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国文化很有特点,你有哪些认识与了解
我认为,德国文化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说明。
德国
第三,德国宗教文化
德国人深受新教影响,他们认为成为上帝选民是有一定标志的,而职业表现好坏与是否是上帝选民有关。因此,他们非常愿意展示自己取得的成就,不以之为耻。最能使身份外在化的标志就是汽车和住房,大多数成功德国人选择奔驰、宝马、奥迪为宝座,德国人也常用合作伙伴使用的车辆来评判对方的实力。住房的面积和所处位置也是显示德国人社会地位的标志。
⑵ 想了解德国的一切,德国人都有什么特点
德国人的特点是勤奋、自信。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
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 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在业余生活中社交活动繁多。有招待会,鸡尾酒会,冷餐会,舞会等。此外,德国人酷爱旅游,尤其是在冬夏两季。旅游归来后,喜欢聚集到朋友家中,设宴洗尘。
德国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德国人出现在公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重适度,事事循规蹈矩。俗话说:各地有各地风俗,德国当然也不例外。过去德国人把“作客”分为礼节性访问,告别访问、致谢访问、回访、就职访问、留宿作客和未婚妻作客等等。后来有人还发现了先生作客和女士作客两种。首次接触性的作客,一刻钟或半小时已经够了。客人不带什么礼品,花束也不带,主人也不招待什么。作客的最佳时间是晚上6点到6点半,或者是中午将近12点钟。最好,事先通知一下被访者。
在德国,用餐有很多规矩,像样的用餐总要先喝点开胃酒。不管是在饭店里还是在家里掌勺,德国人总爱来点苦味的开胃酒,所有客人认识后,大家先围在一起站着聊聊天,讲些无关紧要的和轻松愉快的事情,因为美酒佳肴需要有良好的气氛。入席时,在女主人和其他女客人就坐前,男的不能先坐下,男的要帮助女的移动座椅 。要将身子挺直、放松、双脚踏在地上,不要多动。等女主人拿起餐具时,方可用餐。
德国人送礼比较实惠,送东西都有所缘由,如生日、订婚、结婚等。客人只带点小东西,像一束花、一瓶酒,或自己制作的东西。被喻为“小小礼物,滋吞友谊”的美号。
德国全年法定节假日有:新年(1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1日);耶酥开天节(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日);德国统一日(10月3日);忏悔节(11月);圣诞节(12月25日-26日);慕尼黑啤酒节(每年9月最后一周
至10月第一周);基本法颁布日(5月23日)。 游客应注意,圣诞节,复活节前后两周勿访。
⑶ 德国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莱茵河风光家。边境线全长3758公里,从最南部的巴伐利亚州奥伯斯特道夫到最北边济特岛上的里斯特,相距876公里;从东端的萨克森州泰斯特至西端的北莱茵 - 威斯特法伦州塞尔康特距离640公里。全国总面积为357 020平方公里(2003年12月)。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 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12月至3月为冬季,阿尔卑斯山区冬季一直到5月,夏季平均在20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守纪律 讲整洁: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在一些人的眼中,许多情况下,德国人近乎呆板,缺乏灵活性,甚至有点儿不通人情。但细细想来,这种"不灵活"甚为有益。没有纪律,何来秩序?没有规矩,何有认真?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守时间 喜清静: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否则的话,就是不礼貌,如有特殊原因无法准时赴约时,都会向朋友表示歉意,并请求原谅。
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大喜欢喧闹。比方说,许多人虽在城里上班,但却把家安在乡村或者城市附近的小镇,图的就是一个清静。就是那些住在城里的人,也十分注意住宅周围的无噪音。例如,晚上8时至第二天早晨8时不可以演奏乐器、大声喧哗。如果晚上要搞聚会活动,事先要向邻居讲明情况,请求他们谅解,并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尽可能不大声喧闹。否则,受干扰的邻居会十分恼怒,可能会当面提出抗议,个别人甚至会请警察出面干预。
待人诚恳 注重礼仪:
通常来讲,同德国人打交道没有太多的麻烦。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比较干脆。凡是他们能办的,他们都会马上告诉你"可以办"。凡是他们办不到的,他们也会明确告诉你"不行",很少摆架子,或者给人以模棱两可的答复。当然,人际关系和努力的程度对办事也绝非没有影响。
和西方许多国家相似,德国人比较注意礼仪。两人相遇时,不管认识不认识,也不管在路上,或者办公室、宾馆、电梯等地方,都相互打招呼,问声"您好"。餐馆吃饭时,也要向已就坐的顾客点头问候,真的是"斯文对斯文,礼多人不怪"。朋友见面以握手为礼,告别时亦如此。十分要好的、长时间未见的朋友相见或长期分开时可以相互拥抱。正式场合,仍有男子对女子行吻手礼,但多做个吻手的样子,不必非要吻到手背上。在交往过程中,大多数人往往用"您"以及姓氏之前冠以"先生"或"女士"(也作"夫人"讲)作为尊称。只有亲朋好友和年轻人之间互相用"你"以及名字称呼。对女性,不管其婚否或长幼,都可以称"某女士",但对已婚妇女应以其夫姓称之。
送礼在德国也很受重视。应邀去别人家做客时,一般都带礼物。大部分人带束鲜花,也有一些男性客人带瓶葡萄酒,个别人带一本有意义的书(或者是自己写的书)或者画册之类等。在欢迎客人(如车站、机场等场所)、探望病人时,也多送鲜花。在祝贺他人生日、节日或者婚嫁等时,可寄送贺卡,如送贺礼,则以实用和有意义为原则,而不是以价格高低论轻重。所送之礼物都要事先用礼品纸包好。许多人常在收到礼后会马上打开观看,并向送礼人表示感谢。
在德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女士在许多场合下都受到优先照顾,如进门、进电梯、上车等,都是女士优先。男士要帮女士开轿车门、挂衣服、让座位等。女士对此只说声"谢谢",而不必感到不好意思,或者认为对方不怀好意。在同人交谈时,德国人很注意尊重对方。不询问人家的私事(如不问女性的年龄,不问对方的收入等),也不拿在场的人开玩笑。就餐谈话时,不隔着餐桌与坐得较远的人交谈,怕影响别人的情绪。
