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二战后,是怎样处理德国和日本的
二战以后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处理
由于德、日、意法西斯国家发动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人类反对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更痛恨发动侵略战争的战争元兇。同盟国在波茨坦等历次会议及其宣言中,都明确表示将对战争罪犯加以严厉的审判。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分别在德国和日本开设法庭,审讯德国和日本的法西斯战犯。对德国法西斯的审判从1945年开始,1946年结束;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开始于1946年,结束于1948年。
在成立法庭前,苏联对审判方式提出意见,认为抓到的战犯反正都是罪行累累,枪毙或绞死了事,何必再为他们花费时间,劳民伤财?美英法西方三盟国则认为,他们如今只是囚禁中的被告,是不是战犯以及怎样程度的战犯还有待审理;而审理过程中,不但应充分给予被告自我辩护的机会,并由他们自选律师,而费用由法院支付。当时四个盟国之间,苏联是绝对少数,因此,莫斯科速审速决的主张从一开始就被排除了。
德国投降后,以各种罪名被控的前纳粹分子共350万人,经过各地的预审,最后只关了9600名,其中属于头号战犯,像前纳粹空军头目戈林的,只有20名左右。国际法庭设在纽伦堡的司法大楼。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分两个法庭进行。横滨军事法庭负责审理乙、丙级战犯,东京军事法庭负责审理甲级战犯。法庭以破坏和平罪、违反战规罪、违反人道罪及共谋罪,对东条英机等28名甲级战犯正式起诉。
那些为德国纳粹被告辩护的律师,来自美国、英国甚至德国,所有日本被告都有美国籍辩护律师和日本籍辩护律师作代表。
德国战犯的辩护律师们出于职业本能,咬文嚼字、想方设法为被告开脱。审讯方总能及时地提出人证物证,把被告和律师的狡辩驳倒。作为公诉人的检察官尽量列举罪证,被告及其律师(背后还有其提供有利资料的被告家属)也尽量狡辩,然而,检察官则再用更多更有力的证据加以反驳,反复较量。被告最终能不能定为罪犯,取决于审判过程中的反复较量。纽伦堡审判结果是,被告22名主犯中,12名判处死刑,2名判处终身监禁,2名监禁20年,1名15年.还有2名无罪释放。审判战犯的过程,也正是更彻底地揭发其罪行的过程。纽伦堡审判当时是西方头号新闻,而每天读者都可从报上刊载的法庭上揭发―狡辩―反狡辩的过程中所获得的更多的集中营内部的残酷事实。这既教育了群众,也是对历史负责,因为审判不仅面向当代人,也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当时纽伦堡法庭特别在郊区租下两所别墅,专门用来接待被害者的家属及可以提供纳粹罪行旁证的人士。旁听那样的审讯是痛苦的,天天听纳粹种种灭绝人性的暴行的揭露,特务头子希姆菜怎样分批把三十几万华沙的犹太人送进集中营,等等。
对日本战犯审判中,检察官按所分担的部分分别陈述,所列举战犯的罪状共55条,主要包括发动对美国、中国等国的侵略战争;阴谋控制整个中国;违反国际公法和战争惯例,对被侵略国家无抵抗力之民众及已解除武装之军人,大肆残杀、虐待、强奸、劫掠、施以酷刑及其他残暴手段,如在中国的南京杀害平民数十万人,在广州、衡阳、柳州、平顶山等地都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大屠杀,在战区实施“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整个起诉期间,检察方面向法庭出示了大量的人证、物证,以证明所有被告确实犯下了起诉书所指控的罪行。如为了证实日寇侵略占领中国东北的罪行,法庭传讯了当时被关押在苏联俘虏营中的伪“满洲国皇帝”溥仪。也有日本人出庭作证的,如曾任陆军兵务局长的田中隆吉少将,证明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系日本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策划,由日军工兵第二十大队士兵执行,并证明这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阴谋的组成部分。法庭所获得的另外两个重大证据是木户日记和《西圆寺・原田回忆录》。木户日记包括了从1930年到1945年期间,他任职内大臣的秘书、国务大臣,以及后来任职内大臣时,以天皇机要顾问的地位,与重要人物交涉时的记录。而《西圆寺・原田回忆录》是由原田口述,并经西圆寺校订了的回忆录原本。西圆寺公爵是日本最后的“元老”,原田长期担任为“元老”自政府方面及陆海军最高机构取得情报的特殊任务。他们为法庭提供了有用、可靠的证据。
日本律师清濑一郎为全体被告辩护。他提出“东亚新秩序”和“大东亚共荣圈”乃是基于仁爱公正之“皇道”,决不是侵略他国;日本土瘠人众,故不得不在中国东北取得特殊利益等。个人辩护阶段,多数罪犯或企图狡赖,或互相推诿,以图减轻罪责。在中国犯有累累罪行的战犯坂垣征四郎,尽管在法庭上百般抵赖,但中国检察官根据重要文件证据,严予盘诘,使坂垣窘态百出,哑口无言。对南京大屠杀的主谋、陆军大将松井石根的审判,法庭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指出,自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到1938年2月初,“在这六、七个星期中,数以千计的妇女被强奸,10万以上的人被屠杀,无数的财产被盗劫与焚毁。”“他(注,松井)既有义务也有权力统制他自己的军队,和保护南京的不幸市民。由于他怠忽这些义务的履行,不能不认为他负有犯罪责任。”后来法庭根据罪状第五十五项“怠于防止违约行为”判处松井石根绞刑。
