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敦刻尔克大逃亡,德军为什么停止了48小时的追击
当德国军队从西、南、东三个方向敦刻尔克步步紧逼,德军最近的坦克离这个港口仅10英里,5月24日德军却接到了希特勒亲自下达的停止前进命令。希特勒的这一命令使德军坦克部队的将领们大惑不解,古德里安更是仰天长叹。敦刻尔克唾手可得,却被命令停止前进!而德军空军却在进攻。被这一命令后来引起了的争论,被很多军事历史学家认为是希特勒独断专行干涉军事指挥的一个愚蠢的命令。实际上,希特勒的这一命令是有他的考虑,而且不能完全归结为他一人的责任。首先是在法国北部的战事明朗后,德军需要为下一步作战行动保存装甲部队实力。加上戈林向希特勒保证空军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联军。敦刻尔克地势遍地沼泽和低洼,不利装甲部队前进,没有必要让装甲部队遭受损失。德军总司令部曾计划由B集团军群统一完成最后包围的作战。其次联军零碎的反击虽然效果不大,但是加重了部分德军高级指挥官对装甲部队损耗的担心,因为快速突进的装甲部队使步兵部队落后很远。希特勒在走访了A集团军群司令部后,认为有必要让突前的装甲部队停止前进,阻挡敌军突围。同时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保证空军可以担当消灭包围圈中联军的任务。另一个可能也被认为是促成希特勒下达命令的原因,担心装甲部队受困于敦克尔克外围的河道纵横的地带陷入阵地战,无法快速阻截英法部队的撤退。此外,也有人认为希特勒有政治上的打算,让一部分英军撤回英国,政治上有助于与英国媾和。包括前线装甲部队指挥官的一些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应该继续前进。
这个命令执行的结果是,英法联军在当面的德军B集团军群的压迫下向敦刻尔克撤退,而截断他们退路的A集团军群距离敦刻尔克更近,却在敦刻尔克以西的运河地区停止进攻,并没有集结兵力沿着海岸包抄,这给了英法联军一个机会。现在联军在为生存而战斗,加强了敦刻尔克接近地的防御阵地。虽然5月27日德军装甲部队为阻止英法联军从敦刻尔克撤退而恢复攻势,但他们面临敌人有组织的防线而无法突破。英法联军成功地延迟了德军进攻,并且为部队撤离敦刻尔克赢得更多时间。
②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大撤退时,德国人为什么放弃进攻
当德军把英法联军撵到敦刻尔克海滩时,德军统帅部似乎发现这是一个与英军和谈的最好机会,如果英军能与德军形成统一战线,德军下步入侵苏联就能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这种远大的理想德军前线军官自然体会不到,所以,当元首下达停止追击命令时,德军基本上都表现出了一边倒反对的局面。
占领西欧并不是最终目的,德军不想让寄予厚望的装甲部队在敦刻尔克遭到英军殊死一搏,德军中出现的好战心态正好让元首对巴巴罗萨计划从担忧变成下定决心对于进攻苏联,德军统帅部一直在做准备工作,自小胡子元首上台以后,他利用十来年的工夫就将德军训练成了一支欧洲劲旅,特别是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让元首欢喜不已,当古德里安装甲集团离英法联军只有十几英里时,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元首下达了停止追击令。
③ 揭秘:在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
1940年5月25日,英法联军被德军坦克部队的“闪电战”击败之后,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撤退。从1940年5月26日-6月4日这9天里面,英法一共成功撤退到英国本土33.6万人,为未来的诺曼底登陆保存了有生力量。那么,希特勒为何下令停止追击,给了英国与法国9天的撤退时间?对此,趣评根据不同的观点,给出三种可能的原因:第一,希特勒当时受到了德国空军司令戈林“蛊惑”,错过了歼灭英法联军的良机;第二,德军此前的“闪电战”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了全歼英法联军的能力;第三,希特勒不想彻底与英法结仇,希望留有余地,以便英法主动向德国投降。
欢迎大家留言,你认同以上哪种可能性?
