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如何培养男孩

德国如何培养男孩

发布时间:2022-04-18 05:50:41

‘壹’ 德国在幼儿教育方面远远出色,那么这些德国家长又是如何做的呢

在中国,只要孩子进入学校,面对的就是整整齐齐的课桌、成摞的厚重书本,和排得满满当当的课程表。可即便如此,大多数家长还会在课余及校外时间为孩子安排大量课程。这挤压了孩子的放松时间,也抑制了孩子的天性。

相较而言,作为全世界产生最多科学家和科创人才,包揽了一半诺贝尔奖的国家,德国在幼儿教育方面远远出色。

那么这些德国家长又是如何做的呢?

自然教育法则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在孩子的探索中给予充分的自由度,找到孩子的敏感之地,让他自己在舒适区找到感兴趣的科学探索的方向与方式,这比大人生硬的将知识灌进孩子大脑中强得多。

‘贰’ 要想养育一个优秀的男孩,母亲需做哪三件事情

有一句这样的话:“一个男孩比十二个女孩增添的麻烦还多。”的确如此,养育一个男孩,男孩的调皮、捣蛋、精力旺盛,让母亲费更大的心力。

‘叁’ 德国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德国是印发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所幸的是,德国各阶层能够深刻地反思这段历史,甚至因此格外重视对孩子善良品质的培养,并将其列为德国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一、爱护动物。在孩子刚刚学会走路时,不少德国家庭就特意为孩子喂养小狗、小猫、小兔、小金鱼等小动物,并让孩子在亲自照料小动物的过程中,学会体贴入微地照顾弱小的生命。幼儿园也饲养了各种小动物,由孩子们轮流负责喂养,还要求孩子们注意观察小动物的成长、发育并与它们游戏,有条件的还需作好“饲养记录”;正式入学后,孩子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出现有关小动物的生动描绘,其中优秀的篇章关于被教师推荐为范文的壁报发表。此外,小学生们还热衷于利用自己积累的零用钱来“领养”动物园里的动物,或捐款拯救濒临灭绝动物。第二、善待生命。柏林一个13岁的男孩为一只小鸟医治创伤,后来又将其放回大自然。小作者以充满爱怜的笔调,记录了这一充满爱心的过程,此文荣获了该校“善待生命作文大赛”的一等奖。相反,虐待小动物的孩子,则会受到各种教育:轻则受到批评或训导,重则可能受到大人惩罚。如果仍然不思悔改,就可能被送去作心理治疗,因为在大人们看来,这是比学习成绩滑坡更为重要的“品德问题”。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已有这样的共识:小时候以虐待动物为乐的孩子,长大了往往更具有暴力倾向。第三、怜贫惜弱。在成人社会的倡导鼓励下,孩子们帮助盲人、老人过马路早已蔚然成风;为身有残疾的同学排忧解难者比比皆是。法兰克福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孩子粗暴地将上门乞食的流浪者赶走,全家人对此事极为重视,并且郑重其事地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大人们严肃认真又耐心细致地启发孩子:流浪者尽管穿着邋遢。但同样享有人的尊严。这位孩子明白了一个道理:仰慕强者也许是人之常情,而同情弱者更是美好心灵的体现。第四、宽容待人。波恩一位7岁的小女孩雪丽,在自己的生日晚会上,遭到好友梅芙的无端抢白而感到大丢面子,因而试图报复以泄心头之恨。但后来在母亲的劝说下,她主动和梅芙谈心,才了解到梅芙由于自己喂养的小兔子突然死去,心情十分沮丧,才“出言不逊”。于是,雪丽宽容地原谅了梅芙,两个小伙伴的友谊更深厚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时,德国人还十分重视“反面教材”的作用。对这些中小学校园里出现的恃强欺弱的所谓“小霸王”,校方持旗帜鲜明的反对态度。据悉,经两次记过仍不思悔改的“小霸王”,校方立即果断地予以开除,送交“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管教。对于影视节目中频频出现的暴力镜头,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十分注意引导孩子以“批评”的眼光来审视。德国制造的武器之精良举世闻名,但德国人并不赞成玩具商开发高科技“暴力玩具”,更不支持孩子(特别是男孩)与玩具枪炮坦克为伴,因为如幼时经常用玩具“模拟杀人”,难免会对其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孩子是世界的未来,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理所应当,尤其是在德国这个过度彰显这一教育理念,让人倍感欣慰。

