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人怎么摘水果视频

德国人怎么摘水果视频

发布时间:2022-04-21 18:29:00

⑴ 德国人主要吃什么食物

德国人主要吃:

1、肉类:德国人普遍喜欢吃肉,跟中国一样,猪肉非常受消费者的喜爱。德国人对于猪肉的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香肠是德国知名度最高的食物之一。光是香肠的品种就多达一千五百多种,都是用猪肉做成的香肠。

2、鱼类:德国的北部靠近波罗的海,有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尤以鲱鱼最为常见。在德国人的餐桌上经常都可以看到各种鱼类制成的美味食品。

3、蔬菜:德国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13年共有农业用地1669.9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蔬菜比较丰富多样,像胡萝卜、马铃薯、洋葱、生菜、卷心菜、青豆等,通常会炖煮或用来煮汤。

4、面包:德国主要食用黑麦面包,面粉来自黑麦,内含高纤维素,面包颜色比全麦面包还深。椒盐8字面包是德国很有名的面包。

5、啤酒: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为138升。在德国,除出口啤酒(德语:Bier)外,德国国内销售啤酒一概不使用辅助原料。

(1)德国人怎么摘水果视频扩展阅读:

德国由于身处欧洲大陆之中心,饮食文化与内陆地区之物产分布息息相关。整体上德国较为爱好肉类和啤酒(大致上德国啤酒可以分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无酒精啤酒等六大类)。

德国人尤其爱吃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例如香肠。相较于欧洲中南部精致饮食,德国的传统饮食普遍较粗犷,但仍具特色;传统菜肴如烤猪肘、烤猪膝,常佐以马铃薯泥、酸甜甘蓝食用。

⑵ 求一个笑话!记不太清了,好像是三个人去果园摘十个同样的水果并在十分钟内吃完不许笑……第一个摘十个苹

我知道一个类似的笑话,美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遭遇海难流落荒岛,没想到岛上有食人族,他们被抓住。酋长让他们去岛上找十个圆的东西回来,不然就吃了他。然后美国人找回了十颗桂圆,德国人找到十颗桃子,酋长让他们把自己找到的东西十分钟内全都吞下去,不然就吃了他。美国人很轻松的吃完了十个桂圆,德国人吃了5个桃子吃不下去了,结果突然满嘴塞着桃子笑了起来,笑到嘴都裂了。酋长奇怪的问我这是捉弄你你为什么还笑,德国人说,我刚才找桃的时候看到日本人爬到树上去找椰子

⑶ 德国人最爱什么水果

德国人吃肉我们都知道,但实际上德国人吃素的量可比肉多得多,比如水果,每年一个德国人吃50KG各类水果是相当正常的。更别提还有各种以水果为原料的食品和饮料了。
德国人最爱的几大水果:
首先就是柠檬:这种水果直接吃其实哪个国家都不太受得了。但架不住德国人用柠檬佐餐和调兑饮料时的用量大。所以柠檬自然榜上有位。
西瓜:其实不只是咱们中国人了解西瓜的好处,欧洲人也同样喜欢西瓜。
菠萝:和西瓜一样,这是德国人很喜欢的水果,但本土基本种不出来,几乎都需要进口。
油桃:油桃本来就是产自欧美,作为原始产地,近水楼台的便利不能不用一下,油桃自然也就成了德国人水果篮中的常客。
草莓:这是德国人的大爱,草莓除了在日常可以直接吃,也大量出现在各种糖果糕点之中。
樱桃:与草莓类似,也是德国人很常买的水果,同样是糕点的重要原料,我们熟知的黑森林蛋糕就是以樱桃为主料的。
树莓:树莓也是德国人常吃的水果,在国内也许树莓不是很常见,但在德国则是家常的级别。
李子:德国人吃到的有名的李子很多是处理过的,比如罐头,比如糕点等等(德国李子蛋糕,相当有名的)。
橘子:最棒的出行水果之一,剥皮就吃,相信大家都不会有意见吧。是的,德国人也没有意见。
葡萄:在德国,尤其在德国西部,葡萄的统治地位是无与伦比的(据说丰收时,产区的学校都要放假,集体协助葡萄园收葡萄)。别的不说,沿着莱茵河几百公里长的广阔区域里,葡萄几乎就是全部。
橙子:欧洲人从大航海时代就开始广泛食用的水果,如今更是彻底融入了他们生活,橙汁绝对是德国人三餐都不会拒绝的上佳饮品。
梨:德国本土梨的产量不高,无论是水果还是罐头主要还是靠进口,主要来源是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南非。
猕猴桃:不单单是德国人,欧美每个国家几乎都爱吃猕猴桃。但需要注意,德国本土是不产猕猴桃的,八千多万德国人每年吃的猕猴桃全要进口。
香蕉:香蕉是德国第二大水果,每年每个德国人平均要吃掉10KG左右的香蕉。与猕猴桃相同,德国同样几乎种不出香蕉来,万幸的是,依着德国的经济水平,每年进口大量的水果完全不是什么负担。
苹果:德国的苹果全欧洲闻名,产量也非常高,每年每个德国人平均要消耗掉20KG以上,这还不算以苹果为原料的各种食品和饮料。所以,苹果是德国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
除了以上这些,其他像柚子(榨汁比较多)、石榴等等,也常常是德国人水果篮子中的常客。

