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以前看过一部关于二战时,飞机打飞艇的电影!!飞艇是德国人开的!!
应该是空战英豪吧,让雷诺参演的
http://www.mtime.com/movie/44860/
不过讲的是一战的事,的确有飞机打德国飞艇~~~~
❷ 历史上的飞艇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飞艇是1900年由德国人费迪南德·冯·齐伯林制造的“齐伯林”LZ-l号,它是一个长128米、直径11.73米、形状为雪茄形的硬式飞艇,由铝制框架制成,分为17个舱室,每个舱室中都有一个充满氢气的气囊,容积达11327立方米,总升力可达127千牛,其动力是两台功率为11.8千瓦的活塞式发动机。
1900年7月2日LZ-1飞艇首飞,齐伯林等5人乘艇飞行,但由于舵面损坏,只飞行18分钟就降落了。后来几经改进并不断得到完善。1909年齐伯林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民用航空公司—德来格公司,飞艇正式进入航空运输市场,谱写了飞艇时代的新篇章。
1910年齐伯林又制造了以“德国号”命名的LZ-7型飞艇(图1-10),装有3台功率为88千瓦的发动机,可载24名乘客和12名空勤人员,航速为60公里/小时。
1910年6月22日,LZ-7飞艇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营运的定期空中航线,往返飞行于法兰克福、杜塞尔多夫等地,航程193公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从1910-1914年的四年中,齐伯林制造的多种型号飞艇共飞行了274万公里,运送旅客35000人次而无一伤亡,使其风光一时,名声大振,并迅速向全世界蔓延开来,在各国兴起了飞艇热。当时欧洲就有5个国家造了近40艘各式飞艇,并用来建立各自国家的飞艇部队,其中法国12艘,德国11艘,俄国4艘,英国和意大利各6艘。
当1914年7月28日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飞艇作为一种新式武器很快就投入了战斗。德国最先在飞艇上配备了火炮、机炮和炸弹,用来对敌方进行攻击和轰炸,也可执行侦察和预警任务。
1914-1918年期间,齐伯林公司共制造各型军用飞艇88艘,生产速度最快可达每两周制造一艘,共参与空袭伦敦51次,空袭巴黎3次,尤其在一战初期和前期,德国飞艇嚣张一时,曾给英、法等国造成了重大损失和威胁。
但自1916年以后,随着协约国战斗机和高射炮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军用飞艇也就失去了往日的威力,如1917-1918年齐伯林公司又制造了4艘LZ-112型容积为68000立方米、飞行高度达6500米的巨型飞艇,在1918年首次出战时就被击落了。
在整个一战期间,德国飞艇共被击落或自行坠毁38艘,“飞艇不可战胜”的神话,随同德国的投降一起破灭了。但是,一战期间德国飞艇的快速发展,其巨大的运载潜力还是为战后的飞艇向空运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硬式飞艇概念被许多国家所接受,德国剩余的齐伯林飞艇又被英、法、日等国所瓜分,各国飞艇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飞艇的速度越来越快、高度越来越高、载重越来越大、航程也越来越远。
从1919年起,英国从仿制被击伤后迫降在英国的LZ-76型飞艇开始,先后建造了R33、R34、R38、R100、R101等多种巨型飞艇;
美国后来居上,它先仿制英国的R33而研制了ZR1号,随后于1928年又制造了两艘超巨大型的ZR4和ZR5号,其气囊容积高达194000立方米,动力为8台418千瓦的发动机,最大速度可达128公里/小时,最大飞行距离为10000公里,飞艇内可装5架冠蒂斯-霍克飞机。
