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德国空军十大王牌是谁战绩如何
埃里希·哈特曼——“王牌中的王牌“ 20645&; 战场军事社区 帝国卫兵&;19578
1942.11.5 第一次战绩击落伊尔-2 强击机;1943.7.5,哈特曼一天出动 4 次,击落 5 架拉-5 歼击机;9 月底,哈特曼击落敌机 115 架,破莫德斯创造的击落敌机 100 架的记录,成为新的“空军英雄“.10.29,他击落了第 150 架,平了克鲁平斯基于 10.1 创造的 150 架的记录;1944.3.2,达到了 202 架;1944.7.1,哈特曼已击落 250 架;8.23 达 290 架 ;1945.5.8,击落第 352 架飞机
在世界空战史上只有两个人击落过超过 300 架的飞机,其中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空前绝后的超级王牌--埃里希·哈特曼,另一个就是 格哈尔德·巴克霍恩少校,他总共击落了 301 架飞机,是德国的第二号王牌.1941.7.2,首次击落敌机;11 月底,其个人战果累计已达 10 架;12 月底 100 架;1943.11.30,累计已达 200 架;1945. 1.5,巴克霍恩的个人战果已猛增到 301 架.
如果不是养伤期间被埃里希·哈特曼超越.排在第一的可能永远是他.
汉斯·鲁德尔(空对地的王牌)
汉斯·鲁德尔并不是象米歇尔·惠特曼和厄斯特·巴克曼一样的“装甲王牌”。但他击毁的苏联坦克超过了二者的总和。他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Ju87“施图卡”飞行员,他的特长就是从空中摧毁敌人的装甲车辆。他击毁的敌人装备数量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包括了519辆(一说530辆)苏联坦克(足够组成5个完整的苏联装甲军!)和不计其数的其他目标(包括“马拉”号战列舰!他还击伤了“红色十月”号战列舰。),这仅仅是他一个人的战绩!(细节见后)。
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1916年出生于西里西亚。他是一个牧师的儿子。在学校他的成绩很糟糕,只受了有限的教育。当纳粹掌握政权时他还是个孩子,所以被灌输了很多纳粹理论。在他这个年纪,他体现出了对体育方面的兴趣,同时在学校中表现却很不好。1936年他参加了德国空军,同时作为一个军校学生继续发展他的体育才能。在通过了飞行训练课程,成为一名飞行员后,他递交了学习俯冲轰炸技术的申请但被退回。作为替代,他接受了侦察机的飞行训练并且在1939年9月的波兰战役中执行长距离侦察飞行任务。1939年10月11日,他被授予二级铁十字奖章。同时他继续申请Ju87“施图卡”俯冲轰炸机的飞行课程并在1940年5月得到了批准。训练结束后,鲁德尔中尉被派往斯图加特的“施图卡”训练学校,所以在法国战役中他未执行战斗任务。之后,他被调往第2俯冲轰炸联队第1中队,参加了1941年5月对克里特岛的空降入侵,但仍未执行战斗任务。作为对“巴巴罗萨”作战的准备,鲁德尔的联队随后被调往东线。1941年6月23日早上3点,他执行了第一次俯冲轰炸任务。在接下去的18个小时内,他一共执行了4次战斗任务。1941年7月18日,鲁德尔被授予一级铁十字奖章。
1941年9月23日,鲁德尔的联队(第一和第二中队)袭击了砢琅施塔德港湾(在列宁格勒附近)中的苏联舰队。在袭击中,鲁德尔用1000公斤炸弹击沉了苏联战列舰“马拉”号,炸弹命中了她的弹药库并把她炸成了两截。“我们打中她了……你一定命中了她的弹药库……她爆炸了!”(引自鲁德尔的后座机枪手斯哈诺夫斯基的通讯记录)
1941年12月24日,鲁德尔在圣诞前夜执行了他的的500次飞行任务。12月30日,他从里希特霍芬将军(一战中着名的飞行英雄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的兄弟,也是二战中的德国空军元帅)本人手中接过了金质德国十字勋章,然后鲁德尔被派往格拉次去培训新的“施图卡”乘员。1942年1月15日,他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在他自己的要求下,1942年6月他回到了东线。1942年9月,鲁德尔接受了第2俯冲轰炸联队第1中队第一分队的指挥权,在斯大林格勒地区执行战斗任务。那时他的分队经常被派去对付苏联坦克,尽管大家都已经认识到了炸弹并不是一种适当的反坦克武器。
1943年2月10日,汉斯·鲁德尔执行了他的第1000次飞行任务并且成为了德国的国家英雄。随后他被派往在布良斯克新组建的特别的空中反坦克单位,试验改进过的Ju-87 D-3型(坦克破坏者)。新的Ju-87 D-3型在机翼下挂载了两门37毫米反坦克炮(从高炮改进而来,装有特殊整流罩并且每门炮配有6发弹药),是德国空军实验局对东线严峻的坦克战形势作出的反应。原型机首先被用于在黑海上攻击苏联登陆艇,鲁德尔在三周内就摧毁了70艘。1943年3月,在贝尔格诺德的一次坦克战中,鲁德尔用他的新型Ju87击毁了第一辆苏联坦克。“……我的后座机枪手告诉我他看见坦克象颗炸弹似的炸开了而且他看见有些碎片撞上了我们的飞机……”(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 之后,更多的Ju-87 D-3被改装成坦克破坏者,同时从1943年10月起,新设计的Ju-87 G-1(在德军中呢称Panzerknacker - Tank Buster or Kanonenvogel - Cannon Bird,可以理解为带大炮的小鸟) 开始陆续抵达东线。
1943年4月14日,空军上尉汉斯·鲁德尔获得了带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他的分队共有9架Ju-87 G-1,被指派在“堡垒”作战(库尔斯克会战)中支援第3党卫军装甲师(骷髅师团)。在会战的第一天,鲁德尔在第一次出动中就击毁了4辆苏联坦克,到那天结束,他的战绩达到了12辆。“我们都知道每一辆击毁的坦克都意味着更多的德国兄弟被拯救了。”(汉斯·鲁德尔)同时,鲁德尔分队的战绩也促使了新的“坦克破坏者”分队(Panzerstaffels)的组建。根据他的经验,鲁德尔为“坦克破坏者”分队发展出了新的攻击战术。他发现对付坦克的最佳途径是从后方或侧方袭击它们(T-34的后方安装着引擎和冷却系统,不能安装重型装甲板)。有趣的是这就意味着飞机为攻击敌坦克必须从敌方向我方飞行,不过这对在攻击中受伤的飞机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1943年10月25日,汉斯·鲁德尔被授予带宝剑和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在1944年3月的早些时候,他完成了第1500次战斗任务并被晋升为少校。3月晚些时候,在一次任务中,鲁德尔的分队遭到了一个分队的La-5战斗机的攻击。一架“施图卡”被击伤并迫降在地面上,乘员安然无恙。汉斯·鲁德尔决定降落并把他的同志们从敌占区救出来。降落很顺利,他把乘员们从损坏的飞机中拉了出来,但却发现由于地面过于松软,飞机不能起飞了。他们被迫向着德军战线步行前进,同时逃避着俄军的追捕。鲁德尔和他的同志们到达了德涅斯特河并在冰冷的河水中游了600米,在即将上岸时,他的后座机枪手淹死了。最后,受了伤的鲁德尔是唯一一个成功回到德军战线的人。随后他返回了他的分队,受到了他的同志们的热烈欢迎。1944年3月29日,由于他的勇敢,少校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被授予当时德国最高军事荣誉——带钻石、宝剑和橡树叶的骑士十字勋章。
1944年11月,在布达佩斯附近的一次战斗中,他的大腿中弹。不过几天后,他带着腿上的石膏回到了部队。1945年1月1日,鲁德尔被授予带金橡树叶、钻石和宝剑的骑士十字勋章,成为唯一一名这个德国最高军事荣誉的获得者(也可以说这个荣誉是为他个人创立的)。在2月,鲁德尔在法兰克福附近的一次战斗中飞机被地面防空火力击中,右大腿又一次严重受伤,他挣扎着回到了德占区,很快被送往野战医院,并被截肢。然后他被送到柏林的医院,在那儿装上了假肢并很快回到了部队。在战争的最后日子里,空军上校鲁德尔指挥着德国空军的第一个也是最着名的一个“施图卡”近距离攻击/支援联队——第2俯冲轰炸联队“殷麦曼”(殷麦曼是德军一战中着名空战英雄,“殷麦曼跟斗”由他创立,直到现在仍然是空战基本战术之一),他指挥着联队奋斗在东线直到最后的时候。战争结束时,他想带着他的分队进行一次自杀攻击,但被他的上级阻止了,理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祖国有可能还需要他。”这也是他唯一不进行自杀攻击的原因。1945年3月他也曾自愿要求飞往被苏军包围着的柏林以救出希特勒。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时,鲁德尔上校在波希米亚进行了他在“施图卡”上的最后一次飞行。他与美军接触以安排他和他的队伍一起从苏占区飞往美占区并最终获得了成功。后来,他先在英国接着又在法国接受了讯问,并最后被送往巴伐利亚的医院以彻底康复。1946年,鲁德尔离开了巴伐利亚的医院,成为了一名公路运输承包商。1948年,他去了阿根廷,为国营飞机制造厂服务,同时也参加了一个由逃脱的纳粹分子组成的类似于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组织。
