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淞沪会战中中国有个使用使用德国武器的部队叫什么
淞沪会战期间,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其中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是实际接受过德国顾问系统训练与指导的部队(不同于其他部分换装受训或者配备仿德装备的部队)。
1930年代,中德合作期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德国军事顾问的指导下按照德国的军事训练标准所改编和组建国民革命军,故对其统称为德械师。当时能达到德式标准的有:国民革命军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第36师、第87师、第88师和教导总队,以及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
2. 军博中陈列有MP40、MG34这些德式武器,请问它们在中国曾被使用过吗
楼上的你练MG34是哪里的枪都没搞清楚。MG34是德国产通用机枪。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导致德国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诸如坦克、飞机、战列舰、潜艇、重机枪!等武器装备不能研制和生产,为了避开协约国的监督,德国军工部门研制了MG34型通用机枪。该枪使用两脚架的时候作为轻型机枪使用,而是用大型固定支架的时候可以作为重机枪使用,这也是美国m60通用机枪的设计理念来源。
在中国现有的德式武器里面,一般都以毛瑟步枪居多,30年代的时候中国和德国的关系十分的友好,德国需要从中国进口一些工业原料,如矿石等,而中国则进口了包括步枪、大炮等武器装备在内的各类枪械。然后在国民党整军中装备了几个德械师。士兵的全副装备都是德式的,包括毛瑟步枪,头盔等。但是由于淞沪会战中央军的德械师损失惨重,所以就算中国有进口MP40等武器,也是在抗战的时候使用的,至于效果、不好做评价。
实话说中国在二战中使用的大多是捷克造的ZB26型以及改进型机枪。就是电影上经常看见的那种弹夹从上方插入的机枪作为半排级轻火力支援单位。但是一般都是连才有- -......
3. 二战时德国武器与中国武器
当时主要还是国产的中正式(仿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汉阳造(仿德国1898年式毛瑟步枪)、还有美援的春田M1903步枪、抗战前从德国进口的1924年式毛瑟步枪、缴获的日军三八式步枪(俗称三八大盖)。还有部分部队装备了美国的M24,李恩菲尔德SMLE步枪、M1卡宾枪。
可见当时国产主力都是仿制德国的,但仿制的工艺和技术肯定要跟德国差上一大截,尤其是日本占领中国大部领土后,国君的本就脆弱的军工企业受到严重打击,一度转入作坊式生产。用句名词就是山寨版,
精良度差很多 十万八千里
德军有MP40/38冲锋枪 MP44/43突击步枪【这点超过了中国一大半】 还有半自动步枪G43 G41 FG42伞兵步枪 MG34 MG42机枪 毛瑟98k 还有虎式 虎王 豹式坦克 V-2导弹
中国大多仿造或者进老毛子货美国军火 还有八路缴械日军的 算上去:
汉阳造 中正式【模仿毛瑟的】 王八盒子【日本】 M1加兰德 汤姆逊 柯尔特M1911 38式狙击步枪 38式步枪 捷克式轻机枪 MG08重机枪 ZH29少量装备的半自动步枪 还有4式半自动步枪【日军的】 M3式冲锋枪 还有少量缴械的百式冲锋枪
4.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国武器有哪些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军队除了缴获日军投降后的军火外,大部分都是国产的汉阳造、中正式等装备。
中德军火贸易大部分都是在抗战前期完成的;主要由步枪、机枪、战防炮,榴弹炮等装备。
在抗战时期,这些军火大部分都已经损毁了!可能只有少数炮留存到解放战争时期。但是炮弹口径未必能国产化,也与美援炮弹不匹配。
最着名的可能就是毛瑟战斗手枪——驳壳枪!盒子炮!这款经典手枪备受中国军人喜爱,一直沿用到解放后!但是因为太有名,当时很多驳壳枪都是西班牙仿制的,甚至国内仿制;真正原装德国货并不多。
5. 二战中德国缴获了很多武器装备,都去哪了呢
二战结束的时候,实际上德国军队差不多还有百万人,这些人的武器被收缴后,再加上德军仓库里的库存,剩余的德制武器还是有很多的。我们来看看这些武器的去向。
中国
中国的有些德式装备,比如M35钢盔不是剩余物资,是20世纪30年代从德国购买的。
但是还是得到了一些:
比如解放军得到了少量Stg-44(MP-44)突击步枪,一般认为是从南斯拉夫弄来的,用作研究和试验,目前在军博展览。
捷克
捷克在二战之前和二战时都有很强的工业生产能力。二战后,他们利用二战时遗留的原材料零件,继续组装了一些德国武器。
比如Bf-109(Me-109)战斗机,转手卖给以色列。
再比如Jagdpanzer 38(t)“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转手卖给了瑞士。
至于Sdkfz.251 装甲车,捷克保留了这种装备,连整条生产线也保留了,还进行了继续改进,发动机改成了柴油发动机,顶部安装了装甲,改称OT-810。