战后的德国在飞艇的发展上经短暂停顿后又东山再起。1928年由齐伯林的继承人埃克马博士设计制造了世界上最有名的“齐伯林伯爵”号飞艇(图1-11),其长度236米、最大直径30米、气囊总容积105000立方米,足有近十层楼房高,中间设两层,可容纳62人和15吨货物,最大速度为128公里/小时,最大航程可达17000公里。
“齐伯林伯爵”号总计飞行约580次、行程170万公里、运送旅客34000多人次,先后横渡大西洋,并150次飞越北极和南极。在1929年8月8日~29日,“齐伯林伯爵”号首次完成了载客飞艇环球飞行的壮举。
这艘着名飞艇从美国新泽西州出发,历时21天7小时34分钟,航行35000公里,绕地球一周后,又回到出发地。齐伯林飞艇代表着飞艇时代的先进技术水平,创造了飞艇发展的辉煌历史。
在环球飞行成功的鼓舞下,从1931-1936年埃克马博士用了五年多时间,建造了世界上最先进、最豪华的巨型飞艇一“兴登堡”(LZ-129)号,全长245米、直径46.8米、气囊容积200000立方米、重约230吨,装4台610千瓦的发动机,续航时间长达200小时。
与现代最大客机波音-747相比,“兴登堡”号的长度是其3.5倍、直径是其6.5倍,投影面积有几个足球场那么大,可载旅客75名,其豪华度和舒适度都不亚于当年的“泰坦尼克”号客轮,堪称世界之最。
但遗憾的是就在1937年5月6日飞达美国新泽西洲斯特湖着陆时,尾部突然起火爆炸,36人遇难,这艘被称为“空中巨鲸”的飞艇也在一片火海中化成了灰烬(图1-12)。德国政府下令立即停止所有飞艇的飞行和制造工作,给飞艇事业以致命的打击,航空史上曾辉煌一时的飞艇时代也就宣告结束了
❸ 什么是德国兴登堡飞艇灾难
在‘R101号’飞艇坠毁以及1933年美国飞艇‘阿克伦号’失事以后,只有德国继续建造载客飞艇。1936年,德国飞艇‘兴登堡’号进行了其数次横越大西洋飞行中的第一次。这架飞艇长二百四十多米,是当时所造的最大飞艇。乘客坐在非常舒适和设备豪华的机舱内,以每小时二百九十千米的速度飞行。
1937年5月6日,大约下午七时三十分,“兴登堡”号飞艇正在新泽西州莱克赫斯特海军航空总站上空准备着陆时,仅34秒就被烧毁。灾难在八百零三英尺的高空中发生,一千多名观众目击“兴登堡”号瞬间烧成了一个空架子,这就好像军方进行定点爆破的试验一样。起火原因不明,其中一种说法是地电通过绳索传到艇身,使凝聚在气囊蒙布上的一层水点导电,把整个艇体变成一个巨大的电容器;雷电交加之际,暴雨点燃了集结在飞艇后部的氢气,引起大火。
直到事故发生为止,“兴登堡”号飞艇已十次安全地往返大西洋两岸之间,共载客一千零二人次。在最后这次飞行当中,由于是在大西洋上空逆风飞行,“兴登堡”号迟到了十二小时。它在东海岸上空缓慢飞行徐徐下降,以便在傍晚到达,因为这是降落的最佳时间。晚七时二十分,飞艇掷下两根着陆絬,并准备着陆。这时,长九百七十二英尺、重一百一十吨的飞艇在离地面三百英尺的空中,突然起火燃烧。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七百万立方英尺的氢气囊几乎立即被烈焰吞没,燃着的骨架落地跌得粉碎,‘兴登堡’号在浓烟之中焚毁。经过海军人员和乘务人员的努力,许多人被抢救出来,然而,九十七名乘客和乘务人员中大约有三十六人死亡。
说法一
在最后这次飞行当中,由于是在大西洋上空逆风飞行,“兴登堡”号迟到了12小时。它在东海岸上空缓慢飞行徐徐下降,以便在傍晚到达,因为这是降落的最佳时间。晚7时20分。飞艇掷下两根着陆线,并准备着陆,这时长972英尺、重110吨的飞艇在离地面300英尺的空中,突然起火燃烧。地面上的人束手无策,眼睁睁地看着700万立方英尺的氢气囊几乎立即被烈焰吞没,燃着的骨架落地跌得粉碎。“兴登堡”号在浓烟之中焚毁。经过海军人员和乘务人员奋勇努力,许多人被抢救出来。
说法二
另一种说法是地电通过系留绳索传到艇身,使凝聚在气囊蒙布上的一层水点导电,把整个艇体变成一个巨大的电容器;雷电交加的暴雨点燃了集结在飞艇后部的氢气。
事故原因
据说,‘兴登堡’号的设计师胡戈·埃春纳曾要求飞艇的‘气球’用较为安全的氦气充气。可是氦气只有美国生产,而美国人又怕德国可能用它来制造武器,结果外泄的氢气终于引起‘兴登堡’号的火灾。
