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工厂如何进行人工智能

德国工厂如何进行人工智能

发布时间:2022-04-25 02:10:38

A. 德国工厂发生“机器人杀人案”是怎么回事

怎么可能机器杀人?所谓的杀人一定有主观动机和致命后果。那么这起机器杀人的动机是什么呢?

原文报道是这样的:

据印度时报20 15年7月2日报道,德国汽车制造商大众二日称,该公司位于德国的一家工厂内,一个机器人杀死了一名外包工。发言人说初步判断是人为操作失误,造成不是机器的问题。在正常的情况下,机器只能在工厂一定范围内工作,负责抓取和操纵一些汽车零件。

好的,我们清楚了事件的大致原因。那么还有一些细节,就是这个机器人被放在安全笼中,而证明不幸遇难的工作人员恰好在笼子中对其进行调试。

那么这说明了几点呢?

但是在使用和维修机器人时,一定要注意程序和安全。就像维修家用电器一样的,首先要断掉其能源。

B. 人工智能可以在制造业中发挥哪些作用

数字化

就目前来看,国内工业物联网处于早期阶段,不论是网络及硬件设备都尚未成熟,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采集这一步还没有全部完成。

工厂首先需要为生产设备装上传感器和控制装置,打通生产设备、生产管理、制造执行及规划系统,更实时透明地掌控生产进度。

人工智能在制造业的主要应用

1、大数据分析 - 设备预测性维护

在传统工厂里,生产设备依然不能联网,只有在设备出现故障后再去维修,或者采取定期维护的方式而不考虑设备实际的运行情况。

一旦出现计划外的宕机就需要临时性地采购零件,花高额费用做紧急检修,以便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就算没有宕机,当人发现机器故障时,它可能已经制造了不合格的产品,给工厂带来经济损失。

美国的AI工业预测平台Uptake,通过在工厂的设备里置入传感器,可以采集前端设备的各项运营数据,结合大数据分析以及机器学习技术为工业客户提供设备的预测性诊断和能效优化等管理建议。工厂可以实时监测运行状态,对比历史数据,预判潜在的设备故障,有效规避正常生产的中断。

如果以后将设备预测性维护的数据整合到ERP系统中,企业就可以实现生产流程的最优化,通过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将设备故障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

对不同数据源,生产设备以及管理系统进行集成和分析将成为未来制造企业进行决策的标准配置。

2、自动质量控制 - 机器视觉检测

在深度神经网络发展起来之前,机器视觉已经应用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了,如拾取放置、对象跟踪、计量、缺陷检测等。其中,将近80%的工业视觉系统集中在缺陷检测。

人眼也可以发现产品的异常,即使这种异

C. 如何实现工厂智能化

想要实现智能化工厂就要做好规划,有几个要素是考虑进去的,可以参考 SAP提出工业互联网及工业4.0前沿研究报告https://www.sap.cn/procts/supply-chain-management/instry-4-0.html。SAP是德国“工业4.0”的核心发起单位之一,是“工业4.0”技术标准的制定者之一。

1、数据的采集和管理
想要让机器代替人工进行作业就要将生产的各项数据采集和管理起来。

2、设备联网
设备联网也就是设备与设备之间的互联,建立工厂网络。

3、工厂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的规划要做好,在物料搬运、集中拣货、集中配货等模块要做好系统分析。

4、生产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
生产质量管理和设备管理是企业的核心业务流程,所以在这两大板块每一个步骤都是要重视的,在生产质量管理中要构建完善的检测记录评判分析持续改进等流程;在设备管理板块要建立设备数据库,做好设备的事实数据记录和统计,及时做好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5、智能厂房设计
智能厂房的设计在每个工作分区都要做好智能监控、智能安防报警等规划。

6、智能装备的应用
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离不开智能装备的应用,从数控机床到工业机器人无一不是智能装备在制造生产中的运用。

