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分享主义是什么意思

德国分享主义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4-23 12:53:45

❶ 共享经济跟共产主义思想的区别

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配置资源的方式,暗含了政府主导,人人高素质,按需配置资源的模式;
而共享经济是市场驱动,是闲置资源的再度充分的利用,从资源的丰富度,对人的素质要求不高,更多是资本有偿驱动的市场模式;

详细点说,共享经济是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一种新方式,通过共享模式,从而高效的利用社会资源,达到供求双方的直接连接,打破时间、空间、信息三维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这里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可以创造价值的媒介,比如租房的短租,租车行业的uber,提供创意服务的猪八戒,通讯行业的呼叫云,对呼叫云具体来说,它可以让所有有呼叫需求的企业和可以提供某方面专业呼叫服务提供者直接连接,让两种供求资源弹性的创造价值。
而共产主义还是个模糊概念,或者说是个理想大同社会吧!

❷ 为什么主要有容克地主阶级可以统一德国

原为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16世纪起长期垄断军政要职,掌握国家领导权。19世纪中叶开始资本主义化,成为半封建型的贵族地主。是普鲁士和德意志各邦在19世纪下半叶联合后反动势力的支柱,是德国军国主义政策的主要支持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反法西斯同盟集团(尤其是苏联)为了从根源上铲除德国军国主义,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及社会改革,将容克地主的土地或收归国有,或分配给小农耕种,容克阶层自此消亡。
中文名
容克地主阶级
性 质
普鲁士的贵族地主阶级
时 间
16世纪
成 就
长期垄断军政要职
目录
1定义
2历史
3意识形态
4经营方式
5代表国家

1定义编辑
容克地主指靠战争取得地归土地之后向国王申请并获得该土地的所有权的贵族,这样使贵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紧密结合,普鲁士(德国前身)就以此发迹,最终统一德意志全境,甚至发动一战!但是由于长期垄断军政要职,在经济上掌握大部分土地,其缺陷也是相当明显。
容克(Junker,德语Junker的音译),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原指无骑士称号的贵族子弟,后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

2历史编辑
起源于16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基本消亡。在德国文献中容克被分为作战容克、宫廷容克、议院容克和乡村容克等不同类型。在德国历史上真正起过较大作用的是乡村容克。
乡村容克指普鲁士的贵族庄园主,主要是征服易北河以东地区并在那里进行殖民的德意志骑土领主的后裔。他们集领主权与乡村政权于一身。16世纪,容克为了扩大谷物生产,以便大量出口到英国、尼德兰,大量强占易北河以东农民的份地,以农奴的劳役经营商品生产性的大庄园经济。乡村容克具有粗犷、暴戾、眼光狭隘的特点。年,勃兰登堡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赐予容克以“完全支配”农民的权力,并给予免税等大量经济优惠。在1807年开始的施泰因和哈登堡改革中,容克受到重大打击。19世纪以来普鲁士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全面瓦解了容克的经济基础——封建庄园。为此普鲁士王朝把重要军官职位和政府官位赐给容克作为“补偿”。1848年德国革命后,容克的庄园经济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大部分容克开始资产阶级化,但仍保留许多封建残余。在容克庄园中,雇农仍然处于半农奴的地位。这种在保留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条件下,用资本主义剥削逐渐代替农奴制剥削的方式,被称为“普鲁士道路”。

3意识形态编辑
容克地主阶级在政治方面属于极端的保守主义,主张君主专制,崇尚武力,赞成对农业采取保护主义,其代表人物是O.von俾斯麦(于1862至1890年任德意志帝国第一任总理)。1871年普鲁士“自上”统一德意志,标志容克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后形式。帝国国会中的德意志保守党和国会外的农民同盟均代表容克利益,军队中的军官也多出身于容克,从而使整个德意志帝国打上容克的烙印。魏玛共和国时期,容克敌视共和政体,支持A.希特勒执政。也称“容克帝国主义”,是列宁对德国帝国主义特征的概括。

