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圣劳伦斯河的河域战史
早在1939年大战伊始,德国人就知道加拿大皇家海军的实力已今不如昔,而且为盟军运送物资的行动必将严重削弱其领海的防御。同时德国人也注意到哈立法克斯港的重要性,德军潜艇开始了纽芬兰岛和诺瓦斯科蒂亚附近海域的巡航,这是任何一支前往英国的护航队的出发地。由于已非常接近加拿大海岸,德军潜艇距离通往这个国家内陆心脏的圣劳伦斯河其实仅有一步之遥,而事实上德国海军先前并未制定关于圣劳伦斯河的作战计划。
圣劳伦斯河之战最初由德国海军“U-553”号潜艇引发,这艘潜艇当时正在由美国东海岸的波士顿前往哈立法克斯的航线上全速航行。由于引擎故障,“U-553”号潜艇不得不改航向为被认为是相对而言比较安全的圣劳伦斯,希望在那里可以着手对潜艇进行修理并有望发现一些容易攻击的目标。1942年6月10日夜,“U-553”号发射的鱼雷命中了刚刚离开安翟科斯第岛数公里的英国货船“尼科亚”号;不到两小时后,“U-553”号再次发现并攻击了荷兰货船“勒托”号,猛烈的爆炸致使该船立即沉没。在将战火燃至距离魁北克市不到600公里处后,“U-553”容离开圣劳伦斯河返回大西洋。
1942年夏,圣劳伦斯河上的防御力量仅有一艘“邦加”级扫雷艇、两艘“法尔迈尔”级巡逻艇和一艘武装快艇,而这一海上力量显然无法承担由萨普特雷至加司佩海岸长575千米、宽110千米圣劳伦斯水域的巡逻任务。
加拿大政府于1942年9月9日命令圣劳伦斯河流域全面禁航,这个引起广泛争议的决定看来更多的是出于政治考虑。一个普遍的观点认为:当时的加拿大政府已经无力保护其领海水域。因为禁航的缘故,原先驶往蒙特利尔和魁北克的货船上的货物只得转而由铁路运往哈立法克斯,这样一来便给铁路运输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但是,所有的护航船只自此得以统一由哈立法克斯港出发,而纽约方面起程前往英国的护航船队则无须等待来自魁北克和蒙特利尔的船只。禁航命令对盟军的海上运输没有带来任何影响,对德军也毫无益处而言。
1944年10月14日,装有水下通气管的德国海军“U-1223”号潜艇成功的进入圣劳伦斯河并重创加拿大货船“马格”号;11月2日再次击沉货船“桑普森”号。三星期后,“U-1228”号潜艇在卡波特海峡用鱼雷击沉加拿大皇家海军“肖文尼根”号轻巡洋舰,该舰成为圣劳伦斯之战中的最后一个牺牲品。
Ⅱ 飞机禁航是什么意思
是指某一领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空范围内的特定空域采取的限制飞行。
禁区的设置通常是为了保护重要的国家设施、重要的工业集团(避免由于航空器事故引起灾难性的后果,如核电站、敏感的化工集团)、或者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保卫的特别敏感的设施。
(2)德国禁航是为了什么扩展阅读:
伊拉克禁飞区
在波斯湾战争后,于1992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第688号,指出伊拉克总统侯赛因对于伊拉克北部的库德族进行侵扰,因此基于人道,划定伊拉克北部(北纬36度以北)为禁飞区,而后又在伊拉克南部(北纬33度以南)增设禁飞区。禁航区禁止伊拉克的战斗机飞行,且不时有美国、英国等国的空军战斗机巡逻。
台湾禁飞区
台湾海峡部份空域:画定了台湾海峡的海峡中线以东R5、R8、R9、R11及R12五个禁飞区。
博爱特区:为了总统府以及部分政府机关的安全,以总统府为中心画定半径800公尺的空域为禁飞区。
台北101:基于飞航安全,划定此大楼外围为禁飞区,因为此大楼的兴建,民用航空局特别更改了松山机场的离到场程序及经路。
Ⅲ 禁飞区的设定有什么规定
禁飞区(No-fly zone)又称禁航区,指的是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航空器(包括飞机、直升机、热气球等)飞入或飞越的空域。划定禁航区,大部份是基于国防的理由,例如重要军事基地、重要政府机构、重要建筑(如核电厂、水坝),火箭发射场,航天基地上空等.。另外也有基于飞行安全的理由,例如摩天大楼、火山活动区上空等。 对于船只而言,也有类似的禁止航行水域,也称禁航区。 ▼伊拉克禁飞区 在波斯湾战争后,于1992年,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第688号,指出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对于伊拉克北部的库德族进行侵扰,因此基于人道,划定伊拉克北部(北纬36度以北)为禁飞区,而后又在伊拉克南部(北纬33度以南)增设禁飞区。禁航区禁止伊拉克的战斗机飞行,且不时有美国、英国等国的空军战斗机巡逻。 ▼台北101:基于飞航安全,划定此大楼周边为禁飞区,因为此大楼的兴建,民用航空局特别更改了松山机场的离到场程序及经路。 ▼利比里亚禁飞区:2011年3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18时30分,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和巴西投了弃权票。 3月18日凌晨,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在的黎波里发表声明说,利方将积极对待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将积极关心利比亚所有地方的平民,保证食品、药品的供应。卡伊姆说,目前利方尚未拿到决议全文,等看到决议全文后再作全面的评价。 卡伊姆还说,利比亚当局已经准备好立即(同反政府武装)停火,但要就停火协议细节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同时所有各方都要遵守协议。他说,利比亚武装部队决定将不再向反政府武装发起进攻,政府军没有任何意愿要向平民发动攻击。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
