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如何评价美国对德国

如何评价美国对德国

发布时间:2022-04-17 02:26:12

① 曾经的德国那么听美国的话,为什么现在德国敢公然跟美国叫板

因为美国要限制德国的发财之路,要把德国变成一个束手束脚的穷人,甚至使用控制关税的方式来打压德国的汽车产业,还要求德国每年多掏百亿美元来自己保护自己,与之前对比,德国自然要和美国叫板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德国以前唯美国马首是瞻,而现在却老是和美国叫板。美国想要打压德国的经济,德国自然不会答应,以前美国对德国有诸多好处,而现在美国要与德国清算,因此也就会老是和美国叫板。

② 美国队对德国队怎么样

美国会全力以赴,美国有可能出线,必须拼一次。德国也必须赢,因为德国也有理论上的出局。预测德国小胜一球。

③ 考虑到美国内战仍在进行或刚刚结束,美国如何看待德国统一战争

美国人常常因为对其他国家的情况一无所知而反常地引以为豪。19世纪中期,一个排外的本土主义政党“美洲原住民党”(Native American party)短暂取代辉格党(辉格党),成为美国第二大政党。这个民粹主义政党也被称为“无知者”,它反对移民、天主教和一切外国的东西。他们最终融入了新成立的共和党,虽然亚伯拉罕·林肯对他们感到厌恶,但他从未公开批评他们,因为他需要他们的选票。

这是第一次,但不是最后一次,共和党将与其根基内的仇外民粹主义者达成魔鬼般的交易。

因此,内战不仅分散了美国人对奥托·冯·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普鲁士战争的注意力,而且美国人对所有外国事物的漠不关心也会导致对导致德国统一的事件的忽视。

然而,有一群美国人可能对此感兴趣,那就是“48人”。

一方面,统一德国的梦想实现了。另一方面,它是由保守、反民主的普鲁士君主主义者奥托·冯·俾斯麦带来的,他以铁腕统治这个新国家。

然而,更多的美国人可能对一个他们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国家不感兴趣。

就像今天一样。美国人被要求在地图上标出欧洲国家。

④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为何要选择对德国开战

当时美国选择要与德国发生战争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受到了英国的干扰。由于当时英国一直宣传德国的所作所为非常的可恶,所以才动摇了当时美国的选择。并且当时其实美国看见德国的发展态势非常好,本身就想要压制一下德国。

只有当时美国民众同意美国加入到这场战争,美国才能向德国开战。而当时英国的一些宣传手段成功动摇了这些民众。因为英国在宣传的过程中,把德国塑造成了一个恶魔,并且向美国人民宣传,如果德国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那么美国当时的处境也会非常的危险。当时英国通过诋毁德国的方式来让美国加入到这场战争。

⑤ 二战期间美国对德国的的印象

这个假设很无厘头,需要有其他细节确定
比如,德国要不要吞并大半个欧洲。
如果德国只是以最初的本土(最多加上奥地利和捷克),对抗美国,双方处于某种目的全力动员(比如说,外星人说,谁赢了谁就统治世界,输了灭族),那么美国胜利。毕竟美国生产力强大许多,人口多一倍。
如果是截止到1941年6月的德国,那么德国会胜利。美国尽管在生产力方面还是占优势,但远道而来去欧洲打,占不到便宜了。毕竟,几百万德军全部守在西欧,美军登陆就是自杀。

⑥ 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为什么选择对德国开战

当时美国选择要与德国发生战争的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受到了英国的干扰。由于当时英国一直宣传德国的所作所为非常的可恶,所以才动摇了当时美国的选择。并且当时其实美国看见德国的发展态势非常好,本身就想要压制一下德国。

只有当时美国民众同意美国加入到这场战争,美国才能向德国开战。而当时英国的一些宣传手段成功动摇了这些民众。因为英国在宣传的过程中,把德国塑造成了一个恶魔,并且向美国人民宣传,如果德国获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那么美国当时的处境也会非常的危险。当时英国通过诋毁德国的方式来让美国加入到这场战争。

⑦ 如何评价美国对德国大众罚款180亿的事件

大众“尾气门”主要事件:
利用违法软件欺骗监管,导致有毒排放量超过美国标准的40倍;
美国政府开出180亿美元的罚单,勒令大众汽车立即召回50万车辆;
大众汽车股价在两天内暴跌31%,市值蒸发2350亿人民币;
CEO马丁-文德恩引咎辞职;公司和高管或面临刑事控罪;
设置65亿美元的准备金应对这桩欺诈丑闻,第三季度盈利难在。