4经营方式编辑
“容克”是德语Junker的音译,原意为“地主之子”或“小主人”。最早是指1525年条顿骑士团建立普鲁士公国后那些靠对外军事征服获得土地的小地主,后来用来称呼一切普鲁士的地主和贵族。
领导德意志统一运动和1871年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的是普鲁士王国的贵族即容克们,俾斯麦便是他们的代表。所以,德国统一后一直到1918年德意志第二帝国战败瓦解为止,容克一直控制着政权特别是军权。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也分享到一部分政权。
实际掌握国家政权的依然是容克,不过这些容克也日益由于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和投资于工业而与资产阶级有着共同的利益,并为他们而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这样一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便出现了其他帝国主义所没有的特点:一方面,容克贵族地主控制着国家政权,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也分享政权,并且已经进入垄断 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列宁将之概括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5代表国家编辑
典型代表:德国即是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德国是在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妥协的情况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的容克地主阶级,在德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情况,给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德国统一后,容克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的利益渐趋一致。在政治上他们独占了德国的军政要职,在国家政权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垄断资产阶级进一步依靠容克地主阶级专政,以便对内镇压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外争夺市场和世界霸权。列宁指出,德国是个“军阀的、容克的、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国家”。 德国在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虽然经济发展较快,工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也比较高,但它的垄断组织普遍采取较低级的卡特尔形式。参加卡特尔的企业,在生产和销售方面仍然保持经营的独立性,只是根据协定瓜分销售市场,确定商品产量,规定标准价格。
1911年,德国共有550~600个卡特尔,它们广泛地分布在采煤、冶金、电气、化学、纺织、皮革、玻璃、砖瓦、陶器、食品等一系列部门。卡特尔成为德国最普遍的垄断组织形式,是与德国经济中广泛存在封建残余分不开的。容克地主和垄断资本结合在一起,对劳动人民进行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剥削,工人工资低,人民群众购买力低,国内市场狭小,争夺市场的斗争异常尖锐,从而推动了缔结划分市场和规定售价的卡特尔的发展。同时,封建势力的存在,封建行会传统对经济影响很大,工业中与少数大企业并存的还有大量的小企业,它们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为在生产上进行联合的托拉斯的发展造成了困难,而卡特尔最易于把为数较多而技术状况比较悬殊的企业组织在一起。 容克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的结合,使德国帝国主义特别富于对外侵略性。在国内阶级矛盾和市场问题十分尖锐的条件下,德国地主资产阶级为了转移人民视线,同英法帝国主义争夺“阳光下的地盘”,积极地投入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并最早走上了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道路。样一来,并且已经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列宁将之概括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❸ 德国人是如何取得在山东的特权和殖民地的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条约简介:

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对外关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中国的战败彻底暴露了中国的积弱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列强叫嚣“第二次发现”了中国,于是一哄而起,像饿狼扑食,企图分享中国这个垂危的“远东病夫”的遗产。沙俄捷足先登,通过签订《中俄密约》和夺取中东铁路路权把东北变为其势力范围。德国亦不甘落后,它以干涉还辽有功为由,迫使清政府同意它在天津、汉口设立租界外,还极力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港湾,作为它在中国和远东侵略扩张的基地。
1896年12月,德国正式向清政府提出要租赁胶州作为“储煤站”,遭到清政府的拒绝。1897年1月再次提出,同样遭到拒绝。由于沙俄也想染指胶州湾,为了不引起沙俄的反对,德皇于同年8月访俄,以支持沙俄强占中国大连湾为条件,与沙俄达成谅解。于是德国便开始寻找武力强占胶州湾的借口。11月1日,两名德国传教士在山东曹州(今菏泽)巨野遇害。德皇威廉二世在得知这一消息的当天,(11月6日)就下令德国远东舰队从吴淞口驶往胶州湾。11月14日,德国舰队驶入胶州湾,15日占领了胶州城。同日就巨野教士案提出六项要求。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清政府竟宣布 “断不动兵”,一味退让。德国最后直接提出要租借胶州湾。德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列强暗中交易,在分赃的基础上得到了英、法、日、俄等国的默许。清政府乞求各国调解胶州湾问题,结果一无所成。在德国的威胁和讹诈之下,清政府被迫屈辱妥协。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月6日,由李鸿章、翁同?代表清政府,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包括胶澳租界、铁路矿务及山东全省办事之法三端,共10款,主要内容有:(1)胶州湾及湾内各岛租与德国,为期99年。租期内胶州湾归德国管辖,德国得以制定章程约束它国(包括中国)之来往船只。(2)胶州湾沿岸潮平100里内,划为中立地区,德国官兵有权自由通行,清政府在该区域内“派驻兵营、筹办兵法”,须先与德国会商办理。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阻拦。(3)中国允许德国在山东筑铁路两条,一条由胶澳经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通往济南,一条由胶澳往沂州经莱芜县至济南。德国并有权开采铁路沿线30里内矿产。(4)山东省内任何工程须用外国人员、资本、器材时,首先应与德国商办。
通过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山东全省成了德国的势力范围。但德国并不以此为满足,它是要以山东为基地,继续扩张势力,直到把黄河中下游都作为它的势力范围。中德《胶澳租界条约》又是瓜分风潮期间外国通过武力强占中国港口、割占租借地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德国以租借名义,强索海港,驻扎军队,实行赤裸裸的殖民统治,为别国开创了一个恶劣的先例。此后,列强纷纷仿效,中华民族的危机变得更加深重。

条约原文:

