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在二战的时候为什么选择攻打苏联而不是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的许多决策让人至今难以理解。德国可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整个法国,但对于面积狭小的英国,德国却始终没有决战的勇气。面对英国和苏联,德国人竟然选择去挑战强大的苏联而不是英国,这让人感到十分费解。
相比之下,苏联是德国认为可以迅速战胜的对手,至少当时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苏联地域面积广大,和德国之间没有地形阻隔,德军的坦克部队可以快速推进,发挥闪电战的优势。一旦德军发起突然袭击,德军有把握迅速占领苏联在欧洲部分的工业区。尤其是高加索山脉的石油工业,更让德国垂涎三尺。
在这种情况下,向苏联发动攻击已经成为了德国的唯一选择。德国在苏德战争前期的确拥有巨大的优势,但最终还是美英苏等国的共同努力下功败垂成。
2. 是什么原因导致2战德国为什么去打苏联打苏联不是找死啊!苏联要比德国厉害
是因为一战战败、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有点过于狠了,但没有狠到头。如果不狠的话,德国就不会积怨,没有积怨就不会去策划报复。如果狠到头、把德国彻底搞垮了,德国就再也无法恢复了,虽然会恨、但是已经没有能力报复了。正是因为这种当不当、正不正的来了一下,狠也不算太狠,才使得德国对这些制裁它的国家产生了仇恨、也使得德国有能力去恢复,然后进行报复。当时、美国、英国、法国虽然是在同一立场上制裁德国,但又各怀鬼胎,一个会开了小半年,各种矛盾,各种谈不拢。
苏联的军事技术不比德国强、而且斯大林搞大清洗,把很多优秀的将领都给处决了。德国打苏联,败就败在苏联地大、人多,还有老天帮忙。苏联快比整个欧洲都大了,换成打法国,都能打五次了。结果德国兵一进苏联,叫苦不迭,发现这地儿有种走不到头的感觉,冬季一到,苏联人一点事儿都没有,因为世代就在那生活,习惯了,可是德国兵受不了了,第一次去没发棉袄。而且由于二战时的军备都还是机械化装备,天寒地冻,那么冷,好多东西都冻上了,发动不起来。
3. 纳粹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西欧当时不产石油,中东的石油也没有发现,德国的装甲师急缺石油,离德国最近的油田在罗马尼亚,在苏联控制中。
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的东路大军专门冲着黑海附近的油田去的。
还有当时的苏联因为5年计划,工业、军事等方面发展及其迅速,扩军及其迅猛。按照苏联当时的发展速度,肯定会在1-2年内完全超过德国,而且苏联人口多,资源厚,跟德国必有一战。
德国跟苏联肯定要打,早打肯定比晚打好。德国也正好挑在斯大林搞清 洗的时候,苏军指挥能力最薄弱的时机,这是完全正确的。
就像当年的拿破仑,他入侵俄国就是因为俄国的新沙皇,正在通过外交手段组织新一轮的“反法联盟”,如果拿破仑不去打俄国,各国的联军会在6个月之内再次登录法国本土。
4. 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有一句名言:决不可信任与强者的联盟。苏联和德国一样也是一个虎狼之邦,战争爆发前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发动苏芬战争,趁火打劫波兰,种种劣迹昭然若揭。一个兼具实力和侵略欲望的国家不可能老老实实的成为自己的盟友,即使希特勒不主动挑起战争,苏联完成自己的五年计划之后也很可能对德开战。
综合以上事实,提前开战并利用闪电战术迅速击溃苏联,消灭德国的陆上军事威胁似乎对德国更有利,所以,希特勒选择对苏开战。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原因如下:
1、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却一点也不简单。德国占据苏联,才能和日本形成亚欧一体的地缘战略联盟。在1941年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换言之,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被德军拿下了,就连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爱将隆美尔在非洲战无对手。
2、要想称霸世界,那么必须要占领苏联,唯有占有苏联,既能联合1937年攻占中国的日军,形成东线联盟一体,成为亚非欧三洲一体的超级联盟帝国。接下来,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称霸世界指日可待。这一层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下面要说的是一些很细节性的原因,其实苏德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毕竟德国要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
首先,在德国看来,苏联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盟友”德国要攻打全球,离不开苏联的战略资源。二战打得就是现代化武器的战争,诸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潜艇、卡车等都离不开石油,而德国自己缺乏石油资源。希特勒当初之所以攻占罗马尼亚,是因为罗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的战略供需都来自罗马尼亚油田。而苏联的石油比罗马尼亚更多。
(5)德国为什么非要打苏联和美国扩展阅读
