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首日封价格详情 如何保存
看到首日封这三个字大家可以猜出它应该是一种信封,但是它与信封不同的是,它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首日封就是在新邮票发行的当天,把这套邮票或者是邮票中的一枚粘贴在特制的信封上面,然后在上面盖上当地的邮政日戳的信封。邮票、邮戳、信封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首日封,它和邮票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邮戳是最为关键的部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首日封。
首日封的种类有哪些?
首日封的种类是非常多种多样的,如果按照制作主体来划分的话,首日封分可以分为自制首日封和官方首日封两种。如果按照所贴的邮票种类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将首日封分为特种邮票首日封、普通邮票首日封、小型张首日封、纪念邮票首日封等。还有按照盖销邮票的方式进行划分,可以将首日封划分为首日销印封、首日实寄封等。此外它还可以按照信封的图案和邮戳所在地来进行划分,可以实寄的首日封称为首日封,不可以实寄的首日封被称作是首日销印封。
首日封在自行制作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
在制作过程中最好使用一些普通的标准信封,此外在信封上也不应该有任何的文字或者是修饰。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首日封不得高于当时的邮资规定,还有首日封的销售日戳可以是邮票纪念戳也可以是邮政日戳。在一般情况下,在信封的空白处盖上纪念戳,还要遵守一票一封的原则。
首日封的价值:
现在首日封的价值要远远的高于邮票,首先它的储存量非常的小,在通信过程中的首日封非常少见。还有就是由于各个方面的限制,首日封的制作过程对于一些人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首日封在制作数量上要远远的小于邮票的发行量。
首日封的保存: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提供的首日封保存的一些技巧,套上护邮袋是它最好的保存方式。因为邮票的数量太多,所以将首日封插入首日封册保存比较好一些。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在潮湿的天气下,最好不要将首日封打开欣赏,这样的话可以非常有效的避免首日封受潮,在天气比较好的日子,就可以把它拿出来欣赏,但是尽量不要在太阳下暴晒。
首日封的价格:
首日封虽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但是它的价格却不是很贵。像纪念毛泽东的首日封的销售价格是90元左右,殷氏通用系列的首日封的销售价格是38元,豪华系列的首日封是比较贵一点,它的销售价格是248元。不同类型的首日封,它的价格也是不同的。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首日封的一些知识,这下大家都了解了首日封到底是什么了吧!收藏的朋友们也要注意它的保存方法。
㈡ 刚刚喜欢上邮票,年册、套票、大小版分别是什么啊为什么大版那么贵啊谢谢O(∩_∩)O~
邮票年册、套票以及大小版的解释如下:
1、年册:
年册是一种邮品,它收集了当年发行的某个类型全部邮票,配以精美的图案和文字介绍,有时候还附加一版或两版个性化邮票,很有欣赏和收藏价值,也可作为礼品送人。
最早出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年册可分为空册(里面没有邮票)、和实册。或者按类型分为普通册、中档册、高档册,形象册,预定册,现在还有小版册,大版册等。
2、套票:
邮政部门发行邮票都是按套发行的,一套邮票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一套邮票有单枚组成的,有几枚组成的,也有十几枚组成的,一般一套邮票都有统一的编号,这样就组成了一套邮票,简称套票。
