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在一战输的很彻底为啥还有能力发动二战
一个强国如果保留了人才,和科学技术延续,也有一个方向后,是可以恢复的,只要人和国土还在,国家的梦想还在,重新恢复也是可能的。
这其中,德国出现了希特勒,他的很多重整国家力量的做法极像共产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做法。德国的核心统治阶层还在,容克贵族,东普鲁士贵族,这些人和他们的力量一战后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对一战的态度主要是不服输。希特勒上台后,强势超控国家发展,发展军工,讨好贵族阶层,清算富裕的犹太人。这些政策是实施后,重整了德国的国家实力,特别是军事实力
英法因一战的残酷消耗,全民到政府都有点厌战,面对德国的咄咄逼人,采取了绥靖政策,后期甚至还想祸水东引,让德国去搞定苏联。这些政策,让德国在恢复期脆弱期时安然度过。当世界到1939年时,一切都不可逆转。疯狂的纳粹,能组织起整个国家力量全面投入战争,并在几次前期的小试手中获益颇丰,天然的说服了全民跟着他们去赌博。结果就是惨烈的二战。
鉴于一战后,德国还有能力发动二战,希特勒败掉后,盟国对德国做了很彻底的清算,国家到92年才统一。
2. 一战中德国是战败国,战后经济和军事都受到了制裁,为何能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就拥有了发动二战的实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于1924年制定的德国赔款支付计划。由于德国财力枯竭,加上战胜国争夺德国赔款的矛盾,德国按《凡尔赛和约》(见巴黎和会)支付赔款问题成为20年代资本主义国际经济与政治中难以解决的纠纷 。根据英国提议,协约国赔款委员会于1923年11月增设两个专门委员会,一个研究平衡德国预算和稳定德国金融之方法 ,一个调乍得国资本外流情况并设计引回的方法。两个专门委员会以美国银行家C.G.道威斯为主席 。12 月由法、比 、意、英 、美5国代表组成的国际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 ,研究德国赔款问题。1924年4月9日道威斯拟定一项解决赔款问题的计划,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经同年7月16日~8月16日之伦敦会议 (英、法、意、日、比、希、葡、罗、南、美参加)讨论并通过,同年9月1日生效。该计划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主要内容是: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由协约国贷款 8亿金马克(折合1.9 亿美元)以稳定其币制,在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的情况下,规定德国赔款年度限额,即由第一年(1924~1925) 10 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到第五年 ( 1928 ~1929 )增至年付25亿金马克;德国支付赔款的财源来自关税、烟酒糖专卖税、铁路收入及工商企业税;发行110 亿金马克铁路公债、50亿金马克工业公债;德国的金融外汇、铁路运营以及税捐征收事务受国际监管。德国以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作为接受赔款计划的条件 。1924年8月16日,计划被双方接受。道威斯计划的执行,对20年代后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1928 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
“道威斯计划”是道威斯高超的经济、政治才华的结晶之一,也是一战后美国迈向“独立的世界主义”政策的重要一步。1921年3月4日,共和党人沃伦·G·哈定就任美国29任总统,并宣誓美国决不卷入外国的纷争。4月12日,哈定又在国会联席会议上说,美国“将不参加国际联盟”。但同时,这位总统又保证,他的政府将与那些想组成一个他认为非政治的国家联合体,以及想使惨遭蹂躏的欧洲国家复兴的外国政府合作。这就是说,哈定政府的所谓“不卷入”和“不参加”,不过是要以美国的方式对欧洲施加影响罢了。因为他们知道当时美国还不具备控制“国际联盟”的“能力”,但也清楚美国已具有的影响力,不参与欧洲事务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道威斯计划”产生的美国大背景。
作为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道威斯计划”的产生及其得以实施还有更具体的背景。众所周知,“计划”不仅结束了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而且也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了大大缓解。再一个问题就是20年代德国对协约国的战争赔偿问题和战后协约各国对美国的战债偿还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洲各国欠美国的战债共达103亿4千万美元。其中英国为43亿,法国为34亿,意大利为16.5亿美元。虽然《凡尔赛和约》规定英、法等可以从德国得到战争赔偿,但同时要偿还美国的债务。所以主张将赔款和战债问题联系起来讨论。1920年5月,英、法两国政府首脑发表声明,主张同时一笔勾销对美国的战债和对德国的赔偿要求。