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德国资讯 > 德国城市里的柱子是什么

德国城市里的柱子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5-06 17:50:30

❶ 很多城市里都有的,高高的,下面是一个细柱子,上面一个倒圆锥样的东西,是什么东西

水塔。用于水压不足的建筑用户抬高水压供水用。

❷ 欧洲着名建筑有哪些这些建筑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1、罗马斗兽场

罗马斗兽场(意大利语:Colosseo、英语:Colosseum),原名弗拉维圆形剧场(Amphitheatrum Flavium),又译为罗马角斗场、科洛西姆竞技场。

是古罗马帝国专供奴隶主、贵族和自由民观看斗兽或奴隶角斗的地方。

斗兽场的看台用三层混凝土制的筒形拱上,每层80个拱,形成三圈不同高度的环形券廊(即拱券支撑起来的走廊),最上层则是50米高的实墙。看台逐层向后退,形成阶梯式坡度。

每层的80个拱形成了80个开口,最上面两层则有80个窗洞,观众们入场时就按照自己座位的编号,首先找到自己应从哪个底层拱门入场,然后再沿着楼梯找到自己所在的区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子。

整个斗兽场最多可容纳9万人,却因入场设计周到而不会出现拥堵混乱,这种入场的设计即使是今天的大型体育场依然沿用。

2、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意大利语:Torre pendente di Pisa或Torre di Pisa,英语:Leaning Tower of Pisa)建造于1173年8月,是意大利比萨城大教堂的独立式钟楼,位于意大利托斯卡纳省比萨城北面的奇迹广场上。

比萨斜塔是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在发生严重的倾斜之前,它大胆的圆形建筑设计已经向世人展现了它的独创性。

虽然在更早年代的意大利钟楼中,采用圆形地基的设计并不少见,类似的例子可以在拉文纳、托斯卡纳和翁布里亚找到。

但是,比萨钟楼被认为是独立于这些原型,在更大程度上,它是在借鉴前人建筑经验的基础上,独立设计并对圆形建筑加以了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比萨风格。

比如,钟楼的圆形设计被认为是为了同一旁的大教堂建筑形成反射而相对应,因此有意地模仿教堂半圆形后殿的曲线设计。

更重要的是,钟楼与广场上对圆形结构的强调是相一致的,尤其是在宏伟的、同样是圆形的洗礼堂奠基以后,整个广场更像是有意设计成耶路撒冷复活教堂(Anastasis)的现代版本。这种的设计正来源于经典的古代建筑。

3、圣伯多禄大教堂

圣伯多禄大教堂(St. Peter's Basilica Church)又称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米开朗基罗设计,是位于梵蒂冈的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

圣伯多禄大教堂的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提倡的古典主义形式,主要特征是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及平的过梁相结合。

圣伯多禄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拉丁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教堂内部金碧辉煌,光线幽暗,神秘莫测,用大理石砌筑而成,里面的所有画像都是用不同颜色大理石拼接成图,工程十分浩大,不允许使用三脚架和闪光灯拍摄。

4、伊丽莎白塔

伊丽莎白塔(Elizabeth Tower),旧称大本钟(Big Ben),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着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伦敦的标志性建筑。

伊丽莎白塔是由Augustus Welby Northmore Pugin奥古斯塔斯·普金设计,并由爱德华·登特及他的儿子弗雷德里克建造的。

伊丽莎白塔在1859年被安装在钟楼上。伊丽莎白塔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同时朝向四个方向的时钟。每个钟面的底座上刻着拉丁文的题词,“上帝啊,请保佑我们的女王维多利亚一世的安全。”

钟重13.5吨,钟盘直径7米,时针和分针长度分别为2.75米和4.27米,钟摆重305公斤。伊丽莎白塔是坐落于英国伦敦的国会大厦的北部的一座大钟其钟楼。伊丽莎白塔的着名之处在于它的准确和那重达13吨的巨大的用于报时的铜钟。

5、凯旋门

巴黎凯旋门,即雄狮凯旋门(法语:l'Arc de triomphe de l'Étoile),位于法国巴黎的戴高乐广场中央,香榭丽舍大街的西端。

巴黎凯旋门是帝国风格的代表建筑。此种风格的崛起和拿破仑的倡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它的兴盛与衰败始终都与拿破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这些建筑都是以罗马帝国雄伟庄严的建筑为灵感和样板。

它们尺度巨大,外形单纯,追求形象的雄伟、冷静和威严。巴黎凯旋门以古罗马凯旋门为范例,但其规模更为宏大,结构风格更为简洁。

整座建筑除了檐部、墙身和墙基以外,不做任何大的分划,不用柱子,连扶壁柱也被免去,更没有线脚。凯旋门摒弃了罗马凯旋门的多个拱券造型,只设一个拱券,简洁庄严。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罗马斗兽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比萨斜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圣伯多禄大教堂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伊丽莎白塔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凯旋门

❸ 德国有什么标志性建筑

新天鹅堡:(英语:New Swan Stone Castle、德语:Schloss Neuschwanstein)全名新天鹅石城堡,是19世纪晚期的建筑,位于德国巴伐利亚西南方,邻近年代较早的高天鹅堡(Schloss Hohenschwangau,又称旧天鹅堡),距离菲森(Fussen)镇约4公里,离德国与奥地利边界不远。

(3)德国城市里的柱子是什么扩展阅读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❹ 在印度的德里城矗立着一根公园五世纪铸造的巨大铁柱为何千年不朽

在印度德里城附近的麦哈洛里,矗立着一根公元五世纪铸造的巨大铁柱,这根铁柱高6.7米,直径约1.37米,用熟铁铸成,实心,柱顶有着古色古香的装饰花纹,据说这根铁柱是为纪念旃陀罗王而铸造的。但最令人惊异的是,铁柱在露天中耸立了一千五百余年,经历了无数风吹雨打,至今仍没有一点生锈的痕迹!

