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时,为什么德军要侵略苏联
最重要的因素是石油。
德国的石油资源一向很紧张,因此大力发展了合成石油工业,巴巴罗萨之前德国燃料来源一半是自产(主要是合成),另一半是进口。进口的主要来源是罗马尼亚,其次是苏联。
因此,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德国的石油战略很自然就是确保罗马尼亚在自己控制之下,以及跟苏联搞好关系弄多一点石油回来。
然而,1940年6月苏联入侵罗马尼亚,吞并了比萨拉比亚。这一行动对希特勒的冲击非常大,苏联威胁到自己的石油!之后的一连串外交交锋,希特勒意识到斯大林已将罗马尼亚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或者直接一点,将罗马尼亚纳为傀儡国直至最终吞并,像波罗的海三国以及芬兰那样。
因此,希特勒决心进攻苏联,如果达成,则除了可以保证罗马尼亚的石油资源外,还可以夺取苏联丰富的石油资源。例证是法国战役之后德国是准备缩减陆军规模的,显然跟一年后的巴巴罗沙矛盾,原因就在于比萨拉比亚。
1942年蓝色计划也反映了这一倾向,重点是石油资源丰富的高加索,斯大林格勒只是侧翼的一个支撑点。但进攻方向的北侧打的越来越不顺,导致对高加索方向的放松。
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有误解,源于:一、对苏联吞并比萨拉比亚一无所知;二、过高估计苏联的国力。
② 前苏联的装甲洪流是什么
1946-1949年间,苏军在役5万多辆坦克,不包括乌拉尔车厂的储备坦克和在建坦克,但包括苏军驻外军事力量装备坦克。苏军战略构想是,苏联陆军将协同苏海军,苏空军,迅速沿着易北河向西欧突进,坦克部队作为先锋力量,直击西欧重要城市。苏联一度拥有这上万辆T-64及其改进型,T-72及其改进型,上千辆的T-80及其改进型,这些坦克的性能在当时都是领先世界,一度让西欧无比担心被苏联的装甲洪流包围。
③ 巴普洛夫大楼里的苏联士兵仅仅23人,为何德军迟迟攻不下,知道为什么吗
巴普洛夫大楼本来只是一座普通的员工宿舍,二战中因为一个保卫者,名字叫雅科夫·巴普洛夫的苏联中士而得名。因为巴普洛夫中士仅仅带领着23个士兵,在德军猛烈的攻击下,足足将大楼坚守了58天。巴普洛夫大楼因此载入史册!
④ 是什么原因导致2战德国为什么去打苏联打苏联不是找死啊!苏联要比德国厉害
是因为一战战败、战胜国对德国的制裁有点过于狠了,但没有狠到头。如果不狠的话,德国就不会积怨,没有积怨就不会去策划报复。如果狠到头、把德国彻底搞垮了,德国就再也无法恢复了,虽然会恨、但是已经没有能力报复了。正是因为这种当不当、正不正的来了一下,狠也不算太狠,才使得德国对这些制裁它的国家产生了仇恨、也使得德国有能力去恢复,然后进行报复。当时、美国、英国、法国虽然是在同一立场上制裁德国,但又各怀鬼胎,一个会开了小半年,各种矛盾,各种谈不拢。
苏联的军事技术不比德国强、而且斯大林搞大清洗,把很多优秀的将领都给处决了。德国打苏联,败就败在苏联地大、人多,还有老天帮忙。苏联快比整个欧洲都大了,换成打法国,都能打五次了。结果德国兵一进苏联,叫苦不迭,发现这地儿有种走不到头的感觉,冬季一到,苏联人一点事儿都没有,因为世代就在那生活,习惯了,可是德国兵受不了了,第一次去没发棉袄。而且由于二战时的军备都还是机械化装备,天寒地冻,那么冷,好多东西都冻上了,发动不起来。
⑤ 二战中德国的装备的质量是不是最好的
不是。
1、德军的军工系统在某些领域当时世界领先,比如说光学仪器、化工产品、金属精密加工等,但很多领域并不是最好的,比如说发动机技术、造船技术、电子仪器元件、汽车制造等只能算中等水平,某些领域甚至是落后于世界;
2、德军的装备水平在整个二战综合来看只能算得上中等,德国装甲兵虽然享誉世界,但是德国陆军特别是国防军仍然是一支骡马化的部队,机动能力很差且后勤保障能力十分原始;德国空军缺乏研发装备优秀航空发动机、重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远程运输机等重要机型的能力;德国海军只能算是一支发展畸形的部队,水面舰队基本不具备远洋作战的实力。实际上,二战中最为关键性的武器——战略轰炸机、航母、中远程运输机、两栖舰、重型军用运载卡车等等,德军一概没有,或者是研发失败,或者是发展畸形没有类似装备。
3、相比较美国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雄厚的国力,德国在二战期间还是相差较远的。
⑥ 柏林战役为什么只打了16天
因为德国精锐都已经损失在外面了,很难抵挡美苏联军的进攻。
⑦ 二战装备劣势的苏联,凭什么阻挡德国的装甲洪流
前期苏联没多少装甲,被德国推首都城下;结果就是德国装甲被俄国烂到家的基建(道路)拖了后勤补给;补给跟不上,又受困于俄国冬天严酷的气候,被苏联拖到后期,那就轮到苏联的装甲洪流了~~~
⑧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为什么要打苏联
原因如下:
1、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永远的只有利益。希特勒这么做,也是利益所然,但原因却一点也不简单。德国占据苏联,才能和日本形成亚欧一体的地缘战略联盟。在1941年之前,德军已经占领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国。换言之,欧洲绝大部分国家都被德军拿下了,就连隔着一条英吉利海峡的“日不落帝国”英国也被打趴下了。再者,希特勒的爱将隆美尔在非洲战无对手。
