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刑辅是什么

德国刑辅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03 08:35:57

‘壹’ 德主刑辅是什么意思,该怎么理解

治理国家以仁义教化为主要手段,以刑罚为辅助手段

‘贰’ 简述孔子“德主刑辅”思想的要点

孔子不可能这么说滴~
德主刑辅体现了儒法并用的思想,这是汉武帝时期立法的指导思想。主张用道德教化作为训导臣民的主要手段,刑法作为必要的补充以及辅助。

‘叁’ “明德慎罚"和“德主刑辅”有什么区别

明德慎罚:通俗说,就是对犯了罪的人用刑罚的时候,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轻易用刑罚
而德主刑辅:通俗说,就是以道德感化为主,以刑罚为辅

前者是指应当如何对犯了罪的人用刑的态度,而后者则是讲道德感化和刑罚处罚的主次关系

‘肆’ 德主刑辅与刑主德辅分别折射出怎样的道德与法律思想

德主刑辅是儒家法治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它倡导以德育人,以德管人,在教化中感召人教育人;刑罚的处罚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刑主德辅则是法家思想的一种具体体现,它倡导在严刑重罚中管理人教育人,让人对刑罚的残酷而害伯不敢犯罪,而德治及以行德育人只是一种补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种法制思想都对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应的推动作用。

‘伍’ 德主刑辅和刑主德辅分别折射出怎样的道德和法律思想请加以剖析

德主刑辅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法律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宗法社会结构和专制统治下,道德的一统天下和法律长期居于辅助地位的局面却不能再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即使如此,以辨证和发展的观点看,它包含有许多积极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应当借鉴。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全面的眼光重新审视它,处理好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陆’ 如何看待"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这一传统治国思想的

在历史上,“德主刑辅”作为儒家治国理念已延续两千多年,本文从“德主刑辅”建立的时代背景谈起,研究了在中国为何要实行“德主刑辅”这一治国理念,着重讲了周公以德服天下,明德慎罚的思想,讲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从仁爱思想出发,继承并发展壮大“德主刑辅”这一治国政策。尔后,又从群儒之首董仲舒的思想谈起,明确了“德主刑辅”观念的正式确立。
“德主刑辅”作为治理国家的一种政策,在千百年来的中国社会变迁中不断适应新的形势,它同其它政策一样,有好的一方面,也就有不好的一方面,我国学者,尤其是现代关注治国政策的学者,通过对国情及对“德主刑辅”理论实践的剖析,明确肯定了其内容的积极意义,如重道德修养,为政者要起表率作用,倡导教化优先等,同时也指出了其消极作用,如过多地强调德、礼,而忽视法的作用,或者说以“德”作为治国的主要策略,人为地降低法在调整社会矛盾中的作用,这样的结果是人治思想,君主专制盛行并影响至今的主要因素。着重指出在中国古代,刑罚就是法律,与现代我们谈的法治大不相同,这样的法治是保护了官吏特权,是所谓“刑不上大夫”,它所强调的法律责任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统治,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人人平等,这也是造成至今我国百姓不愿意上法庭解决纠纷,而以私下和解的“无讼”思想的源头所在。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以法治国是光明大道,鉴于中国漫长的封建史及其悠久的传统文化积淀,近些年来,有不少专家提出了以德治国,并强调了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路径。
以法治国的核心所在是依法行政,本文在参考近年来国内专家在德、法相结合的治国理念上,探讨儒家德治治国主张与现代法治的区别及启示,以法治国与依法行政的关系,社会主义法治要与社会主义德治相结合,才能统一发挥作用。探讨了以德行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依法行政与以德行政相结合,探讨了如何利用“德主刑辅”历史传统治国策略中的积极因素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如何避免其消极影响对当今社会的不利行为。
本文的主旨是要把传统文化的优势转化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德主刑辅”这一治国传统方略对当今的社会治理,依法行政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揭示这一深刻影响无疑会对我们以法治国,依法行政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柒’ 德主刑辅是什么意思

“德主刑辅”,是中国几千年来治国理政基本经验的总结。“刑”,在中国古代是“法”的代名词;“德”,则有两层基本的意思:

一是“为政以德”的“德”,指与“法”相对应的国家与社会治理措施,即执政者治国的措施应该得到民众的认同,符合民众的利益;

二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德”,指一种社会规范,即以社会民众普遍认同的是非观、价值观为基本内容的道德。另外观点认为,“德主刑辅”算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念,在中国盛行千年、历久不衰。

(7)德国刑辅是什么扩展阅读:

最后,坚持“德主刑辅”建设法治国家,是法治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徒法无以自行”,任何法律都是人制定的,都必须依赖人来实施。社会基本道德对依法治国的保证作用,体现在法律的制定、执行、适用、遵守的所有环节上。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基本道德的人可能制定出反映普通民众的意志、维护普通民众利益的法律;

很难想象没有社会基本道德的人在执法、司法活动中不会想方设法地规避法律,甚至公然违反法律;很难想象那些以社会基本道德要求规范自己日常生活的普通公民,会先了解具体的法律然后再以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因此,不以维护道德为根本目的的法治,在现实中就不可能不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捌’ 为什么说德主刑辅,礼法结合是唐律所反应的最基本的法律思想

唐律中礼法关系的基本一面是:礼法结合。
这里面的关系是:礼是法的指导,法是对礼的维护。也就是以德为主,以刑为辅。
从唐律的内容来看,其大多都体现了“一准乎礼”这一观念。即是说,唐律的内容遵循礼的精神和要求。事实也是如此。唐律大量援用儒家经典的内容,名例律仅五十七条,但出现儒家经句的就有四十余处。儒家思想存在于儒家经典之中,经句是这一思想的直接体现。
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唐律中的一般原则都规定在它的首篇名例律里。它集中体现了整部法典的立法精神和基本准则,对其它十一律的内容均有制约作用。确定这些原则的主要依据则是礼。《唐律疏议·名例》"妇人有官品邑号"条规定:"诸妇人有官品及邑号,犯罪者,各依其品,从议、请、减、赎、当、免之律,不得荫亲属。"
其次,在唐律中,罪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些主要罪名的设立,则是取自于礼。"十恶"中的不睦罪即是如此。《唐律疏议·名例》"十恶"条"疏议"引用《礼记》和《孝经》中的经句,来说明"不睦"罪之名来自礼。它说:"礼云:'讲信修睦。'教经云:'民用和睦。'睦者,亲也。此条之内,皆是亲族相犯,为九族不相和睦,故曰'不睦'。"还有,谋反、内乱等罪名的命名也是如此。
最后,五刑是唐律的主要刑罚,其中刑种、刑等的确定都以礼为依据。《唐律疏议·名例》"徒刑五"条"疏议"从《周礼》中寻找确定徒刑这一刑种的依据。说:"《周礼》云:'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又'任之以事,置以圜土而收教之。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此并徒刑也。"一般罪则、罪名和刑罚是唐律内容和主要构成要件,而它们的确定都以礼为依据,并引用儒家经典加以解释,这正说明礼对法确有指导作用。

‘玖’ 德主刑辅是哪个朝代

汉朝初的统治者亲历了强盛秦王朝的暴兴暴亡,对法家思想进行反思,汉前期的法制指导思想是对黄老学派“无为而治”思想的借鉴。经过了七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国家已经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汉武帝决心改“无为而治”为“有为而治”。

儒学思想家董仲舒适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系统地阐述了“礼法并用”、“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得到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汉武帝的肯定,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指导思想。因此,“德主刑辅”的法制指导思想确立于汉武帝时期。

阅读全文

与德国刑辅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8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3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4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7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4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4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3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9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3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