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德国侵略的顺序
二战德国侵略国家的顺序为:斯洛伐克开始、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立陶宛、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希腊、南斯拉夫、苏联。
二战初期,希特勒主张先发制人,集中陆军和空军,闪电一样地打击敌人,攻势凌厉。
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他用闪击战占领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法兰西等国,27天内征服了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
1941年他再次用闪击战进攻苏联,但在苏联人民的坚决抵抗下,最终遭到了失败。二战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1)德国哪里的自信打二战扩展阅读:
二战过程:
1939年9月1日,德国法西斯派兵“闪击”波兰,英法走投无路,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扩大了。
1941年12月,日本又偷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军事基地珍珠港,发动了太平洋战争,二战进一步扩大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给德国沉重的打击,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美国在中途岛战役后,步步进逼,扭转了亚洲太平洋战争形势。其他国家在1943年也开始了反攻。
1945年5月8日,德国代表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字,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结束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向盟国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2. 二战时期德国哪来的信心去打欧洲那么多国家啊,就算是美国或苏联也不敢单挑那么多国家的结盟啊
二战初期的苏联确实是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尤其是1942-1943年,随着西部大片国土的沦陷,物质损失巨大!而当时,苏联如果不是得到英美等西方盟国的支援,战场态势或许会更加恶劣。
但话又说回来,即便如此,也跟美国是否直接参战无关。所谓的证据起码有三点:
(1)自二战德军在不列颠之战中以失败告终,东线又发动巴巴罗萨计划入侵苏联以来,在西线基本上就一直是保持着防御态势。而这种防御也仅仅只维持了四年而已。换句话说,即使美军不参战,仅是靠苏军在东线的进攻,德国也吃不消。
(2)在远东,苏联和日本的战力根本就不在一个能量级上,诺门坎战役就是个例子。日本只是在海军方面暂时具备一定的优势,但陆军根本就不是陆上强国苏联的对手。因此,德日瓜分苏联永远都只能是幻想。日本自诺战之后,决定放弃北上战略,而调头南下也是很好的证明。
(3)德日的战争潜力有限,历史的事实证明:尤其是当它们分别陷入苏、中这两个人口众多、纵深广阔的战场之后,苏联的卫国战争和中国的八年抗战,已经将其精力耗尽。再打下去,后果可想而知。
基于这三点,美国的参战总体来说只能算是个“投机”的行为。当然,如果客观一点的说,美国为二战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值得肯定的。
3. 二战中德国先打的那里
