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什么时候有的潜水艇

德国什么时候有的潜水艇

发布时间:2022-05-03 06:27:01

A. 潜水艇的由来

18世纪70年代,美国人D.布什内尔建成1艘单人操纵的木壳艇“海龟”号,通过脚踏阀门向水舱注水,可使艇潜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艇上装有两个手摇曲柄螺旋桨,使艇获得3节左右的速度和操纵艇的升降。艇内有手操压力水泵,排出水舱内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携一个能用定时引信引爆的炸药包,可在艇内操纵系放于敌舰底部。1776年9月,“海龟”号潜艇偷袭停泊在纽约港的英国军舰“鹰”号,虽未获成功,但开创了潜艇首次袭击军舰的尝试。
潜艇发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进的,因此限制了潜艇的发展。而此时,蒸汽机已经发明并被应用到了铁路运输和水面舰船上。蒸汽机在潜艇上的应用,推动了潜艇动力装置的发展,再加上潜艇设计者的不断努力,终于出现了以机械为动力的现代潜艇。
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是潜艇研制的重要时期。1801年,美国人R.富尔顿建造的“鹦鹉螺”号潜艇,艇体为铁架铜壳,艇长7米,携带两枚水雷,由4人操纵。水上采用折叠桅杆,以风帆为动力。水下采用手摇螺旋桨推进器推进。
19世纪 60年代,美国南北战争中,南军建造的“亨利”号潜艇长约12米,呈雪茄形,用8人摇动螺旋桨前进,航速4节,使用水雷攻击敌方舰船。1864年2月17 日夜,“亨利”号用水雷炸沉北军战舰“豪萨托尼克”号,首创潜艇击沉军舰的战例。1880年9月,中国在天津建成第一艘潜艇,艇体形如橄榄,水下行驶,十分灵捷,可于水下暗送水雷,置于敌船之下。
早期的潜艇都是使用人力推进的,航速很慢。1863年,法国建造了“潜水员”号潜艇,使用功率58.8千瓦(80马力)的压缩空气发动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188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航速6节,续航力约80海里。1897年,美国建造了“霍兰”Ⅵ号潜艇,水面使用33千瓦(45马力)的汽油机动力装置,航速7节,续航力达到1000海里;水下使用电动机为动力,航速5节,续航力50海里,这是潜艇双推进系统的开端。
早期潜艇使用的武器,主要是艇体上挂带的定时引爆炸药包或水雷。1866年,英国人R.怀特黑德制成第一枚鱼雷。1881年,T.诺德费尔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诺德费尔特” 号潜艇,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同年,美国建造的“霍兰”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这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
早在19世纪50年代,法国海军的一名工程师就提出了改装机械动力潜艇的建议,许多人也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1863年,法国建成了一艘“潜水员”号潜艇。艇体模仿海豚的外形设计,长42.67米,排水量420吨。使用一部功率为59千瓦(80马力)的蒸汽机作动力,速度为2.4节,能在水下潜航3小时,下潜深度为12米。由于“潜水员”号采用了蒸汽机作动力,尺寸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潜艇,成为了20世纪之前最大的一艘潜艇。虽然“潜水员”号潜艇的动力装置有了质的飞跃,但它却受当时设计水平的限制,当增加压载使其浮力等于零时,潜艇下潜就失去了控制,水下航行的稳定性很差。另外,潜艇在水下航行时需要大量的空气,而这在当时几乎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于是,“潜水员”号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蒸汽机作为潜艇的动力失败后,潜艇设计师们不得不另辟蹊径,为潜艇寻找更好的动力装置。1886年,英国建造了一艘使用蓄电池动力推进的潜艇(也被命名为“鹦鹉螺”号)成功地进行了水下航行,航速为6节,续航力约80海里。从此,电动推进装置为潜艇的水下航行展现了广阔前景。
但对现代潜艇的发展作出过最大贡献的,当属美国潜艇设计师――约翰·霍兰。
约翰·霍兰1841年出生在爱尔兰利斯凯纳镇,父亲是英国海岸警卫队的一名雇员。父亲的职业使霍兰从小就对海洋及战舰充满了好奇。中学尚未毕业时,父亲不幸病故,年轻的霍兰被迫结束学业,到一所学校担任理科教员,以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在此期间,霍兰一边工作,一边设计潜艇。1873年,霍兰辞去了教师工作,带着他的潜艇设计图纸到了美国。在美国,他一边在一个都教会学校教书,一边完善着他的潜艇设计图。
1875年,霍兰将建造新型潜艇的计划送交美国海军部。但是,美国海军对3年前支付5万美金建造的一艘名为“智慧之鲸”的小型手操潜艇的沉没仍然记忆犹新,因此断然拒绝霍兰的计划。遭到拒绝的霍兰却没有因此而却步,他很快就得到了流亡美国的由爱尔兰一些革命者组成的“芬尼亚社”的大力资助。在“芬尼亚社”的支持下,经过3年时间的努力,霍兰终于在1878年将自己的第一艘潜艇送下了水。
该潜艇被命名为“霍兰-Ⅰ”号,是一艘单人驾驶潜艇。艇长5米,装有1台汽油内燃机,能以每小时3.5海里的速度航行。但由于潜艇水下航行时内燃机所需空气的问题没有解决,故潜艇一潜入水下发动机就停止了工作。虽然这是一艘不成功的潜艇,但霍兰却在它的身上积累了经验,为下一步建造新的潜艇打下了基础。
