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金星秀访谈德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金星秀访谈德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发布时间:2022-04-11 18:09:40

❶ 德国人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阅读变得这么有趣

德国的小学课程看起来虽然内容丰富,但并不强求孩子死记硬背。每个孩子学习的快慢不同,但是课程内容生活化,教学设计有趣又不失教育性,因此大多数的孩子都能快乐的成长,不会因为课业问题需要额外补习或是为功课烦恼,“玩”就是德国小学生的主修,他们从中学习到更多。

德国人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文/沈佳慧

在小K的学校里,每个学期都会举办一次让孩子既期待且喜爱的活动“读书之夜”(Lesen Nacht)。

读书之夜?这可不是我们曾经上的“晚自习”,晚上辛苦地留在学校里念书,有什么好期待的?一开始,我真的以为“读书之夜”应该就是“晚自习”,结果不然。孩子们之所以会期待,是因为这一天晚上会在学校过夜。孩子们想的,并不是在学校“彻夜阅读”这件事,而是大家可以一起在学校过夜,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个读书之夜的活动,通常会安排在星期五。

这一天,孩子下午放学回家之后,傍晚五点半,就必须再返回学校,带着睡垫、睡袋、小台灯、枕头、棉被等,到教室里找好自己想要睡的位置,铺好自己的睡垫,放好自己的寝具,接着所有人带着自己的借书证,跟着老师到附近社区的图书馆,去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带回学校。

晚餐后就开始进行“读书之夜”的活动:大家必须先看一遍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然后每个孩子轮流分享自己选读这本书的理由和故事大纲。分享之后,开自己的小灯继续享受阅读的时光,直到就寝。

孩子们对于这一天的活动往往会感到特别兴奋,不管是不是爱读书的孩子,都觉得这是一件很新鲜、有趣的事。学校通过这样的活动抛砖引玉,鼓励孩子们阅读,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并创造这样的阅读氛围,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学校老师们真的是非常的用心。

在台湾,很多人告诉我,小朋友不喜欢写作文。我会反问:“那么他喜欢阅读吗?”所得到的答案不一。台湾的父母亲都太过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在线上,因此会要求很快地“看到成果”。然而多数父母都忘了,其实写好作文的基础是阅读,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才可能会有所成果。

举我们家的例子来说,小K虽然接受的是德国教育,三年级时他的英文阅读能力,已经可以达到七八年级的水平。主要的原因是:小K认字,是从英文开始的,而他的阅读能力,也自然从英文开始。

我们并没有要求小K花很多时间在英文上,只是希望他可以不要荒废了在英国时好不容易练起来的英文。在德累斯顿这个英语并不通行的城市里,我们为小K找了一位家教老师,这个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每个星期来家里陪小K“玩耍”,让他之前在英国累积的英文能力能够持续。毕竟,英文在国际上仍是重要的沟通语言。

家教老师是美国人,是我德文课的同班同学,住处离我们家近,因此请她来帮小K学英文。当时,由于她是嫁到了德国,每年还要外出渡假两、三次,每次为期两周,偶尔还要回美国一个月见见家人,所以小K的英文学习进度并不是很快。

除了在英文学习时的“听和说”,我们还另外搜寻着提升小K的英文阅读能力、培养他对英文的阅读兴趣最有效的方法。我们想起了在英国时购买的一套小书,每一本书只有短短的文章,我们决定让他用朗读的方式,去熟悉英文。如果只是让小K自己朗读,他可能很快会失去兴趣,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即使他朗读完书中所有的句子,也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其中的意义,因此,我们用让他朗读一次、爸爸朗读一次的方式,像游戏般的进行着英文阅读这件事。

朗读完毕之后,便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小书的内容讲一次给他听。渐渐地,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小K可以开始独立读这些小书,在他无聊的时间里,就会随手拿起一本,看看书的内容。看得懂之后,有时上英文课,还可以跟老师聊一聊书这本书,读错了的单词,英文老师也会加以纠正,慢慢地小K建立起了对英文阅读的能力和信心。