如果说古代的印度人早已掌握了冶炼不锈铁器的技术,只是这种技术后来失传了,那他们为什么没有在同时代冶炼出其它任何不生锈的铁制器具呢?而且古印度的典籍中,也没有任何关于这方面的记载。不锈钢技术是1914年由德国发明的。“不会生锈的铁柱”用现代科学常识来阐述只能说它是一个奇迹。

印度铁柱千年不朽真相是什么?

印度铁柱为何千年不朽?印度铁柱真相是什么?

坎普尔大学的材料工程师拉马穆尔西·巴拉苏布拉马尼安发现了这根柱子的奥秘,他首先分析了铁柱的表面,提取了上面的一块锈斑,发现它含磷量很高。这种元素与铁和空气接触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磷酸氢盐的水合物(FePO4·H3PO4·4H2O),在铁柱开始生锈时,由磷、铁和空气形成的保护膜防止了锈迹的进一步发展。

印度铁柱为何千年不朽?印度铁柱真相是什么?

通常,铁的生锈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化学腐蚀,与一些非金属元素直接发生化学反应,如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另一种是电化学腐蚀,即当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时,由于它们的电位不同,在电解质存在的情况下就会形成微电池,从而造成其中一种金属的腐蚀。同一种金属在经过热处理和机械加工之后会造成内部的不均匀,也会形成微电池,使金属受到腐蚀,在这种情况下,潮湿的空气往往充当了电解质。

因此,德里铁柱在建立起来之后就面临着生锈的可能,由于浇铸和锻造时必定会形成一些不均匀和细小的瑕疵,直接面临着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但是,德里铁柱中的磷是使其免遭锈蚀厄运的直接保护神。正是这种元素促成了保护膜的形成,保护了这根柱子,一开始就阻止了腐蚀反应的发生。

❺ 德国城市的问题:P~

一次在夜色中从另一个城市乘火车回到曼海姆时,总是可以看到那高高的电视塔的灯光在黑暗中一闪一闪,似乎在述说着这个城市一天的故事。一年多以来,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塔倒似乎是陪着我一路走来。
那个冬天,刚来德国不久的我因为搬家曾经在一个同学家里借住过好一阵子,她的房间便是在顶楼,打开天窗,向窗外望去,就可以看到塔的顶端和湛蓝的天空。每逢此时,我便把所有的紧锁在心底那个最深处的思恋彻底地释放出来,任由那只心情的风筝飞得好高,好远?
记得刚来德国的时候,是一位朋友把我从机场接到了美茵茨,又送到了曼海姆。在美茵茨度过的那一夜,我对这个未知的,而立即将会面的城市做了好多设想,心里盛满的是那么多的好奇与期盼。
第二天当列车过了一个小站之后,跃入眼帘的忽然不再是绿树红瓦,而是参差不齐的高高的水泥柱子了。这时候,那位朋友说:“当你看到许多烟囱的时候,曼海姆就到了。”
走出火车站拖着行李,沿着笔直的大道往前走,两旁都是办公楼式的清一色的现代建筑。工业城市就应该是这样子的吗?说实话,这样的样貌与我想象中颇有些距离,多少有些失望吧。度过了那个黯然萧瑟的冬天之后,我期盼着下一个季节的到来能为我的生命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四月天是明媚而灿烂的,觅着春的芬芳和气息,踏着软软的带着露珠的草地,一径地寻到了莱茵河边。在这儿慢跑一圈,出一身微汗,然后便可以坐到河边享用这一段静谧的美好时光了。安静,却不寂廖,因为那流动着的河水似乎可以成为你倾诉的对象。在这个工业城市的边缘却还有这样雅逸秀丽的一隅。当打工累了,读书倦了的时候,来到莱茵的身边,和她一同呼吸,会忽倏觉得,你更愿意融入到她的生命中去,即使只是那么柔软的一滴水。
记得去年夏天还在日内瓦的时候,心里却已经开始挂念起曼海姆的足球队了。那时正值飞扬杯,不知我们的勇士们准备如何,战绩如何,当时还想象着他们披荆斩棘,把飞扬杯捧在怀里的幸福情景。瑞士很美,但心中总是系着那一点柔柔的思念,我想,我是想念曼海姆的朋友们了吧,如果他们能够与我共同分享这份美丽,那该多好啊。
曼海姆大学的学习氛围很浓厚,没有大城市的喧嚣,没有太多的诱惑。中国同学之间融洽的相处让你可以感觉到这儿是那么一个齐心凝聚的集体。这样的亲和力是每一个海外的游子都无法抗拒的吧。
总算回程了,列车一路经过basel,freiburg,karlsruhe,离mannheim越来越近了。长途的旅行令我疲惫不堪,只是那么迫切地想要靠近她,拥抱她,我的第二故乡!“mannheim hbf“---当站牌跃入眼帘的那一刻,这段日子以来心中所有的挂念似乎都找到了归宿,整颗心立刻便融化到了她那个温柔无比的怀抱里去了。就在那一刻,我知道,我是真的有了曼海姆情结了,这个情结是如此的深厚,是很难割舍的了。
在那一个七月里,在对一次考试极其沮丧的状况下,朋友带着我来到了wasserturm后面的那一处喷泉.才发现这儿的世界居然那么美,是一种开阔的美,开阔得让你有一种想飞的冲动.如果说曼海姆是一个浪漫的城市,那么这片古城区与水塔的融合也许就是这浪漫的源泉了。无论是stadtfest的乐队现场表演,还是weihnachtsmarkt的当地民俗文化展示,总是会邀请水塔做为见证人.而mannheim的人们似乎也早已经习惯了在水塔的注目礼下共同分享生命的愉悦。
一如她的有特色的正方形格局,在这个井然有序的城市里你可以很有规律地去生活,带着一种平静淡然,而当你忽然有些困倦的时候,她会突然给你一些生命的激情,让你重又看到生活的憧憬和希望.那样自然的合拍,韵律是这个城市可以赋予你的,让你去感受的。
我有时想,曼海姆走入我的生命是一种偶然,而我又会或迟或早地会离开这里。但在这儿发生的一切都将是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珍藏的,就像我小时候的那个藏宝盒,尘封多年之后,掸去那岁月的痕迹,如数家珍般地拿起每一桩,每一件,却依然是可心无比的。

