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硝苯地平是什么长期吃会有什么副作用
硝苯地平是一种治疗高血压的经典老药,事实上,它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氢吡啶类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是由一家德国企业在1969年发明的,最开始用于治疗心绞痛,后来在美国上市,主要用来治疗高血压。时至今日,经过不断的改进,硝苯地平也成为了一种最常见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硝苯地平就是钙离子拮抗剂,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管痉挛,对于高血压患者起效非常快,然而,都说“是药三分毒”,硝苯地平的副作用也是非常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副作用:
总而言之,硝苯地平虽然是治疗高血压的良药,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在长期服药之前,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能长期服药,如果用药之后副作用明显,应该控制用药,或者更换其他药物来进行治疗。如果服药之后没有什么明显的副作用,就可以长期服用。
㈡ 德国拜耳公司的阿司匹林故事
阿司匹林,这种从3500年前“柳树皮可以止痛”发展而来的药物与青霉素、安定并称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几乎每一次人类出现新的重大疾病,阿司匹林的新作用就会被发现,并被迅速大规模推广。因发现阿司匹林作用机理而获得1982年诺贝尔医学奖的约翰?瓦内爵士说:“尽管阿司匹林是一种古老的药物,但我们每天都可能在它身上发现新的东西”。
《阿司匹林的妙用》的作者Eric Metcalf声称:“每天一片阿司匹林,让你远离医生。”他在书中探讨了阿司匹林在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帕金森、骨质疏松症等病症的预防和治疗中的最新医学进展。到2007年,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脏病已经和儿童时期免疫、戒烟预防措施一起,成为2007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 Preventive Service Task Force)推荐的首要医学预防措施。难怪拜耳公司前主席巴克马得意地说,每天服食两粒阿司匹林差不多已经成为美国的传统。
110年的历史足以让人看清楚,至少有两个原因促进了作为商品的阿司匹林的畅销:售价低廉以及拜耳公司的有力推动。阿司匹林的新用处总是不断被发现,但要证实这些额外效用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变成商品销售则更加复杂。110年来,拜耳公司要做的就是,通过一次次的市场营销把这款药品的潜力发挥到极致,再通过专利与商标把这款商品的利益牢牢抓在自己手里。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商品专利号为36433。阿司匹林开始在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埃尔伯福特工厂生产。它的发明者、29岁的德国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接到导师的通知,让他停止手头对煤焦油的研究,开始专攻一种药物—改进水杨酸,制造一种稳定的副作用更小的解热镇痛药。
霍夫曼这个药物并不陌生,这东西也不是什么新发明。但他需要改造这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物,使它从一个土方子变成一种商业化的药物。很早的时候,霍夫曼饱受风湿之痛的父亲就服用水杨酸解热镇痛,只是它引起的呕吐和胃部不适让人难以忍受。他父亲早就在问他能否找到一种办法,让水杨酸既能达成药效,又不要这么大的副作用。
霍夫曼梳理了一系列论文,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生产出稳定又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比其他产品研发人员幸运的是,他背后有一家强大的公司。
拜耳做了其它制药公司不屑于做的两件事情,一是为化学品乙酰水杨酸取了个商标名“阿司匹林”,二是为其生产过程在很多国家注册了专利权。
