日(清咸丰九年十月十五日)正式设立“烟台厘局”,开始征收船税、货税。“烟台厘局”的设立,尽管烟台还没有正式命名,但“烟台”已被清政府初步确认。
1860年6月8日(清咸丰十年四月十九日),法国侵略军以3000多兵力,在未费一枪一弹和任何抵抗的情况下,侵占了芝罘港湾登上了烟台山。据《筹办夷务始末》载,山东巡抚文煜在两个月内曾13次上摺朝廷,报奏法侵军在烟集结兵力、扩充装备、安营扎寨、劫掠民船、侦察训练、试放枪炮等侵略行为,几十次提到“烟台”、“烟台山”、“烟台海口”、“烟台地方”等名词,清廷在批摺中也几十次提到“烟台”名词。
(二)
烟台市,因有烟台山而得名,且源远流长。烟台山原无名,古为荒丘,三面环海,海拔53.5米,占地7.07公顷,因位置在北海岸,当地人称“北山”。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袭扰,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御千户所
具有600年建成历史的
奇山所城大街
城的同时,在“北山”设熨斗墩,亦称狼烟墩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简称烟台。这是当地有人称“熨斗山”“烟台山”。
古老的奇山所城
夏家胡同
清同治五年(1866年),在今烟台山西部建成海关码头,东海关在熨斗墩上建灯楼和旗杆,指挥进出码头船只。此后,又称烟台山为“拉旗山”。
在灯塔东侧有一块“燕台石”。由于气候的四季变化,烟台每年“七九河开,八九燕来”,到了“八九”时节,成群结队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多集居于此处垒巢筑穴,繁衍后代。当地人称烟台山为“燕台山”。
19世纪末,“北山”“拉旗山”“燕台山”“烟台山”混称。1905年,烟台山建起灯塔,命名为“烟台山灯塔”。此后,其他名称逐渐消失。到20世纪30 年代,统称为烟台山,成了烟台市后来的标志。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芝罘岛、商端口区(东至今广东街,西至今海防营,南至所城,北达海岸)改为原福山县所辖的芝罘区、烟台区。这是首次以烟台山命名的行政区。1913年,烟台区改为原福山县烟台特别区,亦称烟台警察特别区。1934年春,山东省政府建山东烟台特别行政区,直属山东省政府管辖。1945年8月24日,烟台第一次解放,成立烟台市人民政府。烟台市名由来的历程,可说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烟台山
中国北方充满活力的沿海城市
作为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烟台市已成为外商投资与贸易的热点地区、中国沿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在全国城市中居第18位。烟台市的科学教育文化等事业也比较发达,被国家确定为全国第一个教育改革试验区,是“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别具特色的胶东风情
中国第一个教育改革试验区;高品位的文化生活氛围;历史悠久的田径之乡;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山东三大秧歌之一的海阳大秧歌;烟台菜,主要是福山菜,源远流长,它和济南历下菜成为鲁菜的两大风味,过去对宫廷也有很大的影响。
APEC国际博览会的举办城市
烟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开放10多年来,烟台市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成为连接内陆与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国华北与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之一。第二届亚太地区经合组织(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的隆重举行,使烟台市成为继日本大阪市之后,第二个成功地举办此项国际贸易博览会的城市。
令人向往的蓬莱仙境
烟台市是一个着名的海滨旅游城市,美丽的沿海风光和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烟台旅游的鲜明特色。近年来,烟台市注意开发旅游资源,先后修复了蓬莱阁、云峰山、烟台山、毓璜顶、福建会馆等名胜,开发建设了烟台金沙滩旅游度假区和长岛、养马岛等旅游景点。
中国的十大商贸港口之一
烟台市沿海有9个港口,年吞吐量达2300万吨。其中,烟台港和龙口港、蓬莱港、莱州港是国家批准的对外开放一类口岸。烟台港年吞吐量1250万吨,是全国十大商贸港口之一,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航,成为中国北方的枢纽港。
中国最大的黄金产地