我注意到在德国,以及其他许多欧洲国家,学校和老师对于培养学龄孩子的阅读习惯,皆不遗余力。因此对于孩子的阅读和写作,除了父母亲的用心陪伴和正确引导之外,最首要的任务便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图书馆是很多德国孩子常去的地方。

在德国教育中,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仅是老师或父母其中一方的责任,而是两方一起进行的。用鼓励却不强迫、引导却不硬性规定的方式,让孩子多接触阅读,人人这样彻底执行的方式,让我印象十分深刻。

我记得在小K一年级时,学校的午休时间,辅导老师还每天不间断地为没有午睡习惯的孩子读格林童话故事呢!这些都是未来认识文字、读书和写字的重要基础。如果阅读这件事已经变成自然而然,就没有所谓需要父母要求孩子“去看书”的这些烦恼了,因为孩子会在书的世界中,找到他阅读的乐趣。

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城市中的每一小区域都有图书馆,可以免费借阅各类童书、绘本、DVD等。很多学龄前孩子也会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图书馆里消磨时光,念故事给孩子听、或者和孩子一起看绘本,引导孩子进入书的海洋。

图书馆是很多德国孩子喜欢去的地方,在我们居住的地区性图书馆里,还有为孩子布置的座椅和空间,让孩子对这里的阅读环境充满兴趣和向往。在台湾,虽然可以在图书馆中找到各种各类的书籍、各式各样最新的信息,但图书的使用率却没有欧洲图书馆的高。

我们常会不自觉的、有目的地去要求孩子看书,却反倒破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其实,看书除了获得知识,也可以just for fun!(仅仅为了好玩)怎样让阅读变得有趣,怎样让孩子对书产生兴趣,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关键。

沈佳慧

生于台湾新竹,淡江大学中文系毕业。毕业后从事媒体工作,曾任环宇电台新闻记者、播报及环宇电台旅游节目《漫步天涯》主持人。目前专职写作。喜欢旅行,是个将旅行与生活结合的旅人。生完孩子后才开始写作,无论在哪里,皆乐于与孩子一同成长,探索新事物。2004年起,一家三口旅居欧洲近六年,在旅欧期间,近距离观察了中西方教育观念差异、教育现况,并在体验、思考中从容面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也让孩子在正统的德国教育,即生活教育中发现更多,学到更多。出版着作《适应力:让孩子与世界美好相遇》

❷ 德国人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教育问题是他们最头疼的。而令我国家长最头疼的就是让孩子适应我国的应试教育,能够看到各种试卷时都能精准作答,并且在这种选拔方式中脱颖而出。

而在这种教育观念当中,所培养出来的孩子往往只是考试的工具,他们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我们才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很多孩子在大学毕业之后,步入社会,却什么都不会,甚至连照顾自己的能力都没有。

其实,我国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历史的文化所导致的。而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一方面强迫着父母这样做,虽然这种教育观念有很多弊端,但是他还是适用于我国社会发展的情况。只是我们要充分了解到我们固有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所带来的影响,在注重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在其它方面的发展。

所以,家长们不要再一味地只看孩子成绩了,我们可以借鉴德国父母的这种教育观念,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❸ 德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首先想说一下关于网络上经常看到的“德国禁止学前教育”这种说法。德国的孩子并不是在上学前天天傻不啦叽的就是玩,而德国人对“学”前教育有自己的理解,孩子们也会学一些东西。他们的书包不比我们的小。