⑷ 说明文作文400字水果

说起水果,我就会不由自主地高兴起来,因为从小我就非常喜欢吃水果,像西瓜呀、桃呀、葡萄和苹果等等,有的时候我饭吃得不多,但是每天我都要吃很多的水果,家长还老说我是吃水果长大的漂亮的女儿呢。
在我爱吃的水果当中,草莓是我的爱,因为它不仅成熟早,可以在所有瓜果中率先上市,而且新鲜味美,酸味不大,甜味清淡,酸甜可口,还不伤肠胃。
为了了解草莓是怎样生长的,我还专门上网查看了很多草莓的资料呢,从中我知道了草莓属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洋莓,原产于南美洲。草莓品种繁多,有2000多个品种。草莓喜欢温暖的天气,不耐寒冷。我国的河北省、山东省和很多南方省市都有草莓的种植。
草莓的果实是球形或椭圆球形。成熟的果实红艳艳的,表面疙疙瘩瘩,附有许多小种子,小时候我还以为那是很多的芝麻粘在上面呢。草莓的果实鲜艳红嫩,柔软多汁,甜酸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此外还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葡萄糖、蛋白质、脂肪、铁钙、磷等,所以有人管草莓又叫“美容果”,拿起一个放到口中轻轻的嚼动,那粉红色的汁液伴随着鲜嫩的果肉在嘴里有一种甜滋滋、酸溜溜、凉爽爽的美妙感觉,唯一感到遗憾的就是那附在草莓表面上的小种子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
每当家长买回草莓的时候,只要我有时间,我都要亲手把草莓下面的绿叶摘下来,如果叶子是水灵灵鲜绿色的,那么草莓一定是新鲜的,我真希望有机会去种植草莓的地方亲眼看看草莓是怎样生长的。
我还有很多种吃草莓的方法呢,有的是家长告诉我的,有的是我自己发明的,比如:把草莓洗净用小刀切成四块放入盘中,在上面洒上一点白糖,这样吃起来就算是不太熟的草莓,也不会感到很酸了。还可以把切好的草莓和切好的黄瓜和小西红柿放在一起,放入沙拉酱拌好,就成了一道美味的水果沙拉了。
总之,草莓是我非常喜欢吃的水果之一,虽然写了这么多,但好像我还是有点意犹未尽。

⑸ 水果茶怎么煮

水果茶是指将某些水果或瓜果与茶一起制成的饮料,有枣茶、梨茶、桔茶、香蕉茶、山楂茶、椰子茶、果粒茶红心茶等。人们出于某种保健目的,将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水果单独制成或与茶叶一起制成的具有某种特定效果的饮料。

做法一

1、水果洗净,该去皮的去皮,该去蒂的去蒂,切成小丁,柠檬切片(两片)。

2、小水果丁、柠檬片和红茶包都放茶壶里。

3、倒入开水。

4、盖上盖子焖三分钟,让红茶释放出来,然后取出红茶包。(放一边,下一泡的时候再放入茶壶中泡几分钟取出)。

5、等水果茶凉到不烫手的温度,加入蜂蜜搅匀即可饮用。

做法二

1、首先在锅里放入苹果、雪梨(各八分之一)。西洋参5-10片,果粒茶5克。

2、加开水500毫升左右。

3、放到火上烧沸加冰糖适量。一分钟左右搅拌一次。

4、准备茶具,在壶内放入柳橙(八分之一)在加入浓缩凤梨汁10毫升,但推荐用凤梨汁,味更酸甜可口。

5、待锅内水沸后,冰糖彻底融化,倒入壶内,再加以搅拌。一杯酸甜可口,香气迷人的水果茶就制作而成了。

做法三

1、准备好苹果、菠萝、柠檬、红茶包、薄荷叶。

2、苹果切丁,菠萝切小块,柠檬切片。

3、锅里烧开水,将苹果菠萝放入煮3--5分钟,然后将红茶包放入浸出颜色后取出。

4、将锅中煮好的水果红茶倒入杯子中,加上新鲜的薄荷叶和柠檬片即可食用。

⑹ 德国薯仔节

德国薯仔节:

提起薯仔,人们总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在德国人心目中,它却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德国人对薯仔有种特殊的感情,每次遇到危机,薯仔总能帮助德国人解决各种困难。

弗里德里希大帝施妙计

位于慕尼黑的薯仔博物馆是德国三家薯仔博物馆之一。这里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种薯仔。除了通常的土黄色薯仔外,还有紫色、黑色、红色等颜色的薯仔。薯仔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形、松果形、月亮形、长条形等等。

博物馆还有油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向人们讲述薯仔初到欧洲时,并不受欢迎。德国人改变对薯仔的态度,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有关。18世纪中叶,瘟疫和自然灾害侵袭德国,导致农业颗料无收。危难中,弗里德里希大帝想起好种易活的薯仔。他先给薯仔以王室的声望,让王室女成员都戴上薯仔花。接着,他又让士兵种植一大片薯仔,薯仔长出来后就派最精锐的部队去看守,晚上再把军队撤回。结果好奇的农民纷纷夜里到地里去偷薯仔,就这样薯仔的种植得到了普及。直到现在,在德国波茨坦无忧宫里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墓前,总是摆放着薯仔。

