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卡介苗是如何问世的
卡介苗是科学家把牛型结核杆菌在马铃薯培养基上培养、并把它的毒性减弱到无害的程度后变种制成的一种活菌苗,给新生儿接种后能够有效地预防结核病。卡介苗接种的常用方法有皮内注射和皮肤划痕法两种。由于这种菌苗是由法国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两人首先研制成的,所以人们就为它取名为“卡介苗”。这种菌苗的问世,从某种意义上讲标志着一门新兴学科——免疫学的诞生。
免疫学是20世纪兴起的一门新型学科,主要是对人体免疫现象、本质和实际应用进行研究,除涉及传染病的特异性诊断、预防和治疗外,还推及至移植免疫、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等问题的研究。所使用的免疫疗法仅限于治疗和预防传染病的实际应用。研制成的疫苗是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力的细菌制剂,用于预防接种。卡介苗就是诸多疫苗中的一种。
用人工方法使人体产生自动免疫能力来预防传染病的办法,其实人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使用了。18世纪末在欧洲,科学家采用科学的方法制成痘苗,成为人类最早利用自动免疫作用进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方法。19世纪80年代,法国细菌学家、化学家巴斯德根据自动免疫的原理,在狂犬病疫苗的制造和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此外,还有许多科学家都在为研制和研究各种传染病疫苗进行着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实际上,卡介苗的研制成功也经过了漫长的实验过程。从1906年起,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医生、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就开始了实验研究。两年之后,他们偶然发现牛胆汁可以减弱结核杆菌的毒性。于是,他们连续做了231次减弱毒性的培养,每次间隔3个星期,共花了13年的时间,到1921年才得到一种无害而有效的稳定疫苗,命名为卡介苗(取卡尔美和介林名字的第一个字母)。
从1921年起,他们开始在人身上进行实验,发现新生婴儿接受这种疫苗注射后对来自母亲体内的结核病菌的感染具有免疫力。于是,卡介苗在法国很快就被推广使用。但在英、美两国人们却对卡介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一直持怀疑态度。阻止这种疫苗在这两个国家推广使用的主要原因就是1930年发生在德国吕贝克的一次医疗事故,当时249名接种疫苗的婴儿中竟有73名死亡。后来科学家才发现,造成这次事故的真正原因是注射的疫苗事先不小心受到了污染。直到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又经过在上千人身上注射优质的卡介苗,并和另一组同等人数的未经注射疫苗的人进行对照实验,终于肯定了卡介苗是一种无毒而有效的预防结核病的免疫疫苗。到1961年介林去世时,世界上已有2亿多人接种了这种疫苗。现在,在西方国家,肺结核这个曾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疾病已经基本绝迹了。
从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研制成功的事例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免疫疗法走过的艰难历程。20世纪科学家们对病毒病免疫疗法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病毒是一种比病菌更小,需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病原体。因为它能通过滤菌器,所以又被称作滤过性病毒。天花、麻疹、脑炎、牛瘟等病症就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19世纪末,通过德国化学家迈耶、俄国微生物学家伊凡诺夫斯基和荷兰生物学家贝哲林克等人对烟草花叶病的研究,成功地发现了滤过性病毒。到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们陆续发现植物、昆虫、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也都会感染上滤过性病毒造成的疾病。1935年,美国化学家斯坦莱第一个取得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结晶。几年以后,科学家们借助电子显微镜的观察和化学分析,才认识到病毒是由核酸和构成外壳的蛋白质构成的有机体。但一切杀菌的化学药品和抗生素对多数病毒却没有杀伤效力。于是人们把防治病毒的希望寄托于免疫治疗法。
