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二战时德国最有名的将军是谁
海军领域肯定是邓尼茨,毫无疑问,邓尼茨统帅下的德国潜艇采用狼群战术几乎要把大西洋航线封锁住,慢慢勒死英国,如果不是在盟国巨大的人力物力面前,英国就会失去美国的援助,被封锁至死。
空军领域名气上来说,应该是戈林,毕竟第三帝国没有战略空军,始终是一支战术支援空军,空军没有独立进行过任何主攻战役,空军司令戈林自然是名字最大。
陆军领域的话,争议比较大,因为陆军向来都是德国强项,将星云集,从理论上来说,古德里安首先完整地提出和实践了装甲兵的突击,名气很大,德国装甲兵之父,闪电战的最好实践者。从野战总体指挥,战略规划来说,曼施坦因则是最顶尖最有名的,光一个镰刀闪击计划灭亡法国就足够了,更何况以后东线战场上各种以少胜多,力挽狂澜。另外,沙漠之狐隆美尔也有其独到之处,因为隆没有在东线大规模战场上施展的机会,难以评价他在野战总体指挥上和曼施坦因相比怎么样,光从北非来说,如果第三帝国总体战略正确情况下,隆拿下北非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他也是非常有名的,不是靠众人吹捧出来的。
至于其他的,例如博克,伦德施泰特,克鲁格,莫德尔,曼陀菲尔等等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陆军将领。
Ⅱ 二战德军着名将帅有哪些位
你好! 二战德军着名将帅===德国军事天才隆美尔 艾尔温·隆美尔1891年出生在德国一个普通的中学校长之家。1910年从军。一战时随部队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威廉二世授予功勋奖章。一战结束后,他担任过步兵营长和陆军学院教官。1937年出版了《步兵攻击》一书,书中贯穿了德国军事理论的进攻精神,提出“进攻,进攻,进攻!”强调了发挥火力优势的重要性,受到希特勒的赏识。1938年,隆美尔升任元首大本营卫队长,并获少将军衔。 1940年2月,他被任命为第7装甲师师长。在入侵法国的战役中,他率领第7装甲师横扫法国,其攻击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 1941年,意大利在北非战场吃紧,希特勒派隆美尔担任德国非洲军司令。 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扭转了北非战局,挫败了英军的锋芒,取得了胜利。随后在得到补给后,隆美尔再度发起进攻,并迅速突破英军的防御,占领了托卜鲁克,征服了昔兰尼加。因在非洲战场的出色战绩,隆美尔获得了“沙漠之狐”的外号。1942年6月22日,隆美尔被擢升为德国陆军元帅,达到他一生中的辉煌时刻。之后,他的军队在埃及遭遇蒙哥马利军队的强大攻势,被迫撤出埃及。 1943年11月,隆美尔出任B集团军群司令并奉命加强“大西洋壁垒”防御工事。但此时,盟军已彻底扭转了战局,所以他原来准备在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初将其赶入大海的计划彻底破产。隆美尔的汽车也遭到盟军飞机的攻击,他多处负伤,仍活了下来。1944年10月14日,正在养伤的隆美尔因被指控参与谋杀希特勒,被迫服毒自杀。 隆美尔有着惊人的军事素质,他把德国军事学说的进攻精神融于自己的军事指挥之中,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敢于力排众议,果断发起进攻。丘吉尔曾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Ⅲ 二战最厉害的德军将领是谁