“兴登堡”号失事后,飞艇退出历史舞台。
❹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时飞艇干什么用
一战的飞艇最着名的就是德国的齐柏林飞艇,由于其留空时间很长,前期用来侦查,后来用于轰炸伦敦,但是效果太差(用手扔手榴弹,到了后期改成小炸弹),代价却非常高昂---因为里面装的是氢气,多次被击中着火,艇毁人亡(齐柏林飞艇价格不菲)。一战后期,德国有了专用的轰炸机,齐柏林飞艇不再被重视和使用。到了二战基本上就没有飞艇的影子了。
❺ 德国飞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1916年10月1日,晚上。
德意志帝国海军L-21号飞艇,正以40节的速度,在中英格兰空气稀薄的高空如同鬼魅一般地无声飞行,下面是诺福克郡广袤的绿色牧场和黑暗森林。4台迈巴赫汽油发动机推动着它那庞大的身躯驶出了云层。了望室中的库特·弗兰肯伯格艇长向南方望去。70英里之外,伦敦上空眩目的探照灯光柱捉住了另外一艘德国飞艇。L-21号再次驶入几缕淡云中。再次驶出时,库特艇长又发现了另外一艘同伴,喷射出冲天的火柱,在夜色中如同一支光亮的火炬,向地面徐徐地坠下。一个艇员拿出相机,对准这艘向地面坠落的火焰之船拍了几张照片。库特和他的手下们都确认了又一艘德国飞艇的损失。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坠毁的飞艇是德国的飞艇王牌——德国海军L-31号飞艇,以及艇长海因里希·马蒂。他和他的王牌艇员的阵亡,对德国的飞艇作战影响意义深远。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时,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德国的齐柏林公司所建造的飞艇,按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可以认为是科学和工程技术上的奇迹之作。每艘飞艇都具有优美的线条,巨大的尺寸,大马力航空发动机特有的“嗡嗡”声音,推动着一艘艘德国飞艇划破天空的线条。人们第一眼看到齐柏林飞艇的时候,就肯定会象被符咒抓住一样,倾倒于它的雄伟奇妙。 另外一方面,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则是一个丑陋的新生儿,只能搭载一到两个人。飞艇则可轻而易举地搭载数吨的物品。比起如同恐龙一般高傲地雄踞天空的飞艇,重于空气的飞行器只是些不起眼的、无害的小哺乳兽。
在战争爆发后,德国陆军和海军都建立起了自己的飞艇舰队。德国海军通常使用齐柏林公司制造的铝制龙骨的飞艇,编号为L(德文飞艇,Luftschiff)开头。德国空军的飞艇则通常是由舒特-朗茨(Shutte-Lanz)公司制造的木制龙骨飞艇,编号为SL。SL型飞艇因为重量问题而没有被德国海军接受。无论海军还是空军的飞艇,在开战后都开始执行轰炸英国的任务,以图从空中摧毁英国的工业基地,打击英国的士气。1914年8月5日夜,Z—6号齐伯林气艇成功地轰炸了比利时的列日要塞,8月26日,德国飞艇对安特卫普实施了一周的轰炸,8月30日空袭了巴黎。1915年1月19日,德国飞艇开始轰炸英国本土。这种对于己方的军事手段过于自负的思想,对于20世纪初欧洲各大强国以军国主义为圭皋的总参谋部官僚们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就象同时代的“无敌大炮”,“不沉战舰”,德国军方天真地认为,齐柏林飞艇是他们手中的一门终极武器,飞艇一出,无往不胜,无坚不摧,诸国降伏。当然,以一战爆发时尚幼稚得可怜的飞机来说,也没有力量去阻止飞艇的光临。能够在夜间作战的飞机几乎没有,而一般的飞机就是发现了飞艇,唯一能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在它的粗厚外皮上戳两个小洞洞。当时唯一能够阻止这些德国空中猛犸去英国表兄家串门的,就是北海上空变化无常的天气。这些飞艇通常在傍晚从德国本土的库克斯港、科隆和杜塞尔多夫等处基地起飞,华灯初上的时候到达英国上空。