3、大小版:
邮票大版张,也称“邮局全张”,是指邮票厂印制完成后以成品形式打包出厂,正式交邮局出售的整张。邮票大版张在边纸上通常印有印制厂名、印版序号等标志。
中国邮政在2000年之前整张邮票规格一般都比较大,往往包含40枚以上邮票。由于大版规格过大,不易保存,同时整张面值过高,一般集邮者难以承受。
到了2000年之后,为了引导集邮者以“版”为单位收集邮票,邮局在发型规格较大的大版的同时,也发行一种规格相对较小的整张邮票,一般一版包括2-12枚邮票这就是我们现在称的小版。
大版邮票贵的原因:
1、一般大版邮票的尺寸多为18×10mm或者18×8mm,在收藏市场上有更大的优势。
2、大版邮票图案设计精美,制作工艺细腻,并且其图案都是一致的。
3、大版邮票价格也要根据邮票主题来定,并且物以稀为贵。纪念意义重大的邮票,如果发行量还比较少,那么价格优势就更大。
(2)德国首日封册在哪里扩展阅读:
邮票的保养常识:
1、收藏邮票一定要使用干燥的小护邮袋,或者是干燥的小玻璃瓶,或者是干燥的集邮册,一般而言,集邮册和护邮袋比较常用。
2、一定要重视邮票存放的的环境。不管是用集邮册还是用护邮袋收藏邮票,首先不能长期处于日光照射之下,否则可能引发邮票变色。
其次,不能处于潮湿的环境中,因为邮票是纸质的,有比较强的吸水力,很容易发生霉变。所以最好将邮票收藏在阴凉干燥的地方,可以配合放一些干燥剂。
3、如果是选择集邮册收藏邮票的,还要注意集邮册摆设方法,千万不能够水平摆放,这样时间一长,册子内的邮票会被书的重量挤压地出现痕迹,因此,集邮册的摆法应该像图书馆内的书一样,站立并列存放,不能让它东倒西歪,册子与册子之间也不宜太多紧密,留出一些空隙。
4、平常观赏或者移动邮票时一定不要直接用手接触,要用专门的小镊子夹取,因为手指上的往往会有油性的分泌物,可能会在邮票上留下指纹,时间一长,痕迹会显现出来,从而会破坏邮票的品相。
5、邮票不能长期存放着不动,也要随时打开集邮册来翻动翻动,否则会有灰尘堆积在上面。
㈢ 邮票在哪买
邮票的售卖邮票能在邮局或是部分文具商店单张或是以方块形式出售。而收藏家的购买方式则不一样。他们通过“收藏者订购”就能够得到约1/4当前发行的邮票。有时还能买到已盖戳的邮票。对收集国外邮票的收藏家来说,订购是最有效的手段。收藏家可通过“邮票年册”集得当年某国所有邮票。此外还有其他的邮票售卖形式,如部长邮票册。很多国家喜欢在邮票日发行相关题材的纪念邮票。世界各国的邮票日不一。第一个邮票日在1935年12月奥地利出现。而从1948年起德国的邮票日则是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奥地利的则大多数在5月份。
㈣ 邮票的制造
铭记
铭记用来表示邮票的发行国家与机构。1874年,邮政联盟规定各国邮票都必须印上国名;1889年修订的《万国邮政公约》又明确规定应当用拉丁文来标记国名,但目 前该规定没有被严格执行。目 前世界各国的邮票铭记主要是采用文字标注,这通常是国名或国名加邮政字样,有的还加注英文。以中国邮票为例,采用的是中国邮政加CHINA铭记。美国的则是USA或US,前苏联则是CCCP。英国是唯一的例外,其的邮票铭记为女王的侧面剪影,不标任何文字。此外,匈牙利发行的邮票铭记不是其国名,而是“MAGYAR”(中文“马扎尔人”之意);瑞士的邮票铭记则是“HELVETIA”(中文“荷尔维第亚人”之意)。欧洲一些国家联合发行的欧罗巴邮票上,加注有“EUROPA”和“CEPT”字样。
造型
邮票最早的造型是长方形,直立比横放要普遍。长方形邮票可以非常美观的放置在方连里。长方形的特殊形式—正方形的邮票比较少见。匈牙利就很喜欢发行漂亮的正方形邮票。除了四角邮票外,早期的一些邮票还呈现出三角形。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殖民地好望角发行的一套三角形邮票。
最近的十几年,很多国家都发行了形式多样的邮票,例如以足球为主题的圆形邮票。这种邮票不像四角或三角邮票那样容易从方联撕下来,因此它们常以邮票块的形式出现。收藏家席拉·里昂(Sierra Leone)以其收集的特殊形状邮票而出名,例如徽章,水果,鸟,地图和椰子形。法国的邮政局(La Poste)曾发行过心形邮票。
由于矩形有节省原料的优点,所以成为大量发行的普通邮票票形首选,而三角形也有相同优点,是除矩形外使用最多的票形。有些形状如圆形、菱形、心形以及包括水果、鸟、地图等各种事物的形状,会浪费原料,所以这些票形多用在发行量较少的纪念邮票上。
