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现在的德国人对纳粹那么反感,是出自内心的讨厌
大部分德国人已经真心反省二战的罪行,所以对发动二战的纳粹很反感。
Ⅱ 德国人为什么恨希特勒
因为他把德国和整个殴洲带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战中,还有他和他的纳粹党徙们做了很好反人类,...总之他的恶行太多太多,万恶不赦这个词用在他的身上是对他最真实反映。所以不但是德国全欧洲乃至全世界有良知的人都恨他!
Ⅲ 如今德国人对希特勒的态度如何
1.一开始德国人是崇敬希特勒的,毕竟他把德国带入了一个较为富强的时代,可是当二战结束后,德国人反思战争,才发现自己之前的元首原来是个疯子。
2.这就好比自己以为祖先做了件利国利民的事,但后来才发现祖先原来是个罪人,心态基本就是这样,所以现在德国人对希特勒与纳粹是比较持回避态度的,老一辈人不愿提起,现代年轻人装作不知道,毕竟二战已经成为了德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了,他们也只能持沉默态度了。
3.追本溯源来说,希特勒是当时德国民众的极端精神代表,一个国家都是那样的。现在,德国就跟黑色德国撇清了关系,对于纳粹与希特勒,大多数老一辈人可能会难以开口,年轻一辈的人则就会旗帜鲜明的摆明,咱们德国人现在跟以前的黑色德国没关系了。
Ⅳ 为什么二战时的德国人如此迷恋崇拜纳粹和希特勒
1914年,在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维持了四年之久的世界性大战,共有三十多个个国家,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作为战争的双方,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是非正义战争,双方损失巨大,特别是作为战败方的德国,一度将其打入到万丈深渊。
战后的《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割让13.5%的领土,损失12.5%的人口,丧失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包括德属东非、德属西南非、喀麦隆、多哥以及德属新几内亚),丢失了16%的煤产地及半数的钢铁工业。并对德国制定了严厉的军事制裁。同时,高达1139.5亿金马克的赔款,期限是59年,因金融危机、二战等影响,这笔赔款被延迟到2010年还清了最后的赔款。
原本德国发动一战时想趁机重新瓜分世界,掠夺更多的海外殖民地,可是,事与愿违,德国不但没能将触手伸到更多地方去,反而,成为了别人的待宰羔羊。一战后,在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下,德国的工业生产水平倒退了20年,国力陡降,新生的,魏玛政府,难以应付国内国外尖锐的矛盾,政治动荡,经济低迷,坠入了万丈深渊。
而在这样的局势下,法西斯主义抬头,纳粹势力在德国迅速扩张开来,并于1933年取得了政权,以此来重振德国。
那么,为何纳粹会在德国迅速发展壮大?德国为何要走向法西斯?
很多人疑惑:为何一战后纳粹会在德国迅速崛起?在推翻君主制后,德国为何会走向法西斯?
第一、德国以普鲁士人为主,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普鲁士精神利于军国主义的滋生发展。
一个国家,要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强大的民族 凝聚力才能发展经济、振新国家。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大一统,而德国又是一个以日耳曼人为绝对主体的国家,普鲁士精神深入民心,以民族情感为纽带,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认同感。这为军国主义的滋生成长提供了前提。
说到普鲁士精神,不得不说一下普鲁士,其前身是条顿骑士团。普鲁士有“不是有军队的国家,而是一个有国家的军队”之称,是军国主义的发源地,和战争的策源地。正是靠着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普鲁士先后在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取得胜利,并最终促成了德意志的统一。自此,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在德国生长蔓延开来。
一战后,德意志帝国覆灭,德国第一次走向共和体制,魏玛共和国诞生。但是,魏玛政府是对对西方强国政体的效仿,在帝制瓦解之后,魏玛政府只是摸着石头过河,想靠新政体来挽救德国。只是,它毕竟是舶来品,没有多少根基,也没有从德国本身国情出发,对经济的发展起不到明显效果,也无法有效压制社会动荡。另外,一战后,法国重夺欧陆霸权,因不完全满意《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制裁,和对法国的赔偿,难免会将德国视为眼中钉。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魏玛政府无力反抗,只能认怂。魏玛政府无法带领德国走向振兴,激发了民愤民怨。