在那个年代,医生的要求也并不高,只要药品稳定副作用又较小,便足以得到医生认可:20世纪初卫生条件太差了,健康还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一个出生于1900的美国人一般只能活到49岁左右。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肠炎和伤寒等,这些疾病多数是由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导致的。因此和在欧洲一样,阿司匹林很快便作为解热镇痛的首选药物。从西伯利亚到旧金山的药房里,到处能买到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很快就拥有了一帮医生粉丝。美国成为拜耳最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而阿司匹林也成了拜耳在美国最重要的产品。到1907年,拜耳产品在美国的总销量中,阿司匹林占21%,到1909年达到31%。
最初阿司匹林的供应形式是250g的瓶装粉末,粉末每1g装入纸袋,分发给患者。后来阿司匹林以500mg片剂与世人见面,之后1904年管状试剂上市。1915年阿司匹林是片剂,而且不再需要医生开处方。
不过,拜耳对学术界和医学界的影响力依然强大,这为阿司匹林迎来商业需求上的第二个高峰打下了基础。
阿司匹林市场前景最大的应用领域—心脏病预防,其研发过程并不是由拜耳公司主导的。拜耳的能力体现在,当阿司匹林对心脏病的预防在学术上被证明,昂贵的临床试验也由政府机构完成之后,拜耳很快开始介入,并用自己最擅长的营销和专利权的筹码,将这种药品的影响力极尽可能地扩大。
1940年代,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耳鼻喉科医生Lawrence Craven注意到一个奇怪的事情,他给那些扁桃体发炎的病人使用相对大剂量阿司匹林,会导致他们流血过多。这让他联想起,阿司匹林也许能够增加血液供应,而增加血流供应是保护心脏的一个途径。于是他从1948年开始,利用阿司匹林治疗他的年迈的男性病人,帮助他们减少心脏病发病几率。到了1950年代中期,他发表了几篇论文,声称他的8000多个病人无一遭受心脏病突发事件,而且阿司匹林还能帮助他们预防中风。
对于阿司匹林对心脏的作用,他的认识和当时整个世界都相反,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不幸的是他的数据非常粗略,他发布论文的期刊也不够有名,受众十分有限,他的结果因此没引起太大关注。他的发现甚至没能帮助自己,他于1957年死于心脏病突发。
在那个年代,阿司匹林能够保护心脏被认为是一种荒谬的说法。因为人们服用水杨酸用于解热镇痛的时候,很多人会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最早阿司匹林在拜耳的实验室里被合成时,在实验室里停留了很久,也正是因为当时拜耳的医学总监拿不准其对心脏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位拜耳的科学家仔细地考察了历史上服用水杨酸的剂量,发现当使用较小剂量的阿司匹林时,其对心脏副作用会较小。后来拜耳又委托几个德国医生悄悄作了临床试验,在证明对心脏足够安全之后,才敢正式开发这个药物。
一直到1950年代,拜耳对阿司匹林对心脏的作用都仍然高度警惕。哈佛教授、阿司匹林专家Charles Hennekens手里保存着一张1950年代登载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阿司匹林广告,上面有一系列文字特意保证阿司匹林不会影响心脏。
直到1971年,科学家发现阿司匹林能够保证血液中的血小板凝结,这样便能够保持心脏的血液供应,以保护心脏。然而在整个1970年代,针对阿司匹林用于心脏病预防的临床研究规模太小,还不足以说服公众。
这时候,拜耳公司数十年坚持的学术营销开始发挥作用了。这种药品的影响力,加上它异常便宜的价格,让更多的学术界人员致力于此药物的临床研究。很快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学术证明不断出现。1977年发表于美国《Stroke》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首次证明阿司匹林可以预防脑卒中之后,越来越多的证实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作用的研究发表于世界权威医学杂志。
在阿司匹林从一个药物变成一种商品的过程中,不能把所有功劳归在拜耳身上。阿司匹林确切地能被适用于哪些病症,还是需要大规模地被FDA认可的临床研究来证明。这种研究需要耗费巨大的财力和资源,不过掏这笔钱的不是拜耳,而是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IH)。
内科医师研究是阿司匹林拿下心肌梗死一级预防资格的关键点。这次研究由NIH于1983年开始组织、22071名美国健康男性医师参与。这项大规模的临床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小剂量阿司匹林是否可以预防健康人首次心肌梗死的发生。参加研究的医生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随身携带并服用研究药物,平均随访时间达5年之久。
