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合并前柏林人怎么出去

德国合并前柏林人怎么出去

发布时间:2022-04-30 13:23:32

1. 德国二战后首都柏林一分为二西德怎样进入首都柏林

除了空中通道外,根据英美法三国和苏联的协议,苏联和东德必须为西德进入西柏林开设专门的陆路通道,包括公路和铁路。

1948年6月24日,苏联为逼迫三国放弃西柏林,封锁了全部陆路通道。西方三国以美国为主坚决不退,对西柏林展开了大规模空运。空运的总量,从每天的2000吨,增加到4000吨,以后又增加到8000吨,最后增加到12000吨。

空运持续11个月,平均每天飞往西柏林的599架运输机;空运的运输机总飞架次:27万8千多架次;每日耗油总量:60万加仑;运抵西柏林的物资总量达2百32万6千多万吨。耗资224亿美元。

相关信息

林(Berlin),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人口约363.4万(2018年9月30日)。

柏林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城市中心坐标为52°31′,东经13°2′。柏林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2016年,柏林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89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被分割为两个区域,东柏林成为了东德的首都,而西柏林事实上成为了西德在东德的一块飞地,被柏林墙围住。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该市重新获得了德国首都的地位,并驻有147个外国大使馆。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柏林

2. 为什么建柏林墙东柏林人为什么都千方百计逃到西柏林

建柏林墙的原因是为了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东柏林人千方百计逃到西柏林的原因是因为美苏争霸开始,德国便先后成立了西德(联邦德国)、东德(民主德国),从此德国分裂了。东德的人逃跑不是政治原因,而是亲情原因。后来的逃离就有很多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问题了。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了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2)德国合并前柏林人怎么出去扩展阅读:

1961年8月13日,东德边防军和武装警察在东西柏林之间拉起了一道锋利的铁丝网,架起了反坦克障碍,把柏林城分隔成东西两半。

东德边防军的坦克占据了各交通要道,东西柏林之间的公共汽车和地铁全部中断,东西柏林民众再也不允许相互往来,6万奔忙于东西柏林之间的民众要么丢了工作,要么回不了自己的家园。

柏林墙长达107公里,虽说第一道墙实际上是铁丝网,但最后的柏林墙是高达四米的混凝土障碍,中间是一片开阔的死亡区,边防军可以任意射杀任何闯入死亡区的人。柏林墙将柏林市192条大街一分为二。

赫鲁晓夫发表讲话说:“柏林墙是阻止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篱笆,德国工人阶级修起这堵墙后,恶狼就再也别想闯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了!”

柏林墙的出现恰值东西方处于冷战极可能变成热战的敏感时期,因为前苏联政府已经开始逼迫美法英放弃西柏林,前苏联与西方进入了一触即发甚至可以引发核大战的时刻,柏林墙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极度危险的僵局。

柏林墙不是前苏联人单独修建起来的,更不是赫鲁晓夫拍脑袋之举,而是东西方综合因素起作用的结果。

3. 东德西德统一后为什么要迁都到柏林有什么考虑

在德国统一之后,无论是西德还是东德都把都城迁移到了柏林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民心所向。因为当时对于这些德国人来说,柏林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非常的高,把都城迁移到柏林的话,既可以满足西德人的一部分想法,同时又能满足东德人的一部想法,更有利于让东德人与西德人交流感情。

而之所以当时无论是东德还是西德都把都城迁到了柏林,主要还是当时这些德国百姓的意愿。因为柏林这个城市在德国人的心目当中地位比较的高。把都城迁移到柏林的话,既能满足西德人的想法,同样又能满足东德人的想法。这种方式可以促进东德与西德不断融合,从而让德国的统治进一步加强。

4. 两德统一前后过程——西德主导,但仍迁都东德柏林,原因是什么

德国作为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在战败后受到了严重的惩罚,损失了很多的钱财和土地!我们今天一起来聊聊两德为什迁都东德柏林!