于是,通过极端国家民族主义来增强国家凝聚力,依仗新兴的纳粹党,来带领德国走向振兴成为了德国民众的选择。
第二、一战后,德国受到严厉制裁,生存空间遭压缩,在内部矛盾和外部威胁下,纳粹主义受到民众的追捧。
一战后,德国惨遭协约国的压制,特别是来自法国,一度欲断德国振兴之路。领土、殖民地丧失,巨额赔款,使得德国背上了沉重的枷锁。一战本身是非正义的战争,而协约国对德国的制裁本身就严重失衡,这必然会导致德国民众的怨愤,对于普鲁士精神而言,这种耻辱必定会寻机报复。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在严重的内部矛盾和民族危机的双重压力之下,普鲁士人走向极端,大爆发的可能性就会越高。正是利用了这样的民族心理,使得法西斯主义迅速抬头。
一方面,纳粹主义,高度强调极端中央集权,强调民族和国家凌驾于所有人之上。利于发动底层民众,在国家民族的情结下,一致对外。
另一方面,纳粹党所宣扬的种族优越论,主张回归德意志民族的传统,找回德意志民族的尊严,对于德国民众而言,就像一颗强心丸,很合饱受经济危机,渴望民族富强,能过上好日子的基层民众的心意。而这种种族优越感与备受欺凌的犹太人相比,显得更加的高等。
第三、经济危机成为了纳粹上台的契机。
1929年,起源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迅速波及到英法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经济大萧条时代。
一战后的德国,国力跌倒谷底,在大萧条之前,还处在恢复期内。1923—1928年,德国靠向美国借的200亿马克贷款,来发展本国工业生产。可是,美国爆发经济危机后,这笔贷款也随即被收回。本身就很单薄的德国,在冰天雪地里,又被人拿走了外套,其窘迫程度不言而喻。在这场大萧条中,德国工业生产直线下降,煤炭、钢铁、机器制造业等下降迅猛,失业人数也从1929年9月的130万,上升到1932年2月的800万。国家和民众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社会阶级矛盾越演越烈。这已大大超出了魏玛共和国的能力范围。
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只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整合集中资源,才能重振国家、拉升经济,有效压制内部矛盾和抵御外敌。而共和制的政府显得无力,就算民众有很多的自由和权利,但连饭都没得吃,温饱都没有保障的情况下,自由和权利就算一场白日梦。本着务实的态度,德国民众更愿意先将面包握在手里。
怎样才有足够的面包呢?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希特勒的纳粹党所宣扬的极端集权治理模式非,得到了民众广泛的支持。而登上政治舞台中心的希特勒,最终并不是开的空头支票,而是将承诺付之于实际的。比如,为失业者、复员军人和无家可归者建立“食物施舍所”,提供住房,发放衣服和食品。德国民众也开始对纳粹党越来越有信心。
希特勒上台后,仅用了三年的时间,纳粹德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失业近乎绝迹,经济增速超过20%,各种百废俱兴,一度成为全球名列前茅的经济强国。
对于德国民众来说,纳粹党是为国民贡献的政党,希特勒犹如神一般的存在,得到万众拥戴。
Ⅳ 在南京大屠杀中,为什么日本人尊重或害怕德国纳粹党人
首先,要更正一下本题提问者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南京大屠杀时,日本人不仅是对德国纳粹党人,而且对普通德国人,以及所有欧美人都非常客气。至于本题目提问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可能是受了《拉贝日记》一类的影视作品所误导。
至于有所谓日德是一家的说法也是严重不符合史实的,日本加入轴心国的时间是1940年9月27日,南京大屠杀是1937年12月。1937年时的日本连自己未来是加入哪个阵型都不知道,直到德国在1940年5月打败英法联军后才决定加入轴心国的。所以这种说法根本就不成立。
至于为什么日本军人会对欧美人非常客气,这点应该是历史遗留问题,一方面欧美给日本带来先进的文明,让日本从短时间内从封建国家成为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日本人一向有对强者感恩的传统,所以所谓的客气可以理解成为一种感恩行为,当然这种感恩只能是针对强者,而当时的中国并非强者,所以也不存在感恩一说;其次,日本无论是陆军或者海军都师从于欧美,所以军人从骨子里面就认为欧美人是自己老师,尊师同样也是日本人的传统之一,所以日本军人对欧美人士与其说是尊重不如说是尊师。
Ⅵ 德国为什么对“纳粹残余”零容忍
德国为什么对“纳粹残余”零容忍?