1951年,鲁德尔出版了两本书:《我们前线将士对德国重整军备的看法》和《戳进梦想的匕首》。在第一本书里,鲁德尔认为前线将士是为了反对布尔什维克和东方的“生存空间”而战;在第二本书里,鲁德尔不仅谴责那些企图刺杀希特勒的人为叛徒,而且认为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们也要和叛徒们一起承担失败的责任。鲁德尔谴责那些企图刺杀希特勒的人是因为他们造成的混乱使盟军入侵欧洲成功,谴责那些国防军的高级军官们是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希特勒的军事天才而且总是在背后反对他。这两本小册子也说明了一些他对战争的看法(太没眼光,为什么人总不能适可而止呢?)汉斯·乌尔里希·鲁德尔在50年代早期回到了德国并在1953年出版了他的战争日记 Nevertheless (意为尽管如此)。对于是否允许日记出版曾引起一场争论,因为他是一个着名的纳粹分子,1953年正是大多数人民试图忘记过去的时候,纳粹分子们成为了政治家和企业家,日益增长的工业生产和经济活动是人们首要关注的。最后日记还是出版了,鲁德尔也继续着他的体育活动并曾担任过一个极端保守党的政治代表,但总的来说,他的政治生涯是不成功的。这位“施图卡王牌”1982年死于德国。1984年他的日记再版,两位伟大的盟军飞行员道格拉斯·巴德和皮埃尔·克劳斯曼为之作序,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相信他们对鲁德尔的政治倾向也不是很清楚把。
在鲁德尔的战斗生涯中,他一共执行了2530次战斗任务(大约400次是在福克尔-沃尔夫190战斗机上,同时他声称赢得了11次空战胜利),他摧毁了150个炮兵阵地,519辆坦克,近1000辆其他车辆,70艘登陆舰,2架La-3战斗机,1架IL-2强击机,击沉了战列舰“马拉”号,击伤了“红色十月”战列舰,还击沉了另外2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鲁德尔是如此重创了苏联红军,以至于约瑟夫·斯大林本人悬赏十万卢布要他的脑袋。他一共在战斗中飞行了60万公里,用掉了500万升汽油;他一共投掷了100万公斤的炸弹,发射了100万发机枪子弹,超过15万发20毫米炮弹以及超过5000发37毫米炮弹。鲁德尔认为美国按租借法案提供给苏军的坦克比起T-34来更容易摧毁,但他讨厌它们的防空机枪,因为有一次他就是被这种机枪击落的。鲁德尔是一个杰出的、有丰富经验的飞行员,他热爱飞行和摧毁。他讨厌回家探亲和因病停飞,甚至在截肢以后他仍然毫不沮丧,凭着假肢继续他的最爱——飞行和摧毁。在他的经历中,他显示了令人惊讶的力量、执着和无畏,无以伦比的决心和勇气。众所周知,战争后期德军作战条件日趋艰苦,但从他的许多照片上你无法找到一丝一毫的畏缩和恐惧,也可以说他自大到了极点。凭借他令人难以置信的勇气和战绩,他将永远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一位美国官员称他为‘the typical Nazi Officer‘.(最典型的纳粹军官),而他自己最着名的一句话是 ‘Verloren ist nur, wer sich selbst aufgibt‘ (‘Lost are only those, who abandon themselves‘).意为:只由那些放弃自己的人才会失去信心
http://www.highbbs.com/topic/200510/20051020215725315.htm
‘贰’ 凯特尔的军人:威廉·凯特尔
他疗伤康复后,于1915年年初被派至“参谋本部”担任参谋,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他被留任在“新德军”里,并且招募组建新部队番号德军自由军团边境守卫军驻守在波兰国界,也担任过师级部队军官参谋,最后在“汉诺威骑兵学校”担任教官两年。
1924年底,他被调派至“国防部”,是凡尔赛条约后期掩护德军准备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谋本部”外壳单位;没多久他就升迁为署、处长,纳粹党执政后1933年他依旧被原职留用于“军部”,1935年年在魏勒·冯·弗理奇推荐他出任纳粹德国国防部长。 威廉·凯特尔(1882.9.22—1946.10.16),纳粹德国陆军元帅,军事家。
1882年9月22日出生于甘德斯海姆的凯特尔,性格倔强,如同下萨克森的农夫们所常有的性格一样 。1901年。这位农场主的儿子高中毕业后即从军于沃尔芬比特尔的野战炮兵第四十六团。在他任该团的中尉副官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那慕尔与马恩河的各次会战,因作战有功而获得过二级铁十字奖章与一级铁十字奖章,并于1914年冬升任炮兵连长。1915年春,他晋升上尉并调到第十预备军军部任职,于1916年2月21日年参加了凡尔登战役。同年,凯特尔凋任师首席参谋官,并获霍亨索伦皇家勋章。在战争的最后一年,他在佛兰德担任海军陆战队的参谋官。 很有作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凯特尔仍留在军中服役。1931年10月担任军队署组织处的上校处长,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历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1933年晋升少将军衔,并奉命在不来梅组建第二十二师。
1935年,凯特尔从师长直接被任命为陆军部军事政治管理局局长,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了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陆军高级将领的职务,以提拔年轻的高级指挥官为名,委任他为新组建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长,使他一跃而成为希特勒最亲信的军事顾问。这个最高统帅部实际上形成了与陆军总司令部的分庭抗礼局面,并凌驾其上。尽管凯特尔在一些重大决策问题上同希特勒有不同见解,但他无法也不敢说服魔鬼希特勒,如在希特勒决定进攻波兰时他曾提出过劝告,可一见希特勒坚持就马上依附过去。见义勇为 1940年1月27日,凯特尔受希特勒委托,在希特勒1939年12月14日下达的准备侵占挪威和丹麦的命令基础上,又下了一个命令,主要内容如下:
“元首和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希望‘N’计划在他亲自直接监督下,并密切联系战争总计划加以制订。
有鉴于此,元首委托我领导今后的准备工作。
为此,在最高统帅部设立一个工作参谋部,它同时又是负责指挥这一战役的未来参谋部的核心。
尔后全部制订工作,在‘威悉河演习’代号下进行。”
这一命令具有很大的原则性意义,这种意义远远超出了计划中的这一战役的范围。它与布隆贝格任国防部长、弗里奇男爵任陆军总司令时开始产生的分歧有关。当时,无论是弗里奇,还是他的继任者布劳希奇及总参谋长贝克和以后的哈尔德,都认为陆军在任何未来战争中理所当然要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他们希望陆军会对战争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他们主张,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郎应该是由领导全部战役的人组成,机构尽可能小。最高统帅部阼为国防部长(先是布隆贝格,后是希特勒)的机关,只应在总体上制订战略展开计划和未来各次战役的计划。因此他们坚决反对扩大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而力图根据陆军的发展情况,扩大陆军总参谋部这一作战和组织机构,极力阻挠属于最高统帅部系统的某种军队指挥机构在陆军中出现。
陆军总参谋部的许多争论,就是为了防止权力落入凯特尔这样的忠实于希特勒的军事顾问们手中,因为这些人对希特勒的战争计划可能会表现出危险的赞同态度。
以前的战役计划和指挥都由陆军总司令部实施,希特勒没有进行很大的干预,最多是积极参与制订准备措施。如今,涉及挪威和丹麦的命令又挑起了这个争论,并以有利于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的方式解决,其结果是使最高统帅机构发生了危险的双重发号施令现象,甚至使陆军总司令部对陆上战役的指挥权被完全剥夺。最高指挥机构编制中的这种混乱现象,这种无休止的分歧,甚至传染到了下级中去。
总之,凯特尔的这个命令为希特勒确立在德国军队中的“统帅地位”铺平了道路,并使之畅通无阻。
