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这叫什么鸟
黄雀(学名:Careli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生活于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带,秋季和冬季多见于平原地区或山脚林带避风处。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
B. 这是什么鸟
是黄雀。
别名:黄鸟、金雀、芦花黄雀。属雀形目,雀科。这种鸟夏季在我国大小兴安岭地区繁殖,春秋迁徙至江、浙、福建和台湾地区越冬。北方饲养较多,人们训练它叼物等技巧,是一种有悠久饲养历史的鸟。
【形态特征】黄雀体长约12厘米。全身羽毛黄绿色,翅膀有黄色的花斑。区分雌雄主要看头部,雄鸟头顶、颊部及喉部黑色;雌鸟头顶灰绿色,喉部无黑色。
【生活习性】喜吃树木的种子。群居生活,数量在30只左右。用枯草、羽毛、和其他纤维物筑成杯状巢,每巢产蛋4~6枚,蛋呈浅蓝祝厦娴阕涸由叩恪4颇癖眩勰窀颇裎故常趸?3天左右。雌雄亲鸟共同担任育雏工作。
【饲养管理】黄雀是初学者养鸟和训鸟的选择。容易学会其他鸟的叫声和做一些叼物技巧。一般选择嘴尖、腰长、尾长而善鸣的雄鸟饲养。饲养雄黄雀,用专门的黄雀笼;饲养雌黄雀主要训练叼物,可架杆饲养,栓脖锁。黄雀最爱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食物,为了不至于过肥,在训练时作为奖励用。平时喂给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即可,并经常喂一些蔬菜和砂粒。 黄雀应在光线充足的地方饲养,但避免曝晒。食物与水要充足。黄雀的鸣叫,在北京地区讲究“三口”。即喜鹊、
... 展开
C. 雌性黄雀叫声怎么样和雄性比有什么区别谢谢!
黄雀(学名:Careli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雄鸟头顶与颏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四川、贵州等地,在山区多在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以及在平原多在杂木林和河漫滩的丛林中。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的昆虫。
D. 黄雀鸟是保护动物吗
黄雀是野生保护动物。但是无等级,列入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黄雀(学名:Spinu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体重9.5-16克;体长106-122毫米。雄鸟头顶与颏黑色,上体黄绿色,腰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上体赤绿色具暗色纵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虹膜近黑色;嘴暗褐色,下嘴较淡;腿和脚暗褐色。
生活于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带,秋季和冬季多见于平原地区或山脚林带避风处。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性不大怯疑,但在繁殖期非常隐蔽。以多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为食,兼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分布于南欧至埃及、东至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