当德国财政、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已无力偿还协约国的赔款,英、法等在德赔款问题的矛盾也日趋尖锐之时,1922年8月1日,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向法、意等六个协约国发出照会——即着名的“贝尔福照会”,提出英国“准备放弃对德国赔偿的一切未来权利和对战债偿付的一切要求。只要这一放弃成为一项使此重大问题能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的……总计划的一部分。”言外之意,是要求美国一同作废弃战债要求的努力。12月26日,法国操纵的巴黎会议决定对德国实施制裁之时,29日美国方面发出了“参与”的信号。这一天,美国务卿查尔斯·艾文斯·休斯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对美国历史学会发表重要演说,指出应由一个“公正的”国际专家委员会来研究德国的赔偿问题,包括对德国的偿付能力作出新的估计。并且表示,美国公民将会参加这个委员会的工作。1923年1月11日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后,英、法在德国问题上的矛盾更加尖锐,德国也停止了对英、法等国的赔偿。乘此机会,10月11日美国总统柯立芝对报界声明,休斯的纽黑文演说所表述的立场仍然有效,同时也反对将战债与赔款联系起来讨论。英国赞同组成专家委员会重新讨论德国的赔偿问题。为了迫使法国就范,英国联合美国对法国施加各方面的压力,致使赔委会于1923年10月15日在巴黎宣布C·G·道威斯和欧文·D·杨格为调乍得国财政情况的美国专家,后组成了道威斯领导的专家委员会
3. 德国为什么在解决经济危机后还要发动二战
从历史原因来看:第一次大战遗留下的不公平条约和待遇,严重限制了德国的发展.
从社会原因来看:随着希特勒的上台和纳粹党的执政,学校的主要教育就是军国军主义教育,加上希特勒和纳粹党的鼓动,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从经济原因来看:在解决经济危机后,德国为了加大发展力度,受世界经济的影响,德国必须自谋出路,当时情况下,只有战争才能拉动经济的发展,因为战争能有效的拉动国内的生产,特别是军火业,钢铁业,又能掠夺大量的物资.
从国家来看:上世纪30年代中期的德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甚至超过美国,特别在钢铁方面远远强于欧洲其他国家.
从国际来看:绝大多数国家忙于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顾及德国的发展及军事主义的胜起,从进攻波兰和捷克就知道,所有的国家都持中立态度,间接助长了德国大规模战争的开始,以及英国和法国的立场不一致,和苏联签定互不侵犯条约,美国的中立才导致一发不可收拾.
还有一个更重要和直接的原因是:在战争之前,希特勒曾访问过意大利,莫索里尼的野心和军队假装的不可一世,给了希特勒鼓励和发动战争的动力
4. 从一战战败到发动二战,短短时间里德国哪来那么多钱发展军工
一战以德国战败而告终,根据1919年签订的签订的《凡尔赛条约》条约,德国所需赔付的战争赔款高达2260亿马克,并且只能以黄金交付,这笔赔款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同时一战后德国不仅丢掉了其海外的全部殖民地,国内的煤炭,钢铁行业也遭受重创。令人震惊的是,短短20年之后,德国就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么德国是如何做到的呢?德国哪来这么多钱发展军工呢?除了沙赫特制定的经济发展策略外,纳粹德国为了发展军工,还通过掠夺犹太人,限制国内消费领域的投入(把原来要投入消费领域的钱全部投到军工领域)等方法来筹措军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5. 德国在一站时损失惨重 为什么在二战中那么强悍 一站到二战就30年左右 怎么发展的啊 二战战
1、一战是群殴,德国东西线作战时间太早,开战没多久就开打了。二战就不一样,德国没去惹苏联就不会那么早,况且,当时英美法等国家纵容德国侵略,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慕尼黑阴谋。(东西线作战那是大忌)
2、法国方面,如果你注重法国作战史你就会发现法国人喜欢打阵地战,楼主应该记得玛奇若防线吧?那个防线不是吃素的,到处是巨炮,易守难攻。但是德国人这一点做得很好,应验林彪元帅在苏联讲的一句话“防线是死的,绕过去就是致命的”。果不其然几个月后的德军装甲师绕过这道防线直插巴黎,首都沦陷。给防线包了饺子,这道防线就废了。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法军自然投降。(装甲师在那会行军很恐怖的,古德里安曾经创造过一天行军几百公里的突击作战记录,至今还保持着,好像就是闪击波兰)
3、战后的德国恢复得快个人认为一大功劳是America,为对抗华约大规模的援助。另方面在于欧洲的民族意识觉醒,尽管里面英法德各有仇家,但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就成立了后来逐渐演变的欧盟(当然一开始不叫欧盟)。
6. 为什么一战废墟中的德国二十年后又能发动二战
最重要的:美国欧洲的庞大贷款,给了德国重建的足够资本。这点和日本当年崛起一样。迅速重建开工。
其次,经济发展计划正确,有针对性,民众也比较踏实苦干,成为欧洲工厂,制造业发达。这点比中国强多了,中国只会赚苦力钱,没有话语权。
另外支撑二战的重工业,矿产石油等是占领波兰,北欧后才实现的,之前发动的战争其实赌博成分比较大,德国高层不认为自己很强大,也不知道坦克战对波兰会如此摧枯拉朽。
德国人优势在于良好的教育,国家文化特点。在二战之前德国人并不显得比英国人更优秀。
7. 德国在一战失败以后为什么还要发动二战
LZ您好
发动一战和二战的德国根本不是一个国家!