Ⅳ 联合国确定禁飞区是否就意味着任何国家都可以对禁飞区域使用武力
编辑本段禁飞区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禁飞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空范围内的特定空域采取的限制飞行的管制措施,这种禁飞区的建立是国家主权所赋予的权力;另一种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个或某些国家或组织在冲突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冲突相关方的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只有在国际组织授权的前提下,建立这种禁飞区才具有合法性。
编辑本段设置目的
设置”禁飞区”,作为空中攻势作战的一种新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以绝对优势的空中进攻力量为基础。二是集空中战略战役威慑和空中战术打击于一身。不但能随时向对方传递威慑信息,而且能根据情况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三是规模可大可小,进程可快可缓,程度可紧可松,部署、展开、空中巡逻和截击、对敏感目标进行打击、回撤等,均可快速有效地进行。因此,设置“禁飞区”已成为强权国家实施军事干预的一种新手段。伊拉克和波黑两个“禁飞区”的建立和运转,初步反映了现代战争空中斗争形式的新特点。
编辑本段禁飞区实例
伊拉克禁飞区
1991年4月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88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当局3月下旬对库尔德人的镇压行动。西方大国也对库尔德难民问题作出强烈反应。英国提议在伊北纬36度以北建立一个保护库尔德人的“安全区” (security zone) ,得到美、法等国的响应。4月17日,美国地面部队进入伊北部地区后,英、法军队也相继到达,建立了库尔德人“安全区”。5月3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将“安全区”正式移交给联合国有关机构。7月15日多国部队撤出伊北部地区而驻扎在土耳其南部,作为快速反应部队,继续对库尔德人进行保护。自此,形成了在伊拉克北纬36度线以北的库尔德人“安全区”。[1] 灰色区域为禁飞区
[2]1992年8月,美国等以保护伊拉克南部穆斯林什叶派免遭伊空军轰炸为由,在伊拉克南部北纬32度以南地区建立了“禁飞区” (no-fly zone) ,同时规定,从当年8月27日起,无论是伊拉克的军用飞机还是民用飞机,都不准飞入这一地区,否则,飞机将被击落,机场及地面雷达将遭到空袭。南部“禁飞区”约占伊拉克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几乎包括了所有穆斯林聚居区,伊主要空军基地和部分大油田都集中在该地区。1996年9月4日12时(伊拉克当地时间),美国又将“禁飞区”扩大到北纬33度以南地区。这意味着美国进一步限制了伊拉克空军的飞行范围,西方盟国在伊拉克领空飞行的范围扩大了120公里。扩大后的“禁飞区”已逼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将伊拉克的两个空军基地包括在内。[1]
波黑禁飞区
除在伊拉克建立“禁飞区”以外,美、英、法等国于1992年10月,还在前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地区建立了“禁飞区”,1993年4月12日,北约组织发起了“禁飞”行动,开始使用空中力量对波黑上空进行监控。
利比亚禁飞区
3月17日安理会通过设立利比亚禁飞区决议
[3]2011年3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18时30分,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和巴西投了弃权票。 3月18日凌晨,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在的黎波里发表声明说,利方将积极对待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将积 利比亚地图
[4]极关心利比亚所有地方的平民,保证食品、药品的供应。卡伊姆说,目前利方尚未拿到决议全文,等看到决议全文后再作全面的评价。 卡伊姆还说,利比亚当局已经准备好立即(同反政府武装)停火,但要就停火协议细节达成一致并非易事,同时所有各方都要遵守协议。他说,利比亚武装部队决定将不再向反政府武装发起进攻,政府军没有任何意愿要向平民发动攻击。 根据《联合国宪章》的规定,一个决议案在获得9票赞成,且没有任何一个常任理事国投反对票的情况下即可获得通过。[3]