英国城市的路灯和房屋里面透出来的灯火是它们最好的路标——“灯火管制”一词当时还未出现。扔下搭载的危险货物之后,它们掉头东飞,于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德国。1915年1月19日,德国的齐柏林飞艇第一次从1500米高空空袭了东英格兰。5月31日,德国陆军LZ-38号飞艇在林纳茨上尉的指挥下首次空袭了伦敦,炸死7人,炸伤31人。6月7日凌晨,LZ-37号飞艇在法国加莱附近被皇家空军飞行员用6公斤的小型炸弹击落。10月20日,德国陆海军又有11艘飞艇去轰炸伦敦,但是其中3艘毁于风暴。
到1916年,德国海军有两种型号的飞艇。从L-13到L-24是旧式飞艇,构成了德国远程空袭的主力。更新的是L-30系列飞艇,编号从L-30一直到L-34。德皇和德国总参谋部对这些飞艇寄予厚望。它们不是老式齐柏林飞艇的简单改进,而是全新的设计。这些新飞艇尺寸庞大,容积达1,589,000立方英尺,可以装载更多的炸弹。但是在速度和爬升高度上,它们并没有超出其前辈很多。不过以当时的防空力量水平来看,它们倒也不需要很好的飞行性能。德国人当然没有幻想英国人会乖乖地待在地面上挨炸。不过即使英国的飞机把齐柏林打成筛子眼儿,它们也能勉强支撑着飞回德国——当然,需要冒着一些危险和麻烦。为了减少麻烦,所以加大了气囊容积,提高了它们的提升力。打出很多小洞洞固然不好,但是德国人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另外一件事情——引爆齐柏林飞艇气囊中的氢气。不幸的是,不久英国人就想出了这个主意。
2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齐柏林飞艇空袭
在1916年夏天,英国人研制多年的三种机枪子弹正式列装使用。其中的两种,名字分别以发明者的名字命名为"Pomeroy"和"Brock",是高爆子弹。另外一种,“白金汉”,是填充白磷的燃烧弹。这些子弹如果单独一种拿来向齐柏林射击,效果有限得很。但是把它们混合起来之后,则变成了一种致命的武器。那些高爆子弹打穿飞艇的氢气气囊,让逃逸出来的高纯度氢气与空气充分混合,然后再由燃烧弹将这一大团混合气体引爆。这种混装子弹成了对付德国飞艇最有效的武器。飞艇一旦被这种子弹击中,通常不能幸免。曾经目睹过德国飞艇坠毁的人说,夜空中熊熊燃烧的飞艇照亮了整个天空,如同供奉诸神的火炬一样,缓缓地向地面落去,场面极为壮观。由于对齐柏林飞艇的袭击束手无策,英国一度民心士气低落。现在皇家空军找到了雪耻的手段。
秋季任务
在1916年夏天,新的L-30型飞艇开始加入德国海军的空袭部队。德国飞艇部队长官彼得·施特拉塞(纳粹德国的第二艘齐柏林级航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策划集中手头的所有飞艇,对英国搞一次倾巢出动的空袭。他坚信,德国飞艇部队倾倒在英国目标上的密集炸弹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这场战争。齐柏林飞艇是德国的战争宠儿,人们狂热地崇拜这些巨大的机器,每次对英国的空袭总能赢得全德意志帝国的一片举国欢呼鼓噪之声。英国人则是对这些打不到、够不着的东西恨之入骨,以至当一艘德国飞艇因机械故障坠毁在海中的时候,附近的一艘英国拖船无视海员们“救助遇难者”的通则,坐视德国艇员们被海水淹死。
L-30型飞艇服役后,德国展开了对英国进行大规模飞艇队空袭的战役。在此之前,空袭英国的飞艇都是单枪匹马,炸了就跑。对英国的第一波攻击有三次,发生在7月31日、8月2日和8月8日。德国飞艇队夜间抵达英国上空,轰炸目标,然后在第二天清晨返回德国的基地。无论从战果还是飞艇数量上来看,这头三次攻击都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以前一样,在漆黑夜色下,这些飞艇上的乘员高估了自己的战果,甚至连扔在海里的炸弹溅起的浪花,都认做了爆炸的房屋工厂。不过另外一方面,它们也没有遭到英国有力的还击和拦截。可以算是傻人有傻福吧!