烟台是着名的“黄金之乡”,黄金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近1/4,连续20年保持了全国第一大产金市的称号。烟台市12个县市区已有11个发现了金矿床和金矿化点,有8个县市区投入黄金开采,已建成乡镇以上黄金矿49家。全市配套建起了从矿山地探、测量到采矿、选矿、冶炼、黄金饰品加工、矿山设计、机械制修等专业设置齐全、结构合理的黄金工业体系。先后建起了全国最大的黄金专业冶炼厂、金银首饰加工厂和金丝厂等一批黄金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
唐代的四大出海口之一
人类最早繁衍生息的地区之一;秦始皇三次东巡的地方;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奇山所是城市兴起的雏形。
经济繁荣的国际葡萄城
1987年烟台市被国际葡萄酒局命名为“国际葡萄酒城”。烟台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推动烟台经济发展的新支柱。烟台工艺美术品有抽纱、刺绣、草制工艺品、毛制地毯、雕刻、金属工艺品等10多个门类、四五百个品种、上万个花色,是全国工艺美术品的重点产区之一。
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
1984年,烟台市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开放10多年来,烟台市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投资环境,成为连接内陆与东亚国家和地区、中国华北与东北两大区域的交通枢纽之一。烟台市先后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各种方式的经济贸易合作。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4900多个,总投资95亿多美元。其中批准成立三资企业3800多个,已投产企业1800多个。国际上着名的日本电装、丰田、三菱、三井物产、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韩国的大宇以及德国格罗茨拜格特,美国多纳勒、铁姆肯、罗斯敦普瑞纳等30多家大商社和跨国公司相继来烟台投资。亚太经台组织(APEC)有15个成员在烟台有投资,投资项目达4424项。香港、韩国、美国、中国台北、日本、新加坡在烟台市的投资排在前6位。在烟台投资的外商企业成功率高,赢利面高达90%,并有400多家三资企业的外方追加了投资。
国际性的现代化工业城区
位于烟台市福来山一带的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首批成立的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开发区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每年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都在1.5亿元以上。全区道路框架已扩大到36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面积16平方公里,铺设水、电、暖等基础设施管网近百公里。与经济发展相配套的通讯体系、教育体系、金融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和商贸旅游体系也相继建成。已有2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在开发区投资。一大批技术含量高、投资额度大的项目在开发区落户。一个国际性、现代化、外向型的工业城区在黄海之滨初步形成。
中国北方着名的侨乡
烟台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及港澳同胞达18万人之多,占全省的l/3,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对集中。每年都有大量的侨胞回乡探亲观光、投资办厂,广大海外侨胞已成为烟台市对外交往的重要桥梁。
烟台的国际友好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烟台市的对外交往活动进一步活跃,已从以往的几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烟台市先后同美国的圣迭戈市、日本的别府市、新西兰的陶朗加市、韩国的群山市、泰国的普吉府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还同日本宫古市、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市建立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拓展了对外交往活动的领域,增进了烟台同国际社会的相互了解,促进了全市的对外开放。
新兴的亚太地区国际经贸城
1997年6月6日至6月10日,第二届亚太地区经合组织(APEC)国际贸易博览会在烟台国际商城隆重举行,烟台市成为继日本大阪市之后,第二个成功地举办此项国际贸易博览会的城市。
