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二战时期,德国这么强大,为什么没有造成原子弹
在二战期间,德国的军事实力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没有造成原子弹主要是当时制造原子弹的科学家在写报告的时候说明的一些资料是不准确的。当时这名科学家在计算的过程中认为建造原子弹的材料要耗费非常多,而德国人认为不值当建造,所以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建造其他军事武器上。
曾经负责研究原子弹的精英是海森堡,他被誉为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在他的组织下,德国的这些物理人才开始研发原子弹。但是当时他呈现的那份报告说,如果想要制造一枚原子弹的话,必须要用几吨的铀才可以。按照当时的工业提炼水平,根本就无法提炼出那么多的这种材料,所以当时德国军方在看了这份报告之后就开始转移精力。
② 二战期间德国最为强大,为什么研制原子弹成功的是美国而不是德国
德国在二战时造不出原子弹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大量犹太科学家人才流失。
犹太人很聪明,希特勒迫害犹太人导致大量犹太科学家和工程师离开德国移居美国,使得德国科研研究人才匮乏(至少在原子弹这种高精尖的领域,人才是不够的)。所谓此消彼长,犹太科学家流入美国,使美国的科研能力大大加强,对原子弹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帮助作用。“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也是犹太人啊(他是从小移民到美国的)。
那么,为什么美国那么短时间就研究出了原子弹呢?
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罗斯福政府的大力支持;二是以奥本海默为首的大批顶尖科学家夜以继日的研究和爱因斯坦本人的亲自关心;三是美国特工搞到了德国原子弹研究的资料,这一点现在已经被很多人所接受。可以这样说,美国造出的原子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这个巨人是德国!
③ 二战时期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有原子弹计划,为何只有美国成功
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自然非二战莫属,二战的终结性武器也是众所周知的——原子弹。作为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武器之一,原子弹直接加速了二战进程。
但是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除了美国,当时的德国和日本都有原子弹计划,但是为何德国和日本都没能抢先造出原子弹,尤其是,拥有强大国力的苏联二战时期也没能第一个研制出原子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940年,英美德等国的科技杂志不约而同的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关于核科学的研究论文几乎一夜之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各国的主要核物理学者也都销声匿迹,就像从未在学术界出现过一样。
2. 全力以赴
虽然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有原子弹计划,但是由于战争等原因,并不能全力以赴的发展,比如日本陆军部建立原子弹方案之后,海军也建立了相应的方案,众所周知日本陆海军不和,所以陆军和海军的方案直接冲突就体现了出来。陆军抢夺了大部分的核科学家,但是却认为原子弹并不能制造出来:“以德国和美国的国力都不能制造,日本至少需要10年时间。”但是日本海军却一直没有放弃原子弹计划。
德国和日本的毛病也差不多,陆军和海军各有一套计划互相掣肘,而且方案不同,海军专注于核动力潜艇(毕竟海军靠邓尼茨狼群战术活着),所以德国的核计划也算是各有各的一套。
而且当时浓缩铀的方案全世界有三种,这三种方案到底哪个比较好谁也不知道,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居然三个方案同时上马,但是其它国家可就完全做不到了,比如苏联由于苏德战争的问题核计划就只能一拖再拖,其实苏联掌握了大量的美国核情报,也具有相当的研发实力和国力,问题在于苏联被苏德战争束缚无法全力以赴,所以美国才能抢先。
3. 秘密破坏
其实美国核计划成功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在于破坏了德国的核计划。比如当时德国本来认为石墨反应堆是可行的,但是盟军情报人员通过往石墨里面掺入杂质导致石墨不纯,以至于德国的核科学家认为石墨根本不能作为减速剂,结果德国在挪威的重水工厂还遭到了盟军特工的攻击,导致德国重水生产停滞,所以德国最终才未能生产出原子弹。可以说盟军的破坏对德国核计划失败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说,核武器的成果不单单是国力问题,更是考验整个民族智慧的问题,可见我国当年的成功是多么令人振奋。
④ 二战中,美国发明原子弹,德国发明导弹,日本发明什么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岛国,所以他们对他国的土地及资源有着浓厚的兴趣。
是的,“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其实就是自杀式攻击,与之前的神风特攻队,万岁冲锋都是一个性质的,最初,面对美国人的逼近,日本是决心抵抗到底的,为此军方才组建了伏龙特工队,召集了480名士兵进行训练,可是这套系统尤其是潜水服实在太简陋了,根本无法保证士兵潜入海底后的安全,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这套系统就曾出现过很多意外,甚至在士兵们还没有正式出征前,就已经有10个人死于日常训练了,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啊。
不过,没过多久,日本就无条件投降了,之前叫嚣的本土决战也没有实施,所以,这套“伏龙单兵水下攻击系统”也没有投入实战便就地解散。
如今时隔七十多年后,再看这套系统,只觉得日本当年真的太疯狂。连这样的作战方式都能想到,这算是逼急眼了吗?