一八九八年三月六日,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北京。
山东曹州府教案现已商结,中国另外酬德国前经相助之谊,故大清国国家、大德国国家,彼此愿将两国睦谊益增笃实,两国商民贸易使之格外联络,是以和衷商定专条,开列于下:
第一端 胶澳租界
第一款 大清国大皇帝欲将中、德两国邦交联络,并增武备威势,允许离胶澳海面潮平周遍一百里内,系中国里,准德国官兵无论何时过调,惟自主之权,仍全归中国。如有中国饬令设法等事,先应与德国商定,如德国须整顿水道等事,中国不得拦阻。该地中派驻兵营,筹办兵法,仍归中国,先与德国会商办理。
第二款 大德国大皇帝愿本国如他国,在中国海岸有地可修造、排备船只,存栈料物、用件整齐各等之工,因此甚为合宜,大清国大皇帝已允将胶澳之口,南北两面,租与德国,先以九十九年为限。德国于所租之地应盖炮台等事,以保地栈各项、护卫澳口。
第三款 德国所租之地,租期未完,中国不得治理,均归德国管辖,以免两国争端。兹将所租各段之地开列于后:一、胶澳之口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东北以一线自阴岛东北角起至劳山湾为限;二、胶澳之口南面所有连旱地之岛,其西南以一线自离齐伯山岛西南偏南之湾西南首起往笛罗山岛为限;三、齐伯山、阴岛两处;四、胶澳之内全海面至现在潮平之地;五、胶澳之前防护海面所用群岛,如笛罗山、炸连等屿。至德国租地及胶澳周遍一百中国里界址,将来两国派员查照地情,详细定明。在胶澳中国兵、商各船与德国相交之国各船,德国拟一律优待;因胶澳内海面均归德国管辖,德国国家无论何时,可以定妥章程,约束他国往来各船;此章程,即中国之船,亦应一体照办,另外决无拦阻之事。
第四款 胶澳外各岛及险滩,德国应设立浮桩等号,各国船均应纳费,中国船亦应纳费,为修整口岸各工程之用;其余各费,中国船均无庸纳。
第五款 嗣后如德国租期未满之前,自愿将胶澳归还中国,德国所有在胶澳费项,中国应许赔还,另将较此相宜之处,让与德国。德国向中国所租之地,德国应许永远不转租与别国。租地界内华民,如能安分并不犯法,仍可随意居住,德国自应一体保护;倘德国需用地土,应给地主地价。并中国原有税卡设立在德国租地之外惟所商定一百里地之内,此事德国即拟将纳税之界及纳税各章程,与中国另外商定,无损于中国之法办结。
第二端 铁路矿务等事
第一款 中国国家允准德国在山东盖造铁路二道:其一由胶澳经过潍县、青州、博山、淄川、邹平等处往济南及山东界;其二由胶澳往沂州及由此处经过莱芜县至济南府。其由济南府往山东界之一道,应俟铁路造至济南府后,始可开造,以便再商与中国自办干路相接。此后段铁路经过之处,应于另立详细章程内定明。
第二款 盖造以上各铁路,设立德商、华商公司,或设立一处,或设立数处,德商、华商各自集股,各派妥员领办。
第三款 一切办法,两国迅速另订合同,中、德两国自行商定此事;惟所立德商、华商公司,造办以上铁路,中国国家理应优待,较诸在中国他处之华洋商务公司办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查此款专为治理商务起,并无他意,盖造以上铁路,决不占山东地土。
第四款 于所开各道铁路附近之处相距三里内,如胶济北路在潍县、博山县等处,胶沂济南路在沂州府、莱芜县等处,允准德商开挖煤斤等项及须办工程各事,亦可德商、华商合股开采,其矿务章程,亦应另行妥议。德国商人及工程人,中国国家亦应按照修盖铁路一节所云,一律优待,较诸在中国他处之华洋商务公司办理各事所得利益,不使向隅。查此款亦系专为治理商务起见,并无他意。
第三端 山东全省办事之法
在山东省内如有开办各项事务,商定向外国招集帮助为理,或用外国人,或用外国资本,或用外国料物,中国应许先问该德国商人等愿否承办工程,售卖料物。如德商不愿承办此项工程及售卖料物,中国可任凭自便另办,以昭公允。
以上各条,由两国大皇帝批准,中国批准之约到德国柏林之后,德国批准之约交给中国驻德国大臣收领,作为互换之据。
此专条应缮四份,华文、德文各二,由两国大臣画押盖印,各执华、德文一份,以昭信守。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
大德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三月初六日
大清钦命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一等肃毅伯李,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大德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海。

❹ 解释一下"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简单来说,容克就是德国的贵族,容克帝国主义就是贵族帝国主义 当时的五大帝国主义国家的性质翻译过来就是:英国是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的帝国主义 法国是金融资本的帝国主义 德国是贵族帝国主义 俄国和日本是君主专制的军事贵族帝国主义

❺ 19世纪普鲁士为什么要统一德国

普鲁士统一进程:

德丹战争
德丹战争是德意志实现统一的第一个重要步骤。战争是由石勒苏益格—荷尔斯坦因地区问题引起的。荷尔斯坦因地区的居民多数是德意志人,石勒苏益格地区的居民多数是丹麦人。两地的归属,一直纠缠不清。数百年来的多数时间受丹麦统管。1815年维也纳会议认可了这一既成事实。但是德国一直认为这是个“耻辱”。40年代末,丹麦曾正式将这两处划入其版图,引起德意志各邦的强烈反对。为解决争端,1852年英、法、俄、普、奥、瑞典6 国签订了一个伦敦议定书,确认在保留荷尔斯坦因的传统特权的前提下,丹麦仍领有这两个公国。

