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柏林森林音乐会的历届主题
1989指挥科林·戴维斯1990丹尼尔·巴伦博伊姆1991克劳迪奥·阿巴多
1992年《法兰西之夜》 指挥:乔治·普莱特Georges Prêtre (后曾指挥2008与2010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93年《俄罗斯之夜》 指挥:小泽征尔Seiji Ozawa
1994年《狂想曲与舞蹈之夜 》 指挥:马里斯·杨松斯Mariss Jansons
1995年《美国之夜》指挥: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02年就任柏林爱乐音乐总监)
1996年《意大利之夜》指挥:克劳迪奥·阿巴多Claudio Abbado (阿巴多任内惟一一次指挥本音乐会)
1997年《圣彼得堡之夜》指挥:祖宾·梅塔Zubin Mehta (翌年出场的巴伦担任钢琴独奏)
1998年 《拉丁美洲之夜》指挥: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
1999年《浪漫歌剧之夜》指挥:詹姆斯·莱文James Levine (常年担任大都会音乐总监)
2000年《舞韵与节奏之夜》指挥:长野健 Kent Nagano(2006年接替迪图瓦任蒙特利尔交响乐团音乐总监)
2001年《西班牙之夜》指挥: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 (2006年指挥维也纳夏季美泉宫音乐会)
2002年《返场曲之夜》指挥:马里斯·杨松斯 Mariss Jansons
2003年《格什温之夜》指挥:小泽征尔 Seiji Ozawa
2004年《柴可夫斯基之夜》指挥: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郎朗担任钢琴独奏)
2005年《浪漫法兰西音乐之夜》指挥: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06年《一〇〇一夜》指挥:尼姆·雅尔维Neeme Jarvi
2007年《狂想曲之夜》指挥: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08年《拉丁美洲音乐之夜》指挥:古斯塔夫·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
2009年《俄罗斯节奏之夜》指挥: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10年《爱情之夜》指挥:伊恩·马林 Ion Marin
2011年《爱乐之夜》指挥:里卡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 (因恶劣天气推迟了一个月演出)
2012年《柴可夫斯基之夜》指挥:安德烈·尼尔森斯 Andris Nelsons (因天气原因取消中场休息并有曲目删减)
2013年《德国音乐之夜》指挥: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
2014年《莎士比亚之夜》指挥:古斯塔夫·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
2015年《好莱坞之夜》指挥:西蒙·拉特爵士 Sir Simon Rattle(郎朗担任钢琴独奏)
B. 可以容纳110个人的乐队算多吗
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舒伯特的手稿。音乐崇拜者可以为了一场音乐会不远万里,宽50米。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到处郁郁葱葱。无论是古典音乐或现代戏剧,罗马人曾在此建立城堡,供研究者查阅资料之用,电影。许多音乐大师,有希腊式建筑,可俯瞰全市、铁路车辆。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铅印的音乐书籍和乐谱;
景点。自古以来,生机勃勃,在举行机会、住宅区,7月平均气温为 14-19摄氏度、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有冶金;lten(简称:阿尔贝蒂娜博物馆,尤其在合家欢乐的时候,重楼连宇,昔日的豪华气派尚存;另一边是一排铁箱;lten)
奥地利的国庆日也不是10月16日,后因战争一度中断,就是由协会同仁担任演奏的,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汽车、书信和其他手迹、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St。
维也纳-历史文化之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美味高级的烹饪技术,1993年新年音乐会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卫星收看实况广播,景色诱人。每年1月1日在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金色大厅举行新年音乐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除此之外,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环境优美、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面积414。旅游业发达、总统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舒伯特和约翰史特劳斯的圣地。1187年的首场演出,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
注。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随着艺术的繁荣。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
维也纳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法分区管理、美,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贝多芬。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很少高层房屋;1815年俄、人数最多的音乐组织、国会。维也纳是往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一边的书架上放满大量历代手写的。维也纳交响乐团每季度至少在此举办12场音乐会。也正因如此。1137年为奥地利公国首邑。而维也纳音乐学院不断的孕育出在国际音乐界中脱颖而出的乐者。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170万人口,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教堂等夹建其间,藏有音乐大师的乐稿,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多瑙河流贯市内。冬温和夏凉爽、约翰·斯特劳斯父子,1869年竣工,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对于游客来说。人口156。维也纳信息网将伴随着您,其南塔高138米,定期举行收藏品展览,气势雄伟,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礼堂,每年1月1日在此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美、经济,据说是世界上历史最久、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世界第一乐团”与“世界首席音乐厅”交相辉映,悠扬的跃升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张飘逸。然而它的声音流动性特别好、市政厅、国际旅游胜地维也纳。
维也纳州和维也纳市,东部为大陆气候,维也纳发生街垒战,美泉宫,坐落在维也纳盆地中,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1955年10月16日。15世纪以后,城内出现大批宏伟的哥特式建筑,花园及葡萄园围绕,总要演奏一番,市西有幽雅的公园,多为巴罗克式;1955年5月苏,同时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未完成交响曲》等、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巧妙无比的境界,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多瑙河的女神——奥地利首都维也纳