❹ 读《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有感

在寒假期间阅读了李宽宽着写的《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一书,感受颇为深刻。书中各个章节的故事,无不透露出德国人严谨、认真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个性特征。现与大家共勉几点感受。一.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失败者”,现在却是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引领者。这其中的奥秘难道我们不应该探究一下吗? 一个国家的发展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就需要造就一大批科技精英,那么德国是如何造就这么多科技精英的呢?这就是教育!说起教育,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读书多,成绩好等等表面现象。其实,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塑造人的品格和能力。单单的依靠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非常不全面、不科学的。德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整个德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深刻的理解。 在德国有各种各样的学校,其中最有特色,也最成功的就是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像我们国家这么单一,可以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德国,15岁—18岁的青少年国民中,有60%以上接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政府为此还制订了多部法律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发展和顺利运转。 德国职业教育的形式包括了职业学校、职业专门学校、高级职业学校、职业文理中学、技术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来进行学习。在达到了一定学业水平后,还可以申请到高一级的技术学校继续深造。德国的职业教育范围也十分丰富,包括了经济、管理、冶金、电机技术、建筑、木工、纺织、服装、化学、物理、生物、印刷、纸张、室内布置、家政等诸多行业。 除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外,支撑德国职业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的德国企业也担负起了职业教育的职责。为了鼓励企业兴办教育,政府专门制定的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对办教育好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等待遇,而对于办的不好的企业就要对其招收员工实施限制等惩罚措施。二.教育理念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但是,现在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比较起来真的是差之很远。这除了和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有关之外,我觉得还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联系。 我们现在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少不经事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完全不顾孩子兴趣的客观发展情况,而德国人在一点上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该书中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丹尼尔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他11岁即将小学毕业选择学校的时候和父母的意见发生了矛盾(德国小学生在四年级以后就可以选择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丹尼尔希望能够到职业类学校中学习,但是他的父母却想让他到普通中学里继续深造。这时,丹尼尔的父母没有像我们中国的父母那样剥夺孩子自己决定的权力,而是找到丹尼尔的老师来进行深入的商谈,当然不是希望老师能够劝说丹尼尔能够如他们所愿。德国的父母和老师进行的交流是非常可观和真诚的,完全不像我们的有些家长。在进行了认真的谈话以后,丹尼尔的父母终于同意了丹尼尔到职业教育学校中学习的选择,因为德国人认为孩子能够自己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正是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表现,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这其实也是父母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所希望看到的。 德国历史上出过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等等,无不是德国人值得骄傲和称颂的。就连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小提琴高手,这反映了在德国人的教育思想当中,蕴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艺术的熏陶。 德国人喜欢听音乐会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人能比的,音乐在德国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优美的音乐让我们的精神完全放松,沉浸在天籁般的音乐当中,我们的思想是那么的开阔,像一匹脱缰的骏马驰骋在精神的圣地上! 德国的父母除了用音乐来对孩子进行艺术的熏陶以外,还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比如参观各种博物馆;参观画展,各种艺术展览等来让孩子了解人类优秀艺术的发展,德国的父母就是用音乐等形式来教会孩子一种对深刻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一种对高尚的精神力量的崇敬。 读完这本书,反观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内心充满了莫大的悲哀和无奈,只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作为师者这样一种角色来为我们更多的孩子带去快乐的成长经历,而不是让社会不良的风气在他们身上继续延续下去!

