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次大战德国战败,如何在几十年内成长到横推欧洲的
德国可以说是一个传奇的国家了。要知道人类历史上的两次世界大战,他们都是主要的发起作战国。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失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这一条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削弱德国的实力。但是当时主导这个条约的几个签订国各有各的考量。
最后,德国之所以能够发动一战,在于他自己本身的实力就十分过硬。虽然一战失败,但它仍是欧洲不容忽视的一个强国,拥有6000多万的人口,其本身的经济发展潜力还是相当大的。
㈡ 有关联邦德国初步摆脱战败国的屈辱的内容有哪些
1952年,煤钢共同体条约正式生效,这份用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由比、卢装订,饰有意大利飘带的文件,标志着西欧联合的开始。对德国来说,它还有一个特殊意义,那就是它意味着德国在经济上已取得了平等地位。阿登纳的欧洲主义外交政策终于迈开了第一步,以后他还要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现在,阿登纳作为联邦德国总理,“不仅是一个好德国人,而且是一个好欧洲人”,联邦德国则初步摆脱了战败国的屈辱,可以和共同体其他五国平起平坐了。1954年1月1日,阿登纳对美国《时代》杂志记者说了下面一段意味深长的话:“当我作为一个被占领国的首脑同像艾登先生和皮杜尔先生这样的占领国领导坐在一起的时候,我不禁露出一点儿微笑。尽管德国还没有充分的主权,但是人们完全感觉到它在世界事务中的经济和政治影响。”
㈢ 二战德国怎么规避凡尔赛条约
二战的时候,德国宣布不承认凡尔赛和约对于德国的一切条款。二战失败后,赔款一项,德国直到2004年还清法国的最后一笔赔款。
㈣ 二战中的德国在经历了一战过后,为什么经济,军事,实力都恢复得那么强,一战的条约没能约束住德国吗
德国二战后为何发展那么快?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德意志民族属于深林游牧民族,天生坚强,从不恐惧任何人
第二,德国虽在二战大败,但谁知道它在二战时抢了多少东西,二战前的经济保留多少,无论如何,本还在
第三,德国和日本一样,二战后并不是开始就恢复很快,还处于多国分治。但这期间德国战略性地讨好众国,得到主动之势,蓄了几年再将保留下来的技术,产业,老本用上,大力走资本主义大赚一笔。
第四,德国地处西欧中心,是商业要道并有利于发展商业,四周都可进行交易,吞吐量大
第五,德国老产业可大赚一笔,并其重工业也很发达,专进行加工出口
第六,之后加入欧盟也使政治地位提升。
一战的条约为什么没能约束住德国?原因如下:赔款问题:赔款使用德国金马克计算的,但是从1920年开始,德国马克疯狂贬值,赔款即使全部偿还,其实际价值也没多少。
国际政治平衡问题:法国希望削弱德国,甚至让德国一蹶不振最好,可是英国美国等不希望欧洲大陆法国一家独大,暗中默许德国崛起。
共产主义运动:一战之后欧洲各国对风起云涌的共产主义运动非常恐惧,德国由于战争失败、德皇倒台、经济崩溃所以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欧洲各国不希望一个共产主义德国出现,所以暗中扶持希特勒上台,打击共产主义,进一步向东遏制苏联。
基础问题:一战没有伤害德国工业基础,相反刺激了重工业的发展。大量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在战争中受到损失。一战、二战中间这段时间,英法没有在技术上获得超越德国的明显优势。
军事问题:一战之后德国建军思想先进,训练严格,军队战术指导思想远远超越了英法各国。
经济问题:由于超级恐怖的通货膨胀让德国人民的财产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全部变成了无产者,一张白纸好作画。财产的急剧损失客观上也刺激了德国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寡头为遏制德国国内共产主义的发展,并攫取巨额利益,在早期也给了希特勒政权大量财政支持。
反过来看,如果德国没有发生巨额通货膨胀,并且全额支付了战争赔款,从此一蹶不振,沦为波兰、捷克一类的二流国家,那最大的收益者是法国,同时最大的受损者就是英国。别忘了,在德国崛起之前,英法可是世仇。所以,德国的崛起是符合当时世界第一列强英国的最高利益的,进而,绥靖政策也就可以理解了。
㈤ 德国二战战败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二战中的条约比较多,只能拣几个影响大的说:
1.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1939年8月2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纳粹德国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在莫斯科所秘密签订的一份协议。条约也称为苏德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或希特勒—斯大林条约。
2. 《苏日中立条约》:1941年4月13日,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与日本在莫斯科签订的相互保证中立的条约。条约是在苏联为了避免东西两线作战、日本减少北方压力而实施南进战略的背景下,以牺牲中国的国家利益为前提签订的。
3. 《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3日,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北部纽芬兰阿金夏海湾的奥古斯塔号军舰上签署。宣布两国不追求领土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承认法西斯通过侵略造成的领土变更,尊重各国人民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恢复被暴力剥夺的各国人民的主权,各国在贸易和原料方面享受平等待遇,促成一切国家在经济方面最全面的合作,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公海航行自由,各国必须放弃武力削减军备,解除侵略国家的武装。