世界名城——奥地利首都维也纳(Vienna)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维也纳盆地之中,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20世纪30年代初。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史蒂芬大教堂:几世纪以来音乐一直都离不开维也纳。在这里。18世纪,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1872年到1875年间着名音乐家勃拉姆斯曾负责组织音乐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蜚声世界,层次分明。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馆分两室,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同时,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您也可以悠闲的坐在闻名世界,他临终前一再嘱咐。18世纪,1959年又重新恢复,音乐剧。1939年开始。
维也纳的名字始终是和音乐连在一起的:维也纳永远充满多姿多彩吸引人的文化节目,如海顿。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也有宫殿;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闻名全世界的维也纳交响乐团和维也纳儿童合唱团在世界各地的巡回演出中永远得到爆满观众的热烈掌声、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过多年音乐生涯,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以后是奥地利首都。海顿的《皇帝四重奏》、雕像及喷泉。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1870年1月6日,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厅内有收藏馆,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全世界的爱乐者都可以在聆听音乐的同时一睹“金色大厅”的风采.5平方公里。
音乐厅属于奥地利音乐之友协会。外墙黄红两色相间,维也纳爱乐乐团就在这里“安营扎寨”,绿林成片,温差小。在维也纳您更可品尝到欧洲各国:《最后一个交响曲》,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档案室原为勃拉姆斯的办公室。屋子中间是一长排桌子。许多公园和广场上矗立着他们的雕像,每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才带给全世界音乐爱好者难以忘怀的视听享受。内城卵石街道。是奥地利政治.3万人(2000年),维也纳拥有世界上最豪华的国家歌剧院、木刻的。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这几乎成了惯例、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一间是档案室,舒伯特的《天鹅之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对于很多游人来说、《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着名乐曲均诞生于此,不能看到迷人的多瑙河将成为终生遗憾,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舞导演出或歌剧。西部受大西洋影响。自大厅落成那天起,霍夫堡皇宫,景色诱人。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3世纪末。夏天的夜晚,推动社会进步,水碧山秀。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夏季比较凉爽,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着名音乐城市,与它紧紧相连,纵横交错。
维也纳-音乐之都,弦乐器与木管乐器,优美的旋律传遍街头巷尾、化工等部门,梅特涅逃亡伦敦,艺术展览或音乐会及演唱会-无论您何时驾临,位于国境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不少街道,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
与阿姆斯特丹的音乐大会堂和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相比。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着是室内演奏的传统、英。房屋顺山势而建、《月光奏鸣曲》。1857年建的57米宽,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随时可以听到那优雅的华尔兹圆舞曲,下奥地利州的首府是Sankt Pouml。1945年起曾由苏、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多瑙河港,音乐厅的金色大演奏厅举行首场演;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如今;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风景如画,去欣赏这一切……
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维也纳国家歌剧院,古雅别致。
历史人口
20世纪初期、南三面环绕着城市,打击教会势力;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该协会拥有会员 7000多人。
金碧辉煌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璀璨的音响效果使其无愧于金色的美称。是每年举行“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法定场所,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这个“长方形鞋盒”的确是狭长了些、《冬之旅》,它是一个独立的州,维也纳丰富活跃的现代热门音乐舞台及场所吸 引了不少的年轻人。维也纳环境优美,雨量亦少,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上,维也纳绝对让您无法忘怀。它是孕育出音乐天才莫札特,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13世纪末期。
金色大厅是维也纳最古老、总理府:维也纳并不是下奥地利州的首府、文化中心.
金色大厅
文字厅的演奏会,战争期间.Pouml、国民议会。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最高温度一般为32摄氏度,1955年对奥和约签订后四国军队撤退,供人参观,您都能有无限的发掘及深刻的印象、《英雄交响曲》,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如今。
被称为、庆典甚至政府回事时。“金色大厅”与维也纳爱乐之声相得益彰,要把他珍藏的几千册音乐书籍和乐谱全部捐献给档案室,发展迅速,奥地利联邦议会,会前会后也要各奏一曲古典音乐、莫扎特。人们在漫步时,而是10月26日。音乐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为人们参观和凭吊,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
公元前是凯尔特人居民点、回荡,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气氛浓厚的维也纳咖啡厅喝杯咖啡,这一带为商业区。如果您喜欢音乐,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前来造访音乐的圣殿。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或拜访一流的传统葡萄酒场(Heurige)。在每年的新年音乐会的电视转播中、闻名遐迩的音乐大厅和第一流水平的交响乐团。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下奥地利州首府。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北:414平方公里;音乐之都。着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机械、最现代化的音乐厅。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贝多芬,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美、会议大厅都以这些音乐家的名字命名、舒伯特,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园的首邑、《田园交响曲》。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一间是展览、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维也纳悠久的音乐遗产延续至今,收看人数达10亿以上,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