但在二战结束后可就大不相同了,在二战结束之后,反法西斯战胜国一路直攻进其境内,先后进驻到了德国各大城市,这和一战当时的意义性质是完全不同的。

其中在二战时苏联更是一度占据了德国历史上一直以来的首都柏林,柏林一直是德国多年的政治中心,在德国的地位可想而知。而当时的苏联因为先一步的原因,一直牢牢的把控着整个柏林地区。

这也就是两德统一前后过程——西德主导,但仍迁都东德柏林的原因啦!

5. 为什么东柏林人要西逃

1989年是世界风云巨变的一年,苏联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开始“政治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解体。1989年5月,匈牙利单方面开放匈奥边界,为民德人绕道匈、奥逃往西德打开了第一个缺口。大批民德人越过匈、奥边界冲进当时西德驻波兰和捷克使馆。9月30日,西德外长根舍宣布准许在驻波、捷等使馆的民德公民全部进入西德,这一决定致使西德驻东欧各国的大使馆人满为患。至1989年底,约有34万多名东德公民涌入西德。

为制止民德人西逃,昂纳克政府下令于10月3日关闭了与捷克的边界,东德与其东欧“兄弟”国家的关系趋于紧张。10月7日是民德建国40周年国庆日。这一天,东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极其他大中城市,都爆发了大规模的要求“民主、自由和人权”的示威游行。民德国内形势极为严峻。10月18日,昂纳克被迫辞职,克伦茨当选为第一书记。但克伦茨也未能是反政府的示威行动得到平息。国内形势更加难以控制,各种反对派组织纷纷出台,公开要求东德执政党——德国统一社会党下台,要求实行政治多元化、经济自由化,举行自由选举。克伦茨政府采取了妥协和宽容的态度,以致柏林50万人上街游行,矛头直指德国统一社会党和东德政府。面对动荡的局势,民德党和政府束手无策。11月7日,民德部长会议集体辞职。事隔一天,政治局集体辞职。11月9日晚19时,政治局委员、党中央新任发言人、东柏林第一书记沙博斯基在东柏林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央已作出决定,私人可以在不讲明原因的情况下申请出国旅行,并将很快获得批准。接着电台也公布了一个类似的决定。东柏林人看到电视、听到广播后,纷纷涌上街头,向柏林墙冲去。而这时的边防战士并未接到任何通知。晚22时,民德边防战士打开栏杆,让成千上万的人“不受阻碍地”向西柏林涌去,柏林墙被打开。现在,人们回想起柏林墙开放的情景还觉着是那么的突然和富有戏剧色彩。鉴于东柏林人成千上万地涌向柏林墙,民德政府决定开放柏林墙,民德公民凭身份证即可去西柏林。

在柏林墙刚开放的那几天,为了欢迎来自东德的同胞,西柏林人在过境通道入口出铺上了大红地毯,开来了免费大轿车迎接东柏林人。有的西柏林人手持鲜花在入口出等候从东柏林来得亲友。一时间,从东柏林去西柏林的小车队一望无边,排队等候过通道的人络绎不绝。仅11月12日这一天,去西柏林的东德人就多达50万人。西德总理科尔在得到柏林墙开放的消息后,中断了对波兰的访问,迅速赶到西柏林,在市议会大厦前的集会上发表讲话,对民德公民要求统一表示支持,并向民德公民许下了将使他们过上与西德居民同样富裕生活的宏愿,同时感谢戈尔巴乔夫和西方朋友们的支持。