第二波攻击开始于8月24日。9月2日进行了第二次攻击。这两次的规模比以前大得多。9月2日那次空袭,德国海军的12艘飞艇,L-11, L-13, L-14, L-16, L-17, L-21, L-22, L-23, L-24, L-30, L-32 和SL-8 在傍晚从基地起飞,同行的还有4艘陆军的飞艇:LZ-90, LZ-97, LZ-98和SL-11。这16艘飞艇一共携带了32吨炸弹。
德国陆军的LZ-98号飞艇在艇长恩斯特·莱曼的指挥下,从格拉夫桑德的泰晤士河口上空进入英国。莱曼后来曾担任着名的LZ-129兴登堡号飞艇的艇长。在确信到达伦敦东区船坞上空后,他投下了炸弹,然后调头向东北飞去。在途中,他们遇到了皇家空军少尉威廉·罗宾逊驾驶的一架驱逐机,但是LZ-98很快就钻进了云层里。
LZ-90号飞艇从弗林顿上空进入英国,轰炸了哈弗希尔。威廉·施拉姆指挥的SL-11号从正北方向飞到了伦敦上空,轰炸了伦敦近郊的圣奥尔本地区。它被安装在芬斯伯里和维多利亚公园的探照灯抓住了。SL-11好不容易才摆脱了探照灯,正在向北逃脱的途中,遇到了刚刚让LZ=98从手中溜掉的罗宾逊少尉。罗宾逊从后面接近这艘灰色飞艇,向它发射了两个混合子弹夹,但是没有看到丝毫击中目标的迹象。罗宾逊调头再次接近SL-11,瞄准飞艇侧面发射了第三回合。这一次,罗宾逊看到飞艇内部似乎有一丝亮光,紧接着变成一团迅速扩散的火焰,引燃了飞艇外面的蒙布。几秒钟之内,SL-11号飞艇就变成了一支照亮天空的明亮的大火炬。它熊熊燃烧着,缓缓坠向考夫雷村的场面,不仅让全体伦敦市民饱了眼福,而且也被后面陆续到达伦敦的那些德国海军飞艇看见了。在SL-11坠毁的时候,埃里希·萨默菲尔德上尉指挥的L-16号飞艇离它才不到一英里远,犹如夜幕下的布景一般被燃烧的SL-11号映衬在夜空里。这引起了盘旋在附近的英国飞行员很大的兴趣。萨默菲尔德下令全部发动机开足马力,稀里哗啦扔下全部炸弹,然后拼了老命往北跑,在英国飞行员到达之前跑出了火光的照耀范围。30英里以外,L-21号的艇长弗兰肯伯格艇长目睹了SL-11被击毁的全部过程。他和他手下30名小伙子全都看见了南方的两艘飞艇,英国飞机围绕着其中一艘飞来飞去,然后就是火光和爆炸,之后一架英国飞机(罗宾逊少尉)发射了红绿两色信号弹。其他的德国飞艇都象L-16号一样匆匆忙忙扔光了炸弹,然后调头东窜。一共17吨优质的德国高爆炸弹被扔到了英格兰乡下肥沃松软的土壤里。这次轰炸给英国造成了21000英镑的损失,德国则付出了16条人命和一艘价值93000英镑的飞艇。
3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齐柏林飞艇空袭
第三波攻击于9月23日开始。12艘德国海军飞艇于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从德国的库克斯港基地起飞。海军的艇员们还沉浸在对三周前SL-11被击落的可怕回忆中,飞向英国的旅程笼罩在一片不祥的阴影下。但是艇长们自信得多——SL型飞艇是木制龙骨,而一个出色的海军飞行员可以娴熟地驾驶他的真正的齐柏林飞艇躲开英国人的攻击。飞艇队中新型的L-30级飞艇在L-31号艇长海因里希·马蒂的带领下,在北海上空转向正南方,驶向英格兰海岸。他们的航程要穿越防空火力最为密集的伦敦地区上空。其他比较小的旧式飞艇, L-13, L-14, L-16, L-17, L-21, L-22和L-23,则直接飞向英格兰中部的米德兰郡——这支队伍中,只有L-17号在诺丁汉的轰炸取得了一点可怜的战果。