当地时间10月16日,德国柏林一家法院判处公开否认大屠杀历史的88岁女子哈弗贝克6个月监禁,罪名为“煽动种族仇恨”。
在一个言·论·自·由的民煮国家,一个88岁行将就木的老人为什么会“因言获罪”?这是因为德国对“纳粹残余”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德国法律并不因为纳粹残余份子高龄而网开一面。
就在今年8月,一位比哈弗贝克还要高龄的96岁“纳粹老爷爷”格伦宁被判入狱。格伦宁是前纳粹党卫军成员,在二战期间协助谋杀30万名犹太人,于2015年7月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驳回上诉后,德国检方在2017年8月拒绝了96岁的格伦宁的缓刑要求,认定格伦宁身体状况稳定、可以入狱服刑。
此外,德国对行纳粹军礼、穿纳粹军服、佩带纳粹标志、发表种族主义言论等任何形式的极端思想和行为都零容忍。比如,今年8月5日,两名中国男子因为在德国国会大厦前拍照摆出了纳粹的手势,被德国警方逮捕;英国哈里王子曾在化装派对上穿纳粹军服,还对他人称纳粹军服“设计得很有特点“,尽管其言行发生在德国之外,仍受到德国朝野愤怒声讨……
二战时期,纳粹曾把德国和许多国家拖入战争深渊,给德国和世界人民尤其是犹太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战后,如何面对自己不堪的历史?这是德国政府和德国人民的必修课。在这方面,大部分德国人是诚实的,他们选择认真反思战争责任,深刻检讨和努力肃清纳粹流毒。
但是,由于战后的首要任务是在废墟上重新建设国家,随即又被卷入冷战的洪流,德国人在战后初期的反思并不彻底,直到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才逐渐迎来反思的高潮。
1968年11月 7日,女记者克拉斯菲尔德在大庭广众之下,给了原纳粹党员与高级官员、西德总理基辛格一记响亮的耳光。在她看来,二战结束后仅20年,一位原纳粹党员与高官竟然能当上联邦总理,这是德国的耻辱。
1969年,在学生运动的推动下,社会民主党主席、当年的反法西斯战士勃兰特上台执政。1970年12月7日,勃兰特在华沙代表联邦德国与波兰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当天,他在犹太人起义纪念碑前作出了那个举世闻名的谢罪举动——下跪为被纳粹杀害的死难者默哀。
现在德国很多城市的市中心都矗立着纪念纳粹罪行受害者的纪念碑;每一个德国人从小学习得最多的历史就是自己的先辈如何容忍并帮助一个杀人魔政党崛起,又如何纵容“纳粹残余”在自己的国家行政行医教书育人,自己身为德国人是多么罪孽深重。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德国人在非正式国际场合不愿主动表明国籍,不唱国歌,不挂国旗,因为担心招致反感。德国政治人物绝对不可以公开批评以色列,哪怕是谴责以色列欺压巴勒斯坦人都不可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涉嫌矫枉过正了。
但无论如何,对“纳粹残余”持绝对零容忍的态度,已经成了战后德国人共同的底线。这种对纳粹深刻的自我反省,最终成为德国人情感的一部分,深入到每一个德国人的灵魂。
这种自我反省甚至影响到整个欧洲。2014年,法国一名极右派政党候选人因身上的新纳粹刺青曝光而被彻底取消了其参选资格,并被所在的政党除名;几年前,希腊球星乔治·卡蒂迪斯在一次比赛中行纳粹礼,希腊足协作出了终身禁止他代表希腊参赛的决定……
对纳粹思想、纳粹举止零容忍,凝聚着欧洲主流社会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更体现了防止纳粹幽灵再现的警醒。
英国作家威尔斯有句名言:“历史是教育与灾难的竞赛。”模仿希特勒并非儿戏,而是事关历史观和是非正义的严肃政治问题。遏制与纳粹相关的任何元素起死回生,是对历史教训的深刻铭记,更是捍卫来之不易的和平。
当前国际秩序变革,社会思潮复杂,极右思想和极右组织蠢蠢欲动,纳粹主义显现死灰复燃的迹象,对此必须当头棒喝。
(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是当初爱的太深希望能帮到你)
Ⅶ 欧洲年轻人特别是德国年轻人对纳粹是什么态度
德国Goslar市一个地方的地砖是不同颜色的不规则长方形乱拼起来的,其中的几块拼成了纳粹万字旗的形状(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被德国人发现,上新闻,引起德国网友哄起指责,警察马上彻底调查,地砖被迅速撤换。一个学长在德国语言班期间在家里不知道抽什么风听希特勒所作《我的奋斗》练习听力,被邻居老太太听到随即报警,被抓到警察局,差点被遣送。
在德国我们州州府有一次有新纳粹计划游行,消息走漏,引发本州数万人反纳粹游行,脸书加了好多德国同学,那段时间天天被要去参加反纳粹游行活动的状态刷屏。我所认识的所有德国同学一律对希特勒、纳粹和新纳粹持反对态度,看待新纳粹如同大部分中国人看待非主流脑残少年。
Ⅷ 为什么二战之后德国民众都那么憎恨纳粹
发动二战人之常情,民族灭绝却是丧失了人性。。。法西斯是绝对不正义的,这点中国人也是深有体会的
Ⅸ 67纳粹统治下的德国人,怎么看待纳粹