⑤ 纳粹德国是否拥有原子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德国就拥有庞大的核物理研究机构和许多杰出的物理学家,全世界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数德国最多。早在1938年3月,德国着名物理学家奥托?哈恩和弗里茨?斯特拉斯曼就在柏林威廉皇帝研究所成功地进行了用中子轰击铀原子核的实验,终于出现了物理学界期待已久的裂变效应。从原子核裂变中获得无比巨大能量的实验已突破,这说明哪一个国家能够首先把它转为实用,就有可能利用核裂变制成威力无比的原子弹。此后,一批德国科学家在纳粹的命令下开始紧锣密鼓地研制核武器。但是,纳粹德国在灭亡前是否已经拥有原子弹,史学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1939年从苏黎世传出消息:德国正在进行一项秘密的“化学工程”,由德国铀学会的物理学家指导,直接对柏林陆军武器部负责。种种迹象表明,希特勒正在着手研制原子弹。为了抢在这位战争狂人前赶制出第一颗原子弹,1939年8月2日,爱因斯坦上书罗斯福,提请美国当局注意正在日益逼近的来自法西斯德国的原子威胁。罗斯福总统采纳了爱因斯坦的建议,组织制订了着名的“曼哈顿计划”,命令全力以赴研制原子弹。那么究竟德国当时是否已经拥有了原子弹呢?很多历史学家提出,纳粹已经拥有了原子弹。据史料显示,当年纳粹的科学家至少先后试爆过三颗原子弹。其中一颗是在德国北部的吕根岛,另外两颗则在图林根的奥尔德鲁夫。其中,奥尔德鲁夫的核试验是在1945年3月3日21时20分,它比同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试爆的原子弹要早好几个月。但许多人认为这个说法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因为当时纳粹德国缺钱少人,如何开展如此大规模的研究和试验?当年美国为实施“曼哈顿计划”曾投入了数十亿美元,调集了数以千计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核武器的研制。而纳粹德国仅靠为数不多的科技人员就能把原子弹造出来吗?而在1944年底以前,同盟国的科学家则普遍认为,德国在原子实验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匈牙利核物理学家爱德华?特勒在一篇文章中说,按照德国当时的科技发展水平,德国人本来在1942年就应该造出原子弹了。
然而,美国执行“阿尔索斯”行动的原子谍报人员,经过仔细侦查发现了纳粹德国的铀计划和铀学会有关铀研究最完整的档案。从而获知在1944年底,纳粹德国在原子弹方面的研制工作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比之美国洛斯阿拉莫斯中心的研究人员要落后两年。也就是说当时来自德国的任何突然的核袭击的可能性应该是不存在的。那么这是否说明纳粹德国没有原子弹呢?很多研究者认为,法西斯当局大肆推行种族歧视,残酷迫害有独立思考的人,特别是犹太人。希特勒还曾下令逮捕持不同政见的科学家,致使像哈恩、施特拉斯曼、迈特纳、爱因斯坦、赖纳及弗里施这样出类拔萃的科学家纷纷离开德国,逃亡国外。这使得德国大量人才外流。对制造原子弹无疑是十分不利的。而且德国在原子能的研究方面,没有全面的指导和统一的目标,各单位之间缺少协作。希特勒把相当大的科技力量用来研制“V-2”型导弹,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势必影响对原子弹的研制。
那么究竟纳粹德国是否拥有原子弹呢?今天下结论恐怕还为时过早。
⑥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是在哪个国家试验成功的.