阿洛伊斯·包克指挥的L-33号头一个到达英国首都上空。他的炸弹大多丢在了泰晤士河河弯和斯特拉特福德。地面发射的一发炮弹穿进了艇身,造成了一些结构损坏,但是没有引爆飞艇。投弹结束后,L-33号清空了压载的沙包和水袋,以每分钟800英尺的速度急速上升到飞机飞不到的高空中,放出了烟幕,然后准备逃回德国——一次完美空袭似乎就要完成了。但是不幸的是,它遇到了一架英国战斗机,又挨了几梭子混合燃烧弹。吓破了胆的包克上尉下令飞艇立即着陆。他们降落在埃塞克斯郡的乡间。德国飞行员引爆了降落成功的飞艇,然后乖乖地向赶来的英国人投降了。
一小时以后,凌晨12点15分,马蒂指挥的 L-31来到了伦敦上空。马蒂向国内报告说,他发现东方有一艘在地面上燃烧的飞艇(L-33号)。马蒂在斯垂特汉姆、布瑞克斯顿和肯宁顿上空盘旋游弋,把大多数炸弹丢在了那里的公路上,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逃离伦敦。1点15分,他发现在伍尔维奇的地面上有另外一艘飞艇。这是维尔纳·彼得森上尉指挥的L-32,也正在地面上猛烈燃烧。马蒂给国内的报告简明扼要,但是他无法阻止艇员目睹这幅场面,并造成心理创伤。
L-32号在北海上盘桓了大约一个小时,才驶入英格兰内地。彼得森发给国内的最后一则消息内容非常混乱,但是后来分析, L-32发生了引擎故障,在修复之前一直在空中来回兜圈子。它在排除故障、于泰晤士河上空驶出云层后,立刻就被英国飞行员发现了。伦敦东区的地面探照灯也集中到它的身上,向飞行员指示这个大靶子的位置。彼得森大概意识到了他面临危险处境,因为他迅速地扔光了炸弹和压载物,并且调头向北海方向飞行。弗雷德里克·索维利少尉驾驶着一架 BE2c 4112 双翼机飞向这艘被探照灯照得光辉灿烂的庞然大物。和罗宾逊少尉一样,索维利飞了四个来回,射光了整整三个弹夹,直到看见火光破过L-32的织物蒙皮喷射出来为止。L-32里面上百万加仑的氢气象火焰喷灯一样地喷射出火球,徐徐坠向地面。艇上全部人员遇难。L-32起火之后,索维利发射了一枚红色信号弹,然后降落在一家农场的草地上。皇家海军的情报人员最先出现在那里,不顾氢气爆炸燃烧的火焰和高温,在铝合金龙骨和残骸中穿来跑去。作为报酬,他们从火焰中抢救出了一本违反保密规定带上艇的德国海军密码本。没人知道彼得森为什么允许这本密码本上艇。这真是送给皇家海军密码破译人员的天赐礼物。
L-32和L-33的坠毁对德国飞艇部队的士气影响很大。陆军的菜鸟飞艇被击落是一码事,而两个海军的飞行老手、全体乘员和两艘崭新的新式飞艇在同一个晚上被击落要严重得多。两天之后的另外一次空袭,原定指挥L-23的甘策尔上尉因为其古怪行为而被临时免职。在出发前,他的勇气丧失殆尽,于是被留在了地面,送回水面舰艇部队服役。霍斯特·冯·巴特勒指挥的L-30号小心翼翼地靠近了海滨城市克雷默,把炸弹全部扔进了海里,然后调头返航。这次空袭中唯一的闪光点是,马蒂指挥的L-31大胆地轰炸了朴次茅斯海军基地,一个齐柏林们以前从来没有光顾过的地方。美中不足的是,地面探照灯光过于猛烈,马蒂把炸弹扔在了港口区,而不是重要得多的海军船厂。英国人从无线电讯号中得知在他们头顶上盘旋的是着名的“卤莽马蒂”,不禁为轰炸的场面没有想象那么猛烈而诧异,因此一致认为这只是马蒂的一次侦察飞行。这也算是英国人对他英勇善战精神的一种肯定吧。