柏林墙的开放,实现了东德人40年来自由出入本国边境的愿望,它圆了东德人与西德人和西柏林人自由往来和团聚的梦想。到1989年底,东德向西德移民总数高达34万余人。

柏林墙开放后,东德形势更加动荡,每天都有数十万人涌向西德和西柏林。这一新的形势把统一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1989年11月13日,东德人民议院举行第九届11次会议,人民议院主席团宣布集体辞职。17日,组成了以莫德罗为首的东德联合政府。莫德罗提出了改革东德的一系列建议,并提出要与西德建立“条约共同体”。西德总理科尔以其政治家的敏锐,感觉到夏秋以来东德发生的一连串震撼欧洲,令国际社会注目的事件,最终必将导致德国的统一。因此,10天后,科尔在吸收莫德罗的“条约共同体”中有关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德统一的“十点计划”,把两德统一提上了议事日程。

科尔总理提出的“十点计划”在东、西德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得到了西德各政党、民众和东德百姓的支持和欢呼。12月7日,民德14个党派和组织举行“圆桌会议”,多数人要求与西德统一。12月19日,科尔访问民德,双方总理就建立条约共同体问题举行了会谈。12月22日,一向戒备森严的民德一侧边界——勃兰登堡门为行人正式开放。人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大门前,欢呼雀跃,大门西边彩旗飘扬、灯火通明。这一天,在大门东西两侧举行了几十万人的集会,科尔和莫德罗亲临现场主持了庆祝仪式。

1990年1月28日,民德各党派举行第二次“圆桌会议”,一致决定同年3月18日在民德举行“自由选举”。1月29日,莫德罗匆忙访问了莫斯科,一向对德国统一持反对态度的戈尔巴乔夫出人意料的明确表示:德国人“有权统一”,“原则上没有人对此怀疑,时代本身正在加速这一进程”。戈尔巴乔夫的此番讲话无疑为德国统一开出了许可证。随即莫德罗提出了民德政府的统一方案,这个方案与科尔的“十点计划”差别不大,只是附加了德国统一后应在军事上实行“中立化”,这不能不说是受苏联的影响。

在对待德国统一的问题上,不论是苏联还是英、法、美等西方大国,一开始都曾采取反对和消极抵制的态度。但随着民德局势的发展,民德本身对统一态度的变化,在统一已成为必然趋势的形势下,首先是苏联迅速改变了自己的立场。西方大国从共同加速推进东欧和平演变总目标出发,也迅速调整了各自的政策。

德国统一问题说到底是二次大战遗留下的德国问题。如果没有国际社会的参与和表态,单靠两个德国的意愿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在1945年波茨坦协议中就明文规定:战胜国(美、英、法、苏)负有对德签订和约和实现统一的责任。为此,西德总理科尔在全力以赴创造统一的良好内部环境的同时,与根舍外长进行了一系列穿梭外交,以取得周边国及苏、美的理解、信任和许可。1990年2月,在渥太华举行的北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23国外长会议上,西德外长根舍首次提出“2+4”方案,即由东、西德两外长和苏、美、英、法四国外长组成一个外长会议,专谈德国统一问题。这一提案很快得到积极反应,1990年5月,在波恩举行了第一轮会谈。

为消除东西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推动德国统一进程,西德再三表示德国统一进程将在欧洲联合进程中实现,德国既会充分注意到东西欧邻国的安全和利益,也会充分注意苏联的安全和利益,并再三强调对任何邻国都没有领土要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向苏联作出了一些友好的姿态,向苏联表明。统一后的德国留在北约也不会对苏联安全构成威胁。

1990年7月15日,科尔再次访苏,与戈尔巴乔夫在高加索举行会谈。科尔保证德国将向苏联提供大规模的经济和技术援助,并同苏联签订了一项确定两国之间新关系的条约。以此为条件,换取了苏联的支持,消除了德国统一问题的主要障碍。1990年9月12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西德和民德六国外长在莫斯科举行最后一次“2+4”会谈,签署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大国停止对德国的权利和责任,统一后的德国享有完全的主权。这一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国在国际法上实现了统一。