‘肆’ 读《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有感

在寒假期间阅读了李宽宽着写的《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一书,感受颇为深刻。书中各个章节的故事,无不透露出德国人严谨、认真而又不失幽默、风趣的个性特征。现与大家共勉几点感受。一.社会环境 众所周知,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失败者”,现在却是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引领者。这其中的奥秘难道我们不应该探究一下吗? 一个国家的发展依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这就需要造就一大批科技精英,那么德国是如何造就这么多科技精英的呢?这就是教育!说起教育,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读书多,成绩好等等表面现象。其实,我个人认为教育的真正内涵在于塑造人的品格和能力。单单的依靠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人是非常不全面、不科学的。德国之所以“强大”,正是因为整个德国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和深刻的理解。 在德国有各种各样的学校,其中最有特色,也最成功的就是职业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不像我们国家这么单一,可以说德国的职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在德国,15岁—18岁的青少年国民中,有60%以上接受过高素质的职业训练,政府为此还制订了多部法律来保障这一制度的发展和顺利运转。 德国职业教育的形式包括了职业学校、职业专门学校、高级职业学校、职业文理中学、技术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等。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来进行学习。在达到了一定学业水平后,还可以申请到高一级的技术学校继续深造。德国的职业教育范围也十分丰富,包括了经济、管理、冶金、电机技术、建筑、木工、纺织、服装、化学、物理、生物、印刷、纸张、室内布置、家政等诸多行业。 除了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以外,支撑德国职业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大量的德国企业也担负起了职业教育的职责。为了鼓励企业兴办教育,政府专门制定的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对办教育好的企业给予减免税收等待遇,而对于办的不好的企业就要对其招收员工实施限制等惩罚措施。二.教育理念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但是,现在我国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其他国家的学生比较起来真的是差之很远。这除了和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有关之外,我觉得还和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联系。 我们现在的父母总是在孩子少不经事的时候就要求孩子学这、学那。完全不顾孩子兴趣的客观发展情况,而德国人在一点上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 在该书中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叫丹尼尔的小学四年级学生,在他11岁即将小学毕业选择学校的时候和父母的意见发生了矛盾(德国小学生在四年级以后就可以选择接受不同类型的教育)。丹尼尔希望能够到职业类学校中学习,但是他的父母却想让他到普通中学里继续深造。这时,丹尼尔的父母没有像我们中国的父母那样剥夺孩子自己决定的权力,而是找到丹尼尔的老师来进行深入的商谈,当然不是希望老师能够劝说丹尼尔能够如他们所愿。德国的父母和老师进行的交流是非常可观和真诚的,完全不像我们的有些家长。在进行了认真的谈话以后,丹尼尔的父母终于同意了丹尼尔到职业教育学校中学习的选择,因为德国人认为孩子能够自己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正是孩子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表现,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这其实也是父母在培养孩子过程中所希望看到的。 德国历史上出过很多优秀的艺术家,莫扎特、贝多芬、舒曼等等,无不是德国人值得骄傲和称颂的。就连爱因斯坦也是一个小提琴高手,这反映了在德国人的教育思想当中,蕴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那就是艺术的熏陶。 德国人喜欢听音乐会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无人能比的,音乐在德国人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优美的音乐让我们的精神完全放松,沉浸在天籁般的音乐当中,我们的思想是那么的开阔,像一匹脱缰的骏马驰骋在精神的圣地上! 德国的父母除了用音乐来对孩子进行艺术的熏陶以外,还通过各种形式来提高孩子的人文素养,比如参观各种博物馆;参观画展,各种艺术展览等来让孩子了解人类优秀艺术的发展,德国的父母就是用音乐等形式来教会孩子一种对深刻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一种对高尚的精神力量的崇敬。 读完这本书,反观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内心充满了莫大的悲哀和无奈,只希望能够通过自己作为师者这样一种角色来为我们更多的孩子带去快乐的成长经历,而不是让社会不良的风气在他们身上继续延续下去!