⑧ 概括美国和德国的关糸的特点

美国是德国最重要盟友之一,对美国关系是德国对外关系两大支柱之一。德国认为欧美具有共同价值观和诸多共同利益,是世界上相互联系和依赖最为密切的经济伙伴。主张加强德美相互信任和政治协调。2013年曝出的德美“窃听门”事件对两国政治互信造成负面影响。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来,双方在贸易、货币、欧洲政策、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方面的分歧扩大,但德国对美方批评谨慎回应,强调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仍是德国外交政策基石,愿在尊重民主、自由、人权等共同价值观基础上与美国密切合作。2018年,德新政府组成后积极谋求巩固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⑨ 如何评价美国与德国的关系,德国为什么心甘情愿的受美国钳制

当我们回顾战后德国的历史时,会发现这个国家与美国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复杂矛盾的心理始终伴随着德国民众。

作为欧洲大陆上的传统强国,德国在上世纪连续发动了两次世界战争,纳粹德国的军队在欧洲所向披靡,打遍欧洲无敌手。然而,就在第三帝国有望占领全欧洲时,美国人出手了。为了维护美国在亚洲、中东、欧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美国对德日正式宣战,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也直接扭转了二战的战局。

二战结束后,德国元气大伤,德国(西德)政治和军事上受美国高度钳制,领土被四国划分,基本上失去了自主权。

战后美国启动了“马歇尔计划”输血援助,给西德经济打了一剂强心针。冷战对峙中,德国(西德)由于独特的地理区位,被美国当作抵御苏联的桥头堡,夹在美苏两大超级强国的夹缝之中,左右为难,可谓是提心吊胆。

按理说,在这种美苏两强争霸的背景下,德国由于经济军事政治被美国控制,为求生存不得不依靠美国的庇护尚在情理之中,可随着苏联解体,对欧洲的威胁大大减轻,德国却越来越依赖美国,甚至不愿摆脱美国的钳制就有点匪夷所思了。从被动接受保护到主动寻求庇护,难道德国这个受虐者在长期受虐过程中对美国这个施虐者产生了依恋?

这种心理分析显然不适合用在现实政治中。德国不愿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背后又有哪些地缘政治方面的考量?在本文中,云石君试着对这个问题做一分析。

首先,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俄罗斯压力的依然存在,使得德国乃至欧洲都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由于地缘关系的相对接近,使得德国在地缘上不得不直面苏东集团。而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不仅失去了五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国家经济体系也被彻底摧毁,整个国家一时间堕入深渊。

按理说,身边的这头北极熊倒下了,对德国而言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喜大普奔的事,从此以后再也不用天天担惊受怕了――如果你要这么想,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虽然美苏冷战对峙以苏联的解体告终,但俗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遭受了解体之痛,俄罗斯依然坐拥17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疆土,并继承了苏联的庞大政治和军事遗产。凭着这份家底,俄罗斯虽然退出超级大国行列,无法与美国公平较量,但仍不失为世界级大国,与中、欧并驾齐驱。至少,在面对德国时,俄罗斯依然有强大的底气与实力。一旦德国敢在自己背后搞点小动作,俄罗斯的铁甲洪流完全可以跨过东欧大平原直扑德国。更何况,俄罗斯继承了苏联庞大的核工业与核武器研制的主体部分,一旦使出核武器这个大杀招,德国瞬间可以被秒成渣。

德国眼看着苏联已经内外交困、经济崩溃、人心浮动,到了绝症晚期,刚想缓一口气,一眨眼的工夫,俄罗斯却强势拔地而起,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遗产,这让德国刚刚松懈下来的神经又紧张起来。

众所周知,战后德国经济体系基本崩溃。外力方面,靠着美国的马歇尔输血援助,德国经济才得以满血复活,踏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内力方面,德国自身也凭借着残存的工业实力和欧洲中枢的地缘区位,主动选择了融进欧洲一体化的大潮中,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加强与邻国的经贸合作,共同组成了欧洲共同体。在此过程中,德国开始逐步领导欧盟内部事务,成为了欧盟的扛把子,并在其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虽然德国历经波折,重新回到了欧洲的政治舞台中央,但德国还算有自知之明,知道凭借自己的这点体量,要想与俄罗斯抗衡,完全是蚍蜉撼树,不堪一击。

有人要问了,既然德国单独抗不过俄罗斯,不是还有欧盟这个共同体协助打援么?