世界第一颗原 子 弹是在美国试验成功的
【过程】:
1942年6月,美国的原 子 弹研制计划正式开始,由于研 制 计 划的总 部开始设在纽约市曼哈顿区,因此叫做“曼哈顿计划”。
1942年12月2日,在费米的指导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性原 子反 应 堆在芝加哥建成,成功实现了可控的链 式 反 应。
1943年春,奥本海默领导科研人员开始了制造原 子 弹的工作;
1944年,美国橡树岭工厂生产出第一批浓 缩 铀 原材料;
1945年7月12日,第一颗实验性原 子 弹开始最后的装配。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 子 弹在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试 爆成功,爆 炸当量大约21000吨TNT炸 弹。标志着世界已进入核武器时代。
——1945年7月16日新墨西哥州沙漠中的第一次 核 爆 炸
8月6日,美国向广岛投放名为小男孩的原 子 弹;
8月9日 ,向长崎投放名为胖子的原 子 弹。
⑦ 二次世界大战时有几个国家有核弹
二战时期,只有美国造出了原子弹。当时德国,日本都在研究,德国的工厂被轰炸了,日本没有原料。
战后,苏联,英国法国都造出了核弹。1964年我们中国造出了原子弹。后来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也有了核武器。
⑧ 二战时期是哪个国家最先研制核武器的
最先开始研究核武器的是德国。
1939年初,德国化学家O.哈恩和物理化学家F.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几个星期内,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验证了这一发现,并进一步提出有可能创造这种裂变反应自持进行的条件,从而开辟了利用这一新能源为人类创造财富的广阔前景。但是,同历史上许多科学技术新发现一样,核能的开发也被首先用于军事目的,即制造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其进程受到当时社会与政治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从1939年起,由于法西斯德国扩大侵略战争,欧洲许多国家开展科研工作日益困难。同年9月初,丹麦物理学家N.H.D.玻尔和他的合作者J.A.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并指出能引起这一反应的最好元素是同位素铀235。正当这一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发表时,英、法两国向德国宣战。1940年夏,德军占领法国。法国物理学家J-F约里奥-居里领导的一部分科学家被迫移居国外。英国曾制订计划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但由于战争影响,人力物力短缺,后来也只能采取与美国合作的办法,派出以物理学家J·乍得威克为首的科学家小组,赴美国参加由理论物理学家J.R.奥本海默领导的原子弹研制工作。
德国的科学技术,当时本处于领先地位。1942年以前,德国在核技术领域的水平与美、英大致相当,但后来落伍了。美国的第一座试验性石墨反应堆,在物理学家E.费密领导下,1942年12月建成并达到临界;而德国采用的是重水反应堆,生产钚239,到1945年初才建成一座不大的次临界装置。为生产高浓铀,德国曾着重于高速离心机的研制,由于空袭和电力、物资缺乏等原因,进展很缓慢。其次,A.希特勒迫害科学家,以及有的科学家持不合作态度,是这方面工作进展不快的另一原因。更主要的是,德国法西斯头目过分自信,认为战争可以很快结束,不需要花气力去研制尚无必成把握的原子弹,先是不予支持,后来再抓已困难重重,研制工作终于失败。
在美国,从欧洲迁来的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首先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奔走推动,于1939年8月由物理学家A·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第32届总统F.D.罗斯福,建议研制原子弹,才引起美国政府的注意。但开始只拨给经费6000美元,直到1941年12月日本袭击珍珠港后,才扩大规模,到1942年8月发展成代号为“曼哈顿工程区”的庞大计划,直接动用的人力约60万人,投资20多亿美元。