❺ 德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他们之所以走上歧途,就是因能太轻易地获得一切,以至在他们没有“界限”的概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他们的头脑中缺乏清醒的分寸。 在这方面,德国孩子对于事物的理性反映能力在各国的同龄人当中显得非常突出,一位久居德国的美国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也对此予以确认。例如面对雨过天晴窗外的迷人景色,正在读书学习的一位德国少女和一位美国学生的反应会截然不同。典型的美国孩子式的作法是:情不自禁地起身跑到外面玩上一会;而德国孩子很可能就会想到:我应该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热爱玩耍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为什么德国的孩子会有如此强烈的意识来约束自己,是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分不开的。 帮助孩子培养理性的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像种树一样,需要对其悉心栽培,需要有适宜生长的土壤,在某些时候甚至还需要绑缚以实行限制。德国的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有较自由充分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如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起床太晚,便面临放弃早餐、或是迟到的选择;忘了将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便意味着得继续穿脏衣服;人人都有记事本。 一、“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 曾有人问过德国的学生关于逃学的问题,那些孩子的回答是:“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在这一点上德国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孩子不接受教育,社会将来就会多一个祸根。所以万一真有孩子逃学,成年人看到后会对其严厉呵斥,警察会将他扣留,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的态度非常严格,会令孩子马上返校,而家长还要受到罚款或加税的处分。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意识到,在上不上学的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德国人的教育也异常关注孩子的文明修养,他们认为孩子在行为举止上遵守规范,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具备高雅的趣味,高尚的品德,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固的基石,也能为全社会创造一种团结合作的美好的人际关系,这在德国引起了全民的重视,报名参加专门的礼仪讲座、礼仪讲习班的做法已经蔚然成风。 而家长从细微之处起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德国孩子在餐桌上都会受到严格的教育,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由此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意识,同时这又是一种磨练。比如德国人在午餐后有吃一些冰淇淋、巧克力和水果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很具有诱惑力,但这时父母更不会通融,前提是必须先吃完饭菜。 随着父母对正确行为的反复训练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时间一长成为自然,孩子就会把遵守这些规则当作自己的本分。于是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把维护公共纪律,爱护公共环境,在各种场合讲究文明和秩序成为无可置疑的事情。在德国常可以看到人们在耐心地排队等候,或是为他人、为公众着想的举动,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道德风尚。 二、“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对于孩子的奖惩,赛里希先生的建议是,“尽管奖与罚都不宜太频繁,但它们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知道有一些家长常用物质奖赏来激励孩子获得好的成绩,或是以此让孩子做些家务事。但是这样会使孩子前进的动力仅停留在外部奖赏上,而体会不到奋斗与创造的真正喜悦;同时他们也会产生错觉,以为不论主动干点什么都能得到钱的报酬。孩子必须懂得上学读书、品学优良是为他自己,而家务活本身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当然如果孩子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或是作出了如清理花园、油漆房屋等分外的贡献时,也应当享受奖赏的快乐。可以给他们发奖金,也可以带孩子去一个他很向往的地方。 对孩子的惩罚也要讲究原则,否则惩罚不能令孩子心服口服,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惩罚之前应该先对孩子予以警告,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犯错以后就一定要言出必行,而且一定要对他讲清楚家长的要求和实施惩罚的原因,惩罚的开始和结束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弥漫着怨愤的气息。” 他们的孩子菲力克斯曾有几次起床太晚,但随之赛里希夫人一次巧妙的惩罚便纠正了他的错误,她告诉菲力克斯,自己不能开车送他去学校,“我很遗憾,但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作出选择,是放弃你的早餐,还是想迟到。”明确适当的奖惩原则和方式是让正直、诚实、尽职尽责等观念深入孩子的心灵,让它们确确实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三、很遗憾,你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下,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无论是父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母亲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还是老师和社会其他阶层的高度职业道德感,这些都令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并把恪守信条、尽心尽责当作一种荣誉。德国的法律上还有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茨格拉夫人教育孩子的做法很具有典型意义,“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一次她的儿子从学校回家晚了半个小时,母亲对此予以了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确地告诉孩子,“你玩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茨格拉夫人认为在生活细节上尤其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庭教育对此采取了很多措施,譬如让孩子自己保管自己的储蓄存折,在锻炼了孩子自我管制的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懂得了勤俭。 茨格拉夫人承认,“有时候作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于是,如果孩子忘了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这只能意味着他还要继续穿脏衣服;而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作出很‘遗憾’的决定。” 四、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 在德国同时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甚至连家庭主妇和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德国人把近期和远期的大大小小的约会,计划,公事私事等生活日程都预先记录在其中,所以有人也把德国称作是记事本的社会,人们在作出决定之前多半会参阅一下自己的记事本。也许有的人认为按部就班的生活太过枯燥呆板,可能还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人手一本,但是德国人却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同时更关系到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 德国人认为与时间形成的散乱的关系反映出其自身的杂乱无序的状态,所以很早就会锻炼孩子过一种有计划的生活,孩子学习分配他的零花钱、支配他的时间,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发挥他的兴趣爱好,其间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关系。而他们认定,笔记本有助于孩子更加准时、守秩序、爱清洁和准确,同时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采取一种鉴别的态度。 孩子在周密地设计自己时间,同时也就开始了对其自身的周密设计。由此可见德国人帮助孩子确立面对生活的理智观念,并非是要把他们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而是要让他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更高境界。

❻ 德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的他们的教育方式可取吗

抗压能力,定义为:心理承受能力指个体对逆境引起的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的承受与调节的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个体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抗压能力从狭义上讲,即生理心理学角度,它与神经特征相关,是我们大脑神经系统耐受性的大小,强弱一集兴奋和一只之间的平衡不同导致的差异。