最强的有三个,分别是:古德里安、曼施坦因、隆美尔,这三个人是当时德军中最杰出的将领。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他是“闪击战”的创始人,也是“装甲战”、“坦克战”的倡导者,被称为“德军装甲兵之父”。
埃里希·冯·曼施坦因:10月调任西线A集团军群参谋长,提出以装甲部队经阿登地区入侵法国的作战计划,为希特勒所采纳。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就成了笑话,然后英法联军被一路打到敦刻尔克。
埃尔温·隆美尔: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
他们三人被称为纳粹德国三大名将。
Ⅳ 二战德国有哪些着名的将军,元帅,并简单介绍
古德里安,装甲兵之父,闪击战的提出者,德国装甲兵兵营至今挂着他的画像(未成元帅)
隆美尔,沙漠之狐,用兵神出鬼没,在法国,他的师(他那是还是师长)被称为“魔鬼师”,在北非完虐英国人,可惜最后给养跟不上,还是输了,死于政变被牵连
曼施坦因,末路战神,多次反败为胜
莫德尔,元首的消防队员,哪里告急去哪里救场,多次成功稳定摇摇欲坠的东线局势,是德国第一个同时指挥两个集团军的元帅,在鲁尔兵败后为尊严自尽
邓尼茨,狼群之父,U酱战术的提出者,可以说是丘吉尔唯一害怕的人
刚瑟·吕特晏斯,俾斯麦号死亡出击时的舰队司令
戈林,脑残废物。
还有屈希勒尔,鲍曼等许多······
Ⅳ 二战德国有哪些着名的将军,元帅,并简单介绍哈
德国二战三大名将曼施坦因、隆美尔还有古德里安。曼施坦因个人认为是当时德国首屈一指的军事战略战术家,初期他提出偷袭阿登的曼施坦因计划,窃以为是整个二战中唯一起到改变战略平衡作用的作战谋划,入侵苏联后曼施坦因在南线作战攻下克里木,中后期作为德国东线的救火队长,在苏联巨大的数量优势面前屡次以少胜多挽救德国摇摇欲坠的战线,三次哈尔科夫反击战堪称亮点,最后因受不了希的瞎指挥被免职,在家中看着地图目睹了德军一步步走向毁灭。隆美尔开战时只是装甲第七师的少将师长,在阿拉斯被盟军差点吃掉,意大利在北非崩溃后前往北非对抗英军,靠北非的赫赫战功被称为沙漠之狐并封帅,后期负责西线德军的防务修建大西洋壁垒,因被怀疑参与刺杀希被迫自杀,隆美尔毫无疑问是杰出的沙漠作战大师,具有极高的战术指挥艺术,但是战略研判层面稍逊一筹。古德里安提出了闪击战和装甲突入的理念,被称为德国装甲兵之父,参加了闪击西欧和入侵苏联,在兵败莫斯科后被雪藏,43年重新被启用装甲兵总监,负责装备生产和装甲兵的训练,在任期间大幅提高了德国的军备生产,44年6月被任为总参谋长,45年3月被贬入预备役,古德里安在军事理论研究和实践上堪称当时第一人,在军备生产和后勤上也造诣颇高,相较之下他的战绩反而不那么起眼。德国还有一位不怎么有名的防守大师莫德尔,善于弹性防御和小兵团突击,作为德国的救火队员莫德尔也在东线取得了骄人战果,在尔热夫突出部以26万人击退了朱可夫百万大军的进攻,利用轮换和炮兵集群战术指挥北方集团军挡住了苏军进攻并安然撤退,诺曼底登陆后被调往西线试图稳定战线,虽在市场花园行动中重挫盟军击败蒙哥马利,但最后因战局无望,下令麾下军队投降后服毒自杀。
Ⅵ 二战,德军有那些厉害的将军
隆美尔闪电战专家 古德里安(装甲车之父) 这两个最厉害!