德国西南部的城市景色都很美丽. 慕尼黑,奥格斯堡,乌尔母, 海德堡, 科隆也非常美丽.

❻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建筑用什么柱子

十字钢+铝合金包面

❼ 欧洲建筑史柱式的特点

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原因是文艺复兴
古希腊三柱式

多立克柱式

希腊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着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柱式
希腊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的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um)。

科林斯柱式

希腊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的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但是在古希腊的应用并不广泛,雅典的宙斯神庙(Temple
of Zeus)采用的是科林斯柱式。

古罗马五柱式

塔司干柱式

塔司干柱式是古罗马5种主要柱式中的一种,它的风格简约朴素,类似于多立克柱式,但是同多立克相比省去了柱子表面的凹槽。柱身长度与直径的比例大约是7:1,显得粗壮有力。

多立克柱式

罗马多利克(The Roman Doric Order)柱式是古罗马人对希腊多利克柱式的改造,主要差别是在柱础下面增加一个台基。

爱奥尼柱式

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

科林斯柱式

比列比爱奥尼柱更为纤细,柱头是用毛莨叶(Acanthus)作装饰,形似盛满花草的花篮。相对于爱奥尼柱式,科林斯柱式的装饰性更强

组合柱式

又称罗马复合式柱式,将爱奥尼克柱式柱头上的涡卷加入科林斯芼莨叶柱头上

❽ 世界各国城市的建筑风格

只有欧洲的行么?

荷兰风格(Dutch)
荷兰风格包括殖民风格和殖民复兴风格。荷兰殖民建筑在纽约州和新泽西州首先兴起,它有两大明显的往特点:(A)双折线屋顶;(B)侧墙沿街面开数扇老虎窗。荷兰殖民、复兴风格根基于1880年复兴时期的诸建筑风格,吸取了辛格风格的建筑特征,显非对称式(L形式),屋顶上有时开一个巨大的辛格窗。荷兰风格建筑布局合理,通风与采光性好。

◎ 美国风格(Ametican Colonial Revival)

美国风格根基于殖民时期美洲大陆各地的民居(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创造性的发挥而逐步形成的,所耗建材较多。在全国铁路网建立起来后,因建材的运输较为方便,大规模的建设这类住宅成为可能。经过200多年的复兴和发展,这种风格逐步稳定下来,并成为美国别墅的主要形式,它重建筑的居住功能,轻风格特征。

A型,正立面双山墙式(双称Shotgugun);见图A

B型,L形式;见图B

C型,四面坡屋顶式。见图C

◎ 新古典主义风格(Neoclassical)

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主会场的设计方案一开始就决定采取古典主义的思想与风格,后各分会场展出的一大批建筑设计都将古典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由于这届博览会的空前成功,新古典主义就成为美国19世纪最后的一个流行风格,它源于古典传统,确将其魅力推向极限。该类别墅的特征是:

A、正立面一般设计成豪华的与屋檐等高的门廊,对称而平衡;

B、门廊的三角楣由厚实的古典柱子支撑(柱头花角常为科林斯或爱奥尼亚式);

C、屋檐装饰很精细。

它有五种形态:门廊与屋檐等高;部分门牌号廊低于屋檐;正立面是全断面门廊;正山墙门廊;一屋四坡顶。

◎ 法国殖民风格(French Colonial)

法国别墅风格对美国的最初影响是从中部的几个州流行法国殖民风格开始的。

其特征为:A、高大陡峭的四坡屋顶或侧山墙屋顶,别墅常常是一层;B、大门和窗户细而长,门和窗上都有沿垂直方向的小网格,成排列。

它有两种形态:城市传统和乡村传统。

乡村传统由周围有一系列柱子支撑形成围廊,给居住者提供了360度的全景视野,但最突出的要数门廊的进口楼梯,它是后来欧洲各地皇家花园别墅门廊设计的雏形。

◎ 史迪克风格(Stick)