每天3个薯仔迎战危机

“在200多年的历史中,德国有10多次通过举国种植薯仔,吃薯仔,闯过自然灾害、战后衰退、经济危机等。”慕尼黑薯仔博物馆专家埃德哈德对记者说,像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军队在战争中靠吃薯仔坚持到最后胜利。之后,吃薯仔成为德国军队打胜仗的秘密武器。

对于德国人来说,薯仔更是危机中的救命稻草。从1929年开始,德国遭遇经济危机,至少有半数人口失业,很多人家只能买得起薯仔。他们既把它当菜,又把它作为主食,是薯仔帮他们躲过经济危机。人们称它为第二面包。同时,德国天气阴冷,农作物不好生长,历史上闹了好多次饥荒,但薯仔的发现,让德国人找到破解方法。每一次,就是靠一日3个薯仔,德国人一次次取得了最后胜利。

薯仔和爱情一样重要

如今,金融危机再次降临。勤俭节约的德国人又开始大吃薯仔。德国超市里各种薯仔食品应有尽有:薯仔粉、薯仔条、薯仔丸子、薯仔蛋糕……德国人吃薯仔无论是数量还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薯仔。德国还涌现出不少薯仔新事物:薯仔旅馆,提供与薯仔有关的旅游服务;薯仔图书馆,从薯仔的历史、趣闻到薯仔的学术研究的书籍都能找到。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薯仔,因为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薯仔一样宝贵。

德国人喜爱薯仔,除了营养价值外,薯仔还包含着勤俭节约、朴实无华等薯仔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样,难怪,欧洲邻国干脆管德国叫薯仔国。

因为德国的有些地方气候不好不怎么适合中粮食,于是引进了薯仔,刚开始没有人中,国王就把薯仔当宝贝中在地里,于是有人去偷然后发现很好吃。于是民间开始种了!薯仔是德国重要的粮食之一!

德国人吃薯仔无论是数量还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薯仔。

据说,德国人最初见到薯仔时把它误认为是一种水果,一次一户农家不慎失火,结果 发现熟薯仔比生薯仔更好吃更香,之后这家人便靠吃熟薯仔度日。附近许多农户也都学着拿熟薯仔当饭吃。

德国人把薯仔做得十分可口,如煮薯仔羹、蒸薯仔糕、调薯仔酱泥、煎薯仔饼、炸薯仔条、烤薯仔团子等。烹饪时还在薯仔中加入各种佐料、黄油、果酱、咖喱粉、色拉油和肉丝、青菜,水果等等。德国人还会把薯仔做成各种动物形状,吃起来很有情趣。

德国薯仔餐颇具特色,这种饮食方式很像我国广东的早茶,食品以薯仔为主,做成各种类型的小点心,每样数量少花色品种很多,再加上一两盘切成薄片的灌肠和火腿或少量牛肉、鸡肉、鱼肉及青菜。一次我们在汉诺威一家餐厅吃了一顿薯仔餐,这是一种套餐形式。首先是每人上了一盅薯仔羹,用羹匙一勺勺吃来,细细品尝,味道酸甜鲜美,根本吃不出薯仔味。接着是小巧玲珑、造型各异的薯仔点心,由于里面加了果酱和蔬菜汁,煞是好看!

德国超市里一年四季都卖薯仔。生薯仔都是干干净净的,用密封的纸口袋包装,上面打印着保鲜期。大部分都是成品或半成品。有些小商店和小快餐店还出售薯仔快餐,要一份薯仔饼卷青菜或油炸夹心薯仔丸子,既可以坐着慢慢吃也可以用纸一包带走吃。

地理与气候

地理位置(Lage): 位于中欧,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最外的边境点是: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德国的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和西班牙。

复杂的地形

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高地(das Norddeutsche Tiefland)、中等山脉隆起地带(die Mittelgebirgsschwelle)、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das Südwestdeutsche Mittelgebirgsstufenland)、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das Süddeutsche Alpenvorland)以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die Bayerischen Alpen)。整个地势南高北低。

温和的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逐渐显着,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一般认为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国人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好时节,各种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这五个月内进行。7月、8月是德国人休假的季节。

葡萄酒在德国已经形成特有的文化韵味,仲夏刚过,产酒区的人们就欢欢喜喜筹办每年一度葡萄酒节,这是各个葡萄酒厂家展示他们的产品的好机会,借着秋阳,人们合家出游或与亲朋相约,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这里,品尝好酒,享受美好生活。每年推出的葡萄酒公主更增添了风采。
德国葡萄酒产区也是游人驻足之处,温和的气候,美丽的风光,地杰人灵,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年葡萄成熟的时候,游人如织。在以雷司令为主要种植面积的莱茵高地区的着名城市吕德思海姆,座落在莱茵河畔,河岸风景秀丽,沿街各具特色的酒家栉比,无论走到那一家都能尝到上好的美酒。
德国的空气中弥漫着音乐,德国葡萄酒文化也与音乐生活紧密相连。在葡萄酒产区常有定期或不定期的音乐演出,尤其是夏天,在音乐厅和周围的教堂都举办各种各样的音乐会,露天音乐会也在这时登场,例如着名的葡萄酒产区莱茵高在夏天将第一流的演奏家和古典及现代音乐乐团汇集一堂。有的音乐会还在门票中包括晚餐或一杯葡萄酒,人们一边品酒一边欣赏音乐,令人难以忘怀。