‘伍’ 德国人如何让男孩变成男人

《》由方大伟编着。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德国为全世界贡献了质量最好的汽车,最威猛的主战坦克。最可口的啤酒和香肠,最优秀的足球队,最恪尽职守的士兵,最严谨认真的工程师,还有思想最深刻的哲学家。歌德、贝多芬、瓦格纳、莫扎特、腓特烈大帝、俾斯麦、兴登堡、海涅、康德、伦琴、黑格尔、马克思、开普勒、普朗克、西门子、勃拉姆斯、爱因斯坦等历史巨人,构成了德意志民族完整的精神谱系,象征着这个民族的过去、现在,还有将来。
“究竟是什么成就了德国的男性文化,又是什么原因使她可以培养、哺育出如此众多的优秀男性?了解这一切对于家有男孩的中国父母教育儿子,帮助他顺利实现从男孩到一名成功男性的过渡又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的目的就是要结合具体案例,通过对于德国这个富于男性气质的国家在男孩教育独特方法和理念方面的介绍,为家有男孩的中国父母提供必要的启发和参者。

‘陆’ 德国父母育儿,是如何教出硬汉式暖男儿子的

随着孩子们的逐渐长大,相信很多家长也会和我有一样的看法,发现男孩和女孩在同年龄段的需求是大不相同的,对待人和事物的看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女儿外向,嘴很甜,儿子温和,但不喜欢讨好人。

所以很多家庭女儿会更受爸妈的关注,导致儿子讨厌妹妹,会故意惹怒她,用这么方式来争夺爸爸妈妈的注意力。



16. 给孩子更多团体生活的经历,一定要让他参加一个团队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有机会体会到集体的荣誉和拥有纷争的能力。

‘柒’ 德国父母是怎么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中国的知识分子不会动手也不屑动手

一位华人朋友买了漂亮的新别墅,我们去帮忙搬家。这位建筑工程师朋友用来拆卸家具的工具只有极袖珍的小螺丝刀和小钳子。我笑:“这就像儿童玩具,在德国,有了房子得置备像样的工具才行。”朋友理直气壮地说:“我又不是工人!”是的,我们都是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传统观念熏陶下长大的,何况他博士毕业。才高八斗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不会动手也不屑动手的。但他不知道的是,在德国,男人都是工人!我的德国老公也是工程师,他带到华人朋友家的工具箱分三层抽屉,整齐地放着38把各种型号的螺丝刀、20把各式钳子,还有小仪表、量尺、各种胶带线笔等,真让朋友夫妇看傻眼了。而这只是便携工具箱,他在家里的工具库里还有20台锯钻刨切磨等各种用途的电动机器,挂满墙的各类大小型工具,几十盒不同型号的钉子等。可以说,那是个小型车间。我们家房间装修都是他自己动手。德国男人在外从事各种职业,回到家共同的爱好就是鼓捣动手。他们普遍爱逛建材商场,喜欢买各种工具,喜欢自行设计动手装修房子,给孩子做木马摇椅木板拉车,乐此不疲。我感觉,中国留学生和移民来德后的种种不适应,主要跟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生活能力欠佳有关。通过这20年的观察,我认为,德国人的独立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并非天生,而是来自德国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培养。