这项原本耗时8年的研究,在第5年被伦理委员会提前终止。原因是阿司匹林实在太有效了。研究中期结果便足够证明,阿司匹林能使心肌梗死风险降低44%,首次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6%,糖尿病人群首次心肌梗死发生率下降61%。伦理委员会认为对照组的医师有权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冠心病,以便从中受益。1988年,该研究的结果发表在美国《新闻周刊》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类似的,阿司匹林的女性健康研究纳入了近4万名美国女性医务工作者,历时十年;护士健康研究纳入了12万名美国女护士,历时达24年。这些由医务工作者亲自参加的研究大大推动了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发展,也标志着阿司匹林已经通过了研发阶段最严格的考验。
1971年,拜耳阿司匹林加维生素C的泡腾片问世;1993年,拜耳阿司匹林肠溶片上市。肠溶片在阿司匹林外面加了一层包衣,这种药片在胃部不溶解,直到肠道才发生作用,这样就几乎完全解决了胃部不适的副作用问题。2003年拜耳阿司匹林粒状产品(无需饮水)面世。2007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的研究显示,5年间每天使用300毫克或高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使治疗后10至15年的结肠癌发生率降低74%。这印证了澳大利亚G.Kune教授1988年的研究,被拜耳视为阿司匹林继解热镇痛、心脏病预防之后的第三个飞跃。
阿司匹林的发展中一直都有商业与科学两种推动力。商业与科学究竟谁该领先半步,这问题拜耳已经考虑了110年,恐怕还要继续考虑下去。
㈢ 勒沃库森为什么叫药厂
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球队由全球制药巨头拜耳公司创建,因此绰号“药厂”。
勒沃库森叫药厂的原因是因为其投资公司拜耳公司是全球制药巨头,勒沃库森投资方拜耳公司于1863年由弗里德里希-拜耳在德国创建。
拜耳的阿司匹林注册商标是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并为拜耳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这就是勒沃库森药厂外号的由来。
(3)德国医药公司有哪些危害扩展阅读
1904年,德国着名的医药公司拜耳公司成立体操俱乐部,1903年足球部宣布独立并组建了拜耳04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不过足球队充其量也就是企业队的水平。当德国足协在1963年实施职业足球赛制时,勒沃库森队只能算得上是丙级队里的中游水平。
1975年球队升入乙级,1979年后又跃升至甲级,虽一直没有降过级,但也从未取得过骄人的战绩。尽管队内出现了国家队骁将沃勒尔,但在18支甲级队的总积分榜上,勒沃库森队仅名列第14位。
为了使勒沃库森能有大幅度的进步,1995年,已经退役并担任体育部经理的沃勒尔苦口婆心地劝说原斯图加特队主教练道姆从土耳其回国执教,重整勒沃库森队破碎的山河。
㈣ 德国医药企业名字有哪些
费森尤斯卡比
德国默克医药公司
拜耳医药保健
德国贝朗医疗有限公司
德国先灵公司
德国苏威医药公司
德国Merz
德国DMG化学医药集团公司
德国图托根医药公司
德国康图国际医药公司
㈤ 德国pm保健品的坏处有哪些
德国pm fitline保健品不安全,所有保健品都不安全。
保健品注定要骗人,2015年起实施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健食品》中对保健食品的定义是:声称并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的食品。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保健品最终的划分范围仍然是食品。从该标准可以了解到,保健品的生产要求与食品行业标准一致,不同的是,保健食品需要通过卫生部的审查认证,或者资格证书。
因此,在审查上,保健品需要做的只是跟食品一样进行色泽、气味、理化指标、污染物等指标的审查,但在宣传上,保健品却可以进行功能性宣传。从2003年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就详细列出了二十多种保健品功能及实验判定方法。
虽然仅仅是声称“具有功能”,但“辅助降血脂功能”、“辅助降血糖功能”等却给人以“疗效”的误导,这成了中国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套路。
尽管在2016年2月出台的《保健食品注册审评审批工作细则》中规定,证明食品的保健功能,需要进行专家的评审。但专家的评审只是通过提交上的材料进行理论分析,《保健食品管理办法》所要求的保健食品认证需要“经必要的动物和/或人群功能试验,证明其具有明确、稳定的保健作用”则由第三方机构给出。
㈥ 有哪些很牛的制药企业