关于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问题,一直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日本战犯过程中人们关注的焦点。日本天皇为战时日本政治、军事上的最高统治者,当时不仅中国舆论界要求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国际舆论以至日本国内一些人士也认为日皇应是这次战争的最高责任者。但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利用莫斯科协议赋予的权力,为日皇网开一面。在讨论、准备起诉书之初,首席检察官季南即宣布,盟总方面的意见是,决不将日皇作为战犯审判。故日皇究竟应否负战争责任,已不是法律问题,而成为美国对日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起草起诉书过程中,季南利用其首席检察官的身份,多次阻止对日皇战争责任问题的讨论,在对被告的审问中,甚至暗示被告人为日皇开脱罪责。对于日本天皇未被定罪,舆论界反应十分强烈;中国《大公报》指出:“最令人不满者是开脱了日皇的侵略责任。……裕仁明明是天字第一号的战犯,为何不追究?进一层来讲,这不仅是日皇个人的事,由于赦免日皇而确保了天皇制,保存了日本对外侵略的精神基础,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应进一步按判决书之迹嫌追究侵略之最高责任,提出公审日皇,以示法律的无私与平等。”《申报》也评论道:“日本二十年来的战争责任,其主导者为裕仁及其内府重臣,从理论上说,裕仁及内府重臣是不能卸辞破坏和平战责的。”
1948年11月,历时两年半之久的东京审判终于降下了帷幕。法庭做出判决:判处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东条英机7人绞刑;判处荒木贞夫、梅津美治郎等16人无期徒刑;判处重光葵有期徒刑7年,东乡茂德有期徒刑20年。
❷ 日本和德国分别是怎么对待二战罪行的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德国人毫不避讳自己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诚恳的向被他们伤害的人民道歉。总之,德国人肯面对事实。德国人天性严谨认真。
而日本人正好相反,他们一直不肯承认自己在二战中犯下的罪行,就像不承认南京大屠杀一样,甚至一些日本极右翼分子甚至不承认他们是在侵略,而是坚持在帮助亚洲人民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因为日本人从明治维新开始,就一直向着帝国列强迈进,他们瞧不起弱国,就像几十年前的中国,。他们认为只有强国才有资格在世界上说话,而他们也自认为自己是强国,所以他们不愿承认自己在二战中的罪行。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❸ 关于二战后,日本与德国对待斗争罪行的做法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宣告结束。在战争硝烟逐渐散去的六十年中,同为战争发动者的日本和德国在许多方面走过相似的道路,但在反思战争罪责问题上,两国政府却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不同。
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利用各种机会对纳粹德国的罪行进行真诚忏悔和谢罪。1970年12月,勃兰特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惊人一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强烈的谢罪”。更为可贵的是,德国政府对二战的反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认罪、忏悔和道歉上,它在战争赔偿、战争纪念和历史教育等实际问题上也显示了极大的诚意:几十年来认真履行赔偿义务,向受害国及受害者个人支付了巨额赔偿;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严禁以任何形式宣传纳粹思想,并对新纳粹分子进行严厉追究;近十几年来,每年都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军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以警示世人;在教育方面,规定历史教科书必须包含足够的有关纳粹行为的内容,教师必须对有关纳粹专制特别是集中营和大屠杀的历史进行充分讲解。
日本方面,尽管也有不少二战老兵对当年的罪行进行深深的忏悔,但日本政府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日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愿承认也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史实;日本法院一再判决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赔偿的东亚各国受害者败诉;日本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并为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七士之碑”。
日本和德国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也都承受过战败国家的经济和精神上的痛苦,但为什么在反思战争方面却表现出如此鲜明的态度对比呢?