“狠心”的德国父母摔打出独立不依赖的孩子

德国人的育儿观念和做法与我们差异巨大。孩子从出生就独自睡觉。晚上给宝宝吃饱奶换好尿布,父母就会关灯离开,养成孩子按时独立睡觉的习惯。有一次去德国人家做客,他们家8个月大的小女儿看到来了这么多人很兴奋,到了睡觉时间,女主人将孩子抱回房间喂好奶安置妥当后,就关上门回到客厅与客人聊天。孩子不肯睡觉,嚎啕大哭惊天动地的。朋友夫妇就像没听见一样,照旧谈笑风生。直到孩子哭累睡着了,这个妈妈都没进房看一下。这是我第一次领教德国父母的“狠心”。西方孩子走路摔倒父母不扶不抱,等孩子自己站起来,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闻。在德国,旁人是不能插手亲子矛盾的,我有深刻教训。刚来德国时我所住公寓楼4楼住着一对年轻夫妇,他们有个4岁的女儿,金发碧眼,洋娃娃一般。小女孩经常独自在楼下封闭的后花园里玩儿。一天,妈妈在楼上叫她,女孩玩累了想让妈妈抱上去,坐在一楼台阶上使劲哭。娘俩僵持了30多分钟。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弯下腰问她怎么了,小女孩立刻就紧紧搂住我脖子不松手。我将洋娃娃抱上楼,本以为年轻妈妈会感谢我,不料她用暴怒的声音说了谢谢就关上大门。我的尴尬今天还挥之不去。小孩子吃饭常不专心,边吃边玩,德国父母的做法是结束就收走盘碗,没吃饱就饿一顿,绝不会像中国父母那样端着碗追着哄着喂。在德国极少看到几岁的孩子哭闹不休耍脾气的。孩子的独立不依赖,就这样给摔打出来了。

不论大小,自己动手整理书包、赚零花钱

德国幼儿园的教室里都有橱柜,上面放有瓶装矿泉水和杯子,孩子们想喝水随时自己倒,杯子自己洗。幼儿园混龄制,小孩子的杯子由大孩子帮助洗。放学前,孩子们会自觉将玩具收拾好,将水杯摆进厨柜。

他们的小学教育特别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带领小学生们为朋友为父母制作生日卡节日礼物。德国有个传统的儿童节日马丁节,过节的重要方式是晚上儿童举着灯笼跟着骑士马丁大游行。

每年马丁节前,老师都会和全班同学一起制作纸灯笼,那一周的课程内容就是设计样式寻找材料并制作出漂亮结实的灯笼。马丁节夜晚的大游行,简直就是各个班级独一无二的自制灯笼大展示。

德国孩子有自己的储蓄罐,里面的零花钱是他们做家务活替父母擦车为邻居花园剪草等劳动挣来的。我儿子8岁开始洗全家的盘碗,洗得很认真很干净也很有成就感。他知道零花钱不是白给的,要靠自己挣。

有一次德国房东来我们家,正碰上他踩着小板凳在水池边洗碗,房东大大地赞赏他一番,孩子好得意。他15岁那年我们家买了土地建新房,建筑公司的整个建造过程他都目睹甚至参与了,看图纸选材料,很长见识。大学假期他去建筑工地打工已然得心应手。

德国小学教学还包括集体郊游、野外宿营、大自然探险、足球比赛等等,经历了好动童年期所神往的各种户外野趣,他们锻炼得更加独立坚强。我儿子10岁时独自乘飞机往返中国,我们没有办托管业务,只是托付给在机场临时认识的一位中国留学生。儿子丝毫不胆怯,不但与留学生混成了哥们儿,还要求空姐带着参观了整个飞机及驾驶舱,一路开心不已。

体育课是身体发育时期的小学生很重要的学习内容。学生除了书包外还必备有体育包,整理装好运动服和运动鞋是孩子自己的责任,家长不会帮忙。孩子们还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加入当地各种民间体育协会,参加训练和体育赛事。他们会将这些体育爱好坚持终身。

度过了4年轻松快乐的小学时光,孩子们已积累了一定的体能和眼界,进入中学后开始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逐渐加速。每周一次的工艺课,他们学会了制作较复杂的杯子陶盆及各种造型的艺术品。所以,他们挣零花钱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比如给低年级学生做家教,照看邻家小孩。这些工作我儿子和他的同学都做过。

德国教育还有两点特别之处:从小学到大学,没有班长没有班干部,每个班级只有个学生代言人,职责是将同学的意见向老师或校方提交。学生代言人由学生选举产生,没有老师或校方参与。

从小学到大学,考试成绩属于个人隐私,老师不得公开不许排名,更不能以考试成绩将学生分出优劣等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健康,是德国教育的重要责任。所以,他们比较能互相尊重,多具有不攀比不巴结、不嫉妒不歧视、真实坦诚的个人品质。