这时,“芬尼亚社”对霍兰的潜艇研制提出了要求:所建造的潜艇,大到足以能有效地进行作战,小到使其能够塞进特制的商船船舱。这种商船要求可以装成民船的模样横渡大西洋。当遇到敌舰后,特殊商船将潜艇放出以攻击敌人。按照这一特殊要求,1881年,霍兰建造成功他的第二艘潜艇,命名为“霍兰-Ⅱ”号(也称“芬尼亚公羊”号)。该艇长约10米,排水量19吨,装有一台11千瓦的内燃机。为解决纵向稳定性问题,霍兰为潜艇安装了升降舵。同时,他还在艇上安装了一门加农炮,使得“芬尼亚公羊”号潜艇既能在水下发射鱼雷,又能在水面进行炮战。“芬尼亚公羊”号的建成给公众以极大的鼓舞,在潜艇发展史上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世纪80年代末期,潜艇的发展引起了更多国家的兴趣。1893年,长约45.7米、排水量为266吨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在法国下水了。它以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在当时各国所出现的潜艇中,它是最先进的一艘。
“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的成功促使霍兰更加努力了。但就在霍兰全力以赴投入他的第三艘潜艇制造之中时,“芬尼亚社”的一些成员对霍兰无终止的试验丧失信心,并在一天黑夜将“芬尼亚公羊”号以及建造中的第三艘潜艇偷偷地运走了。从此,霍兰与“芬尼亚社”分道扬镳。 失去了“芬尼亚社”的资助,霍兰只得暂时停下潜艇的研究而到一家汽枪公司担任了描图员的工作。但是不屈的科学家永远不会为困难所吓倒。在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他兴办了“肛鱼潜艇公司”。这时他与炮兵上尉扎林斯基合作,又建造了他的第四艘潜艇“扎林斯基”号。1886年,当“扎林斯基”号建成下水时,因滑道倒塌而全艇被毁。“扎林斯基”的失败,反而使霍兰有了暂时的喘息余地。
几乎就在霍兰失败的同时,西班牙却有一个名叫艾萨克伯尔的海军上尉于1889年设计了一艘由时机推进的潜艇。不幸的是,因为艾萨克伯尔与上司不和,其上司竟然不顾国家利益而否定了他的计划。
美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在与西班牙的竞争中取胜,由海军部于1893年举办了一次潜艇设计大赛。霍兰大这次大赛中技压群芳,荣登榜首。大赛的胜利使霍兰于1895年接到了制造一艘潜艇的定货单,并从美国海军部得到了15万美元的经费。于是霍兰又开始了他的第五艘潜艇的设计。
为了建造一艘像样的潜艇,霍兰从一开始就注意解决那些潜艇史上阻碍潜艇发展的问题。为此,他反复研究并数易方案,终于建成了他的第五艘潜艇――“潜水者”号。该艇长26米,拥有水面航行的推进装置——蒸汽机动力装置和水下潜航的推进装置——电动机。 “潜水者”号由此成为了潜艇双推进系统的鼻祖。但是,美国海军部出于战争的需要,在“潜水者”号建造期间,就要求霍兰能够使“潜水者”号用于水面作战。但霍兰却认为,按照这种要求是不会制造出满意的潜艇的。于是,霍兰放弃了“潜水者”号的建造工作,归还了海军部的经费,开始用自己的钱来设计建造一艘新潜艇。
1897年5月17日,时年56岁的霍兰终于成功地制造出了“霍兰-Ⅵ”号潜艇。该艇长15米,装有33.1千瓦(45马力)汽油发动机和以蓄电池为能源的电动机,是一艘采用双推进的最新潜艇。在水面航行时,以汽油发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7海里,续航力为1000海里。在水下潜航时,则以电动机为动力,航速可达每小时5海里,续航力50海里。该艇共有5名艇员,武器为一具艇首鱼雷发射管(有3枚鱼雷)和2门火炮(向前、向后各1门),火炮瞄准靠操纵潜艇艇体对准目标。该艇能在水下发射鱼雷,水上航行平衡,下潜迅速,机动灵活。这是霍兰一生中设计和建造出的最后一艘潜艇。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驱者,人们将其称为“霍兰”号。双推进系统在该艇上的运用,使这艘潜艇取得了潜艇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功,从而奠定了霍兰作为“现代潜艇之父”的地位。
但是霍兰的成就并没有给他本人带来任何好处。由于美国海军部一些官员的偏见和挑剔,这艘潜艇不仅未被海军部采用,反而使这位大发明家受到了恶毒的嘲讽。无情的打击使时年63岁的霍兰愤然辞职。从此,一代潜艇巨匠被迫停止了其心爱的事业,并最终因肺炎病逝,终年73岁。 尽管“霍兰”号潜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在潜艇这一领域也同处领先地位。1899年,由法国科学家劳贝夫于设计的“纳维尔”号潜艇在法国下水。
“纳维尔”号与其他潜艇不同处在于,该艇在其内壳之外又包上了一层外壳。这使得“纳维尔”号既有一个酷似鱼雷艇似的外壳,又有一个按照潜艇要求设计的内壳,艇员及所有装备都装在耐压的内壳之中。内外壳之间的空间被充作压载水柜,并以此控制潜艇下潜和上浮。当该艇排除压载水柜中的水之后,即可像鱼雷艇一样具有良好的适航性,使得其水面航行的速度达每小时11海里,续航力为500海里;当压载水柜中注满水之后,“纳维尔”又将与早先潜艇一样,它的水下短距离航速可达每小时8海里,即使在水下航行数小时,其水下航速也可达每小时5海里。 不过,也有一种意见认为,双层壳体结构并非起源于“纳维尔”潜艇,而是由美国青年西蒙·莱克首创。19世纪90年代,西蒙·莱克由于受了法国着名科普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的影响,单枪匹马地投入到潜艇的研究之中。
莱克从亲戚那里借来一笔钱,经过努力,于1893年建成了他的第一艘潜艇——“小亚古尔爸爸”号。“小亚古尔爸爸”号也许是潜艇史上自“海龟”艇以来最不像样的潜艇。它看上去像一个特大的木柜子,长4.2米,高1.5米。艇体以松木板内衬帆布垫建造而成。艇体上方有个小舱盖,艇底安有三个木头轮子(前面一个,后面两个)。轮于是由手摇曲柄带动行走的,“小亚古尔爸爸”艇与其他潜艇相比独具匠心。它没有用于注排水的羊皮口袋或水泵、水箱等,而是采用装载足够重的压载物使之沉到海底,接着在海底用轮子滚动推进,如果要上升到海面,只要把压载物抛掉,艇体即可上浮。
不过,莱克最初建造潜艇并非为了军事目的,而完全是被迷人的海底生物所吸引。他从建造“小亚古尔爸爸”一开始,就想到能从潜艇中走出来,以便采集海底生物。所以他在潜艇中安装了空气压缩设备,并设置了一个空气闸舱。莱克使压缩空气设备所产生的空气压力与艇外海水压力相等,这样打开空气闸舱的舱门,人们便可以穿着潜水服从艇中走出来,而海水却不会涌进闸舱。人们将这种使海水不能涌进艇内而人能从艇的舱口自由进出的闸舱门叫做气门或水门。在气门的帮助下,莱克和他的伙伴,在迷人的纽约湾海底,采集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