邮票也常以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和小本票等其他形式的形式发行。小型张(miniature sheet)是指将一枚或数枚邮票印在一张面积较大的纸上,在邮票四周的空白处一般印有相关文字和图案的小开张邮票。而小全张属于小型张的同类特殊版式,是指全套邮票印在一张纸上的邮票,其面值、图案、枚数与同时发行的邮票完全相同。二者在边纸上大多都会饰以相关图案或说明文字,有时还会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出售。世界上第一枚小全张是年卢森堡发行于1906年的纪念威廉四世大公登基小全张邮票。中国的第一枚小全张是中华邮政发行于1941年的《节约建国》邮票。小本票又称为邮票小册,是邮政部门将一套邮票印制成连票并装订成册,配有封底的邮票称为小本票。这种邮票经常由于装订的原因而有一边、两边无齿孔或二、三边无齿。小版张是邮政部门在发行全版张之外另印制的小开张邮票。小版张四周一般有装饰或与邮票主题关联的文字与图案。
齿孔
到了今天制齿则成为了针对邮票边缘最受欢迎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也成就了邮票这种独一无二的外形样式。邮票边缘的齿其实是邮票打孔的摩登样式。开始的时候邮票的边缘不会怎么被加工。没有齿,使用者需要用剪刀方能从邮票方格分离出来。而英国人亨利·亚瑟尔(Henry·Archer)则打算改善这种情况。他首先应用了一种穿孔机,里面有着细小的刀排,人们能用它在两张邮票之间作出等距切口。世界上第一张以这种方法制出的邮票出现于1848年。
亨利·阿舍并没止步于此,他不断改进该机器,后来利用钻芯代替小刀。这种方法非常受欢迎。当第一枚边缘带齿的邮票在 英国出现后,世界各国也紧随其后应用该做法。
在打孔机发明之后,大部分邮票都是有齿孔的,但有时因不具备打孔条件(如战争时期等),小部分邮票也没有齿孔。这种邮票收藏价值普遍高于有齿孔邮票,有时邮政部门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求而故意发行无齿孔邮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2年8月8日发行的纪94号邮票“梅兰芳舞台艺术”和1963年8月5日发行的特59号邮票“熊猫”。
涂胶
邮票的背面会涂胶,之后只要湿润其表面就会产生粘性,可以粘贴到信封表面。时至今天邮票会在印刷之前就用机器上胶。但早期却是先印后胶的,而且在相应的机器出现之前,涂胶是手工用刷子完成的。胶的主要成分是塑料,例如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碳多聚物。后来则是动物粘着剂,也见植物粘着剂 ,如糊精或阿拉伯胶。一些邮局则开始应用带粘性的塑料薄膜。大部分使用者使用舌头湿润涂胶层,因此很多邮局想办法使邮票带“味”。例如德邮在 1955年到1956年测试了带薄荷味的涂胶材料。在集邮者收集邮票时,需要将背胶洗掉,才能夹在邮票册中。
材料
邮票的纸是特制的,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它们既要对防伪识别起作用,又要张张如一(在战争期间就很难做到),所以价格昂贵。
现今的邮票使用的纸会发光。荧光,磷光和邮票的这种光效增益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邮票的这种发光性质一方面可防伪,另一方面自动盖戳机要靠它来识别戳印位置。德国每天需要25吨邮票用纸。
很多其它的国家则使用木或布料制邮票。例如瑞士就发行过这些邮票,但只面对收藏家。从1955年开始发行邮票的不丹,在1973年4月15日发行了一套68到100毫米的唱片邮票,它们既是邮票又是唱片。苏联1965年印有两枚以航空为主题的铝邮票。东德在1963年发行了一涤纶邮票,因涤纶一词Dederon从发音上非常接近东德的德语首字母缩写DDR。布隆迪在建国三周年之际发行了金薄膜邮票纪念其独立。2003年意大利发行牛仔裤料邮票。2004瑞士发行木料邮票。在2000年6月21日,瑞士还发行了世界第一套刺绣邮票。但是归根到底,纸还是邮票的最实用材料。
票题
邮票的票题是指印在邮票上,能概括邮票图样内容的名称,故又称为邮票的名称。票题是邮票设计的依据,文字要求精确、简练。票题通常由国家邮政主管部门选定,邮票设计家依据它进行命题创作。