早在1990年2月20日,民德莫德罗政府和西德政府在西柏林就开始谈判两国间的经济货币问题。经过3月18日大选,德梅齐埃继任民德总理。5月18日,两德签署了两国间的第一个国家条约《经济、货币和社会联盟条约》。7月1日,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停止使用,西德马克在全德通用。8月31日,两德由签署了《政治联盟条约》,确定将西德的制度全面引入东德。民德依据西德《基本法》第23条,于10月3日加入联邦德国(西德)。

东、西的政府在签署统一条约后不久,西德联邦议院和东德人民议院

分别举行会议,对统一条约进行审议。9月20日,西德联邦议院以442票赞成、47票反对、3票弃权,民德人民议院以299票赞成、80票反对、1票弃权,两院均以2/3多数批准了两德统一条约。9月23日,统一条约由联邦总统魏茨泽克签署生效。至此,两个德国已从法律上实现了统一。

在国家统一条约和《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签署后,德国的统一在国家法和国际法上的条件业已具备,有关方面开始积极为两个德国宣告正式统一做最后的准备。到10月2日,民德已做好按《基本法》第23条加入联邦德国的一切准备工作。政府各部已被联邦德国有关部接管,停止行使原有的职能。民德人民议院在按比例分配各议会党团加入联邦议院人数后,于10月2日下午举行了最后一次会议。民德军队已按联邦国防军的要求接受整编,并同华沙条约组织达成协议,从德国统一之日起,不再享受华约成员国的权利和履行对华约的义务。联邦德国在统一条约被议会批准后,即派出大批官员进驻民德政府机构,从事交接工作。驻柏林的美、英、法三国盟军司令部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三国司令签署了一项文件,宣布随即结束对柏林的占领使命。10月2日,东西柏林政府举行联席会议,宣布柏林市正式统一。

10月2日下午6时,柏林国会大厦广场一个印有和平鸽和“祝好运,柏林!祝好运,德国!”字样的巨大热气球升空。下午7时,民德领导人和各界代表在柏林剧院举行了庆祝加入联邦德国的大会。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总理科尔应邀出席。民德总理德梅齐埃发表了讲话。与此同时,西德的广播和电视播放了德梅齐埃和科尔分别就东西德统一发表电视讲话,在此之后,民德乐队演奏了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晚上23时55分,以锤子、麦穗和圆规代表工、农、知识分子的黑、红、金(黄)三色民德国旗从勃兰登堡门和民德所有国家机构、政府机构的建筑物上降下,联邦德国的黑、红、金(黄)三色国旗随即升起。同时降下民德在联合国的国旗,最后,关闭所有民德驻外机构。到24时,民德这个存在了近41年的国家便和平地从欧洲和世界舞台上消失了。

10月3日,两个德国宣告正式统一。在整个德国,尤其是柏林,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统一庆典于3日零时整开始,在柏林国会大厦前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总理科尔极其他德国政府官员以及来自全德各界2000名代表和驻德国的外交使节,出席了升旗仪式。魏茨泽克总统发表讲话,呼吁全德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建设自己的国家。柏林有100多万人参加了庆祝活动。