之后,莱克开始对“小亚古尔爸爸”号不断地进行改装,并于1897年完工。改装后的潜艇命名为“亚古尔”号。该艇无论在水上或水下航行,都由一台22千瓦(3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来推动前进。由于汽油发动机工作时需要空气,所以莱克在艇上装有可伸出水面的吸气管和排烟管,同时取消了固体压载物,而用压载水箱来带动潜艇的沉浮。为了改善潜艇的适航性,莱克又在吸气管和排烟管外包上一层外壳,使“亚古尔”号外形类似于现代潜艇上层建筑(即潜艇的指挥台)的第二层艇壳。经过改装后的“亚古尔”号潜艇的上浮与下潜都是较为稳定的,并能在一个适当的深度上将内燃机水下工作时所用的通气管伸出水面,从而延长了潜艇水下滞留时间。
1898年,“亚古尔”号潜艇仅靠自身的动力,从诺福克航行到了纽约,成了第一艘在公海远航的潜艇。莱克的第二艘潜艇“保护者”号也于1901年下水。他很想将潜艇奉献给自己祖国,用于对敌作战。莱克潜艇的最大特点就是艇员可以在水下自由出入潜艇,因此完全可派人进行水下作战、扫雷和布雷。但美国海军部却拒绝了莱克的好意。莱克只好到国外去寻求他自己的位置,从而埋没了一代潜艇发明家的才华。
19世纪的最后10年中,潜艇已成为至少是具有潜在威慑力量的武器了。但是由于当时的英国、美国等海军大国对潜艇仍持怀疑态度,总认为潜艇只不过是弱小国家用于偷袭的武器,为此阻碍了潜艇的发展。但是,当1898年法国的“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用鱼雷击沉了英国战列舰“马琴他”之后,英国人终于醒悟了,强烈要求英国政府赶快行动,以抗衡法国人正以惊人速度建造潜艇的海上新威胁。同样德国和俄国也在无意之中领悟到潜艇可能将成为一种实用性武器而投入到建造潜艇的热浪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几年的时间里,潜艇终于愈造愈大,愈造愈好,并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但是由于潜艇发展到此时,仍然开不快、行不远,鱼雷带得又很少,更因为不能在水下长期潜航,所以,它所担负的只能是保护本国海岸、在基地附近的巡逻的任务。 20世纪初,潜艇装备逐步完善,性能逐渐提高,出现具备一定实战能力的潜艇。这些潜艇采用双层壳体,具有良好的适航性,排水量为数百吨,使用柴油机-电动机双推进系统,水面航速约10~15节,水下航速6~8节,续航力有明显提高;武器主要有火炮、水雷和鱼雷。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各主要海军国家共拥有潜艇260余艘,成为海军重要作战兵力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潜艇就被用于战斗。1914年9月22日,德国U-9号潜艇在一个多小时内,接连击沉3艘英国巡洋舰,充分显示了潜艇的作战威力。在战争期间,各国潜艇共击沉192艘战斗舰艇。使用潜艇攻击海洋交通线上的运输商船,取得了更为显着的战果,各国潜艇共击沉商船约5000余艘,达1400万吨。其中被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约1300余万吨。同时,反潜战开始受到重视,战争期间潜艇被击沉265艘,其中德国就损失200余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主要海军国家更加重视建造和发展潜艇。潜艇的数量不断增加,种类增多,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共有潜艇600余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战术技术性能有很大改进。排水量增加到2000余吨,下潜深度100~200米,水下最大航速7~10 节,水面航速16~20节,续航力达1万余海里,自给力1~2个月,装有6~10个鱼雷发射管,可携带20余枚鱼雷,并安装1~2门火炮。战争后期,潜艇装备雷达、雷达侦察仪和自导鱼雷,德国潜艇还安装用于柴油机水下工作的通气管。潜艇战斗活动几乎遍及各大洋,担负攻击运输舰船、水面战斗舰艇和侦察、运输、反潜 、布雷和运送侦察、爆破人员登陆等任务。共击沉运输船5000多艘(2000多万吨),大、中型水面舰艇300余艘。战争中反潜兵力和兵器也得到很大加强和发展,被击沉的潜艇达到1100多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海军十分重视新型潜艇的研制。核动力和战略导弹的运用,使潜艇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1955年,美国建成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 号正式服役,水下航速增大1倍多,而且能长时间在水下航行,1958年,首次成功地在冰层下穿越北极。1959年前后,苏联建成核动力潜艇。1960年,美国又建成了“北极星”战略导弹潜艇“乔治·华盛顿” 号,并在水下成功地发射 “北极星”弹道导弹,射程达2000余千米。弹道导弹核潜艇的出现,使潜艇的作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它已成为活动于水下的战略核打击力量。此后,英国、法国和中国也相继建成核动力战略导弹潜艇和核动力攻击潜艇。20世纪80年代,核动力潜艇排水量已增大到2.6万余吨,装备有弹道导弹、巡航导弹、鱼雷等武器,水下航速20~42节,下潜深度300~900米,续航力、隐蔽性、机动性和突击威力大为提高。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尔维纳斯(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英国海军核动力攻击潜艇“征服者”号,于5月2日用鱼雷击沉阿根廷海军巡洋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是核动力潜艇击沉水面战斗舰艇的首次战例。至 80年代末,世界上近40个国家和地区,共拥有各种类型潜艇900余艘。