很多人都是念纳粹的好,因为当时德国社会福利很高就算在二战期间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是不错的,但是由于战败之后本土被严重毁坏所以感情是很复杂的,如果用一个词总结那就是又爱又恨吧。
Ⅹ 二战中纳粹军人为什么那么恶毒
德国人严谨,认真,性格中有极强的服从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又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自卑又好战。希特勒针对当时的德国面临的内外危机提出了纳粹主义迎合这种心理,并且通过集体意识,国家意志来进行强化,加上希特勒确实为德国实现了富有与强大,导致德国人的狂热无理性的追随,以希特勒为意志,真诚的相信自己是优等民族,优选人种,才导致了这种恶果。纳粹主义确实能蛊惑人心,通过各级组织,各种活动,各种宣传达到洗脑。(就像传销) 补充: 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天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向全世界发动战争,进行掠夺。 纳粹主义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可是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 补充: 艾米尔.路德维希的着作:德国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原因。 补充: 他本人就是德国人,因为纳粹迁居往瑞士的。 补充: 1.服从性:在世人的眼中,德国人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其实这就是德国人所标榜的服从性。德国人是一向崇拜和服从权威的,这起源于古时条顿人作战时养成的习惯。奥托.冯.俾斯麦就不无得意地称赞普鲁士的这种美德:荣誉、忠诚、顺从和勇敢贯穿于从军官到年轻新兵的整个队伍。路德维希在《德国人》中说到:由于好战的传统和严格的训练,服从性已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可见从军队到人民,服从已成为德国人的主要性格之一,这也是条顿人所特有的性格。这种性格是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因为:服从,责任感,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一切保证了德国人能迅速的发展工业和进行战争。德国人的绝对服从,包括下级对上级、人民对领袖的顶礼膜拜使得希特勒能够利用这种性格迅速发动战争。还有英法在二战前对德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为什么不仅未能阻止德国发动战争,反而导致二战的加快爆发?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德国人的性格所致。路德维希在《德国人中》指出:德国习惯于服从,他们甚至对征服者的冷酷无情,严厉苛刻也感到钦佩。德国人具有神经质的性格,他们往往屈服于对手的威胁,而对对手所采取的和解态度,却认为这是软弱和胆怯的表现。那种认为如果采取温和的和平方式可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传奇式说法,只能出于从来没有研究过德国人性格的人之口。紧跟在温和的和平之后,而没有全面裁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会提前十年爆发。因而一战后英法等国对德国采取温和措施加上德国人的欺软怕硬性格,导致二战的爆发。 2.不安全感: 另外,德国人的另一个性格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在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前,德国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三百多个小国组成。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容易导致外来入侵。因此统一之前的德国一直是邻近大国侵略的对象。这样就容易引起德国人内心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德国人,即使是统一后亦不例外。德国人的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心胸狭窄,妒忌心和报复心重非常严重,尤其表现在对待犹太人方面。因为犹太人往往与金钱利益相联系。德国的犹太人多数是金融家、银行家或高利贷者,这引起了德国雅利安人的嫉妒心理和内心不安全感,他们想通过兽性屠杀来毁灭德国犹太种族。某个编年史家曾指出:犹太人的才干是自己致死的原因。但归根结蒂,这是德国人的兽性表现。