凯特尔的新的工作参谋部在1940年2月5日集中。到3月1日前,它的准备工作已达到可以颁发专门训令的规模。已经晋升为上将的凯特尔,尽管知道陆军内部对希特勒有很大的反抗潮流。但他毫不与之接触,他相信希特勒在军事方面天才的判断能力。虽然希特勒的所作所为有时同他个人的意见大相径庭,但他始终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身为德国三军最高统帅部主管的凯特尔。其军事素质和才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他的“威悉河演习”训令第一项很好地概括了德国和英国的战略观点:
“斯堪的纳维亚事态的发展,要求做好用部分武装力量占领挪威和丹麦的一切准备。这就能阻止英国人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站住脚,保障我们在瑞典的矿石基地,扩大海军和航空兵对英作战的出发阵地。”
这一训令还流露出给这一入侵事件打上和平占领印记的企图。将在战役开始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需要,将通过显示德国海空军实力的方法,给这些措施增添必要的力量。 关于预定实施的行动,训令包括以下规定:
“进入丹麦和在挪威登陆应该同时进行。应尽快并以尽可能大的兵力进行战役准备。一旦敌人在挪威掌握主动权,应即刻采取对策。要使我们的措施出乎北欧国家和西方敌人的意料,这是至关重要的。在采取一切准备措施,特别是为输送军队准备船只、训练和装载时,应考虑到这一点。假如装载准备不可能保守秘密,应给指挥官和军队指定一些假目的地,真正的目的地只能在舰艇出海后才向军队说明。”
关于战役实施问题,训令中说:
“在丹麦,最重要的是要迅速夺取陆地部分和西兰岛,攻占波罗的海接近地;在挪威,必须以海军和空军实施行动。突然夺取最重要的海岸地段。”
这些规定和战役实施问题的提出都很出色。而且从新的参谋部组成到训令拟制完毕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战役后,英国未来首相丘吉尔曾坦率承认:“德国人在计划、指挥和坚定性方面,显然占了优势。他们毫不动摇地实施自己的作战计划。他们充分了解如何在各个方面大规模地利用空军。”
这是对凯特尔军事才能的高度评价。但他的军事素养更有糟糕的时候,当德军正在西线大败同盟军顺利推进时,他竟然和约德尔将军一起支持希特勒下了一个拯救了英国远征军主力和同它们一起被围的法军的莫名其妙的命令,这个命令当然引起了指挥战役行动的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以后军事历史的反对。
西方战役结束之后,凯特尔于1940年7月被授予陆军元帅军衔。他的晋升曾引起许多将领的不满,如德军元帅曼斯坦因在他着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中写道:“……这种行动毫无疑问的是足以使这种官阶的威望贬值,……在波兰战役结束时,陆军总司令与两位集团军群总司令是能够符合这个要求的。但是希特勒却未把他们升任元帅,以来表示对于陆军的感谢。现在他却一次制造了一打元帅。其中除了曾经打了两次卓越战役的几位总司令以外,也还包括了武装力量最高统帅部的那个主管在内,他既不是指挥官又不是陆军总部的参谋总长……他的组织功绩固不可没,但却决不足以与陆军总司令相提并论。” 当希特勒决心进攻东方时,凯特尔曾又表示了不同意见,并提出了一份不要进攻苏联的意见书。希特勒对此毫不理会。也就是从这个时候起,凯特尔更加处处迎合希特勒。1941年7月25日,海军元帅雷德尔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取得决定性胜利,按首先要在战争中集中基本力量去打败英国这一方针行事,写了一份意见书给最高统帅部,书中建议在地中海海区实施军事扫荡行动,并加强北非的作战力量。凯特尔知道希特勒的心思都在进攻苏联上,为避免引起希特勒的不快,就提请彻底修改这份意见书。在东方战役过程中,凯特尔的指挥机构把一些战役中个别将领成功的临时措施当成了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用希特勒只进不退的公式去代替灵活和负责任的指挥,代替利用空间和交替实施进攻和防御的原来陆军总参谋部充满活力的那种巧妙行动,而且越来越信奉这一公式。几乎完全否认军队退却是为了恢复行动自由或节约兵力的一种作战手段。凯特尔的战略观点简直染上了希特勒的病态特征,他已经渐渐习惯于元首永远也不会犯错误的神话,他信奉元首的直觉,不顾一切地保持对元首的信赖,从心里感到希特勒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统帅”,这不是一般的阿谀奉承,他已被希特勒的魔力所降伏。如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最高统帅部完全清楚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被围后派增援兵力解围非常困难,但却顺着希特勒不许第六集团军突围,严令其坚守。结果葬送了6个步兵师、3个摩托化师、3个坦克师、1个高射炮兵师和罗马尼亚的一个步兵师、1个骑兵师,以及克罗地亚军队的1个团,共26500人。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僵硬指挥应该对此负战败之责,但德国的宣传机构却把最高统帅部不可饶恕的错误说成是合理的和不可避免的过失,这在当时就使所有了解事实真相的将领们感到凯特尔等人格外可恶。
在希特勒将布劳希齐、龙德斯泰特、古德里安等战功卓着的将领免职时,凯特尔毫无保留地表示同意和支持这种临大战撤换行为。他甚至助纣为虐,赞同处死许多高级军官,而这些军官的唯一罪名只是未能服从希特勒关于死守的命令。1944年2月,苏军进抵卢茨克和罗夫诺,德军损失惨重。凯特尔要求处死罗夫诺的德军守备司令,遭到陆军参谋长蔡茨勒将军的反对。但帝国元帅戈林则支持凯特尔的意见。希特勒命令举行军事法庭审判。经审讯确认该守备司令有罪后,凯特尔又要求处死罗夫诺地区的一名师长,终因曼施泰因元帅的反对而未能执行。 1944年夏,西线崩溃,凯特尔的失误已暴露无遗,他的绝对服从助长了西线的灾难。希特勒于7月29日召集龙德施泰特、隆美尔和施佩勒诸元帅以及海军上将克兰克、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等人到贝希特斯加登举行作战会议。会上,龙德施泰特和隆美尔要求希特勒停止战争,但希特勒仍然固执地预言总体战的“胜利”。
会后,隆美尔约凯特尔恳谈,并向他说明,战况毫无希望,战争必须尽快结束。凯特尔也相信战争胜利没有希望。他虽然答应向希特勒陈盲,但他仍然迷信“领袖”的“天才”,并希望战争能获得不分胜负的解决办法。 1945年4月当战争发展到德国首都,柏林受到合围威胁的时候,希姆莱、戈林等要员都已匆匆离开此地,异想天开地去与西方国家进行谈判,充当谈判的最佳人选,开始走自己的道路去了。德军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和最高统帅部作战部长约德尔却表现出了对希特勒的无限忠诚。他们俩当时都不在受到围攻的柏林城内,这两人决定对各战场的德国军队保持形式上的指挥。他们完全无视现实,认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是从外面解救柏林和希特勒。凯特尔命令德军第九集团军退却至柏林以南同仍然防守易北河和穆尔德河的由文克将军指挥的第十二集团军会合,他天真地认为,如果这两个集团军试图从南面和东南面突击柏林,而施泰纳上将的以杂牌部队组成的“集团军”也能够展开进攻的话,那么,也许可以突破苏军铁桶般的合围圈(苏军已经合围了柏林市区的三分之二左右)。
为了付诸实施这个远远脱离实际情况,近乎天方夜谭的计划,凯特尔首先前往第十二集团军,令其在4月22日夜间做好执行新任务的准备。4月24日,从大本营临时所在地、位于波茨坦以北的克拉姆普尼茨发来了几份最后拟定的命令。根据这些命令,第十二集团军应向于特博相方向东进,在那里同向西突围的第九集团军会合,以便随后和它一起转入进攻,解救柏林。文车将军只能根据凯特尔的乐观描述判断柏林四周的情况,他起初确曾准备打到柏林,但很快就明白实施那种进攻是不可能的。为了摆脱因腹背受敌而被击溃的困境,也为了保障第十二集团军本身获得在易北河以东行动的必要自由,文克将军转而向东进攻,去支援被苏军围困的第九集团军。 凯特尔代表最高统帅部紧急干预了这些行动。他命令第十二集团军与第九集团军协同,对柏林发动在他看来是决定性的进攻,并回到帝国办公厅呆了些时间,由于他在那里介绍了情况,所有人又都充满了昔日的乐观情绪。现在凯特尔认为自己的任务是保障整个海因里希上将的“维斯瓦”集团军群兵力从北面配合第九、第十二集团军发起进攻,解柏林之围。但是在最后时刻,向前挺进的苏军朱可夫和科涅夫坦克部队在哈弗尔湖区的瑙恩以南会师,并在西面将柏林的包围圈合拢。这时,德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4月24日由克拉姆普尼茨迁到了菲尔斯滕贝格地域(参见柏林战役)。