7、智能产线规划
智能产线可以说是智能工厂的核心,物联网在生产线的每个生产环节的运用大大降低了故障的发生,提高了人机协作的效率。

工业互联网、工厂智能化选择SAP思爱普,SAP思爱普工业互联网平台汇集大数据和多年实践经验,通过在服务过程中已经积累的多个行业专业知识,可帮助平台能更快速精准地理解客户,并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D. 德国工业4.0系列:智能工厂究竟有多智能

智能工厂“智”在哪?
智能制造——为什么
首先是制造业转型的需要。近年来,各国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研制周期,制订多项先进制造发展战略与规划,调整产业架构,促进产业转型,急需用智能制造提升能力和效率。此外,相关技术条件已逐渐成熟。赛博-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System,CPS)、信息技术和新的智能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

智能制造——是什么
智能制造有别于精益制造、数字化制造、网络化制造、敏捷制造等传统制造方式,但这些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对智能制造的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网络化
包含了设备、物料和人的深度融合和联接,实现人和人、人和物以及物和物之间的互联,重构整个社会的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生活场景。

数字化
数字化手段已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制造、仿真等阶段,特别是以虚拟的方案设计、工程研制、试验等在计算机上的反复迭代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智能化
在精益思想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化制造、数字化制造的基础,并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形成人、机、物的交互与深度融合,使设计、工艺、试验仿真、生产过程、保障及管理等各阶段的智能化成为现实。

智能制造——怎么做
要实施智能制造,实现现代工业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其前提条件是深入实施数字化工程,并从设计、工艺、生产、服务保障、管理的智能化五个方面入手,最终全面实现智能制造。

智能化设计
首先建立大量的模板库(零件库、模型库、产品库),并形成知识库,从而实现设计的重用,从模板库中提炼需要的数据和知识,利用参数化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设计。其次是从设计方式上将所见即所得(人工操作电脑实现设计)、所言即所得(人通过语音发出指令实现设计)发展到所想即所得(人通过脑电波发出指令实现设计),进入人机深度交互阶段。

智能化工艺
智能化工艺将建立设计与制造桥梁,基于智能信息平台,向下扩展到各工厂制造业务,向上扩展到总体设计业务部门。

智能化生产
智能化生产可分为智能化设备、单元、生产线、车间、工厂和产业链六个层次。在数字化生产流程中,要逐步从自动化的设备级做起,根据需求,由若干设备组成自动化的生产线,由多条生产线建立自动化车间,最后部署成数字化工厂,对大型复杂产品需要构建多个自动化工厂的产业联盟。

智能化服务保障
基于工业大数据和网络的制造服务,以云计算、数据融合处理与分析、远程监控与诊断等技术为支撑,采用数据采集与融合分析、远程监测与控制等技术,建立网络远程状态监控与诊断和后勤保障系统,支撑运营模式变革,扩展维护、租赁和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

智能化管理
专家系统或决策支持系统提取准确、实时的数据,生成基于大数据的管理驾驶舱进行决策。智能化管理系统知道如何组织生产来收集所有的数据,并用一种控制的方式与有关环节进行互动,对捕捉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帮助人们做出决策。

信息技术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连接,人们能够以多种方式互联,基于感知、传输、处理的各类对象都将成为网络的终端,基于物理世界感知和人群交互的在线化、实时化的数据与智能处理改变着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响应模式。

E. 智能工厂:到底什么是工业4.0

什么是智能工厂,如果建设智能工厂实现工业4.0,首先得了解智能工厂的基本架构有哪些内容:

① 基础设施层:企业首先应当建立有线或者无线的工厂网络,实现生产指令的自动下达和设备与产线信息的自动采集;形成集成化的车间联网环境,解决不同通讯协议的设备之间,以及PLC、CNC、机器人、仪表/传感器和工控/IT系统之间的联网问题等。

② 智能装备层:主要包含智能生产设备、智能检测设备和智能物流设备。

③ 智能产线层:在生产和装配的过程中,能够通过传感器、数控系统或RFID自动进行生产、质量、能耗、设备绩效(OEE)等数据采集等,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④ 智能车间层:在设备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生产过程的追溯,减少在制品库存,应用人机界面(HMI),以及工业平板等移动终端,实现生产过程的无纸化。

⑤ 工厂管控层: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通过生产指挥系统实时洞察工厂的运营,实现多个车间之间的协作和资源的调度。

做好以上层面内容,才能更好搭建智能工厂。

F. 智能工厂规划及实施案例

就拿智能制造来说,智能制造他包含哪些内容,哪些方面?这个问题换个问法就是,作为企业,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智能化,那我们的企业是不是就得思考一下?