1863年11月15日,丹麦国王弗里德里希七世死后无嗣,由其堂妹夫克里斯蒂安•冯•格里克斯堡亲王继位。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坦因两公国居民不愿拥戴新王,因为按照萨利克法兰克人古老法典规定,“土地遗产不得传给妇女”。他们认为两公国应由16世纪初统治过丹麦的克里斯蒂安三世的直系后代奥古斯滕堡公爵继承。对此,丹麦不予理会,并正式宣布前任国王于1863年3月底发布的总宪法生效。宪法取消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坦因的传统特权,实际上是将之并入丹麦。德意志国内大哗,谴责丹麦违反古老法规,无视德意志主权。荷尔斯坦因人也拒绝宣誓效忠丹麦国王,呼吁德意志联邦议会承认奥古斯滕堡公爵为石、荷两公国的大公。对于德丹矛盾,俾斯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要把这场纠纷作为普鲁士统一德意志整个进程的一个步骤。他的意图是:

首先,以解决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坦因的“法律权利”问题,来表达普鲁士的“德意志民族精神”。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最能够树立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的威信的,莫过于举起“民族主义”大旗。因为,千百年来,特别是拿破仑战争以来,处于欧洲列强股掌之中的德意志各邦人民,对“维护民族主权”至为敏感。石—荷问题正是俾斯麦挥动这面旗帜的大好时机,他决意牵头“夺回”石、荷两公国,使普鲁士在德意志各邦面前,在全德人民的心目中,成为“德意志弟兄们”的希望。

其次,以此缓和“宪法冲突”。俾斯麦虽则蔑视议会,并对其采取强权压制的手段。但兵役期和军事预算问题一直未决。1863年冬,即石荷危机发生的当年,众议院又在1864年的预算中勾去整编军队的经费。而欧洲的金融巨头,只办理有三方面签字的期票贴现,如果在期票上签字的除了政府以外只有贵族院,没有众议院,或者是由冒名顶替者组成的众议院,那金融界就会把这样的期票当作一张空头支票而不予认可。因此,俾斯麦深知,要使这些裤带里栓着国家钱柜钥匙的自由派就范,有效的办法就是激起他们的“爱国自豪感”,他的石荷政策取得的胜利越大,与众议院自由派的矛盾就会缩得越小。

事态的发展证明,俾斯麦的估计是正确的,当普军在对丹麦战争中攻克迪佩尔要塞后,原先支持奥古斯滕堡大公的柏林自由派,转而支持俾斯麦。俾斯麦利用英、法、俄在国际争端上的矛盾,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稳住,同时卓有成效地争取到奥地利与其一致行动。1864年1月17日普奥于柏林威廉街签订盟约。奥地利许诺:要是丹麦国王不撤销总宪法的话,奥军将支持普军去对付丹麦。就在普奥拟就盟约的当天,两国联合向丹麦提出最后通牒:限于48小时内宣布已公布的总宪法无效。丹麦拒绝,1月下旬和2月上旬,普奥军队进入石荷。3周后,整个日德兰半岛便为普奥军队所控制。战争的进程如俾斯麦之所料,丹麦向英、法求援,列强作壁上观。丹麦完全孤立,向普奥求和。5月12日,缔结停战协定,丹麦答应让出石荷。1865年8月14—20日,普奥签订了分享战利品的加斯坦因专约,规定:石荷为普奥共有,但分别管理。奥管南面的荷尔斯坦因,普管北面的石勒苏益格;荷的首府基尔港的防务委托普军担任,鄂尔登堡由普奥军队联防;普鲁士有权建筑经荷尔斯坦因境内的铁路,设置电报以及开凿北海通波罗的海的运河。

又是“共有”,又是“分管”;又是南,又是北,为什么要弄得如此复杂呢?其实,俾斯麦的用意很清楚,他在为普奥冲突埋下伏笔。试想,奥地利地处南德,荷地处北德海边,中间横着普鲁士,奥要真正掌握荷,会有多大麻烦?奥管荷,普管石,由普至石必经荷,普鲁士就不能利用“共有”、“过道”制造事端吗?因此,这个“谜底”在俾斯麦那里早就有了。这是“一张遮盖裂缝的糊墙纸”,“我们在这里遇到的问题,是只要欧洲的政治形势许可便可随时用来作为发动(对奥)战争的借口的问题。”只要时机一到,他就会捅破这张“糊墙纸”,打一场“兄弟阋墙”的、决定德意志命运的战争。

