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德国的自然资源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国能源来源
(2010) 石油煤及褐煤天然气核能水力及风能其他可再生能源能源比例33.7%22.9%21.8%10.8%2.9%7.9%德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条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支持全球性的永续发展。
Ⅱ 德国鲁尔区发展钢铁工业缺乏什么资源
铁矿资源,鲁尔区中有丰富的煤矿资源,但缺少铁矿,但鲁尔区发达的交通和方便的地理位置足以使它获得足够的铁矿来支撑其钢铁工业
Ⅲ 二战德国不是缺乏资源吗 但是为何设计出MG42那样的高射速消耗率大的武器呢
因为根据凡尔赛条约德国不允许有重机枪,留另辟蹊径研发出了MG34(MG42前身),这款机枪在二战时代几乎是完美机枪,除了射速略高,比起日本,为了强调效能,认为机枪精度比射速重要很多,巴不得一发子弹消灭一个对手,从而研发出的“野鸡脖子”92式重机枪,你觉得这两个机枪哪个好呢。
Ⅳ 二战德国本土有那些自然资源。
二楼说的比较精确了。
德国本土资源主要有煤、铁、硬木、钾盐,这些在世界上都能排得上名次,但煤以褐煤为主、铁以普通中位铁为主,钾盐对重工业帮助很小。
德国周边国家的矿产资源也很少,除了掠夺占领国的资源,其优质的含铬铁矿主要从瑞典、土耳其进口,不是挪威。
石油则一直没找到充足的来源,主要靠煤来合成汽油,所以二战德国的坦克全部烧汽油,导致其很容易殉燃,且油耗较大。
德国所用钢材因为矿产来源匮乏,导致从初期的含铬、镍、钼、钨为主的合金钢为主到中期变成高锰钢为主,到后期变成以碳钢为主。
Ⅳ 联邦德国的自然资源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Ⅵ 求德国资源情况!!!越详细越好!!在线等!!有重赏!!
德国的能源和原材料对进口依赖程度相当高
德国是缺乏原料的国家,主要依靠进口来满足本国原料和能源的供给。农产品产量能满足国内需求的一半略强。德国是世界上第五大能源消费国,所需天然能源的 2/3强必须从国外进口,2002年德国石油消费量为1.27亿吨,几乎全部靠进口,天然气消费量826亿立方米,而天然气产量仅151亿立方米。 2002年德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为:石油38.6%,天然气22.6%,煤炭25.7%,核能11.3%,水电1.8%。在矿产品方面(如钢、铝、钨、锡、锰、钛等),对国外的依赖也很大,据统计,在西方采掘工业产品中,德国的消费量约占10%,而它自己的采掘共有1%。德国除煤炭和钾盐资源丰富以外,其他矿产资源或相当缺乏,或完全没有。现代工业不可缺少的许多原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近几年,轻纺等日用消费品进口大量增加,尤其是纺织及服装。
这个网页有些http://www.lrn.cn/bookscollection/magazines/maginfo/2004maginfo/2004_3/200611/t20061117_2875.htm
中文的不多,德文就多了
Ⅶ 德国有哪些自然资源
iron ore, coal, potash, timber, lignite, uranium, copper, natural gas, salt, nickel, arable.
Germany is the world procer of brown coal. hydroelectricity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m, also trees are cut down for furniture and paper.
coal, lignite, natural gas, iron ore, copper, nickel, uranium, and salt
铁矿石,煤炭,钾肥,木材,褐煤,铀,铜,天然气,盐,镍,耕地。
德国是世界上生产的褐煤。水电是对他们非常重要,也是树木被砍伐下来的家具和纸张。
煤,褐煤,天然气,铁矿石,铜,镍,铀,盐
Ⅷ 德国的矿产等资源是怎样的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
钾盐,是指含钾的矿物,分为可溶性钾盐矿物和不可溶性含钾的铝硅酸盐矿物。世界上95%的钾盐产品用作肥料,5%用于工业。
钾盐矿床包括可溶性含钾矿物和卤水的总称,是含钾水体经过蒸发浓缩、沉积形成。可溶性固体钾盐矿床(如钾石盐、光卤石、杂卤石等)和含钾卤水。
钾盐矿主要用于制造钾肥。主要产品有氯化钾和硫酸钾,是农业不可缺少的三大肥料之一,只有少量产品作为化工原料,应用在工业方面。
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Ⅸ 德国也紧缺金属资源,为什么二战德国大量装备冲锋枪而日本不能
德国也紧缺金属资源,为什么二战德国大量装备冲锋枪,而日本却做不到呢?