国家元首兼总理最高统帅
阿道夫·希特勒〈1934-1945.5〉
邓尼茨元帅〈1945.5〉
陆军总司令
弗洛姆堡元帅〈1920-1938元月〉
勃劳希契元帅〈1938-1941.12〉
希特勒〈1941-1945.5〉
陆军总参谋长
哈尔德上将〈1934-1942.9〉
蔡茨勒上将〈1942.9-1944.7〉
古德里安上将〈1944.7-1945.3〉
克莱勃斯上将〈1945.3-1945.5〉
东线战场:
北方集团军群〈1945年1月改称库尔兰集团军群〉
勒布元帅〈1941.6-1942.1〉
库克勒上将〈1942.1-1944.1〉
莫德尔元帅〈1944.1-1944.3〉
林德曼上将〈1944.3-1944.7〉
弗里斯纳上将〈1944.7-1944.8〉
舒奈尔上将〈1944.8-1945.1〉
伦杜利克上将〈1945.1〉
菲廷霍夫上将〈1945.1-1945.3〉
伦杜利克上将〈1945.3-1945.4〉
希尔佩特上将〈1945.4-2945.5〉
中央集团军群〈1945年1月改称北方集团军群,1945年4月解散〉
博克元帅〈1941.6-1941.12〉
克鲁格元帅〈1941.12-1943.10〉
布施元帅〈1943.10-1944.6〉
莫德尔元帅〈1944.6-1944.8〉
莱因哈特上将〈1944.8-1945.1〉
伦杜利克上将1945.1-1945.3〉
魏克斯上将〈1945.3-1945.4〉
南方集团军群〈1942年分为A,B两个集团军群,B集团军群延续其大部分,1943年初解散〉
伦德斯泰特元帅〈1941.6-1941.12〉
赖歇瑙元帅〈1941.12-1942.1〉
博克元帅〈1942.1-1942.7〉
魏克斯上将〈1942.7-1943初〉
A集团军群〈1942年7月从南方集团军群分出,1944年2月改称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4年8.9月间该称南方集团军群,1945年5月改称东部边境集团军群〉
李斯特元帅〈1942.7-1942.8〉
希特勒〈1942.8-1942.11〉
克莱斯特元帅〈1942.11-1944.2〉
舒奈尔上将〈1944.2-1944.7〉
弗里斯纳上将〈1944.7-1944.12〉
韦勒上将〈1944.12-1945.4〉
伦杜利克上将〈1945.4-1945.5〉
顿河集团军群〈1942年11月从第11集团军改编,1943年1月改称南方集团军群,1944年2月该称北乌克兰集团军群,1944年8.9月间该称A集团军群,1945年1月该称中央集团军群〉
曼狮泰因元帅〈1942.11-1944.3〉
莫德尔元帅〈1944.3-1944.9〉
哈佩上将〈1944.9-1945.1〉
许尔纳上将〈1945.1-1945.5〉
维斯瓦河集团军群〈1945年1月新建立〉
希姆莱元帅〈1945.1-1945.3〉
海因里奇上将〈1945.3-1945.5〉
施图登特上将〈1945.5〉
西线战场:
西线总指挥:
伦德斯泰特元帅〈1942.3-1944.7〉
克鲁格元帅〈1944.7-1944.9〉
伦德斯泰特元帅〈1944.9-1945.3〉
凯塞林元帅〈1945.3-1945.5〉
B集团军群
隆美尔元帅〈1943.12-1944.10〉
莫德尔元帅〈1944.10-1945.5〉
G集团军群
布拉斯克维茨上将〈1943.12-1945.5〉
意大利及地中海战线〈包括北非战场〉
南部战区总指挥:
凯塞林元帅〈1944.11-1945.3〉
菲廷霍夫上将〈1945.3-1945.5〉
北非军团〈1942年1月升格为集团军,1943年3月其余部分加入突尼斯集团军〉
隆美尔元帅〈1940.9-1942.9〉
施图姆上将〈1942.9-1942.10〉
隆美尔元帅〈1942.10-1943.3〉
突尼斯集团军
隆美尔元帅〈1943.3-1943.5〉
阿尼姆上将〈1943.5〉
驻意大利北部集团军
隆美尔元帅〈1943.8-1943.12〉
菲廷霍夫上将〈1943.12-1945.5〉
海军总司令
雷德尔元帅〈1934-1942.2〉
邓尼茨元帅〈1942.-1945.5〉
水面舰队司令
吕特晏斯上将〈1934-1941.5〉--之后总司令兼任
潜艇部队司令
邓尼茨元帅
空军总司令
戈林帝国元帅〈1934-1945.5〉
空军参谋长
凯塞林元帅〈1935-1937〉
空军主要航空队
第1航空队
凯塞林元帅〈1938-1940.2〉
第2航空队
凯塞林元帅〈1940.2-1941.11〉
第3航空队
施佩勒元帅〈1938-1940.11〉
空降部队
施图登特上将〈1939.9-1945.5〉
党卫军总指挥
希姆莱元帅〈1935-1945.5〉
狄特里希上将〈1945.5〉
Ⅶ 二战德国十大名将
二战德国十大名将分别是:
1、勃洛姆堡(Verner von Blomberg,1878-1946)
2、勃劳希契(Walther von Brauchitseh,1881-1948)
3、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
4、凯特尔(Wilhelm Keitel,1882-1946)
5、克卢格(Gunther von Kluge,1882-1944)
6、隆美尔(Erwin Johannes Eugin Rommel,1891.11.15-1944.10.14)
7、利斯特(Wilhelm List,1880-1971)
8、保卢斯(Friedrich von Paulus,1890-1957)
9、维茨勒本(Erwin von Witzleben,188l-1944)
10、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
1、勃洛姆堡(Verner von Blomberg,1878-1946)