第三波攻击的最后一次空袭发生在1916年10月1日。11艘飞艇从德国出发,只有两艘L-30型获准轰炸伦敦。L-30再次报告说击中了目标——和以往一样,甚至都没能给英国乡村的土地草场留下点弹坑之类的纪念。L-31从东北方向抵达伦敦上空,在马蒂的命令下关闭了发动机,企图静悄悄地飘过那些竖起耳朵聆听“嗡嗡”声音的探照灯操作员。凌晨0点30分,马蒂重新开启发动机,马上被下面的探照灯笼罩了起来。四架英国战斗机朝他飞过来。在地面开火的同时,马蒂扔下了所有的炸弹,然后向西边飞去。他几乎已经逃脱了。这时,皇家空军的邓普斯特少尉驾驶着飞机从他身下飞过。邓普斯特马上掉过头来,将一梭子混合燃烧弹打进了L-31的龙骨。突然,一条红色的火龙从它的鼻子里喷射出来。L-31如铅棰一般地垂直落下,几乎将邓普斯特和他的飞机一起带到地府去。邓普斯特驾驶飞机侧翻了好几个跟头以图规避,燃烧中的德国飞艇擦着他的鼻子向下坠落。L-31坠毁在波特斯巴尔。当地农民飞快地跑到现场。他们发现在熊熊燃烧的飞艇旁边,地上躺着一个人,全身没有烧伤。发现的时候他还活着,但是不久就死了。他的身份识别牌上刻着: "Kaptlt. Mathy. L31"
在1916年10月1日早晨之后,德国海军的飞艇再也没有象以前那样光临大不列颠的上空,取得一定战果而不受丝毫损害。在1917年和1918年服役的所谓"Height-climber"新式轻型飞艇升限比英国飞机高得多,但是牺牲了有效载荷和续航力,而且高空投弹的精确性极低,德国飞艇象火炬一样在夜空中坠毁的场面又对打击英国民众的士气一点负面影响也没有,这些都已经失去了当初决定轰炸英国的意义所在。海军的飞艇部队逐渐移交给海军舰队作为侦察手段,以及政府用来宣传的武器而使用。德国飞艇部队的指挥管彼得·施特拉塞,于1918年8月5日亲自率领齐柏林飞艇最后一次空袭伦敦,在空袭中被击中坠毁而亡。
自1915年1 月19日至1918年8 月5 日,德国出动飞艇208 艘次、飞机435 架次对英国实施空袭,其中飞机空袭52次,飞艇空袭5l次,投弹约300 吨,造成约1300人死亡,3000人负伤。约有80艘飞艇毁于协约国的炮火和风暴。
❻ “兴登堡”号是飞机吗﹖
不是,兴登堡号是一艘飞艇的名字。兴登堡是德国飞艇设计师齐柏林设计的齐柏林系列飞艇中的一艘,是当时最大的飞艇,长240米,高41米,重达220吨,其尺寸几乎与一艘万吨级轮船相当,采用硬壳技术,内部充有氢气(本来出于安全考虑计划充氦气,但美国拒绝提供氦气)。装有4台戴姆勒奔驰发动机,时速可达135公里,内部设计豪华,是当时空中客运的主要方式,吸引了许多富商显贵乘坐。1937年5月6日,兴登堡首航的第二年,执行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美国新泽西的航线时,在降落时起火坠毁,导致97名乘客中的36人以及地面一人死亡。此次事件宣告了飞艇时代的迅速衰落,此前飞艇一度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前途的航空器。
❼ 什么是飞艇 飞艇有什么用途
飞艇是一种轻于空气的航空器。
不仅可以供人员乘坐和装载货物。还可以用于交通、运输、娱乐、赈灾、影视拍摄、科学实验等等。
原理:飞艇获得的升力主要来自其内部充满的比空气轻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等。现代飞艇一般都使用安全性更好的氦气来提供升力,另外飞艇上安装的发动机提供部分的升力。