什么是智能化

我的产品是不是可以智能化?我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不是可以智能化?我的研发,管理,物流供应链的管理上是否可以智能化?我的产线是否要换很多智能装备?比如机器人,比如加工中心,在比如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以实现我们数据获取的智能化,从而实现我共产生产线的智能化?那么如果这些都实现了智能化,这些的实现又如何的来智能化影响我们的决策层,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决策智能化呢?

方面很多,那么我们就需要将自己(这个自己可以简化抽象成一家普通的工厂),但实际上每家工厂在当下都是或多或少的有着一些软件或者自动化装置等再用的(那我们姑且也不考虑)。

智能工厂(或者说智能企业)整体的智能体现:


....

其实细分还有很多方面,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电气设计软件开放数据模型等等非常多的方面,今天先梳理到这里吧,


更多分享与整理,慢慢梳理,关于制造业,关于信息化,关于智能工厂。

G. 机器人会抢走谁的饭碗 德国工业4.0全面布局人工智能

在未来,工人的流水线简单作业肯定会被机器人取代的。即使是那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机器人也能胜任。
到那时候,人类社会将发生一次大变革。这个变革是好是坏,拭目以待吧……

H. 浅谈德国,美国,中国“工业4.0”的区别在哪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ERP、MES、SFC车间集中控制系统部署)。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1.基础性。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2011年11月,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充分说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4.0有助于促进工业-科研联盟瞄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确保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是保持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2.策略性。与国际社会竞争相关,在国际相近的战略思维中,寻求不同的策略。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德国高度重视,其他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事实上,早在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把CPS系统确定为关键研究领域。2011年3月,欧盟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800亿欧元预算,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发经费计划。日本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智能化”战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德国很清楚自身近些年在竞争中的不利态势,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竞争形势,德国采取了包容、开放、有策略的战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德国为工业4.0配套制定了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和主导的市场策略,重点考虑将产品与恰当的服务相衔接,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很值得借鉴的。3.创新性。与工业发展历史相关,把累积、继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水平的创新。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从工业化早期阶段吸取经验,继承和发扬现有工业的核心价值。在德国,一般意义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至今仍然支持90%的工业制造过程。因此,工业4.0很重视借助传统工业和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德国工业4.0将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通过CBS系统构成全新的社会服务和实时保障平台,体现了深度的创新性。德国“工业4.0”就是一种“再工业化”战略。但是与美日的“再工业化”不同,德国的“工业4.0”核心在于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模块化技术,实现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中由于地理位置导致的生产、研发脱节现象,使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不再依赖物理上的互相接触,使德国在既保持自己科技研发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享受全球化生产的优势。德国通过新理念、新战略、新技术,把信息化推向质的变化阶段,推动以智能制造、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为特征的新的工业革命。这一点是很高明的。4.前瞻性。与未来趋势相关,正确研判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工业4.0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智能经济、智能世界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中长期目标之间,德国一方面特别注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智能工厂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透视和描述,既体现可操作性,又体现前瞻性,为正确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超常规的相应举措,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德国把实现技术标准化放在最为优先的地位,抢先制定行业标准,企图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除了在经济上获得现实利益外,更重要的是为长远确立德国制造优势创造条件。