事实上,即便加上欧盟,也不足以抵御俄罗斯。原因也很简单,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虽然这种认同能维系表面上的经济和政治统一,但实际上并不具备有效的约束力。总而言之,欧盟的松散以及德国作为弱势领袖的处境,也决定了德国本身并不足以将欧洲高度整合,以抵御俄罗斯施加的压力。

这种体量上的巨大差距使得德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当下的处境。既然组团群殴都干不过北极熊,那还不如重新回到太上皇――美国的怀抱中寻求保护,以防备德国乃至欧洲面临地缘政治风险。

其次,德国作为欧盟弱势领袖,其领导力相对低下,凝聚力不够,只能依托美国维系欧洲的统一和凝聚力。

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政治和军事地位被剥夺的很惨,深受美国钳制。虽然依托美国的输血援助和欧共体实现了经济的跨越发展,但德国的实力还没有到以一敌十的境界,不能以一己之力威服四方。对于整个欧洲而言,德国本身只有经济优势,军事政治方面的优势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如上文所言,欧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的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认同和价值标准之上的,可以说是十分薄弱。这种情况下,德国作为欧盟弱势领袖,自然无法服众,不足以凝聚欧洲各国的力量。

怎么办?这就需要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出马了。

美国作为二战中新兴崛起的超级强国,对战后欧洲秩序重建起着主导性作用。虽然战后欧洲的格局和秩序经历了多方重组变迁,但美国凭借着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地缘影响力,依然牢牢控制着欧洲的政治走向,其影响力已施加到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

换句话说,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的存在,有利于维系欧洲的统一和凝聚力。

目前的欧盟虽然在货币等方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但随着欧洲经济危机、社会动荡和分裂倾向的加剧,欧洲各国涌现了民粹主义风潮,并且有愈发不可收拾之势,表现在经贸领域,就是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其内部可谓是矛盾重重。凭借着德国的弱势领袖地位,要想真正完成欧盟政治经济一体化,其难度堪比登天!

这个时候,德国只能继续投靠美国。虽然美国并不真想欧洲统一,但他作为太上皇,对欧洲的全盘统驭,却在客观上压制了原先存在于欧洲内部的诸多地缘、民族、国家等矛盾,增强了欧洲的凝聚力,增强了欧洲作为一个整体形态的构建,也为德国铺好了道路。没了美国这个欧洲太上皇,欧洲凝聚力必将大为松懈,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根本无从谈起。

再次,德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美国的扶持。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原来英国主导的全球化2.0升级和金本位复辟失败,西方资本主义的主导权转移到了美国手中。毫无疑问,美国作为战后的超级强国,主导着全球化分工体系这盘棋,并制订了全球贸易规则,其中最重要的无非是这两条:建立以美元本位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鼓励自由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这是市场经济打败计划经济的精髓。

美国长期作为全球化的领头羊,以他为首,对欧洲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和区域化整合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而德国作为外向型经济体,也从全球化的整合中分了不少好处。

在此过程中,德国已经习惯了由美国做大蛋糕,自己从中分蛋糕的获利模式,而德国这种外向型经济体要想发展经济,只能融合到全球化扩张和区域化整合中,通过贸易往来中获得利益。在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有卷土重来的重压下,德国如果贸然摆脱美国,凭借自己的能力,享受不到这份全球化好处,甚至自身的经济影响范围也会大幅缩窄。

要知道,德国之所以能成为欧盟领袖,最大的资本就在于欧洲内部相对强大且稳健的经济发展态势。一旦这种优势地位丧失,德国极有可能失去各国的认同,从巅峰跌落,甚至陷入被各国群殴的地步(谁让你之前当欧盟老大时给各国摊派难民和费用,搞得各国很不爽呢)。

这种情况下,德国只能抱紧美国的大腿,指望着美国继续推进全球化,自己也跟着吃肉喝汤,维持自己的欧盟老大地位。

⑩ 二战初期,英法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对其是什么态度

1938年九月的慕尼黑危机和此后签订的各种协议,英法各国牺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希望能以此换取欧洲的和平。那么作为世界强国的美国,罗斯福是否支持英法德绥靖政策呢?


在吞并奥地利以后,希特勒以“苏台德问题”为借口,把手伸向了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12日。希特勒发表演讲,他声称:捷克斯洛伐克是《凡尔赛条约》制造出来的国家,就不应该存在,捷克斯洛伐克对苏台德地区德350万德意志人民压迫,德国必须采取强硬手段,德国不怕战争,甚至不惜发动世界大战。




在希特勒的自传中他提到了这一事件,当时德德国并没有能力同时面对英法两国,国内还有很多势力反对希特勒的统治,希特勒实际上是在做一场豪赌。通过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国内更加支持希特勒的领导,认为希特勒是上帝派来拯救德意志的英雄。通过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德国的实力战争动员能力更强了,野心更大了。


希特勒从一个流亡人士到成为帝国元首,虽然用的手段非常的残酷,但是不得不说他是一个非常有领导能力的人,这本希特勒传详细地讲述了希特勒从乞丐到帝国元首的全过程,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希特勒是怎样对人对物的,遇到事情是如何处理的,早年的经历对于希特勒有怎样的影响,以及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那个位置的。

阅读全文

与如何评价美国对德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2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4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3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2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5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6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8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2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