4. 《开罗宣言》:1943年11月27日,由中华民国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开罗发表,并在1943年12月1日以新闻公报形式发表的对日作战宣言。
5. 《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宣言》和《苏、美、英三国德黑兰协定》:1941年12月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结束时发表的,规定盟国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实行“霸王战役”计划,发动“诺曼底登陆”的时间。确定在各战场配合这一行动的作战计划。宣言的发表,对于加强反法西斯联盟各国间的团结与合作,彻底击败德国,加快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起了重要作用。
6. 《雅尔塔协议》:1945年2月4日-11日,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中签订的协议。协调盟国对德、日作战,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和促进战后和平稳定局面的形成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为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但会议的某些协议未经有关国家同意,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和绥靖政策的倾向,严重损害了中国等国的主权、利益和领土行政完整。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
7. 《波茨坦公告》:1945年7月26日,在波茨坦会议上,美国总统杜鲁门、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和英国首相丘吉尔联合发表的一份公告。这篇公告的主要内容是声明三国在战胜纳粹德国后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对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
8.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1945年8月14日,国民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签订。包括《关于中国长春铁路之协议》、《关于大连之协议》、《关于旅顺口之协议》、《关于中苏此次共同对日作战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后苏联军总司令与中国行政当局关系之协议》等附件,并互换了关于外蒙古问题的照会等。协同双方在对日作战的协作,苏联取得了在东北地区的一系列特权,并迫使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的独立。
㈥ 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是怎样被处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当时国际两大阵营的老大——美国和前苏联接管,从中修起一面柏林墙,把德国分成了东德和西德,美国控制的是西德。不过90年以后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西德又合并,于是成为现在的德国。
虽然合并,但是东西德经济差距还是不小,每年前西德要补助给前东德500亿欧元左右的资金。
1945年5月8日希特勒无条件投降。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规定,德国暂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四国分区占领,首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管制。
还有一个,因为一战和二战的缘故,直到现在,德国政府也不被允许拥有一定规模的军队,只允许有常规自卫的小规模军事力量。(日本也同样)
㈦ 德国是怎样最终通过外交手段摆脱<凡尔赛和约>束缚
与苏俄(苏联)
1921年5月苏德签订贸易协定,建立了享有领事权的官方代表机构和商务代表处,德国在事实上承认苏俄政府。
l922年4月10日至5月19日,欧洲国家经济会议在热那亚举行。参加会议的有英、法、意、日、比、德、苏等29个国家和英国的5个自治领。
1922年4月16日,苏德在热那亚近郊的拉巴洛签订了双边协定。拉巴洛条约规定: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的贸易、经济和法律关系享有最惠国待遇;两国互相放弃对战费、战争和非战争损失的赔款要求。这使双方摆脱外交上的孤立状态,开始了长达10年(1922-32年)之久的苏德合作的“拉巴洛时代”。
1925年10月,苏德缔结经济条约[包括《苏德经济贸易协定》、《苏德领事专约》、《苏德关于民事案件司法协助的协定》],确定了两国在经济等广泛领域中享有最惠国待遇及苏联驻柏林商务代表处的政治地位。德国在罗加诺公约也拒绝承担制裁苏联的义务。但苏联仍不放心,1926年4月,苏德《苏德友好中立条约》,钝挫了罗加诺公约的反苏锋芒。
德国把德苏关系作为其与其他西方国家打交道时讨价还价的筹码,以便在苏联与协约国中间施展“灵活外交”。这在二十年代德国与其他西方国家关系稳定化,德国国际地位的迅速提高上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比如德国积极参与罗加诺公约,却拒绝承担制裁苏联的义务。
与西方国家
道威斯计划的实行
1923年12月,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首的专家委员会,赴德调查,研究德国赔款问题。