20世纪中后期,科学家们为研制预防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的疫苗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也取得了一系列的出色成绩。1979年10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人类已经消灭了天花。这是大规模、优质的痘苗生产与世界性的历时10年之久的国际合作相结合而创建的伟大业绩。
‘贰’ 新冠疫苗是哪个国家先研制出来的
引用央视消息“加拿大媒体《环球邮报》当地时间12日报道,该媒体从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获悉,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正在与中国合作开发新冠疫苗,并将在加拿大进行相关的临床试验。这种被称为Ad5-nCoV的疫苗是由中国一家公司与加拿大军方合作开发的,这是全球开发的众多新冠疫苗当中的一种。中加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将在加拿大生产这种疫苗,用于进行临床试验和应急使用,并继续进行开发。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负责生命科学研究的副主任罗曼·祖姆斯基(Roman Szumski)表示,这种疫苗已经在中国进行了一期和二期临床试验,而在加拿大继续进行临床试验,可以进一步了解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世界第一个新冠疫苗人体临床数据是中国发布的。
2020年5月22日,世界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刊登了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朱凤才教授团队的新冠疫苗人体试验临床数据结果,1期临床108名志愿者全部有显着的细胞免疫反应,这是世界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临床数据。
最新研究表明,这是第一种进入第一阶段临床试验的COVID-19疫苗安全、耐受性好,能够在人体内产生抗SARS-CoV-2的免疫应答。在108名健康成人中进行的开放标签试验显示,疫苗在28天后显示出了有希望的结果,最终结果将在6个月内进行评估。接下来需要进一步的试验来确定它引起的免疫反应,是否能有效地预防SARS-CoV-2感染。
(2)德国的疫苗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全球疫苗的研发进展
全球有超过100种候选COVID-19疫苗正在开发中。中国的Ad5-nCoV疫苗只是其中的一种,现在拔得头筹,有了人体1期临床试验的良好结果,可以说距离新冠疫苗研发成功更近了一步。
在全球疫苗的研发中,其他国家也在研发和试验一些有优势的新颖疫苗,如核糖核酸(RNA)疫苗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
在研发RNA和DNA疫苗方面,美国有几个公司走在前列,如美国莫德纳公司与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研发的mRNA-1273疫苗,以及美国伊诺维奥制药公司的INO-4800DNA新冠病毒疫苗也都在进行1期临床试验。这类疫苗的最大优势是速度快,但由于是一类新疫苗,安全性尚待检验。
疫情还未过去,当此之时谁能先突破并研发出疫苗,也就为人类战胜新冠肺炎提供了科学利器,立下了头功。中国在疫苗研发上有了一点突破,既是一种成果,也要看到尔后还需要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如此,疫苗就能尽早地投入使用。
‘叁’ 狂犬疫苗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1892年12月27日,来自世界各地的许多着名科学家聚集在法国巴黎的一个豪华大厅里。当法国总统挽着一位满头银丝的老人步入大厅时,人们起立欢呼,乐队奏起胜利进行曲。这是法国着名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70寿辰庆典中的一幕。
巴斯德(1822~1895)是何许人?为何劳名流权贵们如此兴师动众?这还得从头说起。
19世纪以前,狂犬病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狂犬病是法国巴斯德多年研究、准备攻克的疾病。
巴斯德为取得狂犬疫苗,他和助手把一只疯狗绑在桌子上,而他则俯下身子,用嘴通过滴管一滴一滴地从狗的下颌吮吸唾液。为了攻克这一疾病,年已60多岁的巴斯德表现得全无惧色。他指导助手将取得的唾液注射到试验的动物体内,结果这些动物都痛苦地患病死了。问题基本上搞清了,是疯狗的唾液把病毒带到人的体内,侵入人脑发生了作用。
巴斯德为了找到对付狂犬病的办法,他又把疯狗的脊髓抽出来,让它干燥。过了10天后,疯狗的脊髓失去毒性,再把它接种在被狂犬咬过的病狗身上。说也奇怪,病狗竟逐渐地好了。接着,巴斯德又把患过霍乱的鸡的病原菌取出放置一段时间,其毒性也大大减弱。他取出患狂犬病而死的兔子的脊髓,发现它自然干燥的时间越长,毒性越小。于是他把放了14天患狂犬病而死的兔子的脊髓磨成浆制成疫苗,给其他兔子注射。转天又注射干燥了13天的、12天的……直到注射当天的新鲜死兔脊髓液,兔子都奇迹般地活下来了。
试验终于成功了,他制造出了狂犬疫苗!巴斯德取得了这些成绩以后,他就在想,这种办法如在人体上试验成功,不就可以攻克狂犬病了吗?但到哪里去找试验的人呢?