凯特尔和约德尔从北面向柏林进攻的企图遭到了海因里希上将的激烈反对,因为从4月22日起,他的集团军群正面的情况再次变得很严重。坦克第三集团军尚能暂时顶住苏军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奥得河以西的猛攻,随后它为避免被苏军突破,不得不于4月25日退到兰多夫河地区,接着,当再次出现苏军向普伦茨劳突破的威胁时,又继续西撤。同时,该集团军群以施泰纳上将的兵力和第十二集团军从易北河派来的一个军,在拉特诺以北、哈弗尔河以东仓猝组织宽正面防御,抵挡从南面进攻的苏联人。如果决定从这些薄弱的防御阵地抽调兵力向柏林实施进攻,为了从后方掩护进攻部队,坦克第三集团军只能留在原地防止苏军突破而不能参加进攻。只有一个从西面调来的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已被击溃的坦克师残部可用于进攻,就这两个师,海因里奇上将还急需用其去支援坦克第三集团军作战。执行凯特尔发出的这个最高统帅部命令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已经一清二楚:在拥有弱小兵力的情况下向柏林突击,没有丝毫取胜的可能,坦克第三集团军的正面势必被突破。过几天后这就会导致无法形容的混乱,从被突破正面撤下的部队将与向西奔逃的一批批难民混在一起。海因里奇上将不愿参与制造那种灾祸。
4月27日,坦克第三集团军的防御正如海因里希所担心的那样,在普伦茨劳方向被苏军突破。这时只有马上投入当时因德军最高统帅部直接干预,为向柏林进攻而占领出发地位的那两个师,才能阻住这一被分割突破的局面。于是海因里奇决心把这两个师北凋。已完全被希特勒潜移默化的凯特尔,又司空见惯地责难别人不去解柏林之围是变节和怯懦,因为他在周围看到的都不合自己的意愿,他认为周围的人即使不是变节,也是居心险恶。他不想懂得,只有通过退却和将新锐兵力投入战斗,坦克第三集团军才能保全。他感到气愤的是,为了不让德国军队落入苏联人之手,竟放弃了斯维纳明德这个“同奥得河有联系的最后一个海军基地”。他像中了魔法似的,眼睛只盯着柏林和元首,而世界上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使那位元首脱离他为自己安排的命运了。凯特尔仇恨海因里奇这位司令官,认为这位司令官在捣乱,认为他行为中全是错误,他没有像某些战线的司令官那样,为了吓唬所属部队,把逃兵一个个吊在退却道路旁边的树上。 由于不服从命令,经凯特尔和约德尔提议,海因里奇上将于4月28日被解职,而被认为是“更果断和顺从”的施图登特上将成为他的继任者。在其到职之前,蒂佩尔斯基希将军奉命指挥该集团军群,后者不久以前已开始指挥编成第二十一集团军的军队,这些军队在由东普鲁士调来的集团军司令部领导下,防守哈弗河下游与新鲁平以南地域之间的正面。但由于海因里希的作用,凯特尔竭尽全力策划的向柏林进攻的企图已经自动告吹。在4月的最后几天里,凯特尔这位希特勒的最顽固的支持者也承认为柏林解围是无法实现的,因而停止了这方面的一切尝试。他和约德尔趁坦克第三集团军的正面还未被苏军彻底突破,将德军最高统帅部迁到了石勒苏益格一荷尔斯泰因,并不再干预各位司令官的行动。
4月30日,在解围的最后希望破灭后,给人类和平带来巨大灾难的声名狼藉的希特勒,没敢在最后关头为其所表演的一切丑恶行径负责,于下午三时半自杀身死。其侍从官将他和爱娃的尸体搬至总理府的后花园里,用汽油焚毁。 凯特尔一直到希特勒自杀的这一天对其都是忠心的。
5月3日,凯特尔出席了希特勒死前任命的邓尼茨政府召开的“波希米亚”问题会议。参与了将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德军兵力集团有组织地撤至西线战场向美军投降使其避免落到俄国人手中的图谋。
5月8日深夜,在柏林城郊的卡尔斯霍尔斯特正式举行的德国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上,凯特尔元帅和海军上将弗雷德堡、空军上将施通普夫代表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宣布向苏美英法四国无条件投降,并在《法西斯德国武装部队投降书》上签字。
‘叁’ 德国名人有哪些越多越好
德国名人有歌德、叔本华、恩格斯、费尔巴哈、康拉德·阿登纳、巴赫、贝多芬、莫扎特、俾斯麦、谷登堡、马丁·路德、卡尔·马克思、伦琴、尼采、高斯、西奥多·施旺、叔本华、隆美尔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歌德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着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着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
2、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
3、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4、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
5、伦琴
威廉·康拉德·伦琴(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国物理学家。1895年11月8日发现了X射线,为开创医疗影像技术铺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发现不仅对医学诊断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影响了20世纪许多重大科学发现。
‘肆’ 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的生平
申克尔1781年生于勃兰登堡新鲁平,是家中次子。父亲约翰供职于教会和地区学校,是一名颇有声望的神学家。申克尔6岁丧父,1794年举家迁往柏林,在灰色修道院文理学校(德文:Berlinische Gymnasium zum Grauen Kloster)完成教育。随后求学于建筑师大卫·基利(David Gilly)及其子弗里德里希(Friedrich Gilly),并同后者成为密友。波茨坦的水果女神庙是他首座建成的设计。
1803年的首次意大利之行无庸置疑的影响了他的艺术风格,草图、日记、信件纪录了无时不在的视觉冲击。申克尔在沿途的重要城市写生:德雷斯顿、布拉格、维也纳、威尼斯、帕多瓦、费拉拉市、博洛尼亚、佛罗伦萨、锡耶纳直到罗马。在罗马他结识了威廉·冯·洪堡。1804年继续旅行到那不勒斯和维苏威火山,而在西西里的3个月则是旅行的高潮,当地的风景和建筑给他无穷的灵感。申克尔回程取道比萨、里窝那、热那亚、米兰、里昂,最终到达巴黎。1805年经斯特拉斯堡、法兰克福、魏玛返回柏林。
耶拿战役的失败使普鲁士无力负担大型建设项目,完成意大利游学后,申克尔一度以绘画和装饰设计谋生。1807年他在法军占领下的柏林展出了一批全景画,有想象中的君士坦丁堡和耶路撒冷。1808年的巴勒莫获得更大的成功。因此得到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委托创作一批新的全景画。而当他在柏林艺展上看到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油画《云海上的旅客》后(德文:Wanderer über dem Nebelmeer),深感折服并从此转向建筑设计。
拿破仑战败后,他管理普鲁士最高建筑委员会,负责柏林总体设计。
1808至1817年间以哥特复兴风格重建玫瑰宫。
‘伍’ 如果德国超市食物出现问题下架了,奥地利也会下架吗
你是不是这样认为,德国的主要商品市场、经贸伙伴是奥地利呢?来看一个例子吧:
欧洲挂牛头卖马肉丑闻越演越烈,德国16号证实在一间食品生产商,生产的其中一款罐装食品中内发现含有马肉。这是德国第一家公司卷入马肉丑闻。
涉嫌生产含有马肉食品的的食品生产商发表书面声明指,在一款牛肉食品内验测到含有马肉,为保障消费者,将会回收在新鲁平厂房生产的所有同款食品,生产商又补充说,回收的食品是安全,对顾客健康是无害的。
马肉充当牛肉的丑闻在上月被揭发后,风波牵连欧洲多个国家,自今没有收到因进食含马肉食品后不适的个案,不过,事件就打击了民众对欧盟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信心。
这是很早时期的一个新闻,确实说明德国的食物远销欧盟各个国家,但不一定德国超市食物出现问题,与之相邻且关系密切的奥地利就会出现食品下架情况。而且德国的许多食品自身消费量是很大的,可能没有多少是出口外国,例如有机食品。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陆’ 二战德军 霍斯(第3装甲军团司令)、霍普纳(第4装甲军团司令)的介绍
赫尔曼·霍特 (Hermann "Papa" Hoth, 1885年4月12日 - 1971年1月25日),