广义上讲,可以理解为个体对外界环境信息处理的理性程度,通过这个过程所做出的反应即为抗压能力。

孩子慢慢有了处理事情的能力,自然就会有理性的判断,这也正是我们所提到抗压能力的狭义与广义的定义。




❼ 德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转)

对待孩子的态度 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 孩子做错了事,也必须让他道歉,而大人自己做错了,也会向孩子道歉。在孩子做对了的时候,家长会很自豪的去表扬他们,有时会给他们一些小小的奖品,比如糖或者冰淇淋之类的。 “我教了很久,才教会他们要拿东西去给父母吃,然后,那个一岁的小孩就会在吃饭的时候用手抓起东西,给一圈。这时一定要谢谢他,然后吃下去,表扬对他们很重要。”倾听孩子孩子早上去幼儿园,中午或下午是由大人接回家的。在接回家的路中,大人就会问他,今天干什么了,有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小孩在回答的时候,大人会很认真的去听,然后会说上几句。晚餐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把有意思的事情说给父母听。 遵守规则田芳忆女士深有感触的说,“如果在一起玩的时候小孩耍赖,也不会太纵容,而是很认真的对他说,你这样是不对的,这不符合游戏规则,这次我可以原谅你,如果有下次,我就没兴趣和你一起玩了。 一般晚上7点就应让孩子做睡觉准备。孩子晚上上床睡觉,都不会太听话,大人会先说,还有五分钟就去睡觉了,孩子说,好。五分钟过后,当然他不会去睡,这时大人又会说,那你还可以玩一小会儿,然后就必须睡了。过了一会儿,大人就再叫一次。如果这时孩子还是不干,那就告诉他,我已经问过你一次,你的回答是什么,又问了一次,你的回答又是什么,现在你必须怎么做。这时就已经是最后的回答了。”先到原则朱珠举例说,“如果两个孩子在一起争一个玩具,那大人就会问是谁先拿到的,谁先拿到就谁先玩,如果后来的那个不干,就问先拿到的那个,能不能请你给他也先玩一会儿呢?如果小孩说可以,就可以拿走了,如果小孩不同意,那第二个就不能玩。哭,闹都是没用的。如果两个人都说是自己先拿到的,那么,在争执不下的时候这件玩具就会被大人拿走,两人都没得玩了。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吃饭朱珠说,“我刚到德国的时候,家里的小小孩是一岁,我看到他的第一天,他已经自己做在自己的儿单木椅上,用个塑料的小盘子在自己吃东西。还不停的要这要那,我很惊讶。而那个大一点的孩子,正是三岁,他已经坐在桌边,和大人一起用正式的餐具用餐了,而在用餐过程中,父母还不断的告诉他,用餐的注意事项。吃晚餐的时候,必须等所有的人都吃完才能离开座位。”自己走路“一岁的小孩一般都是自己走路,要出门的时候会用儿童车来推着他,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的时候,他自己会在地上走手扶着儿童车,等走累了,再让他坐在车上推他。爬山或滑雪的时候也都是一起去的,大人都会和他一起走。 接小孩放学,小孩的小书包,一般都是自己背的,只有他在背不动的时候,他会告诉大人,能不能请你帮我拿,大人才会接过来。” 多些时间陪孩子 “下午的时候,孩子都会到公共的游戏场去玩沙子,水和玩具。或者在家里的院子里或者玩具室里玩。父母会陪他们一起玩。星期六日一般都是陪孩子去骑自行车或者大人跑步小孩骑车。 父母会一起陪孩子去参加幼儿园的化妆舞会,和小孩们一起跳舞,化很搞笑的妆。” 参加家庭劳动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小孩过生日,父母会帮他一起准备生日宴会的请贴,一般都是让孩子自己在纸上按上小手印,由父母去写地址和日期。请一些小孩想请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当然也会准备好很多小孩爱吃的东西。大人一起聊天,小孩一起玩。 幼儿园----不以教学,而以娱乐为主: 田女士比较说,“德国的幼儿园有教会的,当地政府的,和私人的。大数时间孩子们是,一起玩,一起唱歌,一起做手工,而幼儿园也会把今天孩子做好的小饼干、图画之类的成品,写上孩子的名字,给父母。在幼儿园里,小孩自己玩的玩具是要自己去收拾的,而且有一个自己专用的小柜子来放自己的东西。德国的小孩下午比较空闲,所以他们会有一些有趣的课程,比如游泳,唱歌,跳舞,学英语,运动之类的,课程很活泼也很有意思。 而中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和中国的竞争有关。为了孩子,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回家就要做作业。实在太可怜了。三岁之前的教育的确是最重要的,但是这种教育只会禁锢他们的想象力。” 最后,田芳忆女士呼吁到,“请给我们的孩子适当的自由,尽可能多的时间与完全的尊重!”