史迪克风格是哥特复兴风格到安妮女皇风格之间的过渡,它强调墙面整体装饰性而非局限门和窗或屋檐等处的细节。这种风格在1878年很盛行,它造型非常漂亮,享有“木质安妮女皇风格”的雅号。其特征为:

正立面为陡峭的山墙,侧向也有三角形山墙相交,山墙上有装饰木架;屋檐外和进口门廊均有斜向木条架作装饰;外墙常有木板包裹,水平及垂直方向都有木条镶嵌。

它有两种形态:正立面山墙;常作为城市住宅。

◎ 乔治亚风格(Georgian)

古典文艺复兴传统

欧洲各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意大利在15世纪,法国在15世纪后叶,英国在16世纪)是形成美国文艺复兴的深刻背景,虽然各国在文艺复兴时期都渗入本国的灵气与思想,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古典风格的继承与创新。在别墅风格的体现上均具备对称、平衡和细部装饰精美等特点。在这一时期,西欧对美国别墅风格的影响是明显的,也是在这一时期,欧洲开始逐步成为世界上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最强大的地区,属于这一传统的风格有乔治亚风格、亚当风格。

英国别墅强调门廊的装饰性,比较“讲究门面”。乔治亚风格在英国殖民国家中整整流行了一个世纪(18世纪),它是由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传入英国后派生出来的,并秉承古典主义对称与和谐的原则,是对美国最有影响的一种风格。它的特征为:

A、正立面常有古典门廊;

B、廊檐下有长方形团排列,屋檐上有齿饰;

C、窗户上下成对,分割成许多小网格(9到12个),通常窗户也是5列,为中央对称;

D、大门常有长方形雕花组成排列图案,门梁 上有竖向排列的长方形花纹。

有五种形态:侧山墙;双折线屋顶;四坡屋顶;中央山墙;常作为城市住宅。

◎ 亚当风格(Adam)

亚当风格是乔治亚风格的发展与精华,在美国东北部极为流行,它吸取了亚当兄弟对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的研究成果。与乔治亚风格相比,屋檐齿饰加长,正门上方加了一个半圆形或椭圆形气窗,墙面窗户有装饰窗修饰,其余的特征和形态与乔治亚当风格几乎一致。

◎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

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一方面采用古典柱式,一方面又灵活变通,大胆创新,甚至将各个地区的建筑风格同古典柱式融合一起。

◎ 罗马风格(Roman Revival)

源于古罗马风格,又名早期古典复兴风格,在美国获得独立后的16世纪末、17世纪初最为流行。其别墅特征是:

A、有一简单的三角形屋顶或三角屋脊;

B、正立面是一个与屋檐等高的古典的门廊(它是正立面最显眼的进口);

C、古典门廊由四根基础为方形的柱子和一个正山墙(三角楣组成);

D、正门的门上方有一半圆形或椭圆形的气窗;

E、窗户是按中心轴对称分布的,通常有五列(少于三列和多于七列是少见的)。

它有三种形态:二层;一层;带侧翼附楼。

◎ 辛格风格(Shingle)

这类别墅在美国东北部较多,多数建于1880-1900年,至今保存完好。它根基于三大风格:

(A)安妮女皇风格的宽长门廊,不对称布置;

(B)殖民复兴风格的双折线屋顶,古典柱头及巴拉丁“窗户”;

(C)罗马风格的不对称和雕塑般的形体。

有的学者认为:辛格风格别墅是罗马风格别墅的木制品。该风格最引人注目之处在于;

(A) 正立面的陡峭的大山墙(与另一山墙正交)及长门廊;

(B) 多层次屋檐;

(C) 墙体在墙角处连续过渡,墙体与屋檐连续过渡。

◎ 法国折衷主义风格(French Revival)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许多美国人在法国服役,对法国的别墅有直观的了解,加上当时受古堡风格和学院派风格的双重影响,战后,就开始在美国建筑介于两者之间的别墅——折衷主义风格,其特征是:

A、 装饰较简单,三角屋顶高而陡,有时也有山墙;

B、 屋檐与墙体的接触处装饰仅为一个台阶;

C、 砖墙结构或涂外墙层,有时也用墙外布置装饰手法;

D、 窗边等仅有一根石条装饰。

有三种形态:对称型;非对称型;带塔楼。

◎ 殖民复兴风格(Colonial Revival)

这是一个世纪的风格,由美国建筑大师麦基姆(Mckim)兴起,虽然其他风格对它也有影响,但它基本保持了乔治亚和亚当风格(英国传统),因吸收了安妮女皇风格而显非对称性(如开一个辛格窗,加上一个安妮楼堡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时尚的变化,这种风格逐步简化。虽然如此,这种风格却是美国现代别墅风格形成的一块基石。与亚当风格相比,低层窗户演变成左右一对,大门廊纵深加长,加上冠顶形成一个进口,其余特征与亚当风格相接近。

这种风格有九种流派:非对称;四坡层顶配全宽度门廊;四坡层顶式;侧向山墙;中央山墙;双折线层顶;一层;二层楼外伸(加利森式);三层。

◎ 德国风格(Germany)

德国民主建筑在别墅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风格要数德式(fachwerk-bau)和城堡式(德国目前工地仍保留许多原型)城堡式可归入古堡风格中去论述。德式风格是从中世纪帝国民间住宅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英国都铎风格相近,不同的是每个立面几乎都有明显的装饰,俗称“绷带”式建筑,是日尔曼民族的主要民居形式。