歌声是更多的金属声、颤音相混杂的旋律,同时缀以喘息音调。雄鸟在其领地内,总是站在高的有利之点或缓慢鼓翼像蝙蝠样炫耀飞翔时进行鸣唱的;在冬末到回迁之前,它经常以短促的爆破音或亚歌形式进行鸣唱。黄雀最典型的叫声是一种“toolee”和“tsuu-ee”声,还有一种纯的 “tet"或“tet-tet”声;飞翔时发出一种“twillit”的颤音。
黄雀的食物一般随季节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春季在中国东北吃嫩芽、野生植物种子、裸子植物种子和鞘翅目小昆虫;夏季以多种昆虫喂雏,尤以蚜虫为主;而秋季则食浆果、草子、稗、粟等。在中国河北则食大量种子、浆果和昆虫。春、秋季旅经中国河南时,以各种植物种子为主,兼食少量蚜虫。在越冬区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在中国贵州12月剖检5只鸟胃,其中树果占55.6%,草子22.2 %,稻谷22.2%。
E. 黄雀的品种有多少
黄雀有四个品种,分别是黄、青、麻公和红脖。黄的为中品,看上去十分好看,学叫也比较快,但声音不太大。
青的声音要比黄的大,但是不太好驯,而且学口学的慢,也不太像。麻公叫声明亮,学口很快,而且还可以放养。红脖在换季的时候有红毛,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扩展内容:
黄雀(学名:Spinus spinus):为雀科金翅雀属的鸟类。体重9.5-16克;体长106-122毫米。雄鸟头顶与颏黑色,上体黄绿色,腰黄色,两翅和尾黑色,翼斑和尾基两侧鲜黄色;雌鸟头顶与颏无黑色,具浓重的灰绿色斑纹;上体赤绿色具暗色纵纹,下体暗淡黄,有浅黑色斑纹;雄鸟飞翔时可显示出鲜黄的翼斑、腰和尾基两侧。虹膜近黑色;嘴暗褐色,下嘴较淡;腿和脚暗褐色。
生活于山林、丘陵和平原地带,秋季和冬季多见于平原地区或山脚林带避风处。除繁殖期成对生活外,常集结成几十只的群,春秋季迁徙时见有集成大群的现象。
F. 请问这种黄色的小鸟叫什么名子
金翅雀(学名:Carelis sinica)又名金翅、绿雀。小型鸟类,体长12-14厘米。嘴细直而尖,基部粗厚,头顶暗灰色。背栗褐色具暗色羽干纹,腰金黄色,尾下覆羽和尾基金黄色,翅上翅下都有一块大的金黄色块斑,无论站立还是飞翔时都醒目。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山脚和平原等开阔地带的疏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秋冬季节也成群,有时集群多达数十只甚至上百只。主要以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和谷粒等农作物为食。分布于俄罗斯萨哈林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和朝鲜等地。
中文学名
金翅雀
拉丁学名
Carelis sinica
别称
金翅、绿雀、芦花黄雀、黄弹鸟、黄楠鸟、碛弱、谷雀
G. 这是什么鸟
金丝雀鸟(学名:Serinus canaria)是雀形目燕雀科的鸟类。原产在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岛。由于它生来有一个好喉咙,羽毛清爽洁净,修长的身躯配上略高的双腿,显得很匀称。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逐步把它培养驯化成高雅的家庭观赏鸟,目前已有不少品种,比如在中国山东地区培养的叫做“白玉鸟”;广州的称“佛山白燕”,扬州的名为“芙蓉鸟”;在德国培养出的命名为“萝娜”种。金丝雀的品种多,羽色的变化也五花八门,有红、黄、白、绿、咖啡及灰褐色等,雄鸟的歌声清脆嘹亮,悠扬动听,还可以效仿山雀、雨燕、黄雀、画眉等鸟的鸣叫声。
H. 金雀是什么鸟
黄 雀
别名:黄鸟、金雀、芦花黄雀。属雀形目,雀科。在东北大小兴安岭繁殖,迁徙时经河北、山东、江苏等地,在浙江、福建、广东、台湾等地越冬。黄雀体长约12厘米。大体呈绿黄色,具褐黑色羽干纹,翅有鲜黄色花斑。雄鸟头顶大部黑色,颏部及喉中央黑色。黄雀在山区、平原均可见到。山区多见于松、杉等针叶树上,平原则多栖大柳树、榆树、白杨等树冠,常结群活动、觅食。