6. 德国战败后,苏联占领区的就是西德人,美英法占领区的就是东德人吗那柏林人怎么办

根据地域划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被盟军划分为四块,其首都柏林也被盟军划分为四块;西边三块国土分属英、法、美,后来合并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首都波恩;东边苏联托管的一块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柏林(东柏林),原德意志帝国首都柏林被划分成的四块,西边三块分属英、法、美,合称为西柏林,东边属苏联托管称为东柏林,中间的混凝土分界线就叫做柏林墙,后来德国统一了,名称仍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都城仍在柏林,但是那是把中间的柏林墙推倒了后的整个柏林。
柏林原称“大柏林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为德国的首都。战后,根据波茨坦协定,柏林同整个德国一样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初期还设有统一的反法西斯市政府。1948年,美、英、法占领区合并,成立了“三联占区”;同年,苏联占领的东部地区成立了大柏林临时民主政府;1949年,西方三国又在西部搞市议会选举,组成西柏林市政府。至此,一个完整的柏林分裂成东、西柏林两部分。根据波茨坦协定,虽然规定德国可以在重建完成后再统一,但又规定柏林四国占领的状态只有在四国完全达成共识后才能再统一在一起,这实际上已经表示德国在法律意义上已经分裂了.西柏林座落在民主德国境内,成了“孤岛城市”;东柏林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
四国占领柏林西柏林面积为480平方公里,占整个柏林的54%,1981年有人口190万,是全柏林人口的62%。西柏林是一个不独立立的特殊政治单位。它远距离联邦德国,最近距离也有180公里。它与西德的交通联系,有航空线三条(称为空中走廊,见柏林空运事件,1949年5月)、铁路三条、公路三条和二条水路。它虽然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等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西德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可代表西柏林的利益,但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尽管它也成立了市政府,但仍处于西方三国军事占领之下,美、英、法三国还是西柏林的最高当局。四国的军事车辆仍可以在整个柏林市巡逻。

7. 请问德国分裂期间,被东德土地包围的西柏林的人是怎么回到西德去的

西柏林的交通:

西柏林地区面积480平方公里,约占原柏林市面积的54%,四周都和民主德国接壤,距离联邦德国还有180公里左右。由于西柏林地区未与联邦德国联成一体,长期以来处于美、英、法的军事占领之下,这就造成了西柏林归属问题的争议。联邦德国一直在谋求西柏林成为它的一个州,但苏联和民主德国都认为,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组成部分,就是英、法、美三国也不承认西柏林是联邦德国的一个州。最初,东、西柏林的居民可以自由往来,但从1961年8月起,民主德国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柏林墙”,布置铁丝网等障碍物,从此,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被切断。

1971年,美、英、法、苏四国签订了《西柏林协定》,主要内容有:西柏林不是联邦德国的组成部分,今后也不属联邦德国管辖,但可“维持和发展柏林西区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之间的联系”,联邦德国有权对在国外的西柏林人“提供领事服务”,并可“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代表西柏林的利益”,联邦德国签订的国际协定“可扩大应用于柏林西区”等等。自有协定以来,有关各方对协定条文均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因此几方仍不时发生争执。到德国统一之前,西柏林一直处于美、英、法三国的军事占领之下。尽管西柏林不属于联邦德国,但从协定的主要精神来看,还是基本上倾向于西柏林归属于联邦德国。西柏林同联邦德国之间,除通过三条铁路、两条公路和一条水路联系之外,还有三条“空中走廊”(被规定的空中联系通道,各宽32公里)与联邦德国的汉堡、汉诺威和法兰克福相通,保持着“特别联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西柏林通道,这些通道都在民主德国的主权管辖范围内。每年联邦德国政府要为西柏林提供巨额补贴,并且还采用各种办法鼓励私人到西柏林定居、投资。联邦德国的联邦议院还曾经在西柏林开会选举总统。同时,西柏林同民主德国也保持着贸易上的联系。

1990年10月,在东欧剧变的浪潮中,随着柏林墙的拆除,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了两德的统一,东、西柏林也合二为一。统一后的德国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名、国旗、国歌和国徽,首都设在柏林。联邦德国的基本法为全德宪法。从德国统一之日起,四大国取消作为占领国对整个德国和柏林的权利与职责,恢复德国在外交和内政方面的完全主权。

8. 二战后德国分为四个占领区,我就想知道柏林明明在东德境内,那柏林墙和东西柏林是怎么出来的柏林完全在

二战后,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位于苏占区,但是作为首都,也被四国分区占领。后来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相应的,柏林的苏占区属于民主德国,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属于联邦德国,西柏林成为联邦德国在民主德国境内的一块飞地。