◎ 古堡风格(Chateauesque)

源于法国16世纪古城堡建筑,将早期哥特风格和文艺复兴装饰技艺融于一体。美国建筑师亨特(Hunt)从法国学成后于1895年设计了美国第一栋古堡风格别墅。由于古堡别墅大多数由石块砌成,细部装饰又极昂贵,因此,数量并不多。其建筑特征为:

A、高而陡的四坡顶,正立面屋顶上开有数个老虎窗,并沿伸到墙面;

B、老虎窗上、烟囱上、侧墙上常有精美的哥特装饰物,垂直*;

C、石墙,通常还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塔楼,看上去很神秘。

它有五种形态:四坡顶为两个山墙相交;侧山墙顶;正山墙顶;两山墙正交;双折线顶。

◎ 希腊风格(Greek Revival)

源于古希腊庙宇风格,在19世纪中叶盛行美国,主要有两大因素:

(A) 当时的人类学调查证实了古罗马风格的源泉是古希腊风格;

(B) 希腊在1821年到1830年间进行了独立战争。因为这两个原因,人们对希腊及古希腊建筑风格的兴趣倍增,希腊风格时兴了约40年后逐步为哥特风格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及维多利亚风格所代替。其特征是:

A、屋顶为低坡度的山墙或四坡顶;

B、在三角形屋檐下及正门廊的屋顶下有宽长的上楣带;

C、古典式门廊(有时与屋檐等高)的顶通常是平的,由若干根圆形或方形的立柱支撑;

D、正大门上有横向装饰条,与精制的大理石装饰融于一体。

它有六种形态:门廊与屋檐等高;门廊低于屋檐;正立面是全断面门廊;正山墙门廊;正山墙门廊带侧翼;平顶(城市住宅中)。

◎ 法国第二帝国风格(French Second Empire)

法国建筑素来强调屋顶的美感,享有“第一顶”之美誉。与当时的意大利风格和哥特风格复古的情调正好相反,法国第二帝国风格却是很时髦的,它源于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巴黎的建筑风格,经英国传入美国,最初作为公共建筑的主要形式,后逐步在花园别墅中采用。其建筑特征是:

A、高大而突出的契形屋顶——孟莎顶(Mansard);

B、其侧面顶(有平的和曲面两种)配有若干老虎窗,赢得了许多居住空间;

C、屋檐的装饰与意大利风格相似;

D、契形屋顶的上下两边楣口都有像小台阶一样的装饰长条。

它有五种形态:简单的孟莎顶;中央山墙或主翼;非对称型;带塔楼;城市住宅式。

◎ 英国民居风格(Postmedi English)

美国本土上除印地安人住宅外,最早的当数中世纪后英国民居风格了,这类建筑首先由英国人在美国东北海岸最富饶的地带兴建,多数为木结构,能保存下来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外型单调。其建筑特征是:

A、 陡峭的侧三角形屋顶,屋檐几乎无装饰;

B、木板大门,斜网格窗,显眼的精制的大烟囱。

它有两种形态:两层木屋,中央烟囱(北方);两层砖屋,两侧烟囱(南方)

◎ 意大利风格(Italianate)

意大利风格和哥特风格一样在英国流行近200年后传入美国,这类风格强调拱形的独特美感,在佛罗伦萨和罗马等地曾浒一时,美国第一栋意大利风格的别墅于1830年兴建,后来由于A.J.Downing(唐宁)建筑风格的出版和影响,盛行了约40年。由于该类别墅造价昂贵,因当时经济萧条而萎缩。几年后经济复苏,又为别一种更新的风格——安妮女皇风格代替意大利风格。其特征是:

A、四方形塔楼,低坡度四坡屋顶,多半是两到三层;

B、细长的窗户配以拱形装饰上楣(倒U字型);

C、宽长的屋檐下均等排列装饰托座;

D、大门上有许多雕花,门框的雕刻也尽显繁杂。

它有六种形态:简单四坡顶;四坡顶还中央山墙;非对称造型;带塔楼;正立面山墙;平顶(城市中)。

◎草原风格(prairie)

这种风格以美国建筑大师赖特为代表,他生前很有名气,许多客户都找他设计自己的别墅。该风格是在美国殖民复兴风格四坡屋顶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突出建筑的民主性。其特征是:

A、 极平坦的大坡屋顶向四周作水平延伸。

B、 外墙细部装饰条水平排列:这样的风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逐步消失。

C、 窗的设计突出水平伸展性。

D、 底层往往有一曾厚实的门廊与主体建筑连接:门廊由方形柱子支撑。

◎小型传统风格(Minimal Traditional)

这种风格是20世纪30年代都铎风格的简化形式,但也有主山墙与大烟囱,外装饰比较单一的形式,在经济萧条后得30年代及40年代比较流行,这类别墅通常最多只有两层,有木、砖、石等结构,以后逐步为牧场风格所替代,是目前美国较便宜的一种别墅。

◎棚屋风格(Shed)

棚屋风格主要体现在屋顶的变化情趣上,整个屋顶分割成若干不同朝向的斜面屋顶,墙面上有水平、垂直或对角线的细长木条排列,有时屋顶还装有太阳能电池,是目前及其流行的风格。其特征是:

A、斜面屋顶与山墙相交;

B、墙面上的木条与砖墙混合;

C、窗户自由开启;

E、 屋檐光滑不外伸。

◎ 哥特风格(Gothic Revival)