德国陆军军官,1903年服役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退役。退役军阶高级上将(Colonel General,位阶高于一般上将仅次于最高长官的阶级);装甲战专家,法国战役作战让他声望崛起,于苏德战争时指挥第4装甲军团参加德国对苏联全面作战的巴巴罗萨作战,及攻击苏联首都莫斯科的“台风作战”,及稍晚的1942年东战场德意志国防军战斗及代号“蓝色行动”之对苏的夏季攻势:并于1942年11月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战隶属于被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国第六军团所指挥却在代号为冬季风暴行动中拯救第六集团军司令部失败,但成功掩护救出在敖德萨数十万德军即时逃出苏联红军包围歼灭;之后霍特于1943年夏天派至库尔斯克战役进行战斗,战役结束冬天改派至基辅作战;他领导第4装甲军团(管辖两个装甲军及数个机械化步兵师)在库尔斯克战役创下最大编制坦克部队坦克数量之世界纪录,可是他却在1943年被希特勒拔除司令官职衔召回国内;这支霍特领导德军精锐部队只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一个月有休息。战争结束后他因“战犯”罪名被囚禁6年,出狱后成为军事历史作家。
战前生平
他出生在新鲁平,是一位军医医官之子;他于1903年加入德军并参予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威玛共和军队重建时留任于当时的德国国防军,1935年德国军备重建计划时被希特勒赏识升迁为陆军少将并派任德军第18步兵师师长。
[编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战爆发他晋升中将并于1938年10月起起担任德军第15摩托化步兵师师长,并参与1939年波兰战役;在1940年法国战役作战中表现良好,于同年7月19日晋升上将。
在1941年对俄巴巴罗萨作战,霍特领导第3装甲集团占领俄国工业重镇明斯克及维捷布斯克,也支援进攻莫斯科(主攻作战则是另一位德军坦克名将海因茨·古德里安,战败收场被希特勒愤怒降官级调返国);同年10月,他接替卡尔-海因利希·冯·史图尔普纳格上将领导第17军团于乌克兰作战;不久他与第17军团被调返俄罗斯,参与1942年初对俄攻击战(参见 第二次卡尔可夫战役)。
1942年6月,他接替里夏德·鲁奥夫上将领导第4装甲军团:在代号蓝色行动中,德军攻击南俄罗斯,霍特军团甚至攻至顿河流域城市 沃罗涅日,接着霍特奉令转进向南支援正在渡过顿河之第1装甲军团,两大德军装甲军团辅助第6军团攻占斯大林格勒(参见斯大林格勒攻防战)。
1942年11月,俄红军发动代号为天皇星行动的冬天反攻作战,猛攻德军补给线并开始包围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6军团,霍特在代号冬季风暴行动担起重责大任作战救援被围的第6军团60万大军!指挥霍特上级长官是曾经于法国战役时任参谋长、旧时长官,德国陆军元帅埃里希·冯·曼施坦因;可是这次救援作战最后仍失败,归咎于苏联红军大批援军涌向斯大林格勒,而且天气异常恶化冰冷导致德军坦克难以发动延误作战,红军再次切断德军补给线,终于被红军夺回斯大林格勒;第6军团投降被俘。
1943年7月,霍特达到军事生涯的巅峰:率领第4装甲军团反攻作战,与“红军”展开至今世界最大规模、超过万部坦克群战斗库尔斯克战役;曼施坦因及霍特由南向北进攻,瓦尔特·莫德尔上将的德国第9军团由北向南进攻,库尔斯克战役中德军目的在以运动战围攻突出于德军前线、苏联红军占领的数万平方公里梯形阵地:此时第4装甲军团加入生力军助战:有新式武器配备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因此在破坏攻破红军前线建立战功!但是在先前因为在普洛霍罗夫卡战役中因耽误整体作战计划进度,曼施坦因催促霍特持续攻击不可停止,但是在德军第9军团进攻库尔斯克北方战斗失利,且盟军此时已经登陆意大利西西里,德军自此战场抽调武装亲卫队第2装甲军至意大利作战,兵力不足导致原先德军发动的库尔斯克战役草草结束,德军自此起在俄罗斯战事逐渐败退不敌。
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里特别是第聂伯河战役战胜德军(红军阵亡高达305,000人!血肉捍卫俄罗斯惨胜成功[2])后宛如开启一连串战斗胜利,1943年红军终于光复基辅并且把德军赶出乌克兰;尽管霍特战功彪炳而且是上将,希特勒此时却怪罪霍特需为这一连串德军战败负责部份责任,卸除霍特军团司令官职衔调回德国,1943年11月霍特改调后备部队训练官。
1945年4月,霍特再度被召回战斗岗位,担任喀尔巴仟山脉防区司令官,爱国的霍特义无反顾赴任直到一个月后德国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落幕,和平钟声到来。
[编辑] 战后
战争结束后,霍特接受纽伦堡审判高级将帅庭“战犯”罪名,于1948年10月27日法庭宣判15年徒刑,他服刑至1954年提早释放出狱(可能是冷战时代集团对抗加剧,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需仰仗霍特军事长才),他隐居写作;一代坦克名将后逝并葬在戈斯拉尔这地方。
‘柒’ 德国有什么名人
马恩、歌德、俾斯麦
德国名人简介[ZZ]
Abbe, Ernst
恩斯特•阿贝。德国物理学家,1840年元月23日出生于埃森纳赫,1905年元月14日卒于耶拿。1882年和卡尔•蔡斯共同在耶拿创建玻璃厂。阿贝曾设计过很多光学仪器。
Abendroth, Wolfgang
沃尔夫岗•阿本德罗特。德国国家法学家和社会学家,1906年5月2日出生于乌珀塔尔,1985年9月15日卒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自1951年起任马尔堡大学教授,1964年出版《德国社会民主的发展和危机》。
Achternbusch, Herbert
赫伯特•阿赫特布施。德国作家和制片人。1938年11月23日出生于慕尼黑。
Ackermann, Konrad Ernst
康拉德•恩斯特•阿克尔曼。德国演员,1712年2月1日出生于什未林,1771年11月13日卒于汉堡。他是德国戏剧艺术的奠基人之一,曾和莱辛合作工作。1765年,阿克尔曼在汉堡开办了一剧院。其妻子索菲•莎洛特•阿克尔曼(Sophie Charlotte Ackermann,1714年5月12日生于柏林,1792年10月13日卒于汉堡)和女儿多罗特娅•阿克尔曼(Dorothea Ackermann,1752年2月12日生于格但斯克,1821年10月21日卒于汉堡)均为对德国戏剧艺术的发展起过影响作用的演员。
Adenauer, Konrad
康拉德•阿登纳。政治家、法学家。1876年1月5日生于科隆,1967年4月19日卒于莱茵-勒恩多夫(Rhein-Rh?ndorf)。自1917年起任科隆市长。1933年由于反对纳粹被开除一切职务,1944年被短期关押。1945年再次担任科隆市长,但为时短暂。自1946年起任英国占领区基民党主席。1950-1966年任基民党联邦主席。1949年阿登纳被推选为基民党/基社党、自民党组成的联合政府的联邦总理。此时的阿登纳在明确主张德国和西方靠拢的同时力求德国的独立以及和西方的平等。1955年在莫斯科访问时,他促成了苏联和德国建交,并且使苏联同意释放德国战俘回德国。阿登纳致力于促进德国和法国的和解,1963年签署的德法条约为此后西欧的统一奠定了基础。1961年基民党/基社党大选失败,阿登纳于1963年10月15日辞去总理职务。其4卷回忆录于1965-68年间出版。
Agricola, Georg
格奥尔格•阿格里柯拉。德国自然科学家。1494年3月24日出生于格劳豪,1555年11月21日卒于克姆尼茨。他是现代矿物学的奠基人。
Albertz, Heinrich
海因里希•阿尔贝茨。德国基督教神学家和政治家,社民党员。1915年元月22日生于现波兰的布雷斯劳(Breslau),1993年5月17日卒于不来梅。1966年至1967年间任西柏林市长。阿尔贝茨是和平运动的积极倡导人。
Alder, Kurt
库尔特•阿尔德。化学家,1902年7月10日出生,1958年6月20日卒于科隆。1927至1928年间,阿尔德和奥托•迪尔斯共同发现迪尔斯-阿尔德反应(Diels-Alder-Synthese),于1950年因此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Altdorfer, Albrecht
阿尔布雷希特•阿尔特多费尔。画家。约于1480年生于累根斯堡,1538年2月12日卒于同一地方。
Bach, Johann Sebastian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曲家,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埃森纳赫,1750年7月28日卒于莱比锡。
Barschel, Uwe
乌韦•巴舍尔。法学家和政治学家。1944年5月13日生于奥拉宁堡,1987年10月11日卒于日内瓦。1982-87年间任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总理。由于被控对社民党的伯尔恩•恩霍尔姆进行诬蔑诽谤活动而辞职。
Barlach, Ernst