首先,战后对两国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战后初期,德国被美、苏、英、法四国实行分区占领。为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再起,四大国采取了严厉的制裁措施:召开纽伦堡审判,对纳粹战犯进行严惩;大规模清洗纳粹分子,取缔纳粹领导机构和秘密警察、党卫队等特务机构;重新划分德国疆界;强制德国偿付巨额战争赔款。1949年,又将其分裂成两个国家。四大国的武装占领,领土面积的减少,巨额的赔款负担,国家的长期分裂,迫使德国不得不反思发动战争的沉重代价。而日本则是在保留天皇制的前提下有条件投降的。控制日本的美国虽然主持了对法西斯分子的审判和制裁,但并不彻底,对战争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天皇根本没被起诉,许多重要战犯因“罪证不足”被释放。在战争赔偿方面,美国拟订的赔款数额与受害国所遭受的损失和所要求的数额相差甚远。后来,出于反共的战略考虑,美国更加放松了对日本的惩处。天皇制政体被保留,大批战犯免于惩罚,只偿付象征性的战争赔款,这种处理使日本无法感受到德国所承受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战争痛苦。
其次,战后两国政权建立的基础不同。德国战败后,纳粹元兇希特勒自杀身亡,纳粹德国的政府机构和武装力量全部解散。无论是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政府,都与纳粹势力没有直接联系,许多政府首脑甚至就是纳粹的受害者。因此,他们在对待战争责任等问题上,能够比较超脱、客观地进行反省。而在日本,作为国家主义和军国主义象征的天皇没有被推翻,政权长期控制在被释放的战犯和军国主义分子手中,让这样的政府来反省战争罪责,无异于缘木求鱼。
再次,两国所处的地缘环境不同。在欧洲,受德国侵略的周边国家如英、法、苏、波、比等在战后经济发展很快,且占据世界舆论要津,从实力和声势上对德国形成了巨大威慑。德国要谋求发展,就必须改善与周围国家的关系,要想实现这种和解,就要求它必须和以前的纳粹势力一刀两断,对以前的战争罪行进行彻底谢罪,树立崭新的国家形象。与此同时,深受纳粹迫害的犹太民族紧盯德国政治动态,组织专门机构长期从事对纳粹罪行的调查取证和起诉活动,不断将纳粹残杀犹太人的罪行公布于众。德国政府面对来自强势邻邦的监督和舆论压力,也需要深刻反省战争。而在远东地区,受到日本侵略的大都是刚刚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本身国内问题纷杂,经济实力不强,故对日本的监督和威慑相对较弱。同时,出于各种原因,各受害国之间没有精诚团结,共同谴责日本的战争罪行,而是分别对日本采取了宽大为怀的政策。这种宽容不但没使日本心存感激,反而助长了其傲慢自大的意识。
最后,两国的宗教和文化不同。从宗教方面来说,德国人多信奉基督教,内心中存在较深的 “罪感意识”,故能够真诚地忏悔自己的罪行。而日本人大都信奉神道教,缺乏基督教的“罪过文化”,也没有佛教的“因果报应”思想,故在反思历史方面较为迟钝。从文化渊源方面来说,尽管德国具有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传统,一度助长和滋生了法西斯主义,但从根本上说,德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与欧洲文化相一致的自由、理性和科学精神。这些精神有助于德国克服法西斯主义,认识到前人犯下的严重错误。而日本人大都崇尚武士道精神,崇尚绝对忠诚、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对强者恭顺,对弱者强硬,不服输,不认罪。“他们宁愿用一百个错误来遮盖一个错误,而不愿诚心诚意地承认和改正这个错误。”这种宗教和文化的倾向,将日本不认罪、不忏悔的态度推向了极端。
事实上,对二战德军的讨论要正面得多,鲜有对二战日军的纯军事讨论,我认为原因有