哥特风格起源于法国教堂的兴建,像巴黎圣母院即是哥特风格的杰出代表。美国最早在别墅设计上采用哥特复兴风格是1832年,继后因有关该别墅风格的设计书籍出版,才使这类风格为别墅设计师采用。像英国的国会大厦也属哥特复兴风格。这种风格在维多利亚盛期达到顶峰。哥特风格强调垂直升空感。其鲜明的个性是:

A、中央山墙与陡峭的侧山墙屋顶交汇在一起,山墙的屋檐边均有精巧装饰;

B、正立面墙体直接伸入中央山墙而无间断;

C、窗户上木梁呈尖券状;

D、一层或全立面门廊,由灵巧的哥特立柱支撑。

它有六种形态:中央山墙;一对山墙;正立面山墙;非对称;城堡式;砖墙色彩对比式。

◎法国学院派风格(French Beaux Arts)

法国在路易时代共和国时代曾是世界艺术的中心,艺术功底之深厚在学院派建筑风格上几科达到顶峰。美国在1983年芝加哥的世界博览会开始采用这种风格,并推向全国,成为城市纪念碑建筑的主要景允,后逐步为别墅所采用。拥有这娄别墅的主人常为百万富翁。该别墅的特征表现在:

A、外观装饰得豪华、繁杂,画龙点睛立面(一层或多层)通常为一排有气度的柱廊(双柱);

B、墙面、窗户、窗顶和屋檐等处有精细的雕花装饰,尽显豪华气势;

C、墙体由石块砌成,立面常显对称。

它有两种形态:平式或低坡度屋顶;孟马莎顶。

◎安妮女皇风格(Queen Anne)

由 英国建筑师萧(Shaw)推广,但风格的命名与安妮女皇的统治并无多大关系。1874年第一栋美国安妮女皇风格的避暑别墅问世于罗德岛,由于风格独特,加上铁路网络的建立及印刷技术的发展,这种风格在全美得到普及。这种建筑有时整个建筑还配有一塔楼,俨然是一个世外桃源。它的空间组合与罗马风格一样是很复杂的,并形成了古典、非对称殖民复兴和全盛期安妮女皇风格等流派,其简化形式为维多利亚式。其特征为:

A、不规格的陡峭屋顶(L山墙与四坡顶交汇),正立面通常有一主山墙;

B、底层有部分或全部非对称围廊,通常有一层高,沿墙的一侧或两侧分布;

C、围廊由细巧的柱子支撑。

它有四种基本形态:四坡顶为两个山墙相交;两个相交山墙顶;正立面山墙;城市住宅。

◎西班牙风格(Hispanic)

西班牙风格是殖民风格,传教风格、折衷主义风格和蒙特利风格等的总称,也包括在南美洲曾盛行的西班牙风格,他从美国的西南部沿墨西哥国境线和加利福尼亚海岸逐步推进到美国。与其他西欧建筑风格相比,其风格较为独特,其中传教风格常有多弧形的墙面,立柱支撑的门廊上也有弧线装饰(图14).殖民风格与蒙特利风格的建筑,二楼常有连续的一排走廊,而折衷主义风格,其装饰性不如传教风格那么明显,在美国圣地亚哥1915年博览会后开始流行,约到1940年为当代风格所替代。其基本特征是:

A、屋顶多为红瓷瓦铺设

B、屋沿朝两侧外伸,户内有庭院;

C、门廊和窗多显拱形。

◎牧场风格(Ranch)

30年代有加利福利亚建筑师首先推出,40年代流行,但盛行于60年代,至今还是相当流行的风格。这类别墅通常只是一层,平面为L型,有时屋顶由若干外露的柱子支撑,后花园很大,是家庭的主要户外活动场地。牧场风格多少带有点草原风格的痕迹。其特征是:

A、屋顶坡度低,屋檐外伸;

B、拥有较大的后花园;

它有三种形态:正交山墙屋顶;侧山墙屋顶;四坡顶。

◎现代风格(modernistic)

1922年《芝加歌论坛报》总部大楼征集设计方案,芬兰的沙里南(sharinan)设计的方案获第二名,这中全新的风格即是现代风格的起源,以后逐步发展成熟并用于别墅的设计中,是强调功能的样板。有A型和B型两种,现在我们在都市里可以看到许多这样风格的大厦

◎当代风格(modernistic)

它有两个分流:平顶和平坦屋顶的特征,那是受到国际风格和草原风格的影响。其特征是:

A、 屋顶平坦;

B、 建筑柱梁外露;

C、 窗户造型奇特;

D、 立面简单。

◎国际风格(intrenational)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间,美国沉醉于传统和复古风格,而欧洲却致力于建筑新材料和技术进行深刻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国际风格,它提倡功能主义,使一栋建筑物在结构框架的支撑下,可任意组合,达到功能上的满足。其特征是:

1、平坡屋顶不带屋檐,墙体光滑;

2、体形非对称;

3、门窗上去掉了多余的装饰。

◎ 分层风格(splite-level)

这种风格在50年代的牧场风格基础上发展起来,通常别墅有安静区和非安静区之分,若将草原风格别墅中的安静区搬到楼上,但又不是整个一层,就成了分层风格,其基本纲领外观特征依旧和牧场风格相似。分层风格形成后,当代的美国花园别墅市内区分理论就逐步发展规律成熟。