5.市场性。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关,适应市场、构建市场、引领市场,占据市场制高点。德国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化世界的一部分,以“工业智能化”带动“社会智能化”,为“社会智能化”提供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先进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大数据”分析方法等各类软硬件,将成熟的“工业解决方案”转化为“社会服务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推广应用,构建新的市场空间。德国在构建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把CBS技术和产品确立为主导市场,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系列化的智能产品,建设智能社会,建立全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2025与4.0的比较2015年,中国在分析国内外市场的基础上,遵循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客观规律,编制中长期十年规划,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十个重点行业,包含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其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传统行业,以及相应的供应链和销售网。其主线是两化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主要形式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都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针对制造业发展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比较两个战略可以看出各有特点,除了技术基础和产业基础不同之外,还存在战略思想等方面的明显差异。德国工业4.0为德国工业发展描绘了细致的发展蓝图,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特有的认真与严谨,在战略思想、基础研究、技术教育、政策机构和措施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1.战略思想的差异比较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德国工业4.0战略是一个革命性的基础性的科技战略。其立足点并不是单纯提升某几个工业制造技术,而是从制造方式最基础层面上进行变革,从而实现整个工业发展的质的飞跃。因此,德国工业4.0战略的核心内容并不拘泥于工业产值数据这个层面上“量的变化”,而更加关注工业生产方式的“质的变化”。相对于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则强调的是在现有的工业制造水平和技术上,通过“互联网+”这种工具的应用,实现结构的变化和产量的增加。这种区别就好比《中国制造2025》是在工业现阶段水平和思维模式上寻求阶段内的改进和发展,德国则是寻求从工业3.0阶段跨越到工业4.0阶段,实现“质的变化”。这种战略思想上的差别应该说是客观条件的反映,符合现实基础,但也说明中国制造2025缺少战略上的理论深度和技术高度,也缺少市场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战略基础的差异战略基础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等,是战略实施成功的基本条件。仔细研究《德国工业4.0》,我们不难发现这个战略最重要的因素是基础科学研究,很多细节方面的任务目标,都以“高、精、尖”的理论知识作为依凭。致力于改善德国科学基础研究的条件,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相比之下,中国基础学科的研究比较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很难有重大突破。其根本原因,除历史基础条件因素之外,也有政策的因素。在政策支持上,中国横向研究比纵向研究无论在数目上,还是支持力度上都要大很多,导致中国应用型的研究领域较强,理论基础研究较薄弱。中国还在制定国际化行业标准方面缺乏经验和条件。因此,我们有必要下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同时,我们还有必要采取开放式的合作方针,积极成为网络化先进理论和先进标准体系的重要接入者,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包括德国在内的发达国家一起分享理论、技术与市场。3.战略措施的差异在配套政策方面,德国为了有效实施工业4.0,比较重视对技术、政策和环境等进行评估调整。比如,德国系统评估新技术对相关法律可能造成的颠覆性影响,以及创新周期缩短可能导致相关规则架构频繁更新等,及时对现行不利于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了修改。德国比较重视构建支持工业4.0的法律环境,及时对与企业责任、数据保护、贸易限制、密码系统等相关法规进行调整,培养全国国民的竞争意识,比较重视反思和自我调适。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在协同机构方面,德国成立了政府统一协调机构,建立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德国机械制造联合会以及德国电子工业联合会三个专业协会共同建立了秘书处,负责为优先主体研发路线图。我国除了在中央政府层面成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组长的领导机构和战略咨询委员会之外,还应该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协同机制建设。