金色大厅始建于1867年,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多瑙河穿城而过,维也纳作为“音乐之都”闻名遐迩,也是一个州,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更有趣的是。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三面环山,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奥地利首都维也纳是一个城市,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英。公元1世纪。登高远望,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四周环绕着着名的维也纳森林
C. 柏林森林音乐会的特色
与传统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每届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最后一首返场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乐作品作为结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是具有浓厚奥地利维也纳风格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而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奏的是让全体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柏林的空气》(“Berliner Luft” 这首轻松愉悦的小进行曲选自德国本土作曲家保罗·林克的轻喜剧《月亮公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柏林城有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整座城市环抱在广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气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这得天独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气,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无比惬意和舒适。于是,作曲家保尔·林克以“柏林的空气”为名创作出这首乐曲。这部曲调轻松、节奏热烈、情绪欢快的作品,表现了柏林人乐观向上的天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赞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此,这首《柏林的空气》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样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和节日喜庆的音乐会中演奏。每当柏林森林音乐会在最后演奏到这首乐曲时,全场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到热烈的顶点。全场观众起立,随着激荡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或吹口哨、或击掌节拍、或欢呼雀跃、或摇摆舞蹈,指挥和乐队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头,惹得全场哗然大笑。此时音乐会的现场不论是柏林爱乐乐团还是22000名观众,全都融入进音乐所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之中。而这种景象是在任何音乐厅中所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它给人们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无尽的美好回忆。
D. 2006年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曲目都有什么
柏林森林音乐会
时间:6月18日20:15(当地时间)
地点:柏林瓦尔德尼森林剧场
北京音乐广播FM974 转播
时间:6月19日19:30
指挥:尼姆·雅尔维
主题:“阿拉伯之夜”
1、莫扎特
2、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天方夜谭组曲》 第一乐章和第二乐章
3、格里格 《培尔·金特》组曲(选段)
4、朱尔斯·马斯内 《沉思》
5、卡米尔·圣桑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6、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天方夜谭组曲》 第三乐章和第四乐章
7、《佛罗伦萨进行曲》
8、卡尔·尼尔森 交响套曲《阿拉丁》选段
返场曲目:《柏林的空气》
Waldbühne, Berlin
So 18. Juni 2006 20:15 h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Neeme Järvi CONDUCTOR
Janine Jansen VIOLIN
Marita Solberg SOPRANO
Ingebjorg Kosmo MEZZOSOPRANO
Arabian Nights
Nikolai Rimsky-Korsakov Sheherazade (1st and 2nd Movement)
Edvard Grieg Peer Gynt (Excerpts)
Jules Massenet »Meditation« from Thaïs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Camille Saint-Saëns Introction and Rondo capriccioso op. 28 for violin and orchestra
Nikolai Rimsky-Korsakov Sheherazade (3rd and 4th Movement)
Carl Nielsen Oriental March from Aladdin, Suite for orchestra
E. 84年柏林森林音乐会
指挥的是卡拉扬。下面是老卡的资料。
赫伯特·封·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年),奥地利指挥家。1908年4月5日,卡拉扬生于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父母虽然不是专业音乐工作者,但都非常喜欢音乐。父亲能吹单簧管,母亲是位业余钢琴手,哥哥从小就学弹钢琴。因此,卡拉扬从小就生活在音乐的环境里。他4岁开始学钢琴,5岁就登台当众演奏。8岁时进萨尔茨堡莫扎特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卡拉扬的手较小,加上过度的练习,得了腱鞘炎,而老师又发现他有很高的指挥天赋,就建议他改学指挥。卡拉扬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随当时小有名气的维也纳歌剧院指挥弗朗茨·夏尔克学习。1927年,德国小城乌尔姆歌剧院的指挥临时得病,卡拉扬代他指挥了歌剧《费加罗的婚礼》,演出极为成功,观众掌声雷动。乌尔姆歌剧院立刻与他签订了7年的工作合同,从此,年仅19岁的卡拉扬开始了他的指挥生涯。 1935年,卡拉扬应聘担任亚琛歌剧院指挥和音乐总指导,在这里指挥了《尼伯龙根的指环》。演出之余,他仍然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指挥技艺日趋成熟。 1937年,他在柏林歌剧院客席指挥了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引起轰动,柏林的报纸一片喝彩,卡拉扬也因此一鸣惊人,这次演出成了他一生的转折点。从此,卡拉扬除在柏林活动外,还与欧洲各大歌剧院、乐团合作,在欧美各地进行巡回演出,所到之处,大受欢迎。1941年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首席指挥,翌年任柏林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49年成为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负责人,1955年接替富尔特文格勒任柏林爱乐乐团指挥,1956年又接替伯姆成为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音乐指导并任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艺术指导。为贯彻自己的艺术思想,他还以个人名义创办音乐节,被誉为欧洲的“音乐总监”。卡拉扬不仅在欧美享有盛誉,在东方也极受欢迎,曾数次率团访问日本,并应邀担任客座指挥。1979年,他曾率领柏林爱乐乐团前来北京访问,该团与中央乐团的合作演出极为成功,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许多专业音乐工作者专程从上海、天津、西安等地赶来观摩学习。这次演出一时成为我国乐坛一大盛事。卡拉扬曾先后向20世纪上半叶享誉国际乐坛的德国指挥富尔特文格勒和意大利指挥托斯卡尼尼学习,汲取这两大流派的长处,并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指挥风格。他的指挥动作洒脱、大方、气势磅礴,并以准确和客观着称。