票题大多印在邮票画面上。新中国邮票票题有许多是印在画面之下的票边上,文字虽小,但非常清晰,其明显的优点是不影响主图的画面。
设计
很多国家借用邮票宣传自己。邮票的内容从早期君主元首肖像到现 在的多元化内容,如文化,植物,技术,运动,建筑,艺术,名人和盛事。
世界各国的邮票发行与设计工作都是极为严密的。1999年12月7日,中国国家邮政总局成立了第一届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负责邮票的选题论证。在德国邮票是由德国财政局与一个名为“德国邮政艺术组”(Deutsche Post AG)的计划顾问团合作发行。邮票设计者需要将设计图放大六倍,以显示其所有细节。邮票的设计也不是毫无禁忌的,在美国就规定不得为宗教人士发行纪念邮票,总统只有在去世后才能在其生日发行纪念邮票。
邮票的设计不属于官方作品,故受到版权的保护。该版权属于邮票发行的邮政局。但是临摹邮票内容却是可以的。如果临摹行为不涉及邮票全貌,而是明显抄袭其中的局部,是触及版权法的。
世界各国对在书籍或网站贴出邮票的行为反应有别。例如法罗群岛是容许他人作其邮票全貌的插图的,在德国这种行为则受到限制:其临摹需要比原图大25%或小10%以上,或者是在其一角印上一斜杠。后者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凸版印刷是最早的一种邮票印刷方式。近代凸版邮票印刷是照相分色后铜版制版印刷的,印版版面上有凸起和凹陷,图文部分凸起,空白部分凹陷。印刷时油墨涂在印版上,凸起的图文部分着墨,凹陷的空白部分不着墨,将纸张放在版面上,从上施加压力,沾有油墨的印版凸起部分与纸张接触就形成纸上的有色图文,与盖章的原理相近。由于印刷压力较重,因而往往在邮票图文边缘处留下油墨外溢的痕迹,这是凸版邮票的特征与缺陷。世界上西德和罗马尼亚经常采用该方法印刷。
凹版
原理与凸版印刷相反,印版上的图文部分凹陷,空白部分凸起。涂抹油墨后,凸起部分的油墨会被刮去,只留下凹陷部分的油墨,之后把纸张放在版面上加压,凹处的油墨便粘附到纸张上,形成有色部分。凹版印刷分为雕刻凹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和电子雕刻印刷三种。雕刻凹版印刷又称雕刻版,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由专业雕刻师借助放大镜用手在钢板上精确地雕刻出与邮票大小相同的图案和文字。之后制造成母模,再用母模复制子模拼成印版。这种邮票油墨在纸上隆起,用手触摸即有感知,可以轻易鉴别出来。雕刻版邮票的特点是墨色深厚,线条突现,立体感强,具有版画般的艺术效果,但缺点是色彩单调。但是,雕刻版印刷仍然是评判一个国家邮票印刷水平高低的标准。照相凹版又名影写版,由捷克人克莱尔·格利奇发明于1890年前后。特点是网纹细,版纹深,表现力强,有浓郁的色彩和细腻丰富的层次感。不仅深受集邮者喜爱,也是当今世界上各国印刷邮票常用的方法。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属于较新的影写版制版方法,全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操作。特色是图案清晰度高,套印精密度高,而且生产效率也较高。
平版
平板印刷印版版面上没有凸凹,图文着墨部分和空白部分处于相同平面上,利用油水不溶的原理,图文部分亲油着墨,空白部分亲水不着墨。在印刷过程中,亲油部分有油墨形成的有色图文,亲水部分则没有油墨从而形成票面上的空白。平板印刷又可分为石版印刷、胶版印刷和珂罗版印刷(又名玻璃版印刷)三种。
混合版
用两种及以上印刷方式混合套印的印刷方式即为混合版印刷。其可以融合各种印刷方式之长,让邮票达到完美境界。最常用的是影雕套印和胶雕套印。影雕套印是影写版和雕刻版的结合,其特色是色调丰富,层次鲜明。胶雕套印则是雕刻版与胶版的结合。
除了上述的四大方式外,还有一种邮票印刷方式,就是油印,这种印刷方式通常伴随着印刷条件的极端简陋,常在战时出现,但平时几乎不用。另外,近些年也有多种新印刷方式出现。如日本的阶调凹版等。
在正式印刷之前,邮局通常会先进行试印。虽然邮票的印刷有着质量监控,再加上试印,但是错版依然存在,例如图像的偏移。这些错版对收藏家有着很大吸引力。诸如颜色甚至图像倒转的严重错误是很难见的。世界上最有名的错版当属瑞典的“黄三基林”(Tre Skilling Banco),只有一枚传世,还有美国1918年的“倒置的珍妮”(Inverted Jenny)。