提起薯仔,人们总认为它难登大雅之堂。不过在德国人心目中,它却是十全十美的食物。德国人对薯仔有种特殊的感情,每次遇到危机,薯仔总能帮助德国人解决各种困难。
弗里德里希大帝施妙计
位于慕尼黑的薯仔博物馆是德国三家薯仔博物馆之一。这里收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上千种薯仔。除了通常的土黄色薯仔外,还有紫色、黑色、红色等颜色的薯仔。薯仔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圆形、松果形、月亮形、长条形等等。
博物馆还有油画、雕刻等艺术形式向人们讲述薯仔初到欧洲时,并不受欢迎。德国人改变对薯仔的态度,与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大帝有关。18世纪中叶,瘟疫和自然灾害侵袭德国,导致农业颗料无收。危难中,弗里德里希大帝想起好种易活的薯仔。他先给薯仔以王室的声望,让王室女成员都戴上薯仔花。接着,他又让士兵种植一大片薯仔,薯仔长出来后就派最精锐的部队去看守,晚上再把军队撤回。结果好奇的农民纷纷夜里到地里去偷薯仔,就这样薯仔的种植得到了普及。直到现在,在德国波茨坦无忧宫里的弗里德里希大帝墓前,总是摆放着薯仔。
每天3个薯仔迎战危机
“在200多年的历史中,德国有10多次通过举国种植薯仔,吃薯仔,闯过自然灾害、战后衰退、经济危机等。”慕尼黑薯仔博物馆专家埃德哈德对记者说,像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军队在战争中靠吃薯仔坚持到最后胜利。之后,吃薯仔成为德国军队打胜仗的秘密武器。
对于德国人来说,薯仔更是危机中的救命稻草。从1929年开始,德国遭遇经济危机,至少有半数人口失业,很多人家只能买得起薯仔。他们既把它当菜,又把它作为主食,是薯仔帮他们躲过经济危机。人们称它为第二面包。同时,德国天气阴冷,农作物不好生长,历史上闹了好多次饥荒,但薯仔的发现,让德国人找到破解方法。每一次,就是靠一日3个薯仔,德国人一次次取得了最后胜利。
薯仔和爱情一样重要
如今,金融危机再次降临。勤俭节约的德国人又开始大吃薯仔。德国超市里各种薯仔食品应有尽有:薯仔粉、薯仔条、薯仔丸子、薯仔蛋糕……德国人吃薯仔无论是数量还是吃法都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一日三餐至少两餐吃薯仔。德国还涌现出不少薯仔新事物:薯仔旅馆,提供与薯仔有关的旅游服务;薯仔图书馆,从薯仔的历史、趣闻到薯仔的学术研究的书籍都能找到。在下萨克森州,青年男女热恋时,会送给对方一个薯仔,因为对当地人来说,爱情和薯仔一样宝贵。
德国人喜爱薯仔,除了营养价值外,薯仔还包含着勤俭节约、朴实无华等薯仔精神,正像德意志民族一样,难怪,欧洲邻国干脆管德国叫薯仔国。

因为德国人的主食就是薯仔,而且国家的农业产出主要是薯仔。

⑺ 过年习俗

你看看行不
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压岁钱》的诗中云:“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着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里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汉族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有些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东汉时称为"刺",故名片又称"名刺"。明代之后,许多人家在门口贴一个红纸袋,专收名帖,叫"门簿"。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4类:

一是走亲戚。初一必须到岳父、须带礼物。进门后先向佛像、祖宗影像、牌位各行三叩首礼,然后再给长 辈们依次跪拜。可以逗留吃饭、玩耍。

二是礼节性的拜访。如给同事、朋友拜年,一进屋门,仅向佛像三叩首 ,如与主人系平辈则只须拱手一揖而已,如比自己年长,仍应主动跪拜,主人应走下座位做搀扶状,连说免礼表示谦恭。这种情况一般不宜久坐,寒暄 两句客套话就要告辞。主人受拜后,应择日回拜。

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一年来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 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机,表示谢枕。

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 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禧发财”、 “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古时有拜年和贺年之分:拜年是向长辈叩岁;贺年是平辈相互道贺。现在,有些机关、团休、企业、学校,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之为“团拜”。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古时,倘或坊邻亲朋太多,难以登门遍访,就使遣仆人带名片去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两字,即为承放飞帖之用。此俗始于宋朝上层社会。清人《燕台月令》形容北京年节:“是月也,片子飞,空车走。”成为时尚。大户人家特设“门簿”,以记客人的往来和飞片,门簿的首页多虚拟“亲到者”四人:一曰寿百龄老太爷,住百岁坊巷;一曰富有余老爷,住元宝街;一曰贵无极大人,住大学士牌楼;一曰福照临老爷,住五福楼。以图吉利讨口彩。至今的春节赠送贺年片、贺年卡,便是这种古代互送飞帖的遗风。