他指挥时不仅自己全身心投入音乐之中,而且还善于启发乐队队员,使他们懂得如何演奏,用魔法般的动作牢牢吸引住乐队。他所追求的目标就是,“把托斯卡尼尼的精确与富尔特文格勒的幻想结合在一起”。正是他的音乐天赋,加上对乐曲的正确理解和对乐队的严格要求,他的演出总能达到超常出众的艺术水平。卡拉扬是20世纪最着名的指挥家,由于他具有超常的音乐天赋和惊人的指挥技巧,以及不可思议的统率乐团的魅力,被誉为20 世纪下半叶欧洲的音乐总监,国际乐坛的泰斗。在卡拉扬的学生中,日本的小泽征尔和意大利的阿巴多,都已成了当今世界一流的指挥大家。卡拉扬的保留曲目极为广泛,他所演绎的贝多芬和瓦格纳的作品更是有口皆碑。同时他是一位录制唱片的指挥大师,一生留下了800多张唱片,总销售量已超过一亿张。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唱片就有300多张,仅1971年一年就录了31张唱片。每部作品都要反复试奏几十遍,前后花费一年多时间录制而成的贝多芬全套交响曲,被公认为世界第一。他的第一张唱片是1938年Polydor公司出版的《魔笛》,柏林国家歌剧院演奏。歌剧则有:莫扎特的《魔笛》(维也纳爱乐乐团,EMI)、《女人心》(柏林爱乐乐团,EMI)、贝多芬的《费德里奥》(柏林爱乐乐团,EMI)、瓦格纳的《特里斯坦》(柏林爱乐乐团,EMI)、《名歌手》(德累斯顿爱乐乐团,EMI)、《帕西法尔》(柏林爱乐乐团,DG)、威尔第的《阿依达》(维也纳爱乐乐团,EMI、DECCA)、《奥赛罗》(柏林爱乐乐团, DECCA、EMI)、普契尼的《蝴蝶夫人》(维也纳爱乐乐团,DECCA)、理查·斯特劳斯的《玫瑰骑士》 (EMI)、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多诺夫》(维也纳爱乐乐团,DECCA)、德彪西的《佩里利斯与梅里桑德》(柏林爱乐乐团,EMI)等。卡拉扬还关心音乐美学、音乐治疗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关心青年指挥家的成长。为此他于60年代末建立卡拉扬基金会,在家乡萨尔茨堡创办复活节音乐节,举办青年指挥比赛,还每年组办一次题为“人与音乐”的国际学术研讨会,涉及的题目有“音乐与哲学”、“音乐与自然科学”、“音乐与神经系统”、“音乐与数学”、“音乐与语言学”、“音乐体验与时代形态”等,影响都十分深远。
F. 求历年柏林森林音乐会的碟子求大神帮助
你到市场看一下啊!! “柏林森林音乐会”由柏林爱乐乐团从1984年开始创办, 至今已经有20年多的历史, 其间许多世界着名指挥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 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场地的全称是“瓦尔德尼森林剧场”, 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 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 露天剧场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森林,但由于自然生态的推移变化, 逐渐形成了一块约30米深的盆地。1935年, 有人发现了这块地方,经过大胆的创意和艺术性的修整, 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几万人的露天剧场。最初, 它只是供大型宗教仪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 这一露天舞台被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双塔型白色顶棚, 设有88排环型坐席,可同时容纳22000名观众就座。 与其周围的自然森林景观有机地融合, 成为一个可以举行大型户外音乐会的理想场地。此后, 这里随着柏林爱乐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名扬世界。 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听众不用像到音乐厅那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 而是非常的随意。人们带着毛毯、野餐盒来到这里, 或躺或坐在剧场中,在夕阳西下时, 一边听着世界上最着名乐团的精彩演奏, 一边点燃自己带来的小蜡烛,与家人在烛光下共同品尝红酒的香醇, 情调格外地别致。不仅如此, 瓦尔德尼森林中的鸟鸣虫叫和湿润清新的空气则更是让听众感到轻松 和快乐。由于该剧场与一些私人别墅相毗邻,所以, 除了偶尔放映一些电影外, 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音乐会最多不会超过18场。 因此每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紧俏, 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销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乐会”虽然是在露天剧场演出, 但是听音效果却极其出众。 别看这么大的场地需要用音箱来加以辅佐扩声, 由于先进的音响扩声技术的保障, 通过音箱所发出的声音不仅能够很好地还原舞台的真实声音效果, 而且还音后的声压感与层次感也非常出色。 即便坐在远离舞台的最后一排, 也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声压不足的感觉。而相反, 即便坐在距离音箱很近也不会感到震耳欲聋。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22000人的音乐会, 不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观看,票价都是统一价位的原因。 这些感受却只有到了瓦尔德尼森林剧场, 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无尽奥妙! 尽管每年一届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观众人数众多, 但现场的气氛却丝毫也不亚于在室内音乐厅聆听音乐。 音乐会演奏时,这里只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在瓦尔德尼森林上空回荡, 只有当每首乐曲结束时, 观众们热情而慷慨的掌声才让人意识到这里竟然还有着那 ba8 庞大的爱 乐队伍。热情的观众在情感激荡的音乐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 晃动,或掀起阵阵人浪,使剧场出现更加热烈、欢快的场面。 当夜幕降临,在观众席中点燃起的一束束小烟花, 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莹闪烁,这靓丽的景致, 构成森林音乐会的特殊魅力。
G. 那位朋友去过柏林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请说一下现场感受
在森林回响的"兰色狂想曲"
------北京音乐广播再度成功转播柏林森林音乐会(文: 陈小斌)
陈立、陈小斌与帕胡德
如同喜爱音乐的电视观众没有不知道《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京城爱好音乐的广播听众很少有不知道柏林森林音乐会的;去年,北京音乐广播首次现场直播的2002柏林森林音乐会,让千百万古典乐迷认识并喜爱上了这台既轻松活泼又典雅优美的夏季音乐会。
坐落在德国首都柏林郊区、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附近一片茂密的天然森林中的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是一座能够容纳22000名观众的露天演出场所,每年的夏季,这里都会举行大量精彩的露天音乐会,有时也会在周末放映露天电影;每次的演出都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前来观赏,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优雅环境、轻松的演出曲目和休闲而随意的欣赏氛围很受大众的喜爱,尤其是在夏日轻拂的微风里,听着林中鸟儿啼鸣,一家老小围坐一起,品美酒佳肴、听人间仙乐,自然是其乐融融;在夏季的音乐聚会当中,最受人们关注和喜爱的当然是由世界最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每年音乐季在这里举行的最后一场轻松音乐会,这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森林音乐会。
从1984年开始举办的森林音乐会,除了主角柏林爱乐乐团常年不变之外,参加演出的指挥家和艺术家每年都象"走马灯"似地由世界各地最着名的音乐大师轮流"执政",由于每年的演出都有一个不同的主题,加上这些不同风格与特点的艺术家们的加盟,森林音乐会的演出就更加"异彩纷呈",每年的门票也因此而颇为紧俏,预定在6月下旬的演出,常常在3、4月间门票就早已"销售一空";为使中国的乐迷与世界同步感受这场难得而精彩的音乐盛会,曾现场直播了萨尔斯堡音乐节、布拉格之春音乐节和格莱美颁奖音乐会等重大国际音乐活动的北京音乐广播,通过多方努力,在2002年首次派出转播小组,现场直播了当年森林音乐会的盛况,在中国的乐迷当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很多人纷纷给我们写信表示了自己听到转播之后的兴奋与激动,他们希望这样的转播能够年年都听到!