一译"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历任预备19师、预备18军、第7军团司令部参谋官。一战后在国防军历任军训处处长、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军队办公室主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司令。曾代表德国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1933年1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年8月兴登堡死后,下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中。
2、勃劳希契(Walther von Brauchitseh,1881-1948)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1912年调总参谋部任参谋。1933-1937年历任第一师师长、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在施莱歇暗杀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为上将,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3、博克(Fedor von Bock,1880-1945)
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骑兵师师长(少将),1931年调任第2师师长(中将)兼第2军区司令,1935年任第3集团军司令(上将)后转任第1集团军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任入侵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反对希特勒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但同样不赞成反抗运动。同年12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
4、凯特尔(Wilhelm Keitel,1882-1946)
陆军元帅。1901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6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和师参谋官。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1936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1936-1937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将。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执行。
5、克卢格(Gunther von Kluge,1882-1944)
陆军元帅。曾受训于普鲁士军官学校,1901年开始任野战炮兵第46团营副官(少尉)。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国防军第3军区步兵指挥部任职。希特勒上台后,历任通讯兵总监(少将)、第6军区司令和第6步兵军军长(中将)。1936年晋升炮兵将军,1938年任第6集团军司令。1939年出任第4集团军司令,参加入侵波兰,后升为上将。翌年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参加闪击苏联,曾一度进抵莫斯科城郊。同年12月,在苏军反击下败退,但仍为希特勒信任,委派其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3年10月受伤后,调回大本营预备军。在此期间,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分子曾与其联络,但未获其支持。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于7月出任西线德军总司令,旋即因七.二零事件受嫌而被解职,返国途中自杀。
6、隆美尔(Erwin Johannes Eugin Rommel,1891.11.15-1944.10.14)
陆军元帅。1909年军校毕业后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表现出色升至少尉。战后在国防军历任步兵连长、军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和军校校长。1938年其《步兵进攻》一书受希特勒赏识,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上校衔)。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1月晋升上将。同年6月,因攻占英军北非要塞图卜鲁格,晋升元帅。但不久因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战役中败退。1943年3月被召回国。同年7-11月任驻意大利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筹划和准备在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战争后期,对国社党持否定态度,不过未有实质上的反抗。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七.二零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
7、利斯特(Wilhelm List,1880-1971)