恩斯特•巴拉赫。雕刻家、版画家及文学家。1870年1月2日生于韦德尔市(荷尔斯泰因),1938年10年24日卒于罗斯托克。
Barzel, Rainer
赖讷•巴泽尔。政治家。1924年6月20日生于东普鲁士的布劳贝格(今属波兰)。1962-63任全德事务部长,1964-73任基民党/基社党在联邦议会中议会党团主席。1972年,对维利•勃兰特提出建设性不信任案时被提名为总理候选人,但没有成功,1972年重新竞选总理。1971-1973年任基民党主席。1983-84年任联邦议院议长。
Beckenbauer, Franz
弗兰茨•贝肯鲍尔。德国足球明星。1945年9月11日出生于慕尼黑,在1965-1977这段时间,贝肯鲍尔在德国足球队出场103次。1984-1990年间任德国足球队长。自1994年起是巴伐利亚足球俱乐部负责人。被誉为足球皇帝。
Becker, Boris
鲍里斯•贝克尔。网球明星。1967年11月22日生于海德堡附近的赖姆。于1985、1986及1989年获温布顿网球赛冠军。
Beethoven, Ludwig van
路德维希•冯•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770年生于波恩,1827年3月26日卒于维也纳。从1784年起,他是波恩选帝侯宫廷乐队的成员。作为海登的学生,贝多芬于1792年来到维也纳,在这里,他很快成为知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他一生作品很多,主要是器乐,如交响乐、弦乐四重奏和奏鸣曲。贝多芬的每个作品都有其独特性,因此,他在维也纳的早期作品就因其大胆、新异而受到同行的好评。
左图:贝多芬就是在这座位于波恩市中心的房屋中出生的,现是贝多芬纪念馆。
Benz, Carl
卡尔•本茨。工程师和汽车制造先驱。1944年11月25日出生于卡尔斯鲁厄,1929年4月4日卒于拉登堡。其父亲是一火车司机。由于早年丧父,本茨未能完成机械制造学业。1883年在曼海姆成立汽油发动机制造公司,其1884年设计的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三轮汽车虽然遭到人们的讽刺和嘲笑,但于1886年获得德国以及其它国家专利。1926年其公司和戴姆勒发动机制造公司合并为戴姆勒-苯茨股份公司。
Biedenkopf, Kurt
库尔特•比登科普夫。1930年出生于路得维希港,中学毕业后分别在慕尼黑和美因河畔法兰克福攻读政治学、法学和国民经济学。1958年或法学博士。1964-70年间任波鸿鲁尔大学教授,其间在1966-67年间任此校法学系主任,1967-69年间任校长。1971-73年间任亨克尔有限公司经理。1973-77年间任德国基民党总秘书长。1976-80年间任联邦议会议员。1980-83年间任北威州基民党议会党团主席。自1990年起任萨克森州总理。
Blücher, Gebhard Lebrecht Fürst
格布哈德•莱布雷希特•布吕歇尔•冯•瓦施塔特侯爵。普鲁士陆军元帅。1742年12月16日出生于罗斯托克,1819年9月12日卒于西里西亚。在滑铁卢之战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Bodewig, Kurt
库尔特•博德维希。1955年4月26日出生于莱茵贝格,已婚,有一儿子。1973年加入社民党,自1998年任联邦议会议员,自2000年3月20日起任联邦交通、建筑和住宅部议会国务秘书。
Brahms, Johannes
约翰内斯•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1833年5月7日生于汉堡,1897年4月3日卒于维也纳。他是卡拉拉、罗伯特•舒曼夫妇是好朋友。布拉姆斯在世时,其盛誉也传遍欧洲。
Brandt, Willy
维利•勃兰特。原名赫伯特•恩斯特•卡尔•弗拉姆,1913年12月18日生于吕卑克,1992年10月8日卒于瓮克尔。政治家。1933年移民挪威,1940逃亡到瑞典。1945年以记者身份回到德国。1947年以笔名维利•勃兰特重入德国籍。1949-57年以及1969年起任联邦议院议员。1957-66年任西柏林市长。1964-87年任社民党主席,1987年起任名誉主席。1966-69年间任联合政府的副总理兼外交部长。1969-74任总理。1971年获诺贝尔和平奖。1974年因吉永事件被迫辞去总理职务。1979-83年任欧洲议会成员。
Büchner, Georg
格奥尔格•比希讷。剧作家。1813年10月17日生于达姆施塔特,1837年2月19日卒于苏黎士。他是现代戏剧的先驱,其手法是将无因果联系的各个场景进行平行排列、用印象派的独白片断来替代传统的对白。
Bürger, Gottfried August
戈特弗里德•奥古斯特•比格尔。文学家,1747年12月31日出生于曼斯费尔德,1794年6月8日卒于格廷根。用其叙事诗对德国文学起到了同歌德一样的贡献,使德国文学开始富有民族特色。他系统地整理并出版了吹牛大王明希豪森的冒险故事。
Busch, Wilhelm
威廉•布施。作家、画家。1832年4月15日生于施塔特哈根,1908年1月9日卒于泽森。
Carstens, Karl
卡尔•卡斯滕斯。1914年12月14日出生于不莱梅,1992年5月30日卒于梅克海姆。曾分别在德国、法国和美国学习法学和政治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39-1945年服兵役, 1945-1949年在不莱梅任律师,1950-1973在科隆大学任教。1954-1955年任联邦德国在欧洲议会的常任代表。1972-1979任联邦议院议员。1973-1976任基民党/基社党联盟的议会党团主席及基民党主席团成员。1976-1979任联邦议院议长。1979-1984年任德国总统。
Christiansen, Sabine
扎比内•克里斯蒂安森。1957年9月20日出生于普雷茨,1983-85年间,在汉堡北德广播电台接受新闻工作职业培训,1985-87年间在汉堡作电视节目主持人,1987-97年间在联邦德国广播电视网作编辑和“今日要闻”节目主持人。自1998年元月主持以她自己名字作名称的专题节目,它是目前德国电视中最成功的节目之一,观众超过400万人。克里斯蒂安森因她杰出的新闻工作获得多项大奖,如金摄像机奖、金小鹿奖,并被评为1999年德国妇女名人。
Clement, Wolfgang
沃尔夫冈•克莱门特。1940年出生于波鸿,曾在明斯特大学攻读法学,毕业后在马尔堡大学担任助理。自1968年担任《威斯特法伦评论》担任政治专栏编辑。1970年加入社民党。1981-86年间为社民党主席团发言人。1987-89年间任《汉堡晨报》总编。1989-95年间任北威州州总理办公厅厅长。1995-98年间任北威州经济部长。自1998年起任北威州总理。自1999年12月7日起,担任社民党副主席。
Cornelius, Peter von
彼得•冯•科内利乌斯。画家,1783年9月23日生于杜塞尔多夫,1867年3月6日卒于柏林。1811-19年在罗马和拿撒勒画派的画家们接触,其后在慕尼黑和柏林创作。曾尝试革新德国湿壁画艺术。
Cranach, Lucas
卢卡斯•克拉纳赫。画家、铜版雕刻家和木刻画家。1472年生于克洛纳赫,1553年10月16日卒于魏玛。
Daimler, Gottlieb
戈特利布•戴姆勒。工程师和发明家。1834年3月17日出生于舍恩多夫,1900年3月6日卒于斯图加特的巴特坎施塔特(Bad Cannstatt)。机械制造专业大学毕业后,戴姆勒曾在英国和法国深造。1872年设计出四冲程发动机;1883年和威廉•迈巴赫一道,完成一高速发动机的设计;1885年将此发动机安装于木制双轮车;1886年生产和马车相似的汽车。在1900年生产的由其设计的汽车,已达34马力,速度高达每小时74公里。自1902年起,这种汽车按照一车辆设计工程师女儿的名字Mercedes被命名为“梅塞德斯”。
Dalberg, Theodor Karl von
卡尔•特奥多尔•冯•达尔贝格。1744年2月8日生于伏姆斯,1817年2月10日卒于累根斯堡。1802-13年是美因兹选帝侯。1806年是莱茵联盟大诸侯,1810年是法兰克福公爵。1813年下野。
D?ubler-Gmelin, Herta
赫尔塔•多伊布勒-格麦林。1943年8月12日出生于普雷斯堡(今属捷克),信基督教,有两个子女。在蒂宾根和柏林上大学时,主修法学和国民经济学,获法学博士学位。1965年加入社民党,1972年担任联邦议院议员和巴登-符腾堡州社民党主席团成员,1979年被选入社民党联邦主席团。1988年担任社民党副主席。自1998年10月起,任联邦司法部部长,2002年大选后,尽管社民党和绿党获胜而继续执政,但多伊布勒-格麦林因其将美国总统布什和希特勒相比的言论而不再续职。
Diels, Otto
奥托•迪尔斯。德国化学家,1876年元月23日生于汉堡,1954年3月7日卒于基尔。他于1906年发现二氧化三碳,并发现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1928年,迪尔斯和库尔特•阿尔德一道发现迪尔斯-阿尔德反应,两人因此在1950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Dietrich, Marlene