德国的制药企业都很厉害
㈦ 世界十大医药公司有哪些其排名顺序是
2005年度世界500强公司中的制药企业排名
排名 中文常用名称 总部所在地 主要业务 营业收入(百万美元 )
75 辉瑞 美国 制药 52,921.0
88 强生 美国 制药 47,348.0
122 葛兰素史克 英国 制药 37,304.2
186 诺华 瑞士 制药 28,247.0
209 罗氏 瑞士 制药 25,166.3
239 默克(默沙东) 美国 制药 22,938.6
259 百时美施贵宝 美国 制药 21,886.0
267 阿斯利康 英国 制药 21,426.0
321 赛诺菲安万特 法国 制药 18,709.9
346 惠氏 美国 制药 17,358.0
445 礼来 美国 制药 13,857.9
另外还有拜耳因含有化工行业没有计入:
124 拜耳 德国 化工、制药 37,011.9
㈧ 德国医药公司有哪些(在上海)
德国默克医药公司
..com/question/45093113.html
德国苏威医药公司
www.sosoyy.com/company/gdyyzb488/index.asp
德国草本医药公司-5191医药商务
b2b.5191.com/corp/2007/a39355/
㈨ 德国汉堡塞提制药厂赛提注射液德国汉堡塞提制药厂赛提注射液 主要治什么有没有副作用市场价格是多少
赛提注射液:是治疗:颈肩腰腿痛,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创伤性软组织病,创伤性骨病,乙肝,哮喘,及过敏性疾病等。
㈩ 德国两大制药巨头是哪两家公司
拜耳公司 全球制药巨头。 拜耳公司于1863年由弗里德里希-拜耳在德国创建。1899年3月6日拜耳获得了阿司匹林的注册商标,该商标后来成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药品品牌,被人们称为"世纪之药",并为拜耳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额利润。1925年公司同其他几家化学公司合并建立法本化学工业公司,战后被拆散。1951年成为独立的法本继承公司,称拜耳颜料公司,1972年取名“拜耳公司”。 公司的总部位于德国的勒沃库森,在六大洲的200个地点建有750家生产厂;拥有120,000名员工及350家分支机构,几乎遍布世界各国。高分子、医药保健、化工以及农业是公司的四大支柱产业。公司的产品种类超过10,000种,是德国最大的产业集团。拜耳的发展史就是对更高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 目前,公司在中国上市的主要产品有:拜新同、西普乐、美克、拜唐苹、尼膜同、优妥、优迈、特斯乐、拜斯明-25等。 拜耳公司目前分为3个子集团公司,分别是:拜耳材料科技,拜耳农作物科学,拜耳医药。 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一百五十八。 拜耳(1835~1917)Baeyer,Adolf von 默克集团(Merck)成立于1668年,总部位于德国的Darmstadt,是国际着名的化学及制药公司。已在全世界56个主要国家设立了分公司,===中国分公司代理商为:度邦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电话:021-52191613 其中在28个国家建有80个生产基地,员工数达28300人。默克以对产品品质的严格要求而着称于世。默克不仅是全球首家合成维生素C,B,E,及K的公司,而且在液晶制造,Irio din珠光颜料,实验室产品及半导体工业超纯化学制品等方面,也居于世界领导地位。 默沙东公司(在美国名为“默克”公司),世界制药企业的领先者,总部设于美国新泽西州,是一家以科研为本,致力于研究、开发和销售创新医药产品的跨国制药企业。1889年,乔治默克接管德国默克在美国纽约的分公司并创立美国默克,即默沙东。根据德国默克与默沙东(美国默克)协议,默沙东公司只可在北美地区使用“默克”之名。(美国默克不同德国默克:由于在美国出口业务的成功开展,默克公司于1887年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分公司。1889年,由Heinrich Emanuel Merck的孙子乔治默克接手经营。1891年,默克美国分公司Merck & Co.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默克丧失了很多海外子公司,其中便包括Merck & Co.。如今这两家公司除了共同的名字“默克”之外,已经没有任何联系。应商业需要,双方一致同意,在美国和加拿大,“默克”归Merck & Co 独家使用,而在欧洲和世界其它各地,“默克”则由德国默克公司独家使用。与之相对应的,Merck & Co在北美之外的业务经营,须以Merck Sharp & Dohme或 MSD Sharp & Dohme(默沙东)的名义进行。而默克股份两合公司在北美的业务则要以EMD (Emanuel Merck, Darmstadt首字母缩写)的名义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