亚太经合组织(APEC)18个成员全部参加此次贸易盛会,这是国际社会对烟台成为亚太地区国际经贸城市的肯定。亚太经合组织(APEC)秘书处执行主任杰克惠特尔顿、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对烟台成功承办此次盛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烟台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城市,将立足烟台特有的区位开放优势,面向21世纪,顺应世界发展大趋势,把烟台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
参考资料:http://www.yt188.com/about_yt/index_youlai.asp
④ 电脑横机用的格罗茨12针机器用10针勾叫什么型号
摘要 黄页88网推荐来自全国8家格罗茨机针厂家,实时展示373条2021年优质格罗茨机针价格/报价信息、高清格罗茨机针图片/视频及详细的产品参数信息、格罗茨
⑤ 约.马.齐默尔
约·马·西默尔(Jo-hannesMarioSimmel;1924年———),全名约翰内斯·马利奥·西默尔,奥地利作家。他无疑是当今世界最成功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以自己创作的30多部faction体小说,赢得了全球众多读者的青睐,从而成为风靡一时的畅销书作家。本文通过对西默尔faction体小说艺术特征、语言风格、社会价值等因素的分析,探讨西默尔小说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揭示他的作品在通俗文学外表下面所蕴藏的思想启蒙价值和人性的力量。
出生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童年在英国和奥地利度过,曾经从事过化学工程师、记者、编剧等多种职业,二战后担任美国设在奥地利军政府的口译人员。
1949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如此高兴,真奇怪》(Michwundert,dassichsofr?hlichbin)问世,并因此受到当时文学社团“47社”的邀请。
1950年移居西德,就职于《快捷》(Quick)画报。西默尔十七岁便出版了他第一部小说集,二十五岁成为收入颇丰的画报作者,三十五岁又因长篇小说《一定不会总是鱼子》(Esmu?nichtimmerKaviarsein1960),获得巨大成功,而后被改变成电影,由大名鼎鼎的奥地利演员O·W·菲舍尔(O.W.Fischer)担任主角,另外还被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同年他的剧作《校友》(Schulfreund)也被搬上舞台。
从1963年起他成为职业作家,开始陆续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文艺作品。如今进入古稀之年的西默尔,仍然笔耕不辍,用他那台老式机械打字机,在他的瑞士居所每天工作八小时以上。
1999年他推出了自己第三十部长篇小说《爱情是最后一座桥》,该书首印十万册,一出版便立刻进入《明镜》周刊畅销书排行榜。 在德语国家乃至全球很多地方,奥地利作家约翰内斯·马里奥·西默尔的名字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这不但是由于他是一位着名的畅销书作家,而且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教化意义,深深打动与感染了众多的读者。他把一个个浪漫曲折的爱情故事,植根于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丑恶现实之中,巧妙地将文学虚构与一系列真实事件融为一体,在充满戏剧化地叙述这些动人故事的同时,酣畅淋漓地揭露与鞭挞了西方社会生活的丑恶弊端,表现出对人类自身、未来、前途的强烈忧患意识。此外他的这些文学性和艺术感染力兼备的作品对广大读者进行了理性的启蒙,使人们在阅读之中认清这些丑恶现实,唤醒人们的理性与良知。 西默尔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先后向广大读者奉献了数量众多的小说、电影文学剧本、儿童读物。迄今为止他的作品印量已逼近八千万册,被译成四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这种市场上的空前成功是当今不少作家梦寐以求的。西默尔的图书虽然如此畅销,为那么多不同阶层的读者所喜爱,可是由于他的作品有着通俗文学的特征,长期以来视为“廉价的低级趣味的图书(Kolportage)”,正统的德语文学批评界自然看不上眼。对于他的作品一部部的推出,一部部的畅销,专家们曾一直抱着不屑一顾的态度。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德语文学界一些知名评论家才开始发现西默尔小说中所蕴涵的各种政治信息并非一无是处。赫尔穆特·卡拉赛克(HellmuthKarasek),弗兰克·席马赫(FrankSchirrmacher),约阿希姆·凯泽(JoachimKaiser)等德国着名评论家突然之间高声赞扬他,因为他的小说对大众进行了自由,宽容和民主信念的教育。凯泽认为:“西默尔的成功得益于他对加速中的令人窒息的灾难,以及令人激动的幻想事件描写的直觉。他与汉德克(Handke)没有关系,与霍夫曼斯塔尔(Hoffmanstahl)也扯不上边。更确切地说,他可定位于雷马克(ErichMariaRemarque),卡尔·麦(KarlMay),法拉达(HansFallada),也许还有迪伦马特(Dürrenmatt)之间。海因利希·伯尔(HeinrichB?ll)尊敬他。瓦尔泽(Walser)尊敬他。”社民党的智库成员彼得·格罗茨(PeterGlotz)甚至称赞他为:“共和国最有影响的启蒙者。”二十世纪的莱辛,也许还算不上。但起码还可以与年轻的海因利希·伯尔,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和汉斯·法拉达相提并论。例如卡罗拉·斯特恩(CarolaStern)。