B. 潜水艇发明于什么时候

16世纪,真实意义的潜艇出现。1578年,英国数学家威廉·伯恩(William Bourne)着书《发明与设计》描述潜艇。1620年,首艘有文字纪载的“可以潜水的船只”(submerible vehicles)由荷兰裔英国人克尼利厄斯·雅布斯纵·戴博尔(Cornelius Jacobszoon Drebbel)建成,主要即依据前者的设计,推进力由人力操作的橹产生。但有人认为那只是“缚在水面船只下方的一个铃铛状东西”,根本不能算潜艇。1620年至1624年,它有两种改良型在泰晤士河上进行实验。2002年,BBC电视节目 “Building the Impossible”播出[3],马可ㄠ德华兹公司(Mark Edwards)根据当年设计图建成一艘搭载两人的戴博尔型潜艇,并成功潜航于伊顿的 Dorney 湖。
“可潜水船只”能够探索水下世界,但其军事价值很快就被发掘了。1648年,切斯特主教约翰·维尔金斯(John Wilkins)着书《数学魔法》(Mathematical Magic)指出潜艇在军事战略上的优势:
1 、私密性:前往世界任何海岸附近,并且不被发现或被制。
2 、安全性:海盗和劫匪无法抢劫水下船只;无常潮汐和强烈风雨无法影响海面下25-30英尺(5-6 paces);冰和霜冻也无法危及潜艇乘员,即便在南北极海域。
3 、有效抵抗敌人海军,破坏和击沉水面船只。
4 、支援被水环绕或接近水的地方,无声无息运送补给品。
5 、本身作为有益的水下试验场所。
史上第一艘用于军事的潜艇出现于美国独立战争。美国耶鲁大学的大卫·布什奈尔(David Bushnell)建成海龟号(Turtle),通过脚踏阀门向水舱注水,可使艇潜至水下6米,能在水下停留约30分钟。艇上装有两个手摇曲柄螺旋桨,使艇获得3节左右的速度和操纵艇的升降。艇内有手操压力水泵,排出水舱内的水,使艇上浮。艇外携一个能用定时引信引爆的炸药包,可在艇内操纵系放于敌舰底部。内部仅容纳一人操作方向舵和螺旋桨。1776年,海龟号企图攻击英国皇家海军老鹰号(HMS Eagle),虽未获成功,但开创了潜艇首次袭击军舰的尝试。
史上第一艘成功炸沉敌舰的潜艇在美国南北战争。何瑞斯·劳升·汉利(Horace Lawson Hunley)建成汉利号潜艇,乘员八人,手摇柄驱动。其前端外伸一个炸药包,碰触敌舰即爆炸。1864年2月17日晚上9时许,它成功炸沉北方联邦的豪萨托尼克号(USS Housatonic)护卫舰,但自己却也因爆炸产生的漩涡而沉没。
潜艇发展至此,一直是由人力推进的,因此限制了潜艇的发展。而此时,蒸汽机已经发明并被应用到了铁路运输和水面舰船上。蒸汽机在潜艇上的应用,推动了潜艇动力装置的发展,再加上潜艇设计者的不断努力,终于出现了以机械为动力的现代潜艇。
19世纪80年代,潜艇日益进展,各国逐渐认识其重要性。美国、英国、法国、瑞典、意大利、德国和俄国等都热衷于研发。1878年,英裔美国人约翰·飞利浦·霍兰投入此项工作。1900年4月,美国政府购买其研制的潜艇霍兰九号,并编入美国海军。从此,潜艇正式成为一种海军舰艇。1898年,法国人马克西姆·劳伯夫首创以双壳体结构建成了“一角鲸号”,储存压舱水在两层船壳之间,优点是浮力大增。这后来成为苏俄潜艇的一种类型