他曾要求在一个被判处死刑的犯人身上作试验,但法庭不允许。他只好决定用自己的身体作试验,但家人和亲友又百般阻拦,甚至把他看管起来。巴斯德对此一筹莫展。
偶然的机会终于来到了。1885年的一天早晨,巴斯德实验室的门被撞开了,阿尔萨斯省的一个男人抱着一个刚被疯狗咬伤的孩子梅斯特闯了进来。“救救他吧!”跟在后面孩子的妈妈含着眼泪恳求着。在这种情况下,巴斯德无法再犹豫,便当机立断在孩子身上试验。他把经过减毒的疯狗病菌注入孩子体内,一天注射一支,31天后,终于救活了这个孩子。此后,人们争相把被疯狗咬伤的患者送到他这里治疗,大都被治愈。其中有16个被狂犬咬伤的俄国病人,也被他抢救过来,为此轰动了全俄国。沙皇政府特向巴斯德颁发了奖章。前边说的那位被巴斯德救活的梅斯特后来一直在巴斯德研究所看门,直到1940年德国占领巴黎自杀身亡。
狂犬疫苗的发明,使巴斯德又创立了一门新科学:免疫学。这是他为人类所作了又一贡献。
如果巴斯德没有等待到那次偶然得到的人体试验机会,他就会推迟甚至一辈子也不能征服狂犬病,即使自己已具备除了机会以外的一切条件。这说明了“等待”和“时机”的重要性。“字典里最主要的三个词是意志、工作和待待,我要在这三块基石上建立起成功的金字塔。”巴斯德的这一名言,道出了成功的诀窍。
巴斯德是一位杰出的化学家和生物学家。这位读书时化学成绩被一位教授判为“及格”的学生,26岁便因对酒石酸的镜像同分异构体的研究而一跃跨进着名化学家的行列。虽然巴斯德不是提出疾病的细菌学说的第一人,但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论证有力地支持了细菌学说,这种支持是使科学界相信该学说正确的主要因素。他还发明了用免疫法治疗一种侵袭牛、羊、人和其他动物的严重传染病即炭疽病。厌氧菌和鸡霍乱疫苗的发现,鸡霍乱弧菌的发现,都是他的功劳。他在医学、生物学上的成就这里仅能作蜻蜓点水式的描述,以致无法完全说明他是“医学史上首屈一指的重要人物”。
巴斯德的“德”表现在“他一生的目标是帮助人类”。1849年5月29日是他婚礼的日子,但人们却只能在实验室找到他。当朋友问他怎么忘掉婚礼时,他反问道:“难道实验能中途停下来吗?我得做完今天的实验再去结婚。”他“凡是社会需要的,都能见义勇为”。他不顾感染狂犬病吮吸狂犬唾液便是一例,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1865年他去法国南部阿雷斯蚕区研究蚕病期间,“发疯似的在各养蚕区里奔走”,父亲和两个女儿被传染病夺去生命也没有使他放弃研究。他把病蚕用水碾磨成汁,取具中一滴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终于发现了一些微小的椭圆形的颗粒。而这种颗粒在雌蛾的身上、卵上也有。他一次次重复观察,都得到相同的结果。于是他断定这些“小颗粒”即微生物就是蚕致病的罪魁祸首。于是,他建议对所有产卵的蛾进行检查,发现有斑点的一律烧掉。就这样,蚕病被攻克,使法国养蚕业起死回生。
巴斯德一生高风亮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能正确对待同行的忌妒和世俗的婚姻偏见。例如,在法国医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实事求是的巴斯德痛斥了一名医生奎因的毒辣和愚蠢,以致奎因勃然大怒,从椅子上跳起来向巴斯德扑去,后被众人拖住才未出事。第二天奎因提出要同巴斯德决斗,巴斯德答道:“我的职业是救人,而不是杀人。”巴斯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婚姻观。他在27岁时任斯特拉斯堡大学化学教授,结识了校长的女儿玛丽,并一见钟情。由于当时法国没有直接向姑娘求婚的规矩,得先向父母表示,于是他给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表明自己是皮匠的儿子,财产不多,但有健康的身体和善良的心。可以看出,他对婚姻和科学一样严肃和坦白。后来两人终成伉俪。
1888年,法国人民为了感谢这位功大、德高的老人,自愿捐款修建巴斯德学院。在落成典礼上,巴斯德激动地说:“科学固然是没有国界的,然而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我应当把自己的才能贡献给祖国。”
‘肆’ 最先研制出疫苗的国家