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

迈进以“宽进严出”着称的德国大学,艰难辛苦的治学之路才刚开始。没有班级没有辅导员,从联系学校选择专业报到注册寻找住房,到选择课程复习考试,再到半年工作实习,各种社会实践,毕业论文实验课题,全靠学生自行安排筹划。

德国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这些自我管理能力。而这些,却是刚出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所欠缺的。一位留学生朋友告诉我,小组上实验课时,德国同学思路清晰,操作有序,而她基本是茫然地看着,等着抄实验结果。但她能拼考试。

德国教授极其严谨,考试不及格绝不手下留情。越是精英大学,要求越严格,越是理工科,创新越重要。在一路不断淘汰中,闯过一门门严格的考试最终拿到学位证书的毕业生,以真才实学走进“德国制造”工程师队伍。他们认真严谨,以制造出质量过硬的大到重型工程机械小到生活厨房用具为己任,回到家里他们乐于亲自动手美化生活。

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在回答中国网民有关德国教育的问题时说:“德国的教育宗旨是使学生成为能独立思考的有创新能力的人。”德国工程师,就是这样炼成的!

‘捌’ 德国人如何教育孩子

他们之所以走上歧途,就是因能太轻易地获得一切,以至在他们没有“界限”的概念,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在他们的头脑中缺乏清醒的分寸。 在这方面,德国孩子对于事物的理性反映能力在各国的同龄人当中显得非常突出,一位久居德国的美国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实践,也对此予以确认。例如面对雨过天晴窗外的迷人景色,正在读书学习的一位德国少女和一位美国学生的反应会截然不同。典型的美国孩子式的作法是:情不自禁地起身跑到外面玩上一会;而德国孩子很可能就会想到:我应该先做完作业再出去玩。热爱玩耍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为什么德国的孩子会有如此强烈的意识来约束自己,是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分不开的。 帮助孩子培养理性的品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也像种树一样,需要对其悉心栽培,需要有适宜生长的土壤,在某些时候甚至还需要绑缚以实行限制。德国的孩子在学校里可以有较自由充分的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但在另一方面,他们也有必须严格遵守的准则。如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起床太晚,便面临放弃早餐、或是迟到的选择;忘了将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便意味着得继续穿脏衣服;人人都有记事本。 一、“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 曾有人问过德国的学生关于逃学的问题,那些孩子的回答是:“学生不上学?除非不想活!”在这一点上德国人的看法是一致的:只要有一个孩子不接受教育,社会将来就会多一个祸根。所以万一真有孩子逃学,成年人看到后会对其严厉呵斥,警察会将他扣留,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此的态度非常严格,会令孩子马上返校,而家长还要受到罚款或加税的处分。所有这些都是让孩子意识到,在上不上学的问题上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德国人的教育也异常关注孩子的文明修养,他们认为孩子在行为举止上遵守规范,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具备高雅的趣味,高尚的品德,为其日后的成功打下坚固的基石,也能为全社会创造一种团结合作的美好的人际关系,这在德国引起了全民的重视,报名参加专门的礼仪讲座、礼仪讲习班的做法已经蔚然成风。 而家长从细微之处起就开始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个德国孩子在餐桌上都会受到严格的教育,盛入自己盘中的食物一定要吃光,由此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意识,同时这又是一种磨练。比如德国人在午餐后有吃一些冰淇淋、巧克力和水果的习惯,对孩子来说很具有诱惑力,但这时父母更不会通融,前提是必须先吃完饭菜。 随着父母对正确行为的反复训练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思想教育,时间一长成为自然,孩子就会把遵守这些规则当作自己的本分。于是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把维护公共纪律,爱护公共环境,在各种场合讲究文明和秩序成为无可置疑的事情。在德国常可以看到人们在耐心地排队等候,或是为他人、为公众着想的举动,全社会形成一种高度自觉、井然有序的文明道德风尚。 二、“是放弃早餐,还是迟到?” 