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前列强都在欺负中国,为何德国却平等对待中国
在1840年的时候,大清王朝被外国列强用大炮强行的打开了大门,结束了这一段施行了好几百年的闭关锁国政策,而紧接着,就是中国近代史的到来,那是一段由中国人的血与泪所构成的,无比惨痛和屈辱的血泪史。
它是一场灾难,对中国的伤害是难以想象的,那时候的中国,就好像是一只巨大无比的肥羊一般,但凡是有点实力的国家都会跑过来捞一点好处。可是中国对此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却还是有一个国家对中国非常的友好,并且为中国提供了不小的帮助,而这个国家就是德国。
而此刻的中国已经被他的好兄弟日本给盯上,所以,德国也并没有跟中国反目成仇,而是依然保持着友好的关系,这种关系也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Ⅱ 中华民国时期,德国与中国的关系为何那么好
当时德军形势所迫,需要粮食和矿产的支援。中国当时环境,也需要外军的战略指导和武器装备的支持。一百多位德国顾问来到中国提供服务帮助和并肩作战。
一、当时德军扩充,军需紧张,需要大量物资。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国军完成了近一百个师的训练编制和武器装备,军事上的发展,这在抗战历史上取得了突飞的成绩,德国顾问起到了对内军事的扩展和军事战略上的支持,这一开端让国军的军事战略和装备初步形成,让国军有了对抗外敌的资本。
由于德国为中国提供了战略和武器装备,而且先后派出多名顾问,在后期德国也在暗中多次帮助中国,多名顾问回国后从没有泄露军事机密,守口如瓶,中国也为德军提供了矿资源和粮食支持,中国和德国的关系结下了深刻的外交关系,所以当时两国关系如此好。
Ⅲ 纳粹德国为何在中日战争前与中国关系如此密切甚至在战争中秘密给中国提供帮助
主要是中国和德国有相互合作的利益关系,德国想要中国的资源并牵制苏联,中国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武器,希望德国的帮助。
德国有求于中国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与制造枪炮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当时亚洲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80%,中国华南地区的产量又占亚洲第一,中国的钨产量占有世界举足轻重之地位。双方议定用以货易货方式来进行贸易,中德两国通过这样的双边经济往来均深蒙其惠。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在德国大选中获胜,出任德国总理。在中德军事合作领域,阿道夫·希特勒见蒋介石政府驱逐苏联顾问、与苏联交恶、发动四一二事变、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等行动与其坚决反共的立场非常合拍,同时中国蕴藏的丰富自然资源(特别是如钨、锑等战略资源)和广阔的工业品市场,也正是德国复兴的重要便利条件,而且作为苏联的邻国,完全可以作为有效的牵制力量和共同反苏的政治盟友,加之他上台之后废除了凡尔赛条约的种种限制,因此来华德国军事顾问的级别与规模逐渐提高,原先带有遮掩耳目的私人性质而逐渐转为公开的官方援助。
双方签署了《五年军事工业发展计划》,德国开始帮助中国建立军事工业,并在中国军事工业尚未建成前向中国提供军事装备,而且第四任德国军事总顾问前德国国防军总司令汉斯·冯·塞克特上将(他是历任德国军事总顾问中最受蒋介石器重,待遇最高、地位最高的,甚至可以以“委员长委托人”的身份,代表蒋介石向国民党政府各部门首脑下达指令!)在协助中国整军建军方面,提交《陆军改革建议书》,提出了以有限的物力财力,首先建立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小型核心示范武装,再分批分期完成全国60个师的整编,他认为中国有这样60个师的精锐常备军就足以应付各种状况了,这就是国军30年代60个整编师方案的来源。
7.7事变后,德国顾问没有对华北抗战给予支持,列强及德国都不愿意调停中日战争,只有苏联支持中国,双方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为防止中苏联合,德国被迫参与调停中日战争,在淞沪抗战失利,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战争野心膨胀,在德国陶德曼调停中提出中国无法接受的亡国条件,遭到拒绝。德国的调停失败后,1938年初,其国内的亲日的法西斯势力大增,控制了国防和外交,他们认为中国已经失败了,所以亲日的里宾特洛甫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德日关系中的几大障碍——承认满洲国问题、在华军事顾问问题和军火出口问题。1938年2月21日,德国承认满洲国为独立的国家。同年3月3日,德国决定在中日战争结束前不再接收中国军事学员,并遣散现有的中国在德军事学员。4月22日,令在华的德国军事顾问返回德国。可以说随着在东北、山东以及华北有德国利益的中国领土落入日本手中,以及江南富庶地区被攻占,德国法西斯政权认为同中国政治、经济上的往来都是没有价值了,而完全和日本侵略者勾结起来,中德两国关系逐步由合作转为敌对。
Ⅳ 德国跟中国有着什么样的历史联系
提问
网络知道十分钟内有问必答立即下载
德国与中国关系好吗
我有更好答案
最佳答案
总的来说,德国和中国的关系还算是西方国家里面最好的。
1、双方历史积怨不多,现实地缘政治利益上没有冲突,决定了双方政治关系不会起太大风波。德国除了偶尔在西藏问题上呛一呛中国的肺管子,也不会有其他的矛盾。
2、目前双方有中德法制对话,而且德国还在协助中国制定商法典和民法典。 在经贸关系上,多年来德国一直是中国在欧洲最大贸易伙伴。