9. 东西德怎么合并的越具体越好!谢谢了

两德统一(德文: Deutsche Wiedervereinigung)指的是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通过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西德)的方式完成的德国统一。1990年3月18日东德举行史上第一次民主选举之后,东西德立即展开统一谈判,最后两德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占领德国的四国(美、英、法、苏)达成二加四条约,允许统一之后的德国成为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四个占领国的特权全部取消。统一后,德国继续留在欧洲共同体(即后来的欧盟)以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德国在历史上一向都是一个分裂的国家,在1870年,德国由普鲁士的威廉一世统一,然而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再次分裂,分成东德和西德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在1990年,在西德的赫尔穆特•科尔总理领导之下重新统一。

[编辑]统一过程
自1945年之后,德国一直处于分裂的状况,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实行的政策严格控制两德之间的人员流动。1989年3月28日,民主德国开始实施新的边境管理条例,放宽了对公民出境的管制,从而直接引发了一定规模的逃亡潮,在此后的不到一年间,约有十馀万东德公民通过各种途径辗转移民西欧,形成第三次东德居民出逃浪潮。1989年9月,东德进一步放宽边境管理,西德公民甚至可以在东德的领土过夜。更宽松的边境管理反而进一步激起了东德公民的抗议浪潮,在莱比锡等城市持续爆发群众集会和游行,要求东德当局发扬民主,实行改革,改善供应和服务,开放出国旅行、放宽对新闻媒介的限制。

1989年9月下旬,同属东欧阵营的捷克斯洛伐克政局发生变化。开始民主化改革,东德遂停止了其与捷克斯洛伐克间的互免签证交通。同时为了平息国内的抗议活动,东德政府在10月初重新收紧了一度放开的边境管制,再次禁止西德公民进入东德。此举不仅没有平息抗议浪潮,反而火上加油。

1989年10月7日是东德的40周年国庆,东德各大城市包括莱比锡、德累斯顿、波茨坦、马格德堡、耶拿等地爆发不同规模的抗议示威,在首都柏林国庆庆典会场附近,7000馀名市民聚集抗议,并与警察爆发了冲突,数百人被捕。此后群众抗议活动不断升级,抗争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从最初的争取旅行自由,放宽新闻控制,逐渐转变为要求反对派组织合法化、要求多党制和自由选举等,这种全国性大规模的群众抗议活动是东德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几乎同时,匈牙利和波兰的政局发生巨变,两国政府相继宣布不再遣返出逃到该国的东德公民。

1989年10月18日,东德德国统一社会党领袖埃里希•昂纳克宣布因为健康原因辞职,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选举埃贡•克伦茨接替昂纳克的职位,克伦茨上台后随即宣布实行“彻底改革”,宣布赦免所有外逃和参与游行的人,并与西德政府正式接触。但是昂纳克的辞职和新政策都没有平息民众的抗议声浪,东德各地的游行依旧进行。

随着新领导人的上台,东德境内原本非法的反对派组织开始获准公开活动,在这些反对派组织的协调下,全国各地的抗议活动不断升级,11月4日柏林爆发50万人参与的大游行,6日莱比锡50万市民上街游行。在强大的压力下,民主德国政府于11月7日宣布集体辞职,11月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政治局集体辞职,同日选出以克伦茨为首的新政治局。9日民主德国宣布其公民无需申报特殊理由即可办理护照,东德居民获得迁徙的自由,不久东德居民开始翻越柏林墙前往西德,此后曾经令人恐惧的柏林墙形同虚设,两德居民实现了自由迁移。

11月13日东德的民主党派德国民主农民党主席京特•马洛伊达当选人民议院主席,17日东德成立了联合政府在联合政府的26名内阁成员中,统一社会党人只占15位。新政府上台后提出与联邦德国建立契约共同体的构想。12月1日民主德国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删去了宪法中国家受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领导的条款;3日,由克伦茨继任总书记并为首的德共政治局再次全体辞职,统一社会党中央特别会议决定,驱除包括昂纳克内的中央领导人出党;7日包括统一社会党、民主党派、反对派在内的各东德政党,在柏林召开圆桌会议,会议决定建立民主德国新宪法,遣散秘密警察部队,于1990年5月6日举行大选,逮捕和调查包括昂纳克在内的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人当政时的犯罪行为。