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时制成3颗原子弹,使美国成为第一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制造原子弹,既要解决武器研制中的一系列科学技术问题,还要能生产出必需的核装料铀235、钚239。天然铀中同位素铀235的丰度仅0.72%,按原子弹设计要求必须提高到90%以上。当时美国经过多种途径探索研究与比较后,采取了电磁分离、气体扩散和热扩散三种方法生产这种高浓铀。供一颗“枪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高浓铀,是靠电磁分离法生产的。建设电磁分离工厂的费用约3亿美元(磁铁的导电线圈是用从国库借来的白银制造的,其价值尚未计入)。钚239要在反应堆内用中子辐照铀238的方法制取。供两颗“内爆法”原子弹用的几十千克钚239,是用3座石墨慢化、水冷却型天然铀反应堆及与之配套的化学分离工厂生产的。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当时的工程规模。由于美国的工业技术设施与建设未受到战争的直接威胁,又掌握了必需的资源,集中了一批西方国家最好的科技人才,使它能够较快地实现原子弹研制计划。
⑨ 二战时德国先于美国制造出原子弹吗
美国最先制造出原子弹
德国作为一个在本世纪初在物理学领域曾遥遥领先,特别是在核物理研究方面拥有象海森堡、盖革、博特和在放射化学上有象哈恩这样优秀人才的国家;作为一个最先在实验室里分离出铀235,首先发现核裂变和具有强大的化学工业,并占有很好的铀资源的国家;作为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传统,而且即使是盖世太保这样的特务组织也对科学研究有一定兴趣的国家,德国却未能在世界上首先制造出原子弹,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一:纳粹对现代科学、尤其是抽象科学的反对,使得核物理研究失去了基础当现代物理学的一些概念与经典物理学发生冲突时,德国物理学界的保守势力和亲纳粹分子,无形中接受和应用了纳粹的理论宣传,而将这种学术上的冲突归并为政治和民族观念上的冲突。19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勒纳和191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斯塔克,从20年代起就致力于所谓“日耳曼物理学”的研究和分类,企图为经典物理学找到“日耳曼血统“的原因。勒纳攻击相对论为“犹太人的诡计”,斯塔克宣称量子力学是“徒劳的形式主义”。他们不断地晋见包括希特勒在内的纳粹高级领导人,并在纳粹主管宣传的罗森堡的支持下,不断地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章,攻击爱因斯坦、普朗克、索末菲、海森堡和他们的学说,企图将自己的“日耳曼物理学”强加于德国社会。
二:纳粹对犹太科学家的迫害,使大量优秀科学家逃离德国,导致核研究方面的人才匮乏,同时也成全了美国的核计划。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哥廷根的4个物理和数学研究所的所长中有3个离职,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也离开了柏林。这一年共有20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辞职而去,其中包括11位物理学家。在战争前夕,有40%的大学教授失去了职务,这些职务大多落到了不学无术的纳粹分子手里。在索末菲的领导下,慕尼黑大学曾经是一个很出色的原子研究中心。1935年,索末菲准备退休时,他与其他学者想请海森堡作为接班人,但纳粹分子拒绝了这一要求。经过3年的较量,最后还是由一名纳粹分子占据了这个职务,从而断送了这个中心。纳粹在青年学生中进行煽动并征兵,还使德国的核研究失去了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和学生。对于研制原子弹这样大规模和复杂的科学研究,一支有志献身于研究,精力旺盛,反应灵敏的年轻研究队伍是必不可少的,但德国恰恰缺少这样一支队伍。