3、从2002年开始中国超出日本成为德国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德国现在是对华提供发展援助最多的国家之一(欧盟中对华提供政府间援助最多的是英国),两国政府签订有《财政合作协定》。
4、财政合作领域主要涉及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医疗、扶贫、轨道交通及金融等领域。截至2011年底,中德财政合作累计生效资金94亿美元。
5、从1997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工具性了13轮两国国防部工作对话,从2002年开始已经举行了5轮防务战略磋商,2005年首届中德高级军官安全政策研讨班在德举行,目前已成功举办7届。
6、此外,两军在军兵种、后勤、测绘、后备力量建设等领域的往来与合作富有成效,人员培训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
Ⅳ 二战期间德国为什么总想着拉拢中国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法西斯轴心国之一的德国,实力是很强大,就连在当时号称“欧洲第一强国”的法国,在战争不到三个月的时间战争里,就被纳粹德国击败了。
而当时我国正在被日本侵略,处于抗战时期。在当时中国不富有,武器装备也十分落后,在当时战斗力不强大中国,却受到德国的拉拢。
在二战中,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之一,日本想要霸占中国投入了大量兵力,但是德国想让日本去牵制英美等国,自己就能够专心和苏联打了。可是不管德国怎样威逼利诱,中国都不上他的船,坚持站在反法西斯一方,最后赢得了胜利。
中国一直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不会想去入侵他国,我们也愿意维护世界和平,随着我国的实力的强大,中国维和部队在世界上很有名,这是我国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和助力。
Ⅵ 二战前欧美大国,都在欺负中国,德国却为何要帮中国强军
其实德国当时在帮助中国,并不是因为德国突然良心发现,因为德国也并不是一开始就帮助中国的,在八国联军侵华时,其中就有德国的份儿,只是因为后来德国的德皇被自己的国民赶下了皇位,当时的德国已经破旧不堪,德国还要给其他的国家巨额赔款,德国的军队数量是不能超过10万人的,这是《凡尔赛条约》上面的规定,所以德国军队原来百万的人就有很多人没有工作可做了,而且还要安抚这些士兵有非常大的一笔开支。
再后来他们直接为中国还规划出了军队的重建计划,让中国参考德国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方式来打造部队,所以当时中国也花了很多的钱,够买个德国的装备,成为了德国他们最重要的一个军火需求方,也从另一个方面解决了德国的一些经济危机,所以德国他为什么会帮助中国呢,是因为德国也需要中国。
Ⅶ 从晚清到二战初期,德国为何能与中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大家都知道我国清朝时期,有着我们无法忘怀的悲痛过去,当时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而这只军队最高统帅便是德国人的瓦德西,而德国也是当时侵略清朝的国家之一。但是在这之后德国和中国之间并没有战争,反而两国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恢复,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这其中可不是因为德国同情中国才改变的,而是因为利益才做出的改变。
随着合作的不断加深,中国与德国之间的关系也越发密切,但是随着二战的爆发,德国选择走法西斯侵略的道路,但是爱好和平的中国对此却无法接受,随着立场的变化,两国之间的合作也没有办法继续。随着七七事变的爆发,中日关系可以说是极具恶化,而德国作为日本的盟友,也使得两国关系再次疏远,直到二战结束后,两国都没有再次的进行任何交易往来。
Ⅷ 从清末到民初为何德国一直援助中国
个“援助”应该打个引号。首先必须明确,咱们可是连个螺栓都没有“白拿”人家德国的,没占人家半毛钱的便宜。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什么“历史传统友谊”、“两国文化历史的深厚感情”等等,几乎都是装样子的说辞,可不能真信。相距甚远的中德两国,在20世纪初的密切往来与合作,那是基于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的需求,基本可以排除所谓的“感情因素”。
此外,由于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失去了在中国的租界和殖民地。这让中德合作没有历史包袱,较为轻松。
还是如我文章开头所说,那是基于战略需要和国家利益的需求,基本可以排除感情因素。
此时,德国有求于中国的是稀有战略金属——钨矿砂,它们都是制造钨合金钢的关键材料,是生产枪炮的必需品。此外还有中国的猪鬃和桐油德国也有大量需求。
对,就是猪鬃,这个绝对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大家想想,机械化战争时期的作战平台和作战武器,哪一个可以不上漆,直接就开出来用的;此外还有清理大口径火炮炮管内的火药残渣的重要用途。通过合作,中国拿到了德国军事、工业、科技的“援助”。
其实“援助”这个词用的不妥,这些技术、军火都是用高于国际市场价的价格,或者是以货易货方式购买的,军事顾问也是八抬大轿高薪聘请的。咱们可是连个螺栓都没有“白拿”人家德国的,怎么就老被一厢情愿的描述成“援助”?