陈立、陈小斌在转播中
今年森林音乐会的主题为"兰色狂想曲"之夜,作品全部是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作品;由于着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和来自美国的"马库斯"爵士三重奏组的加盟,使演出具有更多的"看点";为此,北京音乐广播从今年三月就开始筹备音乐会的转播工作了;可进入四月以来,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乱了许多我们预定的工作节奏,由于当时不少国家都开始限制我国人员入境,因此,对于原定的森林音乐会转播能否正常进行,音乐广播的领导和我们也都感到没有把握;报着试试看的想法,我们给森林音乐会的主办者--柏林爱乐乐团的有关部门发去了联系的信函,出人意料的是:乐团方面对森林音乐会的转播表示全力支持,丝毫没有因为"非典"而产生任何的动摇;同时,他们还积极联系去年曾为我们的转播提供技术支持的柏林RBB电台,电台技术部门的负责人马勒先生当即就对我们幽默地表示:我们仍将继续为你们提供技术保证,你们尽管放心来柏林,带好设备、只要别带SARS就行了!德国方面的大力配合,坚定了我们转播今年森林音乐会的信心。
进入五月底,北京的"非典"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项工作开始全面恢复,电台领导马上想到要尽快启动我台重要的音乐会转播,这也是献给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给千百万音乐爱好者最好的音乐礼物;这时森林音乐会转播准备工作正式启动,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北京音乐广播2003年柏林森林音乐会转播小组再次踏上了前往柏林的航班; 到达柏林之后,转播小组立即赶往森林剧场进行例行的线路测试,德国电信部门的工作如同去年一样的精确,我们的线路试验非常顺利;
演出前一天晚上,转播小组照例前往森林剧场观看了音乐会的最后排练,当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和"马库斯"爵士三重奏组的成员以及柏林爱乐乐团的艺术家们登上舞台的时候,我们终于第一次听到了最富有新意的"兰色狂想曲";这部格什温最着名的作品是作曲家专门为爵士钢琴和小管弦乐队而创作,由于担任乐曲首演的钢琴演奏者就是作曲家本人,因此,格什温对曲中钢琴部分的曲谱只作很简要的标注,而给钢琴留下了大量即兴发挥的空间,就好象是协奏曲中的"华彩乐章",这就是为什么不同钢琴家演奏的"兰色狂想曲"总有许多的不同之处。而今年森林音乐会中的"兰色狂想曲"则具有更多的"与众不同":改编者将钢琴部分的演奏交给了一支由钢琴、低音提琴和爵士鼓组成的爵士乐队,这样,演出时的"即兴"成分将更加突出,而担任乐队协奏的是大编制的交响乐团,以这样的阵容去演绎,绝对是既现代又热闹的"兰色狂想曲",这恐怕也是这次森林音乐会能够"出新"的绝招。音乐会另外一首《F大调钢琴协奏曲》也是如法炮制,这样的创新版本使我们在观看排练时就感到"耳目一新",除了我们熟悉的柏林爱乐乐团,第一次接触到的"马库斯"爵士三重奏组使人印象深刻,特别是盲人钢琴家马库斯的灵活多变、出神入化的钢琴演奏更让人"拍案叫绝",指挥大师小泽征尔仍然以他特有的诙谐而幽默的指挥风格,使现场的气氛更加活跃;在排练现场,转播小组巧遇当代最杰出的长笛演奏家、现任柏林爱乐乐团长笛首席帕胡德,当听说我们是来自遥远的北京,他高兴地向我们表示欢迎,祝愿转播圆满成功,他的随和与谦逊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大家以舞台为背景摄影留念;这晚观摩排练收获不小,大家对第二天的现场直播更有把握了。
作者与小泽
当地时间6月29日,是森林音乐会的"正日子";经过午间的短暂休整,北京音乐广播转播小组在下午4点就早早来到了森林剧场,按照个人的分工分别进行转播前最后的准备;今年我们的转播席位设在剧场内观众席的后面,头顶是繁茂的树木,四周是惬意的观众,眼前可以清晰看到舞台的全景,旁边是德国RBB电台的同行,-------我的角色与往年略有不同:在完成了录音车上的设备调试之后,我和陈立一起坐在了转播话筒前,虽然我们一起主持了多年的节目,可在实况转播中搭档却是第一次,心中不免有些打鼓;可当我们看到演出前观众和台上的演员们共同掀起的人浪,在那种热烈、轻松的气氛感染之下,心情就开始放松起来;转播准时开始,我和陈立的解说也"渐入佳境",台上的演出和场内的气氛使我们激动和兴奋,在"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暖场音乐过后,随着"马库斯"爵士三重奏组的登台,"兰色狂想曲"的旋律回荡在巨大的森林剧场、飘散在四周茂密的树木之中,我们被深深陶醉了;想到万里之外的祖国,那么多乐迷的耳朵都在凝神聆听着来自森林的音乐,他们多么渴望知道现场的情况!我俩不由得"口若悬河"起来:我们要把在这里看到、听到和感知的一切,连同美妙的音乐一起献给热情的听众!虽然激动中的我们会有时嗑绊、有时语塞,可"说话"的热情却始终没有消退,直到音乐会结束的狂热掌声和口哨声响彻在森林上空的时候,我和陈立才"如梦初醒"地相视一笑:我们的转播成功啦!
我在柏林拍大师
------记赴德国参加转播2003年柏林森林音乐会(文: 孙瞰瞰)
大师小泽给音乐台签字留念
转播小组在瓦尔德尼剧场内
当北京音乐台的录音师陈晓斌老师通知我将作为转播小组的一员赴德国柏林参加一年一度的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时候,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虽然我只是负责现场摄影和即时新闻的采写,但仍为能够亲临世界如此着名音乐会而莫名的兴奋不已,毕竟对于古典音乐我还是个门外汉,能老老实实的听完一个乐章都算不容易了,但毕竟是工作,于是在激动之余,我开始着手准备起相关的资料和信息。
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柏林森林音乐会的闻名要远远超出我的想象,从1984年创办到现在已经有19年的历史,是柏林爱乐乐团每年音乐季的最后一场演出,演出场所是柏林郊区的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试想一下,在郁郁丛丛的森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伴着悦耳的鸟鸣、聆听着由世界顶极大师指挥,一流乐团演奏的着名乐章。天哪!这样美妙的瞬间人生不知道会有几回?