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也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现今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乃至今日仍盛行不衰。

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但从正月初一至初五,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仅限于男子外出拜年,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如果因故未及循例行礼,日后补行的,谓之 “拜晚年”
回答者: zhxr63 - 魔界至尊 十八级 2-9 13:56
美国

美国成立时间不长,国内各类移民又不计其数,因此美国的礼仪文化可以说是多种文化的汇合,有不少都与中国人的习惯截然相反。
一、见面的礼仪。

美国人见面时,不一定会握手,只要笑一笑,打个招呼就行了,即使是第一次见面,而中国人则视握手为一个基本礼节。但在中国握手并没有太多的限定,而美国人握手是有一定礼节的。例如男女之间,女方先伸出手,若女方无握手之意,男子就只能点头鞠躬致意;长幼之间由长辈先伸出手;上下级之间,由上级先伸出手;宾主之间由主人先伸出手。而且握手时应注视对方,并摘下手套,否则会被视为不礼貌。在美国,人们见面时喜欢直呼其名,这是亲切友好的表示,纵使交谈之初可能互相用姓称呼,但过一会儿就改称名字。而在中国,人们很喜欢被称为某某经理,某某总裁,因为这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但在美国,人们很少用正式的头衔称呼别人,正式的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从来不用行政职务如局长、经理、校长等头衔来称呼别人。另外,在与人交谈时,切不可谈及个人的私事,诸如年龄、婚姻、收入、信仰等等。看到别人买的东西不可问其价格;如果看到别人回来,也不能问他去哪儿了或者从哪里来,否则就会遭人厌恶,美国人常用“鼻子伸到人家私生活里来了”这句话来表示对提问人的轻蔑。而在中国,人们对个人隐私的界限远没有这么深刻,人们并不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生活作一般了解。但在中国人与美国人打交道时,在中国人看来很普通地问对方一些家庭情况,美国人就很可能认为你侵犯了他的隐私,别有用心,一桩生意很可能就这样泡汤了。

二、送礼、约会、作客的礼仪。

一般来说,美国人不随便送礼,礼物通常不很贵重,只是些书籍、文具、巧克力糖之类的物品,在探病时则以送鲜花与盆景为主。与中国不同的是,美国人以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只梨也不感到菲薄,而中国则讲究成双成对。美国人在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道谢。另外,美国人的礼物重视包装,很可能你收到一份里三层外三层精美包装的礼物,打开却只能是几颗巧克力糖而已,你也不要因此觉得失望,或者认为美国人小气,相对于礼物的价值,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心意。

美国人办事重效率,往往每天都有严格的计划,因此去美国家庭作客都要提前预约,否则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就会被认为是不速之客,吃闭门羹。所以应该提前一两天写信或打电话预约。一旦约定,就要准时到达,不能迟到,也不要太早到,因为客来之前,主妇都要布置客厅准备茶点,如果去早了,主妇尚未准备好,又要接待你,就造成许多不便。而那些规模较大的正式场合,守时更为重要,万一去早了,也应在外面等几分钟后再进去。

在进门之前,应该把鞋上的泥土擦干净,以免弄脏地板。进门后要摘帽。并把雨衣雨伞留在室外。然后先向女主人问好,再向男主人问好。若主人家宾朋满座,只需与主人和相识者握手,对其他人点头致意即可。如果主人请你坐,你就应该马上坐下,不要推托不坐下,也不要随意翻动主人的用品,更不可问用品的价格。作客时,不要轻易吸烟,如想吸时应问在座的女士是否介意,并先向其他人敬烟。若主人向你敬烟,即使你自己有烟,也要接受主人的烟,这与中国人的习惯不同,中国人往往会因为客气而有所推拒,但这在美国人眼里,他就会认为你看不起他,而使朋友之间关系变坏。作客时间一般不宜过长,但饭后不要立即告辞,应再与主人攀谈一会儿。若夫妇同去作客,应由妻子先起立告辞。如果你与主人不太熟,作客后应打电话或写短柬以表谢意。这样美国人会认为你很懂礼貌,从而留下一个好印象。

三、餐桌上的礼节。

在用餐时,应等到全体客人面前都上了菜,且女主人示意后才开始用餐。在女主人拿起她的勺子或叉子以前,客人不得食用任何一道菜。而中国人往往习惯一边上菜一边用餐,女主人往往是最后开始坐下进餐的。在用餐时,始终保持沉默在美国是不太礼貌的,但咀嚼食物时也不要讲话,讲话时不应放下刀叉,但也不要拿着刀叉乱晃。在餐桌前不应擤鼻涕或打嗝,如果打喷嚏或咳嗽也应向周围的人道歉。取菜时,最好每样都取一点,这样会使女主人愉快。用餐完毕后,女主人应先离座,客人再一起随着离开,餐巾放在桌上,不要照原来的样子折起,除非主人请你留下吃下顿饭。