发动一战的是德意志帝国,二战是纳粹德国。
请先明白这点!
接下来才能解释发生了什么: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崩溃,德国土地上成立了魏玛共和国。但是……
该共和国堪称西方民主历史上经济问题最严重的政权。恶性通货膨胀,高涨的失业率,低下的生活素质令全国人民对政府失望。而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资本主义经济萧条更令魏玛共和国雪上加霜(更多的人将萧条的矛头直指政府。)
一战凡尔赛条约毫无疑问是不平等条约。直至最后德国也才支付了1/8的战争赔款,甚至走上了印刷钞票的道路。此外还有割地主权等问题。惩罚性的条款令整个国家国民惊慌并怨怼政府行政能力。
当初德意志帝国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国家。魏玛共和国宪法亦具备漏洞,国家总统被认为是“皇帝的替代者”这为希**的独裁上台提供了便利。
以上种种,令德国人别无选择,只能将国家与自身的命运,打赌给了希**及其领导的纳粹主义。
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出现,希**利用共产主义诓骗了德国民众(尤其是工人阶级),成功上台,接着反过来打压德国共党,扶持资本家。理论上这样的操作等于国内到处树敌,阶级矛盾尖锐,于是希**找到了突破口:利用战争转移国内矛盾,转嫁经济压力。失业人口全部参军,国内生产力不足就开始建集中营,以民族主义压迫犹太人等“劣等民族”,进行几乎无偿的劳动,当劳动力下降再进行毒气室之类处决。然后用扩张来保证自己的资源供给和生存空间。
所以,可以反过来这么认为,只要不开战,纳粹德国就是瞬间崩溃。
而在此期间,尤其是二战的前期,西方其他国家的绥靖政策,也即牺牲小国利益来保证战火不烧到自己,对纳粹德国初期的侵略不作为的态度,更令希**有恃无恐,并最终酿成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8. 德国一战之后割地赔款,为什么二十年间就又能发动二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丧失了13.5%的领土,12.5%的人口,16%的煤产地和一半以上的钢铁产业。
至于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不好意思,全部都被战胜国瓜分了。
除此之外,德国还需要赔偿1320亿马克,相当于33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但是在一战期间,德国的军费高达470亿美元,国内早已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整个国家的经济完全处在崩溃的状态,怎么可能会有钱来支付战争赔款?
当然了,这些钱帮助德国恢复经济还是可以的,但想要帮助德国筹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军费,那还是捉襟见肘的。更何况1929年爆发了席卷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基础原本就不牢固的德国更是损失惨重。
想要在数年之间摆脱经济危机并做好世界大战的准备,仅仅依靠德国那是不可能的,也只有外来资金的支持,才能进行解释。
至于这外来资金的来源,还是美国。
9. 一战结束后的德国穷困不堪,为何还有财力发动二战呢
早在一战前德国就是欧洲第一经济强国,铁矿和煤矿丰富,强大的工业更是她的支柱产业,家底殷实。同时,作为一战发起国,战火却没有燃烧到其本土,完备的的工业体系得以保存。倒是法国北部被打成了一片废墟,这让他们恨得咬牙切齿。
尤其是欧洲最大的克虏伯兵工厂几乎毫发未损。尽管残酷的战争吞噬着一个个士兵的生命,但是其国内的工业生产却没有大的冲击,经验丰富的产业工人都得以保留。这些都是他们战后迅速崛起的资本,可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更为重要的,还是这个民族特性决定了一切。
一是严谨好学。我们都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人才的较量,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在德国,教育是十分重视的领域,早在19世纪中期,入学率就已经达到了97.5%,国民素质很高。
钱没了可以印,机器没了可以造,只要人在,有学问和知识,这些都是“毛毛雨”。 他们对待工作十分严谨,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业产业更是让经济能够迅速恢复。“德国制造”成为了一张家喻户晓的国际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