C. 谁有德国潜艇战后发展的历程介绍

1913年德国率先研制出潜艇专用柴油机。并建造出柴油机-电动机潜艇,这种动力形式一直被常规潜艇采用至今。此后德国一直保持常规潜艇建造技术上的优势。并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下力量。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果显赫,相信大家对邓尼兹的“狼群战术”都有所了解。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潜艇的发展在战后由此停止。前西德在1955年加入北约后,才开始重建潜艇工业。逐渐成为世界常规潜艇设计、建造、出口大国。
205型常规潜艇
205型潜艇是德国战后建造的第一型潜艇,由霍瓦兹造船厂于1966年建造,数量只有2艘,带有试验的性质。舷号分别为U11和U12,于1968年和1969年服役。潜艇采用非磁合金钢建造,潜深达到159米。随着时间的流逝,这2艘潜艇已经另做它用,继续发挥余热:U11艇1988年改作靶艇;U12艇改作声纳训练平台。
205型潜艇水上排水量419吨,水下排水量450吨;艇长43.9米,吃水4.3米,水上航速10节,水下航速17节;人员编制22人。柴一电推进,采用2台MTU 12V 493 AZ80 GA 31L柴油机,持续功率882千瓦;2台810千瓦交流发电机;1台西门子公司的电机,持续功率1.32千瓦,单轴推进。艇上的武器装备主要包括:8具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发射“海豹”线导鱼雷,主动寻的时射程13千米,航速35节;被动寻的时射程28千米,航速23节;战斗部重260千克。艇上安装有雷达预警电子支援系统、电信公司的MK8火控系统、汤姆逊无线电公司的“卡里普索II”型对海搜索雷达(I波段)、阿特拉斯公司的SRSM1H主/被动高频声纳。
206A型常规潜艇
继205型潜艇之后,德国发展了206A型潜艇,1973~1975年服役。共建造12艘,其中霍瓦兹造船厂4艘、北海造船厂8艘。这两家造船厂日后垄断了德国潜艇的制造。206A型潜艇的舷号从U15到U30,序号并不连续,原因不得而知——也许像我国的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舷号也并不连续一样。为适应新的作战要求,德国1987年开始对206A型潜艇进行改装,1992年2月完成。现在该型潜艇隶属于第一和第三潜艇中队,基地是埃肯弗尔德。
206A型潜艇水上排水量450吨,水下排水量498吨;艇长48.6米,吃水4.5米;水上航速10节,水下航速17节;人员编制22人。柴-电推进,采用2台MTU 12V 493 AZ80 GA 31L柴油机,持续功率882千瓦;2台810千瓦交流发电机1台西门子公司的电机,持续功率1.32千瓦,单轴推进。艇上的武器装备主要包括:8具533毫米口径鱼雷发射管,采用阿特拉斯公司的DM2A3线导鱼雷,主动寻的时射程6千米,航速35节;被动寻的时射程28千米,航速23节;战斗部重260千克。对抗措施为汤姆逊无线电公司的DR 2000U,配有索恩公司的“沙丽尔2”型电子侦察设备、SLW83鱼雷射击火控系统、汤姆逊无线电公司的“卡里普索II”型对海搜索雷达(1波段)、汤姆逊·辛特拉公司的DUUX 2型被动声纳和阿特拉斯公司的DBQS-21D型主,被动中频声纳。
209型常规潜艇
209型潜艇主要用于出口,由德国的“潜艇生产专业户”霍瓦兹造船厂设计制造。迄今已出口将近百艘(不包括授权他国特许生产),德国因此赚取了大量外汇。209型潜艇采用单壳体结构,艇体为优质HY-80钢,安全潜深可达300米,水下最大航速23节;装备8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可在最大深度发射鱼雷。209型潜艇主要用于出口,所以各国209型潜艇的技术参数并不一致,一般是根据购买国的要求定制的。我们的邻居韩国就装备有209型潜艇。
209型潜艇目前普遍换装德国与挪威共同开发的MSI-90U数字化综合指挥火控系统。该系统能自动计算最佳任务数据,可即时从探测转入攻击;同时跟踪12个目标(其中2个为自动跟踪)和指挥8枚水中行进的鱼雷;能够自动修正航迹,在一击不中的情况下实施再攻击。209型潜艇原先使用DM2A1反舰鱼雷和DMl反潜鱼雷,后来全部换成SST-4或SUT反舰,反潜两用鱼雷。其中SUT电动鱼雷全长6.33米,直径533毫米,航速35节,破甲战斗部威力相当于400千克TNT炸药。除鱼雷外,209型潜艇(主要是1400型)还可以使用美制“鱼叉”潜射反舰导弹。209型潜艇采用德国蔡司公司CSU-83综合声纳系统,除固有的主、被动声纳和PRS测距声纳外,还加装了舷侧被动声纳阵列和拖曳式声纳。该系统能够同时自动警戒8个目标,噪声方式(被动声纳)探测水面舰艇的距离为30-60千米,回声方式(主动声纳)约为20千米。
212A型常规潜艇