新冠疫苗是哪个国家先研制出来的?第一名:中国作为新冠肺炎曾经的暴风眼地区,我国深受其害,使的我国不得不加快新冠疫苗的研发进程。中国生物是国药集团旗下的子公司,目前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新冠疫苗生产车间。我国共有4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冠病毒疫苗,截至目前共计接种了约6万名受试者,未收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是验证疫苗保护力国际公认的有效性指标。第二名:俄罗斯“卫星V”,由俄罗斯“加马列亚”流行病与微生物学国家研究中心研制,俄罗斯卫生部将其注册为俄罗斯首款新冠疫苗。药品资格预审是世卫组织用以评估医药产品的质量、安全性和疗效。通过资格预审的药物清单现已成为国际采购机构的大宗药品采购指南,同时为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第三名:美国有说法称美国的新冠疫苗将是免费的,这并不准确。8月份,美国辉瑞和合作伙伴BioNTech(德国)宣布,已经与美国政府达成预先购买协议。但政府买单的只是批发价,疫苗运输、储存、注射是否还有额外的价格都是未知数。即便最后接种疫苗的人不需要自己付钱,但也是保险和政府买了单。说到底还得民众自己掏腰包,毕竟保险是个人掏钱买的,而非政府机构。我国目前还没公布确切的疫苗价格,但相信一定会本着人民利益出发,以成本价作为定价基础,一定是在大众的接受范围之内。
‘伍’ 现在被广泛应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
应该是英国
18世纪,英国有一位名叫爱德华·詹纳的乡村医生经过多年刻苦研究,发明和普及了一种预防可怕的天花病的方法──牛痘接种疫苗法。从而能使人获得对天花的永久免疫能力,挽救了无数生命。爱德华·詹纳因为防止天花而闻名,被称为“免疫学之父”。
爱德华·詹纳,1749年出生于英格兰一个牧师家庭。13岁跟随乡村外科医生学习医术,21岁到伦敦学习解剖及外科,后来回到家乡当医生。在给村民治病的过程中,他发现挤牛奶的一些农妇却很少得天花,认识到这和那些挤奶农妇从奶牛身上感染到的症状轻微的牛痘有关。 1796年5月14日,他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疫苗接种试验,发明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方法。这个方法因此传遍整个欧洲,为人类最终消灭天花做出了重要贡献。
走近奇迹
在历史上,人类多次受到传染病侵犯。在人类与各种疾病的斗争过程中,疫苗为人类预防疾病,免受传染病的侵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天花作为一种瘟疫,严重摧残着人类的生命。18世纪,欧洲各国遭受天花的侵袭,许多人死于这场无情的瘟疫。英国乡村医生爱德华·詹纳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乡村里的牛得了与天花相似的病,那些挤奶女工在接触到牛身上的疱疹时受到感染,身上也会长出小一些的疱疹,这就是牛痘。而感染过牛痘的人都不会被传染上天花。
詹纳立刻意识到,牛痘跟天花有关,那么以牛痘接种代替天花接种将更为理想。1796年5月14日,他以接种天花的方法给一名8岁男孩接种牛痘。男孩染上牛痘后一个月就好了。之后詹纳再替男孩接种天花,结果男孩完全没有受感染,证明了牛痘能使人对天花产生免疫。
詹纳称他的方法为“预防接种”(拉丁文中“牛”的意思)。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剂疫苗--牛痘疫苗,牛痘接种疫苗法预防和阻止了天花的传染,从此,天花造成的人类大规模死亡停止了。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人类已在全世界范围内灭绝了天花。
19世纪后期,一个又一个的细菌被相继发现,引起了人类和动物烈性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炭疽、鼠疫、白喉和结核杆菌。法国着名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于 1879年发明了鸡霍乱疫苗,1881年又发明了炭疽疫苗,1882年发明了狂犬病疫苗,征服了狂犬病,震惊了整个欧洲。路易斯·巴斯德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使得大量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从而让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了几十年。