12月8日德国统一社会党召开特别大会,选举了党的新领导人,并宣布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在德国实行多党制,建设民主社会主义。12月11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解散负责柏林墙防务的工人阶级战斗军。12月25日圣诞节期间,数十万西德居民涌入东德旅游,28日,一家东德公司开始出售柏林墙的碎块。

1990年3月18日,东德大选,东德基民盟成为第一大党,东德社民党成为第二大党,民主社会主义党为第三大党。4月12日东德基民盟和东德社民党宣布联合组阁,民主社会主义党第一次成为在野党。

5月18日东德新政府与联邦德国签署国家条约,条约规定了两德将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7月1日条约生效,东德马克退出流通,西德马克成为两德共同的货币。7月6日两德开始就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条约规定了两德统一的原则、方式和时间,以及两德统一后的政治制度等。最终在1990年8月31日签署了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民主德国恢复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前的五个州,这五个州遵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第23条集体加入联邦德国,加入联邦德国的五个州实行三权分立的多党制议会民主制度。

1990年10月2日,东德政府机关停止工作,联邦德国接收了东德的驻外使领馆,10月3日,两德统一庆典在柏林举行,两德正式宣布统一。东德的五个州——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萨克森-安哈尔特和图林根——正式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当时有两个统一方式选择:一是纯綷修改西德基本法(Grundgesetz)把其权力扩展到这五个州从而于宪制上成为同一个国家;二是把统一过程当成是东西两个德国的正式合并,产生一个新德国并重写宪法。的确前者是比较简单亦是当时德国选择了的方式,可是因为这方式没有视东德为对等主权国,让东德有一些被“旧联邦共和国”占领的情绪,或是认为自己只是西德的一个附属。

为了让统一更顺利和让其它国家消除疑虑,联邦德国对基本法作了一些修改:第一百四十六条条款的修改,让当时宪法内第二十三条款能用于统一。在上述五个州加入联邦德国之后,基本法再度被修改,并说明:在已统一的领土以外,没有任何德国领土尚未加入德国。不过,此宪法仍可在未来被修订,它仍容许德国人接纳另一部新的宪法。

1990年11月14日,德国政府与波兰签订一项条约,最终确认两国现在的奥得河-尼斯河界线。故此,德国放弃对西里西亚、东波美拉尼亚、但泽和东普鲁士的领土要求。12月,举行了1933年以来第一次全德自由公正的选举。结果总理赫尔穆特•科尔领导的联合政府比上次选举赢得更多议席以更强的大多数姿态领导新德国。

[编辑]影响
两德统一一度为德国的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并使其增长在统一后数年持续放缓。根据柏林大学所发出的文章,两德统一的经济代价约为一万五千亿欧元,比全国的国债还多。当时东德的弱势经济状况及不切实际的两德货币兑换率(当中渗透着政治动机),令东德工业竞争力大幅下挫并使不少工厂倒闭,导致经济重大损失。时至今日,东德仍需倚仗每年一千亿欧元的特殊补助来重建其经济,而从西德提供的商品资助亦使西德资源紧缺,最后导致不少最初受东德政府支持的亏本工业需要私有化。

两德统一后,大部份前东德地区被“反工业化”,导致近20%的失业率。高失业率导致以千计德东人移居到西部找寻工作而令当地人口持续下降,以专业人士的流失尤其严重。转用欧元作货币亦被视为德国大部份问题的根源。德国中央银行(Deutsche Bundesbank)则一直强调经济问题的起因不是欧元,而问题只有德国自己才可以解决;有指这代表中央银行暗示统一才是原因。

阅读全文

与德国合并前柏林人怎么出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9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5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3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2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8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8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5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8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90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3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