普奥战争
解决了石荷危机,俾斯麦立即把搬掉最大的政治障碍物奥地利列为他的政策重心。1866年1月23日,奥地利驻荷尔斯坦因总督路德维希•冯•加布伦茨批准在荷的行政中心阿尔托纳举行支持奥古斯滕堡大公的群众集会。三天后俾斯麦向维也纳发去抗议照会,威胁要“终止两国政府的合作”,要“保留普鲁士政策的行动自由”。奥相门斯多尔夫回答:别人不得干涉奥地利管理荷尔斯坦因的权力。普奥之战一触即发。2月28日,普鲁士国王召开御前会议,俾斯麦就1815 年以来的普奥关系作了分析和总结,并得出结论说:“对普鲁士来说,当前德国和欧洲的形势还从来没有这么有利过。御前会议一致确认,普奥之战在所难免。3月29日,威廉下令增强普鲁士边防部队。此后,随着普意同盟条约的签订,俾斯麦加快战争步伐。6月1日,俾斯麦以破坏加斯坦因专约为名下令普军越过石荷的界河艾德河进军荷尔斯坦因。6月10日,俾斯麦在柏林公布《联邦改革纲要》,提交联邦议会讨论。奥地利控制的议会6月14日表决时以9票对6票的多数否定了《纲要》。俾斯麦进而指示普鲁士代表宣读声明,否定联邦议会的表决,要求解散联邦议会。6月15日,普向萨克森、汉诺威、黑森提出最后通牒,要它们接受《纲要》并让普军过境,三君主拒绝。次日,普军开进萨克森、汉诺威和黑森—卡塞尔。6月17日,普军进入奥地利的捷克地区,普奥战争爆发。

交战双方,一方是奥地利、汉诺威、萨克森、黑森—卡塞尔、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等大部分德意志中等邦国;另一方是普鲁士、汉撒城市、北德小国和意大利。战争在三条战线上进行。西南线—意大利战线,奥意作战。奥地利投入7.5万兵力,6月24日在库斯托查大败意军。北线—德意志战线,普与北德各邦作战。普投入5万兵力,6月27日,在朗根萨尔沙击败汉诺威军并逼其投降,北德大部分地区落入普军之手。东南线—波希米亚战线,普奥作战,是主战场。奥地利投入28.3万兵力,普鲁士运用铁路运输和电报指挥迅速组织3个军(25.4 万兵力)于6月22、23日,分三路进攻波希米亚。普军旗开得胜。奥军总司令贝德克自感难于取胜,致电维也纳宫廷建议议和。奥皇弗兰茨•约瑟夫寄希望于一次主要的战役而打败普军。这就发生了7月3日的萨多瓦决战。

清晨,决战开始,双方共投入44—46万兵力。到黄昏时,奥军最后被击溃了。此仗奥军死伤2.4万人,被俘1.3万人。奥地利无力再战了。奥皇电告法国,愿将威尼斯让于法国,请求出面调停。萨多瓦战役后,普军通往维也纳的大道已打通了。威廉国王和他的将军们劲头十足,要进军维也纳,完成祖辈的未竟之业。但俾斯麦却唱起低调来,他决定他毅然接受法国的调停,结束战争。他认为此时彻底摧垮奥地利,其结果不是壮大而是削弱普鲁士,不是有利于而是大大有损于德意志的最终统一。

首先,继续战争正中法国的下怀。普军再向前推进,可以很顺利得手。但法国正可趁此出兵莱茵,后顾之忧如何解?因此,目前最迫切的需要是以低条件迫使奥地利退出德意志联邦后,使普军“凯旋归国”,加强莱茵,使法国无计可施。而且在法国于7月5日出面调停的情况下,普仍我行我素,正给巴黎找到出兵干涉的口实。

其次,在普鲁士羽毛未丰的时候,过份削弱奥地利而刺激欧洲大国,是很不明智的。将苛刻的条件加给奥地利,逼使它没有退路,会使它成为“法国或其他敌人的同盟者。”相反,如果此时给奥地利体面地结束战争,普奥两国由于历史的和地域的原因在对付欧洲大国的时候还有拉手的可能。

还有,奥地利正是民怨鼎沸的时候,此时进军维也纳有可能使民族矛盾激化为尖锐的阶级矛盾,在这个正统主义的国度引起革命,这将极大地动摇普鲁士这个中欧君主国。反之,不使奥地利屈辱,避免伤害其民族感情,于日后改善两国关系是极为有利的。

出自以上原因,俾斯麦竭力阻止进军维也纳,终于迫使威廉同意。俾斯麦明智地插剑入鞘,竭力避免进入维也纳,为德国的最终统一和日后的国际事务中保留了“欧洲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7月22日,普奥签订停战协定,8月23日正式签订布拉格条约。奥地利帝国的领土除威尼斯让与意大利外,不割一地;石荷一切权利归普;奥地利承认“没有奥地利帝国参加的新的德意志组织”,德意志联邦解散;奥赔款300万英镑,普鲁士保证在条约批准后,三个月内撤出奥地利。普奥战争就这样以奥地利被排除出德意志而结束,原站在奥方的北部4邦——汉诺威、黑森—卡塞尔、拿骚和法兰克福被并入普鲁士版图。普鲁士王国从此连成一片,领土增至34.7万平方公里,人口2400万,占全德的1/3。1867年4月,通过北德意志联邦宪法。由美因河以北24邦国(包括3个自由市)组成的北德意志联邦在法律上得到确认。普鲁士在北德意志联邦中居于绝对领导地位。