马伦娜•迪特里希。1901年12月27日生于柏林,1992年5月6日卒于巴黎。电影演员和歌唱家。1930年主演电影《兰天使》出名,后移居美国,1937年入美国籍。50和60年代她在世界各地举行巡回演出。德国有面值为1.1马克的邮票纪念她。
Droste-Hülshoff, Annette von
安内特•冯•德罗斯特-徽尔斯霍夫。女诗人。1797年1月10日生于明斯特附近的徽尔斯霍夫庄园,1848年5月24日卒于迈尔斯堡。德国现在通行的20马克面值的钞票上有其肖像。
Dürer, Albrecht
阿尔布雷希特•丢勒。德国画家、艺术理论家。1471年5月21日出生于纽伦堡,1528年4月6日卒于同一城市。
Ehrlich, Paul
宝罗•埃尔利希。医学家。1854年3月14日出生于西里西亚,1915年8月20日卒于巴特霍姆堡,他是化学疗法的创始人和治疗梅毒用药洒尔拂散的发明人。1908年获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德国面值为200马克的钞票上印有其肖像。
Eichel, Hans
汉斯•艾歇尔。1941年12月12日生于卡塞尔市,有两个子女。上大学时期主修的专业有日尔曼学、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和历史学。1964年加入社民党。1975-1991年任卡塞尔市长,自1984年起,任社民党主席团成员,自1989年任黑森州社民党主席,1991-1999任黑森州议会成员和州总理。自1999年4月起,担任联邦财政部长。自1999年12月起为社民党主席团成员。
Engels, Friedrich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家。1820年11月28日生于乌珀塔的巴门,1895年8月5日卒于伦敦。恩格斯的一生受马克思的影响很大,自1844年起两人就建立了终生的友谊,《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就是这种友谊的结晶。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协作于1873-83年间,出版于1935年。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发展和恩格斯的工作分不开。
Erhard, Ludwig
路德维希•艾哈德。政治家。1897年2月4日生于菲尔特,1977年卒于波恩。大学期间主修国民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1928年起在纽伦堡从事研究工作。1945-46年任巴伐利亚工商部长,自1948年起任“统一经济区经济管理部”部长,艾哈德在1948年6月20日即由他参与准备的货币改革日宣布结束统制经济,此后他实施了社会市场经济,被称之为“德国经济奇迹之父”。1949-76年任联邦议院议员。1957-63年任副总理,1966-67任基民党主席。1963-1966年任联邦总理。
Eulenspiegel, Till
蒂尔•厄伦史皮格尔。讽刺家。有关他的文献记录很少,传说他本人是一农民,出生于不伦瑞克,在1350年卒于莫尔恩。他的名字,在德语中成了滑稽诙谐并且爱捉弄人者的代名词。
Fallersleben, Hoffmann von
霍夫曼•冯•法勒斯莱本。日尔曼学家和抒情诗人。1798年4月2日出生于不伦瑞克市附近的法勒斯莱本,1874年元月19日卒于科魏堡。写作过大量政治抒情诗和儿歌。1841年在赫耳果兰岛完成《德国之歌》。
Fischer, Andrea
安德阿•菲舍尔。1960年元月14日出生于阿恩斯贝格市,1978年高中毕业后当胶印印刷学徒工,期满后当印刷工人和清样校对工。1985年加入绿党,1985-1990年她在柏林自由大学学习国民经济学,获学士学位,学习期间从事新闻工作。1990-1991年在欧洲议会工作,重点为劳工市场和社会政策方面。1991-1994年间在柏林科学中心参加“中欧及西欧劳动力的转移”科研项目。自1994年任联邦议院议员。自1998年10月起任联邦卫生部长。2001年元月9日因为对德国的疯牛症问题处理无力而辞职。
Fischer, Joschka
约施卡•菲舍尔。德国外交部长。1948年4月12日出生于巴登-符腾堡州的格拉布隆,1982年加入绿党,1983-1985年3月29日联邦议院议员。1985年12月12日-1987年2月9日任黑森州国务秘书和联邦参议院代理议员,主管环保和能源。1987年4月8日-1991年4月4日任绿党在黑森州议会党团主席。1998年10月27日起出任德国外交部长。
Fliedner, Theodor
特奥多尔•弗利德讷。基督教神学家。1800年1月21日生于埃盆施泰因,1864年10月4日卒于杜塞尔多夫。1836年首次创建培养从事教会社会救济工作女护士的教院。
Focke, Henrich
亨里希•福克(1890年10月8日,不莱梅-1979年2月25日,不莱梅)。飞机设计师。自1908年起开始设计飞机,1933年完成直升飞机的设计生产,1936年首航。
Fontane, Theodor
特奥多尔•冯塔讷。1819年12月30日生于诺伊鲁平,1898年9月20日卒于柏林。作家、记者和文学评论家。曾任德法战争中的战地记者。
Fraunhofer, Joseph von
约瑟夫•冯•弗朗霍夫。物理学家。1787年3月6日生于施特劳宾,1826年6月7日卒于慕尼黑。1814年发现用其名字命名的太阳光谱吸收曲线(弗兰霍夫曲线)。对光的波动理论有突破性进展。
Gau?, Carl Friedrich
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廷根。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发表过有关高等数学、微分几何学和天体运行的重要着作。和物理学家威廉•韦贝尔一道,高斯对地球磁力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地球磁感应单位“高斯”用其名字命名。德国面值为10马克的钞票上印有高斯的肖像。
Genscher, Hans-Dietrich
汉斯-迪特里希•根舍。政治家、法学家,1927年3月21日出生于哈勒附近的赖德堡。1968年任自民党副主席,1974-85任自民党主席。1969-74内政部长,1974-92任外交部长。
Gerhardt, Wolfgang
沃尔夫冈•格哈德。1943年12月31日出生,获哲学博士。1987-1991年间任黑森州副总理兼科学艺术部长,同期任联邦参议院议员。自1995年6月任自民党联邦主席。自1998年10月任自民党议会党团主席。格哈德出版过多本政论书籍。
Goethe, Johann Wolfgang von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德国作家。1749年8月28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1832年3月22日卒于魏玛。1765年歌德按照其父的愿望到莱比锡学习法律,期间开始创作诗歌。歌德于1774年完成的第一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近期小说的典范。
G?ring, Hermann
赫尔曼•戈林。1893年1月12日生于罗森海姆,1946年10月15日自杀于纽伦堡。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定戈林为其接班人。他是纳粹政权时强制外国人劳动和灭绝犹太人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纽伦堡法庭被判处死刑。
Grimm, Jacob
雅各布•格林。德国语言学家和文学研究家。1785年1月4日出生于哈瑙,1863年9月20卒于柏林。他是日尔曼语言学的先驱,他的一生和其弟弟威廉•格林密切相关。他们于1812-15年间完成的《格林童话》成为家喻户晓的作品。在1819年再版的《德语语法》中他首次阐明了德语语音的规律性。1854年出版《德语词典》。
Grimm, Wilhelm
威廉•格林。德国文学研究家。1786年2月24日出生于哈瑙,1859年12月16日卒于柏林。《格林童话》主要为其所完成。
Gropius, Walter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德国及美国建筑学家和设计师。1883年5月18日出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格罗皮乌斯对20世纪建筑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919年建立宝豪丝。在1928到1933年在柏林做建筑师,1933年移居伦敦,从1937年起定居美国,并建立自己的建筑学校。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宝豪丝》。
Gutenberg, Johannes
约翰内斯•谷腾贝格。在 1397-1400年间生于美因兹,于1468年2月3日卒于美因兹。约在1450年左右发明活版印刷。