二战中德国先是进攻了波兰 对此行动希特勒称其为白色方案 以下是白色方案的具体指令 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鉴于波兰目前的态度,不仅需要使修改后的东部边界有安全保障,而且还需要进行军事准备,以便在必要时永远消除来自这一方向的各种威胁。 (一)政治上的前提和目的 德国同波兰的关系仍然要遵循避免引起骚乱的原则。如果波兰改变其迄今基于同样原则的对德政策,转而采取对帝国进行威胁的态度,那么,同它进行最终清算就有可能势在必行。 那时要达到的目的是,粉碎波兰的防御力量,在东面造成一种能满足国防需要的态势。最迟在冲突开始时,宣布但泽共和国①为德意志帝国的领土。 政治当局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在上述情况下必须尽可能地使波兰孤立,即把战争局限在波兰进行。 ①原文为dcr Freistaat,德国历史上的旧称。魏玛共和国时期多 数州的正式名称。但泽共和国简称但泽自由市 --译者。 这种局面在不太远的将来就可能出现,因为法国的内部危机日益加剧,英国会因此而采取克制态度。 俄国的干预(它有能力这样做)很可能对波兰毫无益处,而仅仅意味着波兰被布尔什维主义吞并。 周边国家的态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德国的军事需要。 德国不能轻易地将匈牙利列为盟国。意大利的态度是由柏林一罗马轴心已经确定了的。 (二)军事上的结论 建设德国国防军的伟大目标,仍然要视西方民主国家的敌对程度而定。“白色方案”仅仅是诸项准备工作的一个预防性的补充措施,决不能将它视为同西方对手进行军事冲突的先决条件。 越能成功地以突然、猛烈的打击开始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就越容易使波兰处于孤立地位,即使在战争爆发以后也是如此。 但是,整个局势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帝国西部边界和北海沿岸及其空域的安全。 在进军波兰时,要针对周边国家特别是立陶宛采取警戒措施。 (三)国防军的任务 国防军的任务是歼灭波兰的军事力量。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做好准备,力求达成进攻的突然性。秘密的或公开的总动员,将尽可能推迟到进攻日的前一天才下令进行。 计划用于防守西部边界的兵力暂时不得另行调用。 对立陶宛须保持警惕,对其余边界只须进行监视。 (四)国防军各军种的任务 1、陆军 在东线的作战目标是歼灭波兰陆军。为此,在南翼,可进入斯洛伐克地区。在北翼,应迅速在波莫瑞和东普鲁士之间建立联系。 必须做好开战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以现有的部队也能发动进攻,而无需等待动员后组建的部队按计划开到后再行动。现有部队的荫蔽的进攻出发地区,可在进攻日直前予以规定。我保留对此事的决定权。 预定担负“西部边界掩护”任务的兵力是全部调往该处,还是留一部分作他用,将取决于波兰的局势。 2、海军 在波罗的海,海军担负下述任务, ①歼灭或者打垮波兰海军。 ②封锁通往波兰海军基地(特别是格丁尼亚海军基地)的海上通道。开始进入波兰时,即宣布停泊在波兰港口和但泽的中立国家船只离开港口的期限。期限一过,即由海军采取封锁措施。 必须估计到,规定离港期限会给海战造成不利的影响。 ③切断波兰同海外的贸易联系。 ④掩护帝国一东普鲁士的海上通道。 ⑤保护德国至瑞典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海上交通线。 ③尽可能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实施侦察和警戒,防止苏俄海军从芬兰湾进行干涉。应预先规定适当数量的海军兵力用于保卫北海海岸和濒陆海区。 在北海南部和斯卡格拉克海峡,须采取措施防止西方列强突然对冲突进行干预。采取的措施应局限在绝对必要的限度以内,务必保证不引人注目。关键是应避免采取可能会使西方列强的政治态度变得强硬起来的一切行动。 3、空军 空军必须对波兰实施突袭,而在西线则可只保留必不可少的兵力。 空军应在极短时间内歼灭波兰空军,此外,主要担负以下任务: ①干扰波兰的动员,阻止波兰陆军按计划开进。 ②直接支援陆军,首先是支援已经越过边界的先头部队。 开战之前航空兵部队可能要向东普鲁士转场,但这不可危及达成突然性。 第一次飞越边境时,在时间上应与陆军的作战行动协调一致。 只有在给中立国家船只规定的离港期限(参见国防军各军一种任务中海军的任务)过了之后,方可对格丁尼亚实施攻击。 对空防御的重点是施特廷①、柏林和包括梅伦地区的奥斯特劳③和布吕思③在内的上西里西亚工业区的空域
4. 二战,德国要怎么打才能赢
一,首先在敦刻尔克不要暂停进攻。陆空配合一鼓作气把英法联军吃掉.