对中国的启示1.积极迎接智能经济新时代工业4.0将使人类-技术(human-technology)和人类-环境(human-environment)的相互作用发生全新转变。借助CPS系统,特别是互联网+,可以巨大地提升人的智能。智能是把人的智慧和知识转化为一种行动能力。基于人类智慧、电脑网络和物理世界有机融合的经济具有更高的效率,这种效率是传统工业无法达到的,因而智能一旦出现将以新的结构和形态取代传统工业,形成“智能经济”。在智能经济时代,智能环保、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构成智能经济的不同领域;智能家庭、智能企业、智能城市、智能地区、智能国家、智能世界,构成智能社会的不同层面。在智能经济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整体性更加突出,市场主体相互之间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社会经济系统对外更加开放。以智能工厂为特征的智能经济也很可能是工业经济发展的最高阶段。可以预料:世界的不平衡性将更加突出,竞争的形式将会改变,全球治理方式将有重大变化。对此,我们要有一定的准备,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文道德上占据制高点,形成良好态势。2.积极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我国相当一个时期可能还需要同时推动“工业2.0”、“工业3.0”和“工业4.0”,既要实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还要实现在高端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建立既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又体现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工业体系,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和广宽的基础。既要考虑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考虑解决就业问题。3.正确认识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中的中国制造业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方面来自高端挑战。发达国家通过“再工业化”,将“再工业化”与新的工业革命相结合,必定使发达国家在科技、信息、资本等方面长期积累的优势进一步强化,成为科技革新与产业革命红利的主要受益者,使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心-外围”世界分工体系进一步固化,进一步拉大与我国的距离。另一方面来自低端挤压,印度、越南、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可能以更低的劳动力成本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抢占制造业的中低端,我国制造业在中低端广大市场的优势面临失去的危险。再一方面来自内部的困境。从整体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制造业仍处于产业中低端水平,缺乏世界一流大型企业与知名品牌,在全球产业链中的高附加值环节份额相对较小;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比重偏低,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水平不高,产品质量问题比较突出;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环保问题严重;管理水平不高,管理效率低,导致管理成本高,严重影响产品竞争力。中国制造业也迎来了三大机遇。首先是新的契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进入重塑阶段,新理念、新技术、新方式启动期有很多空白点,在某种程度上为全球提供了新的起跑线,也为中国赶超发展提供了契机。其次是新的供需。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与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有机结合,向我们展现了不同于传统流水线、集中化机器大生产的全新生产方式、生产要素、组织模式,必将创造新的市场和供需,这些都是我国可以大展身手之处。再次,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和“再工业化”为我们提供了经验教训。发达国家过度“去工业化”及发展高风险、高杠杆的金融业务,导致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脱节,我国充分汲取其教训,借鉴其“再工业化”发展战略中具有前瞻性、符合发展大势的政策措施,根据不同类型行业的特点,有重点、有差别地推进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突破研发、设计、营销网络、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制约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环节,完全有可能加快改造提升制造业。化挑战为机遇,可能要考虑“争两头,保中间”的战略规划格局,建立中国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头是集中优秀力量,大力增强集成创新能力,培育原始创新能力,加快拥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在一些重要的高端领域,争取一席之地。这一点,我们过去做到了,今后也应该做到,从而在国际核心俱乐部有一定的话语权。一头是继续争取在低端有一定份额,努力创造的就业机会。我们应该在长期底端基础上有所升级,全部升到高端是不现实的,升到中端应该是我们的主要选项。克服“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境,成为国内外市场优良(中端)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提供者。4.高度重视互联网+企业组织变革“互联网+”是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在实施“互联网+”战略中,互联网+企业组织变革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企业作为市场的重要主体和经济的细胞,除了利用互联网加强与市场的互联和联系、推动网络化协同制造和服务之外,还要下大功夫增强内生动力,焕发内部活力。