对于孩子的奖惩,赛里希先生的建议是,“尽管奖与罚都不宜太频繁,但它们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知道有一些家长常用物质奖赏来激励孩子获得好的成绩,或是以此让孩子做些家务事。但是这样会使孩子前进的动力仅停留在外部奖赏上,而体会不到奋斗与创造的真正喜悦;同时他们也会产生错觉,以为不论主动干点什么都能得到钱的报酬。孩子必须懂得上学读书、品学优良是为他自己,而家务活本身也是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履行的职责。当然如果孩子有相当出色的表现,或是作出了如清理花园、油漆房屋等分外的贡献时,也应当享受奖赏的快乐。可以给他们发奖金,也可以带孩子去一个他很向往的地方。 对孩子的惩罚也要讲究原则,否则惩罚不能令孩子心服口服,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惩罚之前应该先对孩子予以警告,也就失去了教育的作用。在孩子犯错以后就一定要言出必行,而且一定要对他讲清楚家长的要求和实施惩罚的原因,惩罚的开始和结束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弥漫着怨愤的气息。” 他们的孩子菲力克斯曾有几次起床太晚,但随之赛里希夫人一次巧妙的惩罚便纠正了他的错误,她告诉菲力克斯,自己不能开车送他去学校,“我很遗憾,但这得怪你自己,你可以作出选择,是放弃你的早餐,还是想迟到。”明确适当的奖惩原则和方式是让正直、诚实、尽职尽责等观念深入孩子的心灵,让它们确确实实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三、很遗憾,你还得继续穿脏衣服 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下,在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熏陶下,无论是父亲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母亲一丝不苟的劳动态度,还是老师和社会其他阶层的高度职业道德感,这些都令孩子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并把恪守信条、尽心尽责当作一种荣誉。德国的法律上还有规定,孩子到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义务感。 茨格拉夫人教育孩子的做法很具有典型意义,“必须教育孩子懂得他们不同的一举一动能产生不同的后果,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一定会学得很有责任感的。”一次她的儿子从学校回家晚了半个小时,母亲对此予以了充分的理解,但是她也明确地告诉孩子,“你玩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半个小时,这个时间我们可要遵守。”茨格拉夫人认为在生活细节上尤其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家庭教育对此采取了很多措施,譬如让孩子自己保管自己的储蓄存折,在锻炼了孩子自我管制的能力以外,也让他们懂得了勤俭。 茨格拉夫人承认,“有时候作父母的内心也会在爱与公平之间摇摆犹豫,但是不能因为孩子的借口而一味地迁就他的喜好,让他逃避责任。于是,如果孩子忘了把自己的脏衣服放进洗衣袋中,这只能意味着他还要继续穿脏衣服;而如果没有按规定整理好他的书柜,那么面对他喜爱的电视节目,我们也只能作出很‘遗憾’的决定。” 四、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 在德国同时还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人人都有自己的记事本,甚至连家庭主妇和中小学生也不例外,德国人把近期和远期的大大小小的约会,计划,公事私事等生活日程都预先记录在其中,所以有人也把德国称作是记事本的社会,人们在作出决定之前多半会参阅一下自己的记事本。也许有的人认为按部就班的生活太过枯燥呆板,可能还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人手一本,但是德国人却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同时更关系到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 德国人认为与时间形成的散乱的关系反映出其自身的杂乱无序的状态,所以很早就会锻炼孩子过一种有计划的生活,孩子学习分配他的零花钱、支配他的时间,完成他的学习任务,发挥他的兴趣爱好,其间形成一种井然有序的关系。而他们认定,笔记本有助于孩子更加准时、守秩序、爱清洁和准确,同时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采取一种鉴别的态度。 孩子在周密地设计自己时间,同时也就开始了对其自身的周密设计。由此可见德国人帮助孩子确立面对生活的理智观念,并非是要把他们限制在条条框框之中,而是要让他们更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天赋才能,达到自我实现的更高境界。

‘玖’ 德国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转)