㈤ 集邮的首日封是什么首日封有哪些类型以及怎么保存
用比较通俗的方法来说,集邮的首日封就是指邮局首次发行邮票时,贴有首发邮票以及邮戳的信封。首日封的类型有很多,通常来讲有邮局的首日封以及自制的首日封。保存首日封,最好是使用护邮袋,而且也可以买专用的首日封的集邮册进行保存,注意防晒防潮。
对于首日封的保存与对于邮票的保存是很类似的,毕竟二者都是属于纸质类的产品,非常容易受潮,受蛀,受腐,晒后也会褪色,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首先准备护邮袋。最好的办法是买专用的首日封的保护册,把首日封插在里面,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
㈥ 邮票怎么保存
新邮票要买些合适的护邮袋把它们装进去,再插进相应的邮册,邮册再装进不破损干净的与其大小相应的塑料袋,塑料袋的口处折叠封住,把邮册竖放在专门柜子里,柜子最好放在室内较通风处。拿取新邮票一定要使用专用的邮票镊子,千万别用裸手直接拿取邮票,因这样会使邮票沾上手上的污渍(如手汗)而污染邮票使之品相破坏,造成价值损失。旧邮票珍贵的可以装护邮袋,一般的不用,可以使用裸手,但最好也是用镊子拿取为好。信销票要按套或专题整理归拢,也插进专门的邮册保管。一般在潮湿阴雨天气时别打看整理或欣赏,在阳光明媚是打开,三五个月就要打开检查一下。你有不少实寄封,最好先保存实寄封,这些实寄封也可以买些相应的护邮袋(如首日封袋、小型张袋等)装上再插进首日封邮册保管。不过你的实寄封估计都是些编年票的,编年票的早期的市面上较多,选几枚品相好的留着即可,多余的留着也可,也可以把邮票取下,看能否组成全套的;一些编年票里的精华(如二轮龙、03主席、06早期领导人等,其他的有些新票已增值数倍的最好也全留下)要全留下,一般是2000年及以后的最好留实寄封。至于有票在信封上取下,要先把信封上的邮票剪下,剪是一定别把邮票剪坏,就是剪是剪票边缘要大于邮票的面积,再把剪票放进四五十度水温的清水中,水一定要盖住剪票,泡上一二十分钟,看看邮票是否能轻易脱离剪票的剪纸,似离不离的可以用手轻轻揭开,千万别是邮票背面被揭薄,若有的还不脱离,就再泡一会,水凉了可以在添些热水(但水温也不要使用很热的水,回事邮票退色的),泡取邮票是个耐心和细心的活;邮票泡下后,要再用另一盆清水漂洗一下,使残余的背胶全部清除,再把湿的邮票淋去大部水分,平放在较能吸水的白纸上,一面吸静,翻过再吸另一面,然后把邮票放在平展的干净的白纸上晾着,在水分大半干后,再把邮票夹进平展的厚书中,把书放在平台上,书上再压些重物,停上三五分钟,再把邮票在书中换个地方夹住压着,再次取出时,就是平平展展的信销全品邮票了。
㈦ 柳秉钧 字仲权 号柳园先生 是谁
在我国集邮界,葫芦岛籍集邮家柳秉钧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知名人士。在他八十多年的集邮人生中,收藏了数万枚世界各国邮票,其中弥足珍贵的是藏有世界上首枚邮票——“黑便士”。令人感动的是,柳老在晚年将自己收藏的大量珍贵邮票和货币无偿捐献给了国家,这种集邮报国的无私品格永远值得后人怀念。
柳秉钧,字仲权,1898年生于今连山区高桥镇的一个商户家庭。父亲靠做小生意起家,经营者一个在本地有一定规模的杂货铺。为了拓展生意,父亲做起了邮政代理的业务,店铺的门口也挂上了“大清邮政专柜”的牌子。这样,柳秉钧幼小的时候,就常看到自家店铺里经营的各种邮票和想邮信的人前来买邮票。在这种环境中耳濡目染,使柳秉钧很自然的喜爱上了邮票,不满10岁的他就开始留心收集邮票,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大龙邮票。
由于家境殷实,柳秉钧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随着知识含量的增加,他对集邮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对邮票中的文化内容也日益了解。1923年,柳秉钧毕业于奉天省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后来他到吉林省从事教育工作。1929年,他的名字被载入当时的《锦西县志》,原因是他毕业于着名学府,为家乡争了光。