二,在不列颠空战中不能糊涂的放弃对英国战斗机基地和工厂的轰炸而改炸伦敦。炸平伦敦也没有,英国人的抗德欲望很高。但是只要优先打击英国战斗机部队。
三,别去打苏联。两线作战腹背受敌,这是兵家大忌。
5. 二战时期德国打过哪些国家
1、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国不宣而战,对法国展开闪电战。5月15日,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即惊呼防线已经被突破,6月10日,法军魏刚防线又被突破,6月14日,巴黎沦陷,6月18日,法国宣布停止抵抗,6月22日,法德签订康边停战协定,法国战役结束。
这场战役从开战到结束,只用了六周时间,法国引以为豪的"马奇诺防线"在德国铁骑下,不堪一击,这也让法国成为了二战的一个笑话,不得不说,法国虽然号称是军事强国,但是在面对德国强大的军事进攻下,根本体现不出大国的担当。
2、丹麦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丹麦没有卷入欧洲大陆的纷争,并于1939年接受德国提出的互不侵犯条约。但是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于1940年4月9日大举进攻,丹麦政府当天宣布投降。这场战役只持续了40小时,这也是德国侵占欧洲国家最快的时间,这场战役更加助长了德国法西斯和希特勒的气焰,对发动闪电战更加自信。
3、波兰
波兰战役是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于1939年9月入侵波兰的行动,该战役一般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
在《德苏互不侵犯条约》签署了一星期后,德国于1939年9月1日展开进攻,而苏联亦于9月17日入侵波兰,10月6日,德苏两国占领波兰全国领土,波兰战役结束。波兰也成为了苏联,德国瓜分欧洲各国的开始,也是二战最悲催的国家。
4、卢森堡
卢森堡在二战前已经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但是由于卢森堡是进攻法国的战略要塞,这也就肯定了他们即使表示中立也是逃不过德国的侵略的。1940年5月10日,在强大的德国机械化部队的进攻面前,卢森堡大公国不战而降。
5、苏联
1941年.6月22日开始进攻苏联,战争爆发初期,由于法西斯的突然袭击,苏军一路溃败。德军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长驱直入,并在明斯克 基辅等地发动钳形攻势,大规模歼灭苏军的有生力量,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
最终因为天气原因不得不撤退。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人死亡。当时,德国的军事能力可以说全世界第一,据说当时德国一天能制造20辆坦克,一个月就能造600辆!德国当时的年产能力是4万架飞机。可见德国的军事实力真不是吹出来的。
6. 德国高级将领在二战前是没有信心打仗的吗
怎么会啊 大多数绝对有的 在元首煽动民族优越感最鼎盛的时候 只有盲目自信的时候才对 而且二战德国输了 也并不是心态出了问题 而是作战上太自大才出的问题 这是自信爆棚的表现啊
7. 二战时期德国打过哪些国家
1940年7月,法兰西战役结束,整个西欧只剩下英国还在孤军奋战。这时,希特勒要求英国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抢走的原德国殖民地,不再与德国为敌,就可以签订和平条约。但新任首相丘吉尔是个硬骨头,张伯伦的前车之鉴使得丘吉尔看穿了希特勒的阴谋,于是不理睬希特勒的外交伎俩。与此同时,他全力压制国内的纳粹势力及外部的劝降势力,动员全国继续加强防御,准备迎敌。希特勒几次劝诱无效后,恼羞成怒,下令制订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
早在1940年5月,英国就已预见到德国空军会对英国本土进行大规模轰炸,并开始了必要准备:首先组建了飞机制造部,使飞机月产量由700架迅速增加到8月份的1600架,其中战斗机为470架;其次在全国范围里统一调整部署防空力量,重点加强伦敦地区的防空;再次空军部成立作战训练部队,建立了多个训练学校,这样每月有200名新飞行员补充部队,同时还动员盟国培训并组建部队。
当时,德国空军元帅戈林集结了空军主力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一半,而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德国占有2:1的优势。