对待孩子的态度 要平等对待,相互尊重 孩子做错了事,也必须让他道歉,而大人自己做错了,也会向孩子道歉。在孩子做对了的时候,家长会很自豪的去表扬他们,有时会给他们一些小小的奖品,比如糖或者冰淇淋之类的。 “我教了很久,才教会他们要拿东西去给父母吃,然后,那个一岁的小孩就会在吃饭的时候用手抓起东西,给一圈。这时一定要谢谢他,然后吃下去,表扬对他们很重要。”倾听孩子孩子早上去幼儿园,中午或下午是由大人接回家的。在接回家的路中,大人就会问他,今天干什么了,有没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小孩在回答的时候,大人会很认真的去听,然后会说上几句。晚餐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把有意思的事情说给父母听。 遵守规则田芳忆女士深有感触的说,“如果在一起玩的时候小孩耍赖,也不会太纵容,而是很认真的对他说,你这样是不对的,这不符合游戏规则,这次我可以原谅你,如果有下次,我就没兴趣和你一起玩了。 一般晚上7点就应让孩子做睡觉准备。孩子晚上上床睡觉,都不会太听话,大人会先说,还有五分钟就去睡觉了,孩子说,好。五分钟过后,当然他不会去睡,这时大人又会说,那你还可以玩一小会儿,然后就必须睡了。过了一会儿,大人就再叫一次。如果这时孩子还是不干,那就告诉他,我已经问过你一次,你的回答是什么,又问了一次,你的回答又是什么,现在你必须怎么做。这时就已经是最后的回答了。”先到原则朱珠举例说,“如果两个孩子在一起争一个玩具,那大人就会问是谁先拿到的,谁先拿到就谁先玩,如果后来的那个不干,就问先拿到的那个,能不能请你给他也先玩一会儿呢?如果小孩说可以,就可以拿走了,如果小孩不同意,那第二个就不能玩。哭,闹都是没用的。如果两个人都说是自己先拿到的,那么,在争执不下的时候这件玩具就会被大人拿走,两人都没得玩了。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吃饭朱珠说,“我刚到德国的时候,家里的小小孩是一岁,我看到他的第一天,他已经自己做在自己的儿单木椅上,用个塑料的小盘子在自己吃东西。还不停的要这要那,我很惊讶。而那个大一点的孩子,正是三岁,他已经坐在桌边,和大人一起用正式的餐具用餐了,而在用餐过程中,父母还不断的告诉他,用餐的注意事项。吃晚餐的时候,必须等所有的人都吃完才能离开座位。”自己走路“一岁的小孩一般都是自己走路,要出门的时候会用儿童车来推着他,我们一起去动物园的时候,他自己会在地上走手扶着儿童车,等走累了,再让他坐在车上推他。爬山或滑雪的时候也都是一起去的,大人都会和他一起走。 接小孩放学,小孩的小书包,一般都是自己背的,只有他在背不动的时候,他会告诉大人,能不能请你帮我拿,大人才会接过来。” 多些时间陪孩子 “下午的时候,孩子都会到公共的游戏场去玩沙子,水和玩具。或者在家里的院子里或者玩具室里玩。父母会陪他们一起玩。星期六日一般都是陪孩子去骑自行车或者大人跑步小孩骑车。 父母会一起陪孩子去参加幼儿园的化妆舞会,和小孩们一起跳舞,化很搞笑的妆。” 参加家庭劳动 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 小孩过生日,父母会帮他一起准备生日宴会的请贴,一般都是让孩子自己在纸上按上小手印,由父母去写地址和日期。请一些小孩想请的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当然也会准备好很多小孩爱吃的东西。大人一起聊天,小孩一起玩。 幼儿园----不以教学,而以娱乐为主: 田女士比较说,“德国的幼儿园有教会的,当地政府的,和私人的。大数时间孩子们是,一起玩,一起唱歌,一起做手工,而幼儿园也会把今天孩子做好的小饼干、图画之类的成品,写上孩子的名字,给父母。在幼儿园里,小孩自己玩的玩具是要自己去收拾的,而且有一个自己专用的小柜子来放自己的东西。德国的小孩下午比较空闲,所以他们会有一些有趣的课程,比如游泳,唱歌,跳舞,学英语,运动之类的,课程很活泼也很有意思。 而中国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和中国的竞争有关。为了孩子,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回家就要做作业。实在太可怜了。三岁之前的教育的确是最重要的,但是这种教育只会禁锢他们的想象力。” 最后,田芳忆女士呼吁到,“请给我们的孩子适当的自由,尽可能多的时间与完全的尊重!”

阅读全文

与德国如何培养男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2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4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3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2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5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6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8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2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