德国着名作家施特凡·海姆(StefanHeym)在《论畅销书作家约翰内斯·马里奥·西默尔》演讲中称:“约翰内斯·马里奥·西默尔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实施了对这个国家的文学权威的对抗——无疑是大获全胜;当然一位畅销书作家在有些人看来是不文雅的。一种对“我们时代的巴尔扎克”的同事般的敬意。请多写这些廉价的读物”。“文学教皇”马塞尔·莱希·拉尼茨基(MarcelReich-Ranicki)的评价则更加切中肯綮:“没有一位同时代的作家像西默尔那样对主题,问题,题材具有绝妙的洞察力。”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内出版界就已认识到西默尔作品在西方世界的巨大影响。1984年和1986年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先后于出版了他的《吉米走向彩虹》(UndJimmygingzumRegenbogen1970)、《我留给人间的自白》(Ichgestehealles1952)。但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关注。译林出版社2002年推出了西默尔的最新长篇小说《爱情是一最后座桥》(LiebeistdieletzteBrücke),2004年推出他的环保题材的小说《云雀在春天最后一次歌唱》(ImFrü)才又形成了西默尔作品出版的一个新高潮。但是国内对于西默尔的研究仍然停滞不前,对这位影响深远的奥地利作家的研究成果更是十分稀少。本文力图通过对西默尔faction体小说的艺术特征,语言风格和社会影响的分析,揭示西默尔这些作品的真实轮廓及其蕴涵的文学价值。着有:《秘密面包》、《我留给人间的自白》、《上帝保佑恋爱的人》、《尼娜B事件》、《直到苦涩的尽头》、《爱情只是一句话》、《爱祖国,你就会安心》、《大伙儿都是兄弟》、《吉米走向彩虹》、《让人做梦的物质》、《答案只有风知道》、《没有人是一座岛》、《好啊,我们还活着》、《我们管你们叫希望》、《请你让鲜花活着》、《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与小丑们一起流泪》、《云雀在春天最后一次歌唱》、《尽管我想笑,可是我得哭》、《做不可能的梦》、《画扁桃体的男人》、《爱情是最后一座桥》、《蜜蜂已经疯了》等等文学作品。
据德国哈伦贝格出版社(HarenbergVerlag)1997年的统计,自1961年以来在德国出版的30本最成功的小说中(包括国外翻译小说),西默尔的就占了三本,分别是《没有人是一座岛》(第15位),《使人做梦的物质》(第21位),《吉米走向彩虹》(第21位)。在这项依据图书在畅销书榜上榜时间的统计中自然也有西格弗里德·伦次、伯尔、格拉斯等人的作品,其中伦次的《德语课》(Deutschstunde)排在第8位(36周),《家乡的博物馆》(Heimatmuseum)排在第13位(29周)。格拉斯的《比目鱼》(DerButt)与西默尔的《没有人是一座岛》并列15位(28周),伯尔的《一次出差的终结》(EndeeinerDienstfahrt)排第19位(25周),《小丑之见》(AnsichteneinesClowns)排第21位(25周)。可见西默尔能与这些实力派德语作家比肩,绝非等闲之辈。
西默尔先后获得奥地利科学与艺术一级荣誉十字勋章,奥地利共和国大金字荣誉勋章以及联合国社会作家优秀奖等多项大奖。2005年3月,德国总统赫斯特·科勒(HorstK?hler)授予这位奥地利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一级大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批评方面的杰出贡献。至此他的文学成就,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全面承认面对这样一位在西方世界影响如此之大的着名作家,以下问题是十分耐人寻味的:究竟是什么神秘力量,让西默尔以如此旺盛的创作精力,成为当代德语文坛既高产又影响深远的作家?西默尔的众多厚达数百页的小说,又是如何凭借其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如此众多的读者,让他们如痴如醉,深受震撼呢?西默尔的faction体小说是否有不同于传统纪实文学的特质,而达到了类似中国通俗文学大师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所蕴藏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与启蒙价值?