负责英国本土防空任务的道丁因数量上的劣势而大伤脑筋。但他们有着秘密武器——英国无线电工程师沃森·瓦特发明的雷达,观测员可以轻易观测到己方飞机和敌机出现的确切位置,及时进行调遣。在二战空中预警方面,用雷达来起到实际效果的,英国是第一家。但谁都未曾想到这么一个带有天线的“怪物”竟成为阻碍德国实现征服英国计划的最大障碍之一。更令德国方面不曾预料到的是,英国情报部门已经设法截获并读取德国空军的无线电密码信件。这给英国战胜德国起了很大帮助。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闪电般的首先攻打了哪个国家
波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被迫割让大片土地,但泽被划归波兰辟为自由市,通往波罗的海的“波兰走廊”将原本连成一片的德国领土分成了两块,位于“走廊”之东的东普鲁士成了远离德国本土的“孤岛”。因此德国人一直对失去但泽和“走廊”地区耿耿于怀。希特勒上台后便发誓要报这一箭之仇,他以极快的速度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间就把德国从《凡尔赛条约》的受辱者变成欧洲最大的军事强国。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兼并了捷克斯洛伐克,随即要求波兰归还但泽并解决波兰走廊问题,遭到波兰拒绝。3月23日,英法正式结成军事同盟,然后于31日对波兰的安全给予保证。有了英法的保证,波兰态度更加坚决。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达了代号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国三军部队于9月1日前完成对波兰作战的准备工作。希特勒在指令中强调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中于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
按照希特勒的要求,德军统帅部计划以快速兵团和强大的空军,实施突然袭击,闪电般摧毁波军防线,占领波兰西部和南部工业区,继而长驱直入波兰腹地,围歼各个孤立的波兰军团,力求在半个月内结束战争,然后回师增援可能遭到英法进攻的西线。为此,德军共集中了62个师,88.6万人,2800辆坦克,1939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组成了南路和北路两个集团军群。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伦德施泰特指挥,下辖布拉斯科维兹上将的第8集团军、赖歇瑙上将的第10集团军和利斯特上将的第14集团军,共8个步兵军和4个装甲军。其任务是首先歼灭西里西亚地区的波军集团,而后从西南方向迂回华沙;北路集团军群由陆军一级上将包克指挥,下辖屈希勒尔上将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上将的第4集团军,共5个步兵军和1个装甲军。其任务是首先切切断“波兰走廊”,彻底围歼集结在这里的波军集团,而后从东普鲁士南下,从背面攻击维斯瓦河上的波军,并从东北方向迂回华沙。
波军统帅部也制定了代号为“西方计划”的对德作战计划,该计划规定:如果德国进攻波兰,乘德军主力尚未东调之机,波军首先向北进攻,夺取德国的东普鲁士,以消除北方威胁,在西部和西南边境采取守势,阻止德军的进攻,等待英法在西线发起攻击,东西夹击,打败德国。为此,波军共动员了40个师又22个旅,870辆轻型坦克,824架飞机和4300门火炮。组成了波莫瑞、莫德林、波兹南、罗兹、克拉可夫、喀尔巴阡、纳雷夫7个集团军,沿北部边境部署了2个集团军,沿西和西南部边境部署了4个集团军,另外1个集团军部署在维斯瓦河以东地区,作为预备队。
德国为避免两线作战,于8月23日与苏联签定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达成了共同瓜分波兰的秘密议定书。希特勒得到苏联的一纸保证后,当即下令于26日凌晨4时30分发起攻击。但到了25日夜间,攻击令却被突然取消了,一些提前开动的部队又被召了回来。原来英波两国于25日正式签订了互助协定,意大利拒绝站在德国一边参加战争。鉴于这种情况,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建议希特勒收回进攻命令,以便争取时间,对局势重新考虑。虽然战争暂时没有发生,但是到了8月31日,希特勒还是下定决心破釜沉舟,不惜冒与英法发生大战的风险,下达了第一号作战指令,命令德军于9月1日凌晨发起攻击。他要求德国军人要有铁一般的意志和决心,速战速决,不给波兰以任何喘息机会。他说:“如果部队停止不前,那就是指挥官的责任。在战争中要不惜任何手段取得胜利,在胜利后人们是不会追究胜利者的。”