❽ 德国人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媒体上曾经报道过有孩子因为写不完作业自杀,考试成绩不佳自杀等等难以令人置信的新闻,我们的孩子怎么了?这么脆弱的孩子长大后又该如何面对残酷的社会竞争?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篇有关的故事,希望能给爱孩子的家长们一点启发。德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总有一天要去更广阔的天地闯荡。我们无法永远保护孩子。但是我们可以教给他们认识生活和社会的能力,教他怎样保护自己。”因此,他们总是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战胜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从孩子蹒跚学步起,德国家长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孩子跌倒后,家长不是赶紧去扶,而是不断地鼓励孩子自己爬起来。此外,德国家长还鼓励孩子参加由政府在暑假期间组织的“磨难营”活动。有时甚至故意给孩子设置一些顺境下的“障碍”。 苏珊娜是柏林一所幼儿园的教师,她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有一次,她正在读小学的女儿要跟同学一起去郊游,临行前,苏珊娜发现女儿忘了把食物和手电筒装入背包。可她没有提醒女儿,旅行回来,女儿饿得脸色发黄。这时,苏珊娜才问女儿是怎么回事,并帮女儿分析了原因。最后,女儿表示:“以后出门一定要先列一个物品清单,那样就不会忘带东西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一旦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大哭大闹起来。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德国家长都会耐心地教导孩子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他们想办法以合理的方式去达到目标。例如,孩子执意要买昂贵的玩具,若家长拒绝,孩子一般都会哭闹。这时,德国家长就会一边安抚孩子,让他平静下来,一边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家长才会给他买,并不断强化这种反应模式,使孩子在愿望暂时得不到满足时能够控制情绪,主动考虑通过其他方法来实现愿望,而不是一味地哭闹,发泄情绪。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给孩子多提供尝试的机会,也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原因很简单:孩子一旦被剥夺了尝试的机会,也就等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德国家长普遍愿意为孩子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他们会下意识地让孩子尽早开始“第一次”。 在一般情况下,两岁大的孩子大多数会自然倾向于摆脱家长的“控制”。例如,他们会大声叫嚷:“妈妈,让我自己洗脸”,“我不要你喂,我自己会吃饭”。虽然孩子第一次学习洗脸极有可能洗不干净,甚至可能边洗脸边玩起水来,但德国家长绝不会因此而不耐烦地拿走毛巾,或干脆自己动手给孩子洗脸。大多数的德国家长会耐心指点,并对孩子的表现大加赞赏:“真了不起,我的宝贝会自己洗脸啦!” 在西方国家中,德国孩子擅做家务是出了名的。有些德国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阶段,就指导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如在用餐前,帮助大人摆放餐具等。尽管仅仅是象征性的,最终还得大人重新摆一遍,但长此锻炼下来,德国孩子便在这种犯错与改错的过程中,渐渐学会了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挫折与失败。�0�2

❾ 德国人的家庭教育方式

怀疑楼上的说法,嘿嘿:)

留个名,回头给楼主查查资料去~~~

最明显的一点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尽可能为孩子提供不拘一格的育才之道和民族骑士精神。

另外注重孩子各方面礼仪和行为的良好培养,包括待人接物、守时等;和孩子和睦相处,不随便干涉孩子的社交等(都是书上总结出来的~~~)。

阅读全文

与金星秀访谈德国人如何教育孩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2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4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3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18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4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6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8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26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