1990年,霍瓦兹造船厂设计出212型潜艇——世界上第一型装备燃料电池型“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AIP)系统的潜艇。意大利海军由于对212型潜艇很感兴趣,提议改进其设计,如增大潜深、采用新的外部通信系统和逃生设备等。德国海军采纳了这些建议,生产出212A型潜艇。德国海军对212A型潜艇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克服206A型潜艇的缺点,作战性能不能降低;安装燃料电池系统与柴·电动力系统混合的动力装置;潜艇的水下续航力至少比206A型提高4倍以上;潜艇的总续航力(燃料电池系统加上柴一电动力系统的续航力)保持不变;使用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时,水下最大航速不低于6节;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主要设备均安装在长6.5米以内的分段内。
212A型的首艇U31于1998年7月1日开始建造,2003年4月7日下水首次试航,于2005年服役。U31艇长55.9米,宽7米,吃水6米;水上排水量1450吨,水下排水量1830吨;水面航速12节,水下航速20节;以8节速度航行,水面续航力8000海里,水下续航力420海里;最大下潜深度200米,自持力49天;艇员编制23-27人(其中8名军官)。212A型潜艇是当前世界最先进的常规动力潜艇,计划建造4艘(霍瓦兹造船厂和北海造船厂各2艘),舷号U31~U34,计划2006年全部服役。
212A型潜艇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动力装置。除16缸柴油机和常规铅氧蓄电池外,还装配9组氢燃料电池模块,每组提供30-50千瓦动力。氢燃料不以气态或压缩形式储存,而以金属氢化物的形式储存,这种金属氧化物能够大量吸收、保存并分解氢燃料。每个储存单元由几组金属氢化物组成,它储存氢燃料的能力比低温集装箱强,而且在封闭的燃烧室内使用非常方便。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具有能量利用率高、不产生噪声、反应热低、不产生废气等优点。单独使用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时,由于不用浮出水面通气,潜艇可以连续潜航2周左右;若单独使用柴-电动力系统,潜艇每隔2~3天就必须浮出水面,利用通气管为蓄电池充电。柴一电系统用于获得作战所需的高航速,燃料电池系统用于长时间水下隐蔽航行。两套动力系统结合,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大大提高了潜艇的生存和战斗能力。
212A型潜艇隐身性能突出,得益于综合采取隐身设计和降噪措施。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的应用不但使潜艇的水下航行时间大大增加,而且减小了红外特征、增强了隐蔽性。潜艇采用水滴形流线型、局部双壳体结构,壳体用高强度低磁不锈钢制造,外形平滑光顺、流体性能极佳,不仅阻力小、机动性好,而且湿表面积小,可以减少主动声纳探测时的反射面积,提高潜艇隐身效果。艇艏部略向下沉,给被动声纳基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艇体舯部偏前部位有一小型指挥台围壳,围壳呈流线形,其上装有水平舵。指挥台围壳切口、升降装置开口、主压载水舱进排水口、鱼雷发射口等开孔都设置了可自动开启的活动盖板,降低了航行时的涡流噪声。艉操纵舵面为X型,采用先进的大倾斜低噪声7叶螺旋桨,降低了尾部噪声。动力装置封闭在密闭舱室内,采用整体“浮伐”技术降噪。艇体外表涂有新型吸波材料,安装高性能消磁装置等。
212A型潜艇安装有新型计算机集中操纵控制系统,将艇、机、舵的操纵控制综合为一体,操纵控制过程完全自动化。1人在中央控制台操纵,就可控制潜艇的深度、航向、航速等参数与状态;只需3名监控人员,就能在巡航和下潜情况下对舰船进行各项技术操作。艇上的MSI一90U型火控系统可实现对多批目标运动要素的解算以及对两批目标的攻击,并具有模拟训练功能。它还能对武器系统实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212A型潜艇装备先进的DBQS一40声纳系统和MOA30 70噪声监控装置。声纳系统中的被动探测声纳采用中频波段、全方位探测,可同B寸跟踪4批目标。拖曳线列阵声纳采用低频和超低频波段,被动工作方式,阵列长40多米,主要用于远距离目标的探测,探测距离超过100千米。另外,艇上装有FLl800 U型电子对抗仪、1007型导航雷达和通信系统等电子设备。攻击潜望镜是209型潜艇潜望镜的改进型,另在搜索潜望镜上加装红外探测和微光夜视装置,提高了潜望镜的观测精度和夜间观测能力。
212A型潜艇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水压式发射装置发射,发射深度达200米,有液压式和自航式两种发射方式。它装备12枚DM2A4重型鱼雷,以及自动化鱼雷快速装填装置。DM2A4鱼雷采用大功率电动力推进系统、新研制的智能化电子系统、改进的声学系统与引信系统,所以航速快、射程远,还具有自动导向处理能力。该艇还能携载24枚水雷,用水雷投掷器进行布雷,在艇内操纵,可在浅海区有效地执行布雷使命。DM2A4鱼雷既能攻击水面目标,又能攻击水下潜艇,使212A型潜艇成为一艘既能反潜、又能反舰、还能布雷的多功能常规潜艇。