普法战争
北德意志联邦的建立,并不意味着德国民族任务的完成。南德4邦(巴登、巴伐利亚、黑森—达姆施塔特和符腾堡)尚独立于联邦之外。一条美因河,隔开南北两个德意志。这分离局面的主要支撑者就是法国。在巴黎当局的眼里,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将是法国在欧陆优势地位的潜在威胁。而且,此时的法国正处于内外交困的地步,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法国深知,出路只有一条:阻止德国统一,恶化两国关系,进而用战争手段夺取莱茵河左岸地区,转移人民视线,巩固统治。

俾斯麦也深知,要在美因河上架起桥梁,完成统一大业,对法一战在所难免。但俾斯麦强调:“要选择正确的时机”,在普奥战争结束不久就挥戈上阵对法开战,非普鲁士之力所能及。

他首先巧施手段,在“领土报酬”的纠葛上稳住法国。普奥战火刚熄灭,法国便上门索取“领土报酬”,内容有三:“(一)法取得莱茵河左岸地区直至美因兹。(二)卢森堡并入法国。(三)承认法国对比利时的占领。俾斯麦对在比亚里茨许下的诺言早已丢在脑后,他下决心什么也不给。普法关系遂之紧张起来。

接着,俾斯麦开展有效的外交活动,使法在未来的普法战争中孤立无援。英法关系在60年代后期已十分冷淡,法国正在加紧开凿苏伊士运河,使英国大为不安。认为这是对英国印度洋势力的威胁。因此,俾斯麦断定:任何削弱法国的冲突都不会引来英国人的干涉。相反,普鲁士的增强倒是抑制强大的法国的一种有用的力量,用欧洲大国之间的自行调节欧陆均衡比它英国亲自出马干涉要有利得多。而且,有迹象表明,在法普冲突中,英可能作出有利于普的行动。这是俾斯麦最为放心的。奥地利才从战争中脱出,正忙于稳固刚建立的奥匈帝国,要插手于欧洲事务非它力所能及。而且俾斯麦的宽宏大量,对两国密切合作留下了很大的余地。加上俄奥关系的牵制,奥地利不会轻举妄动。

俄国的态度,事关紧要。沙皇宫廷对普鲁士的军事胜利和日益强大甚为焦虑。德意志联邦的瓦解,一大批德意志小君主国的消灭和普鲁士领土的不断扩大,都深深地刺激了沙俄当局。萨多瓦战役刚结束不久,俄便急不可耐地串联英法抗议俾斯麦正在策划中的废除德意志联邦和兼并北德各邦的行为,并动议举行国际会议加于干涉。此举虽未得逞,但却吓坏了俾斯麦。法俄一旦实现联盟,普鲁士再强大也无法对付左右夹击的局面,德意志的统一大业非但不能完成,还会重新陷入30年代战争后任凭列强宰割的田地。于是俾斯麦便示好和拉拢俄国,扩大法俄距离。他选择了一个突破点,促使俄国把注意力集中于“东方问题”,引起法英奥的反感,他就可以利用这笔“现实的政治财富”完成他铁血政策的最后一个步骤。为此,俾斯麦派遣特别使团前往彼得堡。他指令使团:对俄国要求废除巴黎和约禁止其在黑海保有舰队的那些条款,“要给他一个友好的答复”,要向俄国明确保证,“普鲁士将不会给他设置任何困难”俾斯麦摇动这串黑海门户钥匙,确是打动了俄国。俄普的“传统友谊“因此发扬光大。1868年春,双方签订一项秘密规定:俄国派军驻扎奥匈边界,以在普法开战时牵制维也纳;普鲁士在俄国受到奥地利威胁时增强莱茵兰的兵力。

还有南德四邦,这里有着一股强大的反对派力量,不肯拥戴普鲁士为盟主,而且这里的工业不如北部发达,对形成全德统一市场,建立强大海军、夺取殖民地等的要求并不强烈。因此,南德四邦对发动一场对法战争、建立中央集权统治并不感兴趣。相反,如处理不当,有可能驱使它们同法联成一气共同反普。俾斯麦同时看到南德四邦的弱点:它不能无视日益壮大的北德联邦;南德在军事上对北德的依赖甚大;南德的经济生活如糖、酒的生产和销售与北德关系密切。因此俾斯麦又认为与南德结盟可能性更大。他小心翼翼地处理南北关系:首先是解怨,对南德在普奥战争中站在奥地利一边不予计较,消除双方的紧张状态;其次是耐心,不勉强南德加入北德意志联邦,以避免“普鲁士化”之嫌,听其自然,俟到时机成熟,自然是水到渠成;第三是拉拢,针对南德葡萄酒业因法国竞争而不景气,1868年5月,俾斯麦公开号召保卫德意志的葡萄酒贸易,终于打动了南德“真正的德意志之心”;最后是挑拨,把法国对莱茵河左岸的吞并野心告知南德各邦政府,使他们看清法国的叵测之心,同时又以此激发南德人民的民族情绪,增强对法的离心力。俾斯麦的这些努力的结果是经济上密切了南德和北德的关税同盟;军事上订立了秘密的攻守同盟,商定南德四邦在发生战争时有义务将自己的军队并入北德联邦的军队。解除了“家内”的后顾之忧,造成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到60年代末期,俾斯麦认为摘取胜利果实的条件成熟了。