西默尔在他最新小说《爱情是最后一座桥》的中文版前言里对中国读者说:“作为记者,我曾经被派去报道许多战争,我报道过那么多的死亡、镇压、灾难、困苦、不公正和恐怖,所以当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就打算写写所有这些以及其他威胁人类的危险,例如,破坏环境,不负责任的分裂原子核的试验,或者分裂细胞核的试验,即使用脱氧核糖核酸这种生命的组成部分做试验,或者写那些今天已经能够在几分钟之内使地球上的全部生活完全瘫痪的所谓‘计算机病毒’,写酗酒和吸毒,由于一种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而出现的全球化,或第三世界受到的剥削,我想用一种简单明了的语言来写,为的是让我的话进入读者的大脑和心灵,使他们能够在惊愕和愤怒之余最终完全清醒地认识到和感受到,是谁在今天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痛苦,所有这一切以及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和肇事者。”
上面这席话,是西默尔对自己文学创作动机最直白的表述,是他文学创作始终遵循的伦理与道德标准。西默尔童年的不幸以及早年的记者经历,使他萌生了从文学的视角来揭示与批判当今世界种种极端反人类的恶行。然而以何种方式来吸引各阶层的读者,并使他们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呢?西默尔充分发挥了faction体这种文学形式,并加入了他自己的特色。1998年10月12日他在接受德国广播电台的采访时说:“我对自己说:假如要我写作(虽然许多人奉劝我,说我的努力纯属徒劳。但我认为,我能,起码可以反映其中一部分。),决不能单单只写一些爱情故事或者纯情小说,而是要写像美国作家诺尔曼·梅勒(NormanMailer)所说的‘faction’,也就是说把“虚构(Fiktion)”与“真实(Fakten)”柔和在一起。所以我特别偏重于事实的重要性。我自己清楚,我要是选取畅销的主题,我的书不可能不畅销。而实际上我的书全都是一些与市场上卖点截然相反的主题。我描写了身心受到摧残的儿童,尤其是纳粹及新纳粹,我认为这是历史上最大的犯罪,决不能让这些噩梦在人类社会中再次重演!”
所谓faction(纪实体)来源于英语,系植根于虚构的和现实人物和事件之间的一种现代的文学形式,与fiction相反,faction体通常采用报告文学或者有事实依据的纪实小说的方式,利用诸如录音记录或者草图等事实资料。西默尔正是发扬了美国作家约翰·梅勒的传统,成为纪实体文学创作方面最成功的作家之一。他强调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具有高度独立的思想意识。早在他当普通记者时,就这么做了。所以西默尔在每次创作前,都要进行详细的调研,自掏腰包,平均每出版一本书,要花掉40万马克用于收集各种第一手材料。在占有大量的真凭实据的基础上,才开始充分发挥作家的想象力,进行创作。他能够把这些材料合理有序地放入自己编织的叙述框架内,使每一个故事变得曲折离奇,起伏跌宕,充满悬念。而这些故事往往包含着男女主人公的爱恨情仇,主人公命运和遭遇与这些重大事件密切相连,使故事更加引人入胜,让读者一开篇,就牢牢地被这些似曾相识的现实事件所吸引。因为在西默尔的宇宙中,启蒙与浪漫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对立体,两者可以高度统一。西默尔用来烘烤出他的一本本书的面团,不是始终含有鱼子,还有足够的亲吻,以及人类面临的各种灾难与困境。
例如《吉米走向彩虹》就是讲生物武器的交易,《与小丑们一起流泪》是讲基因移植的危险,《云雀在春天最后一次歌唱》主题则是核污染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环境恶化。《爱情是最后一座桥》是围绕着计算机病毒专家菲利普的个人感情和命运展开的,而小说的背景则是全球性的工业兼并浪潮引发的新一轮国际恐怖主义。依据事实进行文学虚构与创作,德国许多作家都身体力行。比如作家格拉斯在创作《蟹行》(Krebsgang)之前也专门聘请历史顾问,在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经过作家本人的剪裁取舍才开始动笔。而西默尔在事实调查方面最舍得投入,内容的准确与翔实对读者的吸引力自然也最大。