1931年,柳秉钧到吉林省永吉县县立中学任教,1944年回到家乡,到绥中县担任国民高等学校校长。十几年中,他对集邮的兴趣日益浓厚,将当教师所挣得的薪水除了贴补家用外几乎全部用在集邮上。他先后参加了海城冥郎俱乐部、长春艺光邮票社、吉林市永新邮票社、山海关古泉邮票社、郑州甲戌邮票社、杭州新光邮票社等东北早期的集邮社团,和当时全国有影响的集邮家张包子俊颇有交谊。张包子俊是安徽籍的着名集邮人士,长期居住在杭州,柳秉钧为了和他接触,不顾路途遥远多次去杭州同他进行集邮交流,彼此沟通心得,两人后来友情甚笃,发展到互通有无的地步。
柳秉钧在师范学校就读时勤奋好学,加上毕业后在教学实践中自学苦读,使得他精通英、德、俄、日等四国外语,这为他参加国际集邮交流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与其他国内早期集邮家们不同的是,柳秉钧较早把眼光投向国际集邮界,与国际邮友们进行集藏交流。他先后参加了美国华盛顿邮票会、菲律宾邮票会、拉脱维亚邮票交换俱乐部和日本大阪“不二”邮票交换会等组织。新中国成立后,柳秉钧又将目光投向苏联和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难能可贵的是,在柳秉钧的集邮人生中,前后累计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集邮联系,收集到的各国邮票最多时达到4万余枚。
众所周知,集邮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而且要保证随时有充足的资金来源,这样才能看到好邮票爱不释手的同时不至于囊中羞涩。柳秉钧并没有庞大的家产,工作后将自己的大部分积蓄投在集邮事业上。他还通过“以邮养邮”来增加收入,以便收集更多的邮票,其方式是建立集邮账号,当报纸上公布新邮票的消息后,凭借良好的声誉,世界各地的邮友便将钱款汇到这个账号上,他代买完邮票后再一个一个地寄回去,从中赚取手续费,用于扩大自己的收藏。这样经年累月下来,柳秉钧家里成了世界各国新、旧邮票的交流、集散地,这为他筛选珍贵邮票提供了方便,也扩大了他在集邮界的影响,成为享誉中外邮坛的集邮家。
在柳秉钧的收藏中,有弥足珍贵的“邮票始祖”——世界首枚邮票“黑便士”和稍后一点时间发行的英国“红便士”邮票多枚;有西班牙早期发行的带有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时乘坐帆船图案的邮票;有非洲好望角发行的世界第一套三角形邮票和诸多国家发行的首枚邮票。为了保存这些珍贵的外国邮票,解放前,柳秉钧特意托友人从日本购回一套极为精致考究的德国产肖贝克邮票册用于保存所收集的珍贵邮票,这本邮票册一直伴随到柳秉钧去世。
柳秉钧的家里可以说是邮票的海洋。柜中放的、桌上立的、床头摆的、箱子里装的,无处不是邮票。通过集邮,他居住的小院子里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邮友前来探访交流,很多外国友人是通过他才认识绥中,认识中国东北的。柳秉钧在担任绥中县国民高等学校教员、校长期间,与同校的校医李天培、小学教员王侣芝、本县银行职员赵展清等人经常切磋集邮,他们并成为辽西集邮界的“四邮友”,随着集邮成就不断卓着,“四邮友”渐渐声名远播。直到今天,绥中县的集邮界提起“四邮友”的执着精神和爱国义举,仍是有口皆碑。
柳秉钧是一位颇有正义感的集邮家,也是辽西颇有影响的爱国民主人士。1945年抗战胜利后,八路军和中共地方政权接收日伪邮局后缺少通信凭证,柳秉钧作为教育界代表,积极主动地提出用伪满邮票加盖“辽西专区”字样继续使用的建议,被新政府所采纳。他支持新生的民主根据地建设,反对国民党发动内战,和绥中县早期中共党组织负责人也有所交往。解放后,柳秉钧作为统战对象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和照顾,为响应人民政协的“把亲历、亲见、亲闻记录下来传之后世,教育后人”的文史资料征集号召,柳秉钧拿起手中的笔,结合自己的生平经历和数十年的所见所闻,撰写了《清末民初锦州地区流通的货币》《旧时锦西地方的岁事》《旧时锦西之汉族婚嫁》《关于辽西专区加盖票种类与统计》和《“辽西专区”邮票加盖始末》等十多篇文史资料文章,后来陆续被收入《锦西文史资料》等书籍中,成为珍贵的历史记录和研究葫芦岛近现代史的宝贵资料。
柳秉钧一生收藏成癖,但他的精神境界令人钦佩。他以“富贵于我如浮云”为人生格言,用爱心回报社会。他晚年曾说:“我在余年绝无求名乞利之念,只有感恩报国之忧……我一生收藏成癖,但不是为了钱,只想把东西传下去,于国于民有所裨益。现在,把它们交给国家,我便心安理得了!”