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德军轰炸机群呼啸着向波兰境内飞去,目标是波兰的部队、军火库、机场、铁路、公路和桥梁。几分钟后波兰人便第一次尝到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来自空中的突然死亡与毁灭的滋味。边境上万炮齐鸣,炮弹如雨般倾泻到波军阵地上。约1小时后,德军地面部队从北、西、西南三面发起了全线进攻。同时,停泊在但泽港外伪装友好访问的德国战舰“霍尔斯坦”号也突然向波军基地开炮。波军猝不及防,500架第一线飞机没来得及起飞就被炸毁在机场,无数火炮、汽车及其它辎重来不及撤退即被摧毁,交通枢纽和指挥中心遭到破坏,部队陷入一片混乱。德军趁势以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为前导,很快从几个主要地段突破了波军防线。
当天上午10时,希特勒兴奋地向国会宣布,帝国军队已攻入波兰,德国进入战争状态。他宣称,“从现在起,我只是德意志帝国的一名军人,我又穿上这身对我来说最为神圣、最为宝贵的军服。在最后的胜利之前,我决不脱下这身军服,要不就以身殉国。”希特勒的演说激起了议员们一阵阵狂热的欢呼。
9月3日上午9时,英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在上午11时之前,提供停战的保证,否则英国即将向德国宣战。据希特勒的译员希米德回忆,当希特勒接到英国的最后通牒时,他沉默静坐不动。而戈林则回过头来对他说:“假使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那么上帝应该饶恕我们。”正午时,法国也向德国发出类似的最后通牒,其期限为下午5时。德国对英法两国的最后通牒,均置之不作答。于是,英法两国相继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当晚,希特勒将他的办公地点从柏林的总理府移到了“亚美尼亚”号火车专列上,乘车去前线视察,并在火车上处理东线和西线的战事。
德军突破波军防线后,以每天50-60公里的速度向波兰境腹地突进。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以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为中路主力,以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为右翼,在左翼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掩护下,从西面和西南面向维斯瓦河中游挺进;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以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为主力,向东直插“波兰走廊”,另以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从东普鲁士向南直扑华沙及华沙后方的布格河。
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规模的机械化部队大进军。在这场大进军中,德国装甲兵创始人古德里安成功地实践了他的装甲兵理论,率领第19装甲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第19装甲军隶属北路集团军群第4集团军,辖有1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和1个步兵师。它既是第4集团军的中路,又是集团军的攻击前锋。开战后,古德里安率部迅速突破波兰边境防线,9月1日晚渡过布拉希河,9月3日推进至维斯瓦河一线,完成了对“波兰走廊”地区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合围。在围歼波军的作战中,被围的波军显然还不了解坦克的性能,以为坦克的装甲不过是些用锡板做成的伪装物,是用来吓唬人的。于是波兰骑兵蜂拥而上,用他们的手中的马刀和长矛向德军的坦克发起猛攻。德军见状大吃一惊,但很快就清醒过来,毫不留情地用坦克炮和机枪向波军扫射,用履带碾压波军。波兰骑士想象中的战场决斗化成了一场实力悬殊的屠杀。古德里安战后在其回忆录中描述道:“到9月3日,我们对敌人已经形成了合围之势——当前的敌军都被包围在希维兹以北和格劳顿兹以西的森林地区里面。波兰的骑兵,因为不懂得我们坦克的性能,结果遭到了极大的损失。有一个波兰炮兵团正向维斯托拉方向行动,途中为我们的坦克所追上,全部被歼灭,只有两门炮有过发射的机会。波兰的步兵也死伤惨重。他们一部分架桥纵列在撤退中被捕获,其余全被歼灭。” 至9月4日,波军“波莫瑞”集团军的3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全部被歼灭,而古德里安指挥的4个师一共只死亡150人,伤700人。第二天,希特勒来到第19装甲军视察,古德里安在向希特勒谈论这次作战的主要经验时说:“波兰人的勇敢和坚强是不可低估的,甚至是令人吃惊的。但在这次战役中我们的损失之所以会这样小,完全是因为我们的坦克发挥了高度威力的缘故。”