1924年4月9日,由法、比、意、英、美5国代表团发表拟订的报告,史称“道威斯计划”。主要内容为:由协约国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稳定德国通货;在
赔款总数尚未最后确定之前,规定德国头年应支付10亿金马克,以后逐年增加,到第5年增至25亿金马克;规定清偿赔款的实际保证为关税、间接税、铁路收入和工业税收;为稳定德国币制,协约国先贷款8亿金马克(合2亿美元)给德国,美国承担其中的1.1亿美元。
道威斯计划的执行,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它对战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1924~1929年德国支付赔款110亿金马克,获得外国各种贷款约210亿金马克。1928 年德国声称财政濒于破产,无力执行该计划。1930年为扬格计划所取代。1932年德国宣布停止支付赔款,赔款问题不了了之。
建立欧洲安保体系
1925年10月16日英、法、德、意、比、捷、波七国代表在瑞士洛迦诺举行的会议上通过的8个文件的总称。 1924年以后,由于道威斯计划的援助,德国实力日增。法国深感威胁,要求维持《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领土和边界现状。德国亦试图调整对法关系,争取恢复大国地位。英、法、德等七国在美国支持下举行洛迦诺会议。公约于1925年12月1日在伦敦正式签字,其主要内容包括:洛迦诺会议最后议定书;德、比、法、意、英《相互保证条约》,又称《莱茵保安公约》,规定德、法、比互相保证德比、德法边界不受侵犯,遵守《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区非军事化的规定,英意充当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比、德法、德波、德捷之间的《仲裁条约》,规定德国和比、法、波、捷用和平方式解决彼此间的纠纷,每一组缔约国分别设立一个常设调解委员会处理双方间的问题;法波、法捷间的《保障条约》,规定在抵御遭受无端袭击时互相支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标志着德国正式恢复了其在欧洲国际关系中的大国地位,同时也是对法国的欧洲同盟体系的沉重打击,公约使法国在欧洲的领导地位受到严重削弱。1936年3月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并宣布不再受《洛迦诺公约》的约束,1939年4月正式宣布废止《洛迦诺公约》。
1934年9月底,希特勒下达了一个重整军备的秘密手令
1935年春,公开宣布了此计划:将国防军由10万扩充到30万。公开违反凡尔赛和约,法、英、意都提出了抗议,但一切只不过是停留在纸面上,特别是英国还中途变卦,与德国签订了一项海军协定。
1936年3月7日悍然宣布废除洛伽诺公约,派出3万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并沿德国西部边界建立起防御工事。
1936年11月,德日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7年9月, 意大利又加入此协定
这样,德、意、日三国就正式结成法西斯集团。希特勒最终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和外交上的孤立处境
㈧ 一战德国战败,英法对德大力限制,德国二战期间是如何快速崛起的呢
说二战,先从一战开始讲。
在一战之前,德国无论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已超越英国、法国、俄国等传统强国,按照实力比较,德国理所应当认为自己是欧洲乃至世界的霸主。但德国崛起的太晚,英法等国利用先发优势,依旧占据着“不恰当”的优势地位,这引起德国精英们的强烈不满,在这一矛盾作用下,人类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入侵挪威的同时,这年的5月10日,德国对荷兰比利时等“低地国家”发布最终通牒,仅用了五天,德国征服荷兰。紧接着,德军在比利时境内屡败英法比联军。5月28日清晨,比利时无奈投降。34万残余的联军幸运地从敦刻尔克撤退到了英国本土,这为盟军的反攻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
进展顺利的德国人顺势南下绕过马其诺防线攻入法国本土,号称欧洲大陆第一强国的法国彻底暴露除了孱弱的本质,德军很快便占领巴黎,6月22日,拥有三百万大军的法国投降,这离战争爆发仅仅才六个星期。
吞并了法国,意味着整个西欧成了德国人的天下。在战争初期,“秋风扫落叶”怕是最能形容德国的凌冽攻势了。
㈨ 二战德国战败后投降了之后的投降书是如何制约德国的
比一战的凡尔赛的条约更大的灾难,当时的德国被四个强盗占领统治,当面又法,英,美占领的西地区合并成立联邦德国,以当面苏联占领的地区包括柏林成立了民主德国,德国正式分裂为二个国家,并成为冷战苏美二个超级大国的冷战线,东为苏联等华约组织,西为美等北约组织!在长期争霸中,德国完全陷于分裂!后期,苏联解体,华约也不复存在,二德的心愿达成统一合并了起来,它已经不是德意志了,而德的统一标志着德国的新生,不过德国经过那些,军队完全被限制,军工更是无法恢复,如今的德国,早以不是那个能横扫亚欧大陆,能和超级大国对抗的国家了!
㈩ 希特勒是怎样一步步突破凡尔赛条约限制的
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以下是他对凡尔赛条约比较明显的违反:
·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兵役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
·1936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
·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
·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除苏台德地区的其余部分。
·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