❾ 楼房里面柱子是干什么用的啊

主干柱子,在楼房里的角色想当于人的脊背骨,支撑着楼房,和分干柱子一起构架起一栋大楼

❿ 德国国会大厦的建造装饰

1888年建造中的国会大厦在工程期间尤其是拱顶造成了特别的困难。由于不同的要求瓦洛特不得不将它从本来计划的中心大会场的上方移向西边的入口上方。按照这个计划工程开始,但是随着工程的进展建筑师越来越坚信这个被迫的更改必须还原。经过极其困难的讨论他终于获得了还原的批准。但是此时大会场的支持墙已经完成,根据所有的计算它们不够强来支撑计划中的石拱顶。1889年被授命解决这个问题的建筑工程师赫尔曼·齐默曼才找到了一个解决方法。他将拱顶的高度从85米降低为约75米,此外他建议使用一个比较轻的,对于当时的技术而言相当难的钢和玻璃拱顶。这样产生的拱顶为大会场提供自然光,为议会大厦提供了一个庄严的顶,同时也是德国工程师技术的一个典范。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一开始他对国会大厦报好感。在拱顶问题上他支持瓦洛特将拱顶移回中心的建议。但是总的说来他对这个拱顶不满——因为他觉得这个拱顶代表着他讨厌的议会的权利,此外因为这个拱顶比他的王城宫邸67米高的拱顶高。从约1892年开始他明显开始厌恶国会大厦。他将它称为是“庸俗的顶峰”和“完全糟糕的成品”,非官方地他称国会大厦为“帝国猴馆”。对瓦洛特本人他也越来越反感,其原因可能是因为瓦洛特有一次即刻驳回了皇帝的一个更改要求。他拒绝向瓦洛特授予多项本来计划授予他的荣誉。此外他写信给他的亲信菲利普·楚·奥伊伦堡说,他在一次接见中多次得以侮辱瓦洛特。
保罗·瓦洛特试图创造一个新的民族建筑风格,一个在建筑中相当于德意志帝国对于德意志小国家和文化圈的统一的新的德意志建筑风格。因此整座建筑的内部和外部向结合。在外部他主要使用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风格,并结合了德国文艺复兴的元素,比如新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和当时非常时髦的钢和玻璃结构(拱顶)。当时许多人显然觉得这个结合并非成功,而是非常不合理的多种风格的平行结合。保守派反对拱顶的现代化技术,而革新派则不喜欢主建筑臃肿的文艺复兴风格。柏林影响很大的城市建筑顾问和建筑师路德维希·霍夫曼的批评尤其尖刻:他称这座建筑为“高级运尸车”。但是也有一些报道说当时大多数德国建筑师对这座建筑的评价很高。
1894年12月5日拱顶石被纳入。这次庆典也主要是一次军事庆典。瓦洛特带领皇帝和皇后参观新建筑。在公众场合威廉二世满口挎扬。总建筑费用为2400万马克。这笔钱主要是通过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战争赔款支付的。 总的来说作为议会大厦国会大厦的内部设施优良。其内部建筑技术是当时领先的。大厦有一座自己的电站。它拥有中心暖气设施,房间里有温度调控、电扇、双层窗户、电话、坐式厕所……除德意志帝国议会和联邦议会的会议厅外还有:读书厅、多个会议室、一间休息室、存衣处、洗手间和更衣室。图书馆在开始使用时有九万卷藏书,一共计划可以容纳32万卷书。档案馆里很快就藏有上百万文件。这些文件可以通过一个高级的液压系统送到读书厅。
但是有一个缺点很快就非常明显了——大厦内缺乏足够的议员工作室来让左右的议员工作。与欧洲其它议院建筑相比它的地基为138x96米,比较小。有人写道:“对他(指议员)来说有……雕刻精细的壁板、国王广场的美丽景色……有什么用处,假如他没有座位坐下、没有空闲的写字台来读书写字?”此后几年里的改建也未能解决这个问题。魏玛共和国时期的比例代表制使得议员的数字从397名增加到600多名,更加加剧了这个问题。1920年代末计划在国会大厦北部增建,但是这个计划没有能够付诸实行。
大多数房间,包括大会议厅,是用木板覆盖的,栎木、白蜡木、漂白的松木和热带木材。使用木材的部分原因是为了提高声响效果,此外木材比石材要便宜。除此之外还有风格问题。瓦洛特主要是按照德国16和17世纪文艺复兴风格来设计内部装潢和家具的。木材覆盖的墙壁以及木材的装饰,比如门上方的扇形的三角装饰,或者方尖塔装饰、雕刻的立柱和栏杆以及比喻的人形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官方建筑,比如富有城市的市政大厦,中非常常见,因此也被用来装饰国会大厦。这个非常精心的装饰往往被参观者看作是典型的德国式,因此也在这里被使用。与此相反的则是国会大厦的外形,它虽然有一些德国式的风格但是总体上的印象则是当时非常普及的“国际新文艺复兴式”。 1894年拱顶石被纳入时艺术修饰还没有完成。这个艺术修饰的目的在于体现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统一——德意志各分国在普鲁士的领导下统一。入口处山墙上的帝国国徽以及拱顶顶部的皇冠以及入口上方莱因霍尔德·贝加斯塑造的日耳曼尼亚雕塑群代表着达到的目标。另一方面图像的许多地方也体现出来德意志帝国是由其不同的分国或者州组成的,比如德国所有州的州徽和王国的国徽、重要城市的市徽以及人形化的莱茵河和维斯瓦河。除此之外在角楼上还有当时时髦的16个形象:艺术、科学、教育等等。为了保持国家统一性的代表以及避免地区间的竞争建筑师选择了德国各个地区的雕塑家来完成外围的图案。