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重构生产要素,深化企业组织变革,创新生产方式,提升资产质量和服务功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是一个影响中国制造2025战略全局性的问题。解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正确理解技术与组织的关系。技术结构与企业组织结构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构建的过程,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将企业的消费者、供应商、合作者和企业员工等各种关系全部组织在电脑网络里,使信息的获取、处理、传递和应用变得高速便捷,必然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式、管理模式和组织机构做相应的调整和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深化企业组织变革,将互联网技术和企业生产方式紧密联合起来,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才能实现技术与组织的良性互动,才能使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企业所需要,企业才能成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5.加强中国制造2025基础工作我国对基础研究、基础培训、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措施,但缺乏深度、缺乏核心、缺乏灵魂。一项大的战略,特别是涉及到一个国家中长期发展的大战略,必须要有自己的系统、深厚的理论基础,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关键的创新技术,必须要有创新理念、勇于担当、能够解决问题的人才。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的方式缩小技术差距,但是如果理论研究无法赶上去,那么将永远落后于别人,进而失去真正的竞争力。在基础研究和基础培训两方面,德国都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如何加强基础研究、基础培训呢?可以考虑从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中国制造2025重要一部分内容。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和能够获得的相应材料。比较深入地研究分析中国制造基础设施工程,可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以问题为导向的创新研究思路,既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研究,又为中国制造提供基础条件。从目前情况看,很有必要梳理出中国制造重要基础设施名目,比如,宽带互联网基础设施、高效大容量数据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统一的安全保障构架和独特的标识符等。在比较参考国际相应的先进基础设施基础之上,很有必要逐项制定中国制造基础设施项目的理论研究方案和工程建设方案,为中国制造2025夯实基础。不可否认,新的工业革命浪潮正在兴起,智能世界的前景正在展现,激烈竞争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急不得,也慢不得。关键是要深入研判,长线布局,措施得当。“中国制造”需要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变为质量效益竞争优势;从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从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中国制造发展战略核心要义应该是: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需求为目标,以开放合作为手段,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完善多层次人才体系,培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中国完全有可能成为新的工业革命的重要受益者,也为新的工业革命做出重要贡献。6.智能工厂要有符合国情的样本2013年在汉诺威工业展上首次提出的“工业4.0”战略规划,在全球拉开了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新工业革命大幕。2015年,在迈向制造强国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借鉴“工业4.0”,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意在通过3个“十年”的努力,实现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中国制造2025”虽与“工业4.0”异曲同工,但现实的国情悬殊很大。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来说,“工业4.0”可以学习,但难以参照,“中国制造2025”必须要有符合国情的参照样本。2001年,盖勒普采用“全球领先技术,本地优质服务”的策略率先在中国制造业开拓市场,最先洞察到当地制造产业趋势的变化,推出了与发达国家企业同时适用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MES-SFC整体解决方案。当国家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时,盖勒普SFC-MES解决方案不仅契合了国家战略,也成为现实可参照的标板,希望制造企业从智能制造中找到转型升级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做法。盖勒普MES-SFC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是中国最早的,最先进,最全面,使用最成熟的智能制造完整解决方案,全球20多年领先技术沉淀,帮助135,000多家制造企业提高生产效益。所有的产品均来自同一个系统开发商,基于同一个制造管理IT技术架构,系统间实现无缝集成。