笔者认为,如果仅仅拿德国和日本都缺乏金属资源这一点为依据的话,显然是不准确的,首先,这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以及所要面对的作战对象实力,还有就是他们各自的军工技术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即使德国在二战期间能够大量装备冲锋枪,日本也未必能够实现大量装备,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要知道,二战时期德国的工业化程度和基础可视要远远强于日本的,别看德国在第1次世界大战当中战败,甚至导致其经济一度出现凋零,但即使是这样,德国当时的工业基础也要远远强于日本。
毕竟,德国的作战对象,可要比日本的作战对象强太多了,再加上日本的本身属于岛国,自身的资源是非常匮乏的,所以,当时的日本还想着占领更多的地盘,以此来掠夺亚洲其他国家的自然资源,综上所述,日本当时无法大量装备冲锋枪,主要有3个因素所致,分别是金属资源匮乏,军工技术储备有限,以及作战对象相对落后,当然,也正是由于日本当时的作战对象相对落后,才使得日本当时并没有大量装备冲锋枪的迫切需求。
Ⅹ 二战前夕,德国到底缺少哪些战略资源
二战前夕,德国缺少石油。
1939年8月23日二战爆发前夕, 德苏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得到苏联中立的保证后, 放胆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1939年9月1日4时45分, 德国军队大举越过波兰国境, 分北、西、南三路进逼华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还包括一个《秘密附属议定书》, 德国答应东南欧属苏联的势力范围。
苏联在未通知德国的情况下, 于1940年4月24日对罗马尼亚提出了最后通碟, 要求立即归还比萨拉比亚, 割让北布科维纳。苏联限定罗马尼亚政府24小时内务必作出答复。罗马尼亚一屈服, 苏军便立即从空中和陆上蜂拥而入。这对希特勒而言, 简直无异于打了他一个不声不响的重重的耳光: 一战后德国石油依赖罗马尼亚,二战所需要的石油很大部分也来自罗马尼亚, 其余不足部分通过战争中占领其他油田来解决。当年德国对罗的石油依赖量达到94%。
不过罗马尼亚的石油并不安全, 最大的普罗耶什蒂油田不断面临驻比萨拉比亚和克里米亚半岛的苏联轰炸机威胁。苏德战争打响后, 罗马尼亚的油田和炼油厂就遭到从克里米亚半岛奥德萨起飞( 直线距离约40公里)的苏联轰炸机95次轰炸。在当时德国海外石油来源已被切断的情况下,希特勒本来是把罗马尼亚油田视为主要油源的, 而俄国却逼近了罗马尼亚的油田, 希特勒对这一危险愈加感到惴惴不安。7月29日, 希特勒曾对他推行侵略政策的最亲密的顾问之一约德尔说, 如果俄国占领罗马尼亚油田, 那就有可能不得不同俄国作战。希特勒极需罗马尼亚的石油, 于是积极扶持反苏的安东尼斯库上台, 在罗马尼亚建立亲德的军事独裁制度。
1940年10月, 德军进驻罗马尼亚后, 苏联的黑海出口受到严重威胁。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 相继加人德、意、日军事同盟, 大大加强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南翼力量。至于西班牙、瑞典、土耳其等国, 形式上虽然保持中立, 但实际上都站在亲德反苏的立场上。总之, 法西斯德国在人侵苏联前夕已形成了很有利的战略态势。波兰灭亡后, 德苏之间的、“缓冲地带”业已消失。被德军占领的那部分波兰领土, 成了德国进攻苏联的军队集结地区。德国占领丹麦、挪威后, 不仅改善了对西欧作战的战略态势, 同时也有了东侵苏联的跳板。荷、比、卢、法投降, 英国退守英伦三岛, 使希特勒基本上消除了东进的后顾之忧。至1941年4月初法西斯占领了希腊等巴尔干国家后, 最后完成了对苏联西部月牙形的包围。
1941年3月, 德国战时经济与军备局发出警告: 德国石油储备估计将在10月份耗尽。如果未来陷人消耗战, 缓解石油压力的惟一办法就是利用苏联的石油。因此, 必须迅速夺取并利用高加索油田,至少应占领迈科普和格罗兹罗。同时, 必须在敌方尚未完全破坏前夺取采油设备, 包括运输工具, 才能保证一个月内恢复生产, 完成运输还要一个月。如果这些目标不能实现,1941年9月1日后的作战和国内经济将面临无法预计的严重后果。
1941年4月22日, 星期天, 凌晨3时, 法西斯德国出动约200架飞机, 突然袭击苏联西部4个机场以及其他军事基地、交通枢纽和重要城市, 并以数千门大炮猛烈轰炸苏联西部边境地域。德军以装甲和摩托化部队为先导, 由空降到苏军防御纵深内的空降部队配合, 从波罗的海至喀尔巴阡山一线约150公里宽的正面, 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当时斯大林估计, 德军的主攻方向将是穿过鸟克兰夺取高加索的石油。
19世纪末, 里海之滨的巴库发现大油田, 产量最高曾接近苏联总产量的80%, 英国战争经济部估计其800口油井1941年产量高达240万吨, 比伊朗伊拉克、罗马尼亚、墨西哥及荷属东印度( 印尼)的总和还多。8月初, 希特勒踌躇满志, 欣喜若狂, 以为胜利在望了。对高级将领大讲战争经济学, 认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的煤矿和高加索的石油对德苏双方都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主张加强南路兵力, 攻下基辅, 占领克里米亚。希特勒没有如愿。直到1942年4月1日希特勒仍说: “ 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 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
苏德战争爆发一年以后的1942年7月23日希特勒签署的第45号作战指令中, 还命令德军占领高加索地区的迈科普— 格罗兹尼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