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国地铁的相关介绍
地铁在城区交通繁忙地段进入地下行驶,在交通不拥挤处则钻出地面运行,这种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使德国城市铁路得到了迅速发展,并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德国,地铁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分工是:利用公共汽车车身短小的优势,让它走街穿巷,尽量方便居民外出;在人流稠密地区,则用地铁、有轨电车等,大量输送旅客。郊区来的乘客,从闹市区乘上地铁可以一口气坐回家。此外,地铁并不局限于城市内部,例如波恩市的16路地铁的终点站就设在几十公里外的科隆市。
每个乘客在地铁站候车都会做到心中有数,因为站在站台上一抬眼就会看到一个小电子屏幕上显示你等的车还有几分钟就到。德国公交最大的特色是准时,在市区中心地铁列车的运行非常密集,各条线路平均四五分钟一趟车,同时列车的到站时间是固定的,乘客可以在每个地铁站查到。这样就免去了乘客换乘时等车的烦恼,为乘客的出行计划提供了保证。
2. 地铁是如何建造的
1、明挖回填法: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是明挖随填(明挖回填)。这种方法一般是在街道上挖掘大坑,再在下面建造隧道结构,隧道有足够的承托力后纔把路面重新铺上。除了道路被掘开,其他地下结构如电线、电话线、水管等都需要重新配置。 建这种隧道的物料一般是混凝土或钢,但较旧的系统也有使用砖块和铁的。
2、钻挖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在地面某处挖一个竖井,再在井底挖掘隧道。最常见的方法为使用钻挖机(潜盾机,盾构机),一面挖掘一面把预先准备好的组件安装在隧道壁上。对于建筑物高度密集的地方(如香港的香港岛),钻挖法甚至唯此一个可行的建造方法。
(2)德国的地铁是怎么建的扩展阅读
安全设施
气压
地铁因列车在隧道内高速移动,可能产生隧道及车辆内的压力剧烈改变,而造成旅客不舒适的感觉,或者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其压力改变的现象详见活塞效应。 地铁因列车高速移动产生的压力波若传抵隧道出口,将产生隧道口微压波噪音,干扰附近住民的安宁。
防护门
为保护乘客安全自动控制的地铁站台防护门。地铁站台安全防护门,沿站台内铁轨乘客一侧设置,包括隔离护栏、滑动门以及驱动装置。防护门沿地铁站台边缘设置,将列车与地铁站台候车厅隔离。
地铁站台安全防护门大致分为全高封闭式站台幕门系统、全高式安全门系统以及半高式(高约1.5 m)安全门系统。
3. 德国法兰克福有地铁吗有多少条线路
法兰克福地铁(德语:FrankfurtU-Bahn),是德国法兰克福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法兰克福城铁、法兰克福有轨电车共同构成法兰克福的公共交通系统。
法兰克福地铁于1968年开通运营。目前,法兰克福地铁共有9条线路,87个车站,总长度达65公里。59%的地铁线路为地下线。日发送旅客达30万人次。
4. 地铁是怎么建的
巴黎地铁的橡胶车轮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 Metropolitan Railway。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到了1870年,伦敦开办了第一条客运的钻挖式地下铁,在伦敦塔附近越过泰晤士河。但这条铁路并不算成功,在数月后便关闭。
现存最早的钻挖式地下铁路则在1890年开通,亦是伦敦,连接市中心与南部地区。最初铁路的建造者计划使用类似缆车的推动方法,但最后用了电力机车,使其成为第一条电动地下铁。早期在伦敦市内开通的地下铁亦于1905年全数电气化。
法国巴黎的巴黎地铁在1900年开通,最初的法文名字Chemin de Fer Métropolitain是从Metropolitan Railway直接译过去的,后来缩短成métro,所以现在很多城市轨道系统都称metro。俄罗斯的地铁也顺理成章,只是改用了西里尔字母,称为Метро。
亚洲最早的地下铁路在日本东京,于1927年开通。此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第一条地铁修建于1910年(隧道开挖于1875年,1910年以前使用马车),但因该城市坐落在欧洲,因此没有被算作亚洲第一条地铁。