主食赤杨、桦木、榆树、松树、及裸子植物的果实、种子及嫩芽,也吃作物和蓟草、中葵、茵草等杂草种子以及少量昆虫。巢呈深杯状,由蜘蛛网、苔藓、野蚕茧及一些嫩草茎、草根、各种植物纤维缠绕而成,内衬兽毛、散絮、羽毛等柔软物质。每巢4—6卵,呈浅蓝白色,缀以褐色、紫色斑,多集中在钝端。雌鸟孵卵,雄鸟喂雄,孵化期I2—14天。雌雄共同育雏。但以雌鸟为主。
1、鸟的选择黄雀是北方笼鸟,尤其是北京地区,饲养得很多。因为它容易驯熟,省事,除换羽期外,整天鸣叫,每年歌唱可长达8个月。一般认为,嘴尖细、身腰长、尾长的健美且善鸣叫的较好。也有的依下体羽色选择,有青色、白色、黄色之分。还有人喜欢红脚(俗称“红爪。)或头、颈、胸染红的。实际上这些颜色与食物有关,一般自然界的黄雀都是黑脚的,经人工养一段时期就变成肉色的,春季迁过的黄雀羽毛常呈红色,但一换羽红色就消失了,其原因尚不清楚。
成年黄雀雌、雄很容易区分。雄鸟身体的黄绿色较浓,羽干纹少,头顶或颏部有黑斑。但刚离巢不久的雄性幼鸟与雌性成鸟较难辨别。这种幼黄雀俗称“麻鸟”,是养鸟者最珍爱的。价格要比雄性成鸟高2—3倍。一方面由于幼鸟易训,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它刚离巢不久,还未学会老鸟的鸣叫,即没有“野口”。
2、笼的特点黄雀每年春、秋两次迁徙时途经我国北方,常可捕获,容易饲养和驯熟。黄雀笼有多种多样,但比较讲究的是漆竹圆笼,宜为封闭底,内铺薄布垫,因为其主食粉料或干粉料,粪便少面干,不易污湿笼底。还应有较高底圈,防止粒料壳乱飞以及鸟糟踏食物。为教以技艺,或做“囿子”,有的人把雌黄雀用架养,多数为直架。
3、饲料和喂法黄雀在野外主吃针叶树种子,故在家养情况下喜欢吃苏子、花生、核桃、葵花籽等油料作物种子。新捕来的黄雀可用苏子诱食,但不能长期饲喂,否则容易过肥。一般是改喂谷子、黍子、稗子和少量苏子的混合物。黄雀吃食时,常拣苏子吃,其它种子全剔出,造成浪费,不如喂混合粉料好。可把玉米、花生米、苏子(3:1:1)研磨成粉状,再加少量砂粒,并经常给些叶菜(白菜、菠菜、油菜、马齿苋)。另外,也有喂鸡蛋小米的,但冬季需加喂些油料作物的籽实。
4、管理和调教笼鸟中,饲养黄雀是最省事的,管理只要保证食水充足、新鲜,每周清理1—2次笼子就可以了。秋、冬、春三季常让黄雀晒太阳,夏季将笼子挂凉爽地方。换羽期多给叶菜、补充些苏子。黄雀羽毛换得快,“开叫”早,羽毛闪银灰色光,显得十分漂亮。
北京地区对黄雀的鸣叫要求很严格,讲究“三大口”,即叫喜鹊、红、油葫芦。如杂有其他鸟的叫声,常被认为是“杂口”,特别忌讳有太平鸟、金翅雀、燕雀、崽黑(幼白脸山雀)的叫声。因而培养一只真正“三大口”的黄雀是很困难的,除能得到“麻鸟”并严格隔离外,须经常早起窜入小笼到有灰喜鹊栖息的树林中去遛。途中要藏在书包里,听到灰喜鹊叫时再拿出,并打开笼套。如此经过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学会。让其学油葫芦叫口,一般是在自家养油葫芦,晚上油葫芦喜鸣,就把黄雀置灯下听。另外,养黄雀的人都喜欢养一只红,专为教黄雀学叫。
至于黄雀的技艺,无非是“叫远”、“撞钟”、“抽签”(过去算命先生常用)等简单动作,全是用苏子引诱形成的简单条件反射。黄雀在人工饲养下的繁殖问题,应引起养鸟爱好者的广泛注意。人工繁殖能得到满意的“麻鸟”,不必去野外捕捉,也有利于保护自然界的种群。国内已有繁殖成功的,须先在大笼中饲养几对,细心观察,发现有亲密成对的,放进繁殖笼内,安上草巢,就有可能产卵
I. 玩鸟所说的黄鸟是什么
对 楼上说得没错` 就是黄雀 我这里的价钱 七八块钱左右吧~~叫的也不咋地 声音还不大 但是你要是玩的话 倒是挺好的选择 拴上一只 没事在手上逗逗 我这里有一些我以前搜集的关于选黄雀的文章 给你借鉴一下
1 黄雀的种类(极品)
黄雀有很多种大家在购买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喜好.下面我就说说我对各种黄雀的看法.