D. 德国二战时期u2潜水艇的由来

由来:是根据德国U型潜艇的基础上研制而来。同时也是U型潜艇的一个类型。
德国U型潜艇:是二战中最神秘的武器,偷袭是它最恐怖的战术,因此它的战术又被人称做狼群战术。在二战中的大西洋上,德国的U艇肆无忌惮地在盟军的海上交通线上“猎杀”盟军的船只。仅仅在1942年11月,U艇就击沉了盟军118艘船只,创下了一个月共击沉743321吨级的记录,给盟国造成了难以承受的巨大损失。
德国的U型潜艇在一战中已堑露头角,一战后,德国是个战败国,但它不甘心失败,秘密研制新武器,U2型潜艇就是在一战后秘密研制的一种新武器。U2型潜艇的艇身修长,艇体用高强度钢制造,以U2型潜艇中的U-47号潜艇为例,艇长40.9米,宽4.1米,水下排水量300吨,它是一艘鱼雷潜艇,艇首装有4具鱼雷发射管,艇尾装一具,艇上可携带鱼雷12枚。

E.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建造了多少种类的潜艇

德国潜艇的建造,因受其国家战略及其总的作战指导思想的影响,出现过多种类型和型号的潜艇,如大、中、小排水量的、远洋的、布雷的、运输的及袖珍型的潜艇。在整个二战期间,这些潜艇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创造了潜艇史上前所未有的业绩。

F. 二战德军的潜水艇都有哪些

2A型,是德军30年代的潜艇,排水量只有200多吨,只能在沿海值勤.同系列的还有2B,2C,2D型,样子差不多,只不过性能稍好点,这种潜艇1941年后改做训练.

7型潜艇,有7A,7B,7C,7C/41 ,7D型号,是大西洋的绝对主力,性能比2型有了极大提高,共建造了700多艘.

9型系列潜艇,有9A,9B,9C,9C/40 ,9D25种型号,都是远洋潜艇,排水量超过1500吨,其中9D2潜艇可以前往远东或南美执行任务.

14型潜艇,专门为U艇提供补给的潜艇,没有装备鱼雷管,所以成为盟军的主要攻击目标,此潜艇共10艘,全被击沉.

21型潜艇,它是二战中最先进的潜艇,水下航速高达17节.

23型潜艇,是二战末期德军建造的潜艇,主要用于攻击进攻港湾的舰艇.

G. 二战时,德国的U型潜艇是不是最强的

是的。德国U型潜艇是二战中最神秘的武器,偷袭是它最恐怖的战术,因此它的战术又被人称做狼群战术。1906年初,德国人建造了以柴油机为主动力的U型潜艇,在1916年和1917年,被U型潜艇击沉的商船总数已分别达到1100艘和2600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总数达5906艘,总吨位超过1320万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共建造潜艇1131艘,加上战前造的57艘,共1188艘,这些潜艇击沉了3500艘舰船,造成45000人死亡;到战争结束时,德国有781艘潜艇被盟军击沉。

H. 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潜艇是什么时候服役的

1906年的12月14日,德意志帝国海军的第一艘潜艇,在基尔(位于波罗的海西岸的一座工业城市)正式入役。
德国研制潜艇起步并不算早,1905年,克虏伯公司开始建造德国海军的第一艘潜艇,这种新型武器被称之为“U艇”,建造这艘潜艇所需的费用大约150万马克,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个预算约是当时建造大小相同的水面战舰所需费用的60倍!在海军工程师古斯塔夫。白令的监督下,U-1号潜艇在一年半后完工。
U-1号潜艇长42米,宽4米,艇员编制10人,能在40米的水下潜航12小时,装有一座800马力的汽油动力系统,水面航速10.8节,水下航速8.7节。U-1号潜艇的主要武器是一具可携带3枚鱼雷的鱼雷发射管.
一战期间,德国共建造了3个级别共428艘潜艇,其中229艘在战斗中失踪,178艘直接攻击了协约国的舰船(无数潜艇官兵为此付出了生命)。这些潜艇击沉了1280艘商船共约1195万吨,击沉了100艘军舰共计37万吨。一战中,德国最成功的潜艇艇长洛瑟尔"冯"阿诺德"德"拉"皮埃尔海军上尉。他指挥的U-35和U-139号潜艇,分别击沉194艘商船共计43.6万吨和2艘军舰船共计2200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f7585901000e5v.html