按照结构分类,一般可分为硬式飞艇、半硬式飞艇和非硬式或软式飞艇。这也是飞艇最主要的一种分类方法。
1、软式飞艇的气囊完全没有刚性骨架,全靠内部气体与外部空气的压差来维持飞艇气囊的形状。气囊内的压力通常比外部环境压力高300~500帕。
2、硬式飞艇是由其内部骨架(最初为木材,后来为铝合金等轻质金属材料,现代则普遍使用高强度低密度的碳纤维等复合材料)保持形状和刚性的飞艇,外表覆盖着蒙皮,骨架内部则装有许多为飞艇提供升力的充满气体的独立气囊。
硬式飞艇最外部的蒙皮不需要具有气密性,而内部的各个小氦气囊的蒙皮则必须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老式的齐柏林飞艇就是典型的硬式飞艇。
3、半硬式飞艇要保持其形状主要是通过气囊中的气体压力,另外部分也要依靠刚性骨架。骨架中最主要的是龙骨,典型的飞艇是德国的Lotte太阳能飞艇。
而采用新材料、新技术的齐柏林NT也算是半硬式飞艇:它由三根龙骨和12个三角形框架组成艇身的主要框架,而维持飞艇艇身的流线外形则不能靠这个三角形的骨架而必须由内部气囊超出外界环境的压力值维持。
❽ 以前看过一部关于一战的空战片,喜剧类型,主角是两个美国西部牛仔,忘了片名了
当然是《鼠胆英雄》
❾ 钢铁苍穹里面德国飞艇的名称
你说的是齐伯林飞艇吧
齐柏林飞船(Zeppelin)是一种或一系列硬式飞船(Rigid airship)的总称,是着名的德国飞船设计家斐迪南·冯·齐柏林(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伯爵在20世纪初期以大卫·舒瓦兹(David Schwarz)所设计的飞船为蓝本,进一步发展而来。由于这系列飞船的成功,“齐柏林飞船”甚至成为当代称呼此类飞船时所用的代名词。
在当时,巨型飞船主要的用途涵盖了民用与军事两种领域。民用方面,德意志飞船运输公司(Deutsche Luftschiffahrts-AG)可以被视为是现代商业航空界的开山祖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曾非常活跃过。大战爆发后,各国军事将领们注意到飞船高高在上的运用性,因此改将其投入到战场上,担任空中轰炸或侦察斥候的任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败战,曾一度让齐柏林飞船的营运陷入泥沼,但雨果·埃克纳(Hugo Eckener)继起已逝的齐柏林伯爵遗志,在1920年代复兴了齐柏林飞船,并且在1930年代达到颠峰。在当时,包括LZ127“齐柏林伯爵号”(Graf Zeppelin)与LZ129“兴登堡号”(Hindenburg)等几艘脍炙人口的巨型飞船,在跨大西洋的欧美航线上都有丰富的获利。但不料,1937年时兴登堡号在美国新泽西州失火坠毁,也就是着名的“兴登堡空难”,在那之后包括齐柏林飞船在内的整个飞船运输产业急速没落,不久之后就被新兴的民航机给取代了。
最后的那个飞碟.....可能就叫纳粹飞碟吧......
❿ 飞艇是干什么的
一战的时候是当战斗机用的
后来确实作为加油机用过。现在淘汰了
如今的飞艇要么是用来旅游观光的要么是打广告的。
中国当然有。好多。都是广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