人类战胜疾病的速度越来越快,能力也越来越强。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我国古代称它为“痨病”。1882年,德国医生罗伯特·科赫运用先进的细菌学技术分离出了结核杆菌,1884年又分离出了霍乱杆菌。1944 年,美国人发明了链霉素……多种疫苗的研制成功是人类与传染病斗争的重大成果。1921年,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被发明出来;1928年,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应用于治疗;同年,一种治疗百日咳的疫苗诞生。
到20世纪末,科学家们已研制和开发出30多种安全有效的疫苗。人类利用疫苗消灭了天花、制伏了霍乱,控制了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等多种疾病。
‘陆’ HPV疫苗之父是谁
HPV疫苗之父是哈拉尔德·楚尔·豪森。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 zur Hausen),德国着名科学家、医学家,1936年3月11日生。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病毒学教授;俄国托木斯克国立大学细胞和分子生物医学教授。现任职于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他用了十多年时间终于发现某些类型的乳头状瘤病毒(HPV)就是宫颈癌的病原体,这一发现为开发出宫颈癌疫苗打下了基础。因发现了导致宫颈癌病毒,20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6)德国的疫苗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HPV疫苗之父:男性不会宫颈病变,却是HPV“搬运工”
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表示:男性的确不会患宫颈癌,不过,他们是HPV病毒因子的主要传播者 。我的意思是,男性在一生中通常比同年龄段的女性有更多的性接触,男性在传播HPV病毒方面比较活跃。
所以,为男性接种HPV疫苗,首先可以保护他们的伴侣;其次也可以保护男性自身,因为HPV病毒也会导致其他癌症,但比起女性宫颈癌,他们患病的概率要小得多。
‘柒’ az疫苗是哪一国生产的
az疫苗即阿斯利康疫苗,是英国新冠疫苗。
阿斯利康疫苗由英国牛津大学和阿斯利康合作研发,阿斯利康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全球总部位于英国伦敦。这家公司有两个总部,一个位于英国伦敦,另一个位于中国上海。阿斯利康的中国总部位于上海,在全国拥有超过10000名员工,2018年在华销售额达37.95亿美元。公司在华投资超过7.5亿美元,分别在无锡和泰州投资建有生产基地。
(7)德国的疫苗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阿斯利康疫苗因出现血栓事件,德国已经下令,阿斯利康疫苗只适用于60岁以上的人群。此前有报道称,在首次接种后,德国有31人出现了罕见的血栓症状。针对德国的表态,欧盟药品监管机构表示,没有“科学证据”支持将阿斯利康疫苗限制在特定的年龄群体。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2021年4月22日消息,台卫生部门称,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为一名30多岁男性,他接种疫苗后出现右侧脸部麻痹,目前正在就医中。而接种疫苗后出现颜面神经麻痹的情况,目前还是台湾的首例。
‘捌’ 霍乱疫苗的历史
自从Koch于1883年分离霍乱弧菌以来,霍乱疫苗的研究也是首先从非口服灭活疫苗开始的。在Koch发现霍乱弧菌后不久,非口服灭活疫苗就开始了人体试验。Ferran首先于1884年在西班牙霍乱流行区进行了灭活疫苗临床试验,接种组发病率明显减少。之后俄国人Haffkine开始在印度进行霍乱疫苗临床试验,1984年获得令人信服的保护效果,20世纪20年代在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经追踪观察,非口服灭活疫苗有效率达80%,此后的接种人数高达300万,证明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尽管人们对注射用霍乱灭活疫苗有各种疑问,但霍乱灭活疫苗仍然是一些国家唯一被允许使用的现行疫苗。同一时期,Russell进行了口服灭活疫苗的试验,当时疫苗内添加了胆汁盐,其保护效果与注射途径进行的接种免疫基本相同,但由于一部分患者有腹泻症状而停顿了近50年。目前人们对口服疫苗研究越来越重视。目前霍乱口服灭活全菌体含B亚单位疫苗,已在瑞士正式被批准使用。口服减毒活疫苗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疫苗发展中心,在Kepar教授领导下研究成功的。目前该疫苗已经在欧洲、加拿大及南美洲国家取得批准使用,但现今仍未败美国FDA通过。自1992年末至1993年初,在印度和孟加拉国首先开始的霍乱流行是由新出现的霍乱株O139引起的,以后蔓延到泰国、中国、马来西亚等邻近国家。德国学者Holmgren等发展了来自霍乱O139疫苗株的口服灭活全菌体疫苗。