2、要想称霸世界,那么必须要占领苏联,唯有占有苏联,既能联合1937年攻占中国的日军,形成东线联盟一体,成为亚非欧三洲一体的超级联盟帝国。接下来,拿下美洲和大洋洲,称霸世界指日可待。这一层的原因,相信大家都能理解。我们下面要说的是一些很细节性的原因,其实苏德战争在很大程度上有可避免的可能,毕竟德国要惹的是一个超级大国。
首先,在德国看来,苏联是最不能让人放心的“盟友”德国要攻打全球,离不开苏联的战略资源。二战打得就是现代化武器的战争,诸如飞机、坦克、自行火炮、潜艇、卡车等都离不开石油,而德国自己缺乏石油资源。希特勒当初之所以攻占罗马尼亚,是因为罗国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德国的战略供需都来自罗马尼亚油田。而苏联的石油比罗马尼亚更多。
(8)德国装甲洪流是什么扩展阅读
希特勒的“海狮计划”失败,并且苏联当时用攻打芬兰失利,被希特勒看到可乘之机,最终选择了进攻苏联。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伙同同盟国意大利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190个师550万人、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190艘战舰,划分为三个集团军群,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以闪击战的方式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为赢得这场战争,苏联人民遭受了惨重的伤亡。据统计,苏联共有2700万人伤亡,其中1800多万为平民,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员伤亡。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
德国则因为与苏联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实力,大量德军无法撤出苏德战场,甚至被大量歼灭,因而极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意大利的作战以及盟军第二战场的开辟。战后,德国被分割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两个国家,被苏联和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的经济也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后才得以恢复。
东欧各国,包括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由于均受到了苏联红军不同程度的占领,其国家政权被苏联清洗,换以听命于莫斯科的共产党傀儡政权,其政权形式完全仿造苏联,并且都留有大量的苏联红军驻扎在这些国家,因此这些国家从战后一直到东欧剧变期间都是苏联的卫星国。
⑨ 二战坦克的诅咒:谁拥有最先进的坦克谁却打败仗
二战时期是数量论和质量论的 最后相比质量论在当时的环境下不太适合 (坦克最早是大集群冲锋冲散敌人阵型用的)
二战虽然有美日旷日持久的海空大厮杀;虽然有英美持续多年的对德战略大轰炸!但是从根本上来讲第二次世界发展还是一场以陆上大规模交战为主的战争。陆上战场最重要的战场便是苏联战场和欧洲战场,而大规模陆地战争是以坦克为基础的战争,坦克在苏德战争中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按理说交战双方谁拥有最强大的坦克谁就应该在战争中占据上风,不过真实的历史却正好相反。
豹式虽先进,可却一溃千里
可见装备的好坏并不完全决定军事实力的高低。一件高端先进装备也无法影响整体战争局势,这一点在二战后期德国那数量庞大的新式武器所发挥的微弱作用就可以看出来。
⑩ 隆美尔率领仅三个德国师取得了辉煌战绩,希特勒为何不多给点让他扩大战果
隆美尔是一位非常有天赋的将军,其各种战略在北非的各种发挥,让英国军队苦不堪言。但是为什么希特勒不会再给他派出一定的兵力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就是当时的德国已经穷兵黩武,国内还需要进行防守,根本没有太多的兵力可以供希特勒进行调遣了。其次就是德国出兵北非的根本原因是助战,帮助意大利搞定英国军队。最后就是因为隆美尔屡次对抗希特勒的命令,这让希特勒十分不爽,甚至开始怀疑隆美尔拥兵自重。
其次就是德国出兵北非的原因就是帮助墨索里尼,只是简单的助战。而且德国在非洲并没有太多的利益,所以德国当然不可能一门心思的在北非和英军血战到底,更何况出兵非洲之后,德国的战略补给线被拉的太长了,后勤补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最后就是隆美尔和希特勒之间的关系非常不好。希特勒非常担心隆美尔在北非拥兵自重,给他来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