路德维希针对着这种现象一针见血的指出:德国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这是使德国人无法享受生活,享受和谐的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德国人的行为有时表现为兽性,有时表现为奴性。因而这种不安全感在希特勒身上得以体现,它由此找到了发动二战的借口,即利用民族主义发动战争,挑战世界,达到主宰世界的目的。3.自卑感和恐惧感:德国人内心的这种不安全感,归根结底是由对现实的自卑感和恐惧感而引起的,同时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路德维希说:他们一直担心被人看不起。这种恐惧和自卑感驱使他们不断行动……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为了物质的目的;德国人并不因为生活富裕和轻松去征服别的国家,而主要是为了显示他比别人优秀,强迫别人接受他们令人讨厌的生活方式。由于内心的自卑感导致德国人比别人更渴望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优秀,而证明的方式就是通过发动一次次的战争。而恐惧感则表现为对文化的恐惧,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种族的反感。而约阿希姆.C.费斯特在他的作品《希特勒:一本传记》中说到:这种恐惧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里,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的岁月里影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这种惊慌来源于对正在掀起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忧愁,但是更深固的原因是对现代事物的恐惧。而希特勒就是利用了德国人的这种巨大的恐惧,对那些把德国带领到这个紧急关头的人们进行猛烈的报复。 4.好战性:最后,德国人的好战性格也是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德国人的好战士古来就有之,则会种性格延袭了条顿武士的残暴精神。远古时候,条顿人生活在德国干旱的北部,生活在原始大森林,寒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让条顿人成为最强壮的民族,并且野心勃勃,一心想征服比自己富裕的地区。因此“好战”成为条顿人的野蛮性格之一。这种性格不仅从未消失过,而且愈演愈烈。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书中引用了海涅评价德国人的这种性格时的一段话:基督教可以削弱,但不能扼杀条顿武士的残暴精神。总有一天,这种用以约束条顿武士的基督教义会不起作用。出于原始状态的残暴无力精神将再度兴起,北欧日耳曼人诗歌一再颂扬的残酷无情的个性将受人崇拜。基督教义的信条彻底崩溃的日子行将到来。……而有一天,当你听到世界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轰然一声时,你就会知道,德国的雷神终于达到了它的目的。这隆隆的雷神震得空中的飞鹰坠地而亡,非洲偏僻的沙漠上的虱子将会夹起尾巴,畏缩地溜进皇家的密林中去……摆脱了束缚的德国要比整个神圣加上克罗地亚和哥萨克更加令人震惊。海涅在1838年就预言了德国人的这种好战性格将会引爆世界大战,事实正是如此。路德维希针对德国人的这种性格也作了深刻剖析,他说:这个国家(德国)自古以来一直幻想主宰世界,现在这种幻想更加强了。……他们这些人(新工业头子和老一辈将军或容客地主)一个个都是野心勃勃,渴望权力远远胜于追求金钱,甚至在今天,促使他们拼命的不是追求更多的财富和生活的享受。一个好战的民族从来不会在假日或周末闲情逸致的享受一番,相反,他希望剥夺别人这种享受。德国人认为,轻而易举而获得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他们希望通过千辛万苦,征战攻取而获得的,才是有价值的。可见,德国人是善于作为征服者的,它自古以来的梦想就是能主宰世界。为了这个目的,它不惜本国人民而发动一次次战争,其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 以上是从德国人的服从性、内心不安全感、巨大的恐惧感以及好战性等方面来分析他们的这些性格是如何导致二战爆发的,它们与二战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发动的,这引起了世人的好奇,为什么一个国家能三番两次的引爆世界大战?归根结底是由德国人的这些性格决定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身上集中了德国人全部性格的弱点,它的出现顺应了德国人的需要,因而由他发动世界大战也就丝毫以不以为怪了。在《德国人》这本书中,路德维希对德国人的这些性格及其弱点都作了深刻的解剖,让人一目了然。 提问者 的感言: 哦,原来他们都是野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