三:纳粹对核研究的组织工作不得力。希特勒将科学研究和人的品德对立起来,他强调:“德国教育需要的是个人为团体的牺牲精神,而不是由科学助长起来的物质利己主义。”尽管德国邮电部长奥尼索格在1940年就对希特勒讲过原子弹,斯皮尔在1942年又向他汇报过,但至今没有发现任何记载希特勒在这个问题上曾采取行动的文件。1942年以前,希特勒完全把赌注押在闪击战上,认定战争会很快结束,认为不需花费大力气去研制尚无把握的新式武器,没有原子弹照样可以取胜。纳粹头目们还从发动战争的实用需要出发,一开始就把研制火箭武器放在首要地位,仅从1937年到1940年,德国陆军在发展大型火箭方面就花费了5.5亿马克,而德国军备部长施佩尔批准给予“铀计划”的经费,只有100多万马克。这与美国的“曼哈顿工程”相比,还不到千分之一。
四:德国人对原子弹的研究发生了偏差。制造原子弹离不开反应堆,有了反应堆才能摸清形成大量核裂变的规律,而制造反应堆必须有能够使中子裂变速度变慢的物质,即减速剂。德国科学家最初找到了两种控制中子裂变的物质,一是重水,二是石墨。德国科学家开始采用的反应堆是石墨沸水堆,石墨有减慢中子的作用。布雷格根据自己的理论推断和计算的结果,很有预见地认为最理想的减速剂是石墨。于是他提出需要100块长3米、宽0.6米的石墨片进行深入的研究。生产任务交给了位于拉齐步日的一家工厂,由于石墨片的规格特殊,数量大,加上紧迫的交货期限,引起了总工艺师埃尔温·施密特的猜测,他断定这是用于军事目的,于是,他设法使生产出来的石墨片中含有二氧化铁、钙和硫等杂质。布雷格不知其中缘由,他用这些含杂质的石墨片进行试验,结果屡试屡败,最后不得不怀疑是自己的理论或计算出了问题,布雷格只得另从其他途径寻找新的减速剂,原以接近制造原子弹的日期便大大推迟了。而着名物理学家费米在美国芝加哥设计的用石墨作减速剂的原子反应堆,却于1942年12月2日试验成功,打开了可控核裂变的大门,为美国制造原子弹铺平了道路。正如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在1954年为《纽约时报》着文所说的那样:“本来布雷格教授是会比美国早两年造出原子弹的,只是由于他的一个差错,才使得人类免遭一场全面的浩劫。”布雷格面对失败,不得已另找途径,经过多次试验分析,德国科学家们最后确认重水可以充当减速剂。
五:英国特工对挪威重水工厂的破坏使得德国的原子弹研制计划几乎陷入停滞。重水由氘和氧化合而成,天然水中的重水含量只有六千分之一左右。德国重水的主要来源是被占领的挪威的“努尔斯克”重水工厂,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重水生产工厂。英国突击队和当地挪威的地下抵抗组织联合起来,欲图摧毁这个重水工厂。第一次突击以失败告终,但是德军在抓获了这些突击队员后,未经审判就把他们处决了,但并没有提高警惕,有效地加强对工厂的保护,以至工厂最后被完全摧毁。后来,重水的供应一直卡着德国核研究的脖子。1942年,德国全部的科研计划归戈林管理,一批科研人员也从前线返回实验室,但在这一年虽然有2500万马克的科研经费没有用完,却没有对急需资金的核研究提供更多的帮助,以后,重水工厂和铀工厂相继遭到破坏,加上前线告急,德国的工业再也负担不起核反应堆的建造和原子弹的研制任务了。
六:德国科学家内部的思想混乱和失误部分参加德国核研究的人是很消极的,并没有全心全意投入研究工作,大多数科学家都是带着像海森堡那样的复杂心情参加核研究的。其时,德国“铀计划”的核心人物海森堡已认识到许多原子弹的关键技术问题,如,他认识到了制造原子弹的核心部分——反射器和临界质量问题。他在德国战败之时,曾对哈恩说过:一个直径54厘米、重约1吨的球状铀235,能够利用“极快的中子“维持链式反应,并产生大量的中子,但是,如果铀235材料外面包有一种“反射器”的话,那么有250公斤的铀235就能起爆了……通过临界质量以下的两小块铀235压到一起的方法,就能控制起爆时间。海森堡等德国科学家在战争期间故意避开了对原子弹的研究,转而研究反应堆和回旋加速器,这是使德国原子弹研制工作没有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海森堡对他的行为曾这样解释道:“在专制政权统治下,只有那些表面上与政府合作的人才能进行有效的积极抵抗。”另一位科学家罗伯特·容克对此作了补充:“海森堡和他的朋友们之所以原因从事德国原子弹的研制工作,这首先是为了使另外一些缺乏觉悟的物理学家无法把他们决心使之失败的事业推向成功。”而一直与纳粹作顽强斗争的劳厄,在评论德国失败时说:“如果一个人没有作出新发现的愿望,他就作不出新发现。”
⑩ 二战中如果德国首先制造出原子弹,首先会投向美国还是苏联
我们都知道在展期间首先制造出原子弹的国家其实是美国。他们一共也就制造出了三颗原子弹,一颗用在了实验上面,另外两颗用在了日本那边。由于日本吃了雄心豹子胆,他们太想吞并这些国家了,所以向美国伸出了魔爪。当然日本也是首先尝到了原子弹的威力。
虽然在二战期间战争局面是非常惨烈的,但是二战过去了以后也形成了各个国家不同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