1、最重要也是最广为人知的是,德国已经从法理上彻底认罪,德国已经获得了包括以色列在内的所有国家的原谅;反观日本,发动战争的天皇得以善终,至今日本仍然对二战的罪行不承认。
2、30年代的德国已经是工业化的强国,相比之下,处于亚洲的日本的工业化刚刚起步,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仍然是一个农业国家。德国的对手,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来看,无一不是工业国家,因此欧洲战场更多地具有了机械化、工业化的特征。知道今日,整个世界尚且仍然处于机械化向信息化过渡的阶段,二战欧洲战场的机械化战争经验至今仍然有借鉴价值。而亚洲战场,战争更多地表现为步兵战斗、游击战、丛林战等形式,而且日本的对手,无论中国还是美英在亚洲的驻军都比较弱小,因此战争形式几乎表现为一面倒的格局。这种一方占有绝对优势的战争,相比欧洲那种势均力敌的战争,可借鉴的较少
3、二战日军是狂热的、种族主义的皇家私人军队,日军从上到下,都必须为种种骇人听闻、令人发指的罪行负责,而不仅仅是少数高级军官。即使没有高级军官的教唆,从日军的本质来看,南京大屠杀仍然会发生,就像当年的旅顺大屠杀一样。这是日本对中国的仇视本质决定的。反观德军,除了盖世太保这样的特务机构,当年的德军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这就决定了德军的战斗是纯粹的战斗,而不是像日军那样的种族屠杀。至于集中营,那是特务机构的所为,和国防军应该没有太大的关系。事实上,很多的资料都披露了,大量的德军将领都是极端反感种族屠杀的。要知道,德军的大多数将领,都是深受普鲁士传统影响,从小在军校成长起来的。他们就是纯粹的职业军人。也因为这样,德军更多地被对手所尊重,无论巴顿对隆美尔的惺惺相惜还是苏军对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的推崇,都表明,真正的军人搏杀在战场,而不是对弱者的屠杀。
因此,今天,无论是欧美还是国内,还在谈论二战德军的种种,谈论一些经典战役、战斗,那是军人对军人的尊重。但是日军,就永远被钉在人类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❹ 二战后,德国如何被曾经小弟日本全面反超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三个轴心国企图组队瓜分世界,其中德国作为带头大哥综合国力最强,抛开意大利不说,其国民生产总值是日本的5倍,钢铁、煤炭等工业产值是日本的3到4倍,仅凭一国之力就将欧洲的英法等老牌帝国打得找不着北,东线又与社会主义大国苏联大打出手,虽然两线作战却丝毫不落下风。而日本,虽然在亚洲攻城略地,但欺负的都是些朝鲜、菲律宾等落后的农业封建国家。等到最精锐关东军和苏联红军诺门坎一战,这才见识了什么是钢铁洪流,什么是机械化部队,硬碰硬被打得屁滚尿流,而他们面对的还都是苏联在前线淘汰下来的二流部队。
二战后,世界出现了美、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并存对峙的局面。美国为了在东西两边封锁苏联,先是在欧洲建立了北约组织,并对成员国实施马歇尔扶持计划,帮助欧洲国家恢复发展以抵制苏联,而德国只是欧盟的一分子,受到援助有限。而在东方,要牵制苏联美国在远东可以依靠的只有日本,经济援助毫无保留地投给了这个岛国。且在冷战期间,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都将日本作为战略后勤基地,使之获得大量订单和先进技术,加上原有的良好基础,日本地经济如同做了火箭高速发展。
❺ 是怎样处理德国和日本的 二战后对德国日本处置的不
二战后,冷战开始,华约和北约百万大军在德国紧张对峙,差点儿爆发核大战,还不住一次。德国被一分为二,是冷战的最前线,日本只是冷战的后院,因此,在美国的包庇下,反省不彻底,而德国就必须彻底,否则这个国家就很难生存至今了......你的这个话题内容太大,几句话很难说清楚......