1868年9月,西班牙爆发革命,女王伊莎贝拉二世逃往法国,王位空缺。1870年春,执政的普里姆将军派人前往柏林,邀请霍亨索伦—西格马林根家族卡尔•安东亲王的长子利奥波德任西班牙国王。俾斯麦视此为刺激法国挑起战争的绝好机缘。他费尽口舌,成功地说服威廉予以接受。不料霍亨索伦继承王位的消息被西班牙报纸披露出来。消息传到巴黎,闹得沸沸扬扬,法国外长格拉蒙特向议会发表演说:“这种行为同法兰西的利益和荣誉是无法统一的”,并表示不惜与普一战。面对法国的挑衅,威廉退让了。7月12日,他表示不赞成霍亨索伦家族的人继承西班牙王位。利奥波德也跟着声明,他不接受西班牙的邀请。但法国并不想就此罢休,继续寻衅。7月13日晨,法使竭见了威廉,转达了法国挑衅性的要求,希望普鲁士作出永久不让霍亨索伦家族继承西班牙王位的保证。威廉感到莫大的耻辱,当即拒绝。当天下午,威廉把与法使会谈的内容和经过给首相府发出了份秘密急电。接到电报后,俾斯麦把电文作了一番修改,特别是将最后一句“从长计议”的话写成“陛下再没有什么可谈的了”,以此蔑视的语气来刺激法国。当晚,俾斯麦把电文交付柏林报纸,并致电各驻外使馆,使之公诸于众,法国因此而蒙受耻辱。

7月19日,法国向柏林外交部递交了正式宣战声明。俾斯麦从容应战,他的“铁血政策”推进到了高潮。战争爆发后,普军迅速在西部法德边境集结。普军分三路迎击法军:摩泽尔河方向的普军和帕拉提纳特方向的普军进攻法军要塞麦茨。莱茵河上游的普军主要进攻斯特拉斯堡。

法国原计划迅速推进到美因河,把南德和北德分割开来,并促使奥地利加入反普战争,一举打败普鲁士。但开战才半个月,普军便挫败法军急速侵入德国的战略计划,转入进攻,使法军处于挨打地位。8月4日、6日,普军越过边界,在维桑布尔和维尔特击败由麦克马洪元帅统率的南线法军,迫使麦克马洪离开阿尔萨斯。8月6日,普一、二军团在施皮歇恩高地会战中,击败由巴赞统率的北线法军。8月16日,普军成功地阻止了法国莱茵军团从麦茨的撤退并截断了它的退路。8月18日,在格拉费洛特和圣普里再败巴赞军,随后将其团团围困在梅斯要塞。麦克马洪奉命驰援,又被普军阻截。普军将其逼到色当展开决战。法军惨败。9月2日,法皇拿破仑三世、麦克马洪连同10万军队和无数军需辎重都落入普军之手。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国防政府。普军长驱直入,国防政府未作积极抵抗。普鲁士的防御战争遂蜕化为掠夺战争。9月19日,普军包围巴黎。10月27日,巴赞率军投降。1871 年1月28日,德法签订停战协定,法国投降,正规军武装被解除。5月10日,双方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签订和约,规定: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连同战略重地麦茨要塞并入德国;法国赔款50亿法郎,在凡尔赛政权恢复后30天支付5亿,年底支付10亿,1872年5月1日前支付5亿,余30亿于1874年3月付完,所欠款项法政府应付5%的年息;在赔款付清前普军继续驻守法国领土,一切供养费用由法国负责。

打败了法国,使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在德意志人面前展现了辉煌的战果,同时也震慑了南德诸邦,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黑森先后派代表团到达凡尔赛,同普鲁士进行国家统一的谈判。俾斯麦根据南德四邦对待统一的不同态度采取不同对策:拉拢巴登和黑森两个小邦国,向巴伐利亚让步,孤立符腾堡。11月15日巴登、黑森加入联盟。23日,巴伐利亚获若干自主权后也加入联盟。两天后,孤立的符腾堡只得就范。至此,美因河南北的两部分德意志联成一片了。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举行盛典,威廉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因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后,故又称之为第二帝国)。