国会大厦的山墙瓦洛特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说这座建筑是为德意志人民(DEM DEUTSCHEN VOLKE)。当时大家都估计这三个词会在启用时刻在西部大门上。但是这个部位有20多年空着。一般认为威廉二世亲自操纵来阻碍将这三个词刻上去。但是这个怀疑没有确凿证据。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6年圣诞节这三个词才被放上去。一般历史研究认为有两个原因:德国社会民主党同意战争贷款,皇帝为此表示“感谢”;或者是因为当时人民已经厌倦战争,因此此举是用来鼓舞人民的战心。着名的建筑师和工业设计师彼得·贝伦斯使用当时非常时髦的Uncial字体塑造了这三个词。词本身是用1813年至1815年拿破仑战争末期缴获的两门大炮的铸铁被熔化后造的。每个字母高60厘米。
瓦洛特于1899年赴德雷斯顿任教授,但是直到1912年他逝世依然不时因为国会大厦的装修问题而从事顾问职务。 在国会大厦改建前就已经有在大厦内陈列艺术作品的计划,这个计划在改建过程中被采纳。国会大厦是柏林市中心政府区的建筑中艺术陈列的中心建筑。在改建过程中又有18位艺术家受邀请为大厦提供他们自己的作品。除德国知名的艺术家外,鉴于柏林过去被占的历史,英国、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的艺术家也受邀。除此之外大厦内还陈列着许多收买或者租借的艺术品。大厦内共陈列有近30名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以下为其中的几部作品:卡塔利娜·西维丁在1992年就为纪念被纳粹迫害和杀害的议员在议院休息室中设立了大型的、题材为毁灭和再生的由五幅照片绘画组成的艺术品,此外还有放在木桌上的纪念书。
西格玛·波尔克和格哈特·里希特被受任为西侧入口70米高的墙设立艺术装饰。里希特使用黑色、红色和黄色的彩色玻璃组成了一个有多种理解方法的、21米高的图。波尔克则装饰了一组内容来自政治和历史的、由五个发光盒组成的拼图。
延尼·霍尔策在北侧的入口处树立了一根柱子,上面垂直地不断有彩色的、1871年至1992年间议员的演讲和叫喊,按照艺术家的愿望不断有新的演讲加入。
乔治·巴塞利茨在南侧的入口厅设立了一块巨大的屏幕,上面投影有倒过来的卡斯帕·大卫·弗里德利希式的绘画,来强调绘画中的形式元素。
伯恩哈特·海伊西奇提供了一幅名为《时间和生命》的绘画。它以德国表现主义的手法体现了德国历史中众多关键时刻。
约瑟夫·鲍依斯的作品《带装备的桌子》是一个长期外借艺术品:一块用青铜铸的桌子,上面有一个盒子,前面的地上有两个球,盒子与球之间有电线相连。这个作品代表自然与技术能量之间的交流。
汉斯·哈克为北侧的内院设计了一个艺术品。议员要从他们的选举县中带泥土装进在一个瘦长长方形的木盒子里。一开始没有很多议员响应这个要求。一行霓虹灯的字“为人民”不被泥土遮掩。泥土里长出来的植物随它们生长。
在改建时大厦的艺术收藏就以及被非常激烈地争论。比如有人强烈抗议收纳海伊西奇的作品,因为他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时期与政府的关系非常近,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不应该陈列在民主议会众。哈克的作品的争论更加激烈。他的霓虹灯字行与入口处山墙上的字(为德意志人民)非常相似,因此有人指责他是想修改山墙上的字。哈克表示他认为由于德国近代历史人民这个词有一定的问题,但是他想通过他的字行给予一些思考,而不是想否认山墙上的字。艺术顾问会开了三次会议讨论哈克的作品,议会也开会讨论,最后还是接受了这个作品。
国会大厦中所有艺术品的收购价值为八百万马克,这与法律规定的公共建筑中为艺术作品出的钱的比例相应。每个艺术品的价值没有被一一公开。

阅读全文

与德国城市里的柱子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金华义乌国际商贸城雨伞在哪个区 浏览:777
俄罗斯如何打通飞地立陶宛 浏览:1151
韩国如何应对流感 浏览:934
在德国爱他美白金版卖多少钱 浏览:972
澳大利亚养羊业为什么发达 浏览:1413
如何进入法国高等学府 浏览:1488
巴西龟喂火腿吃什么 浏览:1421
巴西土地面积多少万平方千米 浏览:1281
巴西龟中耳炎初期要用什么药 浏览:1245
国际为什么锌片如此短缺 浏览:1647
巴西是用什么规格的电源 浏览:1472
在中国卖的法国名牌有什么 浏览:1371
在菲律宾投资可用什么样的居留条件 浏览:1283
德国被分裂为哪些国家 浏览:892
澳大利亚跟团签证要什么材料 浏览:1227
德国大鹅节多少钱 浏览:887
去菲律宾过关时会盘问什么 浏览:1212
澳大利亚女王为什么是元首 浏览:1042
有什么免费的韩国小说软件 浏览:770
申请德国学校如何找中介 浏览: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