‘玖’ 疫苗都是怎么生产的有哪些方法
引言:随着新冠疫情的蔓延趋势越来越强烈,已经蔓延到了全世界得各个角落,有关部门采用疫苗试剂来控制新冠疫情的爆发速度。在我们漫长的历史长河岁月里,曾因为出现过各种各样的传染病、疫情等危害人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疫苗因此凭空出现,成为了拯救炎症和抗击疫情的决胜法宝。
制作的疫苗分为:灭活、消毒两种方式制作。“灭活的”疫苗是通过把制作疫苗里的细菌、真菌等抗原体物质杀死,使疫苗自身失去致病力却保留抗原性,达到预防感染的目的。“消毒”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降低疫苗本身的病毒,来达到预防的作用,提高人身体的免疫力。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作者删除。)
‘拾’ 多国启动疫苗接种吗
是的。
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7日,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欧盟成员国正式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首批接种的疫苗由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与德国生物新技术公司联合研发。
德国当天在首都柏林和全国各州的疫苗接种中心均启动了针对首批人群的接种工作。德国内政部长泽霍费尔呼吁,应考虑将当前的“硬封城”措施延长至明年1月10日之后,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考虑加码防疫措施,以全力避免暴发第三波疫情。
法国当天在两个地点展开疫苗接种,分别是大巴黎地区塞夫朗的勒内-穆雷医院长期护理部和法国东部城市第戎的一个老年护理机构。
意大利总理孔特当天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今天是疫苗接种日,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一天。我们先给医护人员和最脆弱的人群接种,然后会给所有人接种。这将使人们获得免疫力并决定性地战胜这种病毒。”
非洲多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
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3月5日表示,由其和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已向20个国家交付了2000多万剂疫苗,还将向另外31个国家交付疫苗。
非洲多国5日启动疫苗接种工作。几内亚5日启动中国援助新冠疫苗的接种工作,首批接种人群为医护人员等。几内亚国家卫生安全局局长凯塔当天表示,对中国疫苗的效果有充分信心。肯尼亚和尼日尔爾利亚都在5日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首批接种对象均为一线医务工作者。
乌干达5日通过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COVAX)”收到首批86.4万剂疫苗。乌卫生部宣布,将于8日启动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将优先为卫生工作者、高危人群等接种疫苗。马里5日也接收了来自COVAX的首批39.6万剂新冠疫苗,成为非洲萨赫勒地区第一个收到COVAX提供疫苗的国家。
喀麦隆公共卫生部长马纳乌达5日晚通过社交媒体表示,将在未来两周通过COVAX接收一批疫苗,医护人员将优先接种。加纳5日从印度接收5万剂新冠疫苗。加纳政府表示,将继续利用双边和多边协定获取新冠疫苗,计划为2000万民众进行接种。
以上内容参考:中新网-非洲多国启动新冠疫苗接种 三种变异病毒同时在美国传播
以上内容参考:中新网-美国新冠确诊超1910万例 欧盟多国启动疫苗接种