在席间,主人应使谈话始终活泼而风趣,使每个客人都不受冷落。主人的吃饭速度不可太快,如果多数人已吃完,而少数人尚未吃完,更应放慢速度,以免使客人感到不安。席间,客人将刀叉掉在地上,应礼貌地为其换一把。若客人不慎将盘碗打碎,女主人应镇静地收拾干净,安慰客人,绝不能显出不悦之色。最后,主人绝不能在客人面前计算请客的花费。

四、服饰的礼仪

美国人的服装以体现个性为主,很难从穿着上看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他们的身份地位如何。如果是一位穿着时髦笔挺西装的男士,看上去似某大公司的老板,其实他可能是演艺界的艺员,甚至是一个美容美发师。穿着牛仔裤运动鞋旧T恤的,看似流浪汉,其实却可能是一位不修边幅的教授。因此,在美国,万万不可先敬罗衣后敬人。曾经有美国外商来华,接待人员乍一见便以为那西装笔挺的一定是老板要员,而忽视了一行人中的大胡子。虽然把热情过多地倾泻到了“西装笔挺”上,还好,也没冷落了“大胡子”。稍后,一介绍身份,方知道谁是真正的老板,而那个“西装笔挺”不过是雇员。因此在美国,穿得好的不一定有钱,穿得不好的不一定没钱。若简单地以衣帽取人,不仅会主次不分,使自己陷入窘境,而且会让美国人轻视。

虽然美国人穿着随便,不像欧洲人这么讲究,但在美国的穿着可谓“不怕穿破,不许穿错。”有许多场合,服饰有很严格的规定。例如,美国许多公司上班有专门设计订做的制服,在律师楼和银行上班的老板和职员们天天都是西装笔挺,而且每日均需要换,若两日相同,就容易被人误会是个夜晚没有回家更衣的人。再例如在美国举办各种宴会,往往在请柬上注明是否“黑领结”。如果注明了“黑领结”,男士则一定要穿无尾礼服,系黑色领结,女士必须穿晚礼服。这时,男士的长条领带,女士的裤装都上不了台面。如果没有注明“黑领结”,而表示是“正式穿着”,那么西服就可以上场。如果写的是“白领”,表示要穿燕尾服,系白色领带。因此什么宴会穿什么样的衣服,是很有讲究的。试想,如果在一个不怎么正式的场合,每个人都是一身短打扮,唯独你一个人身着深黑笔挺的燕尾服;或者每一个都云鬟高挽,长裙及地,唯独你一人一袭T恤,这种巨大的不协调,你自己不觉得张狂,别人也会看着你在人堆里悠悠晃晃不像个东西。而且在美国,这是对宴客的主人大不敬的明确表示,主人也会因此对你感到厌恶,从而与你断绝来往,这会是你的一大损失。因此注意场合与服装的搭配在美国尤为重要。

总之,美国与中国之间有不少不同的交往习惯,同样其它的西方国家,也有各自的文化习惯,因此在与外国人交往或者到别的国家去之前,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是对对方的尊重,也给自己带来了便利,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与误会,以便在多方竞争中争取主动,并能取得良好的结果。

美国人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点鸡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亚州,人们大都喝葡萄酒。

同时,在吃主食之前,一般都要吃一盘色拉。炸蘑菇和炸洋葱圈可作为开胃食品,牛排、猪排和鸡(腿)为主食,龙虾、贝壳类动物以及各种鱼类,甚至包括淡水鱼被统称为海鲜。炸薯仔条则是深受人们喜爱且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

另外,应特别注意的一点,如有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打包带回家,以免浪费。

美国人在吃饭的时候是刀具并用,而且他们的用餐方式也是很有讲究的。因此,在应邀与美国朋友一起吃饭时,应特别注意他们的用餐习惯。一般情况下,餐桌上摆放有一幅餐刀和两幅餐具,外边的餐具供你吃色拉,里边的餐具用于吃主食和其它点心食品,餐刀用来切肉食。如果你两手并用,应左手握具,右手握刀,而且一次握刀时间不能太长。

美国人的早餐有:炒或煮鸡蛋、香肠、油炸薯仔片、薄煎饼、果子冻、烤面包、松饼、桔子汁以及咖啡等。

如果你是初到美国餐馆用餐,那么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1、选择合适的餐馆(如:家庭式餐馆、特色餐馆以及自助式餐馆等);
2、餐馆营业时间(上午11:30开门营业,直到夜晚);
3、一般都应事先预订餐位;
4、到达餐馆后,不能径直地到餐桌旁入桌,除非餐厅有“随意就坐”的告示;
5、付款时,别忘了留给服务员一定比例的小费(一般为实际总额的10%~15%)。
随着美国人生活节奏的加快,快餐食品便应运而生。其快餐连锁店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影响最大的当属麦当劳快餐连锁店。供应的快餐食品有:汉堡包、烤牛肉、牛排、火腿、三明治、肯德鸡、油炸薯仔片、烘馅饼、冰淇淋以及各种碳酸饮料等。

在麦当劳,千万记得,吃完要把垃圾自己清理,拖盘放到垃圾箱上,香港,大陆都不管,否则会是白眼.!