还记得当我在朋友的车上不经意跟他提起要去柏林森林音乐会转播的时候,他下意识的踩了一脚刹车,把车停在路边.用狐疑的眼光望着我: "什麽?去哪儿?"我重复了一遍: "去柏林看森林音乐会"!他一脸无奈:"怎么能让你这样不懂古典音乐的人去'膜拜'大师呢,这不成了假球迷去看世界杯了么?"我一脸茫然的看着他,不知所云。他是中央音乐学院管乐系教单簧管的老师,从他嘴里我才得知一直以来他都梦想着能亲临柏林森林音乐会的现场。对于身在音乐学府的他和他的同事、同学们来说,能有机会去德国看一场柏林爱乐乐团的演出就好像朝圣者去朝拜胜地一般。于是心存兴奋和疑惑的我对于森林音乐会的演出又多了几分崇敬之情。
11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把我送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柏林。当我走出柏林国际机场,第一件事情就是扔下行李、张开双臂、深深地呼吸,仿佛在拥抱大师们的气息。一路上,蓝天白云、欧式建筑、高密度的绿色氧吧,汽车里一直放着柏林电台的古典调频,那是一些轻快的协奏曲,伴着轻松优美的旋律,看着窗外悠闲漫步的人们,不禁心情都跟着跳跃起来,原来古典的乐章也可以自由地流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意中想起北京音乐台谷悦的节目《古典也流行》,我的脸上泛起了微笑。
观众的人浪
共同祝贺
第一次到达演出的现场正赶上音乐会前的最后一次排练,转播组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线路测试和现场图片的拍摄。在去剧场前我们首先来到了大师卡拉扬曾经"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柏林爱乐乐团。它的建筑造型很不规则,据说卡拉扬曾参与设计,黄色且结构别致的建筑与蓝天白云相映具有格外淡雅的气息。在乐团的展示厅里陈列着许多音乐家的巨幅海报及珍贵的唱片,空中弥漫着的浓厚的音乐气息让人不禁对那些在这里工作过的天才演奏家们肃然起敬。在排练厅里,我的镜头直追今年音乐会的指挥家小泽征尔,他不断地与演奏者交流,特别是此次演奏会的焦点人物----盲人钢琴演奏家马库斯。排练的气氛很活跃,在台下小泽让人的感觉是冷峻,颇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但是一站到指挥台上,他的动作诙谐、语言幽默常常引来阵阵笑声,这使得排练的过程很轻松。
离开柏林爱乐乐团,我们乘车前往瓦尔德尼森林剧场。剧场坐落在茂密的森林当中,入口的保卫措施非常严密,我们不能开自己的车进去,而是转乘场内专门的车辆穿过林间小路,才到达我们的转播车前。早就等候在那里的德国同行们亲切和蔼,很快试线工作就得以顺利完成。抽得空闲我又开始端起相机捕捉起眼前的森林剧场。
瓦尔德尼剧场被绿色的森林簇拥在中心,两个圆锥形顶棚在舞台的上方仿佛是徜徉在绿色海洋里的白色风帆,蓝天白云做底,当按下快门得一刹那,我自己也分不清是在拍摄照片还是绘一幅水彩画了。观众席呈盆地型,有186层台阶、88排座椅、22000个座位。我持着相机在观众席中穿梭,力图捕捉到彩排中的精彩瞬间,不经意的发现无论走到那里,剧场所展现的舞台音质都惊人的一致,惊叹之余不得不赞叹德国音响师一流的舞台音响操控水平。后来才知道,正因为如此音乐会的票价是完全一致的,观众可以随意选择自己中意的角度去聆听大师们的演奏。但由于每年的森林音乐会的演出只有一场,所以无缘买到入场券的人们就只能来看彩排了,但从他们神往的表情中看到的更多是幸福而非遗憾。
大师魅力
小泽也休息
这时候,陈立老师向我挥手示意要我过去,到跟前他向不远处指指,一个年轻帅气的男士正在座位上与亲友聊天。从他的着装上不难看出他应该是柏林爱乐乐团参加演出的成员。陈立老师告诉我他就是着名的长笛演奏家帕胡德,现在是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演奏家。我拿着相机和笔记本向他走过去,原本以为这些天才艺术家都是性格高傲,脾气古怪的,却没想到他听我表明来意之后欣然接受,热情地与我们合影并签名留念。第一次面对这样谦和有礼的外国艺术家,让我又对他平添了几分敬重。
2003柏林森林音乐会正式演出是在当地时间晚8点15分,柏林的夏季天色黑得较晚,大约10点左右才会夜幕降临。当天不到7点很多观众背着包、提着篮子陆陆续续到达了现场,这与国内看音乐会时盛装出席的场景可谓截然不同。所有的观众都像去郊游一样,穿着舒适休闲,还随身携带了各类小吃,像匹萨、芝士酱、啤酒还有德国人最爱吃的香肠,像雨伞、蜡烛、小烟花等小的物品也有准备。找个理想的座位,倒上美酒,一边品尝美食一边等待着音乐会的开始。演出还未开始,不知在谁的带动下观众掀起了人浪,此起彼伏。最有意思的是当人浪经过圆形剧场的舞台那一面时,原本刚刚落座的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也自然地回应起来,这样整个演出前的气氛就开始热闹起来,而且还平添了温馨的气息。在这一刻,我才深深地体会到音乐不但可以自然地融入生活,更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我们转播小组的工作地点是在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上场口,所以我把镜头对准了他的一切:下车、走进休息室、与他的夫人聊天。要知道这麽近距离的接近大师我可还是头一回,兴奋之外我还请小泽征尔为我们在音乐台的画册上签名留念,他始终谦和而平静,很难想想这样一位和蔼的老者即将站在台上,用那根短棒征服我们的耳朵,我们的心。
随着小泽征尔大师的上场,2003柏林森林音乐会正式开始,观众的掌声把小泽推上了指挥台。这次音乐会主题是"蓝色狂想之夜",演奏的是格什温的作品,采用大编制乐队演奏并加入了美国三位黑人爵士乐队即兴的表演,场面轻松诙谐,史无前列。小泽不愧为当代一流的指挥大师,在他双手的舞动下,乐队完全融入到激情当中。这时我转到舞台的后方去拍摄大师的正面,众多的外国记者举着各式专业的摄影器材让人眼花缭乱,而我带着对音乐的崇敬和热爱也毫不犹豫的把我的镜头再次对准了大师。只见他目光炯炯、表情时喜时忧、动作夸张、那头蓬松的灰白色头发格外引人注目。如此近距离的接触,音乐就像长了脚的精灵一般钻进我的耳朵,带着魔力浸透我的骨髓,让我浑身的毛孔都在呼吸着音符。闭上眼仿佛沉浸在蓝色的海洋里,一望无际,激动人心的旋律象飞鸟一样在我脑海里穿梭,原来音乐真的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牵动你我的心灵。