虽然每次创作,西默尔都占有大量的事实充当素材,但是任何一位有作为的作家,当然不会囿于事实所提供的框架内。在事实基础上充分发挥文学的想象与虚构,把自己对待社会的深刻见解,把自己的伦理观与道德观始终贯穿于自己的作品中,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离奇的题材虽然具有吸引人眼球的作用,但只是为了新奇而新奇,这样的作品并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把貌似离奇的故事,分解成许多我们平时常见的真实画面,那才会使读者具有亲近感,从而容易被打动,在心灵上被触动。例如他的作品《爱情只是一句话》,主人公是一位生活在寄宿学校的富家子弟奥利弗,居然爱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有夫之妇维蕾娜,两个主人公都有极其坎坷的经历,这样的故事框架其实许多读者并不陌生。故事一开头以奥利弗的自杀开始,而整部书却是奥利弗遗留下来的一部手稿,这样的编排就充满了戏剧性。手稿里面不仅记载了奥利弗对维蕾娜真实情感和无望的爱情,而且描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像寄宿学校的孩子们的枯燥生活和畸形心理,参观达豪集中营对法西斯暴行的深刻认识,对大资本家之间的尔虞我诈,残暴无情的揭露等等,围绕着奥利弗与维蕾娜这条爱情主线展开。比如对寄宿学校孩子们的畸形生活的描写,显得十分可信。如果作者没有深入生活,并有过切身体验,没有第一手资料做铺垫,不可能写得那么行神兼备。一口气读完此书,不仅让读者对这种无望的爱情悲剧扼腕叹息,而且促使读者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悲剧。这就是西默尔的小说与一般通俗小说最大的不同之处。读者受到了感化和触动,并因此陷入沉思。
西默尔的几乎所有的作品虽然有真人真事为依据,但是作者进行了大量的文学虚构,让读者在貌似曲折离奇的爱情面前,深刻地体会到男女主人公与自己所处的社会激烈的冲突,人类美好愿望的是怎样在这种冷酷的现实面前破灭。凭借着一位作家的良知与社会责任感,将真实与虚构巧妙地结合,把faction体的小说提升到了一个罕见的高度,它们虽然在形式与内容上有通俗文学许多特征,但却超越了通俗文学本身。西默尔早在1983年接受瑞士杂志的采访时就明确地说:“对我而言,这个世界的重大问题远远比我描写的细节要重要”。西默尔把这些重大问题,用尽可能曲折离奇的形式和巧妙的包装传递给读者。这种巧妙的叙述手段,能够自然而然地促使读者读完作品之后受感染,甚至去思考造成这些人类社会丑恶现象的深层原因。他的作品因而取得了艺术与现实的高度统一,从而使广大读者深受教育与感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社会效果。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表现手段,是西默尔小说成功的一个重要砝码,如今已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 西默尔faction体小说的另一大特征在于语言的朴实和简练,西默尔曾经说过:“当年,在我开始写小说的时候,我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这样描述了我的意图:在我想写的书里出现的人物,是每一个人都认识的,为的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在我的小说的人物形象里重新看见自己。我从来不愿意将枯燥和文学混在一起,总是希望写得和现实一样激动人心。而且全是真心话!在我的书里,不应该出现一句谁也看不懂的话。所有的人都应该能够读懂我的书里的每一句话,无论是洗衣女人、邮递员、电话接线员、有轨电车司机、工厂的工人,还是国家政要、百万富翁、大型企业的总裁。我想让这些掏钱买我的书的人,花了钱也要有所得,不仅仅得到娱乐和解释,而且还要得到一种宽慰,让他们觉得有一个在那里写作的人,也有着和他们相同的问题、恐惧和忧虑,这个人有的时候(非常罕见)成功地找到了解决一个问题的办法或者成功地消除了一个恐惧和一个忧虑……”多年的记者生涯让西默尔深刻地领悟到,语言作为沟通读者心灵的桥梁作用,因此他一直努力使用最通俗易懂的文字写作,读他的作品没有语言的羁绊。
众所周知,许多早有定论的德语文学作家是非常讲究自己作品的语言特色的。因此他们语言的表现方式大多具有德国式的思辨特征,既艰深难懂,还大量使用复合句、方言俚语,运用各种丰富的修辞手段,使不少读者一开篇就陷入了语言的迷宫中。0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在回答译林出版社编辑的提问“您曾在访谈中谈到翻译您的作品的难度和不可翻译性……?”时,回答道:“通常我的经验是,如果一个奥地利人(以奥地利德语为母语,因为我经常使用维也纳地方方言)为主译,然后由母语为目标语言国的人来作修改,这样的配合最可能取得成功。我非常困惑的我的作品能在国际上获得种种的承认,我经常会问自己:读者到底读到了什么?如果他们只读到了我作品的翻译,那他们根本不会看到我写的是什么。这一切让我的作品的译者很沮丧,他们常常会对他们的工作感到绝望。”耶利内克的表白是十分坦诚的,因为许多着名的德语文学作品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作家独具一格的语言,但是这些语言有时却成为不可逾越的屏障使译者与读者望而却步。