④ 为什么在敦刻尔克最后时刻希特勒发布命令装甲部队停止进攻呢
1940年5月10日,纳粹德国突然向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发起全面攻击,法兰西战役正式爆发。
当时对阵双方主要是德军和英法盟军的较量。从作战双方的兵力对比上来看,德军和盟军的实力旗鼓相当,按说这将会是一场艰苦惨烈的战役。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德军主力部队用了两天时间,通过了被英法盟军认为不可能通过的阿登山区,向法国发动了突袭。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英法盟军的指挥系统被彻底打乱,德军开始在法国境内长驱直入。
如今我们通过各方面资料可以很明确的得出结论,当时希特勒下令让装甲部队停止进攻敦刻尔克是一个致命的昏招。但如果站在当时的角度而言,任何一个人担任德军统帅,都有可能犯下同样的错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在面临一些艰难的选择时,谁又能确信自己的选择是准确无误的呢?
⑤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希特勒为什么突然宣布坦克部队停止追击
这个,到现在都没人知道,希特勒在二战期间下过很多奇怪的命令,我的看法是当时英军在敦克尔克的军队装备,人员都很不错,而德军的追击部队有一定的劣势,希特勒估计是不希望自己部队损失过多,所以才下令停止追击,导致33.4万英军撤退,也不能算撤退,应该是战略性的转移,他们的士气还没丢失,也许希特勒是不希望部队在半路遭到法国人的伏击……这是我的看法,不喜欢勿喷,希望对你有帮助!
⑥ 在敦刻尔克战役中,希特勒为何要命令德军停止追击呢
敦刻尔克的前因:奔向大海疯狂装甲师
实际上,在整个“镰刀收割”(A集团军群以七个装甲师三个摩托化师为矛头奔向大海,切断深入比利时的英法比盟军)作战的执行过程中,德军高级指挥层——包括而不限于突击主矛头克莱斯特装甲集群指挥官克莱斯特,A集团军群总司令龙德施泰德和他的参谋长索尔登道恩,当然还有希特勒——曾一再试图叫停狂热的装甲军官们,只是手下的昭和军官(划掉)如19装甲军军长古德里安、7装甲师师长隆美尔们各种阳奉阴违,大胆独走,才达成了这一奇迹般的作战。
⑦ 二战时敦刻尔克德军为什么停止进攻
1以一个中国人的角度说:穷寇莫追,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虽说德军当时掌握优势的兵力,但没有绝对的实力吞掉快45万的英法联军,况且德国与英一直想和谈,希特勒知道英国是不可能用武力征服的,所以他一直没有用最强大的武力进攻英国。他们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是日耳曼人的后代,不过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希特勒毕竟是一个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人。
2、希特勒当时已经有想法去攻打苏联,必须蓄积力量,同时可能高估了英法的力量,低估英法的逃亡速度,当他明白过来已经迟了,他后来的进攻可以看出来。
3、希特勒希望检验一下德国的海军与空军的实力。他停了陆军的进攻但海军的潜水艇等和空军的空袭一直没有停下来,想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4、一种大胆的猜想:他的脑子抽筋,或者有其他的因素吧!天才和傻瓜在有时就是一线间,他是个集合体,在二战中他的许多行为是常人无法理解的,这便是希特勒的独一无二。
5、德军中的空军、海军不想让陆军以军做大,想分一杯羹,在希特勒面前表现自己的实力,毕竟残军好打,可没想过英国的民间力量的强大。总之,历史就是这样,不可知,我们才愿意看,了解吗!一切偶然与必然的集合便是历史的。
⑧ 敦刻尔克撤退中,希特勒为何脑子短路放弃追击
纳粹德军在敦刻尔克,停止追击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另有打算,具体原因在于:
1、“生吃”法国,安抚苏联
一战之后,德国被严重削弱,法国人风光无限,从此德国充满对法复仇的欲望。而一战后尾声, 沙俄西线大军被德兴登堡元帅,兵不血刃收降不少,这使德军占尽没有了东线的担忧,专心西线的便宜。
纳粹号准这个脉,认为即便被苏俄灭国,美英也会为德国另开“后门”,德国复兴就有另一番生机,所以失败给英美比失败给苏俄更有利益。因此先下手灭苏俄,不成就和英美媾和。不能对英美法军赶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