古德里安对于坦克集群的结论,给希特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军闪电式的进攻使波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境地,这是波兰人,也是全世界第一次领教“闪击战”的滋味。波军统率部原以为战争会像以往那样缓慢地展开,德军会先以轻骑兵进行前卫活动,然后以重骑兵进行冲击,对德军大量使用坦克和航空兵的“闪击战”毫无准备。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就此指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们(波军首脑)的思想落后了80年。”而波军统帅部又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过于自信,并指望英法的援助,因此便把部队全部部署在德波边境,以为只要实施坚决的反击,就可以取得胜利。这种毫无进退伸缩弹性的部署,使波军在德军高速度大纵深的推进下不是被歼灭就是被分割包围,成为留在德军后面的孤军,抵抗迅速土崩瓦解。英法虽然在西线陈兵百万,却按兵不动,宣而不战。英国军事史家富勒写道:“当波兰正被消灭之时,西线也正发生了一场令人惊奇的冲突。它很快就被称为‘奇怪的战争’,而更好的名称是‘静坐战’。”9月6日,波军总司令斯密格莱.利兹元帅下令所有部队撤至维斯瓦河以东,组成维斯瓦河——桑河线。波兰政府当日仓惶撤离华沙迁往卢布林。大局已基本决定。冯.伏尔曼上校对希特勒说:“剩下来的只不过是打一只兔子,从军事角度看,战争已经结束。”
至9月7日,伦斯德的南路集团军群重创波军“罗兹”和“克拉科夫”两集团军,占领了波兰工业中心罗兹和第二大城市克拉科夫,其中路第10集团军的前锋霍普勒的第16装甲军于9月8进抵华沙南郊,从南面切断了波军“波兹南”集团军退路。包克的北路集团军群全歼了波军“波莫瑞”集团军并重创波“莫德林”集团军,占领了“波兰走廊”,随后强渡维斯瓦河,夺占了从北面掩护通往华沙道路上的阵地。
9月8日,北路集团军群所属屈希勒尔的第3集团军和克鲁格的第4集团军从北和西北向华沙总方向实施突击,9月11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渡过纳雷夫河,开始向华沙后方的布格河迅速推进。9月14日,南路集团军群所属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和布拉斯科维兹的第8集团军在维斯瓦河以西一举合围从波兹南和罗兹地区撤退的波军,占领了波兰中部地区,使华沙处于半被合围的状态。至9月15日,古德里安的第19装甲军包围了布列斯特,其第3装甲师和第2摩托化师继续向南推进,以便与南路集团军群的右翼利斯特的第14集团军完成最后的纵深合围。与此同时,第14集团军的前锋克莱斯特的第22装甲军,包围了科沃夫之后继续北进,16日在符活达瓦地区与北路集团军群会师,合围了退集在布格河、桑河与维斯瓦河三角地带的波军。9月17日,德军在完成华沙的合围后,限令华沙当局于12小时内投降。而波兰政府和波军统帅部已于16日越国边界逃往罗马尼亚。
早已同德国商量好瓜分波兰的苏联,只因与波兰签有互不侵犯条约而始终不便动手。波兰政府的出逃,终于使苏联找到了“体面”出兵波兰的借口。苏联政府宣称: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9月17日凌晨,苏联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大将和铁木辛哥大将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退推进。9月18日,德苏两国军队在布列斯特—力托夫斯克会师。希特勒希望赶紧占领华沙,命令德军必须在9月底之前拿下华沙。
9月25日,德军开始向华沙外围的要塞、据点及重要补给中心进行炮击。随后,德第8集团军开始向华沙发起攻击。9月26日,德国空军开始轰炸华沙。9月27日,华沙守军停止抵抗。9月28日,华沙守军司令向德第8集团军司令布拉斯科维兹上将正式签署了投降书。9月29日,莫德林要塞投降。至10月2日,进行抵抗的最后一个城市格丁尼亚停止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的第一个战役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结束了。在波德战争中,波军伤亡20万人,被俘40余万人。德军亡1.06万人,伤3.3万人,失踪3400人。苏军则有5700人阵亡。
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总结波兰战役时说:“1939年的战事结局,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在东方,一支陈旧得无法救药的军队,为一支应用新技术的小坦克部队加上占优势的空军所瓦解;在西方,一支动作迟缓的军队,却不能及早施展任何有效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