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虽然是作者们在文学创作中刻意体现自己风格的一种追求和创新,但是这种以作者为中心的语言试验或者探索,实际上也正好限制了作品的传播和理解。比如格拉斯的《比目鱼》,马丁·瓦尔泽的《批评家之死》(TodeinesKritikers)等作家的作品有时候不要说德国的普通百姓,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也要花很大功夫,耐着性子才能读懂。在《比目鱼》的前言里,译者冯亚琳曾引用了格拉斯老朋友希尔德斯海姆致格拉斯的一封信:“我们有两本书。西尔维娅和我人手一册,晚上各读各的,早晨吃早饭的时候互相交流我们的阅读体验(我们从没有那么早起来过)。当然也谈到了翻译的困难。西尔维娅这么说:‘每逢这个时候我就很庆幸我懂德语,能读懂原文。’”[11]格拉斯知道自己作品翻译的困难,从《比目鱼》开始,他就一再坚持,并最终与出版自己作品的Steidl出版社谈妥,自己的每部作品都必须由出版社出面邀请译者参加翻译说明会。格拉斯担心自己的作品被误读,采取这种方式处理翻译问题也是众多德国作家中绝无仅有的。
而中国国出版界对德语文学的翻译和介绍可谓不遗余力,几乎所有知名德语作家的作品都有中译本,但是真正翻译得非常出色,并又得到国内读者认可的小说并不是非常多。出版社出版德语文学作品绝大多数都要亏本。这一方面说明了德语纯文学本身的高深莫测和理解的障碍,另一方面说明译者所面临的既要传达德文原作的神韵又必须用鲜活的现代汉语表达方面的困境。这也是德语文学虽然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很高,但却不大被国内读者所接受与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读者对文本的理解都发生了困难,谈何充分地理解,更不要说是受到震撼和得到启发了。
而西默尔的所有作品恰恰相反,让许多读者实实在在体验到了德语轻松明快的一面。西默尔的每部小说都厚达五六百页,这些大部头作品如果一开始就让读者陷入语言的罗网中,不可能会打动读者。西默尔的语言简洁明了,读西默尔的书,看不到一环套一环的长句,读者面对的是生动活泼的对话与叙述。对于这位七十多岁写作这种高科技题材的作家来说,如何表达很专业的计算机术语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西默尔仍然找到了最简单的表达方式,读者丝毫未察觉是一个外行人在讲故事。读他的小说,再也不用绞尽脑汁地去理解复杂的德语长句和大作家们玄妙与高深的意图,也不用在一些方言俚语面前裹足不前。在这种流畅的叙述中,西默尔采用的这种最贴近各阶层人士的简单朴实的语言,让读者真正体验到了一种阅读的愉快。所以以这种语言为载体的作品,其广泛的影响力也就不足为奇了。 西默尔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在二十多年里他的作品像流水线那样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因而有人讥讽:西默尔文字的特殊分量不是按照艺术的范畴,而是按照书架上的沿米来确定的。他的作品有很长一段时间被评论界视为廉价的低级趣味的图书,而长期受到冷淡。在许多评论家看来西默尔的图书无论在形式与结构上都与纯文学保持着距离。在文学上没有新的探索,故事情节多落于俗套。虽然他的书大多反映了社会冲突,但是并没有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灵丹妙药。他是在不断地愚弄人民!但是随着西默尔的“廉价作品”不断地大量面世,成了许多读者的案头读物时,德语文学评论界才开始逐渐转变态度,开始注意和发掘西默尔作品深层次的东西。
德语文学评论界对西默尔的高度评价,前文已大量引述。然而西默尔的作品到底凭借着什么力量产生如此重大的震撼效果呢?《云雀在春天最后一次歌唱》是西默尔1989年推出的一部以环保为主题的长篇小说。作者饱蘸激情地以戏剧化的笔调描写了以马尔文为首的一群环保人士参与的拯救星球的斗争。主人公马库斯·马尔文博士是德国黑森州环保部监视局的核科学家,作为政府的环境官员他逐步发现政府所推崇的发展核能的技术,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代价为前提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体裁,西默尔以他一贯的历练,驾轻就熟地让读者随着随主人公的行动,与一个个冷酷的环境灾难的现实所面对。但是仅仅罗列一系列的可怕的数据,出示一张张恐怖的照片还不足以使读者深刻地体验到环境灾难的致命性,并使读者在灵魂上受到真正的触动。.