❻ 什么是共享主义共享主义产生的逻辑是什么

共享主义(Shared Doctrine)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是一种发展方向,也称为分享 主义。当今的共享主义以全的哲学认知:全生态世界观、人类共同体文化、美丽新世界为基本思想。共享主义以协和、联动、共享、赋能打造全球价值链为路径,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使命、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共享主义以全生态世界观观世界,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运用世界伦理社会化秩序指针,结合互联网思维、资本精神,集结统和文明的力量,互联网+共享理念+联动能力,以开放、包容、共享建平台;以生态、联动、赋能建系统,积极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推动文明走廊模式,让政策规则的联动、基础设施的联动、利益共赢的联动,创新出更多的增长方式、营收方式、带动方式,贯通联动的理念、联动的智慧、联动的力量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中文名: 共享主义 代表人物: 凯文·凯利、张荣寰、卢德之
外文名: Shared Doctrine 代表作品:《必然》、《共享论》、《资本精神》

思想体系
生态共享,联动赋能:全生之道,在生生态、在恒道、在全然至美。知全而后有炁,炁而后能玄,玄而后能 德,德而后能道,道而后能全。
生态是生产力之父,思想是文化力之父。走向联动、走向生态、走向智慧、走向共享!

共享主义顶层设计逻辑:
顶层逻辑:全的哲学逻辑+全生态世界观、人类共同体文化、美丽新世界。
动力底座:生的哲学力量+人格精神、互联网思维、共享主义。
基础建设:态的哲学进程+人学教育、互联网+、智能制造、特色小镇、新型城镇化、智慧(共享)城市、美丽中国。

概念
共享主义就是人们以协和、联动、共享、赋能打造全球价值链为路径,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使命、以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本质
共享主义本质是协和万邦。共享主义基本特征:人格社会,君子自觉,奉献互助,慈善生态。共享是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是共享的成长土壤。共享主义是世界人民共生态、共联接、共创造、共享有的全生态世界观。共享主义是互联网精神的升华,是生态文明的节点,是生态社会的进程。

实现条件
生态是生产力之父,思想是文化力之父。走向联动、走向生态、走向智能、走向共享!共享主义以全生态世界观观世界,践行生态文明发展模式,运用世界伦理社会化秩序指针,结合互联网思维、资本精神,集结统和文明的力量,互联网+共享理念+联动能力,以开放、包容、共享建平台;以生态、联动、赋能建系统,积极构建和优化全球价值链,推动文明走廊模式,让政策规则的联动、基础设施的联动、利益共赢的联动,创新出更多的增长方式、营收方式、带动方式,贯通联动的理念、联动的智慧、联动的力量实现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开放合作平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力。

❼ 什么是分享主义

和利他主义是类似的,理他主义来源于利己主义,利己主义是基础,理他主义是利己主义的深层体现

❽ 人性的弱点有哪些一个成功人士的秘诀是什么

1、嫌贫爱富。 没有人喜欢贫穷落后,我们应该将此当做一种正常社会现象。
2、人都自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别人凭什么要把自己辛苦得到的午餐送给你?换句话,你会把自己辛苦挣来的午餐给别人吗?如果觉得不可以,那么为什么相信别人可以做到呢?
3、爱听甜言蜜语。所以,我们要多赞美别人。所以会拍马屁的人,容易得逞。
4、喜欢排挤才华出众的人。翻开《二十四史》,我们可以轻易地发现被小人运用阴谋诡计杀害的忠臣良将不计其数。一方面是因为小人过于奸诈残忍,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因为被害者不懂玉韫珠藏的智慧呢?他们风头过于张扬,才华过于横溢,同时又目空一切,不把身边的同僚放在眼里,这样的人不掉脑袋才怪。

5、锋芒太露容易没饭吃。在这个世界上,才华出众却被排挤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才华在手,就像拥有一把传世名剑,逢人就要吹嘘一番,拿在手中四处挥舞,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的惊世之才,傻乎乎地把自己树成人人想打的活靶子。他们看不见自己脚下的火坑,就这样不知不觉掉了进去。

6、人容易目光短浅。 所以,我们要学会分享主义。学点分享主义,好处利益分给众人,让每个人的心理得到平衡,这样大家肯定会通力合作,协助你顺利成功。

克服上面的弱点你就成功了。

❾ 共享主义源流

无论是孔子的大同社会,还是柏拉图的“理想国”,还是马克思的共产主义,还是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无论是王夫之的“公天下”,还是孙中山的“天下为公”,还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还是卢德之的“资本精神”,以及张荣寰的“全生态世界观”都贯穿了共享思想,尤以张荣寰的“全生态世界观”的及其“生态文明理念”五要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共享论”中的价值范式:“万物皆可以互联,人皆可以成全,互联成全生态”贴切的将共享趋势导引出来,为共享经济注入了万物互联的活力,而生态文明与世界共享相互贯通、高度耦合、协同支撑的发展理念生态系,真正意义上奠定了共享主义的理论基础!

阅读全文

与德国分享主义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2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4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3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2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6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8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2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