曾经有英国商人当面向他提出用20条黄金买下他收藏的邮票精品,柳秉钧淡然一笑:“多财贾祸,我要那么多黄金干啥?”有人欲出万余元购买他几枚邮票,也遭到他的拒绝。柳秉钧也不把藏品留给子女。1983年,柳秉钧毅然把自己遭受“文革”浩劫后尚存的12967枚中外邮票和400多种中国纸币、200多枚外国硬币捐献给国家,至今令集邮界人士赞叹。当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曾对柳老的义举进行了报道。
1993年6月17日,柳秉钧以95高龄走完人生历程,留下了彪炳集邮史的一串串闪亮的足迹。
2007年3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在第七版上刊登了丰绍赏撰文、王小玉绘像的《视富贵如浮云的收藏家柳秉钧》,包括柳秉钧的漫画像和轶事。
㈧ 我有一套名为〈〈梦想成真〉〉的奥运钱币邮票珍藏册,是为了纪念北京申奥成功发行的,哪里可以估价一下
皮埃尔·德·顾拜旦,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起人,被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终生倡导奥林匹克精神。1863年1月1日出生于法国巴黎,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也是奥林匹克会徽、奥林匹克会旗的设计者。顾拜旦不仅是世界着名的国际体育活动家,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第二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勒巴龙·皮埃尔·顾拜旦的故居在法国的诺曼底省的米尔维勒城堡,古堡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现代奥运之父、教育家、历史学家皮埃尔·顾拜旦:1863—1937。
顾拜旦出身于法国贵族家庭,拥有男爵称号。他从小喜欢贵族运动,如击剑、赛艇、骑马,也喜欢拳击。他父亲夏尔·德·顾拜旦(Charles de Coubertin)是出名的画家。
顾拜旦在社会竞技运动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1892年他呼吁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之后,于1894年6月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于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第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了体育活动家的生活。现在奥林匹克已成为世界规模的体育盛会,他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传遍了全球。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1924年顾拜旦辞去了担任28年之久的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1937年9月2日,当这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全世界都为之动容。
【生平】
顾拜旦1863年诞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信仰天主教的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个保皇派官僚,母亲从事慈善事业,是一位虔诚的教徒。顾拜旦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孩子,从少年时代,他就对体育有了广泛的兴趣,喜爱拳击、划船、击剑和骑马等项运动。他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人学后,他很敬佩博学多才的修辞学老师卡龙神甫,因此缘故,对文史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并饶有兴味地涉猎了古希腊的灿烂文化。中学毕业后,他先人军事学院就读,继而攻读教育。为求深造,他又前往英国留学。在那里,他潜心研究了英国教育史,撰写过有关18世纪英国儿童教育家汤姆士·阿诺特之教育思想的学术论文。阿诺特曾经说过:运动是青年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这句名言在顾拜旦的心灵中,诱发起致力于体育教育的火花。当时,他还考查了英国教育和体育的现状,对那里学校的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经常性的郊游十分赞赏,希望在法国各学校中也能设置体育课,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和刻苦锻炼、强健体魄的精神。那时,他对法国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失利深感痛心,希望通过改革教育,增强民众体质,来振兴法国。
在古希腊文化的熏陶和当时英国资产阶级教育的影响下,他逐渐萌发了改革法国教育制度和倡导体育运动的思想。大学毕业后,顾拜旦没有听从其父母的规劝,涉足军界、法律界,毅然选择了从事教育和体育的道路。
回国后,他陆续发表了《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育制度的改革》、《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英国与希腊回忆记》、《英国教育学》等一系列着作,提出了不少改革教育和发展体育的建议,引起法国人民的注意,并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1875年至1881年间,在欧洲考古工作者们的努力下,处于毁坏之中的、不朽的古代奥运会的遗址不断被挖掘出来了,而且每年都迅速地公布挖掘的结果。因此,顾拜旦同其他一些对奥林匹亚感兴趣的人士一样,都能及时、详细地倾听到公布的情况。对此,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有价值的挖掘计划。当时他曾写道:“德国人发掘了奥林匹亚的遗址,可是法兰西为什么不能着手恢复她古代光荣的历史呢?”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顾拜旦西渡英吉利海峡,对英国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进行了考察。1887年,他作了《法国和英国中等教育制度对比》的报告,对英国将户外竞技游戏纳人教育内容给予很高评价,主张在法国学生中也开展竞技游戏,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1888年5月,顾拜旦针对学生因学业过重而过分劳累的问题提出:“惟一解决的办法是让孩子们游戏。”当年,顾拜旦就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翌年,在圣克莱的推动下,成立了“法国体育运动联合会”。同年,顾拜旦代表法国参加了在美国波士顿召开的体育训练大会。与会期间,他进一步了解了世界体育发展的动态,敏锐地感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在走向国际化,一批国际性的单项体育联合会组织相继成立。例如,1881年建立了“国际体操联合会”11892年建立了“国际赛艇联合会”和“国际滑冰联合会”等。这些组织都为现代奥运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为了进一步考察各国开展体育运动的情况,顾拜旦不辞辛劳地访问了欧洲一些国家。1890年,他生平第一次访问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的奥林匹亚。当他看到古奥运会的遗址时,十分感慨,并产生了举办由各国参加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想法,想以此增进各国运动员之间的友谊。