I. 德国“工业”与“中国制造”如何摩擦碰撞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落后与先进并存、传统与现代共生,需要积极探讨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提升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传统手工艺与先进制造业相结合;第一次工业化与第二次工业化相结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相结合。德国工业4.0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标志着全球加快全面进入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智能经济时代。德国工业4.0与美国比较流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法和一些学者说的第五次工业革命等,都是以信息技术革命性突破为基础,反映了工业经济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分析德国工业4.0战略的主要特点,比较中国制造2025,得出一些重要启示。德国工业4.0主要特点德国工业4.0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重点,三大集成,四个特征和六项措施。一个核心:互联网+制造业,将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制造业,构建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制造。两个重点:领先的供应商策略,成为“智能生产”设备的主要供应者;主导的市场策略,设计并实施一套全面的知识和技术转化方案,引领市场发展。三大集成:企业内部灵活且可重新组合的纵向集成,企业之间价值链的横向集成,全社会价值链的端到端工程数字化集成(ERP、MES、SFC车间集中控制系统部署)。四个特征:生产可调节,可自我调节以应对不同形势;产品可识别,可以在任何时候把产品分辨出来;需求可变通,可以根据临时的需求变化而改变设计、构造、计划、生产和运作,并且仍有获利空间;四是过程可监测,可以实时针对商业模式全过程进行监测。六项措施:实现技术标准化和开放标准的参考体系;建立复杂模型管理系统;建立一套综合的工业宽带基础设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和规章制度;创新工作组织和设计方式;加强培训和持续职业教育。把德国工业4.0放在全球范围和历史背景中比较发现,可以看出德国工业4.0有以下5个重要特点。1.基础性。与德国整体发展战略相关,发挥优势,应对全局性挑战。德国是一个很重视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在努力建立部门间高技术战略协调机制,制定德国的创新发展国家战略。2006年。德国政府制定了“高科技战略”,2010年7月,发布了《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报告,,2011年11月,德国政府特别提出把德国工业4.0作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的重心,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充分说明德国制造业在德国整体发展战略中的基础性作用。工业4.0有助于促进工业-科研联盟瞄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目标,制定具体的创新战略和实施路线图,确保德国制造业的领先和优势地位,是保持德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战略。2.策略性。与国际社会竞争相关,在国际相近的战略思维中,寻求不同的策略。加快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不仅仅德国高度重视,其他国家也同样高度重视。事实上,早在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就把CPS系统确定为关键研究领域。2011年3月,欧盟公布了“欧洲2020战略”,提出800亿欧元预算,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研发经费计划。日本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业智能化”战略,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德国很清楚自身近些年在竞争中的不利态势,面临很大的压力。面对竞争形势,德国采取了包容、开放、有策略的战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德国为工业4.0配套制定了领先的供应商策略和主导的市场策略,重点考虑将产品与恰当的服务相衔接,着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这是很值得借鉴的。3.创新性。与工业发展历史相关,把累积、继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高水平的创新。一方面,充分考虑了从工业化早期阶段吸取经验,继承和发扬现有工业的核心价值。在德国,一般意义的信息和通信技术(ICT liangguanli)至今仍然支持90%的工业制造过程。因此,工业4.0很重视借助传统工业和研究领域的传统优势。另一方面,德国工业4.0将制造领域的所有因素和资源通过CBS系统构成全新的社会服务和实时保障平台,体现了深度的创新性。德国“工业4.0”就是一种“再工业化”战略。但是与美日的“再工业化”不同,德国的“工业4.0”核心在于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以及模块化技术,实现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中由于地理位置导致的生产、研发脱节现象,使工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升级不再依赖物理上的互相接触,使德国在既保持自己科技研发技术优势的同时,也可以继续享受全球化生产的优势。德国通过新理念、新战略、新技术,把信息化推向质的变化阶段,推动以智能制造、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生物为特征的新的工业革命。这一点是很高明的。4.前瞻性。与未来趋势相关,正确研判当前的形势和未来的趋势,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工业4.0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智能经济、智能世界是一个中长期的发展目标。在现实与中长期目标之间,德国一方面特别注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智能工厂进行多层次、多视角的透视和描述,既体现可操作性,又体现前瞻性,为正确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超常规的相应举措,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另一方面,德国把实现技术标准化放在最为优先的地位,抢先制定行业标准,企图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除了在经济上获得现实利益外,更重要的是为长远确立德国制造优势创造条件。5.市场性。与市场发展需求相关,适应市场、构建市场、引领市场,占据市场制高点。德国把智能工厂作为智能化世界的一部分,以“工业智能化”带动“社会智能化”,为“社会智能化”提供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先进通信技术、智能控制系统设计、“大数据”分析方法等各类软硬件,将成熟的“工业解决方案”转化为“社会服务解决方案”,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领域推广应用,构建新的市场空间。德国在构建市场的过程中,特别把CBS技术和产品确立为主导市场,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设计系列化的智能产品,建设智能社会,建立全新的商业机会和模式,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市场价值。

J. 德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水平有多高

这是几代人努力研发的成果,德国占领青岛之后,首先修的是青岛的下水道,现在在下水道里还能找到,以后准备更换的抱着油纸的配件。

阅读全文

与德国工厂如何进行人工智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2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0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890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23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349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39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365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20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194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01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1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26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30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40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16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4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165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988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27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