⑷ 17世纪至19世纪的德国教育有什么特点
17世纪至19世纪,是德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的时期。在这期间,德国经历了30年战争(1618年~1648年)、狂突击运动、拿破仑的入侵和资产阶级革命。这些历史事件都在不同意义上影响了德国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德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发展落后于英、法等国,但在教育上却毫不逊色。国家政权加强了对教育的控制,师范教育和学前教育开始兴起,学制和课程出现了一系列变革,特别是教学方法实行了重要改革,大学中加强学术研究,系统的教育理论产生,同时还出现了像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第斯多惠等在世界教育史上有影响的教育家。
⑸ 德国有什么特点
http://ke..com/view/3762.htm
⑹ 德国文化特点
德国不但是欧洲文化的“浓缩版”,也在世界文化之林占有一席之地。德国目前有140家公立剧院、130多家公立歌剧舞剧院以及管弦乐队。
不仅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德国就有38个历史文化古迹入围。每年,来自全球成千上万的游客都慕名到德国观光旅游。
德国对从事文化产业的“文化个体化”提供的社保在世界各国中也是首屈一指的。据德国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德国联邦政府共为18万包括记者、编辑、出版人在内的“文化个体化”提供了养老、医疗在内的各种保险。
对于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自由职业者来说,国家的这一对他们“生老病死”的“兜底”做法让其感到既温暖又贴心。
在德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者的社会保险的构成是这样的:从业者自筹一半,而剩下的一半中,联邦政府掏20%,从业者所在单位掏30%。这样的话,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就可以像领取工资的雇员那样拥有一份体面的社保。
德国联邦政府还非常重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扶持,而BKM在其中则发挥着非常关键性的作用。
据BKM提供的一份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012年,德国文化创意产业产生的利润总额为1430亿欧元,为大约100多万人提供了相应的就业岗位,而文化创意产业所涉及的业务则高达24.7万个。
⑺ 希特勒统治时期,德国政治特点是什么
是中央集权,但是凭良心说,希特勒统治时期德国的经济、人民生活等各方面真的进步很大,人民受教育程度世界第一。在二战的初期和中期,德国兵源还比较充足的时候,德国国防军全部是高中毕业。而且为了不影响战争期间德国人民的生活,德国在二战结束的前一年才在国内实行国内总动员和战时管理。即使在德国被占领或遭受盟军大轰炸的时候,德国也是很有组织的对儿童、老人、妇女进行疏散,国家应该说非常的有序。当然纳粹是万恶的,特别是毫无人性的迫害犹太人和斯拉夫人。
⑻ 德国有什么特点要写20个字
德国人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绿色、法律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讨厌菊花、蔷薇图案和蝙蝠图案。忌讳核桃。
德国人送花时禁止送菊花、玫瑰、蔷薇,只数和花朵数不能是13或者双数,鲜花不用纸包扎。禁止送太个人化的物品。礼品包装纸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彩带包扎。
德国人的口味清淡,喜酸甜味道。喜爱中国的鲁菜、京菜、淮扬菜。不喜欢吃鱼虾以及海味。不爱吃油腻和过辣的菜肴。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德国人是一个讲究秩序的民族。每人都的有自己的"归属",甚至连每一样东西也都有其"合适"的位置。外国人在德国旅游。第一个感觉是那里的一切都是井井有条。维持秩序的标志牌和禁令牌随处可见。德国人出现在公开场合以及与人交往时,讲究举止端庄,对人敬重适度,事事循规蹈矩。
德国人的特点是勤奋、自信。严于律己的德国人很讲究形式和准时,公私事宜必须事先约定时间并准时赴约。未经预先约定想与德国人会面,是办不到的事,如果因故需要推迟约会或取消约会的话,一定要打电话通知对方。否则,不仅失礼,也被认为是对其的莫大侮辱。德国人工作中讲求效率,注重纪律,一丝不苟。
⑼ 德国崛起的特点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着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着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⑽ 德国人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德国人的主要性格特点是,严谨、实在、勤奋、准时、节俭、做事一板一眼。德国宗教革命时期的领袖人物马丁路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我的葡萄树。”这充分体现出德国人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
德国讲求踏实,从事任何工作都从诚实可靠入手。德国建筑就是最好的例子,德国建筑并不一味追求外表美观,而是朴实无华,整齐大方。十分注重细节,坚固牢稳,毫不马虎。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项设备,似乎都在为百年大计做打算。
德国民俗风情
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干什么都十分认真。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都会自觉遵守;凡是明确禁止的,德国人绝不会去碰它。
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
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德国人应邀到别人家做客或者是外出拜访朋友,都会按点到达,不会让主人浪费时间干等或者不得不提前招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