黄雀分:黄:青:麻公:还有红脖.大多养鸟爱好者也就是养过这些.普遍都是这样的.但是我还养过特别的黄雀.是全身黄的就连头都是黄的还有黑黄雀身上基本是黑绿色的.我就给大家讲讲大家普遍能看到的一些吧.先来说说黄:黄色的鸟属于黄雀中的中品,只能说还行.一般鸟的爪子小色发浅,头上的黑头不连到背上就是一个盖,下颏的黑色也不重,羽毛发软但是羽毛要比别的鸟长羽毛薄软,非常具有观赏性.黄色的鸟它普遍都老实,我们叫不毛,但是叫声就要小一些没有力量.没有青的叫声大.但是它的叫声委婉旋律多变还有一些怪怪的声音.而且黄色的鸟学口比别的要快.特别聪明.
2 回复:黄雀的种类(极品)
再说说青:此鸟属于黄雀中的大哥.它体形大.羽毛发亮.发黑.头上的黑连到背,下颏的黑也很重.抓子黑亮有力.羽毛结实硬.此鸟叫声大有力,声音能传出很远.想听鸣叫的爱好者就养一只看看此鸟的威力吧.但是此鸟不好驯养,我们叫它毛.但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调教此鸟就是战场上的将军,长把一些别的黄雀的叫声比没.此鸟站在杆上威风的气势也是观赏的佳品.但此鸟叫声固定都是固定的口,学口学的也不像而且慢.这是它的缺点.
3 回复:黄雀的种类(极品)
现在说说麻公:麻公嘴的颜色欠毛色发灰头上的黑不明显.黑喉也看不出来.一般麻公的黑颏都是黑灰发白.爪子的颜色是肉色.麻公是我喜爱的一种,因为它叫声明亮愿意拉拉拉的叫.而且学口特别的快.样子有趣.麻公的行为和别的鸟也不一样它的举动和玩耍都要比别的鸟逗趣.麻公是上讲究的黄雀.有一只好的麻公是非常幸运的事.麻公好调教只要经常拿手喂食不久此鸟可以放养,它会自动飞到你身上来玩.而且此鸟的鸣叫非常讲究.我们这里不讲究三口.也就不用那些.就是听它自然鸣叫.养此鸟乐趣无穷.但是此鸟爱死.麻公在10月份就能买到.在5月里是买不到的.