而且,据当时史料记载,德国出口中国的工业品,尤其是军工类,往往是二等品,甚至质检淘汰掉的“残次品”,为此,国民政府代表还多次跟德国有关部门进行了交涉。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德国与日本开始勾搭,为了表示对日本“大东亚共荣”计划的支持,德国开始逐渐疏远了中国,在日本的压力下,一度在收到货款后,拒绝交货。到了1938年,德国顾问团就已经基本全部撤回德国。蒋介石的军事顾问——法肯豪森回国后拒绝接受任何工作,在盖世太保的监视威胁下,还坚持宣传中国抗战,直到德国下令预备役军人全部恢复现役,才重加入了德军。
法肯豪森才是咱们中国真正的朋友,可惜现在网有们总认为狂热的种族主义者——希特勒是中国抗日的大恩人........
客观地看,国军的德械师规模很有限,而且主力基本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损失殆尽.....在漫长的抗战中,发挥的作用不是特别大,远不及美国的支援。
总的来讲,二战前后,德国的外交思想是非常务实的:和日本结盟是谋求牵制苏联;而援助中国就是为了换取战争资源....于是中德成了贸易兼军事合作伙伴,其他的就别想太多了。
还是如文章开头所言,国与国之间搞关系,就是利益的交换,国际社会上还真没出现过,有哪个国家无目的去支援别国。
Ⅸ 二战之前的德国,与中国的关系是怎样的
作为1871年才真正崛起的列强,德国和我国的关系非常微妙,简单说来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一战前和一战后,而无论是哪个阶段,德国和我国的关系都从未有“平等”二字,双方自始至终都在相互利用,各取所需。
Ⅹ 二战德国为什么帮中国
德国在二战中帮助中国的原因:
中国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那就是人口数量众多。也就是说如果当时的中国有足够先进的武器装备,那绝对有潜力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而德国也恰恰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一旦德国成功的将我们给拉拢过去,那么他们就可以提供一些强大的武器。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表面上浅层次的原因,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当时中国的地理位置,北面挨着苏联,拿下还有英国殖民地,如果能将这个地方给拿下的话,那么在作战上就会有了更大的优势,可以对他的死对头苏联进行两面夹击的攻势。
(10)德国什么时候开始支持中国发展的扩展阅读:
二战前的中德关系:
1911至1941年间,中华民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在20世纪中前期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中德合作使两国结成联盟,密切的合作关系使中国的工业建设和军备迅速现代化,这在中国抗日战争之前尤甚。
此时期的中华民国一直在民国军阀割据与列强环绕的环境下艰难地生存着。1928年,中国国民党完成北伐,虽在名义上统一了军阀动荡之中的中国,不过于同时期,日本对外扩张,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的鹰派势力却在该国政坛抬头。
有鉴于此,中华民国迫切需要实现军备和国防工业现代化以获得自卫生存的能力,而德国方面则需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这种关系在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末期间,将中德两国紧紧地维系在一起。
虽然合作的蜜月期自1933年纳粹当政开始到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而结束,只持续了不到4年时间;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改革也到1936年才开始,但中德合作仍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同样,中德合作也大大提高了中国抵御日本的侵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