Gysi, Gregor
格雷戈尔•吉西。1948年元月16日出生于柏林,已婚,有三个子女。1966年中学毕业后参加培训,学习养牛。1966-1970年在柏林洪堡大学攻读法律,1976年获博士学位。1971年起,在柏林任律师。自1990年10月3日起任联邦议院议员。1998-2000年10月任民主社会主义党议会党团主席。
‘捌’ 第25装甲掷弹兵师的部队简介
1943年9月,德国新鲁平,依照43年装甲掷弹兵师基本编装(Grundgliederung der Panzergrenadier-Division 43),25PGD成立一个新的第五战车营。该营是由第五战车补充营改编而来,而第五战车补充营则是由原先在北非战场被击溃的第五战车团残部所改编,自营长Rettemeier上尉以下之军官,士官及士兵都是曾经在北非战场作战的老兵。
该营除营部连之外有四个战车连和一个补运连,原先是配备四号战车及突击炮,这个营到10月才到中央军集团的战区, 一直要 到10月20日才在杜布罗夫诺进入第四 军的战区,到十月底才和该师汇合。1942年5月,第25机车步枪营吸收第25摩拖化侦搜营的残部并担任侦搜任务,这时则改编为第125装甲侦搜营。第25摩拖化炮兵团则在1942年十月接收一个防空炮连成为第十炮兵连。
陆军直属的防空炮营一直要到1944年底才与该师汇合。1943年7月1日,25PGD所呈报的战斗序列包括(后勤支援单位未列出): 第五战车营:尚未编成
第35摩拖化掷弹兵团:团部连,三个摩托化掷弹兵营,每营三个摩托化掷弹兵连和一个摩托化重装备连,第13摩托化步兵炮连,第14摩托化战防炮连
第119摩拖化掷弹兵团:同上
第125装甲侦搜营:五个连,三个机车侦搜连,一个装甲侦察车连,一个摩托化重装备连
第25装甲猎兵营:两个摩拖化战防炮连,一个自走化战防炮连,一个自走化轻防空炮连
第25摩拖化炮兵团:团部连,两个摩托化轻型榴弹炮营,一个摩托化重型榴弹炮营,外加两个临时编成使用俄军火炮的榴弹炮连
第25摩拖化工兵营:三个摩托化工兵连,一个摩托化轻型架桥纵队
第25摩托化通讯营:两个摩托化通讯连,一个摩托化轻型通讯纵队
注:43年装甲掷弹兵师基本编装与之前的摩步师最大的不同在于获得一个战车营(大多是用突击炮当代用战车),及将机车步枪营改编为装甲侦搜营,另外也获得一个陆军直属的防空炮营。 1943年7月第25装甲掷弹兵师撤出奥廖尔弧形防御带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期间25PGD防御德军在库尔斯克突出部阵地北翼战线的最北端,从奥廖尔以北的基列科沃/Annina地区,主力部队向南延伸至并集中在Bolkhov两侧。在此期间获得第18战车营的增援直到7月底该师撤出奥廖尔弧型防御带。该师经由Paramonovo向西撤退,负责固守重要的交通要点Khotynets直到8月9日,再撤退至卡拉齐夫。之后25PGD行军250公里移防到第4军在斯莫棱斯克东北方的Yartsevo-Dukhovshchina地区,该师在这里接受整补。8月18日至9月中,第119摩托化掷弹兵团负责Dukhovshchina东北方的水牛防线,之后该师撤往豹线,在斯莫棱斯克以西约25至30公里处。9月28日至10月28日,该师换防至Werja-Rossassenka地区。1943年10月底至1944年6月,该师移往豹二线,在Dubrovno东北,聂伯河北岸与国道之间(现今斯莫棱斯克至莫斯科之M1高速公路)。该师在斯莫棱斯克以西的第四次及第五次国道争夺战中曾成功地延伸其防线到聂伯河以南的豹三线。在1944年4月间曾后撤至明斯克以东的地区进行整补。
1944年6月22日,白俄罗斯,红军对德军中央军集团(Heeresgruppe Mitte)发动大攻势。同属德军第27军团(XXVII Armeekorps)的第78突击师扼守国道防线正面,25PGD则保护第78突击师的南翼,隶属德军第4军团(IV Armeekorps)的第256步兵师则保护第78突击师的北翼。1944年6月23日清晨五点,红军对德军第78突击师及第256步兵师正面防线展开猛烈炮击,随后由三个红军禁卫步兵师及其他装甲部队所组成的装甲突击群对德军第78突击正面防线师展开猛烈攻击,到这天傍晚勉强突破德军第78突击师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红军第1禁卫步兵师突入了德军第78突击师及第256步兵师防线之间的沼泽地带,并发现一条窄轨铁道通过这片沼泽地带。1944年6月24日,红军沿着这条铁道投入第2禁卫战车军团协助突破,作为预备队的德军第14步兵师在Orekhi湖畔南端展开反攻,然而并无法阻挡红军攻势。同时,红军第11禁卫步兵师突破了德军第256步兵师防线,德军第78突击师北翼防线洞开,岌岌可危。1944年6月25日,红军终于突破德军第78突击师防线,第2禁卫战车军团长驱直入,包抄重要的铁公路交通要点奥尔沙。随着德军第78突击师防线崩溃,25PGD不得不随之撤退。1944年6月26/27日夜间,红军第11禁卫军及第31军攻克奥尔沙,第5禁卫战车军及第2禁卫战车军团沿着莫斯科-明斯克国道向明斯克挺进。1944年6月26日,希特勒和德国陆军总部发现事态严重,下令德军第5装甲师和第505重战车营由乌克兰回防明斯克,派遣重兵驻守鲍里索夫东北方,希望能守住贝尔齐纳河防线,让德军第4军残部能平安撤退。
在十天内该师由聂伯河河弯撤退到贝尔齐纳河。1944年7月6日,25PGD于贝尔齐纳河与明斯克之间的Smolevichi南方被歼灭。该师师长Paul Schürmann少将率领残部突围在八月中回到第四军在格罗德诺的军部,是唯一突围成功的师长。这期间该师的Johannes Grimminger上尉征召了收假兵,失散兵及轻伤兵所组成的Grimminger战斗群随同第5装甲师作战直到七月底。最后该战斗群与该师残部在苏瓦乌基汇合后前往姆瓦瓦练兵场等待整编。1944年8月23日,Mielau,Johannes Grimminger上尉因功获颁骑士十字章。
注:Khotynets位于奥廖尔以西,是奥廖尔州进入布良斯克州的铁公路必经之路。Karachev则是布良斯克州东边的门户。豹线是在斯莫棱斯克以西约25至30公里处,豹二线是在Dubrovno东北,聂伯河河弯北岸与国道之间,豹三线则是在聂伯河河弯以南。Johannes Grimminger上尉后转任至第21装甲师第192装甲掷弹兵团第二营营长,在1945年三月晋升少校团长,并获橡叶骑士十字章。 1944年秋季原先在中央军集团被击溃各师残部被用来作为新成立的44年装甲旅(Panzer-Brigade 44)的核心。25PGD的残部和年轻的补充兵在Mielau练兵场来成立一只新的部队:第107装甲旅于1944年8月1日正式成军。25PGD和该旅都转属到西线的B军集团(Heeresgruppe B)直到11月底。1944年9月20日,格拉芬沃尔练兵场,该师被降编为第25装甲掷弹兵师战斗群,当时没有战车,卡车和火炮,全师的战斗单位其人员编现比约只有20%,可说完全没有战斗能力。10月份开始获得人员和装备的补充,并转往鲍姆霍尔德练兵场,10月底吸收第107装甲旅残部,该旅则于11月初解编。
1944年11月23日25PGD战斗群所呈报的战斗序列包括(后勤支援单位未列出):
战斗群指挥部
第35摩托化装甲掷弹兵团:两个营。第一营搭乘重型运兵车和中型卡车,第三营搭乘脚踏车和中型卡车
第119装甲化装甲掷弹兵团:一个营。第一营为原第107装甲旅之第2107装甲掷弹兵营,配备步兵装甲车
第五战车营:一个连14辆豹式战车。该营为原第107装甲旅之第2107战车营
第125装甲侦搜营:一个连,只有一些装甲侦搜车
第25装甲猎兵营:三个连。第一二连各有17辆突击炮,第三连有四门战防炮
第25摩托化炮兵团:一个营。只有两个轻榴弹炮连共九门炮
第25摩托化工兵营:两个连。第一连有18辆工兵装甲车,第二连搭乘中型卡车 1945年1月31日,25PGD沿着科斯琴东南的一号国道布防。二月到三月中则移防到科斯琴西北方之Genschmar。在这期 间曾在3月22日,23日及27日发动数次反击以解救库司春守军。1945年3月27日,希特勒训令第九军向奥德河西岸之红军桥头堡展开反击以解救库司春之守军,第九军以Müncheberg装甲师为主力,以第20装甲掷弹兵师,第25装甲掷弹兵师及元首掷弹兵师一同投入救援作战。Müncheberg装甲师以突击炮支援明谢贝格装甲掷弹兵团第二营由国道向库司春方向前进,在进击三公里后遇到红军第八亲卫军的顽强抵抗,损失11辆步兵装甲车,三辆豹式战车及五辆突击炮,救援作战以失败收场。之后25PGD在费里岑整补直到四月中。
1945年4月16日,Seelow高地,红军发动对柏林的大攻势,4月17日及18日该师在费里岑周边进行艰困的防御战,之后且战且走,4月21日该师撤退至第三装甲军(3. Panzer-Armee)在Eberswalde/Finow运河上的Brunow-Kruge桥头堡。4月24日该师随着Steiner集团(Gruppe Steiner)在Leibenwalde以南发动反击,4月25日及26日沿着Ruppiner运河南下在奥拉宁堡建立一桥头堡。该师防御奥拉宁堡桥头堡直到4月27日之后撤往梅克伦堡地界,4月29日及30日到达马尔欣湖畔的盖沃欣,5月2日到达Schweriner湖南缘的Plate-Kladow。这时战争已接近尾声,该师在Radelubbe向美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