陆军元帅。1898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2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5年任第4军区司令升步兵将军。对国家社会主义持中立态度。1938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
8、保卢斯(Friedrich von Paulus,1890-1957)
陆军元帅。1909年加入海军,翌年转入陆军。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防军担任参谋。1935年任坦克部队参谋长。1939年任第四集团军参谋长,参加侵略波兰的战争。由于希特勒对装甲兵的重视,保卢斯逐渐拥护希特勒的政策。翌年调任第十集团军(后改番号为第六集团军)参谋长,参加进攻法国。同年9月升任陆军副总参谋长,参加制定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1942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担任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同年11月,被苏军包围于斯大林格勒。希特勒下令死守,并在1943年1月31日晋升他为元帅,但随即被俘。在苏联俘虏营参加反纳粹运动。1944年加入德国军官反法西斯联盟,后又加入自由德国民族委员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主要战犯时,曾出庭作证。1953年获释,定居民主德国。
9、维茨勒本(Erwin von Witzleben,188l-1944)
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历任国防军步兵师师长、第三军区(柏林)司令。1938年2月一度被希特勒解职。此后开始参与上层的反希特勒密谋活动。1939年被委派指挥驻防西线的德军第1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获元帅衔。同年10月任D集团军群司令。1941年任西线德军总司令。翌年调回大本营任总协理官。1944年参与策划七.二零事件,内定政变成功后担任武装部队总司令。失败后被处死。
10、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Heinz Wilhelm Guderian,1888.6.17~1954.5.15)
德国陆军一级上将,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Culm(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从 1901年到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亲指挥部队。古德里安关于装甲兵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及闪电战的战术思想在德国军事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他能把此理论付诸实践,所以,他有德国装甲兵之父及闪击英雄之称。
Ⅷ 二战时德国最有名的将军
隆美尔。
埃尔温·约翰尼斯·尤根·隆美尔(德语:Erwin Rommel),纳粹德国的陆军元帅,着名的军事家、战术家、理论家,绰号“沙漠之狐、帝国之鹰”。隆美尔与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后人并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的三大名将 。
隆美尔出生于符腾堡邦的首府海登海姆市。1910年7月从军。一战时随军开赴法国,后又在东线与罗马尼亚人和意大利人作战。被德皇授予蓝马克斯勋章。一战后曾担任过步兵营长、陆军学院教官。1938年隆美尔少将任元首大本营司令。1940年2月任德军第7装甲师师长,使该师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称号。1941年1月希特勒挑选隆美尔中将任驻非洲军团军长。他到达北非后,不到两个月,就迅速扭转了北非战局的初期局势,被提拔为上将。1942年6月隆美尔上将被晋升为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隆美尔元帅被卷进了密谋推翻希特勒的计划中,在希特勒的逼迫之下,隆美尔被迫于在1944年10月14日在卡车上服毒自尽,时年52岁。
Ⅸ 二战德国四大名将有哪些
二战德国四大名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伦德施泰特。
曼施坦因(1887——1973)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A集团军群参谋长、第十一集团军司令、“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曼施坦因精通战略战术,聪明过人,反应机敏,有超人的军事想象力,他被公认为德国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也有人把他评为二战最出色的将领,即使是臭名昭着的纳粹身份也掩盖不了他的军事才能。他之所以在众多德国陆军将领乃至整个二战将林中脱颖而出,是因为他既是个军事天才,也是个军事全才。