这一年,顾拜旦受法国政府委托,负责调查、研究大学的体育工作,于是,他借此机会向世界上许多国家发出了体育状况调查表。通过调查,他发现国际上各个体育组织之间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对立情绪十分严重,体育运动日趋商业化。因而使他意识到,可以凭借古希腊体育的历史经验和传统影响,来推进国际体育运动,同时深切地感到,应该尽快地以古代奥林匹克精神,把现代奥运会创办起来,用“团结、友好、和平”的精神来指导比赛,以消除体育领域内存在着的种种混乱的不良倾向。于是,他便积极着手进行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工作。
1891年,顾拜旦改组了“尤利西蒙委员会”为“体育高级理事会”。同年他还创办了《体育评论》杂志,井以此为阵地,热情宣传他的体育主张。当时,顾拜旦的崇拜者狄东神甫创办了一个学术性的俱乐部,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顾拜旦非常欣赏和赞同这个口号,以后便把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因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法国体育联合会”成立3周年的纪念大会上,发表了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他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
为使这一倡议迅速得以实现,顾拜旦提议“法国体育联合会”发起和召集一次由世界各国重要“体育联合会”代表参加的“国际性体育会议”,具体磋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事宜。为此,成立了一个以顾拜旦为首,由英国、美国和法国社会知名人士组成的“筹委会”,嗣后,他又远涉重洋,奔赴英、美等国,进一步宣传复兴奥运会的主张。在他的推动下,1893年在巴黎召开了国际性的体育协商会议,讨论创办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问题。
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多年努力和精心筹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18日至24日在巴黎胜利召开。来自12个欧美国家的79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会议。在这次历史性的会议上,一致通过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宪章,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并规定只允许业余运动员参加。为了筹办现代奥运会,还正式成立了奥运会的永久性的领导机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希腊着名诗人泽·维凯拉斯被选为第一任主席,顾拜旦当选为秘书长。会议还决定,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在希腊举行。以后按古奥运会的传统,每4年举行一次。
1894年10月,顾拜旦再次对奥林匹亚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了节约资金和交通便利,他取消了在奥林匹亚举办运动会的打算,决定按古希腊风格,在雅典新造一个可容纳5000名观众的体育场举办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经顾拜旦的多方奔走、积极努力,在希腊富商乔治·阿维罗夫资助下,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4月5日在雅典胜利召开。
顾拜旦要求运动会能在世界各地举行,反对把希腊作为运动会的永久会址。他认为古代奥运会的光辉历史是希腊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只有使它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广泛传播,成为国际性活动,才能使奥林匹克精神发扬光大,更具生命力。
为捍卫奥林匹克精神的纯洁性,1912年,顾拜旦在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期间,发表了他的名作《体育颂》。热情地沤歌了体育,抒发了他的奥林匹克理想。为此,他荣获了该届奥运会文学艺术比赛的金质奖章。
1913年,顾拜旦精心地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即一面中间由蓝、黑、红、黄、绿五只彩色圆环相套接成白色无边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此外,顾拜旦还在体育方面开拓了运动心理学的领域。他先后发表了《运动心理学试论》(1913年)和《竟技运动教育学》(1919年)等名作;还发表了有关运动分类的见解,为体育学术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男爵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负责该组织的领导工作。在他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由14个发展到40个。同时,在他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20多个国际专项运动联合会。1924年,他因年事已高,主动辞去担任28年之久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但他被聘为终生名誉主席。
13年后(即1937年9月2日),顾拜旦男爵因心脏病在洛桑与世长辞,终年74岁。遵照他生前的遗愿,顾拜旦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而其心脏则安葬在古希腊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奥林匹亚。他希望即使自己已长眠于地下,但其心脏仍能与奥林匹克运动的脉搏一起跳动。
【大事记】
1863-1937 出生于法国,于日内瓦过世
1894-1925 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1894-1896 担任国际奥委会秘书长
1896-1925 出任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
1925 以国际奥委会荣誉主席身份退休
【后人评价】
严格来说,皮埃尔·德·顾拜旦的专业不是体育,由于他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认识到体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他立下了教育救国,体育救国的志向,并决心为复兴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不懈的努力,为其发展奋斗终身。
顾拜旦在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可他执着地发展体育事业的意志从不动摇。他坚忍不拔,顽强苦奋。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因经费困难几乎流产,他亲赴雅典,拜会首相和王储,日夜奔波想尽办法,终于顺利举行。第二届巴黎奥运会,又遇世博会同时举办,两者产生矛盾。顾拜旦被迫辞职,还不时遭到讥笑和唾骂,但他忍辱负重,从不气馁。他从1883年20岁时就开始了复兴奥运会的工作,直到他1937年9月2日逝世,整整为奥林匹克运动奋斗了54年。他不顾家庭的不快和困难,对工作不分巨细都亲自操办:文件,宣传,设计图案……,他四处奔走联络各方,广交朋友争取支持,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的功绩是不朽的。
顾拜旦原则性强,他坚持奥运会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在全世界各不同城市举办,而希腊人认为奥运会是希腊的,雅典应是奥运会的永久举办地。由于顾拜旦的坚持原则才使奥运会有今天的辉煌。顾拜旦对和平,友谊,进步宗旨的原则,对反对歧视,坚持平等的原则,对奥运与文化的教育的结合,对人的和谐发展,对逆向代表制等原则的坚持不渝,如今已成效显着的写入奥林匹克宪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