捷克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苏联还有一些欧洲国家拍摄二战电影需要道具装甲车,很多OT-810涂上铁十字在电影里扮演Sdkfz.251 装甲车。
6. 二战结束后,中国都获得过哪些德国武器
二战开始前,蒋介石和德国曾经走的很近,蒋纬国还去德军实习,德国帮助蒋组过德械师。
但很快蒋就倒向美国,国军装备转向美系。
八路方面也没得到多少德国武器。 理论上苏联击败德国后,可以把缴获的德国装备援助中国,但他们宁可自己废品回收。八路反倒是自己去东北淘到很多日系武器,包括日本兵工厂。
7. 二战时中国军队的德械装备
呵呵,楼上不懂就不要瞎说,德国对中国军队的影响,超过其他任何国家,从袁世凯天津小站编练的新军开始,就是德式操典,教官也大多留学德国。这种德式印记,在现在的解放军中仍然可以看到,解放军的正步,就是德式操典的变种。
二战时期直到1939年德国正式入侵波兰之后,德国才迫于轴心国同盟日本的压力,与中国断交,中断了之前一直进行的军事合作。
在1937年之前,国民党进行了整军计划,其嫡系部队,共有30个师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德式装备,也就是“德械师”,这些部队有些编练完毕,全套德式装备,有些则还在整训中,只是部分接受新装备。这些德械师在抗战初期是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淞沪会战国民党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嫡系部队,其中基本都是德械师。后来国军在正面战场伤亡惨重,加之39年德国与中国断交,德械师后继无力,逐渐被苏械师和后来的美械师取代。
德械师中单兵装备,步枪以毛瑟步枪为主,有24式“中正式”步枪(仿毛瑟98),也有原装德国98K步枪,虽然纸面性能跟日本的38大盖差不多,但是国造中正式质量低劣,性能难以保证,而且弹药补给也时常不济。
机枪,则主要是捷克式ZB26,一代名枪,不多介绍;重机枪则是24式马克沁机枪,由德国人提供的全套马克沁机枪图纸仿制
手枪比较杂乱,有毛瑟手枪(驳壳枪),也有比利时勃朗宁,美国撸子等等
火炮同样庞杂,德国榴弹炮、山炮、战防炮,比利时山炮,法国山炮,瑞士防空炮等等,七七八八一大堆
总之,德械师是民国期间对军事改革的一次尝试,但限于当时有限的国力和工业基础,外加大规模侵华战争的造成中断,这种尝试以失败告终。
8. 德制武器支撑抗战,为什么中国军队却没有装备M
早在二战爆发之前,德国武器的精良就是众所周知,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开展的洋务运动中,为了建立一支近代化军队,中国从欧洲国家进口了大量武器,其中主要的武器来源国就是德国,小布手枪,大到火炮,基本上所有得军队,只要有条件得到德制武器,就不会选择其他国家的产品,凭借精良的制作工艺和设计,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性能和高可靠性,毛瑟、克虏伯成为了先进武器的代名词,其中最着名的就是毛瑟的步枪和手枪了,当时,为了在中国市场获得更好的销售成绩,欧洲军火商们甚至在中国销售的时候,将其他国家生产的步枪和手枪,也冠以毛瑟的名字,其中西班牙军工厂,甚至生产了众多的高仿毛瑟C96冲锋手枪卖到中国,以至于中国市场上的冒牌货比正品还要多,就连中国的军工厂也批量生产德国产品,最有名的就是阎锡山的军工厂所生产的大眼毛瑟,将毛瑟手枪原本使用的7.63手枪子弹,换成了美式的11.43.毫米大威力子弹。
9. 抗战时期,中国曾装备德国的装备,效果怎么样
德械师是我国抗战前期的主力部队,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制定了建立60个德械师的计划。从1932年到1938年,国民政府先后从德国购买了大量的军用设备,并且从德国兵工厂的手中获得了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毛瑟步枪的生产技术图纸,研制出了二四式重机枪和中正式步枪。不过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我国并没有能够来得及组建60个德械师,实际组建的德械师只有30多个,而且这些德械师大部分都缺少装备,没有达到计划中的德械师的标准。
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有着德械师标杆之称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只剩下了数百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编制也不复存在。从1938年开始,德国逐渐同我国断绝了军事往来,德械师逐渐退出了我国的装备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美械师和苏械师。
10. 听说二战中国军队使用的是德国毛瑟步枪 但是 德国和日本是一伙的 怎么会卖枪给中国呢
二战 国军 使用的是汉阳造 和中正步枪 都是 德国设计 中国制造
汉阳造 是 毛瑟98步枪 (1898年的东西)
中正步枪 是 毛瑟1924 也就是毛瑟98和毛瑟98k 的国度产品
在当时这算是 好枪了 不比 日本的 春天差(38大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