二战爆发后,他协助伦斯德元帅指挥德军迅速席卷波兰,攻陷华沙,将参谋长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而真正使他名扬天下的是他提出的侵略法国的作战方案,即着名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军就是按照这个大胆的计划(以坦克部队穿越阿登高地迅疾突击法国北部)把“闪电战”的威力发挥到极至——德军六周内击溃英法盟军,侵占荷兰、比利时,征服了号称“欧陆第一军事强国”的法国。从此,曼施坦因成为欧洲战争史上最出色的战略家之一,尽管他是为侵略战争服务的。
许多战略家只适合运筹帷幄,而曼施坦因在亲自率军作战上丝毫不比他的制定作战计划的水平差。作为前线指挥官,他在侵略苏联的战争中连连得手,屡败苏军,尤其是克里米亚之战,使苏军遭受重创。即使是德军在苏德战场连遭失利的情况下,他的部队仍能顶住苏军进攻,反击取胜,这在军事史上是罕见的。把曼施坦因比做是德国闪击战的一把利剑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古德里安(1888——1954)德国陆军上将。曾任装甲集群司令、坦克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等职。古德里安是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典型高手,他是世界现代装甲战的先驱,即使今天,痛恨纳粹的德国人仍将他奉为“装甲之父”。相比同时代的装甲战高手朱可夫、巴顿、隆美尔等人,古德里安在坦克战发展历史上的影响要大多了。他提出的“在狭窄正面上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高速突贯”的理论,结合他那震惊世界的坦克突击战,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装甲第一将”。
当英、法的军人们还在高谈阔论的时候,古德里安已经开始对装甲作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进行了实践,这在当时被看作是根本不可能的,也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而古德里安仍坚持追求自己的目标,终于以自己超前的军事思想和过人的组织才能一手创建了强大的德国坦克部队。
二战爆发后,古德里安终于得到了施展的机会,他先是率领他的坦克军迅速击溃波兰,后又挥师横扫法国,经色当之战,直抵英吉利海峡。在苏德战争初期,他指挥坦克部队在基辅等地多次合围苏军,连续创造了坦克突击战的经典战例。正是他的装甲理论和实践,才使得希特勒的侵略战争能如此震撼。
当二战前夕古德里安用汽车代替坦克积极演练装甲集群战术时,法国败亡的惨剧似乎已埋下了伏笔。德军的胜利,胜就胜在战场观念领先、训练设计领先。
隆美尔(1891——1944)德国陆军元帅。二战期间曾任德国“非洲军”司令、B集团军群司令等职。
隆美尔是二战中德国最着名的将领,稍对世界军事史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他那个着名的绰号——“沙漠之狐”。由于他在北非沙漠战场的一系列惊人战绩和德国媒体和盟国媒体的疯狂宣传,他在世时就已成为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军人和德国人崇拜的偶像。
狡诈多变、大胆果敢是他用兵最大的特点。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在入侵法国之战中就显露出来了,当时,他只是一名师长,他的部队一路猛冲猛打,进展神速,大败法军,被称为“魔鬼之师”。来到北非后,面对强大的英军,他以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要么欺骗,要么猛攻,数次打得英军措手不及,几乎无喘息之机。他的军队一度进抵阿拉曼,迫近开罗,震惊了整个英国。即使是在缺乏补给,被蒙哥马利的英军打败后,他仍能组织千里大撤退,确实是只狡猾的狐狸。
在环境恶劣、一望无垠的大沙漠,作战是非常困难的,而隆美尔却创造了沙漠战的奇迹,虽战略才能比同期将领稍差,但战术才能已经登峰造极,连对手丘吉尔都大为称赞他,也有军事史学家将他与汉尼拔、拿破仑并列为“杰出的败军之将”。对隆美尔的研究在西方军事史学界从未间断。
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德国元帅,生于阿舍斯莱本.1892年服役.1907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初任第22师参谋,战争结束时任第15军参谋长.战后历任骑兵师参谋长、步兵团团长、集团军参谋长等职.1932年10月,晋升步兵上将.1938年晋升为大将后退役.1939年8月应召再次服役,任南方集团军司令.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加了德波战争.1939年10月,任东线总司令.当月调往西线,任A集团军群司令.1940年7月被晋升为元帅,10月任西线总司令.1941年6月到11月,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率部参加苏德战争.11月在罗斯托付受挫,被解除职务.1942年3月再度被起用,任西线总司令兼D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与希特勒发生分歧,于7月初被免职.1944年8月,伦德施泰特特任审理谋杀希特勒案特别军事法庭庭长,9月复任西线总司令.
伦德施泰特被英国人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最能干的指挥官,另外他的资历在纳粹将领中也是首屈一指的,人们把他视为德国陆军的元老.
德国战败后伦德施泰特被美军俘虏,1949年获释,1953年卒与汉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