I. 一战前的潜艇

1776年夏天的一个深夜,美国纽约港内寂静无声。一艘担负警戒任务的英国巡逻艇,突然发现一个“怪物”正在水面缓缓移动,便赶紧接近察看。还没等巡逻艇靠近,那个“怪物”却发出了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爆炸没有伤着英国人,但却让他们受到了莫名其妙的惊吓。这个“层物”便是世界上最早的潜艇——“乌龟”号。“乌龟”名称的由来,是因为这艘潜艇用木料模仿水桶的样式制成,浮在水中就像一个尖端朝下的鸡蛋,其外形多少有点像用两块巨大的乌龟壳咬合而成。“乌龟”号潜艇由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D·布什内尔于1775年设计建造。它以手摇螺旋桨为动力,只能单人驾驶。因没有氧气再生装置,故一次只能在水下逗留30分钟。该艇的舱口和通风孔设有水密舱盖,下潜时能自动关闭;舱内有压载铅块,以保证潜艇的直立;艇内装有水深仪和磷光标志的罗经。潜艇通过脚闸注水的铜制压力水泵排水,使潜艇潜浮自由。“乌龟”号此行的攻击目标是英国战舰“鹰”号。由于布什内尔生病,而临时改由埃兹拉·李上士驾艇攻击。可不幸的是,李氏对潮流判断错误,又因选择摇钻位置不当,无法将艇上近150磅的火药桶型“水雷”固定在英舰底部,致使攻击计划“流产”。尽管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艘“乌龟”号潜艇显得原始而又粗糙,可它在兵器史上却毫无愧色地占有一席之地,因为它开拓了工程师们的思路,为现代化的潜水艇打下了一块小小的基石,而且它在潜浮的原理上几乎与现代潜水艇已有异曲同工之妙。事隔100余年之后,德国人把“乌龟”号的原理运用到现代潜水艇的制造过程中,使英国人在二战初期的海战中大大地吃了亏。现在已是20世纪90年代,潜水艇已从常规潜艇发展到核动力潜艇,它的性能与攻击能力都已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了。但人们仍然应该记住“乌龟”号——这艘诞生于18世纪后期由美国人设计制造的最早的木制潜艇。

J. 历史上的二战德国有没有研究出来潜艇啊

楼主你好,二战期间德国是拥有潜艇的。而且一度对英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事实的确如此,在德国放弃“海狮”计划(即对英国的登陆作战)之后,德国潜艇一直是英国最主要的威胁。这一海军战术在二战中所达到的战略高度,也许只有中国的“敌后游击战”可与之媲美。与太平洋战争相比,大西洋上的战斗少了辉煌与阳刚之美,却始终弥漫着一股诡秘阴郁之气,大西洋上“狼群”出没,潜艇战与反潜战贯穿整个战争始终。严格地说它不是一次海战,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海上战争,由无数次战役和战斗组成,成功的战例不胜枚举。使堂堂大英帝国感受到失败痛苦的,不是德国坦克那疾风烈火、摧枯拉朽的闪电突击,也不是德国飞机那铺天盖地、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而是德国潜艇对海上运输的破交作战,被称作海狼的德军潜艇活动最猖獗时几乎掐断了对于英国至关重要的大西洋航线,几乎已经牢牢扼住了大英帝国的咽喉!使英国真正体会到失败的切肤之痛!
这场破交与保交的较量,不但是双方高级将领之间战略上的斗智斗勇,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的竞争,还是广大参战官兵战术素养、作战意志全方位的比拼!
这场围绕海上交通线的殊死搏杀,持续了五年八个月,贯穿于整个战争期间,不仅对战争的胜负,而且对战后海军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德国根据英国是个岛国,非常依赖海上运输的致命弱点,其海军战略企图从一开始就是以破坏英国海上运输为主要目标。但德国海军实力远逊色于英国,编有战列舰队、侦察巡逻舰队和潜艇舰队,总兵力约16万人,作战舰艇主要有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3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22艘、护卫舰20艘,潜艇57艘,总吨位约35万吨。
在战略上,尽管邓尼兹重点发展潜艇战的思想在1937年和1938年的图上作业演习中都得到了明确的论证,但德国海军仍坚持重点发展水面舰艇,直到战争开始后,才在事实面前逐渐转为重点发展潜艇
战争爆发时,德军57艘潜艇中,在大西洋待机海域有18艘,在北海待机海域有6艘,停泊在基地有25艘,正在进行试航的有4艘,用于实验的有1艘,正在进行日常维护的有3艘。完全可以说,德国海军还没有拥有应付战争的足够力量,正如邓尼兹在1945年6月接受审判时所承认的,早在战争爆发时,我们就已经被打败了,因为德国并没有在海上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

阅读全文

与德国什么时候有的潜水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4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4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9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