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失败,并且苏联当时用攻打芬兰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机,最终选择了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人伤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德国则因为与苏联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实力,大量德军无法撤出苏德战场,甚至被大量歼灭,因而极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意大利的作战以及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战后,德国被分割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被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的经济也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后才得以恢复。
东欧各国,包括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由于均受到了苏联红军不同程度的占领,其国家政权被苏联清洗,换以听命于莫斯科的共产党傀儡政权,其政权形式完全仿造苏联,并且都留有大量的苏联红军驻扎在这些国家,因此这些国家从战后一直到东欧剧变期间都是苏联的卫星国。
6. 二战时德国为什么要攻打苏联
侵苏联是纳粹党长期的“即定国策”。这直接决定了攻苏的必然性。
西欧粮食恐慌,石油短缺,给希特勒扩大战争带来很大困难,要拿下英抡三岛反而会增加这种困难。因此他迫切需要夺取乌克兰的粮食和高加索的石油,给武装部队输血。
在希特勒的全球战略中,苏联是主要敌人,而英国则是可以妥协的不对象。当时欧洲大陆的战略态势是苏德两雄对峙。
7. 德国为什么必须攻打苏联
德国必须攻打苏联的原因很简单: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就是利益使然。
二战时,纳粹元首希特勒下令德军攻袭苏联,却让原本战无不胜的德军满盘皆输,事实证明攻打苏联是个错误。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不愿开战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可见在未开战之前,他们是有共同利益的。
希特勒自觉能拿下苏联,是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德国闪电战战无不胜,德军因此士气高涨,反观苏联在1939年攻打芬兰这样的小国时,动员了54万兵力,去攻打只有12万多人能派上战场的芬兰,第一阶段直接有四个师被全歼,战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虽然第二阶段,苏联最终取胜,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苏联输得很惨,苏联的表现如此之差,导致了希特勒的误判,认为苏联就是空有大面积的领土和大量的军队,战斗力差得可怜,希特勒以为凭借德军的战斗力肯定能速胜苏军。
然而,一切不以人的意志为左右,当一切盖棺定论时,时间是历史最好的证明。
8. 二战期间为何德国一定要以进攻苏联为目标
我们都知道,二战是由纳粹轴心国德、日、意发起的。1939年9月1日,德军在波兰打响了第一枪,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如今,我们回顾历史,不免会发出疑问,当年德国为什么会把苏联作为主要进攻国呢?究竟是有计划的行动,还是战局面前的迫不得已?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二战时德国的主要动机。
希特勒想,既然不列颠空战表明暂时征服不了英国,那么就先解决苏联。否则等到英国恢复了陆军实力,美国又参战,而苏联在东方趁火打劫,那样最危险。况且斯大林在国内搞的“大清洗”,使他大失人心,军队也毫无战斗力——苏芬战争已经显示苏军有多么无能。希特勒相信进攻苏联可以获得德国所需的大量物资,而且苏联陆军不是德国陆军的对手,所以他决定先征服俄国。进攻苏联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那些敌视苏联的人会因此支持德国,特别是梵蒂冈教廷。
9. 德国为什么敢打苏联
1、斯大林30年代进行了大清洗,大批军人和民间人士被杀,苏联军队削弱非常大。特别是苏芬战争,芬兰小国的军队也是把苏联军队杀的落花流水,最后苏联靠着数量和消耗战能强才取胜,因此使得希特勒回复了能够战争苏联的信心。
2、苏联和德国签署和平协定后,苏联一直在东欧扩展势力(例如:吞并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等等),因此德国也非常担心苏联的进攻,因此在解决法国这个欧洲大国后(英国毕竟远离欧洲本土),在欧洲大陆能够对德国造成威胁的就是苏联,因此希特勒决定解决苏联。
3、日本侵略中国,使得美国对其进行了经济制裁和石油禁运,日本资源匮乏,亚洲一些地区也有美国驻军,因此不解决美国问题,日本占领中国和亚洲的目标就不会实现。由于其独裁体制,长期就进行反美宣传,将美国描绘成道德沦丧的人们贪生怕死的国家。
4、其实这种误判在独裁国家是常见的现象,海湾战争时期的萨达姆就是明显误判美国实力(认为美国不敢打,即便打了也不能取胜),第二次又误判了美国的决心,这种体制下,很多客观的东西会被抹杀的,首先接触的历史就是经过上一辈人修改过的,所以使得他们一直受一些错误的观点影响,有些话独裁体系也不愿意听,智囊也是无法和不敢说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