❻ 结合史实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同盟国对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不同处理方式,分析说明至今一些日本
二战中的雅尔塔等重要会议都比较重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惩办战犯和实现战后德国民主化问题,而对日本则未形成相关决议。
二战后,苏、美、英、法对德国分区占领。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对纳粹战犯进行审判,纳粹党被宣判为非法组织,法西斯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西方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苏联占领区则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战后德国民主化基本实现。 二战后,美国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了日本,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法西斯战犯进行了审判。但是,美国从冷战的角度考虑,对一些曾经杀害过许多中国人的日本战犯免于起诉,并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美国大力扶植日本经济,朝鲜战争又使日本接受了大批军备订单,从而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60 年代末日本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美国对日本的占领政策和冷战政策,使日本法西斯没有受到应有的惩处。美国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日本,从而造成了日本一些人对战争的错误认识。 ❼ 二战后法西斯联盟国家是怎么样处理德国的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战败的德国应该成为一个统一、独立、爱好和平与民主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没有出现以前,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处期,盟国对德国和日本的处置有何不同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对法西斯分子的惩罚力度不同,日本小于德国;对两国领土占领方式不同,德国分区占领,日本则被美国单独占领;对法西斯政府的处置不同,德国被彻底摧毁,日本保留了天皇制。 ❾ 听说二战的时候日本和德国的关系不好 二战时日本和德国,双方只是暂时的合作关系,合作之中有很多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希特勒本人对于日本的评价不是很高,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在中国胶东半岛的利益就被日本剥夺。 日本和德国在二战中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两个国家根本没有共同的利益。 德国在二战刚开始时是占据着明显的优势的,凭借着闪电战这一先进的打法,德国使用数量并不算太多的军队就快速攻克了波兰,强大的装甲部队逼得法国军队投降,而到了战争后期,希特勒决定攻打苏联,然而这一个想法无疑是错误的。 可是苏联和日本之间却约定好互相不打对方,以致于日本把大部分陆军兵力都投入到了中国战场,而德国军队却在苏联战场上损失重大,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也被美国所击败,德国和日本在战场上并没有同盟国那么联系紧密。 而后日本偷袭美国。这让德国对日本的意见更大,最后德国也顾不得日本的生死,不想让自己在世界上树敌太多,最后早早的就投降了。现如今这两个国家基本上没有任何往来。 因此德国对日本不看好,日本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讲盟友之情。对于国家利益的拿捏。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先把自己的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共同的利益。 (9)二战后日本人是怎么处理德国的扩展阅读: 二战时日本为什么不愿意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日本没有配合德国进攻苏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日本人不信任德国人。二战前,德国和日本虽然关系比较密切,但并不是一条心,两国只是因为共同的利益走到了一起,不管是德国人还是日本人都不信任对方,双方存在着严重的隔阂。 不过,在二战前,两国在对待苏联问题上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反苏一直是两国的一个共同主题。在德国的怂恿下,日本人对反苏非常积极,以致于日本人在满蒙边界主动挑起了诺门坎事件,和苏联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不过在诺门坎事件中,德国人不仅袖手旁观,而且和苏联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和苏联合伙瓜分了波兰。德国人的背叛让日本人非常恼火,对德国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 同时由于日本在诺门坎战役中遭到重创,日本北进战略破产,南下战略逐渐取代了北上战略,进攻苏联的事因此被搁置起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人更不可能进攻苏联。一个强大的美国已经让日本焦头烂额,日本当然不想再增添一个强大的敌人。 事实上,由于日本在诺门坎事件中被苏联打怕了,根本不愿意招惹苏联,所以日本人一直在东北地区按兵不动,生怕苏联人打过来。 此外,由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物资消耗剧增,特别是石油和橡胶严重不足,日本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不得不南下进攻东南亚。日军南下后,已经无力北上,更谈不上对付苏联。 如果日军北上,不仅增添一个强大的敌人,增加军事压力,也无法获得急需的资源,根本不划算,绝对是赔本的买卖。所以不管德国人怎么拉拢,日本就是不为所动,不仅没有进攻苏联,而且和苏联眉来眼去,保持了一种微妙的“默契”。 在苏联人最艰难的时刻,日本人竟然对悬挂苏联国旗的美国船只视而不见,让美国的物资源源不断运往苏联,让苏联人顺利的渡过了难关。可以说,日本不仅没有帮上什么大忙,而且给德国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在利益面前,德国和日本的隔阂凸显,各自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所以根本形不成合力,这也是轴心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❿ 二战之后为什么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截然不同
外部压力 与二战后日本人是怎么处理德国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5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