对于这些重大的社会问题,西默尔敢于从大量的实际调查与研究出发,让笔下的主人公每次都能以专家的面目,用最简练的话语和行动,让读者体验到一个个现实危险,这些“专家”作出的一系列最现实,最客观的陈述,能非常准确地洞穿社会上种种丑恶现象的本质,揭开造成这些灾难的黑幕真正的原因,让读者幡然省悟人类环境的最大威胁者竟然是一切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的跨国公司和那些依靠这些利益集团维持政治生命的技术官僚和政客。现在对比世界超强美国的环境政策以及总统布什漠视环保的一系列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给地球环境造成的恶果,使我们异常震惊地发现,这部十六年前出版的小说就已经一针见血地揭穿了这一巨大的黑幕。?
西默尔具有职业记者捕捉社会重大题材的敏锐触角,同时也知道文学对大众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和教化的力量。因此他的每一部作品不仅包含了易于为大众所接受的外在形式,简练的语言风格,最主要的是他把道德力量和理性启蒙贯穿于每一部作品中,让它们进入读者的灵魂深处,使读者自然而然地受到触动,得到启发。西默尔发扬光大的faction体小说,以通俗的表现形式,展示了更高的主题。其产生的巨大的社会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当然西默尔的作品也不是毫无瑕疵:他的有些小说会出现一些没有必要的重复,比如对一些女主角眼睛外形和乳房的轮廓的描写等等。当然这些瑕疵不足以掩盖他的作品的绝妙和伟大。 据德国媒体报道,已八十多岁高龄的西默尔正在埋头创作一部没有“政治调料”的爱情小说《毛皮荡妇》(Pelzschlampe),他在爱情小说上能否有所突破,读者将拭目以待。与金庸的武侠小说的在中国的经历相似,西默尔的30部faction体小说的价值已日趋显现,也得到了愈来愈多的专家的肯定。这些貌似通俗文学的faction体小说不但具备文学理论所说的认识、教育、审美和娱乐功能,而且能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汲取巨大的精神力量,因而值得我们做更深入的介绍与研究。[1]
⑥ 双面呢是什么面料
双面呢通常是采用羊毛制作而成,在生产过程中,用拉毛机加工而成自然绒面。双面呢面料正反两面都可以穿,所以叫双面呢。
双面呢是两块不同纹理的面料织成一块面料,肉眼看不出来,但从面料的裁剪边缘可以发现,双面呢价格较贵的原因在于其裁剪边缘全部需手工缝合,比较耗工。且面料可正反穿着。一般是羊毛与化纤混纺的居多。
(6)德国格罗茨织针多少钱一枚扩展阅读:
双面呢面料的特点:
(1)轻盈性,双面呢面料上下两层是独立面料,中间由纱线连接而成,无胶合,因而更加轻盈。
(2)双面性,由于双面呢的特质,面料颜色可双面相同,也可双面双色,时尚表现力更强,具有双面性的特点。
(3)挺括性,由于双面呢正反都是毛呢缝制,做大衣不需要内衬,更厚实、更挺括,平整且不易起皱。
(4)保暖性,由于双面呢是由两层独立面料梭织而成,因此相较于单层的羊绒、羊毛材质,它要更加保暖。
⑦ 电脑横机织针哪个牌子最好
最好的是德国格罗茨的织针,台湾的针居第二,国内地针就参差不起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