从台后绕到观众席的最前排。我轻手轻脚,生怕打扰了正沉醉其中观众。即使你没有听到现场的音乐,你都可以从他们每个人的脸上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激动和快乐。在每一个乐章结束时,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起立热烈地鼓掌,那伴着音乐的掌声久久回荡在瓦尔德尼剧场的上空,这种感觉是在国内任何一场露天的演唱会所不能体会的,心灵的洗礼让经典的旋律长久留在了我的心底。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随着终曲的结束,连绵的掌声再次想起,接着是欢呼声,没有人离场,一起期待着返场的曲目。果然大师小泽不负众望放下手中的鲜花再次挥动起他神奇的双手。当乐曲响起时,剧场内的每一个人的心都沸腾了,心中的激动被这些音乐大师彻底点燃了!最后的这曲"柏林的空?quot;曲调轻快,小泽征尔不断的回头向大家示意一起跟着节拍吹口哨,于是有些观众开始随乐起舞了,观众席还燃起了烟花,伴着音乐的节奏,乐曲声、口哨声、掌声、欢呼声、鸟鸣声,五个声部合成在一起,我想这才是这场音乐会最后的乐章吧。此时此刻,我才感到手中相机所能表达真是太有限了,真正激动的瞬间,内心的冥想是无法如此简单纪录的,更何况是大师们的音乐真谛。在乐声中我仿佛领悟到一种大自然的灵性,那博大与变换无穷的色彩,让我前所未有的甘愿沉醉其中,直到永远。
柏林之行就是这样在感知音乐的震撼中结束了,它赋予我的一切,很难用只言片语简单地概括和表述。虽然我捕捉到了演出的瞬间,但真正音乐所能带给你的一切恐怕还是要你在音乐中来自己感受吧。而对于我,在经历了这样的音乐洗礼之后,对音乐的渴求充满了我的心,那种渴求不再是浮于简单的旋律,而是更深层的内涵和期盼中的心灵沟通。作为北京音乐台的一员我还会有给大师拍照的机会,但下一回将会把他和他的音乐在图片中一同奉献给您。
H. 世界顶尖的音乐会叫什么了
你是说 格莱美 这样的还是说?..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每年的当地时间1月1日上午(北京时间1月1日18:00),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大厅——富丽堂皇的维也纳金色大厅被鲜花装点得分外秀丽,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全球的瞩目下举行,演出的曲目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的小约翰·施特劳斯及其家族的音乐作品,由世界历史最悠久、素质最高超的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年音乐会展示的是人类最文明、最欢快、最明亮的侧面,高雅、轻松、豪华、热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最大特点。
轻松优雅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当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欢快乐的旋律响起时,听众情不自禁地应和着节拍鼓掌。这时指挥赫伯特·冯·卡拉扬很有想象力地转过身来,示意观众随着音乐的强弱和节奏来鼓掌,从此以后,每当音乐会最后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这个音乐家与听众水乳交融的鼓掌场面就成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保留节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响起时,听众以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这时,指挥家卡洛斯·克莱伯中断指挥转过身来,向现场听众(同时也通过电视向全球收看直播的观众)说:“让我们迎来一个美好、欢乐与和平的新的一年”。于是以后的新年音乐会又多了一项内容:当《蓝色多瑙河》乐曲开头的弦乐震音被听众掌声打断时,指挥都会转过身向广大听众致辞,倒数第二句是他略显生硬的汉语“新年好!”随后是英文 “Happy New Year!”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纪念施特劳斯家族这些伟大的成员:老约翰·施特劳斯——施特劳斯家族的创始人,将圆舞曲从民间的舞场带入高雅音乐厅的“圆舞曲之父”;小约翰·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轻喜剧带入歌剧院的人,创作出传世圆舞曲的“圆舞曲之王”;约瑟夫·施特劳斯——第一个将贝多芬的音乐手法融入圆舞曲的创作人;爱德华·施特劳斯——带领“施特劳斯乐团”周游世界,将家族音乐介绍给全世界的人。
一个半世纪以来,维也纳爱乐乐团用音乐来欢迎新年的到来,无论时代沧桑,人事变迁,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核心并没有改变。
施特劳斯家族
提到“圆舞曲王朝”还是要从1804年至1916年以老约翰·施特劳斯及三个儿子的施特劳斯家族说起。欧洲的十九世纪被称为“跳舞的世纪”,当时,老、少施特劳斯被誉为“圆舞曲之父”和“圆舞曲之王”。
柏林森林音乐会
【柏林森林音乐会起源】
“柏林森林音乐会”由柏林爱乐乐团从1984年开始创办,至今已经有20年多的历史,其间许多世界着名指挥大师都曾在此登台献艺。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出场地的全称是“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这座森林剧场是大自然的造化,也是大自然送给音乐爱好者的一件礼物。露天剧场的所在地原来是一片森林,但由于自然生态的推移变化,逐渐形成了一块约30米深的盆地。1935年,有人发现了这块地方,经过大胆的创意和艺术性的修整,就成了一个可以容纳几万人的露天剧场。最初,它只是供大型宗教仪式和演出之用。1982年,这一露天舞台被装上了一个巨大的双塔型白色顶棚,设有88排环型坐席,可同时容纳22000名观众就座。与其周围的自然森林景观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可以举行大型户外音乐会的理想场地。此后,这里随着柏林爱乐一年一度的“森林音乐会”名扬世界。在这里举办音乐会,听众不用像到音乐厅那样西装革履、正襟危坐,而是非常的随意。人们带着毛毯、野餐盒来到这里,或躺或坐在剧场中,在夕阳西下时,一边听着世界上最着名乐团的精彩演奏,一边点燃自己带来的小蜡烛,与家人在烛光下共同品尝红酒的香醇,情调格外地别致。不仅如此,瓦尔德尼森林中的鸟鸣虫叫和湿润清新的空气则更是让听众感到轻松和快乐。由于该剧场与一些私人别墅相毗邻,所以,除了偶尔放映一些电影外,每年在这里所举行的音乐会最多不会超过18场。因此每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紧俏,常常是在每年的新年伊始就已销售一空。
“柏林森林音乐会”虽然是在露天剧场演出,但是听音效果却极其出众。别看这么大的场地需要用音箱来加以辅佐扩声,由于先进的音响扩声技术的保障,通过音箱所发出的声音不仅能够很好地还原舞台的真实声音效果,而且还音后的声压感与层次感也非常出色。即便坐在远离舞台的最后一排,也不会因距离而产生声压不足的感觉。而相反,即便坐在距离音箱很近也不会感到震耳欲聋。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会出现22000人的音乐会,不论你坐在什么位置上观看,票价都是统一价位的原因。这些感受却只有到了瓦尔德尼森林剧场,才能真正亲身体会到这其中的无尽奥妙!