非洲最早的地下铁路在埃及开罗,1987年开通。
中国大陆第一条地下铁路是1969年开通的北京地铁。
5. 地铁是怎样建成的
1,建造方法有明挖(从地面挖开,建好盖土),暗挖(地下施工),盾构(专用隧道挖掘机,挖的同时在新挖出的隧道壁面最支撑保护)
盾构技术最先进,适合条件恶劣时施工,最安全,造价最高
2,地铁建设遇到建筑地基拆迁的话花费非常大,所以地铁选线大多在宽马路下面
6. 德国最早建造地铁的时间
柏林地铁(Berlin U-Bahn)于1902年通车,与柏林S-Bahn同为柏林公共运输系统骨干。继伦敦、布达佩斯、格拉斯哥和巴黎之后,柏林是历史上第5个建成地铁的城市。
7. 地铁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
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建设了地铁。那是在1860年正式开工建造地下铁路的。但是,英国最早的地铁实际上应属于1822年建成的1.8千米地下隧道。这一段供火车通过的地下隧道,虽然算不上真正的地铁,但是在地铁的发展史上还是占有一定位置的。正是由于这件事,才使发明地铁的英国人认识到,火车在地下行驶完全是行得通的,它为火车开辟了新的通路。1863年,英国的地铁工程首先完成了从伦敦的福灵斯顿站到毕晓普站的6千米区段。那时,还没有发明电力机车,所以地铁也用的是烧煤的蒸汽机车。1890年,德国和美国先后制成了性能优良的电力机车。随后,电力机车很快用于地铁。巴黎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电力机车地铁的国家。
8. 德国地铁的经营理念
德国地铁以乘客为本的运营理念得以实施,与其强大的高科技自动化技术支持是分不开的。德国的城市地铁都由设在各个城市的总监控中心进行技术监控。所有车辆的行驶情况都通过监控中心巨大的环形墙壁上的各种按钮颜色变化反映出来,监控人员通过计算机指挥列车驾驶人员。使得整个城市的地铁运行在线路密集交错,列车间隔时间短的情况下,依然井井有条。最近,在柏林新建并投入使用了世界首座智能候车亭。亭内的显示屏提供气温、时间、公交等各种信息,还配有信息查询台和电话,随时可查找和预订饭店等。信息查询台采用触摸式操作系统,提供英、法、德、西四种语言服务。
德国地铁的高度自动化不仅体现在技术设施等硬件服务上,还体现在公交公司与乘客直接打交道的售票检票机制上。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地铁站进出口的插卡式自动门不同,德国的地铁站是全开放式的,不设电子验票门,也没有人工检票,上车时没人查票,买票、检票全凭自觉。在人来人往的地铁站里,从入口处直至站台没有任何栅栏之类的阻隔物。地铁站和公共汽车站里设有自动售票机,机器旁边设有用于检票的柱式检票机。乘客在自动售票机上自己选择所需的车票品种,如单程票、短程票、三天票、星期票、家庭票等等,把纸币或硬币投进去后,车票及零钱吐出,而后自己在自动检票机上打上该票有效期启始时间,你就可以上车了。从头到尾没有其他设备或工作人员在监督你是否买了票。
在德国社会里存在着一种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虽然无人瞪着眼睛查票,但在任何地铁站,都可以看到乘客们在售票机前主动购票。当然,没有惩戒措施,公德就不会成为自觉行为。地铁站上醒目地张贴着告示,写明逃票行为将被罚款30欧元,是最低票价的十几倍。公共交通公司实行抽查制,工作人员不定点、不定时地抽查车票。他们往往三五成群一起上车,等车门关好后,他们马上拿出工作证,礼貌地要求乘客配合查票。此时的逃票者就像瓮中之鳖,无路可逃,只等被请下车交罚款,并被在诚信档案上记下一笔,损失相当大。刚来德国时,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在德国的留学生,毕业时成绩优异,但在求职时却被多家大公司拒绝。这位留学生百思不解,最后招聘公司给留学生看了一份材料,记录着他乘地铁因逃票被抓住过2次。任何乘客都无法知道什么时候被抽查,所以权衡利弊还是自觉购票为好。
9. 德国地铁的基本概述
德国地铁已有100年的历史。最初德国地铁是以城市高架铁路的形式出现,随着这种快速有轨交通工具的推广,居民们对它造成的城市噪音污染越来越不满,于是开始转入地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铁。不过即使是现在,德国的地铁也并不完全在地下运行。例如首都柏林就有1/4的轨道是铺设在地面的高架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