美国人用餐的戒条主要有以下六条:
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
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
其三、不允许吸烟;
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
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
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印度

印度交际应酬礼节繁多:合十礼、拥抱礼、贴面礼、摸脚礼、举手礼等。也流行握手礼。印度人迎接嘉宾往往要向对方敬献用鲜花编织而成的花环。印度人以往对等级、地位、身份极其关注。印度所特有的种姓制度分为四个等级:其一,“婆罗门”,即僧侣;其二,是“刹帝利”,即名门、贵族;其三,是“吠舍”,即平民;其四,是“首陀罗”,即贱民。此外,还有 “不可接触的贱民”,叫作“哈里真”。传统的种姓制度广遭非议,但影响犹在。
印度人主食有大米及面食,烹调方式有炒、煮、烩三种,喜加入各种香料,尤其是辛辣类香料。印度食素者特别多,而且社会地位越高的人越忌荤食。根据教规,印度教教徒和锡克教教徒不吃牛肉,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耆那教徒则既忌杀生,又忌肉食。

印度人用餐习惯右手抓食。

日本

日本人通常以鞠躬作为见面礼节。在鞠躬的度数、时的长短、次数等方面还有其特别的讲究。行鞠躬礼时手中不得拿东西,头上不得戴帽子。日本有时还一面握手一面鞠躬致敬。一般日本妇女,尤其是日本的乡村妇女,只是鞠躬。

在日本乡村民间,送别亲友往往还会向对方行跪礼或摇屐礼。妇女所行的为跪礼,即屈膝下跪,男子所行的摇屐礼,手持木屐在空中摇动。

日本人与他人初次见面时,通常都要互换名片,否则即被理解为是不愿与对方交往。

在交际场合,日本人的信条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因此,忌讳高声谈笑。但是在外人面前则大都要满脸笑容。日本人认为这是礼貌。

日本饮食一般称之为和食或日本料理,可归纳为“五味”、“五色”与“五法”。“五味”为:春苦、夏酸、秋滋、冬甜,涩味。 “五色”是:绿春,朱夏,白秋,玄冬,再就是黄色的广泛运用。所谓“五法”指烹饪方法:蒸、烧、煮、炸、生吃五种。

日本人的饮食禁忌为:不吃肥猪肉和猪的内脏,也有一些人不喜欢吃羊肉和鸭肉。日本人非常爱喝酒,人们普遍爱好饮茶。

日本人在用餐时,有“忌八筷”之说:其一,是忌舔筷;其二,是忌迷筷,即不准拿着筷子在饭菜上晃来晃去;其三,是忌移筷,即不准夹了一种菜又夹另一种菜,;其四,是忌扭筷,即不准将筷子头反过去,吞在口里;其五,是忌插筷,即不准将筷子插在饭菜里,或是把它当作叉子,叉起饭菜吃;其六,是忌掏筷,即不准用筷子在饭菜里扒来扒去;其七,是忌跨筷,即不准把筷子跨放在碗、盘之上;其八,是忌别筷,即不准用筷子当牙签用

⑻ 德国的笑话和英国的美食

三个沉船遇难者,一个法国人,一个荷兰人和一个德国人游向一个孤岛。他们被土着打捞上来,带到首领那里。他看着他们,用严厉的声音说:“如果你们想留下来的话,必须到树林里去各取两个水果回来……”
三个人不假思索地冲进了树林。第一个回来的是法国人,手里拿着一个葡萄和一个草莓,回到首领那里。首领说:把这两个水果塞到你的屁股里去,只要你敢笑一下,你就死翘翘了!”
法国塞葡萄的时候忍不住咯咯地发笑,结果被抓住了。首领用木杖狠狠地敲打他的脑袋。法国人的尸体刚刚清理干净,德国人毫无戒备地、骄傲地拿着一个苹果和一个梨回来了。首领又命令说:“把这些水果塞到你的屁股里去,要是敢笑一下,你就死翘翘了!”

德国人照他的命令去做了。就在他把苹果塞得很深了,正在费劲地把往下沉的梨往里面拱时候,德国人突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得眼泪都喷射出来了。首领暴怒把他殴打致死。

在天堂的门口,两个人的灵魂相遇了,德国人问法国人:怎么回事,你为什么要笑?
“是的,很遗憾,葡萄弄得我太痒了,实在是控制不住了。你呢?为什么发笑?”
“把苹果塞进去倒不是问题,只是看见荷兰人抱着甜瓜和菠萝从拐角处走来了……

话说有一个犯人从监狱里面逃出来,然后闯进一个家庭想去抢劫点钱。然后他发现有一对夫妇在床上。于是他命运他个男的站起来,并且把他绑到椅子上,然后他爬到那个女的身上,并且轻吻她的脖子,之后就走进了浴室。

这个时候,这个男的告诉那个妻子:亲爱的,我看得出那个男的是从监狱里面出来的,看他的衣服。我看他在亲你的脖子,你知道我有多难受,这个犯人肯定好多年没有接触女生了。亲爱的,不管怎么样,强暴也好,你一定要满足他,那个家伙是很危险的人物,你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忍住,一定要满足他。然后这个男的深情的看着他的妻子,哭了出来。

这个时候,妻子对他说:老公,她没有亲我,他只是悄悄的在我的耳朵变说,你老公好可爱,问我凡士林在哪里?我说凡士林在浴室里。老公他是同志。然后老婆对老公说:亲爱的,你一定要坚强....