J. 小黄雀鸟的资料
黄鸟,麻雀的一种。体全长约12厘米,全身羽毛以黄绿色为主。雄鸟头部和喉部中央呈黑色,背部暗绿色,下体前半部为黄色,后半部分为米白色,并有褐色条纹;翅和尾的末端为黑褐色。雄性黄鸟头顶为暗绿色,喉部羽毛无黑色斑,身体下部分的羽毛为淡黄色。黄鸟的嘴嵴为黑色。其余为红褐色;脚也是红褐色。
生活习性 (1) 喜欢结群活动,常可结成数百只的群体。性格较温顺,巢区占领性不强,愿相聚一起嬉戏,和睦相外。性情活泼,鸣叫时姿态优美。 (2) 黄鸟是一种杂食性鸟类。在野生条件下,主要食各种植物种子及嫩芽。在松树或杨树的树杈上筑巢,其巢呈碗半途而状。巢的外层多由草茎,草根、苔藓、蛛丝、蚕茧纤维等编织而成,巢内铺垫羽毛、兽毛和花絮等。每年4-6月繁殖,每宣窝产卵呈淡蓝色。 (3) 黄鸟飞翔能力强。飞速快,可长途飞行。在越冬迁徙时,能横飞半个地球。曾经有人捉到一只腿上带有英国某地符号脚环的黄鸟,这表明该鸟飞行过数万里。真可谓玩常鸟中的空中旅行冠军。 (4) 黄鸟的歌声婉转,悦耳动听,音调多变,模仿能力强,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声,并能学会表演各种杂技。 黄鸟是着名的歌唱观赏鸟 黄鸟的鸣叫声虽然不及百灵鸟的画眉那样动听悦耳,但也能学会山雀、喜鹊和蟋蟀的鸣叫。它还有其他玩赏鸟类望尘莫及的几种技艺绝招;它会“戴面具、提吊桶”、叨钱、叨牌、叨卡片、拉抽屉等技艺。自古以来,它是城乡广大养鸟爱好者赏养的着名玩赏鸟。 黄鸟的外号叫“三大叫口” 有的地区认为,黄鸟只要会模仿灰喜鹊、沼泽山雀、油葫芦(大型蟋蟀)的叫声,就称它为“三大叫口”,会叫这“三大口”的才是佳品。叫多了,叫少了都不是佳品。若偶而学会了燕雀、朱雀等的叫声;就一落降为次品。当然这种说法也不尽然。 雌雄鉴别 一般人喜选雄黄鸟饲养,因雄性的羽色和鸣声较雌性为好。雌雄鉴别如下。 (1) 羽色。雄鸟头顶中央为黑色、雌性头顶为暗绿色;雄鸟下体羽毛前黄后白,并带有褐色带条纹。雌鸟下体全部羽毛这淡黄色,无条纹。 (2) 头形。雄鸟头较小,略为随圆;雌鸟头较大,略带三角形。 (3) 鸣声。雄鸟叫声为双音;而雌鸟叫声为单声。雄鸟的叫声婉转动听、音调多变;雌鸟叫声单调。 (4) 体形。雄鸟体形细长,雌鸟短较胖,雄鸟全身羽毛比雄鸟油亮。 (5) 技艺。雄鸟杂艺技巧比雌鸟高超,动作利落敏捷。 饲养与管理 黄鸟的饲养比较简单,适合初养者喂养。从饲料来讲,主要喂粟谷、粟米和稻稗,添加少量菜子、苏子即可。在换羽期适量增加点苏子、芝麻,多喂些青绿饲料如蔬菜、水果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喂点鸡蛋黄和其他色素饲料,如番茄、红萝卜等。在管理上注意笼具的清洁卫生,水要添足并保持洁净。 一年四季都要注意阳光的照射,多晒太阳可使鸟体健壮。但在夏季温度不宜过高,不宜直晒,应放在树荫下或屋檐下。平时不要让鸟受到惊吓,另外笼具要光滑,以免鸟被刮伤致残。 训飞 训飞一般都选用雄鸟,可训练它学会叼钱、叼牌、戴面具等技艺。训飞的关键是使之先学会回飞,就是放出去再收回来,这一工作可先在室内进行。放飞之前先让黄鸟学会落架,黄鸟在木棍上落好后,解开脖锁从近到远训练放飞,每放飞一次喂苏子一粒,鸟为吃食便一次又一次地飞出再飞回。如果训飞要领掌握得好,一般3周左右,一只听话聪明的黄鸟就训练成了。 训练黄鸟戴面具,先用硬纸板做成凹形,也可将白果剖成两半,除去果肉,内部用铜丝串成横条,作为黄鸟衔叼部位,外部涂成各种脸谱,训练时可将面具内放几颗苏子做诱饵,让饥饿的黄鸟啄食,使它逐渐熟悉脸谱,形成衔取面具就可吃到苏子的条件反射。训练叼钱等技艺也用此方法。 训练黄鸟时可同时训练几只,从中选取聪明能干的充当“演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