Ⅳ 请问限航是什么意思
限航是是指位于航路、航线附近的军事要地、兵器试验场上空划设的空间和航空兵部队、飞行院校等航空单位的机场飞行空域。在规定时限内,未经飞行管制部门许可的航空器,不得飞入空中限制区。
为了加强海上航行警告和航行通告的管理,保障船舶、设施的航行和作业安全,沿海水域港务监督机构的管辖区域由国家主管机关确定,航区分为无限和沿海两个航区,无限航区分二个等级,沿海航区分三个等级,对相应航区进行划等级限制。
限航区
编辑
分为空中限航区和海上限航区
空中限航区
编辑
airspace restricted area,限航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领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主要的限航区有伊拉克禁飞区、波黑限航区;2011年3月,联合国在利比亚设置了限航区。
飞行限制
Ⅵ 联合国如何来决定领空禁飞区
禁飞区又称禁航区,指某一地的上空禁止任何未经特别申请许可的飞行器飞入或飞越的空域。禁飞区有多种形式:一种是主权国家在特殊情况下、在特殊时段对其领空范围内的特定空域采取的限制飞行的管制措施,这种禁飞区的建立是国家主权所赋予的权力;另一种是在发生冲突的情况下,某个或某些国家或组织在冲突地域划定的特殊限制空域,限制冲突相关方的飞行器在管制空域内的飞行活动,只有在国际组织授权的前提下,建立这种禁飞区才具有合法性。
2011年3月17日,美国东部时间18时30分,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说,为了保护利比亚平民安全,除以人道主义救援为目的和负责撤离外国侨民的飞机外,禁止所有飞机在利比亚领空飞行。决议指出,为保护利比亚平民所采取的一切必要措施中不包括派遣地面部队占领利比亚。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有10个国家投赞成票,中国、俄罗斯、印度、德国和巴西投了弃权票。
3月18日凌晨,利比亚副外长卡伊姆在的黎波里发表声明说,利方将积极对待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决议.
Ⅶ 禁飞区的相关争议
通观历史禁飞区的设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被制裁一方的军事实力处于绝对的劣势,尤其是在空军方面——原因很简单,禁飞区其实是一种游走于战争边缘的封锁手段,本质上属于攻势战略,必须留有很大操作空间,这样优势一方才可以控制行动的节奏和规模,并不时将自己的政治姿态传达给对方。
在利比亚禁飞区问题上,存在很大争议。西方国家无疑具备干涉利比亚的军事实力,但是在设立“禁飞区”乃至实施后续干预行动时,面临的实际障碍仍然不少。首先是授权(或者说合法性)从何而来。在这方面,获得联合国的首肯无疑是最关键的,西方部分国家能否获得联合国的支持,还很难说。
如果说海湾战争乃至伊拉克战争之所以能顺利展开,是因为德国、日本等帮助美国分摊军费,那么这次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潜在的“金主”则是阿盟。还声称要与反对派的“国家过渡委员会”建立正式关系。如此一来,较为可能的行动方案就是:一旦条件成熟,在阿盟的资金支持下,美、英、法等派兵采取行动。
当然,即使国际社会就授权和资金问题达成了一致,有关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的各种战术细节仍需各方进一步讨论,特别是动用兵力的具体方案。这方面,西方主要智囊机构不乏颇具创意的构想,譬如,美国列克星敦研究所就公开建议美军派出最先进的F-22隐形战机,理由是该机可以最有效地对付利比亚政府军的苏制防空系统。
这类观点虽然有“牛刀杀鸡”之嫌,但也透露出西方实施干涉行动的思路——在资金充裕的前提下,通过设立禁飞区等间接方式,发挥装备优势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利比亚反对派稳住阵脚。同时,依靠空中封锁逐步削弱卡扎菲的势力而非直接将其推翻的做法,在某种意义上也有助于避免利比亚国内突然出现“权力真空”,防止该国像当初的伊拉克一样沦为“恐怖主义天堂”。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2011年3月20日说,俄强烈呼吁参与对利比亚军事行动的有关国家停止滥用武力。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卢卡舍维奇表示,俄罗斯强烈呼吁参与军事行动的有关国家停止滥用武力。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决议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当地平民,有关国家不应该采取决议授权范围之外的行动。他同时强调,设立禁飞区决议的通过本身就是“颇具争议的一步”。
Ⅷ 什么叫无限制潜艇战谁能解释一下。
frankhao说得对。 就是在“禁航区”,不管碰到什么国家,什么船种,就是打! 而且不会事先提出警告。 过去,遇到挂中立国旗的,要先登船,检查后决定是放行还是抓获,结果英国人耍流氓 挂中立国旗,并偷偷在船上放大炮,等你潜艇浮上来靠上来突然开火。 所以德国后来宣布: 在“禁航区”,不管碰到什么国家,什么船种,就是打! 事先不提出警告、不登船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