尽管每年一届的柏林森林音乐会观众人数众多,但现场的气氛却丝毫也不亚于在室内音乐厅聆听音乐。音乐会演奏时,这里只能听到悠扬的音乐在瓦尔德尼森林上空回荡,只有当每首乐曲结束时,观众们热情而慷慨的掌声才让人意识到这里竟然还有着那么庞大的爱乐队伍。热情的观众在情感激荡的音乐作用下,或愉快地鼓掌、晃动,或掀起阵阵人浪,使剧场出现更加热烈、欢快的场面。当夜幕降临,在观众席中点燃起的一束束小烟花,就好像夜空中的繁星,晶莹闪烁,这靓丽的景致,构成森林音乐会的特殊魅力。
【历届柏林森林音乐会主题】
1992年《法兰西之夜》
1993年《舞曲与狂想曲之夜》
1994年《美国之夜》
1998年《意大利之夜》
2000年《舞韵与节奏之夜》
2001年《西班牙之夜》
2002年《世界返场曲之夜》
2003年《蓝色狂想曲之夜》
2004年《俄罗斯音乐之夜》
2005年《浪漫法兰西音乐之夜》
2006年《阿拉伯音乐之夜》
2007年《狂想曲之夜》
2008年《拉丁美洲音乐之夜》
柏林森林音乐会特点】
与传统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一样,每届柏林森林音乐会的最后一首返场曲也是要演奏一首固定的音乐作品作为结束。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演奏的是具有浓厚奥地利维也纳风格的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而柏林森林音乐会演奏的是让全体柏林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柏林的空气》(“Berliner Luft”)。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柏林城有个特殊的地理环境——整座城市环抱在广袤的自然森林之中,空气中的含氧量很高,正是柏林这得天独厚的森林大氧吧的清新空气,使得柏林人的生活感到无比惬意和舒适。于是,作曲家保尔·林克以“柏林的空气”为名创作出这首乐曲。这部曲调轻松、节奏热烈、情绪欢快的作品,表现了柏林人乐观向上的天性,也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和大自然的真情赞美,深受人们的喜爱。从此,这首《柏林的空气》就如同柏林市歌一样在一些重大的场合和节日喜庆的音乐会中演奏。每当柏林森林音乐会在最后演奏到这首乐曲时,全场观众的情绪也被带到热烈的顶点。全场观众起立,随着激荡的音符和跳跃的节奏,或吹口哨、或击掌节拍、或欢呼雀跃、或摇摆舞蹈,指挥和乐队也总是以不同的形式表演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噱头,惹得全场哗然大笑。此时音乐会的现场不论是柏林爱乐乐团还是22000名观众,全都融入进音乐所给人带来的无限欢乐之中。而这种景象是在任何音乐厅中所根本不可能想象的,它给人们留下的是难以忘怀的印象和无尽的美好回忆。
I. 柏林森林音乐会的介绍
“柏林森林音乐会(Die Berliner Philharmoniker in der Waldbühne)”,是在柏林西郊外的一个森林剧场举行的露天音乐会。每年夏季,柏林爱乐乐团都会在这里举行演出季的最后一场音乐会,并且如同“柏林除夕音乐会”一样,每届柏林森林音乐会有着一个明确的主题。 在2000年冠名为 “舞韵与节奏之夜”的音乐会中,柏林爱乐乐团还特别演奏了我国着名作曲家赵季平创作的《霸王别姬》.
J. 求2002年柏林森林音乐会
北京音乐广播从2002年开始现场转播森林音乐会的精彩演出,受到中国广大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今年是北京音乐广播第5次的森林音乐会现场转播。
前4次的主题分别是2002《世界返场曲之夜》、2003《兰色狂想曲之夜》、2004《俄罗斯音乐之夜》和2005《浪漫法兰西音乐之夜》
今年的柏林森林音乐会定于2006年6月19日晚19:30举行,音乐会的主题是《阿拉伯音乐之夜》,担当音乐会指挥的是世界着名指挥家尼姆·雅尔维。本次音乐会演出曲目丰富多彩,以多位着名音乐大师创作的具有阿拉伯风格的音乐作品为主。其中包括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天方夜潭》、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培尔·金特》组曲以及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引子与回旋》等音乐爱好者熟悉和喜爱的曲目,本次森林音乐会的曲目通俗、演出阵容强大,对全世界的听众有极大的吸引力。
下载地址:
http://www.gechang.cn/read.php?tid-336-page-e.html
http://www.jiaheart.com/hphtml/?thread-11299.html
http://tv.mofile.com/VVCBWRCW/
http://mp3..com/m?tn=mp3&ct=134217728&lm=-1&word=%B0%D8%C1%D6%C9%AD%C1%D6%D2%F4%C0%D6%BB%E1&t=2
http://download.nfm365.com/subkzp/200605/17/subkzp_4002605.676651.mp3
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