⑼ 要去德国留学了,德国人早餐一般都吃什么哪些比较好吃

虽然现在德国饮食发生了变化,主餐是午晚餐,但早餐还是很重要的。在当地人们很少在外面早餐店吃,因为物价相当高,单人餐要5欧元,相当于人民币39元,不是每个人都吃得起的。从超市或者面包店买的话,倒是非常便宜。

各类猪肉香肠

世界上大多数地区都是沿海比内陆发达,德国倒是反过来了,北部的沿海地区反而不如南边的内陆地区繁盛,这在全球范围内也是比较少见的。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也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德国南北早餐的特色。

由于德国北部过去比较落后,穷人比较多,可早餐又很重要,必须要尽可能吃好些,因此吃不起太多肉食的德国北部,则在早餐中加入大量果酱之类。此外,就是各种蔬菜与水果,当然种类也没那么丰富,主要就是各种浆果。

⑽ 德国人为什么这么严谨,盘点的德国人做事严谨的故事

有社会学家认为,德国人这种严谨的民族性格,和自然环境有关。德国纬度较高,光热不足,多的是森林平原。他们经常要抵抗寒冷和饥饿,于是形成了严肃、保守、自省、谨慎的性格特点。给全世界留下了“靠谱”的印象,这靠谱,首先表现在“精确的守时观念”。

德国着名的哲学家康德,每天早上准时5点起床。7点出门。9点到下午1点在书桌前写作。下午3点半又准时出门散步,在菩提树大道来回走8圈。晚上10点再准时上床睡觉。如果“守时”这个词具有人形,康德就是它的化身。当然,康德的例子可能有些极端。不过,有调查显示,85%的德国人都认为,如果赴约就一定要遵守时间,而且,他们也希望身边的人同样遵守时间。

德国作为现代国家立足世界,不足200年的时间,这也要求这个民族要像海涅描述的那样,“德意志不是一个轻举妄动的民族,一旦走上任何一条道路,就会坚忍不拔地把这条路走到底。” 所以,一丝不苟地制定条条框框,一言不合就讲逻辑道理,这样的严谨,才是他们迅速强大的根本原因。

听说过这样的段子:

若是在大街上遗失一元钱,英国人决不惊慌,至多耸一下肩就依然很绅士地往前走去,好象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美国人则很可能唤来警察,报案之后留下电话,然后嚼着口香糖扬长而去。日本人一定很痛恨自己的粗心大意,回到家中反复检讨,决不让自己再遗失第二次。惟独德国人与众不同,会立即在遗失地点的100平方米之内,划上坐标和方格,一格一格地用放大镜去寻找。

侃侃也特别好奇德国的严谨究竟是怎样的,那又有多可怕呢?看看这些可怕的例子:

1、人手一个记事本

德国人有一样东西总是随身携带的,那就是记事本。德国人凡事都记录在本上,他们的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伸手掏记事本,一个习惯用语就是:请稍候,让我看看记事本。记事本人人都有,大到公司经理,小到中学生、家庭主妇,人手一本。

(10)德国人怎么摘水果视频扩展阅读:

古代德国人:

法兰克人

法兰克人(Frank)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有文字记载(公元2世纪)开始就生活在德国莱茵河沿岸,而法兰克语也属于低地德语,至今还被称为德国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Nordrhein-Westfalen)方言。

公元5世纪,部分法兰克人进入今法国境内,征服古高卢。于公元8世纪建立包括今天法国,德国,部分意大利的法兰克王国,分裂后,西法兰克王国最终变成了后来的法国,法兰西也因此得名。它的第一位国王是加洛林王朝的查理二世(秃头查理),出生在今天德国的法兰克福。而法国的卡佩王朝的祖先,罗贝尔家族,也是法兰克贵族,世代居住在东兰克王国的Haspengau,Worms,Rheingau。

盎格鲁撒克逊人

按英国早期历史学家比德(673—735年)的划分,盎格鲁撒克逊人由来自丹麦南部,德国北部石勒苏益格盎格恩(Angeln)的盎格鲁人(Angles),来自德国易北河下游下萨克森(NiederSachsen)的萨克逊人组成。

公元5世纪-公元6世纪,他们和来自北欧的朱特人大规模入侵不列颠东南端,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英格兰,意思是“盎格鲁人的土地”,古英语类似低地德语,在法语中,英语就是盎格鲁人的语言的意思,至今和英语最接近的语言还是弗里西语,一种北德方言。他们建立了英国最早的西萨克逊王朝(威塞克斯)。

参考质量来源:网络-德国人

阅读全文

与德国人怎么摘水果视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2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4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3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2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6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8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2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